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袁氏枭雄-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锋矢阵攻击犀利。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凿穿敌阵。
  方形阵因为阵形厚实、攻防皆备。是最为常用的阵形。
  偃月阵则常常用于兵力占据优势的一方。对弱势一方实施包围。
  按理来说,曹军虎豹骑的兵力几乎四倍于袁军骁骑营,曹真完全可以采用偃月阵,对敌进行包围作战。
  遗憾的是,曹真这一次的对手是太史慈。
  太史慈选择的战场很刁钻,左边是密林,右边是汝水,中间空出来的狭长形地带。容纳一百骑兵正面展开,绰绰有余,容纳两百骑兵就有些勉强,
  鉴于地形,没法用偃月阵,虎豹骑的兵力优势也无从发挥。
  曹真也没有采用锋矢阵形,锋矢阵大多在兵力处于劣势时才采用,而且锋矢阵一般都用来对付步兵,专门用来凿穿步兵的防御大阵,而且锋矢阵还有个特殊要求。就是需要一员猛将担当箭头,曹真可不认为自己是一员猛将。
  如果有许褚在。或许可以考虑用锋矢阵,现在还是算了吧。
  随着曹真手中长刀的压下,两千虎豹骑便缓缓结阵,相比骁骑营来说,虎豹骑的骑术明显要更精湛,仅只半刻钟时间,两千虎豹骑便已经结成了每排大约一百骑,前后二十排的方形大阵,然后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袁军骁骑营滚滚碾压过来。
  (分割线)
  太史慈跨马握弓,冷冷的看着前方河滩上汹涌南下的曹军。
  对于曼古歹战术,太史慈有着近乎盲目的信心,骁骑必胜!
  时间一点点过去,太史慈持续估测着双方距离,在最能节省骁骑营马力的距离上,太史慈扬起了手中铁胎弓。
  下一刻,太史慈胯下的战马便开始匀速的慢跑。
  紧接着,太史慈身后的第一排骁骑也开始小跑,剩下四排骁骑却仍留在原地未动,直到太史慈和第一排骁骑跑出差不多百步开外,随着太史慈手中那把铁胎弓的第二次扬起,原地列阵的第二排骁骑便也开始轻轻催马上前。
  曼古歹战术靠的是骑射制胜,而不是依靠骑兵的强大冲击力。
  所以,骁骑营的速度始终是不疾不徐,保持连续慢跑的节奏。
  当双方相距不到五百步远时,太史慈再次举起铁胎弓,在头顶划了一个圆。
  下一霎那,身后跟进的前排骁骑便纷纷勒马止步,然后掉头,开始往后跑,第二排骁骑也是勒马止步,却暂时没有后退。
  (分割线)
  曹军阵前。
  看到袁军骁骑掉头后退,曹真忍不住就哈哈大笑起来。
  这群懦夫,还没开战就已经胆寒了么?就要逃跑了么?
  倒也省事,倒也省去一番手脚,那么,现在,接下来,就让虎豹骑将士手中**的环首刀痛饮袁军骁骑的鲜血吧,哈哈哈!
  “嗷嘿哈!”曹真长嗥一声,手中长刀猛的从空中压下。
  下一霎那,身后跟进的虎豹骑将士便纷纷擎出了环首刀,高举过顶。
  霎那之间,两千把明晃晃、冷森森的环首刀已经扬起空中,在河滩荒原上汇聚成了一片冷森森的刀海。
  几乎同时,虎豹骑将士也纷纷催动胯下坐骑,开始最后的冲刺。
  曹真却是轻轻一勒马僵,胯下坐骑便斜着驰向整个方阵的一侧,让出了正面,曹真身为曹氏宗族子弟,可不会身先士卒,亲自领兵冲锋。
  (分割线)
  看着越追越近的曹军虎豹骑,太史慈的目光却一片冷冽。
  因为高速冲锋的缘故,虎豹骑的阵线已经变成一条曲线,这也正常,既便是最训练有素的精锐骑兵,也不可能在高速冲锋中始终保持一条平直直线,虎豹骑能够在如此高速的冲锋中保持阵形,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相比之下,骁骑营的表现就要逊色得多。
  骁骑营现在仅只是快跑,还没开始冲刺,阵线看上去却比虎豹骑还要乱,如果让骁骑营开始高速冲刺,结果只能是更糟,说不定阵形崩解也有可能,这也是没办法,一分汗水一分收获,骁骑营终究还是缺乏训练。
  看着骁骑营逐渐散乱的阵线,太史慈微微的皱了下眉头。
  不过太史慈并没有太过在意,骁骑营虽然没有预想中好,却也没有预想中差,能有中规中矩的表现,也勉强可以支应了。
  太史慈有意识的控制着马速,保存马力。
  掉头回奔的一百骁骑也在回头观察主将,调整着节奏和速度。
  某一刻,奔行中的太史慈忽然从马背上人立而起,上身侧倾,挽开了铁胎弓。
  下一刻,奔行中的一百骁骑也纷纷踩着马蹬立起,上身侧倾,挽弓搭箭返身。
  (分割线)
  看到前方“掉头逃跑”的袁军骁骑突然间从马背上站立起来,并且挽弓搭箭,已经避到方阵一侧的曹真不禁吓了一大跳。
  不可能,这绝不可能,这绝对不是真的!
  这群懦夫怎么会骑射?怎么会有胡人的骑射本事?
  同样的疑问,也在前排虎豹骑将士的脑子里升起。
  然后,不等曹真和前排虎豹骑将士的念头转完,袁军骁骑的第一波箭雨就已经挟带着破空的尖啸,从天而降。
  袁军骁骑使用的都是狼牙箭,专门破甲。
  然而,曹军虎豹骑除了曹真和少数几十个军官,其余将士披的都只是轻皮甲,这些轻皮甲根本就承受不住狼牙箭的攒射。
  霎那之间,十数骑虎豹骑就已经人或者马中箭。
  有两个倒霉的虎豹骑将士更一头从马背上栽下。
  袁军骁骑第一波箭雨的战果,只能够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百人齐射,居然只射中了廖廖十几个虎豹骑,其中那两个落马的虎豹骑还是太史慈的杰作,也就是说,扣除太史慈的战果之后,袁军骁骑的第一波箭雨几乎没对虎豹骑造成什么伤害。
  好在,虎豹骑与袁军骁骑之间仍还有将近八十步的距离,还有机会。
  实战,永远都是最好的老师,两波箭雨过后,度过最初的紧张之后,再加上双方的距离也更接近,骁骑营的战果逐渐开始变得可观起来。
  当双方距离已经不足五十步,骁骑营射出了第三波箭雨。
  这一次,中箭的曹军虎豹骑却超过了三十骑,落马的也有十几个人。
  失去控制的战马立刻开始左右狂奔乱窜,虎豹骑的阵线立刻就乱了。
  随后跟进的后排虎豹骑根本来不及闪避,狂暴的从落地袍泽身上碾压了过去,这十几个倒霉的虎豹骑将士顷刻间就被践踏成了肉泥。(未完待续。。)


第232章 识破

  看着十数骑虎豹骑将士被后面跟进的袍泽践踏成肉泥,曹真心痛得直哆嗦。
  这可是虎豹骑,这可是从千军万马中千挑万选出来的,精锐之中的精锐哪,这些精锐每损一人,每失一骑,对于曹氏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然而,痛归痛,曹真暂时却没有任何办法可想。
  因为袁军骁骑采用的是一种与虎豹骑截然不同的战术!
  虎豹骑的战术是近身格斗,而袁军骁骑的战术是骑射!
  战术的不相同,决定了在双方没有短兵相接前,虎豹骑就只能够被动挨打,这与双方的训练或者战斗力没有多少关系。
  不过曹真毕竟也是一员身经百战的骑兵大将了。
  曹真很快就意识到,必须尽快缩短双方的距离,必须尽快使两军短兵相接,只要两军短兵相接,曹真坚信,袁军骁骑绝对不是虎豹骑对手!
  “嗷嗷嗷嗷……”想到这,曹真再次扬起长刀,不住的仰天长嗥。
  曹真本意是希望虎豹骑加快冲刺速度,尽可能抹平这段死亡距离。
  然而,经过了之前长时间、远距离的冲刺之后,虎豹骑的马力已接近极限,西凉马由汉初之时引进大宛马跟匈奴马配种改良而来,相比匈奴马,冲刺力更强,但是凡事有利就必然有弊,冲刺力强了,耐力却差了。
  无论虎豹骑将士如何催动,甚至于拿刀背猛击马股,西凉马的马速也始终无法提高。能够保持冲刺速度就已经不错了。
  好在。既便西凉马无法加快冲刺速度。但双方的距离却仍在接近。
  双方的距离由五十步、四十步、三十步,二十步,一点点的接近。
  然而,随着距离的接近,曹军虎豹骑的伤亡却开始了急剧的增加,因为距离更近了,袁军骁骑射得更准了。
  落马的虎豹骑越来越多,中箭负伤的更多出十倍!
  当双方距离只剩不到二十步时。虎豹骑的伤亡已经超过了两百骑!落马摔死、摔伤或者被践踏致死的虎豹骑都超过五十骑!这时候,虎豹骑的阵形已经散架,全跑乱了,整个骑兵军团完全是在一窝蜂似的往前跑了。
  太史慈将一切尽收眼底,嘴角霎时绽起一抹冷意。
  悠忽之间,太史慈再一次扬起铁抬弓,往前一引。
  下一霎那,已经快要坚持不住的骁骑将士便纷纷坐回到马鞍之上,然后狠狠催动胯下的战马,开始加速往后方撤退。尼妹,长时间站马镫上。既要保持身体平衡,还要将上半身侧倾出马腹一侧,再返身放箭,真的很累人。
  一追一逃,追的马力已经衰弱,逃的却马力充沛,结果可想而知。
  片刻之间,袁军骁骑和曹军虎豹骑之间的距离便再一次被拉开了。
  然而这还不算,当第一波袁军骁骑加速退去之后,前方却又出现了第二波袁军骁骑,第二波袁军骁骑也已经在后撤,但只是小跑,他们分明在在等待虎豹骑,等虎豹骑去追杀,然后开始又一轮的残酷的杀戮。
  (分割线)
  官道上,曹军正浩浩荡荡南下。
  荀攸、程昱、贾诩骑马走在曹操车驾的左右两侧,只有郭嘉被特许与曹操同乘一车。
  对此,荀攸等人倒也没有多想,因为他们都知道,郭嘉身体不好,不能长时间骑马,而且时不时的还得依靠五石散来提神。
  这会,郭嘉又刚刚服过五石散,又变得精神焕发。
  看着郭嘉在宽敞的马车里来回踱步,走散,曹操欲言又止。
  近些年,随着曹操控制的地盘的逐渐扩大,势力逐渐变强,兖州遭到敌对势力的攻击变得越来越少,境内便也逐渐安定了下来,跟着,奢糜之风就不可遏止的开始抬头,其中最令人垢病的便是清谈以及服散。
  所谓清谈,就是谈玄学,坐而论道。
  所谓服散,就是服食五石散,据说能使人通体舒泰,精神倍增。
  毛阶就曾经不止一次的向曹操建议,禁止士人清谈,禁止服散。
  在毛阶这样的有德大儒看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所以清谈根本于国无益,只有实干才能兴邦。
  至于五石散,更是经由所有太医证实了,于人有害。
  曹操知道,毛阶真正反对其实不是清谈,而是庄老之学。
  因为崇尚清谈的士子大多推崇庄老之学,清谈之风愈盛,庄老之学就越风行于世,这对于儒家的主导地位却是莫大威胁,而事实上,自从党锢之后,儒家学说在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的确是岌岌可危了,就是曹操的儿子曹植,也不信奉儒学,而推崇庄老之学。
  曹操内心当然也倾向于毛阶的主张,认为儒学才是根本,庄老学说是枝蔓。
  但是曹操并不赞成将庄老学说一棍子打死,曹操更向往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这也是曹操唯才是举的国策的由来。
  所以曹操并不介意郭嘉清谈,也不介意曹植信奉庄、老。
  但是对于服食五石散,曹操却越来越觉得可能不是好事。
  因为郭嘉在服食五石散之后,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寒疾,却也使得寒疾的发作间隔变得越来越频繁了,而且每次发作时的症状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了,长此以往,郭嘉的寿命只恐不会太长。
  郭嘉并没有注意到曹操神情有异,专注于走散。
  直到全身发热、发汗,郭嘉才又坐回到席子上,只觉通体舒泰、畅快无比,整个人的思维也变得敏捷无比。
  曹操这才说道:“奉孝,可好些了?”
  “好多了。”郭嘉从木盘里取过毛巾拭了拭额头上的汗水,说道,“幸好有五石散,否则我这寒疾发作,还真是难熬。”
  曹操犹豫了下,又说道:“奉孝,有一句话我却不知道该不该说?”
  郭嘉微笑着问:“主公可是担心五石散会侵害我肌体,损我寿命?”
  曹操讶然说道:“原来奉孝你早知道?那你怎么还要服食五石散呢?”
  郭嘉摆了摆手,笑着说:“主公有所不知,我这寒疾乃是从娘胎里生而带来的,每次发作当真是生不如死,而且遍寻名医而不得治愈,直到偶遇左神仙,赐下五石散服之,症状才得以稍稍缓解,左神仙说了,这五石散却无害。”
  “左神仙?”曹操说道,“你说的便是月前在许都布符施水的左慈?”
  “正是此人。”郭嘉肃容道,“此乃真正的世外高人,却张角之流不可同日而语。”
  曹操不置可否,又接着说道:“我曾命太医吉平破解五石散,发现其中竟有硫磺、汞浆等剧毒之物,奉孝还是应当慎用。”
  “天下之药理千变万化,只要用药精确,似鹤顶红等剧毒亦可活人,若用药不精,似千年老参等大补之物亦可以毒死人,吉平庸医,又岂能揣摩方外高人之术?”郭嘉却有些不以为然,又说,“何况,既便五石散有毒,我也甘之如饴。”
  “有毒你还用?”曹操讶然,“奉孝此话让人好生不解。”
  郭嘉说:“与其受寒疾折磨,生不如死苟活一辈子,反不如服食五石散,畅畅快快的活个三五十年,主公以为然否……”
  说到这,郭嘉忽然顿住,脸上神情也霎那之间变了。
  曹操看到郭嘉神情有异,讶然问道:“奉孝,你怎么了?”
  郭嘉却是没有理会曹操,沉吟片刻之后忽然大叫道:“啊呀,不好!”
  “不好?”曹操被郭嘉突如其来的大叫声吓了一跳,“寒疾这么快又发作了?”
  “非也,非是寒疾发作。”郭嘉连连摇头,急道,“主公,我们中计了,我们中了袁否的金蝉脱壳之计了!”(未完待续。。)


第233章 乐极生悲

  “奉孝你说什么?”曹操闻言顿时目光一凛,中计了?
  郭嘉说:“主公,我们大意了,我们疏忽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
  “我们疏忽了一个很重要的细节?”曹操凛然说,“什么细节?”
  “性格!我们疏忽了袁否的性格。”郭嘉击节说道,“方才说起五石散,推己及人,我才猛然想起袁否也是跟我差不多的性格。”
  “袁否的性格?”曹操一下子竟然也有些跟不上郭嘉的思维了。
  郭嘉眯着眼睛,幽幽的说道:“主公可还记得,寿春之战时袁否曾行死间计?”
  “我岂能忘了此等奇耻大辱?”曹操作色说道,“想我曹操聪明一世,却在寿春时中了一介黄口孺子之死间计,诚可谓是平生之奇耻大辱。”
  郭嘉又说:“以当时情形,袁否行死间计可谓九死一生,但这厮却仍是义无返顾,毅然决然的来了主公的大营,由此,足见袁否并非贪生怕死之辈,在关键时刻,此人也是豁得出去的,也是敢于拿自己的性命作赌注的!”
  曹操的智力相比郭嘉虽然略有不如,但也是绝顶聪明之人。
  听了郭嘉这话,曹操便立刻反应过来,凛然说:“你是说,袁否仍可能藏在大吕亭?”
  “主公,不是可能,是一定!”郭嘉笃定的说道,“我敢断言,袁否绝无可能随同骁骑营南下,他定然还藏身在大吕亭附近某一处密林之中,只等我军的各路追兵尾随袁军骁骑南下之后。他便可以从容东渡汝水。脱出我军的包围了。”
  曹操却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因为郭嘉的判断太匪夷所思了。
  按照常理,袁否当然应该跟着骁骑营一起行动,因为这样起码安全上有保障。
  否则的话,先是步军分兵,接着又是骑军分兵,这样一来,袁否的身边岂非只剩下区区几百号亲兵了?
  几百号人,又能顶什么用?
  要知道这里可是汝南腹地。邻近各县、各个隘口以及各个水陆要冲全部布满了曹军,就是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没有了大军庇护,袁否又靠什么突围?如果换成他曹操是袁否,是绝不会做这样的选择的,因为这太冒险了。
  当下曹操问郭嘉说:“奉孝,你会不会想太多了?”
  见曹操还不肯相信,郭嘉便有些急了,说:“主公,这便是俗谓的灯下黑。灯下黑!我们越是以为不可能的事,就越是可能发生!事不宜迟。主公当速速调骑兵回追,定要将袁否拦截在汝水西岸,绝不能让袁否东渡汝水!”
  “灯下黑?”曹操闻言心下猛的咯顿一下。
  是啊,灯下黑,越是不可能的事,就越可能发生,尤其是面对袁否这样的狡猾对手,更不可以有一丝侥幸!
  当下曹操撩起竹窗,厉声喝道:“许褚何在?!”
  随行在马车一侧的许褚便立刻策马上前,于马背上拱手作揖说:“末将在!”
  曹操指着许褚喝道:“既刻率五百虎卫赶赴清林渡口,听清楚了,要全速行进,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清楚渡口,然后给我钉死在那!”
  “清林渡口?”许褚讶然说道,“主公,清楚渡口在北边,方向反了!”
  曹操却没时间跟许褚多解释了,当即从车厢里抓起他的佩剑往许褚扔过来,一边气急败坏的吼道:“去,快去,快去快去……”
  许褚伸手接住曹操的佩剑,勒马转身去了。
  许褚前脚刚走,曹操又将曹休叫到跟前,吩咐说:“文烈,你即刻骑乘快马赶往清林渡口,命令史涣加强戒备,严防袁军偷袭。”
  “诺!”曹休拱手一揖,也策马扬长去了。
  曹操又将曹洪叫到跟前,吩咐说:“子廉,传令下去,各军、各营即刻原地掉头,后队改前队,回大吕亭!”
  (分割线)
  整个白天,在漫长的等待中过去。
  傍晚时分,袁否的五百人终于从密林出来,匆匆赶赴清林渡口。
  自从黄巾乱起,汝南郡连遭战火,丁口百不存一,汝水沿岸原本人口稠密,可到了现在也是百里渺无人烟。
  清林渡口就成了方圆几百里唯一的渡口。
  袁否之所以连续脱壳,先让廖化、裴元绍分兵,再让太史慈分兵,既是为了引开曹操的大军,也是为了引开清林渡口的曹军,既便不能将清楚渡口的曹军全部都引走,也至少要将曹军的注意力转移,如此,艨艟营才有突袭的机会。
  既然是突袭,当然只能在夜间行动,否则根本就瞒不过曹军哨骑。
  夜色倥偬,万簌俱寂,袁否骑在马背上,鞍前坐着小若榴,鞍后坐着小乔,怀拥大小两个美人,便不免有些得意。
  曹操是厉害,可那又如何?不照样被他给耍了?
  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五大谋士个个都是人杰那又怎样?不照样也没能识破他的金蝉脱壳之计?嘿嘿,哈哈。
  心情大好,袁否不禁哼起京剧《挑滑车》来:“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小乔听着这奇怪的唱腔,讶然问道:“你这唱的啥呀,难听死了。”
  小若榴却破天荒的表示了反对,说:“不会呀,小婢觉着挺好听。”
  “没眼光。”袁否回头赏了小乔一记白眼,然后双手搂着小若榴的小蛮腰说道,“还是小若榴懂得欣赏,公子专门唱给你听。”
  但这出《挑滑车》,袁否终究没唱成。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乐极生悲,乐极生悲呀!
  袁否才刚哼了两句,走在前面的丁奉忽然大叫起来:“公子你看,那边有火光!”
  “嗯?火光?!”袁否急定睛看时,便看到前方漆黑如墨的苍穹下,果然有一点若有若无的火光在跳跃,虽然看上去像是鬼火,忽明忽灭的,但是袁否却一眼就看出来,这绝对不是什么鬼火,而是火把,而且还不是一枝两枝的火把!
  黑暗中,袁否仿佛能够看到,一队队的曹军正打着火把,浩浩荡荡的开过来。
  该死的,是曹军的追兵到了,该死,曹操不是中计了吗?五大谋士不是没识破他的金蝉脱壳之计么?一切的一切不都在按着他写好的剧本在上演么?怎么着,他才哼了几句铁滑车就全乱套了?老天爷呀,还能不能快乐的唱京剧了?
  尽管早有判断,但袁否终究还是存了一丝侥幸。
  但是很快,袁否的这点侥幸就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
  不到片刻,那点忽明忽灭的火光就迅速的变大,并且,由一而二,由二而四,最终幻化成了数以百计的火光!数百点火光在幽暗的苍穹下蜿蜒成了一条火龙,正向着大吕亭这边汹涌开进,曹军,这定然是曹军无疑!
  甘宁策马来到袁否面前,说道:“公子,曹军追上来了!”
  吸否咬了咬牙,沉声说:“传令,打起火把,目标清林渡口,全速前进!”
  “打起火把?”乔玳大惊失色道,“显责,现在打起火把,岂不是等于给曹军追兵指引方向?还有清林渡的曹军,看到火光,他们就会提前有所防备。”
  “指引方向?”袁否冷笑说,“你以为不打火把,曹军追兵就找不到我们了吗?你以为不打火把,清林渡的曹军就不会加强防备了吗?乔兄太天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