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娱乐初唐-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难得她们夫君不限制她们外出也不用什么礼教管压,所以个个很快就从旅途的离愁中走了出来,玩的兴高采烈的。
  李好路过潼关登高望远的时候不觉想起了以前读过的两首词,然后情不自禁就念了出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一时之间引来众女异彩裢涟的目光关注过来,她们这位夫君已经好久没有吟诗作词了,现在再次吟来依然还是那么的才华横溢啊。只是这词似乎伤感太多啊,天下百姓那么多,夫君一人能帮上多少呢?
  李好他们一路走走停停,吃各地的小吃美食,登高吊古看无限风景,但长安到洛阳也就那么点距离。他们比步行的人稍稍快了点,花了十来天时间才到洛阳。这个与长安并雄的城市李好在后世来过,不过那时这个城市已经看不到当初古都的样子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看到的是一座宏伟壮观的古城。
  洛阳城。汉高祖刘邦曾经为之赞叹。“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说这句话的时候,刘邦在曲逆县,看到县里房屋壮丽,大发感概,“我行遍天下,只有洛阳城和这个县有这么壮观啊!”这是土包子见到土豪的感慨。
  那是秦汉时期的洛阳,现在的洛阳可不是那时的洛阳能比的,这时的洛阳可是老杨同志耗资巨大倾情打造的豪都啊。虽然经过隋末的战乱,但是依然不失豪都之名啊。隋炀帝即位后,他就想要迁都,迁到一个可以作为中原核心,西控突厥、东抚齐鲁、北定辽东、南接淮扬的地方,可以显示大隋天下独尊地位的地方。原文为“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大隋的官员在地图上找来找去发现这个地方只有洛阳城可以。于是就开始兴建洛阳城。
  洛阳不是老杨同志一时心血来潮而来,隋朝是隋文帝杨坚通过篡夺后周宇文氏建立的政权。迁都想法也是由来已久。炀帝说:“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洛,日复一日,越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哽!”这并不是虚言。迁都的想法确是源于文帝,用炀帝的话就是“心奉先志。”杨坚军功显赫,为后周重臣,能韬光养晦,得天下是时势使然。其后有隋之盛也是因为文帝的干才。然而他身居外戚,篡权夺位;前朝皇室,孥戮殆尽;兼之迷信鬼神,偏听妇人,对长安城自然心有余悸。文帝登基不久,即有迁都之心。庾季才精通玄象,曾测定文帝受禅吉日,为文帝所重,对文帝迁都的心思也一清二楚,于是上奏称:“臣仰观玄象,俯察图记,鱼北允衣,必有迁都!”
  然而文帝也只是迁到了离长安二十一里东南的龙首川处,称大兴城。这种迁法,炀帝明显是不满意的,他一心只想迁到洛阳城。在解释为什么要迁到洛阳时,炀帝在诏书上说:“自古帝王,何尝不留意(洛阳),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历代帝王都无法实现的梦想,现在炀帝可以实现了。此时,正是大隋七德既敷、九歌已洽、四海富有、士马全盛之际,正可建都洛阳,实现炀帝的光荣与梦想。
  炀帝到洛阳的第一件事,是构建保卫洛阳的防线。“丙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此项规模宏大的数百公里挖沟工程构筑了一条大包围圈似的防线,对于拱卫洛阳城非常重要。西面北面的防线用来对付突厥人,在东面的开封襄城一线,则防卫长期以来与大隋为敌的山东叛乱分子。防线筑好,营建东京洛阳的工作也可以开始。炀帝在诏书中要求: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欲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负责营建的是担任营作大监的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和担任营作副监的将作大匠宇文恺。
  “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杨素代表朝廷负总责,杨达是前任的工部尚书,建筑师则是宇文恺。宇文恺是隋朝的天才皇家建筑师,堪比希特勒手下的阿尔伯特?施佩尔,文帝时的仁寿宫就是他的得意之作。宇文恺对嘴上说“务从节俭”的炀帝心里的想法非常清楚,因为即使是真正倡导节约的文帝也不免被富丽堂皇之极的宫殿所倾倒,而放弃其一贯主张,更不要说这个伪装节俭的新皇帝。仅仅十个月,一座新城就建造完成,其“制度穷极”,令炀帝“大悦之”。
  其中修建洛阳乾元殿的情形,在《贞观政要》卷2中,张玄素描绘说:隋室初造此殿,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江西)采来,二千人拽一柱,其下施毂,皆以生铁为之,中间若用木轮,动即火出。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此时完成的洛阳城,还只是行政用途。随后,炀帝的个人宫殿也开始动工。
  其宫殿的规模之惊人远非现在所见之宫殿能比拟,显仁宫“周围数百里”。西苑“周二百里”。又于皁涧营显仁宫。苑囿连接。北至新安,南及飞山,西至渑池,周围数百里。西苑,名曰芳华苑。《资治通鉴?隋纪四》记载了西苑的神仙世界: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馀里;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高出水百馀尺,台观宫殿,罗络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龙鳞渠,萦纡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沼内亦剪彩为荷芰菱芡,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十六院竞以淆羞精丽相高,求市恩宠。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
  在洛阳城,每一座宫殿都是一座城市。洛阳城是城市的城市,万城之城。帝国中心洛阳不是凭空建造起来的,洛阳城本身并不处在一个物产富庶的区域,就连长安,到了唐朝时,供应都是捉襟见肘。 “(唐都长安)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在隋朝时的洛阳更是如此。《隋书?食货志》就说:“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修建乾元殿的大木是从江西采来,修建显仁宫时,“课天下诸州,各贡草木花果、奇禽异兽于其中。”《资治通鉴?隋纪四》载:“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之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
  全国的物产于是如同浴缸里拔了塞子的水一般迅速向洛阳倾泄下去,洛阳城,成了整个国家财富的集散地。物产聚集,更需人气。炀帝“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 《隋书?食货志》为“徙洛州郭内人及天下诸州富商大贾数万家以实之”。除此之外,还从各地调集工匠充实洛阳,“江南诸州,科上户分房入东都住,名为部京户,六千余家。”《大业杂记》载:“江北诸郡送工艺户陪东都,三千余家,于建阳门东道北十二坊,北临洛水,给艺户居住。”一时洛阳富商聚集,冠盖如云,百业俱兴,热闹非凡。把豪族、富商迁到洛阳,韩国磐在《隋唐五代史纲》中认为目的在于“削弱地方豪族势力”,其实史家们是夸大了豪族的势力。如果炀帝敌视豪族、富商,也不应该迁到自己身边;如果真要削弱他们的势力,采取其他办法更好。把豪族、富商迁到洛阳的目的只是为了繁荣洛阳城。按超豪华的标准兴建东都,大兴劳役,使农业劳动力锐减。
  同时,为了充实城市,繁荣市场,大量迁入城市人口,又使得城市的粮食供应严重紧缺。文帝所建的几个常平仓已经远水不解近渴,满足不了洛阳城的庞大需求。为此,炀帝又在东都新建了含嘉仓、兴洛仓和回洛仓来储备粮食。兴洛仓和回洛仓的规模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置洛口仓于巩东南原上,筑仓城,周回二十馀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置监官并镇兵千人。十二月,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不仅粮食储备如此,连盐的储藏量都非常惊人:街西有子罗仓(含嘉仓),仓有盐二十万石。
  炀帝在解决了住宿和吃饭问题后,又开始考虑出行的事。运河的修建,在炀帝的大业规划中实为必要。通过运河,既可以解决粮食、物品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运输问题,又可以解决炀帝的浩荡出行问题,可称一举而两得。而这些水利工程的起点都是洛阳。常识认为,“南北两段运河开成后,洛阳成为两段运河的衔接点,成为南北经济交流和物资集中的枢纽”。但是,此话实际应该倒过来说,由于有了洛阳城定都的政治地位和中心城市的地理位置,才有了两段运河的连接。也可以说,为了使洛阳发挥中心城市和地理中心的作用,而修建了两段运河。在文帝时开凿的广通渠,连接了长安至潼关,向西的终点站是洛阳。到炀帝时,又先后开凿了通济渠、广济渠,两条运河由洛阳始发,向南一线连接余杭,今杭州;向北一线则连接涿郡,今北京。发河南、准北诸郡百余万,“又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树以柳。”此为通济渠,终点洛阳。洛阳西面则“开渠,引谷、洛水,自苑西入,而东注于洛。”
  大业四年,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连接洛阳到涿郡。开永济渠的目的是利用洛阳的粮食来准备征高句丽的战争。但是洛阳的粮仓并不可靠,运河根本就没有实现设计目标。隋军在随后的战争中,最终由于粮食断绝,遇到高丽大将已支文德的总攻,据说30万人只回来了不到2700人。虽然供应战争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但是运河还是发挥他的巨大功效。宋太宗称赞运河是“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而粮食的转来转去,都转到了中心城市。
  除输送粮食外,还有各地郡县上供的物品特产。《隋书?食货志》记述当时运河运输的情景:往江南诸州采大木,引至东都。所经州县,递送往返,首尾相属,不绝者千里。而东都役使促迫,僵仆而毙者,十四五焉。每月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车相望于道。整个帝国的水利工程如同一个蜘蛛网,洛阳城就在这个网的中央。帝国的财富也源源不断地流向洛阳城,流向帝国中心。
  可惜的是老杨同志辛苦一场到最后便宜了王世充,在经过隋末的战争角逐后这个城市受到几次战争的冲击,破败了不少,但是经过唐朝建国到现在的修复,这个城市又慢慢恢复了当初做为都城的气势。(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三章 教堂

  李好带着一家子人进了洛阳城后立刻就有大唐商会的人迎了过来,并顺便把李好一家安置好,洪门的人没有过来接,他们的帮派身份一般都不公开的。李好在大唐各地也有分办事处的,只是那些人有事在忙,而且迎接的时候落在商会的人后面,所以所有的工作都被商会的人抢去做了,他们没抢上。没办法,李好现在虽然所有官职都被撸掉了,但是他还是大唐所有商人眼中的财神爷,要是能够得到他的指点,万贯家财指手可待。不过这位财神也一般都难以见到,现在他来洛阳了,洛阳城商会分部的人能不抢先接待吗?
  李好没有拒绝商会的招待是因为他也想了解下洛阳这边的商会的运行情况,虽然大唐商会李好没有担任任何职务,但是所有商会的人还是把李好当作创始人一样对待。李好在洛阳要待几天,因为这里是一个大城市还因为这个城市在长安的人来说属于关外了,这里的情况怎么样,长安那边也只是靠口述或者书信来往才大致了解一点的。李好不仅要了解商会的情况还要了解自己的产业的情况以及道教在这里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李好关心的问题。
  现在他住进了大唐商会安排的地方,自然是从大唐商会在洛阳的运行情况了解起的。休息了一晚后李好花了半个上午了解完了这边的商会的运行情况后,然后给他们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供一些建议后李好就带着自己的几个女人和小孩逛街去了。呵呵,逛街是女人的天赋。李好没这兴趣。他只是充当苦力和三*陪的。这不。他头上就骑着自己的女儿。当然还有顺便了解下洛阳城的人情风土,顺便感受下这个城市的气氛,看看这个城市的风光。
  洛阳的人气其实比长安还有多点,这里给人就是一个繁华城市的感觉,比起长安城的庄严肃穆,洛阳就轻松繁忙多了。在城里四处转了一下几个女人都收获不少,尽是一些不值钱的小玩意或者小吃,但几个女人却感觉很满足。这让李好真的很难理解她们的心态。逛的久了,她们正想找地方休息一下,就看到旁边有一个道教的教堂,教堂外面还有一个休息区。由于今天不是礼拜天,这里的人并不多,几个人立刻走了过去在外面找了一个休息的地方坐下。李好自己脖子上骑一个,手上牵一个进去往教堂里面去看看。
  这个教堂很大,修建的很气派庄严,不过主体结构用上了水泥混合石砖修葺的,窗子用的全部是玻璃。说实话李好觉得这个教堂修建的有点豪华了。因为现在还是初唐,远没达到中唐时候的盛世繁荣。这样修建似乎有点招人眼目的吧?不知这里的负责人是谁了,这个人的思想需要纠正下了。李好虽然不是道教的掌教,但是他是道教神学院的祭酒,而且知道他要出游的时候老袁还亲自跑来找他,给了他一份节制天下所有道教分部的权利,用以监督他这一路碰到的道教教堂有没什么坏的影响。因为道教总部的几个掌教现在都无法抽出身来,最快也要等一年以后梨山老母和李淳风两人才能有时间出来看看,加上李好本身就是道教的祭酒,所以就把这个任务先交给李好了。
  李好东行的路线没有告诉任何一家道教分部,他现在在洛阳也没告诉道教的人,基本就算是打着私访的名头了。李好带着两小孩子进去很醒目的,很快就有一个年轻的道士满带微笑的过来同李好打了声招呼,不过并没阻止李好进去。看到这个小道士走过来,李好停止了脚步,小道士走到李好身边挺有礼貌的告诉李好进去教堂一些需要注意的现象。李好安静的听了一遍,这些地方并没什么异常之处,这是道教总部的规定。
  由于李好不是常客,所以小道士介绍完了正准备离开,李好叫住了他,然后找了一些话题和他聊了起来,装作不经意的问起一些问题。小道士看起来似乎涉世不深的样子,所以李好的问题知道的都回答了,但是他的回答李好看不一丝异常,而且看起来小道士对道教那是非常的虔诚的。因为是道教给了他现在的一切,衣食无忧还能去学习知识,在这之前他还只是一个在洛阳城里流浪的孤儿。
  李好听到这里有点好奇了,询问了下他们这个教堂收养了多少孤儿?小道士似乎很自豪自己的教堂一样告诉李好,教堂旁边就有一个义学,用来收留洛阳城的孤儿读书长大的。所有的孤儿长大后可以象他一样去教堂做道士然后继续学习,也可以自己去外面工作,女的也一样。李好一听更好奇了,这个教堂有那么大的经济能力做这些吗?要知道这可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呢。
  似乎很满意李好的奇怪的神色一般,小道士告诉李好,之前教堂没这么大的,是后来重新修的。因为有一个很有钱的教徒捐赠了很大一笔钱给道教修教堂的,然后又每年都掏钱给教堂用来收养孤儿还有那些孤寡老人的。李好更加有兴趣了,问了那教徒的名讳后就谢过那年轻的道士,然后自己带着小孩在教堂里面转了一圈,顺带还去那小道士指点的义学看了一下。发现那里确实有很多小孩,还有一些老人,他们的穿着和神色看起来挺不错的,不象挨饿受难的人一样。
  李好把那教徒的名字记了下来,回去的时候教人打探下这个人的情况了,看这个人是因为真的一心向道向善还是抱有别的目的,这个一定要查清楚了,李好可不想让道教沦为别人手中的工具。回去后李好跟大唐商会的人一打听,立刻就有人笑着回答这个人在洛阳城很有名的,所以洛阳城的人大家都知道他的一些情况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四章 海客

  这个人家世代都是海客,在大唐也算一方富豪了。只是前几年不知得了什么怪病四处求医花费上万贯家财也不曾治疗好,后来辗转到了洛阳求医,恰好洛阳的第一家教堂刚刚建起。当时教堂的牧师正好在教堂门口给往来的人免费治病布施神恩,抱着一线希望的海客找上了牧师,牧师挺仔细的看了他的病状后给他开了几个疗程的药方,海客按照药方抓药服完疗程后病就好了。海客一家对牧师挺感恩的,认为这是神指引自己找到牧师得到救治的,从此一家全部皈依了道教,并在洛阳定居下来,海运的事情派人打理自己不时去看看就好了。
  李好听了觉得这事发生的也太神奇了吧,海客在洛阳定居后就花了不少钱把教堂扩建修成了现在的样子,基本所有的费用都是海客一家出的,也有少部分是其他的教徒捐赠的。后来海客听牧师说挺佩服自己在道教神学院的祭酒,一直以他为榜样想做一些帮助天下所有孤寡,奈何自己能力有限,只能慢慢来。海客一听,自己也算有钱人了,万一那一天病了这钱还是得花去。现在自己入了道教就不一样了,治病这个有保障了,而且有的病据说大唐仅有道家会治,道教神学院祭酒有着在世华佗之称,曾经救过皇后的命还能剖腹治病。所以立刻在教堂旁边又办了一个义学,广施善财收留洛阳城的孤寡,所以就有了白天李好看到的那情景。
  情况了解清楚后,李好再次去了教堂。门口迎接他的还是昨天的那个小道士。还是很和气很礼貌的和自己打了招呼。李好问了他名字后然后叫小道士带自己去找这个教堂的主事和牧师。小道士有点为难。他不是不愿意带人,而是因为这个时候牧师都很忙,因为牧师会经常给人看看病的。李好冲小道士笑了下,温和的告诉小道士不用担心被责骂,直接带自己过去就好了,牧师绝对不会骂的。小道士犹豫了一会然后带着李好去找牧师去了。牧师此刻确实很忙,你看他门口那人排队排的那么长就知道了,今天是牧师的义诊日。这是每个星期都会搞的。不过这里只提供诊断不提供抓药,特殊的除外,要不然道教家大业大被这样搞下去也只有破产一条。
  门口排队的人都很安静的等着,大家没有什么不耐和焦急的表情,还有一个小道士负责在维持秩序还在判断人群中谁需要立刻求诊然后尽量安排优先看病。李好随着小道士进去,看到一个中年道士正在给一个老人治病,看见小道士随便往里面领进来一个人似乎有点不悦,他正要说教下小道士突然发现小道士领进来的这个人似乎有点眼熟。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在神学院的祭酒过来了,连忙站了起来要给李好行师生礼。被李好打断了。李好进来看到这里的牧师居然是他,心里放松多了。这个牧师之前就是医生来的。在神学院进修过一段时间才外派的,原本老孙是想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的,因为这个人的领悟能力和医术都很好。只是这牧师对道教的扩张还有医术的传播兴趣更大,所以自己选择了外派,现在看来他做的也不错。李好叫一边的小道士另外给自己开了一个台,他也来帮诊一下,要不然这么多人一个上午是没办法完成的。
  小道士还有点迟疑,被牧师轻喝了一声。开玩笑,李好可是被人称为再世华佗的呢,好多人想要他治病还找不到人的呢。有了两个人来诊断,速度就快了很多,而且李好对这块的熟练程度比牧师就要快上一点。很多在这个时候觉得为难的病情,在他眼里也不过如此而已,因为他有了中医千多年的积累。有的病甚至不需要用药,直接扎上几针就好了,周围的人都感到很奇怪,这个年轻人是谁?怎么看起来比牧师还厉害了?李好当然现在不会告诉他们自己的情况了,要不然今天就别想走了,他过来这边是来找牧师有事的。
  两人一直忙到午时才全部诊完,在教堂吃了点东西,李好同牧师了解下这边的情况。这个教堂现在就是牧师兼着主事人的位置,整个教堂有道士几十个人,旁边的义学那边还收留了几十个孤儿,加起来上百了。他们平时的衣食住宿通过教徒的捐赠,还有道教的一些产业倒也能维持下去,只是想要再好点也就难了。不过他们这里还有一个豪客不是捐助一笔钱给他们,所以日子过的还算不错了。李好听了笑了笑,这个时代的人还是那样,不到非常窘迫的时候是羞于言利的。看来道教总部那边还有给出一些业务来给各地的分部来做了,并派专门的人管理,这样的话能让各地的分部能有一些力量来给当地的教徒们带去更多的福利的,李好觉得回头自己就要给老袁提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