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开战中国-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由于岛形狭长,不利防守,日本和菲律宾没布置多少军队,担任预备队的第四十二数字化空突集团军
顺手牵羊就可解决;而是远在马尼拉湾的科雷希多岛。
科雷希多岛像一个瓶塞一样扼住菲律宾马尼拉湾狭窄出海口的的咽喉,北距巴丹半岛只有3.2公里,
是掩护马尼拉港的大门。岛上山峦起伏,隧道纵横,驻有日军6000人的作战部队和3000名非作战
人员,外加2000名平民。部署有防空、对海导弹和各种高炮、榴弹炮和迫击炮,被称为“太平洋上的
坚固要塞”。日军只要守住这个岛屿,解放军就无法通过和利用马尼拉湾。该岛的形状很像一个头朝西的
蝌蚪,其头部为高出马尼拉湾150米的方形台地。头部的东面是山腰,坡度陡峭,形成悬崖,不易攀登,
再往东是一条狭长的沙滩,为岛的尾部。靠近山脚低地的地方有一座马林塔山,由于它的悬崖峭壁堵塞了
出入尾部的通路,因此,菲律宾人在马林塔山开凿了一条大隧道。该岛头部最宽处约2250米,顶上有
一个面积为450米DangerCode;150米的校场和一个面积为450米DangerCode;60米的高尔夫球场,两个场地相距约
500米。岛的长度如加上使该岛形成蝌蚪状的狭长海滩约为5000米。
科雷希多虽是一个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因其位置重要,在太平洋战争中,日、美两国
为争夺此岛,展开了数场血战。1942年3月11日晚7时15分,麦克阿瑟带领家人及有关人员就是
从此地趁夜暗乘4艘鱼雷艇逃往澳大利亚。
他的“我还要回去!”名言使小岛名扬世界。
日军控制科雷希多岛后,任命加藤大佐为守岛指挥官。加藤不断督促日军工程部队在岛上到处构筑坑
道和隐蔽的炮兵阵地,沿岛四周架设了铁丝网并埋有大量地雷,岛上的地下仓库也贮有充足的粮食和弹药。
日本人还利用他们先进的围海造地的技术,把岛的尾部海滩上只有一条长仅300米跑道的金德里机场扩
建为有两条1200米跑道的中型机场。
加藤曾得到陆军军令部长小山鼓将军关于“解放军有对该岛实施空降的企图”的指示,但他绕岛巡视
后认为科雷希多岛地势狭小、险要,解放军不可能对其进行大规模空降突击,因此认为岛上现有部队足够
遂行任何反空降作战。为了预防万一,他命令在岛东部的机场跑道上埋下许多遥控地雷,并把火炮配置在
山下,以便必要时,用火力封锁该机场。加藤把主要防守兵力部署在顶部和马林塔山上,用于对付海上的
登陆;把预备队隐蔽在马林塔山隧道内,指挥所设在顶部台地上,与所有部队都有光纤、电缆通讯和步话
机联系。
岳麓生深知科雷希多岛对整个菲律宾战局的重要性,两个多月前便偷偷成立了“旋风部队”,由原
“蓝天”突击队队长贺学甫大校出任司令,原“海龙”突击队队长孙有亮大校担任政委。部队由原“蓝天”
突击队、原“海龙”突击队和战区侦察兵精英编成,基地仍建在苏门答腊多巴湖的萨莫西湖心岛。
空降突击夺取科雷希多岛并非易事,因为该岛没有便于空降兵着陆的地方。唯一适合空降的地域,是
位于岛的尾部的金德里机场,但它离山顶台地太远,而且日军的主要阵地正处在跑道上面的峭壁上。为了
解决这一难题,一名空降参谋建议参照美军二战在山顶台地成功实施伞降的战例,这样既可以控制制高点,
又能出敌不意。孙有亮担心道:“同样的错误敌人不会犯两遍。”
贺学甫看过空降地域的航空照片后,决定采纳参谋的意见,挑选山上仅有的两块比较开阔的高尔夫球
场和校场作为空降场。贺学甫充满自信地对孙有亮道:“如果我们在有大风的黑夜,在防守最严密的地方
空降,敌人会绝对想不到!”
空降场选定了,但贺学甫和孙有亮还面临着诸多难题:在被马尼拉湾海水环抱、高达150米的日军
重点防御下的山顶实施伞降,伞降地域的长度太短;岛上经常有时速为24至40公里的海风,即使按伞
降最低充许高度120米跳伞,也需20到25秒钟才能着陆,再加上飞机的时速为二百多公里,运输机
通过两个空降场的时间只有4秒钟,使每架飞机一次进入目标只能投下6至8名伞兵。在日军防备松懈的
大风天,风速要超过50公里,这就是说,伞降的效率会更低。孙有亮提出可采用机降,但如何解决直升
机的噪音更是个难题。贺学甫认为,必须制定出一个非常严密的作战计划。
为此他和孙有亮在萨莫西基地利用高原大风一次次进行实验,终于找到了一种新型空降方式。他们立
刻在岛上搭起的1:1模型上组织“旋风部队”进行了数次演习,让所有空降人员都利用模型熟悉空降战
斗地区的情况,用新装备进行了充分的训练,并对所有细节都反复推敲和仔细的检查。“旋风部队”于5
月末,对科雷希多的偷袭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第三十一章 神兵天降
为夺取科雷希多岛的“小小”特战行动,解放军的整个两洋舰队都出动了。7艘大型航母在10艘
“泰山”级武库舰、14艘“北京”级巡洋舰和28艘“旅洋”级驱逐舰的护航下,首先对冲绳岛进行预
防性空袭,使嘉手纳空军基地短期内不能起降任何飞机。消除了侧背威胁后,整个舰队掉头南下,浩浩荡
荡逼向吕宋岛。
6月11日晚19点03分,太阳已经全部没入西边天际,夜色正像肉眼难以看清的墨渍一样在天空
中渐渐扩散开来,能见度正在慢慢降低,海平线已看不见。天公也不作美,海上刮起了每小时50多公里
的南风,庞大的舰只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笨重地朝前移动,在墨黑的水面上划出一道雪白的水迹,小山般
的浪涛一遍遍地冲上甲板。19点30分,随着贺学甫一声“出发”的命令,8架经过专门减噪处理的武
直─13多用途直升机陆续从“袁崇焕”号航空母舰上晃晃悠悠地升起。为了避开日本和菲律宾的防空雷
达网,直升机编队采取超低空飞行的方式,贴着浪尖迅速飞往马尼拉湾。
10分钟后,又有16架满载突击队员的武直─13运输直升机在6架武直─12格斗直升机的护卫
下从其它航空母舰出发。8点整,舰队来到距吕宋岛以北约200海里处。7艘航空母舰及其护航舰,一
起向左转向逆风行驶,像啤酒泡沫般的大浪,使航空母舰产生不规律的颠簸。开弓没有回头箭,第一攻击
波总指挥赵海龙上校的J─13HⅡ是“袁崇焕”号航空母舰上的一号机,向挡板抛出夹带煤油味的强劲
气流,脱掉系留索,在弹射器挂钩的牵引下迅速离舰腾空。随后的几架J─11H战斗轰炸机由于负载过
重,飞机离开甲板后不能直接升高,有个下沉的过程,像是要坠入海中似的。驾驶员咬紧牙关,瞪大眼睛,
紧握操纵杆,尽全力操纵,才使飞机摆脱海浪的舔噬,逐渐升起。
7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一架接一架以最快的速度起飞。15分钟后,第一攻击波的189架战斗机和
轰炸机已升空完毕,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全部安全起飞倒真是个奇迹。8点49分,航空母舰再次
转向,做逆风加速行驶。5分钟后,第二攻击波开始升空。
这几天里,施钧的空军部队特别对科雷希多岛进行重点照顾,岛上的每一平方公里都实施了最猛烈、
最密集的航空火力准备,岛上的暴露的防御工事已悉数被摧毁。21点11分,舰队里的10艘“泰山”
级武库舰开始用巨炮对岛实施远程炮击。舰炮射击后,赵海龙的第一攻击波又从21点24分开始把上千
发激光炸弹和联合攻击弹药倾泻到岛上各种军事设施、导弹和炮兵阵地上。岛上的所有防空阵地都被摧毁,
到处是断垣残壁和被炸断的树木,日军的所有光纤或电缆电话线都被炸断,加藤的指挥所已和外界完全失
去联络。
在“泰山”级武库舰舰炮火力对科雷希多岛实施突击的同时,已绕到该岛以南约5公里处的8架经过
专门减噪处理的武直─13多用途直升机开始旋停,侧舷门打开,每架飞机都用绳索放出一名突击队员。
然后,8架直升机开始爬高和加速,系着特种兵的碳纤维绳索也越拖越长。
21点30分,正当赵海龙他们的航空火力从顶部台地转向岛的尾部地带时,这8架武直─13多用
途直升机在海拔500米的高度上成2路纵队从西南方向接近科雷希多岛,左路纵队飞向校场,右路纵队
飞向高尔夫球场。在离各自目标水平距离500米处同时旋停,这个距离是直升机噪音能被爆炸声和风声
掩盖的最低要求。挂在绳索上的8名突击队员借助冲力和侧风仍向目标接近,后腰上的碳纤维绳索也恰到
好处地放长,在他们前行的速度变为0,将要回摆的一刹那,他们手中的绳索枪又射出带倒钩的锚索,死
死抓住目标附近的树木,把他们固定在半空中。'奇‘书‘网‘整。理提。供'8名突击队员都具有登山运动员的敏捷,迅速把锚索和腰
后的碳纤维绳索扣起来,然后头朝下顺着锚索像杂技演员一样跳到顶部台地。他们加固好地面锚索后,朝
远处的直升飞机发出成功的黄色闪光信号。
贺学甫站在第1架校场方向的直升机门口,侧身观察仍然烟尘弥漫的校场,一见黄色信号,立刻按亮
舱门口上方的绿色信号灯。当绿灯亮时,突击队员们一个接一个循着绳索迅速跳离直升机,最后又释放出
武器箱。落地的突击队员分散开来,用弹坑、炸断的树木、倒塌的房屋和炸烂的铁丝网隐蔽起来,架好武
器控制了空降场。卸空机舱的8架武直─13多用途直升机割断绳索,迅速转移。
当第二批16架满载突击队员的武直─13运输直升机在海军航空兵的第二攻击波的掩护下隆隆抵达
时,加藤才开始明白,他已处于空降突击之下。由于电话线被炸断,他手持冲锋枪冲出指挥所,企图亲自
组织反击。可是加藤刚出指挥所几步,就被峭壁上的一名解放军狙击手击中脑门,跟随他的传令兵也被解
放军生俘。由于事出仓促,指挥官又在战斗刚刚开始就被打死,日军失去指挥,不能组织有效的防御,顶
部台地的防御阵地很快被“旋风部队”突击队员们突破,并被分割包围。22点,突击队员们已领了顶部
台地的日军兵营、医院和指挥所,并继续向莫里森山和发电站进攻,同时以居高临下的有利态势,将日军
压缩在从海滩通往顶部台地的詹姆斯山谷、切尼山谷和拉姆齐山谷内。同时贺学甫还把一些缴获的重型迫
击炮配置到位于拉姆齐山谷和防波堤顶端的阵地上,以便掩护“旋风部队”携带重武器的海军陆战队队员
们的登陆。
从初战混乱中稳定下来的日军见来的解放军人数并不太多,开始进行反扑。屯兵洞内的预备队从切尼
山谷向外发起了一次猛烈的反冲击,一支装备微光夜视仪的1000人的日军部队一直打到校场附近。
贺学甫示意通讯员连续打出以一定频率闪烁的强光弹,刹那间日军的眼前一片漆黑,强光弹照射使日
军装备的微光夜视仪开启了强光保护。微光夜视仪是利用放大自然光原理工作的,但如果自然光线过强就
会致盲,日军为克服这一弱点,在他们所有的微光夜视仪加强了强光保护功能,在突然遭遇强光的时候会
自动中止工作。贺学甫他们的夜视仪都装有能消除特定频率强光的过滤镜头,现在却仍能使用。就这样,
睁眼瞎的日军遭到了明察秋毫解放军突击队员们的准确打击,因伤亡惨重而败退下去。
6架武直─12格斗直升机也截击了数艘试图从巴丹半岛增援的运兵船,击沉了其中2艘,重创了3
艘。不久去而复返的武直─13运输直升机又把第3波队员和武器运来顶部台地。
23点30分,孙有亮上校率领的“旋风部队”所属的海军陆战队第六师混编旅搭乘100艘登陆舰,
在驱逐舰和鱼雷快艇掩护下,开始向科雷希多岛进发,并准备以每波20只船分5个攻击波登陆。6月12
日0时30分,首批登陆舰艇到达该岛南面海岸。海军的一排排炮弹被岸上的突击队员准确地制导落在登
陆地段,突击队员们也以俯射火力加强了对日军火力的压制。前4个登陆波一直没有遭到强烈的抵抗,但
第5个攻击波登陆时,受到日军残存的导弹、火炮、迫击炮和自动武器从突击队员控制着的空降阵地下面
的峭壁洞穴里猛烈射击。有的舰艇在前进中被击中。登陆突击队的指挥官孙有亮乘坐的登陆舰在驶往马林
塔山脚下的黑色海滩的途中,就被日军的机枪火力击中40处。1辆2010式主战坦克从海滩向日军阵
地攻击时也中雷被毁,还有1辆自行火炮和1门防空炮弹合一系统也相继碰上地雷,造成了支援车辆在登
陆时的小小混乱。但登陆部队很快就通过布雷场和铁丝网并发起冲击。第六师混编旅只以很小的代价,就
向岛内推进几百米,尔后又向东发展进攻,于凌晨3点占领了该岛腰部的高地马林塔山。
机降第4梯队也于凌晨3点到达,顶部台地上空再次布满了直升机。这些突击队员着陆后,除以一部
兵力防守空降场外,其余立即夺取了南船坞以北450米处的日军防空阵地,控制了由南船坞到山顶的公
路,以保障与登陆部队会合。经过短暂休整的前三梯队除以1部继续与防守在莫里森山和绝壁边缘的日军
作战外,主力分别向切尼山谷和拉姆齐山谷出击。
日出时,贺学甫和孙有亮在岛上的兵力约有5000人,虽然对面日军也有5000多人,但解放军
已占据了两个高地,即山顶台地和马林塔山,并得到自己的坦克、榴弹炮和海军的舰炮以及海军航空队的
战斗机的支援。日军则被分割包围,缺少指挥和通信联络,虽然不时有日军不知天高地厚地从洞穴出来与
解放军老兵进行白刃战,但也无法夺回主动权。
随着夜晚的降临,固守在坑道和岩洞内的日军被解放军火焰喷射器搞得绝望,坚守马林塔山隧道里的
日军首先点燃了隧道内贮存的数十吨弹药自杀,金德里机场南部的猴头小岬上的一个贮藏弹药的岩洞也被
自毁了。其它岩洞内的日军则忘了武士道精神,纷纷举起双手走了出来。6月12日清晨,除了解放军在
岛上追捕日军零星的狙击手外,整个科雷希多岛已平静下来。在这次战斗中,“旋风部队”伤亡200多
人,打死打伤日军5500余人,生俘2400余人。
6月12日,恼羞成怒的小野正组织力量准备夺回近在咫尺的科雷希多岛,突然惊闻南边220多公
里的民都洛岛,解放军开始大规模登陆。恍然大悟的小野急忙取消对科雷希多岛的反击,把预备队派往民
都洛岛战场。由于不能使用马尼拉的港口,运兵效率大大下降。对科雷希多岛如梗在喉的小野命令岸基反
舰导弹部队和潜艇部队对不远处的解放军两洋舰队展开饱和攻击。
驻菲日本空军首先起飞了一些无人侦察飞机,虽然有不少被击落,但还是弄清楚了中国舰队的具体位
置。潜艇部队按照侦察机提供的参数,在距中国舰队200到300海里处,发射了100多反舰型巡航
导弹;洞穴中的岸基导弹部队也发射了60多枚冲压式超音速反舰导弹,在海平面30米左右以3倍音速
掠过,强劲的尾流激起海水阵阵不安的波纹。
对解放军舰队防空能力的考验开始了。
舰载机的火力拦截几乎无效,倒是EJ─10A电子战飞机的微波武器发挥威力,摧毁了20几枚巡
航导弹。一共有140多枚反舰导弹进入舰队“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系统的防区,虽然导弹群还没在舰
载雷达视野里出现,高效率的“天空哨兵”系统边开始运转。空中的YJ─8B中型预警机利用强有力的
下视能力侦测导弹,并将情报从空中传回作为各战斗群防空指挥中心的“北京”级巡洋舰的作战室,然后
具体分到各“旅洋”级驱逐舰和“泰山”级武库舰。
此时,在舰队指挥室里的邢凯山紧张得手心出汗,所有的舰长和水兵也很紧张,这毕竟是他们第一次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导弹攻击。两洋舰队的“泰山”级武库舰、“北京”级巡洋舰和“旅洋”级驱逐舰开始
发射空气燃料炮弹,它们和航空母舰的CSA─N─4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也都打开了随时准备发射。
几道空气燃料阻击圈发挥了作业,又有50枚导弹被撕碎。“天空哨兵”系统能同时跟踪十来批共
500个空中目标并指挥SA─N─4舰空导弹对其中20个进行打击。这次参加拦截的一共有40几艘
军舰的上千枚SA─N─4,如此密集的火力,应该可以拦截住所有来袭导弹。
冲压式超音速反舰导弹以超过1000米/秒的速度飞行,快过自动步枪子弹的初速。从空中看去,
就象一只只贴着浪尖飞翔的邪恶海鸥。“北京”级巡洋舰的“天空哨兵”相控阵雷达系统最先扫描到扑面
而来的导弹群,SA─N─4井盖就立即打开,解放军的水兵是训练有素的,目标识别,分配火力,跟踪,
锁定,开火,几乎在瞬间完成了上述程序。细长的SA─N─4对空导弹从发射井中跃出,巨大的桔红色
尾流通过倒流通道反冲出甲板。第二枚,第三枚,这40几艘军舰每艘都以1枚/秒的速率,拼命地
发射导弹,整个舰队就象是在放焰火,尉为壮观。
几秒钟后,助推器脱落,约500枚SA─N─4重新俯冲,重入低空,在目标照射雷达的指引下寻
找着飞来的目标再打开自身的扇形搜索火控雷达。这个“弹雨战术”保证每枚来袭的导弹都有三枚以上
SA─N─4“盯哨”。两群导弹的距离在不断缩短。巡航导弹和冲压式反舰导弹纷纷启动了自动规避程
序,导弹在低空做蛇形机动,不规则地变换航向。SA─N─4也不断根据目标的动作修正航向。以7倍
以上速度相遇的两枚导弹,拦截成功与否,就在那一刹那。一枚SA─N─4准确地直接撞上了巡航导弹,
两弹在海面立刻爆成一团绚烂的火球。在辽阔的海面上,到处是这样的火球。仅仅几秒钟,一切都结束了,
无论是成功命中还是脱靶,无论是被拦击还是顺利突防,拦截大战已经结束了。突破防线的20枚导弹已
经远去。
第一轮拦截结束,突防的日本导弹已经过了近于12海里,没有拦截任务的小号军舰又用舰炮在8海
里处构筑了最后一道空气燃料圈,成功地消灭了其中的6枚。最后的防御的任务就交给各舰的近程防空系
统了。航空母舰上的低能激光综合干扰对抗系统首先破坏来袭导弹的导引头上的光电制导系统,“泰山”
级武库舰的“后羿”强激光反导系统又烧毁了6枚正准备爬高作最后俯冲的冲压式反舰导弹。此刻所有军
舰的雷达系统突然关机,各舰的微波武器和电磁干扰装置迅速工作,直到导弹接近到3海里才停止。日本
导弹已显得有些呆头呆脑,40几艘战舰的“补天石”近战武器系统各自为战。“间接命中体制”的
“37/1000”速射炮打下了3枚,疯狂的“金属风暴”电子枪又用它的弹墙撞毁了最后的7枚导弹。
日本导弹没碰到中国军舰的一根汗毛,但“补天石”近战武器的弹片却擦伤了不少设备,毕竟,快和准确
是不可兼得的!
岳麓生进攻民都洛的行动有“旋风部队”的掩护则异常地顺利。首批突击部队于6月12日清晨未遇
多大抵抗就登上了民都洛岛的海滩,当天就夺取并扼守了岛上的两个机场,清除地上的一切障碍,很快就
为沈剑飞和施钧的空军部队提供了一流的前线机场。解放军占领民都洛,打开了通往吕宋的南大门,对此,
小野不能不有所反应。
但失去了制空和制海权的日军能做的实在是不多,它的陆军主力已不敢贸然出动,生怕把最后防守的
老本也赔进去。唯一可以凭借的是还没受什么打击的潜艇部队。13日,日本潜艇部队偷袭了解放军运送
军需补给的运输队,击沉两艘运输船。
岳麓生那里能容小日本猖狂,他立刻采取措施反潜。首先命令空军炸掉菲律宾每一个能为潜艇补给的
码头,接着又令海军水面舰队派出反潜飞机分队,最根本的是派出大量潜艇针锋相对。
已升任某基地司令的温广存又上了一艘由刚从高级潜艇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