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落燕云梦-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允炆会意,笑道:“那你单独问他,我们先回避一下。”他径自离开,李景隆看了看我和刘璟,也随他一起走出小亭。
我和刘璟相对站立于亭中,我直接说道:“你可知道我为何要单独与你谈话吗?”刘璟目视遥远天际,说道:“郡主一定不是为了琴曲。”我微笑道:“不错,早已耳闻你饱读五经,通晓天文地理,我今天正为向你请教令尊那首《金陵赋》而来。”提到《金陵赋》,刘璟的脸上已经出现了吃惊的表情,愕然视我,却久久沉默不语。
天机茫茫(6)
洪武十六年,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诬告刘基谋占王气之地,图谋不轨,朱元璋随即革掉了刘基的俸禄,命令严加查办。洪武十八年,身患重病的刘基面对朱元璋的猜忌和政敌丞相胡惟庸的陷害,决意隐退故里。朱元璋见他去意已决,并不再挽留,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说:“你若能为朕推算大明的江山气数,朕便准你告病还乡。你意下如何?”刘基利用梅花易数算法,屈指算出明清二朝的兴亡更替,即兴作歌赋一首,是为《金陵赋》。
或许正是这首《金陵赋》彻底断送了刘基的性命。
史载:“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
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似乎刘基之死是胡惟庸在药中下毒所致,但是刘基通晓医术,胡惟庸决无可能挟医投毒谋害到他。此事的罪魁祸首,只可能是金銮殿中至尊无上的皇帝朱元璋。一个功勋卓著的大臣,在生命的终点时刻,想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几天清闲日子,却始终未能如愿。
他能推算出几百年间成千上万人的未来,却唯独算不出他自己的未来。他的死,拉开了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序幕。
刘基、廖永忠、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胡惟庸、蓝玉……
一个个足以青史留名的杰出人才逐渐在屠刀之下消失,如果不是朱元璋自己亲手拔除了这些“棘刺”,导致朱允炆登基之后无人可倚仗,燕王的图谋决不会成功。
刘基神秘死后,《金陵赋》被列为禁书,再没有人敢轻易提起这个名字。刘璟是最受父亲疼爱的儿子,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对《易经》的研究已出神入化,刘基一定会让他知道《金陵赋》的内容。朱元璋对刘基的三个儿子却是格外优待,长子承袭了刘基的爵位,年轻的刘璟也官拜三品内阁使。
过了良久,刘璟才道:“皇上早有旨意,擅传此文有杀头之罪。
郡主是皇家金枝玉叶,却为何对它如此感兴趣?”
我无限诚恳,视他说道:“我向来十分敬重令尊的渊博学问,曾于梦中得见《金陵赋》,所以有疑问请教你。”刘璟难以置信,道:“《金陵赋》已被深锁于皇宫之内,知者寥寥可数。郡主怎会如此巧合在梦中得见?”我见他不信,微微一笑,轻声念出赋中几句话:“‘南方终灭北方兴,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你如果还要听,我可以全部背一遍。”
这首《金陵赋》,我还记得很清楚,起初几句正是:“南方终灭北方兴,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
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南方终灭北方兴”,意指北方的藩王会灭掉南方的藩王,朱棣后来迁都北京;“一院山河永乐平”,甚至连朱棣登基后的年号“永乐”都已经预测出来;“秃顶人来文墨苑”,指相助朱棣夺位的道衍,他正是一位僧人;“御驾亲征得太平”,预示朱棣即将六次亲征蒙古。
一代天师神卜刘基的预言相当准确,《金陵赋》中所提到的隐语,与后来发生的种种历史事件完全相符。
刘璟已经惊讶得无以复加,道:“不必了,请郡主直言来意。
臣虽粗通易经,但是只做学问,不问世事,未必能够帮助郡主。”
刘璟心思通透,我不再遮掩,直言说道:“令尊素有天师之名,通晓过去未来之事,《金陵赋》中所预测大明江山气数,应该不会毫无根据。不知令尊可曾留下逆转天机的方法?”逆转天机,就是改变历史。为什么我会穿越时空来到明代?为什么刘基能够预测未来?
难道他和我一样是穿越了时空来到这里,才能够知道历史的走向?
玄幻之学奥妙无穷,刘基的身上一定有某些来自宇宙中的神秘力量。如果能够借助这种力量,或许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天机茫茫(7)
刘璟没有料到我会问他这样玄妙的问题,望着我说道:“家父临终之前曾经说过,逆转天机会导致时空错乱,发生意想不到的灾祸。臣并不知道郡主为何要如此,但还是要奉劝郡主一句,不要强违天意。”我静心思忖,刘基既然留下警戒之言,那么刘璟手中一定有逆转时空的办法,只是不肯轻易拿出来而已。我能否告诉刘璟我所知道的未来之事?刘基泄露天机导致杀身之祸,我呢?
会不会因为这样给我自己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并不害怕自己会死,如果为了避免“靖难之役”的战火而引发更大的灾难,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我有些失望,却依然对他说道:“谢谢你。”
与此同时,我看见朱允炆同两名少女一起走了过来,李景隆远远跟在她们身后。她们都穿着郡主的衣饰,和我平常的打扮很相似。
其中一名少女年纪不过十四五岁,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异常雪白的肌肤、高高的鼻梁和深邃的眼睛,似乎并非中原血统,倒有些像维吾尔族的姑娘。她和朱允炆一路在不停说笑,朱允炆似乎也很喜欢她。另一名少女比她略大,神情忧郁,仿佛有什么难解的心事一样,他们的快乐情绪一点也没有感染到她。
她们走到离小亭不远处靠近菊圃,那活泼的少女回头顾盼李景隆,大声唤道:“景隆哥哥,你看这些花儿美不美啊?”她弯腰凑近一朵黄色的大丽菊,放在鼻端轻嗅那香气,朱允炆道:“要不要我帮你摘几朵戴在头上?”她向李景隆那边轻轻努嘴,说道:“我想要他帮我摘。”李景隆却依然是那副不紧不慢的态度。朱允炆回头笑道:“浣宜要你摘花,你还不快过来?原来那少女就是福清郡主朱浣宜,她稚气未脱,还是一副小女孩的天真可爱模样。我觉得她十分可爱,施展唐门“飞叶摘花”身法,在那秋菊丛中轻展手腕,“飞叶摘花”正是因其形象而得名,不过片刻之间,我手中已经多了一束色彩绚丽的带叶花枝。我在朱浣宜身旁轻轻落地,将手中花束递给她,嫣然笑道:“为什么一定要他们摘?姐姐摘给你好不好?”朱浣宜“哇”地一声欢呼道:“姐姐功夫好棒!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么漂亮又能干的姐姐!你一定是永嘉郡主,允炆哥哥要我进宫来就是为了陪伴你吧?以后我有事就找姐姐,再也不找他们了!”她欣喜雀跃憨态可掬,说话讨人喜欢,我心头的郁闷顿时一扫而空。朱允炆见我已经来到面前,向我介绍她们:“蕊蕊,这是浣宜和紫玉。”然后对她们说道:“她是谁,你们该猜到了吧?就不用我多说了。”那忧郁的少女是南康郡主朱紫玉,她对我屈膝行礼,轻声道:“妹妹紫玉见过蕊姐姐。”朱浣宜顽皮地吐了吐舌头:“我好有福气,竟然真的是蕊姐姐!我已经和父王说好了,要陪姐姐住些时候再回王府去,姐姐可不要嫌弃我啊。”
多了个朱浣宜,他们几个完全没办法清静下来,更遑论谈诗作词了。她一会儿去按琴弦,刘璟只好将位置让给她;没过多久,又去看朱允炆挥笔桌上书画,再然后,开始缠着李景隆问东问西,“景隆哥哥”叫得声声入耳。李景隆拿她没办法,无奈说道:“你不想回东宫去看看侍女们给你准备的房间好不好看吗?”朱浣宜乌黑的眼珠转了一下,说道:“不想,我横竖晚上要回去的,现在不急着看。”李景隆又说:“那你去御书房帮我拿个砚台过来好不好?”朱浣宜招招手,喊了个小太监来:“给景隆哥哥拿个砚台来。”
那小太监答应着去了。
朱浣宜洋洋得意,看着李景隆:“我知道你是想支走我,我今天偏偏就不走。”我和朱紫玉坐在一旁,心中暗暗觉得好笑。李景隆皱了皱眉头,轻咳了一声道:“你看看别的郡主,哪有像你这样让人不得消停的?安静坐一下不好吗?再这样下去,以后谁敢娶你!”朱浣宜双手叉腰,瞪大眼睛说:“景隆哥哥,你是说我以后嫁不出去吗?”李景隆昂首阔步出了小亭,径自往文楼而去,朱浣宜气得跳脚,追着他的背影大叫:“你给我站住!如果你不向我道歉,我……我一定天天都来这里找你,让你什么事都做不成!……你不要走啊!”
天机茫茫(8)
我一边笑一边拉住她的衣袖,说道:“算了,我们和你一起玩,别管他了。”朱浣宜还是不依不饶:“他怎么能这样说我?”我眨眨眼睛说:“他这样说你,你也可以气一气他啊。”
朱浣宜眼睛一亮,仿佛豁然开朗,声音顿时提高了一个八度,对文楼那边叫道:“景隆哥哥,你要还是这样傲慢无礼,再挑几个月,只怕也没有合意的姑娘肯嫁给你!”李景隆并未走太远,闻言果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一眼,但是他看的并不是朱浣宜而是我。看来刚才我“教唆”朱浣宜的话让给他听见了,我装作若无其事,拉着朱浣宜和朱紫玉就走:“走吧,我们回东宫去聊,别在这里打扰允炆哥哥了。”朱允炆眼看着这一幕好戏,点头笑道:“你们去吧。”
常妃也很喜欢朱浣宜,映柳阁中有了她,顿时热闹了起来。
晚间我问过银萍才知道,朱紫玉本来是蓝玉之子蓝炎的未婚妻,昔日我和蓝炎在秦淮河畔曾经有过一面之缘,其人品貌皆属上乘。
蓝炎因父亲之故惨死,朱紫玉心中痛楚可想而知,难怪她会郁郁寡欢。朱浣宜聪明顽皮,是安平王的独生女儿,其母确实是外邦女子。
朱元璋得天下之后,四面八方贡献来不少异族美女,他将这些美女分赐给王公大臣,以至于朱家的宗族后裔里有不少的混血儿。
朱浣宜来到东宫以后,她在常妃等人面前丝毫不敢造次,只要一回到阁中,就充分发挥出她活跃气氛的能力,我每天陪着她玩这个玩那个,时间过得快了许多。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风摇金阙(1)
九月即将过去,燕王已经离开金陵半月有余了。
晚间,我更衣躺下,迷迷蒙蒙中仿佛看见顾翌凡在我面前微笑,心中一阵温暖,忍不住扑入他怀中,却只见他英俊的面容瞬间变色,推开我冷笑道:“蕊蕊,你的心里还有我吗?你既然已经爱上了朱棣,还惦记着我做什么?”我拼命摇头,拉着他的手,眼泪落下:“翌凡,你是我最亲最爱的人,我怎么可能忘记你?我永远都是你的蕊蕊,永远都是啊!”顾翌凡决绝的背影消失在我眼前,我欲哭却已无泪,突然感觉到有人拥我入怀,柔声说道:“蕊蕊,你还是不能忘记他吗?难道我对你百般呵护,万般宠爱,还是比不上他在你心中的地位?你还是不能将心中的记忆抹去吗?”
我抬起头时,看到了燕王紫眸中那落寞的神情。
我伸手抚摸他的面颊,低头在他怀中抽泣着说:“我并没有骗你,我爱你也是真的。”话音未落,却听见他在我耳畔轻轻说道:“蕊蕊,你看清楚,我到底是谁?”这声音让我惊愕抬头,却意外发现抱着我的人正是顾翌凡!
我从梦境中惊醒时,发觉朱浣宜衣服穿得整整齐齐站立在我床前,她看见我醒来,拍了拍胸口,急急忙忙说道:“蕊姐姐,你做噩梦了吗?刚才吓了我一跳。”我回想起刚才的迷离梦境,心口还在隐隐作痛,却觉得奇怪朱浣宜来这里是为什么:“半夜三更的,你还不睡觉去?”朱浣宜笑嘻嘻道:“哪里是半夜,三更早过了,现在是四更。”我更加诧异,莫名其妙地望着她。
她凑近我,神秘说道:“蕊姐姐,我今天想玩点好玩的东西。”
然后悄悄在我耳边说出她的想法。
原来她是想看看朱元璋在朝堂议事是什么模样。
她的计划是四更时就溜进去,趁皇帝和大臣都没上朝,提前在金銮殿中躲藏好。她的脑子里的想法实在是千奇百怪,我正在犹豫,她又央求道:“蕊姐姐,我知道宫里除了你,绝对没人敢陪我去,就陪我这一次好不好?”偷偷看一看皇帝上朝议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反正也睡不着,于是答应了她。
我们很顺利就溜进了勤政殿,这里正是朱元璋朝见群臣之处。
勤政殿的太监侍女们起得格外早,不到四更,就已经将殿内殿外打扫得一尘不染,来自苏州的特制金砖铺设的地面上,闪耀着被桐油擦拭过的灼灼光彩。一尊雕龙金漆宝座巍然屹立在高高的七级台阶之上,宝座后面的七扇屏风都是纯金所制,雕刻着形态各异、面目狰狞的五爪金龙。任何人只要坐到了这个宝座上,自然就会有一种不怒自威,君临天下的气势。五更钟响,一阵阵脚步声向金殿内传来。我和朱浣宜对视一眼,迅速躲到了金龙屏风的后面。只见群臣鱼贯而入,文官武将分别站立在自己的位置上,秩序井然,丝毫不乱。
过了没多久,几声太监传报:“皇上驾到!”
百官匍匐于地,叩首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身着龙袍的朱元璋在众臣的三呼万岁声中,登上金阶,缓缓坐了下来。旁边侍立太监随即上前宣例行公事的套话:“众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只见一人低头出班奏道:“微臣曾与数名同僚联名写奏折一封,恭请皇上圣裁。”正是老臣汤和。朱元璋说道:“朕已经阅过了。你们所言之事,朕何尝不是日夜忧心,国中不可久无储君,朕是该立太子了。只是立谁朕还需斟酌,今日正要与各位爱卿商议。”
我心中暗惊,没想到这么凑巧,恰好让我碰见朱元璋计问群臣立何人为太子的精彩场面。群臣面面相黜,不敢轻易出列回答。朱元璋道:“朕既然问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尽管直言说来,说对说错都没关系,有什么好顾虑的?”终于有一人出班说道:“臣以为燕王殿下仪表堂堂,雄才大略,有皇上之风,堪立为太子。”
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金殿中议论之声四起。随即又有一人出列,奏道:“臣以为万万不可。”按历史记载,此人应该是翰林学士刘三吾,一个起自田间、博通经史的宿儒。
风摇金阙(2)
朱元璋道:“你说说看,为何不可立燕王?”
朱元璋的话语分明是支持他继续说下去。
刘三吾朗声说道:“有两不可。太子世嫡承统,乃是礼制所定,岂能随心所欲更改?此其一;废长立幼本是国之大忌,若立燕王,皇上将置秦王、晋王二位殿下于何地?此其二。”朱元璋欣然道:“那依你之见,朕的太子当立何人?”刘三吾毫不犹豫说道:“皇长孙业已成年,仁厚宽攸,可堪承袭大统。若能立为皇太孙,必定四海归心,请皇上三思。”殿中众臣一眼就明白了朱元璋的态度,纷纷出列启奏,要求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见状哈哈大笑道:“既然你们都是如此认为,朕也不必再思了,朕即日就立允炆为皇太孙,你们也可以安心了。”刘三吾道:“皇上圣明,有皇太孙为储君,实乃我朝苍生万民之福祉。”我躲藏在屏风背后,心道你恰好说错了,这恐怕未必是什么福祉,而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群臣散去,朱元璋也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之下离开勤政殿,偌大的金殿内又沉寂下来。朱浣宜从屏风后伸出小脑袋,四处看了看,对我说:“蕊姐姐,他们都走了!”我和她一起出了勤政殿,从御花园中经过,恰好碰见朱允炆迎面走来。他身边的太监似乎在低声耳语什么,朱允炆虽然面不改色,却掩饰不住兴奋的神情。
宫中太监们时常暗中互通消息,其中不乏趋奉未来天子之人,朱允炆想必已经知道了皇帝早朝时金口玉言说出将立他为太孙,此事已成定局,只待圣旨颁下。朱浣宜一看见了他就说道:“允炆哥哥,恭喜你要做皇太孙啦。”她停了一下,又说:“不对,我应该叫你太孙殿下,不可以再叫你允炆哥哥了。”朱允炆微笑了一下,说道:“你们是我的妹妹,又不是朝臣,叫我什么都没关系的。”朱浣宜心直口快,接着说道:“我们是可以叫你哥哥,那皇叔他们呢?他们若是见了你,是你先拜见他们,还是他们先拜见你?”这个问题可把朱允炆给问住了。朱允炆一向孝顺,对诸位藩王都是毕恭毕敬,但是如今他的身份地位已经不同了,按道理秦王他们都要先拜储君。但是要朱允炆坦然接受叔叔们的叩拜,他恐怕一时也难以接受。他愣了一下,说道:“百善孝为先,若是皇叔他们来见我,我会先行子侄之礼。”看来朱允炆的脑子里依然充斥着儒家思想。一名御前太监匆匆而来,跪地禀道:“皇上有旨,宣长孙殿下至宣化殿见驾。”朱允炆不敢迟误,跟随他而去。
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元璋昭告天下,册立已故懿文太子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授命洪武进士黄子澄任修撰一职,侍读东宫。
十月初,秦王薨逝于西安王宫。同时,太原传来消息,晋王卧病不起。
其他诸王看似都很平静。
但这平静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汹涌暗流?难道这些强大的藩王们真的甘于平静吗?秦王已是强弩之末,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晋王的卧病,分明是一种消极的对抗;驻守边塞手握重兵的诸王,又有谁愿意对这个年不及弱冠的小侄子俯首称臣?
圣旨颁下后,常妃、吕妃高悬了半年之久的心终于落地了。
东宫上下一改往日的凄清景象,又恢复了一片生机。
冬至时节,东宫照例设宴,常妃和吕妃喜听昆曲,小小戏台上旦角所唱正是《牡丹亭?游园惊梦》,我和朱浣宜一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眼前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朱浣宜对此丝毫不感兴趣,只顾东张西望。她拉拉我的衣袖,悄声说道:“蕊姐姐,我怎么觉得今天有些奇怪?”我问道:“哪里奇怪?”
她指了指常妃身侧那几名少女,说:“你看!我认识她们,都是朝中二品以上官员家的女儿。”那些少女个个装束雅致,举止端庄,她们不断注意着身边的常妃和吕妃,眼睛却偷偷睨向另一侧端坐的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却是专心致志陪常妃看戏,根本就没有看她们一眼。我心中立刻明白,对她说道:“母妃她们是暗中给哥哥选妃子呢。”朱浣宜忽然站起身来,我拉她不住,她已经走到了朱允炆的面前。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风摇金阙(3)
不知道她和朱允炆嘀咕了几句什么话,朱允炆立刻转移视线,目光投向了那几名少女。等到她转身过来时,我看见她面带得意的笑容。
那些少女见年轻的皇太孙注目自己,一个个都娇羞无限,更加矜持。
我剥开一颗新鲜的龙眼,递给朱浣宜道:“你跟他说了些什么?”
她开心大嚼,低声说:“我只是告诉他,要他选啊!他不看,怎么选得出来?”她竟然直截了当跑去告诉朱允炆,要他在那些女孩子中选一个。我哭笑不得,说道:“你以为意中人是随便选得出来的吗?”
她反倒很迷惑,说:“为什么不能?”
我说:“好,那就说你自己吧,如果要你在你认识的人中间选一个嫁给他,还要在一起过一辈子,不准反悔,你能选得出来吗?”
她托着下巴思考了半天,说:“除了皇叔和哥哥,我认识的人不多……三皇叔最和气,四皇叔最帅,不过我最喜欢和十七皇叔一起玩!……允炆哥哥只喜欢写写画画,和他在一起太闷了;景隆哥哥又帅又能干又会玩,却总是不理我。”我不禁失笑,她评价好男人的标准是“能够和她玩到一起去”,于是说道:“所以,你该知道找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有多难了吧?”她轻轻点了点头,似有所悟,说道:“那我还是选景隆哥哥好了,他不冷淡我的时候,对我真的很好。”我留心观察她的神态,或许这个天真烂漫的小郡主已经暗暗喜欢上了李景隆,只是她自己还没有发觉而已。
我们正在桌旁窃窃私语不休,外面太监来传报:“曹国公求见娘娘和太孙殿下。”才说到李景隆,没想到他就来了。常妃道:“宣他进来吧。”
李景隆神态庄重,进入殿中,对常妃等人一一行礼毕,才开口说道:“臣听闻二位娘娘都喜欢狸猫,机缘巧合下得到几只,特来献给娘娘赏玩。”他身后跟随之人将手中所捧大红锦缎面的盒子打开,里面果然是三只一模一样,玉雪可爱的小猫,猫眼睛呈现碧蓝之色,身上的白毛连一丝一毫的杂色都没有,圆溜溜的大眼睛正打量着周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