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我们不敢光明正大的去实行可进行有效监督的民选总裁制?却羞答答用犹抱瑟琶半遮面的扭捏去实行变向总裁制或实际的推委扯皮制。名正方能言顺,名副其实方能脉络分明,脉络分明方能责有倏归,责有倏归方能正本清源,正本清源方能长治久安。
当然,如果上面说的元首总裁制,其监督控制设施若不能进行有效的运作,统治者的腐败和被统治者的无权,早晚也会使人民感到厌倦,那时,不是创造出更切实可行的制度,便是又匍伏于另一个独夫脚下。
其次,亲而誉之;
【注释】其次:比这次一等的。
比这次一等的,不能以无为治事,无言为教,而以仁义治之,因此人民爱戴而且赞誉他。
范应元说:〃其次之君,渐不及古,仁义既彰,民虽亲爱而称美之,然朴自此散,不知相忘于道德也。〃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注释】再次一等的,人民畏惧他;更次一等的,人民轻侮他。诚信不足,才使得人民不信任。王弼说:〃其次,不复能以恩仁令物,而赖威权,故曰畏之。再其次,不能法以正齐民,而以智治国,下知避之,其令不从,故曰侮之也。御体失性,则疾病生;辅物失真,则疵衅作。信不足焉,则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 范应元说:〃大朴既散,人伪日生。又其次之君,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虽畏之而亦侮之也。苏曰:'以政齐民,民非不畏也,然力之所不及,则侮之矣。'故上之诚信不足,则下亦有不诚信者矣。”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释】悠兮:悠闲的样子。贵言:不轻易发号施令。
圣人则天行化,营造了质朴的社会大环境,任由百姓自作自息而不妄加干涉,百姓被其泽而不觉,以致有了成就,百姓认为这是由于自身的行为的〃自然〃之功。论衡引击壤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
【漫谈】希腊哲学三杰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然而,希腊哲学的这三位公认圣人其实都是希腊民主制的批判者。这是耐人寻味的。亚氏有一句名言:〃多头是有害的,让一个人去统治吧!〃柏拉图也认为〃民主〃必然会导致〃暴民政治〃,它正如同另一个极端寡头专制,所以同样应当被摒弃。
这是为什么?其实那些所谓的民主,其实质只是徒有民主的形式,与〃多头〃的差别,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真正的民主,应是在和谐和公正的大环境下,人民各作自主。而和谐公正的大环境,却是太上〃润物细无声〃的捷作。故而,“太上,不知有之。”
【漫谈】现代人经常受到两种感情的困扰:一方面希望保持自己的自由,一方面需要限制他人的自由。但任何自由都有其限度。最通常的限制是:任何人行使其自由的权利时,不能妨碍旁人的自由。为此人们想出一种具有监护性质的、无所不能的、但要由公民选举的单一权力机构。这种作法,就是等于把中央集权和人民主权结合了起来。
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地位平等,人们憎恶并反对特权。因为平等,使得规则便于划一,划一可使政府不必为制定无数的细则而操劳,更便于中央权力的行使。而且,在这种观念下,政府和公民便形成了感情上的一致。因为国家的元首是经选举产生,并接受民选的独立立法机构监督,所以在个人受到限制时,敌对情绪就减轻了,因为元首执行的是人民的集体意志,全体公民都无一例外的在受着同样的限制,自己在表示服从时也就等于是服从了自己。
每人都是在为个人的生活奔波,都在为追逐心目中自己的事业而奋斗。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他人的事也与自己无关。人人都没有援助他人的义务,人人也没有要求他人支援的权利。在他们看来,亲友就是整个人类。如果说他们还有一个家庭,那末除此以外他们再没有任何别的归属了。
在这群人之上,耸立着一个权威的监护性当局,负责保证他们有这种本份的自由奋斗权。这个当局的权威是绝对的,认真的,有预见的,而且是和善的。它可以使社会安宁,可以使公民安全,可以让公民不为自己谋生之外的他事操劳。
统治者就是把这样规则的网覆盖了社会,以致使最有独创精神和最有坚强意志的人也不能冲破这张网成为例外。这网并不践踏人的意志,但他软化、驯服和指挥人的意志;他不强迫人行动,但会妨碍违犯其规则人的行动;它什么也不破坏,而只是阻止他人对它的破坏;他不实行暴政,但限制和压制有人对他人施暴。在你违背它时,它似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在你遵循它时,它又象是根本无有的样子。
这样,就使得公民很少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而把意志活动限制在极小的范围之内。每个人都在忍受着限制自己的栅栏。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自由只有在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时才是合理的,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在自己栅栏范围内的自由,才可以使自己免遭无政府状态的侵害。平等使人养成了接受这一切的习惯。他们认为监护人是自己选的,并且可根据其表现可随时撤换,所以人人安于被监护。而且栅栏大小的设置权力也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人民大众。
所以,自由,并不像这个名称本来的含义可能显示的那样,是指摆脱了一切限制,而是指使一切公正的限制最有效地适用于自由社会的全体成员,不管他们是权贵还是平民。
【漫谈】老子崇尚的无为政治哲学,对于消解滋事扰民的治政弊端,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依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应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那个地方比较容易快的恢复和发展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愿意干就干,干多少是多少,这样慢慢就跟上来了。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所以,社会主义和市场的关系并非是互不相容、势不两立的。市场本身并不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自古以来它就是惟一能够客观的、在某种程度上排除官僚体制干扰的、衡量每个生产者劳动贡献的机制。撇开市场经济,是无法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的。社会主义和市场不仅相容,而且实质上是不可分开的。
意译
最好的统治者,是循道无为润物无声,虽然能普济众生,但其德不显,所以人民只知道有其人。
其次一等的,是主观尚为、立善施德,人民虽然实受损害,表面却似有所益,所以人民爱戴而且赞誉他;
再次一等的,是专权擅威,以致严刑峻法、律令苛刻、摇手触禁,所以人民畏惧他
更次一等的,是昏庸无能,以致文恬武嬉、纲纪废弛、世扰俗乱,所以人民轻侮他。
因社会上人性游移,淳朴散败,以致诚信不足,故而有诚信也使人不信任。
(最好的统治者)悠然啊,他不主观施为!事情成功了,百姓都说:〃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办成的。〃
原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
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注释】取:治,治理。为:施为。不得已:达不到,得不到成功。
老子说,欲要治理天下而主观施为,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范应元说:〃天地万物,各有其性。君天下者,当辅万物之自由,不可妄为。苏曰:'圣人之有天下,非取之也,万物归之,不得已而受之。其治天下,非为之也,因万物之自然,而除其害尔。若欲取而为之,则不可得矣。'〃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注释】器:器物,东西。为、执:掌握,控制。
天下万物各有其神妙的天性主宰其间,不能主观妄为,不能强行控制。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比而周之,是乱天下也,岂能治国家?〃违背人情物性的主观妄为,都将会以失败告终。苏辙说:〃世人不知物之自然,以为非为不成,非执不留,故常与祸争胜,与福争赘,是以祸至于不救,福至于不成,盖其理然也。〃
【漫谈】哲学家罗素说:〃每个人,每种动物和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本来就具有的某种方法和行为方式。我们应该使自己活动的方法和行为方式与事物本来就具有的方法和行为方式协调一致,并鼓励其他人也这样做。而现代在科学技术的激发下产生的各种哲学向来是权能哲学,往往把人类以外的一切事物看成仅仅是有待加工的原材料。这又是一种病狂。在今天讲,这是最危险的一种,对付这种病狂,理智健全的哲学应当作一服解毒剂。”
【漫谈】现代社会生物学家指出:〃人类行为最为突出的特征是通过自然选择而获得的,而且今天在整个人类中还受到一些特殊基因的约束。〃〃假如人的行动也象一种红蚂蚁那样具有奴隶的天性,奴隶社会也许会永久存在下去。但是,我们所认识到的最典型的哺乳动物和人的特性,决定了这种转变是不可能的。〃
【漫谈】一个世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大多是由各种不同的民族、阶级、阶层,以及各种不同的文化、信仰、理念、习俗所组成。我们应当允许这些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和平共处,允许它们各自按着各自命运的安排走各自的路。应当使这些多样性在自由的环境中,达到一个相对和谐的状态,使世界、国家、社会团结一致。而不应主观地支持一种去反对和压制其他不同者,因为谁也不能靠传播嫉妒与仇恨来建设一个伟大的国家或人类家园。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注释】圣人以天下人之心为心,以天下人之意治天下,所为可谓是无为;无为,是指无主观妄为。顺人情物性执事,所执可谓是无执;无执,是指无主观任意之执,无违背人情物性之执。既然无为又无执,故也无所谓败失了。《淮南子·修务训》中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又说无为并非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乃是利用自然之势。是“因时乘理”、“顺物之变”,当事而为,如镜应形,适可而止。
【漫谈】马克思曾说:〃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这种人格观突破了钦定伦理本位的传统观念,民众的自然天性被置于伦理本位和基础的地位,不再从属任何圣贤之论,而是强调了人民个人作为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的重要性。陈独秀说:〃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自信。因而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柏拉图在《斐多篇》中借苏格拉底所谓“纯洁化就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道出了他们共同的观点,二元论:即,实在与现象,理念与感觉对象,理智与感官知觉,灵魂与身体。认为这些对立都是相联系着的:在每一组对立中,前者都优于后者,无论是在实在性方面还是在美好性方面。
文章似乎在支持着某一类道德学家的见解:凡是不追求感官快乐的人,必定是脱离低级趣味不追求享受的品德高尚者。这是一个潜伏有极大为害的错误观点。只要心灵和身体的这种划分能被接受的话,那末对最恶劣的追求也就等同于对最美好的追求,因为它们都是属于心灵方面的,………例如嫉妒,以及各种形式的残酷和爱好权力等等。撒旦是远超乎身体苦痛之上的,他献身于一种毁灭性的工作,并从这里面得到一种完全是属于心灵的快乐。还有许多著名的教士是已经摒弃了一切感官快乐,但是由于没有能很好地提防别的快乐,从而被权势爱好心所支配了;以致使他们从事了骇人听闻的暴行和迫害,而名义上却是在为着宗教。后来的希特勒,也同属于这种类型;因为各种感官快乐对于他来说都不重要。“我的爱人就是德国”,他不止一次地这样强调。所以,如果认为从肉体的欲乐中解放出来可以使人伟大,正如同能在德行方面伟大一样,也可以使人在罪恶造孽方面伟大。
对于事物认知方面的分岐,对与错的分辨,我们可以诉之于科学和科学方法;但是在理念、伦理、意识形态方面的分岐,好与坏、善与恶、高尚与渺小的判别,却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它只有一个你感情上喜爱不喜爱的曲别,只有一个个人主观偏好的曲别。这方面的真理不存在于任何完全排除信仰理念的事物之中,没有一个人可以垄断真理或美德。所以,这种分歧只应由大家用一种共识来解决:承认和容忍每个人都具有对理念观点有任意喜爱的自由,承认和容忍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权利在没有外部干涉的情况下作出选择的自由。如果有人非要强调自己认可的对,并强迫别人也必须认可的话,那末这种主观意愿分歧就只好由强力………甚至是诉之于战争………来加以决定了。这样,理念、伦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论也就还原为强权之争了。
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说:“当我们展望将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同美国政府之间存有巨大的分歧。将来我们之间仍将存有分歧。但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找某种办法使我们可以有分歧而又不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现在许多人们开始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世界文明正在接近这样一条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其说是各种制度、各种意识形态的分界线,不如说是以健全的头脑、人类自我保护意识为一方和以不负责任、民族自私主义、种种偏见为另一方的分界线。
综观古今中外历史,无论是古代的斯巴达还是现代的法西斯,无论是外国一厢情愿的乌托邦还是中国的人民公社,凡是违背人民天性的一厢情愿的强执性有为之争,总难逃脱失败的结局。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注释】嘘:缓呵气使暖。吹:急出气使凉。强:强健。羸:瘦弱。载:安定。隳:危殆。
世间的事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嘘暖,有的吹凉;有的强健,有的羸弱;有的安定,有的危殆。虽然万物的自然天性不同,可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是各自充分地、自由地利用了天地赐于的大环境。王弼说:〃凡此诸或,言物事逆顺反覆,不施为执割也。圣人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故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乱,而物性自得之。〃
【漫谈】《庄子》中说;〃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可是,像这样断长、续短的事,恰恰是很多〃大人物〃在尽力而为的事,其目的都是立同禁异。他们的动机也许是完全值得钦佩。他们主观认为有些施为会给他的臣民带来好处,于是就逼迫人们如此这般,可是他们的好心意,却往往成了〃熊的服务〃,把主人打的鼻青脸肿,使事情弄得更惨。
【漫谈】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国家,传统、国民性、社会现状也错综有别。政治体制也好,社会规则也好,总有这种况出现,譬如在某国被作为正义或被常识所认可的东西,在另一个国家可能被视为完全相反的东西;在某国行得通的东西,在另一国未偿必要或行得通。所以,如果不考虑别人、别国的特情,而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腹的想法、作法是要不得的。各国的历史、传统不同,就当然会有利益的冲突。但是,国际关系必须以认同相互的差异、以互相尊重为出发点,容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多元化。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甚:极端,过分。奢:奢侈。泰:过度,过分。
古圣王所以成德布施,皆不外则天而行之,顺应民意而不妄为,辅其自然而不过分。《论语》中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吴澄说:〃凡过盛必衰,衰则亡之渐也。惟不使之过盛,则可以不衰,而又何有于亡?甚也,奢也,泰也,极盛之时也。去甚者欲其常如微之时,去奢者欲其常如俭之时,去泰者欲其常如约之时,能不过盛,则可以使天下不亡矣。〃
【漫谈】对于现代人而言,自由是只受法律制约、而不因违背某人或若干人的专断意志而受到某种方式的虐待、拘禁、逮捕或处死的权利,它是每个人表达意见、选择并从事某一职业、随意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是不必经过许可、不必说明动机或事由而迁徙的权利。它是每个人与其他人合作的权利。最后,它也是每个人通过选举全部或部分官员,对政府的行政行使某些影响的权利。所以,民主就是人民在不受任何“圣贤”的规矩下共作其主;自由就是在不违害集体或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自己任其所好而自行其由。故而他们能摆脱一统思想的束缚、固有观点的僵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阶层、民族的偏见;只把传统视为一种习得的知识,把现存的事实视为可以创新和改进的有用学习材料;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和理性在实践中去探索事物的原因,去获得结果。
当身分不平等时,会出现一些显得非常有见识、非常有学问、非常有能力的个人,而同时也会出现一大批盲从者。因此,生活在等级制度时代的人,自然要以某个人的高超理性作为自己的思想指南,同时会不太愿意承认群众是永远正确的。在平等的时代,情形就与此相反。随着公民们日益平等,使人人都盲目相信某人的倾向,将会减弱。民主化使得各种偶像和世俗权威,已逐渐被平等人权和参与扩大的主张所消解。于是,相信群众的趋势将会增强,并逐渐变成社会众人的观点。
在民主国家,公众的意见不仅是个人理性的唯一向导,而且拥有比在任何其他国家都大的无限权力。在民主时代,由于彼此都相同,所以谁也不必信赖他人。但是,这种相同性却能使人人对于公众的判断怀有几乎无限的信任,认为政治法令就是能让多数对社会实行绝对统治的法律。这种认识上的平等将会出现有两个趋势:一个是使每个人的精神趋向新的思想;另一个是使人容易不去思想,而是跟着感觉走,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在被舆论和风潮牵着鼻子走。使舆论原来就对每个人的精神发生的影响更为加深。而舆论的功利性又常常诱使一些政治家去提出那些最能为他们带来选票的诉求,而这些诉求往往带有种族主义、宗教教义和民族主义的色彩,往往带有迎合潮流的、华丽而浅薄的、急功近利的偏见。这些诉求会导致国家的动荡,为害社会的全局。可以预言,人民对舆论的信赖,将使之成为一种类似以多数为先知的宗教;而政客对舆论的娇惯、利用和操纵,又更会刺激一些情绪和行为走向极端,使之更接近于一种病态。一步错了就很容易又红又专地重蹈所谓〃雅典的民主主义杀死了苏格拉底〃的愚民政治的覆辙。
群体在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唱主角,这种现象对近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带来的结果,并非全都令人欢欣鼓舞。正如近代中外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的,群众的民主权力就像一切个人权力一样,当它没有受到恰当的宪政约束时、在各种群众领袖挟民意而行独裁时,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力。没有比能以人民的名义发号施令的政府更难抗拒的了,因为它可以
假借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形成的道义力量,坚定地、迅速地和顽固地去实现独夫的意志。
所以,意识的自由在打碎过分妨碍个人理性发展的各种强权意识之后,怎样才能避免被舆论所左右?群体成为了政治的主角之后,怎样才能不被偏激、轻率和歹人以及极端主义者所操纵?这些都是摆在民主政治面前新的课题。
意译
欲要治理天下而主观施为,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
天下万物各有其神妙的自然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