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桃花依旧笑春风-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德全放下茶碗:“慌慌张张的,真没出息。有什么事慢慢讲。”

  小太监吞了口口水,语气里还是不禁有一丝惶然:“谙达,八爷来了。”

  这句话又犯了规矩,太监宫女偶然称年幼的阿哥一声“爷”,皇帝素来见不得皇子骄纵,只是不喜。但眼前李德全也顾不上这个,只诧异的问:“八阿哥来了?谁跟着?”小太监道:“没人跟着,他独个来的。”

  李德全不由顿足:“胡闹!”话一出口便怕人误会自己是说八阿哥胡闹,连忙补上一句:“他们竟然全没跟着,也不怕掉脑袋。”匆匆问:“八阿哥人呢?”

  小太监吃力的道:“就在外头呢。”

  李德全连忙走出去,廊下虽有阴蔽,但午后的阳光近在咫尺,顿时只觉得热气逼人,灼灼往身上一扑,裹得人三万六千个毛孔似乎都透不来过气来,别提多难受了。他定一定神,只见廊下朱红柱子前立着穿薄纱品月袍的少年,虽身量未足,但眉宇清秀,腰际所束明黄绸带显露皇子身份,正是八阿哥胤禩。李德全请下安去,就势抱住他的腰,低声下气:“我的小爷,你怎么独个儿到这里来了?”压低了声线又问:“跟着阿哥的张贵林呢?”

  张贵林是胤禩跟前的掌事太监,胤禩道:“张谙达不知道我往这里来了。”李德全低低道:“那我赶紧派人送阿哥回去,再迟一步,惠主子宫里的人还不急死?只怕说话这功夫已经是翻天覆地了。”胤禩一双明净黑乌的眼睛却瞧着李德全,从容不迫道:“我是来见皇阿玛的,今儿要是见不着皇阿玛,我就不回去。”

  李德全心里不知为何忽悠悠一轻,九岁的孩子,一双眼里却有着叫人不能置疑的笃定与坚毅。清秀白净的面庞上流露出的凛冽神气,叫人突然不敢对视。李德全只道:“皇上这会子歇午觉呢,起来还要见阁部大臣,八阿哥快回去吧,待会儿万岁爷起来瞧见了,知道阿哥来了,没得受责罚。”

  胤禩只摇一摇头:“我非要见皇阿玛。”李德全道:“八阿哥为难奴才也没有用,阿哥年纪虽小,也知道奴才万万不敢坏了规矩。八阿哥此时听话回去,就算是疼奴才了。”正说话间,突然只听吱呀一声,尚衾的太监出来,将一扇扇殿门大开,李德全见了,知道皇帝醒了,忙欲叫人带了胤禩避开,谁知胤禩已扬声叫了一声:“皇阿玛!”他声音清越脆朗,李德全吓得脸色煞白,皇帝已经听见了,问:“是谁?”

  胤禩挣开了李德全的手,奔至殿中,李德全忙跟了进去,皇帝由内寝出来,穿着明黄轻纱长袍,太监跟在后面犹在替他轻轻拂展袍角。见了胤禩,只是一怔。胤禩已经跪下去:“儿子给皇阿玛请安。”

  皇帝问:“你怎么来了?”

  胤禩道:“儿子来求皇阿玛一件事情。”

  皇帝哦了一声,叫他:“先起来说话。”问:“跟着八阿哥的人呢?”李德全只觉得汗流浃背,道:“奴才该死,八阿哥是独个儿来的。”

  胤禩跪在那里纹丝不动,道:“是儿子支开了他们,独个儿跑出来的,皇阿玛要是生气,就请责罚儿子,一人做事一人当,儿子不连累旁人。”

  皇帝又气又好笑,只说:“你倒是有志气——那帮不中用的奴才,十来个人都叫你支开了?”

  李德全只大着胆子道:“皇上,奴才派人送八阿哥回去。”见皇帝略一颔首,便去搀胤禩起来,偏偏胤禩年纪虽小,性子却不易转圜,将他的手一摔开,不假思索道:“皇阿玛,儿子的额娘出身卑贱,皇阿玛嫌弃,儿子却不能嫌弃……”话犹未落,只听“啪”一声,皇帝将手中的折子掼在地上,上好白宣绵软如帛,哧得扑散开,如一条僵死的白蛇。

  李德全瞧他扬手高高举起,吓得连忙扑上去抱住了皇帝的腿:“万岁爷!万岁爷!八阿哥只是孩子,说话不知轻重,万岁爷将他交了书房里的师傅们好好饬责就是。大热天的这样动气,八阿哥是该罚,您别气坏了身子。”只觉得皇帝的身子竟然在轻轻发抖,那胤禩终于似有了几分惧意,“哇”一声哭出声来:“儿子该死,惹阿玛生气……”哽咽着牵住了皇帝的袍角:“儿子是听人说,额娘病得厉害,所以才想着能请旨去瞧瞧。皇阿玛不许儿子去,儿子不去就是了。”

  皇帝的手缓缓垂下来了,殿中只闻胤禩轻轻的啜泣声。过了良久,皇帝对李德全道:“派人送八阿哥去瞧瞧他额娘。”

  李德全答应了,胤禩磕了一个头:“谢谢皇阿玛。”方起身随李德全慢慢却行而退。忽听皇帝道:“等一等。”忙垂手侍立,皇帝只是凝视他片刻,却温言说:“洗把脸再去。”李德全忙带了胤禩出来偏殿中盥洗,派了两名太监好好送去西六所了,这才返身进来,侍候皇帝去上书房召见奏议的大臣。

  待得从上书房再回乾清宫,已是黄昏时分,各宫里正举烛点灯。小太监们将御案两侧的赤金九龙绕足烛台上的通臂巨烛一一点燃,殿中便渐次光亮起来。皇帝批阅奏折时,本来有小太监侍候朱砂,这日李德全却亲自调了一砚朱砂,换下那用残的来。见皇帝舔饱了紫毫御笔,却略一凝神望着自己,便低声道:“要不奴才去瞧瞧。”

  这样没头没脑一句话,皇帝却明白他的意思,但只是缄默不言,沉吟片刻,在折子之后批了几个字,便将笔一撂,伸手接了宫女递上的茶碗。李德全偷瞥见是“知道了”三个字,心下略略一松,悄无声息便退了出去。嘱咐另一名总管太监张三德:“我有差事出去一趟,你好好侍候着主子。”

  张三德不知端倪,只笑道:“老哥放心。”

  灯芯爆起一朵花,骤然璀璨,旋即黯然失色。小太监忙拿了熟铜拨子来剔亮了,皇帝只觉得双眼发涩,身后宫女轻轻打着扇子,那风却是热的,叫人隐隐生出几分浮躁。推开折子便叫:“李德全。”

  却是张三德答应着进来,皇帝这才想起李德全适才出去了,原来此时还未回来,这样一想,却觉得殿中越发闷得透不过气来。身上的团福纱袍,本来已经轻薄如蝉翼,此时身上汗意生起,粘腻得令人不畅。听张三德问:“万岁爷要什么?”便说:“去沏碗茶来,要酽酽的。”

  张三德答应了一声退下去,他又看了几本折子,茶却仍然还没有送上来。抬头正待要问,却见殿门外人捧了茶盘,却是个衣衫素净的宫女,姗姗款步进来。待得走近,正巧一线凉风暂至,吹得她碧色的衣袖轻轻拂动,体态轻盈,宛若步步生莲。那风一阵阵吹进来,风里却幽幽暗香盈动,夹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茶香,他手里掣着的一枝玳瑁管的紫毫,不知不觉搁下来。

  她走到御案之前,盈盈曲膝行礼:“皇上万福金安。”

  妃嫔见驾向例只是肃一肃,她久不面圣,所以按规矩跪下去。他不叫起来,她只得跪在当地,心里反倒安静下来。

  这一跪仿佛跪了许久,也只仿佛是一个恍惚,他就回过神来:“起来——不是说你病着?”

  夏日衣裳单薄,衣袍的下摆极小,花盆底的鞋子跪下去,等闲是不好站起来的。她谢了恩,心里踯蹰,况且手里捧着茶盘。他亦想起来——本来可以叫身后的宫女去扶,但不知不觉就起身伸了手,那手温软如同记忆里的一般无二,握入手中轻柔绵软,却不得不放开了,她轻声道:“只是身上有些不耐烦,万岁爷打发八阿哥来瞧我,我就觉着好多了。”

  她那样爱孩子,那年他亲手从她怀里抱走,她不能争,不能辩,不能悲,不能恸,连眼泪都不能流,还要谢恩。那便是最后一面了,从此再没有见过她,除了阖宫朝觐的场合。那样多的妃嫔,依班行礼,花团锦簇里他从不注目,可是——总有避无可避,猝不防及,梦里总是惊恸那一双眼睛,哀凉如死水。

  殿外隐隐有雷声滚过,许是要下雨了,一阵疾风吹进殿来,吹得案上的折子哗哗翻出轻响。她本能的放下茶盘,伸出手去按着,那衣袖轻轻拂过他襟前,袖间的幽香萦绕四散,熟悉而淡泊的香气,叫人恍惚就想起许多年前,她盈盈侍立御案前,亦是忙不迭伸手去按那被风吹起的折子,却不想衣袖带翻了茶,泼了他淋漓满襟。吓得一张脸雪白,只问:“万岁爷烫着没有?”倒是她自己烫伤了手,几日当不了差,身侧突然觉得空落落的,从那时方知晓,只是怅然若失。

  十年……十年……岁月荏苒,光阴轻浅,居然就这样过去了,藏得再好,隐得再深,忍得再苦,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只有他知道,原来从来不曾忘却,不能忘却,不会忘却。这一路走来,那样多的旁人都只是浅浅的影,而她,是烙在心上的印,痛不可抑,所以永不想再触。他忘了她十年,不如说,他刻骨铭心了十年,无望了十年,她却依然盈盈伫立眼前。

  她轻轻理好奏章,熟练的将笔搁回笔山上,砚里的朱砂明艳如血,忽然忆起当年教她写字,琳琅……斜玉,双木,斜玉,良……朱砂写在柔软的上用露皇宣纸上,一笔一划,她的面颊红如朱砂,连耳根都红透了,神色认真如蒙童。玄烨……一点一横,一折再折……他的手下握着她的手,笔迟疑顿下,她声音柔柔低低:“奴才欺君罔上……”果真是欺君罔上,原来她竟写得一手簪花小楷。

  她藏了多少,藏了多少……不依不饶,罚了写字,“昼漏稀闻紫陌长,霏霏细雨过南庄。云飞御苑秋花湿,风到红门野草香。玉辇遥临平甸阔,羽旗近傍远林扬。初晴少顷布围猎,好趁清凉跃骕骦。”竟是写了御制新诗来应命,她就是这样机智可人,字迹那样清秀妩逸,功底必是临过卫夫人的《古名姬贴》,临过赵夫人的《梅花赋》……

  他提了笔在后头写:“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只这一句,她便微微变了脸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聪明如她,知道他真正要写的话,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烛火盈盈里垂下头去,他只以为是欢喜,却原来错了,从头到尾都错了……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窗外雪澌澌下着,暖阁内地炕火盆烘着一室皆春,他微笑着道:“朕比义山有福气,起码更鼓初起不必应官入值。”却原来错了,从头到尾都错了……

  他在迷朦醉意里执着旁人的手说过:“我一路寻来,只是以为她是你。”只这一句话,令得宜妃那样刚强的人泪如雨下,感泣永生。他翻过身模糊睡去,唯有自己知道,其实这一路寻来,都是将旁人当成是她。

  只是她,十年来只是她,这一世,只怕也只是她。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九五至尊,天子万年,四海之内,千秋万岁。却独独有一个她是恨不得,得不到,忘不了。

  这十年……这十年……他也只能问出一句:“你怎么来了?”

  她道:“李谙达去瞧奴才。”突兀还是旧日里的称呼,做御前宫女时的恭敬顺婉。答非所问的一句话,他却突然不愿再去想,就算是李德全叫她来的,她到底是来了。他伸手揽她入怀,她顺从的依在他胸口,那里有最无法压抑的渴求。李德全远远在门外一闪,向殿内的人使着眼色。宫女太监们都退下去,殿外电闪雷鸣,轰轰烈烈的焦雷滚过,风吹得窗子“啪啪”直响,李德全将窗上的风钩挂好,退出殿外,随手关好殿门。

  下雨了,大雨哗哗如柱,直直的从天际冲下来,如千万条绳索抽笞着大地。四面只是一片水声,无数水流顺着瓦铛急急的飞溅下来,清凉芬芳的水气弥漫开来,将暑热消弥于无形。

  03。小凤

  04。枉凝眉

  雨下了一夜,天明时分终于停了,淅淅沥沥的积水仍顺着沟檐落下来。

  一醒来,眩晕、眼涩、全身骨头发痛、头重如铁,仿佛自地狱中回来人世,三魂七魄都还没有归位。强打精神,伸手拉开窗帘,窗外就是芭蕉青脆欲滴大片叶子,残积的雨水至叶上倾下,“哗”一声轻响,洒得满地。叶底有只小小的鸟儿,羽毛鲜亮,“唧”一声窜入扶桑花丛,不见了。微紫的东方透出一缕晨曦,今天竟然是晴天。

  门外的女仆听到动静,已经在低低敲着门,谨慎的叫了声:“夫人?”

  白缎睡衣宽大的衣袖在微凉的晨风中飘拂,微曳的袍角沙沙的拖过地板,精致的蕾丝花边,衬在乌木似镜的地上,她有些厌倦的想,再美丽又有什么用?就像窗外的日出,在乌池漫长的雨季里,不过昙花一现,或者再过两个钟头,大雨如注,重新又哗哗的下起来。

  人生便如这雨季,漫长无望。

  她头也未回的漠然吩咐:“进来。”

  不论如何,一天又将开始,粉墨登场,真可笑。

  两名女佣手脚都十分俐落,服侍她洗盥,不一会儿,发型师上来替她梳头,另外有人替她打理妆容。忙碌两个钟头后,只见镜子里的人光彩照人,明艳四射,连她自己都觉得实在无可挑剔。

  换一件银红洒墨点旗袍,懒懒下楼去。侍从室的张德筠正等在那里,见到她毕恭毕敬行了礼:“夫人,早。”她漫应了一声,突然看到茶几上随便撂着一只银质打火机,心突得一跳,不由得问:“回来过?”

  一直以来,她不能直呼他的名字,又不愿称呼他的职衔,更不能像亲朋故旧一样称他一声“三公子”,侍从室都知道她这样不带任何称谓的语法,张德筠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调子,答:“是,先生今天早上回来换了衣服,就去良关了。”

  她嘴角一沉:“这算怎么回事,一个月里在良关的时间比在乌池的时间还要长。”

  张德筠不再作声,知道她有起床气,每天必然要发作的,时间久了,当值的侍从官都练就了装聋作哑。她拿起那只打火机,冷而滑,冰冷的金属气质,连他指尖的半分暖意也没留下。他的指尖何曾有过温度,总是冷的,偶然接触,不耐的拨开她的手,背转身去,仿佛见到世上最令他厌憎的东西。再往后,连他的厌憎她都看不到了,他永远只给她一个远远的影子,那样遥迢,那样模糊。她在半夜的梦中醒来,摸索着下楼去。走廊里冷冷的灯,墙壁上无数的檀木相框,家人的合影,长辈的照片,曾经那样花团锦簇的相聚,中间夹杂有他的照片,还很年轻,笑时微扬着眉,侍立在父母身后。她漠然而缓慢的贴上去,玻璃的凉意侵入肌理,在玻璃与脸庞间,像是无数细小的爬虫,有蠕蠕的泪蜿蜒而动……

  打火机上细碎的钻粒嵌进掌心,微微生疼,她突然一扬手,将那打火机掼了出去,正砸在一只花瓶上,“嗡”得一声,花瓶只是晃了晃,忙有人走过去扶住。她冷笑:“今天又去良关做什么?我倒真想看看,良关有什么叫他着了迷。”

  张德筠依旧不卑不亢:“先生今天去良关基地是公干,其余的详情,我们并不清楚。”

  “你们?”她冷笑了一声:“你们能知道什么?知道了也咬死了一个字不漏给我。别打量我不知道,你们就蒙吧,将我蒙在这鼓里,蒙死了我有人才会高兴!”

  张德筠一言不发,她微微喘息,她知道她是失了体面,她以生俱来就应该守着的体面,这一切的表面光鲜。新婚第一天,她在双桥官邸聆听慕容夫人教诲——她对于那位婆婆,心中存了无尽的顾忌与敬畏,虽然那位婆婆,看起来也极为和蔼可亲,她端着咖啡杯,唇边犹带了一丝微笑:“人家说,如今做我们家的媳妇,如何如何的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记得‘体面’两个字就行了。”

  她有几分惶恐:“还望母亲指点。”

  慕容夫人微微一笑:“何用我来指点你?你的祖父孟骧公,是清流中的领袖,声望最隆。先生在世的时候就常常说,容公乃是难得的毅直清正,宜为诤友。老三脾气不好,如今娶了你,我也放下一半的心。别的事情,你是聪明人,好自为之就是了。”

  她一时下不来台,面红耳赤,连忙站了起来。亲友间自此传闻,说慕容夫人对她毫不假辞色,可见不得宠。她尽了全力去讨好这位婆婆,可是她待她客气而冷淡,不过在外人面前,还维持一个基本的礼貌罢了。

  这些年来,她唯一的用处,也就是在外人面前,做个摆设。就像那些法式的家俱,茶几上精美的西洋手法插花,紫檀架子上的成化斗彩卷叶纹尊,墙上挂的冯大有所绘《太液荷风》……是这个家族无可挑剔的一个摆设。

  起初的那几个月,日子恍惚得像梦境一样。她像是到了神仙洞府,卧室里妆台随便拉开一只抽屉,满满的分格,里头一档一档,全是珠宝。寻常人家珍之藏之保险柜、暗格……但在这卧室里,连数十克拉成套的钻石项链,都是随随便便撂在那里。她虽出身世家,但祖父一生以清正自诩,并无多少财资,只觉得这个家如同传说中的所罗门王的宝窟,有着不计其数的珍宝。每到添置首饰的时候,自然有世界顶尖的珠宝公司送上目录给她挑,家传的更多稀世奇珍……那样璀璨的钻饰、浑圆的珍珠、绿得能滴下水来的老坑玻璃翠……衣帽间比仓库还要大,各种皮毛长短大衣礼服旗袍分类放置,专门有女仆管理她的衣裳,逢到要穿的时候,总要去查档,才知道哪件衣服在哪里……

  梦一样的日子,那时他待她还算客气,一个星期总会有一两晚在家。偶然半夜醒来,总见着他徘徊在露台上,一枝烟接一枝烟的燃尽,低头想着心事……他削瘦得令人心疼……她的国学底子很好,小时候就跟着祖父念《四书》《五经》,清诗里有一句,说“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为谁风露立中宵?

  她见过那女人的照片,美得倾国倾城。

  提起来,亲友都交口称赞:“三公子夫人啊,美人啊,真正的美人。”

  他徘徊在深夜的寒风里,是在思念她吗?

  那么,她如何争得过一个死人?

  廖廖可数的甜蜜时光,那样短,那样少。新婚之夜她忐忑不安的等待,一等便是大半夜,宾客尽散,他醉得人事不醒,几乎是被侍从官架回房间的。侍从室主任雷少功似乎颇为歉疚:“少奶奶,真对不住,那几位就是不肯放过三公子,三公子也是没有法子。”

  她见惯了他穿戎装,现在穿着西服,静静的睡在柔软的大床里,安静得像个小孩子。雷少功向她微一鞠躬,退了出去。屋子里只余了她和他,听着他的呼吸,她忽然觉得安稳,万人景仰的荣华富贵都成了身外,唯她,如此真切的拥有他。

  替他脱鞋时,他终于醒来,突然就那样扑过来,抱住她,那样紧,那样用力,勒得她几乎窒息,他反反复复只会说一句:“素素,你不要走,你不要走。素素,你不要走。”

  有滚烫的热泪,那样猝不防及的潸然落下,跌落在他颈间,他全身都在发抖,连他的嘴唇,都在发抖。她做梦也不曾想过,他竟然会发抖:“你不要哭……”他就像碰上了滚烫的红铁,立刻放开了手,一直往后退,慌张退去:“我离你远远的,素素,我保证,我从今后离你远远的,只要你不哭。”

  她的眼泪无声涌出,是什么样的人,让他爱得如此艰难爱得如此深切,让他这样的天之骄子,如此卑微得只要遥迢的望见她不再哭泣,便肯心甘情愿呆在远处。

  她如何争得过?

  何况,还有那样一个孩子。那孩子眉目生得出奇漂亮,人人都说那孩子像她的母亲,她知道那孩子是真的像,因为他偶然看见女儿,总是怅然的转开脸去。那孩子有一双幽黑似潭的眸子,清冽得令人不敢逼视,或者正因为这美丽可爱,又自幼失恃,被一双祖父母百般呵护长大,养成了最古灵精怪的性子。

  她辗转听说慕容先生犹在世时,侍从室私下有句话:“天不怕,地不怕,一怕腊月二十八,二怕囡囡不说话。”侍从官们为什么怕过腊月二十八,她无从知晓,但慕容沣溺爱这孙女是人尽皆知,若是她偶然大发娇嗔赌气不肯理睬人,那就是令整个双桥官邸上上下下头疼的一等大事。人人皆知她是慕容家的小公主,慕容先生与夫人的心头肉,自从慕容先生离世,慕容夫人寂寞之余,更加悉心调教这孩子。只是慕容夫人难讨好,这孩子更难讨好,初初见面,她眼中便只有敌意:“就是你嫁给我父亲?”

  那样咄咄逼人,她无端端心虚,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这孩子会有如此凌人的气势。只得答:“是。”

  那孩子微微一笑,刹那如天使般恬然,令她一时出了神——孩子的笑容那样甜美,她从未见过那样漂亮的孩子,那样漂亮的笑容——红菱样娇俏的小嘴,吐出的话却那样狠辣:“你别做梦了,父亲不爱你,他永远都不会爱你,他只爱我母亲。母亲虽然不在了,可她的灵魂永远在这里,就在这里!”

  字字掷地有声,不等她再说话,便掉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