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狂花-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乾好半天没说话,最后想明白了,连连点头说:“太聪明了,胡部长怎么想的?”
腊梅得意的说:“那是当然,小姐能让他当外交部长,哪能不知道他的能力?”
王乾彻底服气了,确实厉害,竟然能想到把日本人再卖给日本人,高明至极。有些担心的说道:“他们会同意吗?”
腊梅说道:“日本人没得选择,我们部长说了,日本人必须同意,他们挺不起,再有几个月,饿死他们。”
“哈哈。”王乾忍不住笑起来,难怪汉华盛传胡启忠不是才能多高,此人太坏,果然名不虚传,日本人最后只能同意。腊梅说道:“你这做好准备,争取卖一个好价钱。”
“当然当然。”王乾连连点头:“咱也当回商人,不过是卖日本人,不能便宜了。”王乾的脸上露出市侩的表情,得意的说道。
第183章 海上争锋(一)
东京皇宫里,裕仁天皇表情沮丧,同时眼里是愤恨。他感觉到一阵阵的心里难受,从他接手这个国家,日本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财力,都达到顶峰。大正时期打下的底子,给了裕仁极大的野心。
父亲的治国手段虽然让日本走向强盛,但皇帝的权威已降到零点,皇帝真正的变成日本的象征。裕仁不甘心这样,他要重新掌权,要作千古一帝,完成大日本统治世界的梦想。
他用尽手段,不断的提高军人的地位,接见影响提拔军人,灌输侵略思想。逐步排除文人掌权,由军人统治国家。
裕仁十分明白,打仗征服世界靠的是军人,笔杆子是完成不了这些的。父亲虽然让皇权降落,但日本军人的忠君思想和勇于牺牲的思想,建立的不错。到了裕仁手里,他为了自己的野心和目的,更是放大这种思想,日本人的狭隘心思被点燃。
终于通过二二六事变,把文人政客赶出内阁,达到了由军人管理日本的目的,天皇也从而成为日本拥有绝对控制权的人。
特别是低级军官,他们只有通过战争,从战场上获得军功,才能升迁。天皇为了野心又有民众的支持,军人想发动战争,必须通过天皇,而天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必须依靠军人。
就是有这种相互依靠,相互利用的关系,天皇达到统治国家,掌握权力的目的,而军人也获得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这个现象让关东军可以无视内阁方面的意见,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中国东北的迅速占领,让日本上下全部看到了希望。
华北的轻易获得,让日本上下更加看到吞并中国的可能,极大的鼓舞了日本军队的信心和胆量。天皇也是心中一片燥热,觉得一统天下不是问题,最基本可以称霸亚洲。
整个国家的人都一样,男女老少都处在疯狂状态,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别说军队和内阁,就连天皇也相信,有三个月到五个月就可以解决中国,然后拿出三年两年时间解决南亚地区,日本就能达到称霸亚洲的目的。
战争一开始确实沿着日本人设想的方向前进,这让天皇觉得自己英明神武。但一年时间过去了,中国还在抵抗。在武汉陷落,海上全部被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并没有屈服,反而抵抗更加强烈。无可奈何的天皇也得同意内阁提出的方案。
军队觉得力不从心,他们不得不加大中国方面的军队投入,增派军队和扩大军事战略物资投入。就在日本暂时决定不扩大进攻,而是保持稳定,恢复一下力气,开始在中国境内执行治安战,保证后方安全,达到以战养战,恢复一下力气的时候。
日本认为最安稳的东北却出现了问题。雪原军占领沈阳,随着沈阳失陷,东北方面的不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本溪、辽阳、鞍山相继丢失,终于在最后丢失了长春。这时候,日本方面才发现事态的严重性,已然嗅到了失败的意味。
内阁和军方紧急商量,拿出一个方案,那就是从东北把军队撤出来,退守朝鲜半岛,把兵力用于向东南亚地区进攻,夺取那里的战争资源,保证日本有足够的战争潜力。
山田乙三大将带着东北残兵败将退入朝鲜。雪原军确实消停下来,开始着手经营东北。当日本方面知道德国进攻欧洲、非洲、英法卷入战争,德国横扫英法联军,迫使法国投降的时候,认为袭击东南亚的机会成熟,英美各国已无力管亚洲的事情。
也就在日本紧锣密鼓,准备南下的时候,德国闪电行动,入侵苏联,让苏联一路败退,从而彻底解除了北面苏联的威胁。更让天皇高兴的是,凌芸竟然大举进攻苏联,引发了远东地区的战争,这让日本人上下都举杯欢庆。
根据内阁方面和军方的研究,认为这是大好时机,进兵东南亚,从而得到战略物资,日本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利用东南亚取得的物资,再反过手来解决中国东北地区。
可天不遂人愿,斯大林在极短的时间作出决定,对汉华让步,放弃远东地区。凌芸更是高明,并没有扩大和苏联的战争,见好就收,停止和苏联的军事对抗。双方正式签订条约,苏联承认汉华帝国的政治地位,永远放弃远东的所有权。汉华军也迅速撤出中国东北,把东北交给了中共军队,从而保持了战斗力量。这让日本方面十分失望,可是,糟糕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凌芸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发动了朝鲜攻势,并且投入大量新式武器和装备。
雷达技术、导弹技术和步兵轻武器、重武器技术,完全超出日本太多,让毫无防备的日军连续失败,从朝鲜也是一路南退,大韩帝国建立。
如今,日本等于失去了朝鲜,失去朝鲜意味着夺回中国东北成为不可能的事。这一点无论是军队还是内阁,包括天皇心里都十分清楚。
有了东北这块土地,中共有了根基,汉华有供应基地,两方面相辅相成,日本的战略优势荡然无存。
这一切都迫使日本做出决定,东条英机上台组阁,因为他是支持南下,向英美开战的人选,非常了解天皇的想法。但他上台,日本更加难受。
内阁会议接连召开,研究出的结果让天皇郁闷和沮丧,因为经过分析,认为日本应该从中国全面撤军,从而保证体面的结束战争。如果形势继续恶化下去,日本结局很难说。
凌芸的讲演也不能不说震撼日本,让日本朝野上下都感到惊恐。如果一年前,凌芸说这些话,日本人会笑掉大牙,认为凌芸在说胡说,做梦。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一次又一次的扩大和发展,让日本认识到凌芸绝不是说大话,这个狠毒的女皇帝确实有这个能力。所以内阁方面一致认为日本应该结束战争,以防止最后失败。
可怎么结束,却拿不出一个意见。今天御前会议研究的是同意美国的条件,全面放开市场,解除和德国的盟约,倒向美国寻求帮助,用美国的力量制衡汉华和中国。这些还没有研究出一个头尾,参谋本部送来的报告,让天皇一下血上脑门。
汉华把十五万军队,近二十万平民包围在朝鲜半岛南部狭小的地方之内,他们已弹尽粮绝。小矶国昭已和汉华进行谈判,希望汉华同意日本人和军队离开。
当汉华的条件摆在天皇的御书桌上时候,他恨不得立即把小矶国昭弄回来枪毙,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也研究,让日本如何有脸面在国际上出面。
让日军放下武器,但生命却没有保证,那不是把三十多万人的生命交出去吗?还有日军和平民放弃一切财产,等于让汉华扒光衣服一样,哪一个国家对于这样的事情也不会这样做。特别是平民百姓,什么财产都必须留下,如果答应,日本天皇和政府在民众心中还有什么地位和威信?第三条更是日本不能接受的,用钱赎人,那就是承认日本彻底向汉华投降一样。
可气的是汉华并没有体战争损失,而是要求按人头付钱,等于从汉华手里赎人。如果是平民,日本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其中可是有十多万部队,让日本颜面何存。
御前会议改变了主题,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怎么办。包括东条英机在内全明白,如果不答应条件更完。凌芸这招太损,她如果进攻,日本人会拼命,哪怕全部战死也行。日本并不在乎损失十几万部队,相信汉华也不敢杀害那二十几万平民。那他们将在世界上留下骂名,从而孤立起来。
可凌芸偏偏不进攻,而是下令围困,打算饿死这些人,这太恨、太损。都是有头脑的政客和军人,心里明白,如果日本政府不管那十几万军队和日本人,让他们可能彻底对日本失望。如果消息泄漏出去,日本一样会失去民心和军心。
最后还是东条英机提出,建议日本出动联合舰队,从海上撤军,不但能撤出军队,也要把平民一起撤出。动用日本最大的海军力量,相信汉华也没有力量阻击。根据海空战得出的经验,损失一定会有,但这是日本能做出的唯一方法。
九州岛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山本五十六和参谋长原田横亲自赶到九州,指挥海军第2舰队、第3舰队和第2航空舰队、第5航空舰队,集中了六艘航空母舰,四艘战列舰,四艘重巡洋舰和大量驱逐舰、运输舰和炮艇。舰载飞机就达到了五百多架,加上九州岛和本州岛南部机场上的日军陆基飞机 共计一千多架,八百多艘民用商船,准备把日本军队和平民一起撤回日本。
这是日本举国之力,山本五十六站在海图面前,脸色冷峻,其实他心里并没有底。无论是飞机和军舰,日本技术远远落后于汉华。他不知道内阁和参谋本部为什么要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这等于把联合舰队送到虎口一样。
保护商船接运平民和军队,海军失去机动能力,面对汉华的海空军将是灾难,有可能从此葬送日本海军。他向上报告自己的担心,向海军部长永野修身提出。海军部次官米内光政又怎么会不明白,但他们别无选择。
除非答应汉华的条件,否则,只有这样一个办法,海军部和参谋本部给他的命令是秘密。
这一次海上大撤退,海军立足打赢这一场海战,摧毁汉华的空军和海军,对于海上运输舰的安全,可以不考虑。对此什么意思,山本五十六心里明白。其实日本方面希望这些人现在自杀,不用去接才好呢,那就省下麻烦。
山本五十六心里非常为难,他并非是舍不得这三十几万人,而是他清楚最后这个黑锅谁来背。原田横心里也清楚,有些不确定的说:“司令官阁下,为什么内阁不同意接受汉韩的条件?如此接运,对海军威胁太大了,万一……”
原田横没敢说下去,山本五十六眼里闪过一丝凶狠的目光,说道:“通知海军各舰队司令和陆军航空兵司令,来长崎开会。”
原田横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山本五十六已经有了方案,但没和自己说,他也没问。
这明显是一个摆好的难解棋局,日本怎么做都难受。山本好半天说道:“我们只能赌,赌一赌汉华不能攻击平民。安排商舰运输平民,军队不用运输,也不必要护航。”
原田横明白了,山本五十六只想先接运百姓平民,军队不去管他。汉华应该没有胆量攻击全是平民的舰队,那样就可以平民运出来。剩下军队,必要时可以不管他。这样,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就会集中力量和汉华海空军决战。如果击败汉华海空军,日本有可能挽回海上败局。他立正:“嗨,司令高明。”
山本五十六没有什么得意的,因为他不了解汉华,并不知道凌芸会怎么决定。
第184章 海上争锋(二)
凌芸的办公室,也就是被定名为御书房的地方,时间进入二十世纪,皇权势微,世界上除了遗留下的封建国家,几乎没有新建立的皇权国家,即使是皇权封建国家,也在一步步走向君主立宪制,共和联邦制,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凌芸在开历史倒车,这让她有些心里不舒服,在一些层面上,也就不想弄得那么严肃。所以从表面看,汉华不是集权独裁的封建国家,只是没有议会,没有民选的一个共和制国家。
随着汉华人口不断增加,地区之内民众越来越多机构和行政体制不断健全,科技力量加强和经济状况一点点恢复。汉华下面都有些什么小动作,凌芸也知道,但她并没有阻止。
皇权和民主历来是对立的,民主政权要限制的就是独裁皇权,这点凌芸很清楚。并不是她天生高风亮节,并不是凌芸没有权力欲望,而是她有两个清醒认识,一个这是世界潮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不是某一个人可以阻挡的。第二问题是自己掌握绝对权力,能如此做,但凌芸的继任者也能吗?
哪一个国家和朝代不是开国皇帝,都算是明军,但随着国家稳定社会富足,也开始走向昏庸和无能。而集思广益能互相限制的民主模式,也就成都最好的管理方式。失去监督的权力才是最可怕的权力,明白这个道理的凌芸,不会去干涉下面这些人的小动作。张景全、方远洪、白建起、楚玉,由于思想的不同,并没有成为一个阵营里的人。他们之间的野心和政治欲望也决定了不可能走到一起,有凌芸的默许,大小党派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起来。
党争危害了中国几千年时间,但为什么最后全世界又走向了政党执政呢?研究很长时间,凌芸才研究明白。那就是党争一直是为个人利益奋斗,不论哪一个党派,他们都是想控制国家,完全达到一家独大的目的。
但事实证明,无论什么国家都不可能一家独大。作为皇帝他想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力,不想被限制,所以第一印象就是这些人结党营私,想夺取他的江山,从而开始大加剿灭。
这些结党的人为了自保,为了打击其他党派,对抗皇权必然是奋起反击。国家首先承受的是内乱,只有外敌进入的时候,才鞥暂时联合起来,一旦没有外来的力量威胁,内斗又开始了。这样无形中消弱了国家发展力量,弄得国家虚弱不堪。
暗箱操作是最不可取的,他是一切问题根源。所以,凌芸不断接见各方面人士,对内阁方面的人发出警告,提出她对各党派的要求,第一,是维护汉华的和平稳定团结,第二,国家利益和共同所有权,第三,以协商和谈判进行解决政治分歧,在法律的监督下行使一切权利和争论,第四,任何党派不许有武装力量。
争夺权利拉拢民众公开进行,通过宣传讲解和协商达到自己的目的,但绝对不许用武力解决。党派不许插手军队,汉华军队是国家的,也就是凌芸的,不遵守上面的规定,触犯汉华的皇帝权威,下场不言而喻。
对于都经过新民主主义运动,也接受过新思想的这些人来说,凌芸在一步步走向共和,他们看得出来。汉华毕竟人口有限,所以争取民众支持就很重要。本来凌芸不想这么快推进民主运动,因为集权对战争还是有好处的,和平建设需要民主,对外战争却不能那样,会失去决断的机会和时间。
但凌芸也不能不承认自己也无力阻止发展,民意是不可阻挡的。所谓阻不如疏,那就公开来。以凌芸的政治威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一点,失去凌芸的支持,谁也生存不下去。为此,各党派也就只好在维护凌芸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政治宣传。如此一来,凌芸把自己上升到议会监督的地位,本身一个人代替了宪法。
她的明智和正义,公正和绝对权威,比宪法还有效果,让汉华的政治一直比较清明。司法的健全和司法独立,保证了对错误的处理和政府廉洁,汉华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都在长足发展。
让汉华能在短时间进入正常轨道是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汉华有很好的资源渠道。本来斯大林是反对汉苏贸易的,那样等于在资助汉华。可是,德国的进攻,大批的工厂被迫迁移,大片工业区被占领,让苏联不得不在汉华方面寻求物资帮助。把大量的资源出卖给汉华,换取产品支撑。卫国战争这一往一返,为汉华的贸易顺差汇入强大动力,而汉华成为最大的加工制造基地。另一个就是中国方面广大的地区,众多的人口,贫困落后的科技,让中国成为一个吸不饱水的海绵。汉华的工厂根本无法供应中国方面的需求。
日本在中国方面力量的减弱,让全世界都能看出来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共双方都在加紧准备,汉华成为中共最大的供应商,一个无限资源,有广大市场的国家,经济想不发达都不可能。
但所有人都不明白,凌芸却坚决不向蒙古进行出口。无论斯大林方面怎么要求,乔巴山如何派人谈判,汉华的武器和技术对蒙古是全面封锁,让蒙古方面十分难受。
由此也引得大量蒙古人进入汉华,特别是蒙古原贵族阶层。他们是蒙古共和国斗争的对象,通过汉蒙边境大量聚集在汉华境内。
对此,汉华外交部,情报处和汉华内阁都是睁一眼闭一眼,大开方便之门。对于蒙古国王在汉华境内积蓄力量,组成蒙古光复军这件事,汉华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对于蒙古方面提出了抗议,胡启忠张嘴就骂,就是指名道姓,根本不给乔巴山面子。
中共支持蒙古回归,蒙古人大量聚集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中共方面更加快速,竟然境内出现蒙古人单独组成的部队。这一切,斯大林又怎么会不明白,中国一直不承认蒙古独立。
原来中共为了苏联的支持,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但是,随着中共不断掌握东北,态度越来越强硬。延安七大会议竟然免除了在共产国际的王明权力,排除他在中央的地位,中共已脱离苏联掌控,这让斯大林有些忧郁又愤怒。
但德国的军事压力,让苏联毫无办法,斯大林只能看着汉华一天天强大。暗暗下狠心,准备将来解决汉华,还不敢露出来,因为他的兵力全在西线对抗德国,远东和西伯利亚方面没什么军事力量。对凌芸这个女皇帝能干什么,苏联也没有底。所以,汉日战争苏联希望日本强大才好呢,那样可以牵制汉华的力量。可是,让斯大林来气的是,日本也不争气,竟然被汉华打得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
由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同盟党几乎被排除开外,金九是中共支持的人,周永泰也是,李东宁是中国国民党支持的,李青山也是,朴正楠也是,美国支持的李承晚没有会朝鲜,苏联支持的金光照、崔永喜、李浩完全被排除,连内阁都没进去,苏联已失去对朝鲜的控制。
李垠这个傀儡皇帝完全倒向汉华。朝鲜成为汉华附属卫星国,这是铁定事实。朝鲜一天天在稳定,有汉华在支持,经济和社会也在发展,连美国方面也不得不承认,有朝鲜和中国东北,再到内蒙古北部,此时汉华联合的力量已然十分庞大。所掌握的资源、人口和地域面积,已不是轻易可以打败的,日本失败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
这一次谈判消息汉华没有保密,很快报纸上就出现汉华和日本的谈判内容。对于汉华这种土匪绑票一样的行为,很多国家都表示耻笑。但罗斯福一点都没笑,他只能承认,凌芸这一手很高明,有很长远的战略眼光。消灭日本十五万军队,二十几万平民,对一个人口接近一亿的日本根本没什么影响。可是,这样一弄,可以极大的削弱日本的经济力量。
当知道日本出动联合舰队,准备从海上接走他们的人时,罗斯福替日本悲哀,他们完全落进了凌芸的圈套。很有战略头脑,同意具备远见的罗斯福知道日本不会成功的。凌芸明知道日本有强大的海军,还敢这么干,当然是有准备。
白宫总统办公室,赫尔说道:“总统阁下,我们该怎么办?”
罗斯福转动轮椅,向办公桌靠近一下,说道:“放宽对日本战略物资的出口限制,但官方不要参与,通过驻日本大使,向他们提出,美国可以恢复日美贸易,但日本必须解除和德国的盟约,否则,美国帮不上他。”
赫尔国务卿点点头,美国完全站到和英国一个阵线上,出兵插手欧洲战争,日德同盟让美国不能公开支持日本,所以美国必须逼迫日本解除和德国的同盟,他点点头说:“我明白。”
罗斯福接着说道:“另外,迫使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美国将出兵协助中国。”这一招更狠,罗斯福终于打算公开介入亚洲战局。日本同意从中国撤军,解除和德国盟约,美国完全可以公开支持日本。那样不但能进入中国,同时也能进入日本,阻止汉华向外扩张。
凌芸的战略日本这些蠢猪看不明白,但美国却看得明白。凌芸在控制战争节奏,并不想结束太快,日本就是凌芸向太平洋伸手的借口。汉华在执行消耗战略,将耗尽日本的国力,然后不损伤任何力量,控制日本。
汉华控制朝鲜,一旦完全控制日本,那么在没有力量可以阻止汉华进入太平洋。以中国的地大物博,汉华的经济实力,美国和英国提出的联合计划,可能会受到来自亚洲的威胁,美国的全球战略也将受到影响。
在美国方面发出信号的时候,日本内阁召开紧急会议。对美国提出的苛刻条件,日本方面很难一下接受,特别是东条英机,他极不想接受。他对美国没有好感,认为美国并不比汉华好,也想完全控制日本。同时,发展迅速的和平反战同盟发出反对声音,亚洲是亚洲人的,不需要美国和西方国家插手。
政治上的斗争并没有影响海上的军事行动,山本五十六大将的海上行动展开。他把联合舰队布置在佐贺和长崎,派出七八百艘的民用商舰驶向釜山港,准备接运日本平民。参谋本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