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基地之天朝降临-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宇含笑的点点头随即开口道:“王应麟,孤王还有一件事需要你去办。”对于王应麟的做法还有表现刘宇感到十分满意。
其实儒家也不是全部草包,可以说草包只是一小部分,毕竟在儒家老大的整个封建王朝,如果没有治世之能臣华夏早就玩完了。
“大王,不知道您有何吩咐,微臣一定办到。”听到刘宇的询问,王应麟没有哪怕丝毫的迟疑,直接恭敬的开口道。
刘宇笑了笑随即开口道:“王部长,孤王准备让长江两岸的百姓直接内迁三千里,这样的事情还需要你去办,是否能够完成。”刘宇悠悠的声音直接响起,震慑了战场的所有人。
“大王,可是可以,只不过大王这样做恐怕会产生很多不好的,而且这中间消耗的钱粮恐怕也是个天文数字,大王能否告诉我等为何需要这样做。”王应麟点点头,缓缓的开口道,语气似乎是在询问。
至古这种迁移百姓就是烧钱的行为,更重要的一旦出现点意外很容易激起民变,祸患实在太过巨大,这让王应麟不得不小心向着刘宇询问出口。
第三百六十章 开始
要知道哪怕是移民,刘宇也是小心翼翼,而且还是以利益直接推动百姓直接自愿移民,而这次显然是要汉国主动推动这其中太多的不确定性的。
而且这其中的消耗实在太多,目前汉国不仅需要北伐,还有建设各地,铁轨的铺设这其中消耗如今汉国已经明显支撑不住。
可如今还要来一个消耗也不小的移民,作为户部部长的王应麟,哪怕是刚刚救灾回来,听到刘宇这样的话语,也不得不提出疑问。
“王部长,你可知道千年来,长江发生过多少次灾情?”刘宇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选择问出来一个似乎和现在毫不相关的话语。
王应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摇摇头这东西虽然历史上拥有着明确的记载,可是从古至今到底发生了多少次这东西谁又说的清呢。
刘宇淡淡笑着开口道:“的确不知道,长江孕育我们华夏,可代表的不仅是希望,还有着毁灭,天灾到底发生了多少次,已经没人说的清了。”
面对刘宇华夏,王应麟无从反驳,事实也是如此长江的天灾千百年来实在太多太多,多的甚至根本就无从统计。
“孤王,准备直接让长江千里无人烟,长江沿岸三千里内完全变成森林,到那时候恐怕长江的灾情也影响不到了华夏吧!”刘宇摇摇头开口道。
没错这就是刘宇的想法,刘宇本来就想把黄河长江打造成中国的亚马逊。当然黄河长江周围都是森林之时,对于华夏影响也就小了。
不过现在黄河刘宇只能控制南岸。而且如今正在北伐,所以刘宇直接借助这次天灾在长江实施这个早就想好的方案。
王应麟一愣群臣也直接愣住了,这些人想过了刘宇种种的理由,可是从来就没有想过理由会是这样,不是智慧不行,而是这个时代根本就不可能会想到这一点。
毕竟在封建王朝,土地就等于国运,除了满清那个王八蛋就没有那个国家那个朝代闲自己的领土大的。根本也不可能和满清一样打赢了还要把领土送给人家的蠢蛋。
不过,今天他们听到了什么,刘宇他们这位汉王,一开口就是直接放弃了多少土地,那绝对是超过一百万多平方的土地,这样的广阔土地,也许只有刘宇才有这个魄力。
至少历代的君王就没有这个魄力。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让这些见多识广的群臣感到奇怪,一个个完全就被刘宇话语给震住的说不出一句话。
“大王,领土之事在于国运,长江两岸上千里的土地是不是太多了。”王应麟率先开口询问道,对于刘宇的命令他倒是没有什么反对,只不过对于土地却有些疑问。在如今整个华夏都只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样因为刘宇的一句话,而直接少了十分之一,这是根本就无法想清楚,而且王应麟作为户部部长也要为汉国百姓考虑。
长江两岸那可是上好的耕地,就这样的直接舍去。那代表不仅仅是领土,更多的是几十万亩的上好良田。而这些良田在杂交水稻的面前那就代表着白花花的银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斌莫非王臣!”刘宇并没有做任何的解释,只是淡淡的看着群臣,良久才缓缓的吐出这一行字。
可是在这话音落下之时,所有人都静默了,刘宇的话语十分的明朗也是最好的解释与理由,这句话也让所有的群臣都激动起来了。
刘宇的话语说的很清楚,那就是这百万平方千里的土地算什么,汉军所到皆为领土,少了直接打就行,世界这么大还怕少了土地吗。
这就是刘宇如今的霸气,也是解释这样行为的最好理由,长江哪怕是加黄河也只是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可整个世界有多大。
刘宇清楚,群臣虽然不知道可绝对不会和满清一样白痴以为整个世界就一个华夏而已,竟然世界领土无限,至少目前无限,那还需要担心吗。
“战报,大王紧急军情?满清以汉国失天心,以至天怒发兵一百二十万,分别从东中西三路全线压进。”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跑了进来汇报道。
满清,至从刘宇喊出了一个名号,而没有什么改变,整个汉国就以这个称号来称呼乃颜也就是皇太极刚刚建造的清朝了。
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对于蒙元来说长江发生了天灾那完全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样的事情还抓不住皇太极也不需要混了。
“他们是怎么知道?”王应麟一愣随即开口道,在如今交通完全不发达的现在,这信息似乎传播实在太快了一点,快的实在不可思议。
刘宇的眉头也一皱,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也没有料到不过还是直接下令道:“诸位调动,中原军区十万士兵立即北上支援,坚决不能让满清跨过黄河。”
对于决战刘宇早就想了只不过由于长江的天灾影响,还有王林现在是北伐的主帅,刘宇才没有说什么,北伐也没有进行,不过如今却不同了,既然满清主动开战,岂可以避而不战。
“大王,中原军区还只是刚刚筹备不到三月,十万士兵也只是刚刚出新兵营的新兵,调他们北上真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吗?”刘宇的话音刚落,王应麟就率先站出来提出了反对。
所谓的中原军区也只不过就是三个月之前刘宇建立,总部就是如今的南京,不过士兵却不是什么老兵,只不过是刚刚从新兵营出来的,新的不能再新的新兵。
“没什么不行的,老兵也是从新兵过来的,现在没有时间让他们从新兵过度到老兵,战火就是如今最好的催化剂。”刘宇的话语冰冷的传出,不带丝毫的情感。
蒙元,不,应该说成满清的一百二万的大军而且还是整顿过后的一百万大军可不是个简单的数字,而王林却只有三十万而且还是分散的,四倍于己的敌人其威胁可想而知。
哪怕是刘宇拥有着火炮可是人家也拥有,汉军拥有燧发枪,满清虽然没有,可是人数却足以把这个差距弥补,现在的满清可不是后世晚期的那个满清。
实力恐怕比之历史上那个最为巅峰的满清更加强大,至少这一百万的军队就可以直接完爆历史上的那一个。
“是,大王!”面对刘宇的话语,王应麟也只能答应,毕竟如今的中原太过的空虚了,蒙元的大规模的屠杀,汉国不顾一切的移民,导致的就是这里千里无人烟。
也就代表了在黄河打战,汉军就宛如在远离本土作战,没有丝毫的优势,这里没有百姓会帮助汉军,也不会有任何除了汉国运来的其他的补给。
所有到没有,三十万的大军完全就是孤军奋战,除了海军之外无法依靠任何,这时候别说多了十万,就算是一万产生的价值也是无法估算的。
刘宇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加大己方的胜率,之前就说过,刘宇从来不相信天命,尽管天命无处不在,刘宇现在做的就是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这次战争之后哪怕汉军败了,也大不只是把中原退回去而已,满清根本就不可能渡得过长江,可是光复的领土还能丢吗。
那是绝对不能丢,这次的确是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整个中原拿下,可是下次还有这样的好事吗,不说其他的一个长江就难以跨越。
第三百六十一章 流言
“王应麟,你去查查,到底怎么回事,信息怎么可能传的这么快,我允许调动锦衣卫部分力量。”刘宇思索了一下随即淡淡的开口道。
现在的情景怎么看怎么有问题,按道理来说在如今这个信息极为不发达的现在,短短的一个月怎么可能就让身在大都的满清就知道。
这其中没有问题谁信,反正刘宇是不信既然已经开始了决战,之前的一切也布置好了,是时候去调查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这样看似简单,可是如果真的不处理好,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而且这样的情况表现出来的就是如今汉国似乎已经被满清渗透了。
战争打的可不只是实力势力,后勤,更是情报,他刘宇之前之所以对蒙元毫无顾忌,那是汉国对于蒙元的举动一清二楚,蒙元的任何举动也逃脱不了汉国的眼睛。
可是如果汉国的任何举动都在满清的眼中,在他们的眼中汉国没有任何的秘密,到那时候,汉国哪怕又再多的优势也会直接化为虚无。
曾经有一句话那就是底牌完全曝光的那个,也代表着他死亡的那一刻足以见得情报的重要性,而且需要的保密,绝对的保密。
可是如今这时,这信息传的太过迅速了,快的连刘宇都没有任何反应,长江险情才发生多久半个月,这可不是后世那种信息极为发达的时代。
在八百年前的如今,基本是通讯靠吼。交通靠走,几万里的距离。竟然能够在不到两个月,甚至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就传到满清耳中,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这事刘宇清楚,群臣也清楚,在刘宇命令一下达,并没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整个汉国的军事系统再度运转起来了。
调查结果很快的出来了,毕竟如今汉国对领地的控制力还是十分的强大。任何的风吹草动,汉国真的想查,那是绝对逃不过的。
此时。汉国显然是动真格的了,哪怕是几乎不对内实行的锦衣卫都调动了,可是结果得到的答案却让所有人都感到的是不敢置信。
“你,说什么谣言,开什么玩笑?”刘宇一愣。随即咆哮的声音传出,对于王应麟的回答他感觉的就是无尽的愤怒,三天前他让王应麟去查长江之事如何这么快的传到了满清的耳中。
可是三天之后得到的回答就只是谣言而已,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这就是调动了整个汉国统治下的锦衣卫后得到的结果,这如何不让刘宇感到愤怒。
“大王。事实真的是如此,据微臣了解,的确没有任何势力参与,所有的一切都是民间传播。”尽管面对刘宇滔天怒火,王应麟也不得不继续说下去。毕竟这就是事实,所有的一切并没有想象之中满清的干预。而只是汉国内部的百姓传播,这样的结果也许无法接受,可这就是事实,无法逃避的事实。
看着王应麟那十分凝重的表情,刘宇怒火也渐渐平息下来了,声音轻轻的放下疑惑的开口道:“王应麟你确定,并没有满清或者蒙元亦或者其他什么势力的参与。”
王应麟果断的点点头,随即开口道:“的确,之前并没有其他势力参与,长江险情,大家都以为汉国有什么触怒天威而导致上天的惩罚,而我们又没有加以阻止,消息就这样的流传了出去。”
在古代,尽管华夏不是完全的神信徒,可是作为古代人特别是百姓,对于天地,记住这时天地而不是神明,那是充满了敬畏。
在华夏人的心中天就是最伟大,超过世间的一切,正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倒不是说明华夏之人对于天地的仇恨,而是体现出了敬畏。
往往天灾之时,华夏人总总会把这些东西推给上天,称之为天怒,而天怒的原因是什么,这也很简单那肯定就是地上的代表也就是君主做了什么失德的事情。
本来这东西市场并不是很有市场,毕竟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汉国汉王刘宇在整个华夏的声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
可是刘宇却迟迟不北伐,尽管汉国在各地都在扩张,百姓的生活汉国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可是这又如何,没有北伐,在华夏百姓心中的结果就是一样。
在他们心中,这样的汉国和南宋又有着什么区别,至少在华夏人心中这就没什么区别,外面的领土虽然也是领土,这时的华夏人虽然没有达到后世那种除了华夏本土甚至本土都不在乎的境地。
可是在他们的心中,华夏本土还是更加重要,那已经不单单是领土的问题更是一种寄托,一种情怀一种无法割舍的信念,对于他们来说那是其他的领土无法产生的。
而刘宇几年内哪怕是拥有着足够的实力也没有进行北伐,汉王刘宇在整个汉国的威望就已经开始产生了动摇,虽然还并没有崩溃。
可是影响也不小,如今长江的水患在此时突然而来,就不得不让汉国百姓开始有些想法了,而华夏民间传播的速度是恐怖,其结果就导致了如今的悲剧。
刘宇一愣,随着王应麟的讲述,他也渐渐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此时也只是也只能苦笑,他并没有去怨恨自己的子民,那并不必要。
而且百姓终究只是百姓,他们永远只会明白表面的东西,他们不可能也不能去了解事实的真相,不过那也不必要,也不需要。
汉国的子民不了解他刘宇不北伐的真正原因,不过这些也不重要,此时的他也只能对此付之一笑,当然除了这样也无法做些什么。
刘宇犹豫了缓缓的开口道:“王部长,这次的事情就算了,可是这样的情况不能再一次发生。”的确对于如今的结果汉国也只能选择承受,不然,难道还能把怒火发在这些百姓身上吗。
“大王,您有什么要命令的吗?”对于刘宇这样的询问往往就代表此时的自己这位大王已经有着什么不想法了,王应麟顺势也就这样说了出来。
刘宇点点头,也并未有什么矫情直接开口道:“现在这样的事情我们的确只能算了,可是下次绝对不能再度出现这样的情况,而要防止这样的情况再度的出现,孤王觉得要从两方面着手,一就是重新对流言还有谣言这种传播立法,二就是对此进行监控。”
“具体就是这样的。”刘宇开始缓缓的讲述起了自己的意见,雄厚的声音直接响彻在整个大殿之中,所有人都选择了倾听。
良久刘宇的声音才缓缓的停了下来,看着一个个陷入沉思的众人,他也没有任何去打搅大家的意思,也只是在一旁静静的沉思。
不过此时大殿之中基本都是整个汉国乃至整个华夏精英,沉思也只是片刻的时间,一个个的很快就直接清醒了过来,有的若有所思,有的疑惑不解,有的眉头深皱,一时间整个大殿几乎神态百出。
“诸位,以为如何,不知道孤王这两条怎么样?”刘宇的话语在所有都清醒过来的时候,恰到好处的响起直接传入了在场所有人的耳中。
“大王!高论,微臣等佩服!”刘宇的话音刚落,就有人找出来附和,当然至于是不是真的看出来是不是刘宇的建议很好那就另当别论了,至少刘宇可没有心情去纠结这些,对于刘宇来说只要有人同意他的意见就行。
第三百六十二章 文字狱
当然一个朝廷不可能是一面倒的支持,有支持就有反对,尽管刘宇这个在共识之上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之上的朝廷,可是那也差不多了。
这样的事情当然也不会出现,而且作为汉国真正的绝对领袖,也绝对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毕竟如果真的出现一言堂,刘宇可就要担心。
那就只可能代表了两件事情,一件事那就是华夏前途堪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刘宇并不是圣人,怎么可能什么都对,又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赞成,唯一的解释那就是整个朝廷就只剩下了阿谀奉承之人了。
以这样的人治理天下,不完玩才怪,第二种那就是他刘宇已经基本没有用了,哪怕所有人都赞成他的观点,那也只是人家的观点,和他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这样的情况,代表着他刘宇和秦二世基本没啥区别了,就只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而已,仅此而已,因为整个朝廷也已经成了人家的一言堂。
这两种情况可都不是刘宇想看到的,不过他也并不在意因为作为这个国家,至少是如今最高领袖,刘宇很清楚的明白至少如今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发生。
果然在附和之声还没有响起多久,王应麟就立即站了出来恭敬的开口道:“大王您的意见的确不错,的确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可是这样单独立法是不是太过草率了,而且设立监管制度会不会让人觉得这是文字狱开篇。”
对于的刘宇提出的意见。王应麟此时也不得不提出了反对,尽管不是明面上的。可是这和直接反对差不多,主要是刘宇提出的东西似乎不太附和现在汉国的国情。
华夏千百年来,被那些伪儒宣传的东西给吓怕了,导致对于法律十分的敏感,什么东西和法粘在了一起,在华夏人的心中那基本就和坏还有悲剧画上了等号。
其次刘宇设立的那个劳什子的监管局,作用是监督流言谣言,等一切的言语还有一切其他什么都要进行监控。这对于华夏百姓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毕竟在宋庭过惯了“自由”生活的百姓对于这样的事情,绝对会充满了抵制,甚至弄不好可能产生强烈的反抗,这是刘宇不想看到的。
刘宇所说出来的那玩意基本和后世的广电差不多,君不见广电在后世还不是照样被骂的狗血淋头,这还是后世那个时代,如果是在如今恐怕还会惨一些。
这两样给人感觉恐怕就只是文字狱把。文字狱这玩意无论是千年后的百姓还是千年前的如今对于文字狱可都没什么好感。
至从宋朝弄出来了这个玩意基本就骂的要死,文字狱起源于宋朝,其中最为悲催的就是那位可怜的苏学士也就是苏轼那位大家,就只是由于一首诗,被人家利用结果就被直接下放了,远离中书。
不过宋朝的文字狱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狱。整个宋朝几乎就没有死过士大夫,更不用说因为文字狱而死了,而所谓的文字狱,真正起源于是蒙元,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而把文字狱完全呈现出来。当然这个是历史上那个蒙元。
如今的这个蒙元好像啥事还没有开始干,就直接玩完了。发扬光大的就是后世那位满清,他们直接把文字狱这玩意推到了一个巅峰。
毕竟以他们几乎没有文明的民族去统治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华夏古国,而且还是以野蛮文明的身份,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唯一的结果就是和蒙元一样,灰溜溜的混蛋。
可是事情永远不顾随着人们的意愿而转移,历史就是发生了意外,满清所做的就是大规模的毁灭华夏文明,与蒙元相比他更加的彻底。
而且与蒙元不同的是,满清还做了另外的一手准备,那就是用他们的民族去覆盖华夏甚至代替华夏,这样的事情,不要以为无法成功。
事实上他们成功了,君不见后世对于满清念念不忘的有多少,漫天飞舞的就是辫子戏看起来是那样的呕心,君不见那位康麻子被吹成天上少有地上无的千古圣君。
虽然说句实话刘宇根本就看不到那位千古圣君圣到哪去,其他的先不说,文字狱那家伙可是每年都在进行的,每年而死的有多少。
恐怕没人数的清,还好那时候土豆红薯传入中国,悲哀的是满清把咋华夏当猪一样样,结果人口只膨胀迅速,让人丝毫不担心绝种的问题。
这就是华夏的悲哀,清初反清思想久久不能消弭,尤其是汉族士大夫眷恋故明,宣扬“夷夏之防”一类思想,对巩固清廷统治极为不利。为了强化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对反清思想就势必要用暴力加以打击。
中后期反正又是种种原因文字狱一次又一次的进行,杀了多少人恐怕这时候已经无法说的清楚了,每年没有十几万那基本不用说。
更重要的就是各处对于汉族的歧视,当然这种歧视并没有蒙元那么严重,可是歧视就是歧视,满汉不允许通婚,汉族人十人以上的集会视为造反。
以上种种不计其数,暂且不论,主要就是这文字狱,这玩意对于华夏人来说那可是深恶痛绝的,如今刘宇弄出这个那基本和文字狱没啥区别。
至少华夏的百姓认为其中没啥区别,当然这里所说的就是宋朝的文字狱,而不是满清的文字狱,尽管宋朝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狱,可是对于如今的华夏人来说还是不能接受的。
“文字狱,开什么玩笑,孤王绝不搞那个,而且这个也应该称不上文字狱,孤王最多也只是罚款还有拘留而已,又不是要他们小命。”听了王应麟的话语,刘宇一愣随即开口道,对于王应麟的华夏刘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