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初唐-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的开端,她的入藏在很多人看来对于西藏的发展不亚于青藏铁路开通,正是由于文成与金城两位公主的和亲使世界最高的地方接受了中原文化,加快了西藏人民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脚步。
  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李好觉得这番话完全就是TM扯蛋,李二做的最蠢的事情之一就是把文成公主送给了吐蕃,还给她携带了大量的文人工匠技师和种子。就此一举就加快了吐蕃的经济文化和国力的飞速发展,所以才会出现后来的吐蕃寇长安,以及往后千年的祸乱。
  当然李好不能把还没发生的事情拿出来和大唐的群臣来讲的,他把唐以前的历史全部翻了出来询问那个提出和亲的大臣:“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两次,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三次,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一次。这是初汉时期和亲的公主的数量和对象,但是匈奴放弃对汉朝的骚扰了吗?没有!最后还不是汉武帝尽起全汉力量阴山勒马刻石才真正换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
  好吧,汉朝太久远了,那就说说最近的事情。隋文帝宗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染干,隋文帝宗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隋炀帝宗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隋炀帝小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换来和平没?没有,突厥还是时不时的过来中原入侵,甚至还把老杨同志围困过,差点包了饺子。如果不是我朝大破突厥,吐谷浑他们能有现在这般老实?
  所以说这些胡民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狼,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再多送一个女子给他们享受,等他们享受完了再来攻打我朝?因此和亲就是完完全全的懦夫的表现,这不是我泱泱大唐应有的表现,把停战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女人身上还不如趁我朝军事强盛的时候把他们逐一消灭,永绝后患多好。”李好悠悠的说道。
  ;

  ☆、第八十七章 国虽大 好战必亡(文)

“陛下,这样万万不可啊。先贤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啊,千万不能听信此人胡言乱语。昔汉武帝将盐铁酒国营专卖,实行平准均输政策,防止商人从中渔利,从而增加政府收入,达到了调节物价及防止市场垄断的功效,但是亦造成了与民争利的局面。商人遂将注意力转移至土地买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虽然汉武帝武功极盛,但是那是几代积累,给他到处征伐也造成了国库空虚,大量人民被征召从军,死伤甚重,也影响了经济发展。由于民生困苦、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及民怨沸腾,天汉二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相继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征和四年汉武帝只得亲自颁下了《轮台罪己诏》,向人民承认自己的罪过及公开作出反省。陛下,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啊。”那位说过和亲的家伙被李好说了一句荒谬后,立刻扯着脖子抹着眼泪,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和满朝大臣讲起了古来,完全一副为李二的江山作想,为大唐作想的样子,李好的那句荒谬严重的伤到人家的自尊心了。这小子看起来比自己还年轻,不就顶着个高人的头衔,居然敢骂自己荒谬,这还不和他拼了?
  古代的人对于汉武的评价基本上是基于人家小刘同志自己下的罪己诏来评论的,当不了真的。尤其后来的那个砸缸的小光同志的评价,在其《资治通鉴》中评判毫不留情:“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对汉武帝刘彻执政期间的作为有这样的评论:“汉武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李好想对那位大臣还有小光同志说的是两个字“扯蛋。”对于这种不通军事还喜欢掉古文的家伙李好相当的鄙视,首先来说这位大臣,在他心目中的战争应该就象李二之前的败笔一样,自己掏腰包打仗,打完了还得行仁义之师,对化外之民训斥一番再加以抚慰,说不定还要送个公主和大量的技术人才过去就好了。然后再自己掏腰包赏赐有功战士,至于战死的,随便打发点就完了。钱从那里来,国内那么多平民向他们多征收点赋税就好了,内王外圣用的极为漂亮才能显示我王师的风度和气量。
  国内百姓的死活那有面子重要?所以仗打的越多,胜仗越多士兵的损失就越多,国内的老百姓的日子就过的越苦。打着打着,人家日子过不下了不就造反了?那《无向辽东浪死歌》不就这么个意思?帮国家打仗还不如做强盗好,以后谁还去打仗?老杨同志是这么想的,所以他第一次征高丽华丽的失败了,而且接着又败,败着败着就把江山败没了。
  至于小光同志,这位同志是大宋的保守派兼节流派,我想他心目中的战争应该是所有的将士光着膀子去和胡人交战打赢就好,要不然大家都省吃俭用过日子,省下的钱给辽人送岁币去。至于他的能力怎么样就不评价了,但是宋在他和小王同志的争斗之后完全的衰弱下去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宋还是屡被外夷欺压最弱的王朝。所以这种人去评价一位极具武功的人的话基本可以当成放屁,他要是有点眼光的话大宋也不会如同一位脱光了衣服的美女任人蹂*躏了。至于他的为人此处不做评价,不过纸上论政算他一个。
  相比其他人这个时候的李二其实对汉武还是相当推崇的,史记唐太宗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二的评价还是相当公正的。只是后来他被尊为“天可汗”后才会洋洋得意的说句“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瘦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这是李二不知道他死后的事情,要不然他就不敢说那句话了,或者他活到汉武一样的年纪他也不敢如此自夸了。他会后悔当初怎么不把那些王八蛋全部屠了,所谓的怀柔政策四夷来朝基本都是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根本就是一时的效果而已,而且留下祸患无穷。
  不过现在在朝廷上,很多话李好也不好直接说了出来,不过对付一个想着和亲的大臣,凭借自己心中的那点料也是绰绰有余的。李好微笑着询问这位和亲国亡兄:“不知这位同僚以为什么叫交战呢?你心中的交战又是这样呢?”
  这位和亲兄的回答果然不出李好所料的回答,无非是外夷入侵当举全国之力,将士同心打败对方,然后对化外之民训斥一番再加以抚慰就好了。李好笑了笑,这为和亲兄的回答在这个时代来说很地道,也没什么漏洞。但是当他看到李好笑的那么灿烂时,心里莫名的一紧,难道自己回答有错?
  李好没有解释这些,他连追着和亲兄问了几个问题,如我军的粮草怎么来,士兵的伤亡和军功怎么赏,如果胡民下次再来入侵怎么办。和亲兄的回答基本都是符合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如果以这个时代人来评价的话基本是没漏洞的。所以和亲兄越回答,底气越足,可对面的李好也笑的越来越灿烂。
  “那么依照这位同僚的意思,如果打仗不需要从国内增加赋税,战士们的军功封赏不需要国库拨钱,那是不是打仗就没问题了?”
  那位和亲兄一时顿住了,不过他还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然后反驳,如果不从国内筹集物质,那就势必要从胡人手上获取物资了,这与我朝王师仁义的宗旨就不符了,有损我大唐的形象。
  不过他的反驳让李好笑的更灿烂了:“恭喜你,你回答对了,但是没有奖励。先朝杨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一征高丽就宣扬他的仁义之师,所以他败的非常惨重,而且还因此断送了大隋江山。
  再说那些化外之民掠夺我汉人子女物资的时候你怎么不同他讲讲什么叫仁义之师呢?打仗需要向我大唐百姓收纳赋税的时候,你怎么不同我大唐的百姓讲讲仁义不收他们的赋税呢?那些阵亡士兵为了边疆安慰浴血奋战的时候你怎么不同他们讲讲仁义给他多点抚恤呢安抚将士们呢?反倒是我朝征战胡夷的时候却要对一群杀我朝百姓,夺我朝土地的人讲仁义,你是不是胡人派过来混进我大唐的奸细,要不然这么处处为他们说话?我觉得朝廷应该对你祖宗十八代进行核对一下,免的你以后出卖我大唐。”
  “你。。。。。我。。。”和亲兄只来的及说这么两个字,就被李好的话气的晕了过去。看来这位仁兄的体质不过关啊,居然就这样晕了过去?李好觉得似乎还没有把自己的战斗力完全发挥出来,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然后四周环视,却没人再跳出来和他辩论这个了,有点眼光和能力的人都在反思他说的那些话的意思去了。
  这个时候的政客李好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吧,也许还有一些人的本质就有问题。杀起自己人来那可是相当的狠辣,斩草除根,诛其九族的手段都能使的出来。可是对外了,好象手段宽厚多了,如果他们能拿出一半对内的手段出来,那些边疆胡人之祸估计就要少上很多。
  就象冉闵一样,这位真正的悲情英雄,历史似乎从来就没给过他公正的评价,只因为他颁布了一条杀胡令。但是那些所谓的历史学家,写历史记录的专家TM的也不用他们的屁*股好好想想,杀胡令之前汉人的待遇是什么?两脚羊!就是胡人眼里的肉畜。杀胡令之后还有几个胡族敢这样说汉人是两脚羊了?这就是杀胡令的效果,这就是冉闵的功绩。
  说实在话,李好不是穿越到了帝王的身上,如果那样的话他就不在意再来一次杀胡令了,估计到时天下肯定能太平个几百年。不过现在虽然他不是帝王,但是也在用尽一切手段鼓动李二对付那些胡民手段强硬一点。如果不是因为李二的祖辈血源不纯,可能有胡人的血统,李好早就跳出来鼓嚣杀胡令了,现在却只能用化外之民来统称胡人了。
  李二和李靖他们之前已经被李好熏陶过一些对外战争的思想了,所以此刻在朝廷见李好如此发言也不出意外。满朝廷的大臣们都在想大唐之前的对外政策是不是真的太仁厚了,现在被打败的吐浑谷和突厥的国事都又有点复升的样子,他们那棵不安分的心似乎又有点蠢蠢欲动想跟大唐叫板了。如果当初把他们斩草除根的话,现在大唐也就不用过多的关注他们而分散兵力了,完全可以集中兵力想灭谁就灭谁了,那还能容吐蕃猴子此时跳出来逞威?
  ;

  ☆、第八十八章 这一仗我来指挥(文)

李好说完这些话后就不吭声了,静静的站在朝上。具体打仗的事情他是不会在朝上说的,说了以后这里这么多人谁知道能不能守住秘密?到时把计划泄露出去,损失惨重的可是朝廷。再说这场仗他想去指挥,这念头在他脑海中已经盘旋很久了,李二就算不同意他也会想方设法的去忽悠过去的。
  作者当初脑残,原本只想把他当个向三哥学习的人来大唐娱乐下就完了,所以给他来了趟娱乐初唐的免费旅程。结果读者不买帐,李好的日子就混的相当悲催了,最后没辙,连夜总会春天的故事都给整了出来,甚至还在长安的东边圈了一块地搞改革开放,但是点击收藏都很低,还时不时的挨下批评什么的,唉,日子不好混啊。
  所以李好很嚣张的鄙视了一下作者太垃圾了,文笔太烂,情节不够吸引人,全靠把自己当猴耍来吸引眼球,他要罢工,去干自己喜欢做的事去。每个男人都会有一个将军梦,李好也不例外,他想见识下这个时代的战争。先去打仗去,死了以后就不用在这里丢人现眼的卖弄了。没死,那没办法,那就在初唐先慢慢混着日子算了,其实每天抱着寡*妇双*修睡觉也是不错的,到时再来个三妻四妾日子就更惬意了。
  李二似乎也很明白在朝廷上商议打仗的具体细节不妥当,所以也没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了。把那位气晕过去的和亲兄安顿好,不痛不痒的再讨论了一些问题后把几个需要的人留下就散朝了。他需要的只是满朝大臣知道有这么一个事情,对这个事情心里有个底,然后就是统一下朝廷的思想,别到时跳出来一些拉后腿的人,到时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李好也在被留下的人员中,他们讨论的地方换到了李二的书房去了,每人给泡了一杯君山毛尖以后,大家就开始了讨论如何应对吐蕃的这场战事上去了。李好很自觉的没有发言,首先他还不够资格。留下来的人身份比他都高多了,年纪也大多了,没他插嘴的份。
  所以他在一边很悠闲的喝着茶,再说关于对吐蕃的作战计划他早就有了,不过这些朝廷大臣如果有更好的意见他也就不必拿出来献丑了。他的计划很简单,很暴力。就是以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学院为骨干和基础,再从军队里面擅长骑射的精干力量组成一支几万人的部队去吐蕃那里旅游一圈回来。
  不过在他去打仗之前,还得让李二给他升下官,要不然侥幸不死打赢回来后李二降他职就没法降了。这些就是他这次作战计划的核心了,具体不便透露,要不然这大唐朝廷的大臣估计都不会同意让他过去了,他的计划实在太暴力了,影象不好啊。
  另外基于道教那种触发式的手榴弹已经研究出来一段时间了,所以他这次如果去肯定会带大量的这些新式炸弹过去,这种新式的手榴弹就是后世的那种木柄的手榴弹。然后**也有简单的初制品出来,石油这东西在这个时候的陕西北部那可是有天然流了出来的。
  西汉末年的王莽时期,史书记就有“高奴出脂水”之说。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高奴有洧水可燃”。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出脂水,即此也”。《元一统志》:“延长县南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高奴就是在陕西北部。石油制造的**这也是好东西,杀人放火居家旅行的必备装备啊。
  然后加上薛仁贵,王玄策,还有席君买和几个皇家军事学院优秀的几个学院做他的手下,再叫李二安排一个厉害的副手帮他守下松州,给自己配上两个侍卫高手保护安全,那么这一仗就妥妥的了,如果这样还把自己挂掉了,那就没话说了,早点烂尾收工吧。
  虽然李好自己没指挥过也没参加过战争,属于纸上谈兵的一类。但是他的三个学员可以天生的将领啊,这可是在大唐皇家军事学院最被那些教师看中的几人之一啊。而且他的皇家军事学院里面还有不少从将门世家过来的人,这些人都是经过熏陶过来的。再加上他们是拿着半现代化的武器去偷袭一群刚从原始社会里面进化过来的吐蕃,这一场战争纯粹就是一场轻松的旅行啊,只是善后之类的比较难处理而已。
  那边李二和他的群臣讨论了半天也没拿出一个有效的计划出来,原因很简单,对吐蕃的了解不够多,没有太多的资料。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但是完全不了解就不好打了,只能被动的等吐蕃打过来后了解清楚了才能给出致命一击。
  李好在一边听了扁扁嘴巴,这确实是现在条件下的最好办法了。不过李好对吐蕃熟啊,先不说他所知道的那些历史,就是没穿越前他每年都要去那里转转。基本每个地方他都留下过足迹,这个时候的地形跟后世的地形相差应该不是很大,所以他很了解吐蕃。
  吐蕃还有不少好东西的,那里的冬虫夏草,松茸,牦牛,藏山羊,藏绵羊,藏红花都是好东西啊。然后海拔稍微低一点的地方还有不少的黄牛等等,这些都是好东西。到时过去旅游一场,再顺手带把它们全部带回来,这场仗的收入就有了。再顺便拐带一些俘虏过来拍卖,这收获就是妥妥的赢利了,至于缴获的其他物品就另算了。
  李好的悠闲早早的就落入了李二的眼里,这房里也就十来个人,大家都在费劲心思讨论办法,悠闲的人就只有他一个,不注意他还注意谁?等书房的大臣讨论的差不多了,李二才不紧不慢的问李好有没什么好意见,可以说出来大家一起参考下。
  李二这么一问,房里的人全部看向了李好,有些人还是第一次跟李好打交道,所以对于这个看起来似乎还很年轻的高人充满了怀疑。李好原本正在走神中,被李二这么一问,赶紧正了正身子,装作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说道:“陛下,这场战争只有我指挥才能去打,要不然就只能被动等着吐蕃过来我大唐了解清楚后再说了。”
  “不行,你去不行。”李二否定了李好的建议。在李二眼中李好只是一个书生谋士类型的高人,让他去指挥打仗这可是笑话了,李好留在大唐的作用比放在战场的作用大多了。再说打仗这东西还是有风险的,万一挂掉了损失就大了,经济开发区什么的工作还等着他呢。
  “陛下,你还是等我把情况说清楚了再作决定。首先,我对吐蕃的情况比在座的各位都熟悉,不论吐蕃的军力和地形还有生活环境都一样。而且吐蕃所处地方比我大唐任何地方都要高,平常人等上去还需要注意水土不服以及高原地方特有的高原病。就这一点,就需要在下过去了,要不然就只能看着吐蕃过来侵略我大唐,我大唐却无法攻入吐蕃内部去。
  其二,现在道家提供的那些新式武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方法也是在下了解和掌握的最清楚,这些新式武器在实战中该怎么用我大唐的将士都不甚了解,这也需要在下过去指点和安排。
  其三,我大唐皇家军事学院成立后也需要一场战争来验证的,没有经过战争的士兵永远成不了好士兵。所以这场战争将以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所有学员为骨架,然后再补充足够的士兵进行一场境外战。
  最后这一点很重要,这场战争将会是一场影响巨大的战争,是一场新式的作战方式,这也是验证在下之前所说的那些理念是否可靠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之后我朝所有对外作战都可以以此为模式进行,所以请陛下允许在下来指挥这场战争。”李好掷地有声的向李二申诉道。
  李二听完后环视了下周围的大臣,发现除了几个文臣尚在思考,其他的武臣似乎都有点动心支持李好去了。根据李好的说法,这场战争他确实是不二的指挥人选,只是李二还在犹豫中。这位高人一看他样子就象是没打过仗的人,这样的人会不会是纸上谈兵?别到时白白葬送大唐将士的性命还把他自己的性命丢在那里,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看到李二还在那犹豫,李好只好把自己准备用来压箱底的那条掏了出来“陛下,这场战争如果让在下来指挥,可以不用朝廷拨付任何粮草的打完这场战争,还能给朝廷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李好这句话的影象力太大了,他这话一出,不光李二吃惊的看着他,就连之前沉思的大臣们都看向了李好。这位高人是不是脑袋烧坏了?他打仗居然不用朝廷拨付粮食,那拿什么去打?;

  ☆、第八十九章 琐事(文)

李二最终同意了李好的请求,他自己心底也想看下这位与众不同的高人到底还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奇迹。他还把李靖派给了李好做副手,虽然在沙盘上推演的时候李好表现的很完美,但是实际战争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出现,所以需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未算胜先算败,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有李靖来擦屁股已经足够了,然后还给了李好三万精兵,骑步各半。虽然比起原历史的五万兵差不多少了一半,但是李好觉得足够了,因为他们多了原历史中不曾出现的武器。
  李靖现在的地位做李好的副手完全属于低就,但是人家李靖自己愿意啊,作为一个战神级别的将领对于新战法兴趣不会比一个好酒的酒徒见到美酒的兴趣差多少,所以他兴致勃勃的接下了这个活,他想看下李好这位高人的新式战斗到底会有何不同,至于那小小的吐蕃根本就没放在他眼里。
  战斗没那么快开始,现在还是贞观十一年,真正的战斗要等到贞观十二年的八月才会爆发,现在只是提前准备一下。军事学院今年的这个学期课程都排的满满的,火药作战的课程是要求每个学员都必须掌握的。
  等这个学期一过,到明年年初李好就会以实战演练的借口把所有的学员往松州府那边带去的,然后汇合先到的士兵,分出一万二进攻高原的骑兵将被拉到吐蕃边缘比较偏僻的地方进行适应性训练,顺便打下草谷,获取必要的物质。那些边缘的高原区可是有很多大唐缺乏的黄牛哦,就这个都值得去了。
  没有上过高原的人,必须这样按照高度不同的地方一步一步训练下,这是李好以前学到的一个经验,先从小山到高山慢慢的适应,到时去了高原,患高原症的机遇将大大减少,而且李好还要准备给每个进高原的士兵配备一些药物,争取不出现非战斗减员。
  剩下的就由李靖带领在松州府等着乡下干部过来,到时在松州城下把他碰的头破血流的。叫他小小年纪不学好,贪图好*色的,偏就想着娶大唐的公主,不给公主居然不顾自家还不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