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落燕云梦-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元璋在洪武三十年的秋天就已经缠绵病榻,虽然躺在床上,还能够看书说话,晋王病逝后,他的病情开始加重。
今年只有三十二岁的晋王英年早逝,与心中的失望和所受的打击不无关系。
自从朱元璋立皇太孙后,这个他最疼爱的儿子再也没有来过金陵。连续失去了几个儿子,经历数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朱元璋的健康底线终于彻底崩溃了。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崩殂于皇宫容华殿内,终年七十一岁。
三日后,朱允炆登基即皇帝位,是为建文帝。
我和其他女史身着素白色的孝服,跪在容华殿前,却听见容华殿内传来一片哭叫之声。
一名相熟的太监一边抹眼泪,一边匆匆而过,我叫住他问道:“林公公,出什么事情了?”
他面容悲惨凄切,说道:“凌宫人莫非不知道皇上有遗诏要旧宫人全部殉葬吗?”
殉葬?!
我极力回忆思索,只听说过朱元璋有遗诏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同时不准诸藩王回京奔丧、各自固守封地以防内患外乱的遗诏,那遗诏的内容我还记得:
“朕应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今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固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今中者,推此令从事。”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过朱元璋有遗诏要求宫人集体为他殉葬。
我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所有旧宫人都必须殉葬,我也是其中一名。
朱元璋已经忘记了自己对燕王五年之约的承诺。
我却决不能在这里等死。
我抬起头,眼前“容华殿”三个大字的匾额、朱漆的圆柱和精雕细刻的龙凤图案在丧仪的映衬下呈现满目狰狞。
今天是五月十五,全国距离金陵最远的藩王也该收到皇帝驾崩的邸报和抄送的遗诏了。
懿文太子、秦王、晋王先后薨逝,燕王此时是朱元璋最年长的儿子,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皇族的注目。
史载“洪武三十一年五月,燕王棣率师如京。”
虽然朱元璋有遗命不准藩王离开属地,但是燕王仍会赶赴金陵奔丧,而且来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还有大批兵马。
殿前的太监宣读完毕殉葬的遗诏,伴随着最后的一丝希望的破灭,我身旁的小女史立刻晕厥过去。女史们有些神情惶恐,有些还是一副无法置信的表情,有些已经开始哭泣,容华殿内外响起了一片哭声。
面对着密密层层将我们包围起来的侍卫和锦衣卫,所有人都是待宰的羔羊,她们除了用哭泣表达心中的恐惧和哀伤,完全没有反抗的余地。
白茫茫的殿阁,身着素服哭泣的宫女和太监,构成了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皇宫内一幅凄凉的画面,仿佛下了一场大雪,直冷到人的心里。
一名小太监神情焦急,目光在女史中梭巡,似乎是在找人,他正是东宫的看门太监喜福。
他看见了我,立即喜形于色,叫道:“郡主!”
他对看守我们的侍卫耳语了几句,那侍卫点头,看了看我,说道:“皇上有旨,请凌宫人前往勤政殿见驾。”
勤政殿已经更换了主人。
隔着高高的台阶和数丈远的距离,雕龙金漆宝座上端坐之人,正是他们口称的“皇上”,新登基的建文帝朱允炆。
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子少傅黄子澄侍立在金阶下。
我在金銮殿前跪下,静侯着他的旨意。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身旁的李公公随即说道:“皇上赐凌宫人起,请凌宫人回文锦楼去,依旧司女史之职。”
朱允炆赦免了我。
我还没来得及俯首称谢,黄子澄见状上前奏道:“臣启奏皇上,先皇已有遗诏,旧宫人一律殉葬,皇上千万不可违逆先皇旨意。”
朱允炆说道:“朕知道。皇爷爷的遗训,朕一定会遵循。凌宫人昔日与朕有兄妹之情谊,难道黄卿觉得朕不该赦免她吗?”
黄子澄似乎颇有顾虑,恭声奏道:“微臣斗胆,皇上确实不可破此先例,否则日后天下民心难服。”
“好了。”朱允炆打断了黄子澄,微有不悦之色:“黄卿你不必再奏了,昔日在东宫时,黄卿对朕说过天子无戏言,朕既已赦免她,又怎能反悔?”
黄子澄哑口无言,看向齐泰。
齐泰与黄子澄是洪武十五年同科进士,二人私交相契,如今已是朱允炆的左膀右臂,黄子澄见朱允炆心意坚决,无计可施,只得求助于他。
齐泰之为人较黄子澄圆滑得多,他看我一眼,嘴角扬起一抹轻微的笑意,出列说道:“微臣有两全之策,既可不违先皇旨意,亦可全皇上之心愿,只是不知皇上可愿意?”
5 斗转星移(3)
朱允炆说道:“齐卿既然有计策,何妨说出来给朕听听。”
齐泰眼珠一转,说道:“皇上遗诏中所言殉葬者是‘旧宫人’,如今新皇已登基,她若是皇上妃嫔,自然不算‘旧宫人’……”
我顿时惊呆了,齐泰居然想出这样的馊主意,要朱允炆封我为妃。
正在此时,殿外专司祭祀的太监匆匆进来,跪禀道:“所有殉葬宫人共计四百八十二名,已点数四百八十一名,尚缺一名,钦天监所择时辰已至,恭请皇上下旨,奴才即刻便将他们遣送皇陵。”
他奏完这些话后,目光带着几分迟疑向我看来:“皇上,凌宫人……”
我脑子里马上想到了一个字:“逃!”
但是,纪纲赠我的迷烟今天并没有带在身边,殿外密布大内高手和锦衣卫,以我的身手想要逃出皇宫难如登天,如果我强行闯出去,瞬时就会丧命在那些侍卫手下。
我抬头看向金銮殿上的皇帝。
齐泰与黄子澄面面相觑,朱允炆沉默不语。他的目光正好碰上我的目光,眼神里带着疑问与探询。
他没有轻易作决定。
我的脑子无比清醒,无论如何我决不能轻易死。
朱棣等候了我四年,我不能让他来到金陵以后连我的尸骨都看不到。眼下只有先避过这一关,是什么名分对我而言并不重要,即使朱允炆册立我为妃嫔,迟早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只要有机会,我就立刻远遁天涯。
我对他轻轻眨了一下眼睛。
“黄卿,齐卿,”朱允炆会意,立即转向黄子澄和齐泰,问他们道:“依你们之见,朕给她拟什么名号好?”
黄子澄仔细打量了我一番,才说道:“凌宫人天生丽质,色若春花之蕊,不知皇上以为封其‘蕊妃’如何?微臣听说凌宫人为永嘉郡主时闺名正是此字,可谓恰如其分。”
朱允炆面带满意的笑容,说道:“黄卿果然有才华,朕就封她为蕊妃吧。”
我不得不叩首拜谢道:“臣妾谢皇上恩典!”心中却想:“只要拿到了迷烟,我马上就逃。”
那祭祀太监仍在殿中侯旨,朱允炆站起身,淡淡说道:“你送她们上路去吧。”
这句话无疑是宣判了四百多人的死刑。
众臣退出之后,朱允炆对我说:“爱妃你随朕来。”
乍然听见“爱妃”这称呼,我只觉得无比肉麻。
往殿后走去,朱允炆果然在殿外等候着我,身边的太监早已不见踪影。
他缓缓转过身来,对我说:“蕊蕊,我今天很意外,也很开心。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妹妹,无论你是不是真心留在我身边都不要紧,我也没有太多非分之想,只要你平平安安在皇宫里就好。”
他早已看穿了我的心思,也知道我和朱棣的关系。
我低头说道:“谢谢皇上。”
朱允炆道:“我还有些事情要忙,你先回去,我晚上再和你一起去见太后。”
吕妃已被尊为太后,马妃被册立为皇后,叶逐月晋为皇贵妃。
我想起那些殉葬的女史,对他说道:“那些殉葬的宫人……”
朱允炆摇了摇头,双眼凝望着我道:“皇爷爷曾经教导过我,一旦身为万万人之上的帝王,若要君临天下、执掌乾坤,任何时候都必须以大局为重,我不能让皇爷爷失望,也不能赦免她们。”
我很想对他说:“难道以大局为重就一定要对所有人残忍吗?难道以大局为重就必须有人作出牺牲吗?如果你心中没有亲疏之分,你为什么不把我一起杀掉?你为什么不把对我的仁心和怜悯也一起抛掉?”
这些话,我并没有说出口。
朱允炆不想辜负朱元璋的一片苦心,但是他始终不是一个狠决的皇帝。
我怅望着他的身影渐渐远去,在黄昏的落日中仅余一片淡黄色的朦胧幻影。
我下定决心准备今晚乘夜色逃出宫外,正要回自己居所去,却看见马皇后带着几个侍女走过来。
人还未靠近,她冷傲的声音已经飘过来:“恭贺蕊妃册封之喜!”
我不得不暂时低头,躬身行礼:“妾妃恭迎皇后娘娘。”
马皇后冷冷说道:“你在宫中也有几年了,这么不懂规矩吗?”
皇后身为六宫之主,除皇贵妃外,普通嫔妃都要行礼参拜,但是也不必每次见面都跪拜,马皇后存心刁难我,我只想赶快溜出宫外,并不想惹是生非,只得忍气吞声跪在地上,说道:“妾妃参见皇后娘娘!”
马皇后用手中的绢帕擦了擦鼻翼上的粉,抬头看看天色,说道:“我想和你说说话,太后却要我取件要紧的东西,这可怎么办呢?”
那侍女笑道:“这还不容易,皇后娘娘去取了来,再同蕊妃娘娘说话也不迟啊。”
马皇后看着我笑道:“那就只好委屈你在这里等我一小会儿了。”然后得意洋洋对那几个侍女说道:“我们走吧。”
马皇后以为我会跪在当地等着她回来,我心道:“你们未免太小看我凌熙了。”
她们前脚走,我后脚就施展轻功往居所而去。
手脚麻利收拾好随身包裹,将迷烟藏入衣袖中,看准了出逃的路径,静待天黑。
临走前,我又看了一眼生活了四年的地方,门窗桌椅都带着熟悉的味道,桌案上的笔架上,还搁置着几枝磨秃的毛笔。
我将包袱搭在肩上,轻轻带上门,转身却撞到了一个人。
一阵淡淡的兰麝之香传入鼻端,朱允炆伸手挡在我面前说:“蕊蕊,你要去哪里?”
他的身后跟随着四名锦衣卫,为首一人穿着和纪纲一样的衣服,一双苍狼般机警的眼睛,鹰钩鼻子,年纪二十开外,正是新任锦衣卫副指挥使蒋献。
朱元璋卧病后,朝中大事逐渐移交到朱允炆手中,纪纲一年前被派往宁夏追查一宗大案。纪纲一离开金陵,京中锦衣卫的管辖大权尽落于蒋献之手。蒋献为人心狠手辣,不但不输于纪纲,手段更加登峰造极。
5 斗转星移(4)
我心中暗叫不妙,纪纲给我的迷烟对蒋献他们毫无用处,他们手里一定有解药。
无可奈何对朱允炆笑了一下:“搬家啊!难道皇上打算让我一直住在这里吗?”
他脸上泛起一丝微笑,说道:“朕听说皇后让你跪在宫院里,去找你时你已经不在了,料你定是在此。朕也正要接你过去。”
一列领路的太监掌着宫灯,蒋献等人亦步亦趋跟在我们身后。
皇帝就是皇帝,朱允炆迎接我去新宫室,身边居然还带着几个锦衣卫。
我们来到一座清新典雅的宫殿前,宫灯将院落照得亮如白昼,满目花枝招展,简直就是鲜花的海洋。朱元璋下诏“哭临三日,皆释服”,一排穿着浅桃红衣裙的宫中侍女齐齐跪下参拜。
朱允炆拉着我走进殿门,转身对蒋献说道:“从今以后,蕊妃娘娘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了。如有任何闪失,朕惟你是问。”
蒋献恭声说道:“微臣遵旨,锦衣卫一定尽心尽责护卫好娘娘。”
殿中简洁精巧的装饰清丽脱俗,一种如兰似馨的香气在室内静静蔓延。
走进内殿,迎面而来的是一面巨大的落地铜镜,四周镶嵌着玳瑁和玛瑙,铜镜中映射出我们的身影。
朱允炆站在我身后,凝视着镜中人雪白中透着粉红的冰肌玉肤,精巧秀丽而又艳光四射的脸庞说:“以后你就住在这里,把包袱放下来吧。”
我躲开他的注视,对他说:“皇上是要他们护卫我?还是要将我软禁起来?”
朱允炆温柔说道:“我当然是要他们护卫你。宫中现在诸事未定,万一有歹徒潜入宫中伤了你怎么办?六宫你皆可随意出入,若是觉得闷,就去文锦楼中看看书,我空闲的时候就来陪你。”
总管太监左安带着两名小内侍进寝殿来跪地叩安:“奴才请示圣驾!”
朱允炆对他说:“蕊妃日常使用之物均依皇后之例供给,饮食起居你们也要多加留心侍候。若是让朕知道你们照应不周,朕可不会留情面的。”
左安恭恭敬敬说道:“奴才遵旨。”
朱允炆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左安答道:“奴才都已安排妥当了。”
朱允炆对我说:“爱妃先换套衣服,然后陪朕用膳去吧。”他的态度很温和,语气也带着关切和体贴,宫人们看不出我们之间有丝毫破绽。
蕊珠宫的红墙碧瓦、画楼飞檐之间,杨柳依依、百花齐放,在粉红的宫灯掩映之下,处处呈现花团锦簇的气息。
出了正殿的后门,可见一座巨大的荷花池,两行翠柳拥着一条长廊通往池中央的小亭,小亭精巧状若莲花,池中还有一艘金碧辉煌的画舫。
皇帝今晚在此传膳,亭中的侍女太监早已站了一大排。我环顾四周,蒋献手下的四个锦衣卫分散站立在小亭外荷花池畔,看似悠闲踱步,眼睛却时刻紧盯着我。朱允炆就坐在我身旁,他的轻功也不弱,看来今晚的逃遁计划要宣告失败了。
朱允炆以眼神示意左安,亲自执起酒壶,向我面前的玉杯中斟上小半杯酒,微笑着说:“这些菜都是你最喜欢吃的,多吃一点。”
桌上的菜式有西湖醋鱼、樱桃豆腐、笋芽含香、江南一品酥……都是我以前在东宫时常吃的宫廷菜,我却心猿意马坐立不安,连半点胃口都没有。
片刻后,只见画舫上一列焰火冲天而起,呈北斗七星之状,刚刚湮灭,又有一列五光十色的焰火升上夜空,不但颜色各异,大小形状也不尽相同,犹如天女散花,极其美丽。
朱允炆坐在我身旁仰望夜空,似乎带着无限憧憬,对我说道:“蕊蕊,还记得五年前中秋之夜我们一起放焰火的情景吗?”
我既没有心情欣赏今晚的焰火表演,也没有心情和他叙旧,却不得不敷衍他:“我记得!”
他清澈的眼眸看向我:“第一次在荷花池畔见到你的时候我觉得好开心,我终于有一个妹妹了,还长得像神仙一样美丽。原来我一直在猜测母妃会给你择个怎样的妹夫,却没想到你会成为我的妃子。”
内值太监捧着一个金漆盘走近他跪下,侍女揭起覆盖的大红金绣绸布。金漆盘内赫然是数十枝无暇美玉所雕琢而成的玉钗,绿玉、翡翠、黄玉、羊脂白玉……应有尽有,款款都极尽新颖别致。那太监禀道:“宫中库房所珍藏玉钗皆已在此,恭请皇上圣裁。”
朱允炆看着我说:“这些玉钗都赐给你,你可以随意挑选搭配衣服。”
我穿着一套水绿色宫裙,发髻上别无装饰。朱允炆仔细端详后,拣择了一枝碧玉钗,替我簪在发间。
我发觉他话中之意和举止颇为暧昧,赶紧说:“我也一直把皇上当成我的哥哥。”意在提醒他做戏也不必做得太过分,适可而止就好。
朱允炆微微一笑,说:“你若当我是哥哥,就安心住在宫里,皇爷爷的传记还没有编撰齐全,你也不会无事可做。宫外虽然自由,十一叔的蜀中,四叔的北平,六叔的武昌你都住过,在外面受人欺负还不够吗?只有我身边才是天下间最安全的地方。”
他这句话实在大错而特错。皇帝的身边并不是天下间最安全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最危险的地方。
我说:“皇宫有御前侍卫层层守护,皇上不必再浪费锦衣卫的人力来保护我,况且我也可以保护自己。”
朱允炆说道:“他们的任务就是护卫皇室,怎能说是浪费?多几个人保护你我才能放心。”
我无可奈何,说道:“我不喜欢他们跟着我。”
朱允炆远远看了一眼,蒋献的身影立刻出现了,叩首说道:“奴才在!”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电子书 分享网站
5 斗转星移(5)
朱允炆对蒋献轻轻说道:“娘娘不想看到你们。”
蒋献低头说道:“皇上恕罪,奴才知错了!”没过多久,那些锦衣卫的身影果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藏身之处一定更加隐秘。
朱允炆转头对我说道:“你以后再也不会看到他们了。”
他根本没有撤走锦衣卫的打算,语气却无限温柔,绵里藏针寸步不让,我想发脾气也没有办法发出来。
用完膳后,朱允炆和我沿着长廊漫步,随侍的宫人都刻意落后了数步之遥。
我眼望天空那轮圆圆的满月,眼前浮现四年前朱棣的面容,心中暗想:“整整四年了,你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你知道蕊蕊被困在皇宫里吗?”
正在痴痴回想,仿佛听见朱允炆在唤我的名字,急忙答道:“皇上在叫我吗?”
柔和的夜风吹起了朱允炆的龙袍衣角,他的身影在月光下宛如迎风的修竹,清俊的面容略带着一丝不悦之色:“我叫了你几声了,现在才听见。”
我低着头说:“是我错了。”
他面带微笑,用掌心托起我的脸,说道:“错了可是要受罚的。”
我退后了一步,问道:“不知皇上要罚我什么?我认罚就是!”
他仰头看向那轮明月,笑道:“罚你五步之内以月色为题,赋诗词一首如何?”
这个题目实在太简单了,只要是明代中期以后的诗词都可以拿出来充数,朱允炆决不可能知道。
我眼珠一转,说道:“不用五步,一步就够了!”随即念道: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正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所作《蝶恋花》。
朱允炆沉默了半晌,忽然转身背对着我,轻轻说道:“朕要回宫去了。”
我愣了一下,他说 “朕”要回宫去了,和我单独相处的时候,他很少这样称呼自己。
他在暗示什么?
我只能装糊涂,屈膝行礼说:“臣妾恭送圣驾!”
朱允炆并不答话,加快了脚步离开,将我们远远抛在后面。左安急忙追赶上去,神情大惑不解。
我回到寝殿中,发觉众侍女中有几张熟悉的面孔,正是昔日东宫映柳阁中侍女。因为女史事务繁忙,在宫中四年我和她们见面机会并不多,偶尔匆匆一面,也没有太多机会聊天,惟有银萍还时常借故前往女史居所去看望我。
银萍将手中的茶盘放下,靠近我悄悄说:“娘娘看看窗外。”
我走到窗边向外张望了一下,数名锦衣卫的身影在月色下清晰可见。我回到床沿,手托着腮帮,愁眉不展,苦苦思索脱身之计。
朱允炆设计这座特别的监狱关押着我,这里比“诏狱”只不过多了一层美丽和优雅的外衣而已。
半夜里,我听到一声轻响,惊醒过来拥被坐起,透过纱帐隐约见到房间中站立着一人。
他在帐前数步处说道:“娘娘不要怕,我是外面守护娘娘的锦衣卫。纪大人有密信让我暗中保护娘娘。”
我将信将疑,外面的锦衣卫应该都是蒋献的心腹,怎么会有人心向着纪纲?纪纲远在宁夏,又怎么知道宫中发生的事情?
我隔着纱帐对他说:“无论你是谁,现在深更半夜,我要休息了,请你出去。”
他沉声说道:“请娘娘不要怀疑我,我来只为告诉娘娘一句话。纪大人在宁夏遭人毒手,身受致命内伤。蒋献为人阴狠,皇上对其极为信任,请娘娘务必小心此人。”
我急问道:“纪大人他的伤要紧吗?是谁伤了他?”
他说道:“纪大人没有性命之忧,但疗伤还需要些时日,现在无法返回京中。伤他之人对他武功路数极为熟悉,依属下猜测此事与锦衣卫定有关联。娘娘若有危难,属下一定会尽力保护娘娘。”
我轻声问道:“你可听见诸位殿下进京来的消息吗?”
他说:“皇上诏命兵部尚书齐泰领精兵五万在金川门布防,如果诸位殿下前来拜祭先皇,只能单骑入京。皇上对锦衣卫另有密诏,无论是哪位殿下,强行闯入皇城者,立即拘捕。”
他说完这些话即离去,我立刻明白了一切。
朱允炆够聪明,朱元璋虽有遗诏不许诸皇子进京奔丧,但是如果诸王要前来,于情于理他都不便拒绝,因此准许他们单骑入京。他在皇城暗中布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