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天厚地之隆施;寒食年年,奉清酌庶馐以告献。虽恩荣之备至,惭报称之无由。臣惟有谨将应办事件从速清厘,克日束装,戴星就道。故乡千里,履霜露而倍觉怆凄;帝陛九重,恋阙廷而敢有濡滞。一俟葬亲之事毕,从此报国之日长。
  袁回籍,随带官员、仆从及护卫兵队至数百人。盖袁自出山以来,迄今为第二次还乡。或谓袁昔丁嫡母忧回籍,曾受乡里侮辱,即矢题桥之志。故此次格外铺张,炫耀乡里。夫以现任堂堂之总督,奉命葬亲,在官场已属应接不暇,又加以袁好张煌,遂使直豫两省簪缨之辈,袍笏联翩,肩摩毂击矣。时北京有《公益报》,曾著有衣锦还乡论以讽之,遂触袁之怒,其记者皆被捕,《公益报》亦消灭。
  中国虽有多妻之习俗,而嫡庶之界限亦极严重。袁氏家风,尤重礼法。世凯本为嫡兄辈所轻,其仲兄世敦,人极严厉,袁初甚畏之,凡事皆须请命于其兄,不敢稍越范围。世凯此番回籍,官居极品,领袖封疆,既荷天语之褒,又赐祭祀,为袁氏从来未有之殊荣。一切丧葬礼节,世凯多不禀命于兄,有所僭越。其仲兄常援嫡庶之制以限之,世凯置若罔闻,世敦难之益力。初其兄命地师为世凯生母卜地祖茔侧,世凯以非吉壤,又另延地师卜择他处安葬,由是手足遂参商云。
  袁世凯葬亲既毕,遂绕道长江一带地方,回直隶本任。盖袁此时虽总封圻,而于东南各督抚皆无一面。自温处道至总督北洋,仅数年间耳。南省各督抚如张之洞者,皆资深望重,其所以不识袁者,由袁迁升太速之故。或谓袁特枉道江南,系联络各督抚也。当袁世凯回籍,北洋大臣交直隶藩司吴重熹护理。袁世凯回津,疏陈接回印绶,即奉谕云:
  袁世凯着派充督办商务大臣,与张之洞会同办理。并会议各国商约事宜。钦此。
  十一月初九日又奉谕云:
  现在八旗挑选兵丁,已逾万人。著派魁斌、溥伦、桂春、景沣、荣庆、铁良于所挑人数内,再行挑选四千人。并著姜桂题随同遴选。所挑之人数,先派三千人交袁世凯认真训练,期成劲旅。其未经挑入之兵丁,如有尚堪充选者,着一并记名,俟著有成效,再行轮次分派前往,俾资练习。钦此。
  袁得训练八旗兵丁之旨,即请训入都陛见。召对之顷,面陈无兵不能立国,各省绿营除湖北一省外,仍多旧制,徒糜国帑,非各省通力合作不可。此时西太后视其为股肱心腹,言无不听。遂下诏云:
  练兵之道,最忌纷歧。曾经迭次降旨,饬各省督抚整顿兵制,期归一律。乃近来各省奏报仍多搪塞,绝少切实办法,殊难望有成效。查北洋、湖北训练新军颇具规模,自应逐渐推广。所有河南、山东、山西各省,著速即选派将弁头目,赴北洋学习操练。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各省,选派将弁头目,赴湖北学习操练。成后即发回各原省,令其管带新兵,认真训练,以资得力而期画一。每年由湖北、北洋请旨简派人员,分往校阅,按其优劣严加甄别,用副朝廷整饬武备、实事求是之至意。其详细章程,着袁世凯、张之洞妥议会奏,请旨遵行。钦此。
  是月二十七日又奉谕云:
  正阳门工程,着派袁世凯、陈璧核实查估修理。钦此。
  十月十七日又奉谕云:
  前因电务为军国要政,应归官办。已谕令袁世凯、张之洞筹还商股,将各电局悉数收回,候派大员经理。着即派袁世凯为督办大臣,直隶市政使吴重熹,着开缺以侍郎候补,派为驻沪会办大臣。该局改为官办之后,其原有商股不愿领回者,仍准照旧合股。朝廷于维持政体之中,仍寓体恤商情之意。该大臣等务当通筹全局,认真办理,将从前积弊一律剔除,以期上下交益。钦此。
  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春正月,奉廷谕云:
  三载考绩,为国家激扬大典。京内外满汉诸臣,有能恪供职守,劳绩最著者,允宜特加甄叙,以示优异。兹当京察届期,吏部开单奏请,朕详加披阅。(中略)直隶总督袁世凯,(中略)尽心规画,劳怨不辞,均着交部议叙。钦此。
  是年三月二十五日又奉谕云:
  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前据政务处议复,载振奏请设商部,业经降旨允准。兹着派载振、袁世凯、伍廷芳先订商律,作为例则。俟商律编成奏定后,即行特简大员,开办商部。其应如何提倡工艺,鼓舞商情,一切事宜均着载振等悉心妥议,请旨施行。总期扫除官习,联络一气,不得有丝毫隔阂,致启弊端。保护维持,尤应不遗余力。庶几商务振兴,蒸蒸日上,阜民财而培邦本,有厚望焉。钦此。
  是年十月,京师特设练兵处。又奉谕云:
  前因各直省军制、操法、器械,未能一律,迭经降旨饬各督抚认真讲求训练,以期画一。乃历时既久,尚少成效。必须于京师特设总汇之处,随时考查督练,以期整齐而重戎政。着派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近在北洋,着派充会办练兵大臣,并着铁良襄同办理。该王大臣等受恩深重,务当任劳任怨,认真筹办,以副朝廷力图自强之至意。其应办事宜,着该王大臣等随时妥议具奏。钦此。
  以上所记袁世凯叠荷恩施,专差兼责,万绪千头,知遇若此,又不得不为袁幸也。
  


第六章总揽清国要政之时期
  


第一节任事之繁
  袁世凯在专制政体之下,得君若此,可称罕有。秉笔至此,直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而袁世凯当时任事之繁,亦可想见。试列举其责任于下:一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一兼管长芦盐政,一督办关内外铁路。一参预政务大臣,一督办商务大臣并会议各国商约,一督办芦汉铁路公司事宜,一督练八旗兵丁,一督修正阳门工程,一督办电政大臣,一会订商律大臣,一会办练兵大臣。以上十一种,莫非任大责重之事。铁路、商务、练兵、电政,各有专门。参政务,订商律,又不仅专门学识,尤须通中外情形,明社会习惯。凡此种种,以一人而能胜任愉快者,敢一言定之日,不但袁世凯无此才略,即东西各国,旷古及今亦无其人。
  袁世凯自叠奉恩纶,频加差委,自知力难兼顾,遂上疏恳辞。疏上,奉谕云:
  袁世凯奏差务太繁,请酌开去各项兼差一折。前因庶务殷繁,以该督向来办事认真,特加倚任,先后派充商务、铁路、电政大臣,并会订商约、商律各事宜,及督修正阳门工程。兹据奏称兼差太繁,力难兼顾,自属实情。除商约尚须续议,铁路时有交涉事件,均关重要,着毋庸开去。电政甫归官办,一切正资整顿,仍着该督督办。至商务、商律,现已设立商部,即着责成该部详议妥定。正阳门工程,着陈璧就近督饬。俾该督于应办各串专心经理,以示体恤。将此传谕知之。钦此。
  袁奉谕后,复上疏云:
  窃臣云云,(中略)仰蒙宸训周详,嘉矜备至,跪聆之下,感悚万分。查商约、铁路、电政三项差使,既未蒙允开去,臣不敢以此烦读宸听。惟臣近日体察情形,会办练兵一差,事宜繁重,更有非臣所能兼顾者。反复审计,深虞陨越,不得不沥陈于圣明之前。伏维臣才庸识暗,资浅望轻,粗读文书,未谙韬略。渥蒙殊遇,谬领兼圻,顾分循渥,已难胜任。徒以遭时多故,受恩至深,明知弗克负荷,不敢意存规避。特过多功少,夙夜惭惶。乃者朝廷念时局之艰危,图自强之至计,特于京师设立练兵处,随时考查督练,以期各直省军制操法悉归一律。仰见皇太后皇上惩毖多难,锐意振兴,国势安危,在此一举。薄海钦仰,罔不振奋。而臣猥以驽下,奉命授为会办大臣,罔不殚竭血诚,勉思报称于万一。第思责任重大,才力实有所不胜,头绪纷繁,智虑不能遍及。虽属创举,为向来所未有,则物情易骇,势处两难。欲认真整顿,则窒碍多端。疆臣本为统辖营伍之人,而练兵处实有纠查军政之责,以统辖与纠查而并诸一身,则又未免易启嫌疑。纵使悉泯偏私,一秉大公而任怨任劳,亦岂能尽如人意?毁誉之来,固不必计;措理之难,讵弗自知。况臣以北洋冲要,常居天津,既不能分身驻京,又不能专心经理。而兹事体大,不容膜视,使因循以贻误,臣何以对朝廷?使粉饰以塞责,臣何以对清夜?臣非不知现在时势为危急存亡之秋,整顿练兵为固圃保邦之计。及今为之,已嫌补牢之晚。受恩如臣,曷容卸责而不为?特无如称职甚难,求效匪易,糜躯原不足惜,覆饰何以自安。即谓圣明在上,格外优容,而扪心内省,讵敢欺饰。臣并非矜辞让之小节,博谦退之美名,实因力薄材轻,责艰任巨,恐丝毫无补,转令丛脞滋多。与其偾误于将来,曷若陈明于此曰。合无吁恳天恩俞允,将臣会办练兵大臣一差开去,俾臣之事权稍轻,免臣之愆尤日集。是朝廷之保全臣者愈大,而臣之勉报朝廷者亦愈不敢宽。感戴慈施,永永无极。
  疏上,又奉谕云:
  袁世凯奏请开去会办练兵差使一折,现在时事艰难,练兵为当务之急。前有旨派庆亲王奕劻总理练兵事宜,以袁世凯近在北洋,派令会办,原以该督于兵事夙所讲求,特加委任。惟当任怨任劳,挽回积习,认真整顿,毋稍推诿。所有练兵一切事宜,着随时会商庆亲王妥筹办理,以副朝廷整饬戎行之至意。所请开去会办练兵差使之处,着毋庸议。钦此。
  清廷加此种种大权于袁世凯者,要亦不过令其高掌远蹠,若事事认真,则难矣。兹将袁处此时所行之政策,略言数端于下。
  


第二节“北洋”新政
  袁世凯兼差虽多,究竟直督是其专责。而袁设施措置,亦以地方事为重。计袁所举之政策,首推裁撤书差、额定工食为极要。当时中国州县书差,有一县自数百人至千余及二千余人者,名为白役,以无工食故,即名曰白役。至书吏则恃舞文弄法为生计,差役则赖讹索诈骗以营生。积习既久,民不聊生。袁洞鉴此弊,首自天津县创办征收讼费,额定工食。时中国文化尚弱,社会不知司法、立法、行政之谓何。
  初,张之洞亦知此害,曾条陈政府,拟裁书吏,雇读书安分者充当书手,募勇丁以充差役。卒以无款可筹,徒为空谈。而袁竟敢作敢为,而又明征讼费为工食,隐含文明裁判所之义。创办伊始,群起流言,谓从前官吏索贿,尚知避讳,今则当堂要钱,成何政体?绅衿士庶,众口沸腾,即有御史具折参劾。时清延任袁之专,非区区弹劾所能动,虽有弹章亦皆留中不发。袁则决然行之,不问其他。特加考验,分别去留,共用百名。差役之积习过深者悉数遣散。壮勇六十名,皂役四十名,此外不许另用散役一人。勇役均改穿号衣,悬挂腰牌,俾民间易于识别。应需用工食银两,酌收讼费,按月开支。讼费画分三等,上户限交制钱十吊,中户八吊,下户六吊,令理曲者当堂交纳,贫户酌量免缴。和息案交钱十六吊。遇有控追欠债,统按追出之数酌提一成,作为公费。并将限定数目悬示晓谕,俾众周知,以免额外需索。民间乐于去弊,且有定额,莫不甘心输纳,交口称便。自上年八月试办起,以迄今日,官无废事,役无贪索,民无扰累,业已著有成效。
  中国官场陋习,凡小吏明送大吏者,另有一种贿赂,名曰陋规。三节两寿,视缺之肥瘠为轻重。相习成风,至为定例。袁以此风不除,吏治不能起色。而道府等官俸给甚微,难供眷瞻,专恃州县陋规。于是拟增俸给,裁去陋规,议定章程,具折奏闻。疏云:
  奏为整顿吏治,现将道府厅州所有各项陋规,一律酌改公费,以端仕习而维政体,恭折仰祈圣鉴事:窃维国家设官,大小相维,非第以辨等威,亦所有以示防检。故民受治于官,而官之小者又递受治于长官。长官不能正己以率属,斯下僚益务媚上而剥民,求其弊绝风清,必不可得。传曰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近世仕习日坏,吏治日偷,其贿赂潜通者,或当慑于公,益怵于人言,而不能公然婪索。具有明目张胆,昌言不讳,与之而俨为成例,取之而不觉其非者,则莫如收受陋规一事。查直隶道府并四路厅六直隶州,均有表率僚吏、考核属员之责,然惟直隶州尚有粮赋平余,其道府厅除廉俸外别无进款,禄入既甚微薄,而办公用度又甚浩繁,乃不得不取给于属吏。于是订为规则,到任有费,节寿有费,查灾查保甲有费,甚或车马薪水莫不有费。此等风气,大抵各省皆然,非仅直隶有之。虽相沿已久。不同暮夜苞苴,但平时既受陋规,即遇事不无瞻顾。设一旦见有不肖之属吏,为上司者欲破除情面,据实纠参,或往往为其下所挟持,不克径行其志。吏治之敝,所由来也。当此修明内政之时,必以整顿官方为当务之急。然平情而论,又必须先有养人之廉,而后可以止人之贪。使举所有陋规扫荡而廓清之,而不筹给办公之费,则一切应用之款均无所出,势难责其治理地方。现以国帑空虚,诚不能另增公费,莫如姑就旧有之陋规,作化私为公之一法。臣通饬道府厅州各将每年应得属员规费,据实开报,和盘托出,即按其向来所得之多寡,明定等差,酌给公费。拟定大顺广道月支银一千两,清河道月支银九百两,通永道月支银七百两,天津道月支银六百两,口北道月支银五百两,霸昌道月支银三百五十两,保定、永平、河间各府均月支银六百两,天津、正定、顺德、大名、广平、宣化各府,均月支银五百两。东路厅月支银二百五十两,南路厅月支银一百三十两,北路厅月支银一百一十两,西路厅月支银一百两。赵州、冀州、深州均月支银一百两。遵化州、易州、定州均月支银五十两。其各州县仍将向来应出节寿等项,一律径解司库,不加耗费,另款存储。道府厅州应支公费,按月赴司库请领,不准折扣,闰月不计。司库统计出入,如有不敷,另筹弥补。自此定章以后,道府厅州不准与所属州县有分毫私相授受之事,倘敢巧立名目,藉端敛派,及不肖州县设计馈献,尝试逢迎,均准随时据实禀揭。查实后按赃私例严参治罪。其別经发觉者,与受同科。如此一转移间,化暧昧为光明,廉吏既不病难为,墨吏更无所藉手。长官不必有额外之需索,自可洁己以正人;下僚不敢作非分而钻营,相与奉公而勤职。庶几大法小廉,而吏治可期蒸蒸日上。臣为端仕习而维政体起见,除咨顺天府府尹外,理合恭折具陈。
  清军绿营防勇,向属有名无实。盖由饷项不足以养瞻,其兵丁多以窝赌架娼为生计。甚至暗通盗贼,坐地分赃,不但不能保卫地方,反为害民之蠹。袁亦上疏裁撤,移此饷项充办警察费。
  清人迷信佛教,庵观寺院财产甚富,多为无用僧道所盘踞。袁世凯又上疏着改庙宇为学堂,收庙产为学堂经费。驱逐僧尼,招募学生,广行教育,化无用为有用。
  直隶地方自遭拳匪乱后,民贫土瘠,凋敝不堪,至是百废待举,筹款为艰。而中国国家素无信用,自昭信股票有借无偿之后,民间更不敢再放债于国家。袁以款无可筹,只得仿照公债例,招募公债。遂妥订归还章程,疏请特颁明谕,取信于民。疏云:
  查外洋各国,遇有军国要需,率皆临时募债,不分本国外国,而踊跃输将,常逾定额,固由国民急公好义使然。而最要关键,尤在上下相孚,绝不失信。中国历来办理公债,半由官吏,不务远图,鲜克践言,以致民闻公债,辄多观望不前。即或勉集巨资,亦率视为报效,不敢希冀偿还,只求取便一时,而于国民维系之机相去甚远。利国便民之政,转为误国病民之阶,臣诚私心痛之。今欲开募债票,宜自公家严守信实,俾民间便利通行,方足以挽浇风而示天下。然示信之道,非可空言,又宜预筹的款,备偿本息,无论何项,不得挪用。又准其交纳本省库款关税各项,随时皆可兑用。信如四时,令如流水,既易筹集,尤便推行。在国家无利源外溢之虞,在商民得子母流通之益,维持民心,恢张国力,皆在此举。经臣详酌中外章程,以取信便民为宗旨,就本次筹款,岁可得银一百二十万两,计可贷公债银四百八十万两,以一年按七厘付息,逐年递加一厘,分六年还清。以所筹之的款,备付本息,有盈无绌。其期限、数目、章程暨筹定款项,另缮清单,恭呈御览。抑臣更有请者,此事系属创行,计在久远,一或蹉跌,继后为难。中国积习,往往始事者备极艰辛,而当新旧代易之交,辄鲜后先规随之美。不以率由定章为难,即以推卸责任为事,号令不行,官民不信,断由于此。此项公债票,如蒙俞允试办,拟请降旨作为永远定案。并责成臣暨布政使、盐运使并继任之督臣等,倘有违改定章,失信于民者,照误国病民论,予以应得之罪。庶天下士庶知朝廷于公债一项实力信行,断无愆改,方足以俾助国用,收集利权。
  疏上,奉廷谕云:
  袁世凯奏拟试办直隶公债票一折,外洋各国遇有军国要需,临时募债,无不闻风踊跃。独中国办理公债,辄多观望不前。良由官吏不能践言,民信未孚所致。兹据该督奏称,开募债票,以取信使用为宗旨,洵为扼要。所陈筹有的款,按年付息,分年还本,发给票据,准其交纳本省库款关税各项,并随处皆可兑用。拟具章程,尚属周妥,着即准其试办。仍责成直隶总督暨藩运两司,无论现任接任各员,一体认真经理,实力信行。经此次奏准之后,作为永远定案,断无改易,倘该官吏违章失信,仍蹈前辙,或启弊端,定行从严治罪,决不姑宽。钦此。
  以上数端,乃袁世凯政策中最显著者。然此数种弊害,诚中国切肤之痛,袁世凯能骤然改除,亦人所难能也。
  时北洋新政,实有可观,袁即具疏奏闻,两宫亦甚欣悦。下诏奖袁办理之善,通饬各省一律仿行。于是各省有派员来直考察者,有派学生来直肄业者。而北洋新政遂啧啧称道于各行省。至于中国警察制度之施行,陆军之改良,科学之输入,固当排袁世凯为首功。以此三端为袁功业之最显者。
  北洋政治锢习驱除,袁遂思大兴科学,凡具有科学知识,皆优奖重用,学者皆闻风兴起。明时局者,知空疏文字无益社会,弃举业入学堂,并游学外国者亦日渐发达。而日国教育家亦多热心,以中国来游学者多年华老大,使必循序渐进,则时不我容,于是特设法律政治速成科,择科学之精华,授中国之学生。袁亦极力提倡。厥后北京进士馆诸人,以及各省候补道府,更有清贵如殿撰夏同龢,尊贵如蒙古亲王,皆至日邦就学。其极盛时有四万人之多,于是中国之文化,遂大有勃兴之气象焉。
  


第三节主张立宪
  尔时留学日邦者,多数皆鼓吹中国立宪。袁世凯亦赞成其说。而孙文之党派又鼓吹种族革命,其风甚炽,清政府忧之。袁陛见入都,两宫问袁抑制革命风潮之策。袁乃陈各国宪政之善,当此时会,非行宪政不能免革命之风潮。故其时有五大臣考察列邦宪政之命。及五大臣归国,皇族中最开通之泽公,遂疏称立宪政体利国利民,惟不利于官。其余四大臣亦皆以立宪为然。而顽固党反对甚力,两宫为众论所惑,又召袁入都决议。袁力排众论,主张立宪,谓非此不能图强。两宫之意乃决。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秋七月十三日,遂颁预备立宪之诏,翌日又命袁世凯等会议改订官制。诏曰:
  昨已有旨宣布立宪之预备,饬令先行厘定官制,事关重要。必当酌古准今,上稽本朝法度之精,旁参列邦规制之善,折衷至当,纤细无遗,庶几推行尽利。着派载泽、世续、那桐、荣庆、载振、奎俊、铁良、张百熙、戴鸿慈、葛宝华、徐世昌、陆润庠、寿耆、袁世凯公同编纂。该大臣等务当共矢公忠,摒除成见,悉心妥订。并着端方、张之洞、升允、锡良、周馥、岑春煊选派司道各员来京,随同参议。并着派庆亲王奕劻、孙家鼐、瞿鸿机总司核定,候旨遵行,以昭郑重。钦此。
  预备立宪之诏既颁,彼顽固党人益肆口雌黄。于是梁鼎芬暨诸台谏皆交章劾袁,有谓其谋为不轨者,有谓其权高迈主者,有谓其天下兵权在握者。相传劾袁之疏多至数十份,两宫皆留中不发,特命庆亲王示意于袁上疏辞去兼差,以息浮言。袁将宫制议定,遂回天津,疏辞各项兼差。疏上,奉旨云:“该督办事均尚妥协,现定改订官制,各专责成。着照所请开去各项兼差。钦此。”
  先是,昨年十二月二十一三日。袁世凯曾上疏恳辞兼差,奉诏慰留。兹并录迩时诏旨于下,以资考证。旨云:
  袁世凯奏请开去兼差一折,现在时事艰难,正资整顿。该督公忠夙著,任事实心,仍着统筹兼顾,妥为经理,以副委任,毋庸固辞。钦此。
  观以上两诏旨,相距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