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300年前,文成公主入藏要走将近3年的时间;350多年前,西藏的五世达赖到北京朝见顺治皇帝,路上走了3个月;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谈判代表进京签署“十七条”时,路上走了整整半年而青藏铁路开通后,中央代表团从北京乘火车到拉萨主持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仪式,仅仅只需要50小时左右。

第一部分 第63节:制衡(5)

    历史在青藏铁路上跨越,而“天路”改变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距离。“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铁路的运输能力是任何一种交通方式都无法比拟的。青藏铁路架起的是青海和西藏各族群众致富奔小康以及通向世界的“金桥”。

    青藏铁路开通后,将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长途交通运输方式引入西藏,为西藏提供全天候、大运量的进出通道,75%的进出藏物资由铁路承担,改变了以往公路运输运距长、运费高、损耗大的缺点。

    交通状况的改变,给青海和西藏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由于青藏高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旅游产业是当地的龙头产业。青藏铁路的开通把“丝绸之路”与布达拉宫连接起来,成为中国西部新的黄金旅游热线。青藏铁路建成后,预计每天将有1000人通过这条铁路进入西藏。在青藏铁路开通的当年,西藏自治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达2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成,实现旅游总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43%。研究预测,到2010年去西藏旅游的人数将达到528。24万人,旅游产业直接收入可达58亿元。

    青藏铁路建成后,青海和西藏的矿业、绿色饮料、藏医药业、农畜产品加工和民族手工业等高原特色产业及产品,将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以此推动了青藏高原特色经济与内地经济的融合,把青海、西藏的产业和产品推向了全国和世界,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位经济学者认为,西藏经济的特殊之处,在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奇特混合。青藏铁路的建成,从根本上促进了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经济从“供给、输血型”向“市场、造血型”转变,提高了两省区的自主发展能力。

    青藏铁路又是一条“不能只算经济账”的铁路,它更是一条“战略铁路”和“政治铁路”——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转引朱镕基总理的话说:“这就叫政治铁路,不然西北永远发展不起来。”

    从更加广阔的范围来看,青藏铁路还有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南亚各国的经贸交流。青藏铁路开通后5天,2006年7月6日,中国和印度重新开放连接西藏和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恢复了两国一度中断40多年的边境贸易。

    钢铁长龙越昆仑,青藏腾飞指日间。每一次交通方式的变革,都意味着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都会给高原的经济、社会带来新的演进。青藏铁路就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把全国甚至全世界与青海、西藏紧密地连在一起,与世人一道共同分享富裕、文明和进步。

    东成西就

    无论是“高峡平湖”还是“高原天路”,这两项举世瞩目的工程都跟1999年中国提出的一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1999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座谈会上发出动员令,要“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同年9月22日,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这一年年末,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指出:“要像当年搞特区那样,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从此,一句“西部大开发”的口号响彻华夏大地,中国西部的土地上掀起了滚滚开发热潮。

    西部大开发,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开发战略,将担负起近4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的重任。一时之间,中国西部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大地沸腾了。这是2000年11月国务院制定印发的《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确定的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随后西部大开发区域又增加了湖南湘西和湖北恩施两个土家苗族自治州区域。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第一部分 第64节:制衡(6)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邓小平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即到20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到20世纪末,中国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迅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而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并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

    中国西部12个省区的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1999年末,西部地区总人口约3。65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9%;西部天然气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64。5%,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82。5%。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部12省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

    东西部经济差距诱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西部地区的巨额社会需求与极低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导致市场供需不匹配,制约了东部地区产品的内销。同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源于中国西部的以洪涝灾害、沙尘暴等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西部老百姓只能通过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大规模初级开发来获取利益,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技术和意识去改善环境问题。另外,在这一段时期内,西部国有企业大量破产、兼并,导致国有企业职工大量下岗,加之“三农”问题日渐突出,群体聚集事件时常发生,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突出的问题。

    按照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进入21世纪后中国开始步入第三步战略目标阶段,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任务更为艰巨。不解决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生态问题,也就没有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西部地区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供应的基础上,东部地区在20世纪末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目标,内地顾全了东部建设的这个大局;当西部地区已经再无力支持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先富地区的继续发展时,也就到了全国尤其是东部支持西部发展建设的这个“大局”了。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在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随后在西部地区开发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一个时期内西部开发的工作重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拉开了帷幕。

    为体现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2000年11月,国务院制定印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规定从2001—2010年10年之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各项政策措施及其细则。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提出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目标是:“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到21世纪中叶,要将西部地区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

    2000年当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宁西铁路、渝怀铁路、重庆轻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工程”,同时还开工建设了一批配套项目。

第一部分 第65节:制衡(7)|福哇小說fval。cn|

    2001年1月8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客车从西安火车站开出,奔向秦岭深处,服务西部大开发的西安至安康铁路正式投入运营。这条全长267。8公里的铁路穿越秦岭,彻底改变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人间天险,形成新的西部南北大通道。这一年,青藏铁路二期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一大批工程也开始施工建设。

    到2005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已经5周年。年初,温家宝总理亲笔撰写文章,对5年里“西部大开发”的得失进行全面盘点。温家宝总理细细数了一笔账:5年里中央建设资金累计安排西部地区约4600亿元,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累计安排500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在这5年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陆续开工6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8500亿元。2000—2004年,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增长8。5%、8。8%、10。0%、11。3%和12%,经济发展速度基本都超过了历史水平,并且连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当然,在这些成就中,究竟有哪些是真正由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所带来的?或者说西部大开发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发展?这是一个很难衡量的问题。因为即使没有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各省市区的政府和百姓也在努力工作,力图发展,每年也有经济增长,但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推进和加速作用肯定是巨大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作用不只是局限于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发展氛围,激发起了人们开发西部的热情,给予了西部人民新的希望。

    从2005年开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进入第六个年头。在年初中央重申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举动中,温家宝总理表示,在中央实施的新发展战略布局中,西部大开发占有突出地位。在这一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又新开工了煤矿、石化、水电、交通等方面的10项重点工程,总投资1300多亿元。从这一年开始,西部开发进入了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以培育、扶持西部特色产业为重心的战略性转变。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西部大开发在“十一五”时期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力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截至2006年底,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重点工程已有82项,投资总规模达到11526亿元。

    2007年,国家在西部地区新开工西部支线机场、重庆蓬威石化60万吨项目等1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达到1500多亿元。6月7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成都市和重庆市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2008年2月,全长9102公里,总投资1422亿元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新疆、甘肃、宁夏和陕西同时开工建设。这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管道沿途翻越天山、秦岭和江南丘陵等山区,穿越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将把来自中亚和境内新疆的天然气送到珠三角和长三角及中南地区。工程计划2011年前全线贯通,这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到200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从提出到实施已经整整10年。这10年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数据显示,在1998—2008年,西部地区GDP年均增长11。42%,高于全国9。64%的年均值,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2000—2008年,西部地区出口额年均增长26。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全国使用的44%的煤、29%的石油、44%的棉花和绝大部分天然气都来自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在很多方面已经成为中国的基地。

第一部分 第66节:制衡(8)

    西部大开发10年里,累计完成营造林3065万公顷;西部铁路货物发送量增加两倍;中央在西部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总投入达1270亿元,共解决9437万人饮水问题;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峡库区国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江河源头生态保护等重点工程全面展开。十年间,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西部大开发的成就,汇聚在一组组数据中,更凝结在西部人的生活与情感中。任何数据都代替不了西部人的切实感受。谈到西部人的变化,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范鹏用感性的语言概括出四个变与不变:“忠诚老实的品格没有变,但做老实人的观念变了;豪放大度的性格没有变,但人际交往的方式变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没有变,但开拓奋进的行为方式变了;自然简朴的生活态度没有变,但生活方式特别是生活质量变了。”《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来自社科界的解读》,童力,王鹏权,《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10日。

    西部大开发十年之后,人们一致的感叹是:在那遥远的地方,闪烁着成就的辉煌!这十年中,西部大开发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2000年到2004年,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第二阶段从2005年到2009年,以培育、扶持西部特色产业和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为重点。

    2009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西部大开发十年,其战略效果已经初见成效,各项工作都取得进展,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正逐步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但是西部开发任务依然艰巨,许多老问题和老困难依旧存在,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东西部地区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在西部大开发的十年里,西部发展加快,而东部发展更快。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10732元人民币,西部地区为4302元;而到了2005年,东部地区人均GDP为22200元,西部地区为8970元。6年间,东西部人均GDP差距由6430元扩大到13230元,增加了1倍多。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1。5倍。东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明显,西部地区参加社会保险、养老保险人数覆盖率不到5%,仅为东部的十分之一。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从总体上来看,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西部大开发工程事实上均为全国性的工程,旨在解决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西部开发”行为。在西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所带动的钢铁、水泥等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绝大多数利益也流向了东、中部地区。在2000—2002年间,国家投入西部的国债资金为1600亿元,但这些投资有50%通过在东部、中部采购设备和材料来实现。西部地区仍然只是简单的能源“输、送”,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依旧薄弱。

    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生态环境局部有所改善、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扭转;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严重滞后;人才不足、流失严重,软环境有待改善;城镇化滞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地方财力薄弱,公共服务能力低;重复性、盲目建设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西部大开发要“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现代化新西部”,无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一些专家建议,未来一段时期内(2010—2020年),西部大开发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重点,“在整体布局上应当重点突破;在资源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在资源开发上要顾全地方利益;要实现综合扶贫和持续扶贫;要在环境保护、人口流动、增加农民工收入上有大的突破;要培育新的增长机制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来自社科界的解读》,童力,王鹏权,《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10日

第一部分 第67节:制衡(9)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西部大开发五十年长期规划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21世纪前十年为奠定基础和战略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才有了繁荣的局面,西部大开发要达到预定的目标,时间上不会比这更短。西部大开发具有光明的未来,而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其宏伟目标,还任重道远,还需要亿万人民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第二节谋篇布局

    重振“东方鲁尔”

    中国在世纪之交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让西部地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大半个中国都跟着动了起来。2003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三周年,当全国人民都把目光聚焦到西部的热土上时,中国的东北大地也开始躁动起来。

    2003年1月31日,农历除夕之夜,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来到辽宁阜新走访。傍晚6点,在阜新矿业集团艾友煤矿720米深的井下,温家宝与30多名矿工围坐在巷道铁轨的枕木上。一杯开水,一盒饺子,一双方便筷,温家宝和工人们一起吃起了年夜饭。环顾围坐在四周的矿工们,温家宝放下手中的筷子,喝了一口水,语重心长地说:“煤炭仍是我国的优势能源,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们还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些大型煤矿,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把改造和振兴老工业基地作为一项战略任务。”

    同年5月31日,在春末夏初的温暖阳光中,在3月份当选为新一届政府总理的温家宝再次来到辽宁。此次之行,温总理给东北人民带来了一个福音,他首次提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同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样重要,是“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从此,一句“振兴东北”的战略口号又开始在华夏大地上回荡。

    在多数中国人眼里,东北除了“冰天雪地”和艺人赵本山的小品之外,似乎再没有别的印象了。殊不知,这里却是300多年前北方民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龙兴之地”;是100多年前山东、河北破产农民背井离乡,荡漾着希冀淘金梦的“关东”;也是日本军国主义垂涎的“宁可放弃本土,也绝不放弃满洲”的富裕之地这里是一亿多黑、吉、辽民众的家园,是世界的东北亚,中华人民共和国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地方

    “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自古以来,东北人在白山黑水之间,克服着恶劣的气候条件,在苦难和战乱中创造了无数荣耀。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三省为中国战略物资储备和工业化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摇篮。“一五”期间,国家对辽宁工业建设投资46。4亿元,占同期全国工业投资总额的18。5%;在国家156个重点工业及能源项目中,有58个集中在东北三省;翻开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历史,第一炉钢、第一艘船、第一台机床、第一架飞机等这些工业品全部都出自东北;东北的汽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造船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共和国工业长子”、“中国的装备部”、“东方鲁尔”人们曾毫不吝惜的把各种美好的称谓送给东北。

    东北地区除了是中国重化工业的基地外,还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林业基地和能源基地。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