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焚清-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月4日夜,周宪章亲率章军第三军一个旅,在青岛外围的田家岭登陆,与此同时,威海卫登陆的第三军主力,在没有受到任何清军抵抗的情况下,从侧后方逼近青岛,章军从陆地上三面包围了青岛,第二舰队堵住了德军的海上出路。
德国远东舰队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在亚洲,德国人再也没有援军。舰队司令迪特里希,不得已向英国、美国、法国甚至俄国求援。英、法、俄、美等国以不干涉中国内政为名,拒绝了德国人的求援。
如果,德军的对手是清军,这些列强们一定会出手相救,趁火打劫的事,何乐而不为呢!不过,面对强大的章军,英、法、俄、美各国,谁也不愿意去抓这个烫手山芋,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月6日,德国的三色旗在青岛上空缓缓降下,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刺眼的白旗。走投无路的德国驻青岛部队,向章军无条件投降。迪特里希代表德国政府,与周宪章签订了移交青岛协议,宣布德国与大清国签署的有关租借青岛的条约无效。青岛落入德国手中仅仅五个月,就重新回到了中国人手里,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法,是落到了章军手里。
原本,周宪章为德国远东舰队指了一条生路,如果他们接受了最后通牒,主动投降,章军将放德国远东去上海吴淞口,上海倒台黄遵宪已经为德国人准备了食品和淡水,让他们回德国或者去马来西亚。
而现在,作为战败一方,德国远东舰队永远回不到德国去了,这支舰队的五艘现代化巡洋舰,包括最为先进的皇帝号、威廉皇妃号,编入了章军第二舰队战斗序列。
值得一提的是,迪特里希与周宪章签订协议的时候,章军参谋长汉纳根将军,与迪特里希有过一番意味深长的对话。
迪特里希:“汉纳根将军,你是一位德国人!”
汉纳根:“曾经是。”
迪特里希“那么,你现在的国籍呢?在我得印象中,大清国不给于任何外国人国籍。”
汉纳根:“我是一个流浪者,但我向往光明。”
迪特里希:“光明?”
汉纳根:“是的。亚洲是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最先看到光明!”
迪特里希:“传统观念认为,以周宪章为首的台朝集团,是一个地方军阀集团,这个以军人为首的政府,难道会给中国、甚至世界带来光明?”
汉纳根:“即便周宪章不能给世界带来光明,中国人也会!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民族,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度,在外人看来,她虚弱得不堪一击,可是,当你试图向这个不堪一击的国度挥动拳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击打在一个弹簧上,你所击打出的力量,会被这个弹簧反弹给你,将你击倒!这大概就是中国人所信奉的太极精神!他们并不用力,他们只是借力打力!”
迪特里希:“我听不明白。”
汉纳根:“再过一百年,全世界都会明白的!”
迪特里希:“我输给了中国人,该如何向皇帝陛下交代?”
汉纳根:“放心吧,皇帝陛下会理解你的!”
迪特里希以败将身份回到了德国,他失去了一支舰队。但是,正如汉纳根的预言,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并没有给予他任何处分。
也许,威廉二世心中明白,“灵蛇吞象,厥大何如?”威廉二世并没有读过这句两千年前的中国诗句,也不知道那位投江而死的中国诗人,但是,作为智者,他应该有相同的感叹!
诗人与国王,在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间距中,发出了相同的感叹!只是,德国人的感叹充满了悲哀,而屈原的感叹,充满了希望!
1898年5月,恭亲王奕欣病死,这位大清国的三朝元老,在绝望中闭上了眼睛。他没有看到最后的希望——慈禧太后拒绝了君主立宪!这本来是大清国维护皇权存在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机会。1910年,满清朝廷终于想起了君主立宪,但是,时机已过,君主立宪不仅没能保住皇权,反倒加速了满清朝廷的灭亡!
1898年6月,康有为、梁启超发动了戊戌新政。一场伟大但注定失败的变革开始了。
是年8月,革命党人在广州、上海等地发动以推翻满清朝廷为目的的革命暴动,遭到清廷镇压,徐锡麟等革命党人等人力战身亡。
是年9月初,维新党人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罢黜六部,裁撤官员、取消科举,自上而下的变革,遭到保守党激烈反抗,唐才常率自立军与清军在颐和园外交火,自立军全军覆没,维新党人唐才常自杀身亡。甘军董福祥所部、骁骑营赖传武所部奉慈禧太后之命,包围皇宫,康有为、梁启超潜逃,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捕,随即被杀。
慈禧太后还宫,回到紫禁城,宣布亲政。罢黜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珍妃被慈禧太后赐死,二总管崔玉贵将珍妃投入了八角琉璃井,光绪皇帝被软禁在瀛台。与此同时,慈禧太后以光绪病危为名,立载漪的大儿子溥儁为大阿哥,随时准备接替皇位,光绪皇帝危在旦夕。
1898年9月底,珍妃被赐死的消息传来,周宪章在青岛打出了忠君勤王旗号,率章军第三军誓师出征,大军直指北京。
与此同时,罗鸣芳、那哈五、吴佩孚率章军第一军和第一舰队,强渡台湾海峡,攻入福建、两广,沿途百姓夹道欢迎。两广总督李鸿章宣布致仕,不再过问政事,跑到白云山闭门休闲。闽浙总督端方则是下令,境内清军放下武器,迎接章军。湖南、江西等地的清军,则是纷纷易帜,打出了章军的狼旗旗号。第一军迅速北进,十月中旬,抵达九江,长江以南一战而定!
朴永烈、冯国璋、韩令准率章军第二军,突破鸭绿江防线,依克唐阿二十万清军,瞬间土崩瓦解,全军溃散。第二军攻入辽东,驻守旅顺的俄**队,经过短暂抵抗后,竖起了白旗,第二军兵峰直指山海关,退守山海关的依克唐阿,眼见无力回天,穿戴朝服,向努尔哈赤的坟墓遥拜,自杀身亡。
依克唐阿临死,拒绝向北京朝拜,而是向北方盛京跪拜拜,他这是不承认北京城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政权的合法性,甚至不承认他们是努尔哈赤的子孙!这些不肖子孙,丢尽了努尔哈赤的脸!
10月初,袁世凯所部八万新军放弃济南,回军天津,兵临北京城下,要求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袁世凯临阵倒戈,慈禧太后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紫禁城里的她,在绝望中呼喊荣禄、载漪救驾,可她的身边,竟然连一个宫女都没有!慈禧太后口吐鲜血,一命归西。
袁世凯挥军进入北京城,董福祥所部甘军,哄抢了北京最繁华的王府井,然后四散逃离了北京。这支部队在败退甘肃的路上,到处打家劫舍,彻底蜕变成了土匪,沿途各地军民自发组织起来截杀甘军,在陕西境内,董福祥被当地民团包围,死于乱刀之下,大清国的这支最后的军事力量,烟飞云散。
骁骑营则是攻入了颐和园,抢出了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皇帝,把光绪送回了紫禁城。新军入城后,骁骑营据守在紫禁城,要求袁世凯拥戴光绪皇帝归政。袁世凯同意后,骁骑营全体放下武器,向新军投降。
但骁骑营统领赖传武却不知所终。就在骁骑营向新军投降的时候,有人在颐和轩见过他,后来,再也没人见到他。据说,他投井自杀了!
十月中旬,冯国璋率章军第二军一个师,进入昌平,章军第一舰队在蔡挺干得率领下,进入天津大沽口,直隶提督聂士成下令所属部队放下武器,迎接章军。郭二杆所部第三军在大沽口登陆,进入天津。章军四面包围了北京。章军前锋到达德胜门,与新军发生交火。
随后,袁世凯与周宪章在天津会晤,双方约定,两军同时撤出北京城。
一天后,周宪章进入北京城。光绪皇帝宣布退位。紫禁城上空,大清国的龙旗缓缓降落。随后,临时政府成立,周宪章为临时政府总统,袁世凯为副总统。统治了中国三百年的大清国,寿终正寝。
如果依克唐阿地下有灵,他会更加郁闷,因为,除了他,再没有任何一位努尔哈赤的子孙为大清国的覆没自杀。八旗子弟连这点血型都没有!
第256章 如烟如尘
困守在全国各地满城中的旗人,是满清政权最后的抵抗力量。这些旗人害怕遭到屠杀,男女老幼,就连妇孺们都拿起了武器,据守在满城里,怀着绝望与悲壮,准备举家赴难!
周宪章以临时政府总统的名义,通电向各地,满族与汉族,同为中华兄弟,享受平等的公民权,严禁各地军民围攻、杀害、骚扰各地旗人,无故伤害旗人者,以伤害罪论处,杀人偿命,绝不姑息。与此同时,章军在占领地区内,派出部队,保护满城安全。章军没有占领的地区,各地地方官员,也按照周宪章的命令,派兵保护旗人。
全国各地满城中的旗人,纷纷放下了武器,走出了满城,他们很快被各地汉人所接纳,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自此之后,中国再无汉人、旗人之分。
正如那晋所期盼的那样,清之亡也,没有屠杀和烈火,这个王朝如烟如尘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努尔哈赤的子孙给中国带来了晚清时期令人刻骨铭心的耻辱,但是,他们也给中国带来康雍乾盛世,带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辽阔的国土,和最为鼎盛的文化。正如史学家所言,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儒家学说,只有在大清一世,才真正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八旗子弟也给民众带来了历朝历代少有的安宁,因为,在宗人府的严格管束下,八旗子弟没有成为高衙内,尽管,他们也没有成为延续祖宗业绩的功臣名将。
清之亡也,如烟如尘。努尔哈赤的子孙得以和平过渡到新的时代,这难道不是是康熙、雍正、乾隆的遗泽吗?
相反,朱元璋的子孙惨遭屠戮,难道不是明朝那些昏庸的皇帝、跋扈的皇亲种下的祸根吗?
所谓天道循环,因果报应,应该从更大的历史观来看待!
1899年二月,农历腊月三十。五台山,白云寺。
一场大雪,让暮色中的五台山,千山洁白,万树挂银。
这座坐落在五台山深处的尼姑庵,其实,离尘世并不遥远。
山外集镇上迎接新年的爆竹声,透过茫茫林海,传到了庙宇的禅房里。
寺里响起了迎接新年的钟声,与远处尘世间的爆竹声,遥相呼应。令人眼花缭乱的戊戌年就要过去了。这一年里,大清国寿终正寝,新的民国政府登上了历史舞台。
不过,林海雪原中的白云寺,却没有丝毫的改变,生活还在按部就班地、慵懒而一如既往地进行着。
僧侣们聚集在佛堂上,在主持虚云禅师的带领下,跪在佛像前,吟诵着佛家经典。
如潮的诵佛声和新年的钟声,一唱一和,把千山万壑中的白云寺映衬得更加悠远。
虚云双目微张,看着跪在众尼身后的一个尼姑,缓缓说道:“静尘!”
静尘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听见虚云的呼喊,略一迟疑,慌忙说道:“弟子在。”
“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你可明白?”
“弟子愚钝,尚未参透。”静尘俯首说道。
虚云微微摇头:“你来白云寺已经三年了”虚云叹了一口气。
“师父,弟子让师父失望了。”静尘小心说道。
虚云摇摇头:“凡来我白云寺,都是有缘之人,为师与你,也算是有缘,只是,这参透佛理,需要你与佛祖有缘,这其中的缘分,为师就不好说了。”
静尘慌忙说道:“弟子一心向佛,并无二心,还望师父多多教诲。”
虚云摇头叹息:“所谓机缘,种在人心,你心不宁,何处落种?”
“师父”
“你先回禅房,”虚云说道:“招呼好客人。”
“是!”静尘站起身来,出了佛堂。
佛堂外,千山染白,一阵风过,树上的积雪飘落下来,在院落中飞舞徘徊。
静尘下意识地抬了抬衣袖,袖口里,隐隐显出一支翠绿色的手镯。静尘慌忙抚摩了一下手镯,藏在了衣袖深处。
出家人戴着一只玉镯,随时不离身,这要是让虚云师父知道了,可不是好玩的事,轻则,会骂她“六根不净”,重则,直接把她赶出白云寺。
静尘轻叹一声,沿着佛堂旁边的小路,踏着积雪,走到了后面的一间低矮的禅房前。
禅房里静悄悄的,静尘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出一个轻柔的女声。
静尘推开门,一个身穿粗布衣裳的漂亮女子,坐在禅房的窗台下,手里拿着针线,正在替静尘缝补一件僧衣,女子的手腕上,戴着一只和静尘手腕上一模一样的翠绿色玉镯。
“珍妃娘娘,静尘不敢。”静尘慌忙说道。
“大清国都没了,皇帝也没了,这天底下哪里还有什么珍妃娘娘,不是早跟你说过了吗,我的名字叫秦珍,你叫我珍姐姐就行了。”秦珍笑着说道。
静尘笑了笑,走到窗台下,挨着秦珍坐下:“珍姐姐,你的女工做得真好,我就不行了,在白云寺呆了三年多,还没学会缝衣服。要不是你来,我的僧衣都破快成柳絮了!”
秦珍笑道:“后悔了?敏绣,当初,你不在家里好好学女工,放着个和硕格格不好好做,到处打打杀杀风风火火的,整那些个西洋镜,现在好了,没人伺候了,连个衣服都不会缝。”
“珍姐姐,这世上没有敏绣,也没有和硕格格。”静尘叹道:“只有一个无依无靠的静尘。”
秦珍放下了手里的针线,轻轻叹了一口气。敏绣出家白云寺,至少算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而她自己,才是真的无依无靠了!
敏绣和珍妃他他拉氏,曾经是大清国最尊贵的女人,而现在,一个成了尼姑,一个连尼姑都做不成!
“大家都在前面诵经,你怎么回来了?”秦珍问道。
“师父说我内心不宁,叫我回来陪着姐姐你。”
“内心不宁?”秦珍微微点头:“你还没忘了他?”
“不是。”静尘轻轻说道:“我想回一趟北京。”
“怎么,你不想修行了?”秦珍有些惊讶。
“不,我已经身入佛门,当然要在白云寺呆一辈子。我只是,想去定陵看一看!”静尘定了定神:“珍姐姐,我知道,你恨她,可是,不管怎么说,她是我的姑母,小时候,她待我很好”
慈禧太后死后,葬在了定陵!
秦珍呆呆地望着窗外,一只乌鸦站在积雪的枝桠上,向着阴沉的天空,发出数声鸣叫,随即展翅而去,抖落下一阵碎雪。
她想起了半年前,那个可怕的下午。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火辣辣的阳光照在紫禁城里,就连树上的夏蝉,也停止了鸣叫,整个紫禁城,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闷热中。
那天下午,珍妃他他拉氏和往常一样,坐在颐和轩旁的小院里,静静地望着八角琉璃井碧蓝的井水。几个宫女太监脸色冷峻地守在她的身后。
珍妃知道,要变天了!
人类对天气变化的预测,往往借助动物的异常行为。比如,蚂蚁搬家,意味着暴雨来临。不过,紫禁城里的天气变化,却是从宫女太监脸上的表情中预测!
宫女太监们冷峻的表情,说明疾风暴雨马上就要来临!
昨天晚上,北京城里的枪声响了一夜,惊慌失措的光绪皇帝跑到了颐和轩,惊魂不定,脸色苍白。
这大半年来,光绪从来就不来颐和轩,他很忙,忙着和康有为、谭嗣同他们商量变法大计,忙着裁撤六部、废除科举、兴办学堂还忙着和太后老佛爷斗法。
以往,光绪倚重珍妃,凡是涉及宫廷大事,都要知会珍妃一声,至少要听一听珍妃的意见,然而,这一年来,光绪却对珍妃很是冷淡,大半年也没来过一次,他大概以为,有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新锐的辅佐,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了,用不着珍妃给他出主意了。
珍妃也懒得过问皇帝的政事,这几年来,她已经被这位薄情寡义的皇帝伤透了心。光绪要变法图强,这是好事,不过,珍妃再也也不想搅合到皇帝的事情里面,珍妃累了,心也冷了!
直到前一天白天,志锐急急慌慌进宫给珍妃请安,珍妃才知道,光绪皇帝要干什么!
三天前,光绪皇帝秘密召见了唐有为,给了康有为一道密诏。康有为拿着密诏出宫,在他的南海会馆,召谭嗣同、唐才常、王五等江湖豪侠。具体是什么事,志锐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唐才常秘密组建的自立军,已经进了北京城!
珍妃顿觉大事不好!
珍妃早有耳闻,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在秘密策划发动武装政变,一举拿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以铁血手腕,推动变法维新。看来,当维新遭遇守旧派的顽强抵抗后,康有为坐不住等不及了!
珍妃知道,武装政变,也不是不可取,但是,这是最后的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能采取这种极端的行动。
第257章 后路
因为,维新党看似声势浩大,其实,在北京和天津,大清国的心脏部位,维新党人的实力根本就无法与太后老佛爷相提并论!在北京,守旧势力掌握着全部军队,并且,调动甘军和骁骑营进京,早已控制了北京所有的战略要地和核心部门,维新党人的自立军,只是一群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的民间组织,那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贸然发动武装政变,等于是以卵击石,不仅毫无成功的希望,反倒会把维新大业,推向绝境!一旦武装政变失败,慈禧太后必然会疯狂反扑,光绪这个皇帝,就当不下去了!康有为谭嗣同的人头都保不住,谈何维新!
珍妃急切之下,出了颐和轩,前往养心殿,求见皇上,想请求皇上收回成命,阻止维新党人发动这种孤注一掷的行动。事实上,维新党人太心急了,维新变法虽然在京城里遭到守旧势力的抵制,但是,全国上下,已经成了气候,维新变法已经是大势所趋,只要光绪皇帝坚定不移地推行现有策略,即便是困难重重,但守旧势力终究难以抗拒历史的潮流。更何况,周宪章已经率章军在青岛站稳了脚跟,对光绪皇帝形成了拱卫之势,只要光绪皇帝不轻举妄动,慈禧太后也不敢对皇帝下手。
然而,当珍妃提到周宪章的时候,光绪皇帝勃然大怒,怒斥珍妃私通外臣,给皇家丢脸!光绪不仅没有采纳珍妃的建议,反而命人立即将珍妃他他拉氏监禁在颐和轩内,不准外出。皇帝突然翻脸,珍妃身边的宫女们太监们为了自保,举报珍妃的身边,藏着一只周宪章进献的玉镯!这只玉镯,成了珍妃与人通奸的证据!
珍妃他他拉氏万念俱灰,她知道,等待她的将是什么。
不管光绪皇帝的政变是否成功,她都活不了!成功了,光绪皇帝必杀她,失败了,慈禧太后也饶不了她!
果然,昨天晚上,唐才常的自立军围攻颐和园,很快就遭到甘军和骁骑营的合围。枪声响了一夜,直到天亮,枪声渐渐平息。光绪皇帝脸色苍白地跑到了颐和轩,哭求珍妃救他——董福祥率领甘军,已经冲进了大内,正在紫禁城里办公的四小军机,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等人被捕。这四个人,是光绪皇帝的心腹,没了他们,光绪就算是彻底栽了!
珍妃暗暗冷笑,到了这个时候,光绪皇帝竟然会求珍妃救命!难道他以为,珍妃可以让周宪章从青岛发兵,前来救驾。
珍妃绝不会向周宪章求援,那样做,就是坐实了她和周宪章之间那根本就不存在的“奸情”!更何况,即便周宪章发兵,章军也飞不到北京来。
很快,慈禧太后的二总管崔玉贵带人来到了颐和轩,把痛哭流涕的光绪皇帝架走了。光绪这一走,意味着,他的皇位和生命,都保不住了!
然后,崔玉贵斥退了所有宫人,向珍妃宣读了慈禧太后的懿旨——赐死珍妃他他拉氏!
崔玉贵递给了他他拉氏一条白练,这是皇家嫔妃赐死的最高待遇,因为,这是最干净的死法,也是最体面的死法,这样死可以留一具干干净净的全尸,并且,还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誉。按规矩,得到白练的嫔妃,应该向慈禧太后谢恩!
珍妃他他拉氏没有接受白练,而是请求崔玉贵,让她死在八角琉璃井里面,清澈凉爽的井水,是她最喜欢的归宿!在她看来,偌大的紫禁城,只有这一井之水是干净的!
崔玉贵一声冷笑,答应了珍妃的请求。
珍妃迈步走到八角琉璃井边,却发现自己跳不下去。
井边站着一个人,拦住了他的去路,那人身材魁梧,留着一脸络腮胡子,穿着一身戎装,腰佩宝剑,先是向着珍妃躬身施礼,然后,转向崔玉贵,冷冷说道:“崔总管,凡事不可做绝了!”
崔玉贵也是面无表情:“赖传武,你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吗?”
那人正是骁骑营统领赖传武,奉慈禧太后之命,与崔玉贵一起,率部进入紫禁城,逮捕维新党人,囚禁光绪皇帝,为慈禧太后还宫,清扫障碍。
慈禧太后镇压了自立军政变,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