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应该放弃俄美贸易领域中的歧视性法律,不应再向俄罗斯提出二战时期的租界法案,西方也要改变对俄罗斯车臣政策的消极态度,进而承认这也是国际反恐斗争的一条战线。
俄罗斯报纸报道说,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一些参加过阿富汗战争的老战士自愿组成小组,准备和美国的特工机构交流自己的经验,这种合作能够使美国军人少犯错误,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出访德国和比利时
2000年夏秋季节,西欧国家曾经怀着很大的兴趣来接待普京的来访。到了2001年的秋天,这种兴趣和关注都一下猛增了很多倍。西方国家现在遇到的问题要比逐步变成它们的伙伴的俄罗斯多得多。当然,俄罗斯现在需要西方的经济支持,但现在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是俄罗斯在政治和军事领域对西方的支持,这使会谈出现另外一种气氛。普京善于从战术角度利用这种气氛,尽管俄罗斯总统在此次访问中没有签署任何协议,但他9月25~27日对德国的访问却是两国最近10年高层访问最成功的一次。
在普京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第一天,主宾双方谈的主要是政治问题。当天的主要活动,是普京用标准的德语在德国议会发表的30分钟演讲。普京的演讲不仅非常平静、富有内容,而且态度明确、意义重大。
普京的演讲15次被议员的掌声打断,得到了德国媒体的很高评价。德国《总汇报》评论说:“所以称普京的演讲史无前例,不仅是因为这是俄罗斯领袖第一次登上德国议会讲坛,而且是因为普京所选择的演讲风格。俄罗斯国家元首在演讲开始的时候,称德国议员为‘亲爱的朋友们’,这是对伙伴和朋友的称呼。这种表达方式出自被二战战火夺取2000万条性命的俄罗斯领导人之口,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由此人们产生一种期望:普京在演讲中所说的俄德两国关系新篇章不仅真的开启,而且还应被赋予现实内容。”
《柏林报》认为,普京的演讲包含了所有信息:他坦诚对德国的热爱;告诉德国,俄罗斯是一个热爱和平、友好、和睦的欧洲大国;提议构建新的安全框架。普京所谈到的内容远远超出德国议员的期待。普京说,国际社会应该一起对抗以恐怖、贩毒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代表的新挑战,俄罗斯希望成为事实上的欧洲国家。俄罗斯领导人是否有能力让自己的安全机构和军队信服这个提议,现在还不清楚。但不管怎么说,“九一一”事件之后的世界局势促使我们更严肃地对待俄罗斯提出的平等合作建议。 《柏林晨邮报》的观点更接近实际情况:普京技艺高超地利用了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之后的世界局势,他在确立俄罗斯在世界政治中的“同等权力参加者”地位,美国和欧盟不是在口头上,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考虑俄罗斯的观点。对普京来说,更合适的机会恐怕很难找到。西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俄罗斯,因此也更愿意理会俄罗斯提出的要求。在从未有过的热烈掌声中,普京呼吁大家不要害怕说出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都能意识到,不管政治目的的表现是多么高尚,暴行都不能成为政治目的的成就。除此以外,普京还呼吁大家把握住真正的,能够让俄罗斯参与决策的伙伴关系。
对于德国政治家、甚至对于德意志民族的自我意识来说,普京还有一番重要的表述。他说,德国没有理由表现得过分谦恭,不应当永远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并因此回避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在德国,所有人都明白,这些话是针对俄罗斯而言的。一家德国报纸写道,“普京在柏林刮起了一场风暴”。
普京对德国访问的第二天,主要谈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问题。应意大利提出的要求,他在这天还会见了意大利总理希利维奥·贝卢斯科尼,并与他举行了会谈。然后,普京与德国15个新闻机构的总编辑以自由交换意见的方式举行了一次座谈。接下来,普京在杜塞尔多夫和埃森会晤了德国工商界人士。众所周知,德国在俄罗斯的对外经济合作中占据首位:在俄罗斯国内,德国独资的企业有1300多个,俄德合资企业有1200个。按照当时的预测,2001年两国贸易额将超过500亿马克,同比增长25%~30%。但对俄德两国来说,这个数字并非很大,两国在能源、高技术和航天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潜力。
2001年之秋……俄联邦与美利坚合众国(9)
弗拉基米尔·普京访德第三天是在萨克森度过的,普京20世纪80年代曾在这里生活工作过,他当时是苏联情报机关的特工。普京在会见萨克森总理时说,他当年曾在民主德国住过5年,不管是当时的民主德国,还是整个德国都没有给他留下任何一点不好的回忆。普京特别指出,应该恢复因德国统一和苏联解体而中断的俄罗斯与原联邦德国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到现在,德国东部的很多企业还把俄罗斯当成它们的前景合作伙伴。按照一家德国报纸的评价,在即将结束访德的时候,“普京冒了一次险,但抓住了德国人的心”。普京特别指出德国总理施罗德的功绩,称赞施罗德政治作风严肃,不仅把两国关系的积极一面都保持下来,而且还用他的政治勇气促使俄德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格·施罗德也说了普京很多好话。普京还给德国政治家和新闻媒体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就是他在访问中说德语。
普京总统从德国返回莫斯科。三天以后,他又飞往布鲁塞尔,对比利时进行访问,然后与北约、欧盟领导人举行会谈。10月2日,是普京访问的第一天。他的主要日程都是围绕俄罗斯与比利时的双边关系安排的。普京与比利时总理维霍夫斯塔举行了会谈,访问了比利时议会,拜会了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还会见了比利时工商界代表。10月3日,普京出席了俄罗斯——欧盟峰会,还与北约秘书长罗伯逊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在此之后,俄罗斯和北约成员国举行国防部长非正式会晤,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伊万诺夫代表俄罗斯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19+1”会晤首次在布鲁塞尔举行。
在“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的新形势下,俄罗斯给美国的援助要比美国的北约盟友给予的援助更有效。对于很多观察家来说,尽管不情愿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但这一事实的确显而易见,而且也令人感到意外。当时只有英国的军队具有在欧洲和中东以外地区作战的经验,在此条件下,俄罗斯在与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俄罗斯的支持所体现的意义都增长了许多倍。
9月和10月初,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成就是巨大的,也是毫无疑问的。很多观察家据此认为这是普京对外政策的突破。甚至对俄罗斯以及俄罗斯的总统非常刻薄的比利时《晚报》也在编辑部文章中写道:“在普京对布鲁塞尔进行的48小时的访问中,俄罗斯总统完全证明了他的政治和外交天才。普京说话很直率,举止准确、到位,与一个国家的元首身份非常相称。普京出色地展示了他利用当今这个复杂时局的能力,将自己的国家作为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形象展现在了西方面前。
很多西方报纸尽量把世界上出现的进步首先看成是俄罗斯朝着美国和西方的移动。西方尽管不太高兴,但它必须做出适当收缩,在自己的队伍中给俄罗斯腾出一个位置。《纽约时报》文章指出,毫不夸张地说,“九一一”事件使俄罗斯获得了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鲍里斯·叶利钦都无法得到的那些东西:俄罗斯近千年来首次在西方阵营奠定了稳固的地位;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可以独立保障全球安全和繁荣的观念已经破灭;“九一一”事件清除了俄罗斯与西方一体化道路上的最后障碍。
日本报纸《产经新闻》在这期间也对普京的行为作了冷静的评价。这家报纸认为,莫斯科的做法源于它的战略意图。第一,现在出现了俄罗斯与美国、西欧建立一致立场的机会。俄罗斯在北约扩大等系列事件中被挤到一边的情况已经结束。在促进和支持美国的军事行为中,俄罗斯可以从美国方面获得各种让步。第二,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一直为它的车臣政策承受着国际上的批评,现在,俄罗斯强调这些行为是与国际恐怖主义的斗争,这是让西方对人权问题闭上眼睛、进而认可俄罗斯车臣政策的大好时机。第三,从长远战略角度看,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斗争对俄罗斯是有利的,俄罗斯可以借此恢复其在中亚和中东地区的影响。这样说来,反恐局势给俄罗斯创造了依靠西欧、美国的支持来实现自身战略的机会。 英国报纸《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观点大致相同,只是没有任何满意的成分:短短3个星期的时间,普京就从一个难以驾驭的政敌变成了主要盟友。总的来说,这些变化还是虚幻的。普京并没有改变他的立场。从行使总统行为的最开始,普京的主要任务就是恢复俄罗斯在世界政治中的主导地位。
弗拉基米尔·普京让很多西方政治家感到惊奇,不仅因为他的德语说得好,立场表达准确,而且因为他没有对西方做任何责难,也没有向西方讨要任何东西。欧盟一个高级官员说:“普京的举止非常正确,甚至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的表现非常英明,没有为自己的提议悬挂‘价目表’,因为他知道国际社会现在非常需要俄罗斯,俄罗斯可以对局势施加影响,但俄罗斯不应提任何条件。”
在西方,任何人都找不出任何理由来谴责弗拉基米尔·普京。大家不得不承认,“九一一”事件足够清晰地展示出,恢复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不仅符合俄罗斯本身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个文明社会的利益。
相比之下,俄罗斯社会对这些事件的反应要复杂得多。
2001年之秋……俄联邦与美利坚合众国(10)
“九一一”事件和俄罗斯的社会舆论
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事件,对俄罗斯的社会舆论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也削弱了俄罗斯国内的极端反西方、反美国群体。俄罗斯的所有政治家和政党都谴责了发生在美国的恐怖事件,并对几千平民的死亡表示遗憾。
于是就产生了这种表达方式:美国人很可怜,但美国却不值得可怜。根据很多人的看法,美国拥有统治世界的野心,竭力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所有国家,美国对伊拉克、南斯拉夫残酷轰炸以及无条件地支持以色列在中东的行为——是美国自己的所作所为招致第三世界贫穷国家、多数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国家的一些人对美国的抱怨和憎恨,结果就动用了恐怖方式,因为他们没有其他可以与导弹和超音速轰炸机对抗的手段。
9月12日,俄罗斯国家杜马的自民党议员团拒绝为美国的死难者起立默哀。日里诺夫斯基说:“俄罗斯多次遭遇恐怖袭击,其中包括莫斯科居民住宅楼被爆,可世界上就没人为恐怖事件中丧生的俄罗斯人起立默哀。”其他纳粹分子附和说:“不要给美国任何援助。让美国自己去捅伊斯兰的马蜂窝吧!”亚历山大·普罗汉诺夫声称:“假如结成反恐联盟,就等于将俄罗斯置于经济和军事的崩溃边缘。‘九一一’事件使俄罗斯国内出现一种可怕的社会紧张情绪。俄罗斯社会不愿与塔利班作战。面临打击的阿富汗人越来越具有蒙难者的色彩,他们准备承受美国的可怕打击。塔利班领袖奥马尔已经变成了第二个米洛舍维奇。”
弗拉基米尔·普京在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日益增长的威信,让俄罗斯共产党的思想家感到不知所措。《苏维埃俄罗斯报》企图将普京对德国、比利时的访问与戈尔巴乔夫首次出访西方国家相提并论。文章作者弗·萨夫龙秋克写道:“普京的对外政策纯粹就是戈尔巴乔夫当年政策的翻版。”拉·尼古拉耶夫也在这个报纸上撰文指出:“西方现在很喜欢普京,但它们很快会改变主意的。”
针对普京的这些谴责是不公正的。当然,可以将西方舆论对普京的评价与戈尔巴乔夫1985~1986年在西方取得的成就做个比较,虽然两者相互之间有很大区别。戈尔巴乔夫在西方舆论取得的成就,是建立在他对西方单方面的、巨大的让步基础上的;而现在是西方准备向俄罗斯做出实质性让步,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俄罗斯巧妙地利用了现在的各种可能,坚决弱化了不久前与北约的对抗,同时也减少了来自南部和东南部的威胁。
很多俄罗斯爱国主义者对美国、以色列、北约的谴责是公正的。在美国军队最近几十年的军事行动中,恐吓方式起到了差不多是最主要的作用。可以回忆一下美国当年在越南的地毯式轰炸。美军使用的特殊炸弹和化学武器,不仅夺去了成千上万平民的性命,而且还使几代越南人蒙受巨大损失。苏联在各种军事冲突中的表现也并非不能谴责,俄罗斯在第一次车臣战争中的行为也有可以谴责的地方。但这不能成为巴萨耶夫、哈塔卜、本·拉登制造恐怖行动的理由。俄罗斯不是像亚历山大·普罗汉诺夫所说的加入了反伊斯兰联盟,而是参加了国际反恐联盟。
文明世界应该有安全保障,也应该保护自己的价值观,但不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择手段。文明世界也应该改变对第三世界那些贫穷国家的态度。美国和俄罗斯都有自己的“原教旨主义者”。莫斯科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帕纳林就是一个“原教旨主义者”,他企图让自己的读者和听众相信:“美国不是和伊斯兰恐怖主义作战,而是向伊斯兰世界发动了一场战争。这是要对世界和世界统治进行重新划分的战争。所以,不管我们的自由派买办多么坚持,俄罗斯和整个斯拉夫世界都不应给美国任何形式的援助。谁要在这个问题上忽视俄罗斯民族的观点,谁就是用他的政治前途在冒险。”
可以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并不威胁俄罗斯的民族利益和价值观吗?当然,俄罗斯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在很多问题上并不相符。但在目前情况下,俄罗斯和美国出现了共同的、极端危险的敌人。他们的合作证明了这一点。
俄罗斯右翼力量联盟的自由派领导人和其他特别亲西方的团体和组织,呼吁普京不仅完全地、无条件地支持美国和西方的政策,而且还应站到西方队伍中去。按照自由派思想家的观点,世界上开始的不是富裕和贫穷之间的南北战争,也不是西方基督教与东方穆斯林之间的战争,而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战争,文明和非传统暴力的战争。
从这些简化的、虚假的图解出发,我们的“自由派原教旨主义者”要求俄罗斯领导人坚决改变俄罗斯与伊朗、伊拉克、古巴、朝鲜、叙利亚,也就是被美国列为对手的那些国家的关系。俄罗斯自由派对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提出的责难不多。对很多由于各种原因与美国关系不好的那些国家来说,俄罗斯的中间人作用是很大的。鲍里斯·涅姆佐夫呼吁普京遵循西方路线,放弃“欧亚游戏”。在美国定居、为俄罗斯一些报纸撰稿的自由派记者梅罗尔·斯图鲁赞美普京的声音比谁都高,仿佛普京刚刚从克里姆林宫的理想者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家。梅罗尔·斯图鲁认为:“普京战胜了在布鲁塞尔发表反对北约东扩和美国部署国家反导系统讲话的诱惑,他没有在布鲁塞尔‘编制花纹’。俄罗斯阻挡不了美国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像无法阻止日食一样。古老的英明在闪烁: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其中。普京现在就是这么做的。无论是从俄罗斯现实需要,还是从历史前景来看,普京的趋势都是完全正确的。这种趋势加速了俄罗斯融入西方文明社会的进程。为此而牺牲俄罗斯‘五角大楼’神圣外壳的犄角,难道不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吗?普京准许美国在中亚地区部署反恐部队,这与俄军总参谋部的多愁善感恰好相反。”
2001年之秋……俄联邦与美利坚合众国(11)
这是对普京和俄罗斯领导层的行为歪曲,甚至是虚假的理解。按照梅罗尔·斯图鲁和他那些志同道合者的观点,只有美国和西方国家称得上是文明世界,俄罗斯面临着加入其中的问题。实际上,普京在“九一一”事件之后采取的政策要复杂、细腻得多。只朝西方一边倒,对俄罗斯是个大错。俄罗斯的一些将军(主要是已经退役的)反对俄罗斯与美国接近,特别反对美国在中亚地区驻军。但是,俄罗斯多数军官以及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领导人都支持普京的决定和决策。在9月和10月初这段时间,普京不止一次召集强力部门负责人开会研究局势。
按照梅罗尔·斯图鲁的说法,俄罗斯强力部门遭到失败,它们不会降落到普京那条古老的链条上。梅罗尔·斯图鲁的结论明显都是虚假的。普京在布鲁塞尔公开并且开诚布公地讲到俄罗斯反对北约东扩,因为这种做法不会为任何人增添安全。普京对美国反导计划的立场也没有改变。俄罗斯支持美国发动的反恐行动,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在对外政策的所有领域都支持美国。
令人感到好奇的是:有些不久前刊登“联邦安全局反对俄罗斯”文章的报纸认为,1999年9月发生在莫斯科的居民楼爆炸案的组织者,不是伊斯兰的瓦哈比派别,而是沃洛申(当时的总统办公厅主任——译者注)和普京本人支持的俄罗斯特工机构。现在,这些报纸,还有那些记者,又开始向读者灌输这样的观点——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爆炸和破坏,并非穆斯林狂热者中的恐怖分子幕后策划组织的,而是美国右翼组织和中央情报局以及国防部退役将军所为,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大的战争,推翻包括克林顿、布什在内的美国自由派。除此以外,还有这样的说法:发生在纽约和华盛顿的可怕事件,是弗罗里达对美国总统选举选票统计方式不满的那些犹太人的杰作。还有人说,美国遭到的打击是国际寡头和美国当局、强力部门内部的法西斯派别相互勾结的结果——这是俄罗斯伊斯兰委员会主席盖达尔·贾麦勒推出的说法。 驳斥这种说法没什么意思。
“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一个月,前苏联克格勃情报机构负责人列昂尼德·舍巴尔申在评价普京行为时说,在这个新的、极端复杂的国际危机中,俄罗斯采取的是优化政策。列昂尼德·舍巴尔申认为:“要坚持完全独立的立场,俄罗斯现在既不具备经济实力,也不具备军事实力。就算俄罗斯不是今天这样虚弱,它能达到苏联的实力,我们也应坚持现在的立场。我们是文明国家,不能不支持反对恐怖主义的行动。在我看来,俄罗斯领导人所坚持的是惟一正确的立场。当然,这一立场也将根据局势的发展做出相应的修改。与此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俄罗斯的政策应该建立在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别人的利益之上。”
在新的国际危机发生之后的头一个月里,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高效率引起了某些观察家的不解。列举布什周围的美国政治家——切尼、老布什、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沃尔夫威茨、赖斯——之后,《独立报》观察员玛琳娜·沃尔克娃把布什和他的班子成员称为出色的“7人组合”,这个组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知识潜力。马琳娜·沃尔克娃认为,俄罗斯就没有这样的“7人组合”,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在相应的条件下都不能保证取得成绩,莫斯科的成绩又从何而来呢?
玛琳娜·沃尔克娃推断,普京的周围是不是出现了什么秘密人物,此人有能力汇聚并独出心裁地转化普京周围的各种想法,由此使俄罗斯的政策取得显著成绩。否则这种高质量、梦幻般的冲刺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没有新人暗中帮助,这种结果未必能够出现。 上述言论中,只有和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有关的论断是正确的,至于普京,就应该另当别论了。发生在1999年秋天的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普京有能力让自己的行动效率最高,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危险,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美国进行还击
对发生在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事件进行调查,需要很长时间,也有着很大难度。首批逮捕嫌疑人、对涉嫌人员的审讯以及反恐联盟国家特工部门之间信息交换,不仅证明本·拉登和他的恐怖组织与这次袭击事件有牵连,而且美国中央情报局还意外地发现,基地组织与很多地下或者半地下的恐怖组织有联系。这些组织分布在埃及、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菲律宾、塔吉克斯坦、印度、肯尼亚等10~15个国家。
由此我们产生这样的印象:基地组织已经转变成独具特色的、拥有各类机构和雄厚资金的恐怖“英特纳雄纳尔”(即“国际”——译者注)。基地组织在美国、德国和英国都有很多谍报机构,与车臣的瓦哈比极端团伙、埃及的恐怖组织“埃尔·杰哈德”的联系也很密切。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还是其他西方国家的特工机构,在很长时间都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