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香港商战风云录(上)-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出乎总督、港府及绝大部分市民的意外——港府败诉,H赢得这 场官司。法官判决的法律依据是:被告H对于土地租赁法例所担负的建筑义 务,并不包括海堤在内。 香港移植英国的政治制度,总督、议会、法院,相对独立。总督麦当 奴回天无力,克地工程师精心设计的新填海计划胎死腹中。 首创公仓 1871年5月,遮打和晓士为寻找公仓地皮四处奔波。中心沿海地带全给 各业主霸满,根本批不到新地皮。有限的土地资源与人口及经济增长的矛 盾越发突出。 遮打在心里抱怨,港府怎不痛下决心,多向海港争土要地,以缓解地 荒。港府太软弱,常被强大的反对势力置于被动。遮打更是直言不讳地批 评反对填海的业主。 在林赛大班的办公室。大班把手一摊:“十分抱歉,我空着的那块地是 留以己用的,我自己还嫌不够。” 遮打说:“你既然嫌不够,为什么要阻挠政府填海?有了新填地,你租 赁到的地会更多,并且是免费的。” “不,那样得不偿失,就是不要我出筑堤填土费我也不乐意。那样一 来,我的货仓就不靠海,我坐在现在的写字间,就看不到美丽的维多利亚 海。你不是靠侮的业主,你就不知道我们的心境。” “如果我是靠海的业主,我就会全力配合政府填海!而你们这些靠香 港而发财的商人,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一点都不力香港着想!” 遮打愤然告辞,大班在背后叫道:“乳臭未干的小子,用不着你来教训 人!” 遮订与晓上站在海边,堤岸千疮百孔,顺着缺口流入海边的泥水,把 靠岸的海水染得一片浊黄。遮打气愤他说:“这些大班们,宁可把钱花在赌 马、豪华舞会和养情妇上,就是不愿出资填海。对这些日进百金的大班来 说,这点钱算什么?” 晓士道:“你何时成为政治家啦?填海的事由政府管,我们还是赶紧弄 到建公仓的地皮吧。” 遮打不好意思地笑笑。他喜欢心血来潮,就像他最初迷上旅游和古董 一样,八分的热情,只有两分的恒心。 公仓必须紧靠海边的码头,若远了,谁也不愿把货物储存在那里。可 愈是靠海,地皮愈紧张。正在他们走头无路之际,他们捕捉到一个信息, 霍克商行靠海的一块空地准备转租。 这地段太理想了,就在繁华的商业区湾仔。霍克商行在上海开设了分 行,生意看好,就准备把未来的重点放在上海。他这块空地原来正是拟建
… 页面 47…
码头货仓的,现在准备放弃,但保留土地租赁权。 1871年8月1日,遮打与晓士创立了香港码头及货仓公司,所建的码头 及货仓向一切商人开放,这便是香港开埠以来第一座公仓。 公仓生意兴隆,遮打与晓士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打理公仓生意需要耐 心,晓士正适宜担当此任。他能够整日整夜泡在公仓,安排货位、点数、 开票、收钱、记帐。 遮打的主要工作,是向没有私仓的商人宣传他的公仓,招揽储存生意。 他不是那种疲于奔命的人,他常常进食肆,泡咖啡室,出没西入的舞会、 马会。他似乎在玩耍,但实实在在又在做生意。 1874年,强热带飓风袭击香港,风灾之后,市民要求建筑永久海堤的 呼声高涨。填海势在必行,如方案实施,现在的公仓将会缩在内街。同时, 随着香港进出口货物的增多,有限的公仓日显窘迫。遮打与晓士商议,必 须另找地方建公仓。 一日,遮打拉晓士到海边钓鱼。遮打的目光在对岸九龙的海边徜徉, 最后落在尖沙咀西侧的海湾。这里水深港阔,吃水再深的海轮都可停泊, 岸边有大片空地,可建大型货仓及码头。现在的南九龙虽然比较荒凉,可 港岛的发展空间是这么狭小,今后南九龙必有很大的发展,会成为一块旺 地。 遮打把构想讲出,立即得到晓士的赞同:“好哇,就这么定下来!” 1875年,湾仔的公仓,迁往九龙尖沙咀西侧。公司更名为香港九龙码 头及货仓有限公司,简称九龙仓。股东均是在港的英商,遮打任董事长, 晓士为总经理。 九龙仓发展到本世纪中叶,早已成为香港最大的深水码头区和国际货 储中心。 力促填海 九龙仓业务渐上正轨,遮打把兴趣移到社会公益事业上来。其中最有 影响一项是填海置地。 遮订正式介入填海事业,仍需从1874年9月22日的热带飓风谈起。 这是香港开埠以来最大的一次飓风灾害,狂风巨浪铺大盖地席卷而来。 港湾及近海的洋船沉没35艘,岛上许多临时建筑彼夷为平地。死亡的西人 华人2000多,直接财产损失逾500万元。所有的商行银行均遭受损失,香港 最大的东方银行,曾贷款给以鸦片业为主的商人,如今人死船沉,东方陷 入困境。 在这场风暴中,多灾多难的海堤全部崩溃,石块泥土,连同岸上的物 业全卷入浪涛中。总督坚尼地发布紧急动员令,抢险救灾。 这年底,遮打上书总督,要求建筑永久性海堤,并扩大填海范围。 坚尼地于次年5月任命一个委员会,遮打是委员会非官方成员。这时, 克地工程师已回国,他在港主持建设了香港第一口水库——薄扶林水塘, 香港的西区、中区首先使用上自来水。克地工程师设计好的石堤构造图, 成为今后填海筑堤的蓝本。 遮打力主扩大填海规模,新海堤西起煤气厂,东至铜锣湾,海堤线向
… 页面 48…
外扩张,预算工程造价大约需21万多元。原先筑堤填海仅几万元,各业主 以不堪承受而反对。这21万多元,肯定会遇到更大的阻力,结果,委员会 被迫将规划束之高阁。 港府仅在原有堤基的基础上,对危及马路和永久性建筑的地段,进行 修补重建。 提案束之高阁,遮打耿耿于怀,遇公众场合,就滔滔不绝宣扬他的填 海方案。许多业主嘲笑遮打的方案,说:“我们下通过,你的方案,永远是 一纸空文。” 遮打说:“走着瞧吧,看谁是最后的赢家!” 这一时期,香港的经济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年进出货运量向500万吨逼 近。来香港开商行、办工厂的国家有十几个。九龙仓规模不断扩大,业务 十分繁忙,遮打、晓士成为香港有数的富翁,分别在半山区建了豪华私邸。 晓士对遮打说:“我们好好经营九龙仓就够了。都说你办事三分钟热 情,可你对填海的痴情,好像被妖女迷住似的。” 遮打说:“我的提案变成了新陆地,我再把兴趣转移。” 1877年,轩尼诗就任新总督。遮打又向新总督宣传他的填海提案。轩 尼诗认为耗资恐怕太巨,要遮打适当缩小范围。修建原有海堤的工程仍在 继续,到1880年完工,工程总耗资24。4万元。 遮打仍不遗余力促成提案实施。其间,又经历过两任总督,到了德辅 总督主政时代。 德辅接任时,就听前任总督宝云介绍过遮打的提案。德辅上任,遮打 立即求见,德辅接见遮打,第一句就说:“你的提案我知道了,我想这事不 能再拖,请你重新拟定填海规划,要考虑业主的承担能力。” 遮打重拟的填海规划,于1888年底在港府得到通过。 填海置地 1889年1月,遮打与怕和洋行董事杰姆·凯瑟克(JamesJKeswic)合伙 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置地公司。这是当时香港最大的注册公司 (注:大 商行分散为多问公司),遮打任董事长。 置地公司,不是今天概念的地产物业公司,它实际上是填海置地工程 公司。 毫无疑问,港府的填海计划,又遭到有关业主的反对。这年5月,强热 带飓风再次侵入香港,山洪暴发,海水漫过堤岸4尺多,10年前修复的堤岸 又塌方多处。 在这种情况下,港府通过一项填海修筑堤岸码头的法令,规定工程费 应由地段的产业所有者分别负担,方可获得在新填陆地租赁土地的权益。 有少数业主不愿承担工程费。遮打提议变通一下,工程费的缴纳权由 置地公司“买下”,这样,置地公司将可获得新填地的租赁权。这力置地成 为香港旺地的地中之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新的填海规划,西起西环煤气厂 (今屈地街),东到中区海军船坞,可 得新填地26。3万平方米。 1890年,英皇室干诺公爵夫妇来香港游览。德辅总督恭请干诺公爵主 持奠基仪式,干诺公爵投第一块填海石块。从此,大规模填海工程开始。
… 页面 49…
填海工程前后进行了13年,于1903年竣工。为纪念于诺公爵,后任总 督把尚未形成,但又十分重要的海滨大道命名为于诺道,第10任总督德辅 立法填海有功,那条新建的与原有皇后大道大致平行的大道,命名为德辅 道。德辅道后来成为著名的金融街,银行林立,大厦高耸入云。 没有以遮打之名命名的街道。这太不公平。 港府认为,遮打已从填海中得到不少好处,没有必要再落下名。再说, 遮打是商人,已得实惠,不会计较虚名。 遮打偏偏对名的兴趣大于利。遮打去港府论理,说他几十年都在为填 海奋斗,现在一个名都没有留下。一位官员说:“你得的租赁地比谁都多。” 遮打说:“我宁可放弃地。我的要求不高,只须在两条大道之间的岔路,落 一个名。”遮打说完,吵吵嚷嚷要求找总督主持公道。 于是,香港的地图就有了遮打道。 最初的遮打道,并不怎么了得,现在却是凤水宝地。它穿越皇后广场, 紧挽遮打花园,四周有大会堂、富丽、立法局、太子、中银、汇丰、渣打、 希尔顿、文华等著名大厦建筑。遮打道禁止通行机动车辆,到周末周日, 这里成为热闹非凡的露天表演场,各国的艺术家和业余爱好者,纷纷在此 登场献艺。 创立港灯 遮打爵士是香港电业的开创人,当时的传媒称他为“光明的使者”。 遮打涉足电业,与他涉足公仓、填海一样,着眼于香港经济的发展, 而非为聚财敛财。 1889年1月24日,由遮打牵头,邀请香港多家洋行合资的香港电灯有限 公司注册成立,简称港灯。遮打大班向港府购买一幅湾仔大道东的山地, 建造电厂 (现址在今日永丰街),发电机从英国买来,是一台老式机器,仅 可供50盏100支光的电灯照明。 1s90年12月1日,湾仔电厂首次向港岛供电。街灯大放光明,山顶区最 先使用上电动水泵供应的自来水。1891年岁末,港岛有600户家庭及公司用 上照明灯,主要街道装有街灯75盏。 1896年,遮打亲赴英国买来全套新发电机组及变压器,厂址设在中环 雪厂街。工人制冰采用电力。 1898年皇后酒店开幕,酒店安装了四部电梯,由港灯提供电力。 1909年金属灯泡首次引进香港,这种灯泡比竹丝灯泡更明亮、更耐用, 到1910年,港岛电灯用户首次突破1万大关。 电车公司的电车用电最初靠自行发电,成本极高,公司与遮打洽商, 希望港灯提供电力。 1914年,遮打购入北角一幅12。5万平方英尺地皮,兴建当时中国最大 的电厂。 电力改变了香港,在香港经济发展史上,遮打功不可没。 辉煌人生 遮打爵士是个极幸运之人。他的一生,求财得财,求名得名,求寿得
… 页面 50…
寿。 他是当时香港屈指可数的大富翁,他为后人留下九龙仓、置地、港灯 等三大实业;他的名气,在本世纪初如雷贯耳,到今天,自然会有人不知 遮打,但不会不知遮打道与遮打公园;他是活过两个世纪的人,他在耄耋 之年,仍活跃在香港的社交场遮打不是那种执着事业而把人生兴趣都牺牲 掉的商人。遮打兴趣广泛,交际亦广泛,当时的西人圈子里,有诸多遮打 的闲闻趣事。 香港的电报,始于1871年,那还是有线电报时期,电缆与上海接通, 然后经俄罗斯到欧洲大陆,寄过英吉利海峡直通伦敦。那时的电报收费十 分昂贵,没有大事要事急事,就不打电报。晓士去上海接一笔贷款,刚下 轮船,就有电报在等他。晓士吓一跳,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展纸一看, 仅仅“你好”两个字,晓士哭笑不得。 香港的电话的出现,整整要晚10年,最初全港才15门,8年后增至65 门。装讥收费不菲,用户均是政府、银行、商行、遮打是最早的电话用户 之一。那时是手摇机,通话需人工接线,通话多限于公事商事。遮打是香 港“电话煲粥”开山鼻祖,与女士小姐通话没完没了,甜言蜜语,害得监 听的接线小姐醋意大发,扬言不再给遮打接线。遮打急忙赔礼道歉,说:“我 爱你,我的小天使,今晚我带你出席男爵家庭舞会。” 传闻有鼻子有眼,真实性如何,无稽可考,有一点是时人有目共睹的, 遮打爵士是上流舞会风头最劲的人物。与他伴舞的女性,下是身份极显的 贵妇人,就是美得像天仙似的小姐。 遮打晚年,兴趣渐移至收藏上来。遮打年青时搜罗古董,是出干好玩 或生意;他晚年的收藏,则偏重收藏物的历史价值。遮打聘请通晓中西历 史的学者奥朗基做他收藏物的代理人。奥朗基一知道有价值的画出售,就 告之遮打出钱买下。 1924年,奥朗基将遮打的藏画编辑成册出版,中文画册名是《中国通 商图》,内有260余幅画。这些画为来中国旅游或谋生的西洋画家所作,以 照相的手法真实地描摹下当时中国的图景。如东印度公司的鸦片仓库、广 州的洋人商行、鸦片战争的海战场面、早期香港街景,等等。 遮打共收藏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画430幅、西入关于中国的早期著作54 种、还有众多香港澳门的历史照片。 遮打收藏的早年香港地图,有三幅是港岛北海岸地形图。第一幅绘于 1845年;第二幅绘于1862年;第三幅绘于1923年。透过这三幅海岸图,便 可勾勒出香港早期填海的大致轮廓。 遮打爵士留于后世的有三样东西:收藏、街名、实业。 遮打的收藏,是现代学者研究中国早期通商史、香港发展史的珍贵资 料。 遮打数十年坚持不懈,促成了香港首次大规模填海造地,在新填地上 留下遮打道这一街名。 遮打创建九龙仓、置地公司和港灯公司,这三家公司现在仍是香港的 大型公司。在近10多年的香港商战中,它们均扮演重要角色或成为争夺的 焦点。 香港的金市十分活跃。
… 页面 51…
第七章太古洋行 南辕北辙港为营 太古洋行是1866年来远东发展的,最初总部设在上海,香港太古仅是 一家分行。施怀雅家族的先辈力主发展重点放在上海,但后来,却出现香 港太古一枝独秀的既成事实。是家族的后代有意违逆先人遗嘱,还是别的 原因?太古在香港创办一系列实业,终成为香港赫赫有名的大洋行。 这是全长2。2公里的香港青马大桥。大桥两条吊索的钢丝长约16万公 里,可环绕地球四圈。 今日港人,不知太古洋行者,可谓没有,它是现在港埠的最大英资财 团之一。然而在上世纪后半叶,太古还默默无闻。 太古是施怀雅家族的产业。它下像早期的许多洋行公司,易帜改号, 创始人的后代早已排斥在外。百余年来,施怀雅家族一直牢牢控制着太古。 施怀雅家族经商史源远流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商人的地位大大 提高。殖民扩张,是以武力与贸易力战略的。在18世纪,施怀雅家族的先 人,就去当时最大的英殖民地北美从事贸易。 1816年,老约翰成立约翰·施怀雅父子公司。公司总部设在英格兰中 部的约克郡。公司业务主要是棉花贸易与成衣制作。美国南部是世界最大 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质上乘,价格低廉。老约翰常常往返十美国萨凡纳与 英国的赫尔港之间,英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小小的约克市就有好 些间纺织厂。老约翰不想脐身竞争激烈的纺织业,他在约克郡开办了一家 制衣厂,由家族成员打理。 老约翰有两个儿子,长子约翰森姆·施怀雅出生于1825年,3年后,其 次子威廉克逊·施怀雅出生。他们均在约克郡的贵族学校读书。 1847年,老约翰离世。年仅22岁的约翰森姆与不到20岁的威廉克逊继 承父业。约翰森姆关闭了盈利甚微的制衣业,专门从事棉花贸易,盈利颇 丰,销售渠道遍布西欧各国。 美国的棉花主要靠黑奴种植。1861年,北方工业资产阶级与南方固守 蓄奴制的庄园主爆发南北战争。施怀雅家族的棉仓毁干大火。战争期间, 棉花种植停顿,海疆被封锁,棉花出口中断。南北战争,一直延续到1865 年才结束。 家族事业遭受沉重打击,施怀雅兄弟束手无策。 译名之误 这时,一位叫罗拔·贝达费德的商人,怂恿施怀雅到远东去发展。贝 达费德曾到过中国,他和众多初到中国的商人一样,把赌注押在鸦片上, 但很快发现,鸦片生意并不好做,基本给大洋行垄断,小商小贩,只能吃 他们剩下的残羹。贝达费德转而做其他生意,待他回家乡娶妻,已是令人 企羡的小富翁。 贝达费德以中国通的身份,向施怀雅兄弟介绍远东掘金的神话。其时 正是远东热,而美国南北战争不知会打到什么时候,约翰森姆透过传媒, 洞悉出远东贸易确实前景远大,遂答应了贝达费德的建议。 1864年,贝达费德及施怀雅公司成立。贝达费德任董事长,约翰森姆
… 页面 52…
任总经理。次年,两人来远东作商贸考察。他们先达香港,贝达费德认为 香港的天地大小,除了转口贸易,本地市场太小。他们沿海北上,在厦门、 福州、宁波短暂停留,认为不甚理想。最后到达上海,立即为上海蓬勃的 发展势头所吸引,决定在上海扎营。 1867年,贝达费德及施怀雅公司在上海开业,中文译名为太古洋行。 关于这个译名,历来有两种说法。贝达费德请一位英国的通译翻成中文名, 通译认为,公司设在中国,中国是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古国,便叫大古。 另一种说法,约翰森姆在上海城隍庙游览,见中国人的红包和灯笼上有大 吉二字。回公司后,照葫芦画瓢歪歪扭扭写下大古二字,殊不知记错了, 就将错就错,作为洋行之名。 两种说法,孰是孰非,就是施怀雅家族的后代都说不清楚。对他们来 说,考证行名已无任何意义,太古早已是香港响当当的公司名,大古就是 施怀雅家族身份与财富的象征。 贝达费德与太古仅有一年的缘份。他虽然吃过走私鸦片的亏,但欲借 鸦片暴富的梦始终索绕心中。他认为现在财力雄厚,有上海的商馆为据点, 正好跟赚得忘乎所以的大鸦片商竞一日之长。 约翰森姆却不苟同,他已靠棉花掘到第一桶金,不愿去冒这个风险。 约翰森姆并不认为走私鸦片是罪恶,他只是认为若要在一个地方落脚,必 须做正途生意,中国人仇视鸦片贩子,做这种偏门生意不会长久。 两人意见悸逆,常常闹得脸红脖子粗。贝达费德见公司的正途生意分 外萧条,提出退股,与施怀雅兄弟分道扬镰。贝达费德说,没有他,太古 洋行将难以维系。 贝达费德退股,大古洋行的确陷入困境。施怀雅兄弟到在沪的英商中 招股,维持住洋行的生存。在以后的岁月,太古洋行还组建成股份有限公 司,不断增资扩股。最大的股东,仍是施怀雅家族。 兄弟俩惨淡经营,洋行渐有起色。老大约翰森姆不待洋行实力雄厚就 积极向沪外扩张。他向股东这样解释道:“必须吸取棉花贸易的教训,不能 把公司困在一个业种,困在一个地方。” 涉足香港 1869年,太古洋行在日本横滨和香港设立分行。其业务仍是商品贸易, 把英国的工业品运至远东,又把远东的初级产品输往国内。 香港分行的经理由施怀雅家族外的人担任。施怀雅兄弟。一个坐镇上 海总行,一个常年在海外巡视。 香港太古很快成为各分行中的明星。这首先得助于香港得天独厚的地 理位置以及港府奉行的自由港政策;其次,是约翰森姆物色了一位出色的 买办,鼎助分行业务。 这位买办就是莫仕扬。当时他往返于省 (广州)港做洋货生意,与各 国商人交际甚广,精通英语。约翰森姆聘他为太古买办,莫氏家族也由此 而成为省港有名的买办世家,先后有10多人任太古洋行的买办。 莫什扬根据他对港埠英商的恫察,建议总行大班约翰森姆投靠港府。 这个建议为约翰森姆所采纳,确定为在港发展之根本。以后,凡是港督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