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横扫世界的航母军团-第6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弹着点,也无法确定是哪门主炮打中了目标,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错误的将“南宁”号的战果记在了别的战舰上吧。
等到“南宁”号转移火力,重新对付准备逃跑的“铁公爵”号的时候,“罗德尼”号已经奄奄一息了,其三座主炮炮塔全部被摧毁,失去了还手的能力。“广州”号与“贵阳”号并没有因此而手下留情,在击沉“罗德尼”号之前,这两艘战列舰上的主炮是不会转移方向的。
到四点二十分左右的时候,当时“广州”号上的了望员记录“罗德尼”号前后被命中了三十四次,而“贵阳”号上的了望员则记录了三十六次。主要是两艘战列舰所在的位置不一样,了望员观察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因此在记录战果的时候会有所出入。可不管是三十四次,还是三十六次,“罗德尼”号都不可能返回英国的港口了。不要说这种在一战结束后就立即动工建造的战列舰,就算是美国海军的“依阿华”级战列舰,在炮战中被三十多发26式穿甲弹击中后,也不可能再继续浮在海面上!
四点二十四分,“罗德尼”号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小规模爆炸。爆炸产生的闪光在夜晚非常的明显,常荐新也在“南宁”号上看到了,不用别人解释,他都知道,“罗德尼”号已经到了“回光返照”的一刻,离完蛋也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五分钟后,大概四点半左右,“罗德尼”号上发生了猛烈的大爆炸,火焰窜到了半空中,几乎照亮了周围的其他几艘战列舰。这是“罗德尼”号最后一次出现在了第三特混舰队官兵的视线之中。爆炸的火焰很快就消失了,当夜幕再次暗下来的时候,“罗德尼”号已经开始缓缓的沉入海底。
当常荐新收到雷达军官的报告,确认“罗德尼”号已经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之后,他才长舒了口气,这是第一艘被击沉的英国战舰,这也算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吧!

第五十八章 垂死反抗

在“罗德尼”号与“铁公爵”号受难的时候,“纳尔逊”号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这艘战列舰排在了最后面,其面对的是“武汉”号与“南昌”号。而这三艘战列舰之间的对抗可以说是运气之间的对决,更是一场勇气之间的对决。
纳尔逊可以说是英国海军历史上的传奇性人物,他是英国海军历史上唯一一位在海战中击败过唐帝国海军的将领,更是一名备受尊敬的重大人物,而英国人尊其为“英国皇家海军之魂”,从此就可以看出纳尔逊在英国海军中的地位。可“纳尔逊”号,这艘以纳尔逊的名字命名的战舰的命运却并不怎么样,最多只能说是庸碌无为,可这并没有影响到“纳尔逊”号最后的绝唱,在沉寂了二十几年之后,“纳尔逊”号终于在最后的时刻爆发了出来。
“纳尔逊”号与“罗德尼”号一样,进行过相同的改进,可其根本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主要是其防护能力远远没有达到英国海军的需要,而布置在同一位置上的主炮炮塔更是成为了整艘战舰中的“炮弹磁铁”。战斗中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从一开始,“武汉”号与“南昌”号就瞄准了“纳尔逊”号的b炮塔,这样一来,就算炮击有所偏差,炮弹也有可能命中两侧的a炮塔与c炮塔。
三艘战舰之间的战斗是在三点二十六分的时候开始的,“武汉”号首先瞄准了目标,在其打出了第一轮齐射后不到二十秒钟,“南昌”号上的主炮也发出了怒吼。“纳尔逊”号并没有束手待毙,使用了重型穿甲弹的16英寸口径主炮对“新省会”级战列舰的威胁并不小,而且英国海军官兵也不会放弃抵抗。可有一点却无法由官兵的士气与决心改变,那就是双方的实力对比,“纳尔逊”号以一打二,这一点就注定了“纳尔逊”号的命运。
战斗进行得相当惨烈,可以说,“纳尔逊”号的抵抗越顽强,就越能激发出帝国海军官兵的斗志,特别是对第三特混舰队的官兵来说,他们在炮战中还从来没有败给任何一个对手,更不会因为英国人的顽强抵抗而感到畏惧。也正是因为“纳尔逊”号的顽强抵抗,“武汉”号与“南昌”号的英勇战斗,所以这三艘战列舰之间的战斗可以说是双方第一轮交手中最为精彩的。
三点二十八分,好运再次降临到了“南昌”号的头上,在第三轮齐射中,“南昌”号就首开记录,其丙炮塔一号炮打出的炮弹命中了“纳尔逊”号。只是这发炮弹没有直接命中关键部位,打在了其a炮塔基座前方的水兵舱,炮弹在穿透了水平装甲板之后,没有能够继续深入舰体内部,在水平舱就发生了爆炸。万幸的是,此时战舰上的官兵都在战斗岗位上,水兵舱里并没有人,不然这发炮弹至少能够报销点一两百名英军官兵。可水兵舱里有大量易燃物品,爆炸产生的火焰很快就让“纳尔逊”号暴露在了光明之中。“纳尔逊”号上的官兵只花了五分钟的时间就扑灭大火,可这五分钟的时间就足以让“纳尔逊”号蒙受一次巨大的灾难了。
三点半之前,“武汉”号借着“纳尔逊”号上冒出的火光,准确的打出了第五轮齐射,“纳尔逊”号第二次被命中。“武汉”号的运气也不算多好,这发炮弹打在了上一次弹着点的前面,即水兵舱与锚舱之间的物资舱。这也不是致命的部位,而且当时物资舱里的大部分物资都已经用光了,因此没有引起大火,只是爆炸震坏了前方的锚舱,迫使英军官兵不得不切断了右侧的主锚,另外,战舰首部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十几块主装甲板被炸飞。
三点三十二分,“南昌”号的炮击再次“得逞”。其第六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的a炮塔基座。可这发炮弹没有能够船头15英寸厚的装甲,最大的效果就是震伤了炮塔内的炮手,导致a炮塔在十分钟之内无法正常作战。这也算是“南昌”号最后的运气了,主要问题仍然是交战距离太远,如果在20000码以内的话,这发炮弹很有可能穿透了炮塔基座,进入了主弹药舱,彻底报销掉“纳尔逊”号。可接近13海里的交战距离,对双方来说都太远了一点。
对“纳尔逊”号来说,这个问题同样严重,实际上,当时其他的英国战列舰也都无法解决交战距离过远的问题,也正因为交战距离过远,另外英国战舰上的雷达炮瞄系统的性能又比不上唐帝国海军,所以其命中率也非常的低。“纳尔逊”号的前八轮炮击全部落空,足以证明英国战舰上的雷达有多么糟糕。
当时,唐帝国海军在进行炮瞄雷达的测试时,在静对静的炮击中,炮弹在20公里外的误差范围可以达到250米,而在动对动的炮击中,20公里外的误差范围也在500米之内。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这个命中精度是相当高的,如果用概率来表示的话,在18节以下的航行速度时,帝国海军战列舰的命中率在一成以上,如果条件再好一点的话,甚至能够达到两成左右。实际战斗中的情况也相差不大,战列舰炮战的命中率一直在一成到两成之间,这些都是有战例证明的。
后来,唐帝国从英国搞到了几套炮瞄雷达,也进行过类似的测试。在静对静的炮击中,其误差范围达到了500米,而动对动的炮击中,误差范围甚至超过了1000米。而命中率是与误差范围的平方成正比的,因此,英国战舰在使用雷达引导炮击的时候,其命中率只有唐帝国海军的四分之一!这个差距相当巨大,即使是在其他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英国战舰也需要用四倍以上的火力密度来弥补精度上的区别,也就是说,用四艘战列舰才能够拼得过一艘唐帝国海军的战列舰!
实战中,没有人会去考虑这些纯技术上的分析,可任何一场战斗实际上都是在检验技术分析的正确性。不难理解英国战列舰的命中率那么低了,“纳尔逊”号打出了八轮齐射,却没有能够命中目标,而同样在八轮齐射中,“武汉”号与“南昌”号却三次命中了“纳尔逊”号。可问题是,只要“纳尔逊”号没有失去战斗力,只要其主炮还在开火,那就有可能打中目标,事实也确实如此。
三点三十四分,“南昌”号还没有来得及打出第九轮齐射的时候,“纳尔逊”打出的第九轮齐射的炮弹就落了下来。这次,运气没有靠向唐帝国海军舰队,而是倒向了“纳尔逊”号。在a炮塔无法正常作战的情况下,“纳尔逊”号用两座炮塔的六门主炮打出的这轮齐射竟然命中了目标。
弹着点正好在“南昌”号乙炮塔的正面,位于一号炮与二号炮之间。穿甲弹没有能够击穿炮塔的正面装甲,可是其产生的强大冲击波却震坏了炮塔内的一些设备,同时震伤了炮塔内的炮手。最关键的是,此时炮塔内的炮手正在为主炮装填发射药,炮栓没有关上,在中弹的时候,几个发射药包被震了出来。万幸的是,炮塔内实施了严格的烟火管制,而且主炮采用的是电激发技术,药包没有被引爆,可为了排除险情,将那几个药包处理好,乙炮塔在十分钟之内无法正常使用,“南昌”号暂时损失了一座主炮炮塔。
三点三十六分,“武汉”号的一次准确还击为“南昌”号报了仇。其第十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舰桥下方的副炮群,将这里的两座6英寸口径的副炮炮塔给炸飞,同时还导致司令舰桥里的指挥官暂时失去了指挥能力,可穿甲弹仍然没有能够击穿“纳尔逊”号的主装甲带,也就没有对“纳尔逊”号造成致命的打击。
三点三十八分,“南昌”号的还击有了起色,其第十一轮齐射打中了“纳尔逊”号尾部的高射炮群,将这里的十几门机关炮全部扫到了大海里去。可同样的,这发穿甲弹上的延迟时间引信过早启动,在穿甲弹还没有能够深入舰体之前就引爆了炸药,结果只炸掉了高射炮群下方的几个舱室,而没有能够造成更大的破坏。
三点四十三分,在“纳尔逊”号上的a炮塔修复后打出的第十四轮齐射中,至少有两发炮弹命中了“南昌”号。可以说,此时“纳尔逊”号的命中率已经高得吓人了。其中一发炮弹命中了“南昌”号司令舰桥与一号烟囱之间的副炮群,在主装甲外面爆炸,另外一发炮弹打中了舰首,将舰首大概有十多米长的一段给炸飞了,这也是“南昌”号受到的最大损伤。
“纳尔逊”号的一系列反击让“武汉”号与“南昌”号上的官兵极为恼火。此时,“纳尔逊”号前面的“罗德尼”号与“铁公爵”号已经相继被重创,并且引燃了大火,“南宁”号,“广州”号,“贵阳”号频频取得战果,这也算是对“武汉”号与“南昌”号上的官兵的一种激励吧。可以说,在第二次命中了“南昌”号之后,“纳尔逊”号的好运气也基本上结束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虽然“南昌”号开火的频率更高,但是“武汉”号才是真正的“终结者”。
三点四十六分,“武汉”号打出了第十七次齐射,这次的九发炮弹中有两发命中了“纳尔逊”号,其中一发直接贯穿了“纳尔逊”号b炮塔的顶部装甲,在炮塔内部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同时还引爆了几个发射药包,幸亏“纳尔逊”级战列舰采用了装甲隔离门,爆炸没有波及到下方的主弹药舱,结果只有b炮塔被彻底摧毁,如果下方的主弹药舱也发生爆炸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六分钟后,三点五十二分,“武汉”号才打出了第十九轮齐射,这次又有两发炮弹命中了“纳尔逊”号,其中一发炮弹集中了“纳尔逊”号的舰桥顶部。穿甲弹在穿透了5英寸厚的顶部装甲之后在司令舰桥上方的航海舰桥处爆炸,炸死了里面的十几名军官,同时巨大的冲击波还震死,震晕了司令舰桥里的二十多名军官。因为“纳尔逊”号不是舰队旗舰,因此舰长是在司令舰桥里指挥战斗,而不是在航海舰桥指挥战斗,从而避开了这次打击。
到第二十二轮齐射,也就是在接近四点的时候,“武汉”号再次表现神勇,其打出的九枚穿甲弹中尽然有三枚命中。第一枚穿甲弹打在了“纳尔逊”号的c炮塔基座上,而这里的装甲厚度不是15英寸,而是12英寸,这也是为了减轻重量的设计,可结果却成为了“纳尔逊”号设计上的一个致命死穴。炮弹在进入了弹药舱之后才发生了爆炸。猛烈的冲击波穿透了舰体,同时也震开了弹药舱底部的通海阀门,海水迅速涌入,从而制止了大火蔓延,可大爆炸产生的火光却让十几海里外的“武汉”号战舰上的官兵惊呼了起来。第二发炮弹打在了烟囱的根部,并且穿透了水平装甲,进入了锅炉舱之后才发生猛烈爆炸。“纳尔逊”号上集中部署的锅炉舱终于成了隐患,仅仅一发炮弹,就报销掉了战舰上一大半的动力!第三发炮弹命中了司令舰桥,是斜着打过去的。当时,“纳尔逊”号上的舰长等受伤军官已经被转移出了司令舰桥,这也许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到此时,“纳尔逊”号已经失去了有效的指挥,剩下的a炮塔只能够单独作战,而且这做炮塔的故障没有完全修复,其开火的速度自然慢了很多。也正因为连续数次被击中,战舰上的损管人员无法及时的扑灭四处产生的大火,结果,当“纳尔逊”号上的英军官兵还在顽强抵抗的时候,火势已经开始蔓延,这将最终要了“纳尔逊”号的老命。

第五十九章 局势逆转

从三点半到四点半,随着数艘战舰被击沉,或者是遭到重创,萨摩维尔心里的希望之火也逐渐熄灭掉了。如果说在“厌战”号与“勇士”号中雷之后萨摩维尔还没有感到绝望的话,那么当“铁公爵”号,“罗德尼”号,以及“纳尔逊”号相继被摧毁之后,萨摩维尔不但绝望,而且是彻底的绝望了。
四点半左右,“罗德尼”号从海面上消失了。在这之前几分钟,“罗德尼”号的舰长发来报告,战舰上的大火已经失去了控制,并且蔓延到了主炮弹药舱附近,全舰官兵尽了最大的努力灭火,可仍然回天乏术。萨摩维尔立即让该舰舰长放弃战舰,保全官兵。也就是在“罗德尼”号发生大爆炸之前,舰长就下达了弃舰的命令,可不到两分钟,战舰上的主炮弹药舱就发生了猛烈的爆炸,这艘战舰上1600余名官兵中只有不到50人逃了出来,其他人都没有来得及逃生,随同战舰一起沉入了大海。
“罗德尼”号的迅速沉没让人感到很意外。早在第一次全球战争期间,英国海军就有多艘战舰因为主炮弹药舱被引爆而战沉。按理说,英国人应该吸取了经验教训,知道战舰上的主炮弹药舱是最关键的部位,怎么说,也应该在这里设置多道防护措施。比如,仿照德国人最先采用的隔离式弹舱设计,并且在主炮弹药舱下方设置通海阀门,在必要的时候灌入海水以防止主炮弹药爆炸。“纳尔逊”级战列舰上也确实采用了这些技术,可问题是,英国人在设计战舰时本来就有一些漏洞。
从后来考察“罗德尼”号沉船的结果来看,当时战舰上的官兵没有来得及打开主炮弹药舱的通海阀门,而导致阀门实效的主要原因是其开关的位置设置的不合理。当大火蔓延到了弹药舱附近的时候,其开启阀门的地方已经被大火笼罩了,而战舰上的电力系统也出了问题,根本就无法用人力将阀门打开。结果可想而知,当大火烧进了主炮弹药舱之后,灾难就发生了。因为“罗德尼”号的三座主炮炮塔都集中在前方,下面的三座主炮弹药舱是挨在一起的,按照每门主炮配备200发弹药的标准计算,当时“罗德尼”号上最多只消耗掉了十分之一的弹药,也就是说,战舰上还有一千五百多发16英寸口径的巨弹,另外,还有数千个用来发射这些炮弹的药包。
首先被引爆的是c炮塔的主炮弹药舱。大火是从战舰的锅炉舱蔓延过来的,因此c炮塔的弹药舱最为危险。“罗德尼”号设计上的缺陷再次暴露了出来,因为c炮塔就在司令舰桥的前方,实际位置几乎就在战舰二分之一舰长处。也就是说,是在战舰的正中央。当爆炸发生的时候,战舰被炸成了两截,迅速沉没也就不足为怪了。如果这座主炮的位置靠前一点的话,那么最多只能炸断舰首,虽然这同样无法挽救“罗德尼”号,但是可以给战舰上的官兵一点逃生的时间,这样就能有更多的官兵活下来了。
也正是从“罗德尼”号发生大爆炸,并且迅速沉没开始,英国本土舰队最后的时刻到来了。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罗德尼”号爆炸沉没后不到十分钟,“铁公爵”号也跟上了其后尘。
与“南宁”号单挑的“铁公爵”号从始至终都落于下风,甚至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在整个交战过程中,“铁公爵”号只打中了“南宁”号一发炮弹,而且是打在了其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上的,这最多只能算得上是给“南宁”号挠痒。虽然“南宁”号的炮击也不够准确,主要是该舰的舰长考虑到这是舰队旗舰,为了确保司令官的安全,“南宁”号的机动规避动作是最频繁的,这也影响到了其炮击的精度,但是,打中了“铁公爵”号的四发炮弹几乎全是打在了关键部位上,特别是在四点二十分之前的那一轮齐射中,击中了“铁公爵”号中部的那发炮弹!
四点二十分刚过,“铁公爵”号上就发出了金属断裂时产生的巨大声响,就连在前方数海里外的“伊丽莎白女王”号上的萨摩维尔都听到了。这是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有点经验的官兵都知道,那是战舰龙骨断裂时发出的声响,而在此之前,“铁公爵”号上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爆炸地点就在战舰的底舱里面。
毫无疑问的,最后击中了“铁公爵”号的那发炮弹是致命的。相对而言,战舰的龙骨是最不容易在炮战中遭到破坏的,反而很容易被鱼雷炸断,毕竟龙骨在战舰的肚皮底下,就算威力再大的穿甲弹都很难击穿数层甲板,然后再击中龙骨。可同样的,对战舰而言,龙骨就如同人的脊椎骨一样,龙骨被炸断后,那么这艘战舰也就彻底完蛋了。
当萨摩维尔收到了“铁公爵”号舰长发来的消息时,他也让这艘战舰上的官兵弃舰了。情况已经确定,那发穿甲弹确实穿透了数层甲板,在战舰的龙骨附近爆炸。爆炸的冲击波摧毁了附近十几个舱室,横飞的弹片还杀伤了上百名官兵,同时战舰的龙骨也遭到了破坏,是无法修复,也无法控制的破坏。
四点二十八分,“铁公爵”号的舰长下达了弃舰的命令,官兵们迅速登上救生艇,按照撤退顺序依次离开了这艘即将沉没的战舰。可是,“铁公爵”号上有1200多名官兵,而且是分布在整条战舰的数层甲板上的,要想迅速的将所有官兵都撤出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不考虑仍然在不断落下的炮弹,“铁公爵”号上的大部分英国海军官兵都不可能成功逃脱。
四点三十五分,也就是在“罗德尼”号爆炸后数分钟,“铁公爵”号的龙骨断成了两截,随即,战舰就从断裂点开始下沉,舰首与舰尾都迅速的翘了起来。此时,只有大概400名官兵登上了救生艇。已经没有时间让战舰上的官兵上救生艇了,撤退顺序也彻底的混乱了,大部分官兵都是套着救生衣直接跳入大海的,而其中很多人就再也没有回到陆地上。
“铁公爵”号的沉没速度非常快,四点四十二分的时候,高高翘起的舰尾就已经从海面上消失了,从断裂到完全沉没,只有不到七分钟的时间。而且当“铁公爵”号沉入海里的时候还发生了一次规模不小的爆炸,附近战舰上的官兵,以及当时逃到救生艇上的官兵都证实了这一点,这大概是战舰上的弹药舱并没有被海水给淹没,在下沉的过程中被引爆了吧。
到此,已经有两艘战列舰完蛋了,可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就在萨摩维尔考虑该怎么进行下面的战斗的时候,“纳尔逊”号上发来的电报再次让他感到了绝望。
其实早在四点左右,“纳尔逊”号就被“武汉”号的几次漂亮的跨射打得抬不起头来。“武汉”号的神勇表现几乎让“纳尔逊”号上的英军官兵绝望。可这艘战列舰没有立即被击溃,而是在继续坚持着,用其最后三门主炮勇敢的战斗着。“武汉”号的精彩表现差不多也在四点左右结束,虽然后来“南昌”号也有过不错的表现,但是并没有能够迅速击沉“纳尔逊”号,这也算得上是“纳尔逊”号的一点点运气吧。可这仅仅只是延迟了死亡的时间而已,在被对手彻底压着打的时候,“纳尔逊”号是不可能有任何机会逃生的。
到四点半的时候,“纳尔逊”号上的官兵已经扑灭了数处大火,有效的控制住了战舰内的火势。同时,受伤的舰长将指挥权交给了作战参谋。战斗仍然在继续进行,交战距离已经从13海里缩短到了大概10海里,而这对“纳尔逊”号来说绝对是一个致命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26式穿甲弹可以轻易洞穿“纳尔逊”号上任何一块装甲钢板。
真正的灾难实际上是由英国官兵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当时,“纳尔逊”号上的a炮塔实际上只有两门主炮可以使用,枪炮军官要求炮手修好第三门主炮,并且继续作战。这种勇敢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可问题是,炮手哪有时间去修复第三门主炮?
四点四十五分,“纳尔逊”号上发生了猛烈的爆炸,随后萨摩维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