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法西斯演义(youatxt.com)-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4月8日,第66军先头部队新38师已达至曼德勒。9日,新39师进驻曼德勒,新38
师师长孙立人奉命担任曼德勒卫戍司令。
新38师是一支能打善战,训练有素的全美式装备的部队。营级以上军官,大多受过
英、美军校培训,英语水平高,军事知识丰富,训练刻苦,纪律严明。
当孙立人率部队进驻曼德勒,动手清理战争留下来的创伤时,接到亚历山大将军的电
报,让其火速到梅茵参加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孙立人立下军令状,要将仁安羌地区被
日军围困7000英军解救出来。
领命后的孙立人即刻返回驻地,命新38师第113团作好战斗准备。
4月17日黄昏,孙立人亲自率部到达宾河北岸,在距离渡口不远处与日军展开激战,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于4月18日中午消灭宾河以北的日军,占领渡口。孙立人并没有
马上乘胜渡河,而是命令部队停止进攻,亲自到渡口观察南岸敌情。经过周密部署,拟19
日拂晓发动攻势,争取一举歼灭日军。
19日清晨,在晨雾袅袅中,攻击开始了,新38师第113团在山炮、轻重迫击炮和
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向宾河以南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仁安羌油由处处是油管、油罐、油
桶,在枪炮的轰炸下,处处燃着大火。第113团官兵渡宾河,然后强占高地,直把日军逼
进火海。被围英军见援兵一到,也强行突围,日军被两面夹击在火海之中,溃不成军,弃尸
逃窜。日军自攻占缅甸以来,头一次遇到如此勇猛顽强之军队。
3时,日军完全退出阵地,20日下午5时,孙立人率部全部收复仁安羌地区,救出被
围的7000名英军。
仁安羌大捷,新38师以不满千人的兵力,在劣势的情况下,解救出近10倍的盟军,
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孙立人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为此,英王乔治六世授予他
一枚〃丰功〃勋章,蒋介石也为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
仁安羌战役后,孙立人准备集合全师,反攻当面之敌,稳定西线,确保第5军彬马拉会
战,但英军经过仁安羌被围之难,精神不振,决心放弃缅甸向印度转移。并通知新38师由
仁安羌至乔克巴当附近,掩护英军撤退,4月25日,日军重又占领仁安羌。
英军不断后撤,中国远征军也到了危亡关头,4月28日腊戍失陷,彬马拉会战流产,
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撤军也无回头之路。
杜聿明率两个师向缅北要塞密支那撤退。日军在5月8日攻占密支那,5月9日继续推
进,中国远征军旗他各部也都各自寻路撤退,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从1942年2
月至1942年5月惨败撤退印度,在这不到4个月时间里10万精锐战死,被俘2万余
人,撤退中饿死、病死在缅北丛林中达3万余人,最后集结于印度和滇西的远征军部队,仅
剩4万余人。
从1941年12月7日到1942年5月上旬,日本法西斯侵占了泰国、香港、马来
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缅甸及达平洋上的一些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和城市,在不到6个月
的时间里,侵占了380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达1亿5千万。创造了日本法西斯在东方
侵略的奇迹。
在缅甸败阵下来的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经过调养、整顿,至1942年底已恢复原来阵
容并补足了武器。
1943年1月,罗斯福、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商定重新打开中国的陆路交通
线。在这之前,史迪威已同蒋介石商定,中印公路由美国担负建筑的主要责任。2月,中美
英军政界最高幕僚集会于加尔各答,研究对日政策。5日罗斯福、丘吉尔在华盛顿讨论西西
里作战及攻回计划,并商定雨季之后反攻缅甸。8月,美英在魁北克又一次讨论反攻缅甸方
案。新置东南亚战区,以蒙巴顿为统帅,史迪威为副统帅。10月10日,蒋介石与蒙巴
顿、史迪威在黄山开会,确定反攻缅甸时间。
1943年10月24日,驻英盟军由雷多开始向缅北发动攻势。新38师攻占胡康河
谷,猛拱河谷入缅,29日占领了新平洋和大洛西北的战略要点——瓦南关以后,主要在大
龙河和大奈河交汇点与日军短兵相接进行一场恶战。反攻缅甸的序幕拉开后,中国远征军与
盟军呼应,强攻日军,战事激烈,捷报频传。1944年3月,占领缅北杰布山,切断日军
东翼防线,攻城掠地,使日军节节败退。5月,又攻占日军密支那机场,使日军陷入重重包
围,6月,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萨尔温江),攻击缅北补给中心加迈,进而长驱直入,围
击日军。雨季之后,中国远征军几路会师芒友。
1945年2月,中印公路开通,在公路开通之时,缅甸境内的远征军继续与日军周
旋,先后攻克南巴卡、新维、收复南渡,占领腊戍。3月底,中、英军会师乔梅。到此中国
远征军收复城镇50多座,歼灭日军3万多人,在盟军协同作战下,胜利完成入缅抗战使
命,凯旋回国。
中国远征军在两次入缅作战中谱写一曲曲血与火的颂歌,在历史上留下了不灭的业绩。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三回 自沉军舰 凶德寇无可奈何 强攻失败 小日本望洋兴叹
德军进攻土伦港,法国水兵将港内的六十多艘战舰全部炸沉。中途岛战斗中,美国的潜
艇向日本的航空母舰射出了鱼雷。〃苍龙〃号的爆炸声震彻了大海。
※ ※ ※
话说就在英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因惨败而退入印度之时,世界人民已清楚地认
识到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的战争,必须从欧亚战场再开辟一个战场。于是丘吉尔开始在开辟
第二战场的问题上四处游说活动。
此时,非洲战场英军与法西斯军队相持不下,展开了拉锯战。在整个非洲大陆,北非是
在许多方面显出一种与非洲其他的地方不同的地区,广袤的撒哈拉大沙漠把他从热带非洲划
分开来。许多个世纪,非洲一直被称为〃黑色大陆〃,而北非靠近地中海,其历史和发展与地
中海各国有密切的联系。北非包括埃及、苏丹、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北非矿产丰富,阿尔及利亚富含矿产、石油、天然气资源;摩洛哥的矿产中,以磷酸盐
产量居世界第2位,出口占世界首位。这样一片富饶之地,当然成为帝国主义瓜分吞并的对
象,法国殖民者长期统治北非,控制了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驻北非的法国统治者屈服于希特勒的淫威,成为法西斯的帮凶。1
940年7月,英国人摧毁了大部分法国舰队。1942年5月,英国人又把法属马达加斯
加岛据为己有,这一切加深了法国人对英国人的不满,使丘吉尔在后来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上
受到过一些小的阻碍。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围绕一项进攻北非的作战计划(〃体操家〃计划)的实施,英国首相
丘吉尔凭三寸不烂之舌,竭尽游说鼓动之能事。其目的,不外乎得到拖延开辟第二战场的时
间,保护自身力量,又能把手伸到垂涎已久的北非领土。用丘吉尔的话说,就是〃将我们的
右手伸向法属北非,将我们的左手伸向挪威北海,只要再等一年,就不致冒险在拉芒什海峡
对岸的德国筑垒阵地上碰断我们的牙齿。”
1942年,法西斯德国的军队在莫斯科被击溃,苏联红军又发动了冬季攻势,与大量
的德军展开激战。在这种形势下,在西欧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与苏联红军协同作战,开辟
第二战场,从东西线打击德军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在欧洲,广泛流传〃1942年是开
辟第二战场的一年〃之说。普通民众要求开辟第二战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加速准备和实施
从东西两线对德联合突击,以便将德军置于进退维谷的境地,应是1942年的主要任务。
然而英、美两国政府,尤其是英国首相丘吉尔推行的战略却是千方百计地拖延开辟第二战场。
美、英当局先后推出向北爱尔兰布置美军的〃磁铁〃计划,把手伸向挪威的〃丘辟特〃计
划,实施进攻法国、德国的〃大铁锤〃计划及攻占北非的〃体操家〃计划。丘吉尔最为推崇的,
也最为之游说的,当属〃体操家〃计划。
1942年5月20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和军事代表伊萨那夫少将组成的苏
联最高军事代表团,抵达英国首都伦敦,丘吉尔以前所未有的礼节接待了苏联人。苏联代表
团此次来访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巩固反法西斯同盟等要害问题,
并就新统一的同盟战略达成协议。
5月21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英国首相举行会谈。会谈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
的问题,苏联代表团介绍了苏德战场的形势,通报了预计在夏季进行的大会战。当时,德国
法西斯将主要人力物力集中于苏德战场已明显强于苏军。因此,苏联政府非常想知道:“苏
联的盟国,首先是英国能否在1942年夏秋,至少把德国40个师从苏德战场上引开,并
通过战线把德军40个师牵制于西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打败希特勒的问题将在19
42年解决,盟国究竟能否做到这一点?”
丘吉尔并没有给苏联人肯定的答复,他只是说登陆船不够,交通有问题,最后又说法西
斯德的空军力量强大,极力证明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是不可能的。他最后向苏联外长莫
洛托夫保证:“给英勇的俄国军队以必要之援助。”
苏联代表团还就签订英苏同盟条约进行了谈判。1942年5月26日,在英国外交
部,双方签署了苏英关于《在反法西斯德国及其欧洲同伙的战争中的同盟和战后合作与互助
条约》。
条约签署后,苏联代表团于28日飞往华盛顿。5月29日,莫洛托夫一行抵达华盛
顿。随后,立即与罗斯福总统在白宫举行会谈。莫洛托夫直截了当地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问
题。但罗斯福的回答几乎同英国人一模一样。这下使莫洛托夫有些恼火了,立即用强硬的口
气要求罗斯福总统给以明确的答复。罗斯福对马歇尔将军看了看,沉思片刻答复道:“一、
美国盼望开展第二战场;二、假如苏联政府能让美国腾出更多的船只派往英国供渡海峡之
用,美国就能加快速度。”
6月3日,就苏方提出的苏美联合公报草案达成协议。6月11日,美国国务卿和苏联
驻美国大使签署了美苏关于〃在反侵略战争中互相援助的原则〃议定书。
随后,苏联代表团又退回伦敦,美国人立即给英国人拍了一份电报,将会谈的情况作了
通报。此时,丘吉尔看出罗斯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急于实施横渡海峡作战的〃大铁锤〃计
划。丘吉尔考虑再三,决心不遗余力,说服罗斯福实施〃体操家〃计划。
当苏联代表团第二次访问伦敦时,丘吉尔给莫洛托夫“准备好的东西〃就是一份备忘
录。其中第五点只简单地讲“我们准备于8月或9月在大陆登陆〃,进而又讲〃我们不可能作
出任何许诺〃(关于进攻的时间),公开拒绝承担任何明确之义务。
1942年5月26日苏英同盟条约和6月11日苏美议定书的签订是苏联对外政策的
巨大胜利,这一切对于建立整个反法西斯同盟都起了重要作用。条约和协议奠定了苏、英、
美三国人民反法西斯同盟的法律基础。然而,丘吉尔为了拖延开辟第二战场,违反盟国的誓
言,执意推行自己的战略路线。1942年6月17日,丘吉尔首相和英国总参谋长布鲁克
等乘丘吉尔的专列离开伦敦前往苏格兰的斯特兰拉尔湖,从那里乘水上飞机,折向西南,飞
越新斯科省,直抵美国东海岸。19日,丘吉尔飞往海德公园,罗斯福总统正在那里恭候
他。20日,丘吉尔交给罗斯福一份备忘录,主要陈述的是1942年不能开辟第二战场的
理由。他认为,1942年应进行什么样的战役,应从北非登陆计划上来考虑。这样英、法
军队在北非登陆计划将会使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行动告吹。
会议继续进行,英军告急电报:英国在利比亚号称坚不可摧的3.5万守备部队投降。
这一恶讯使英、美最高统帅大感震惊。至此,美国人与英国人详细制定进攻西北非的代号为
〃火炬〃的计划。丘吉尔建议由一名美国人来具体指挥实施。
1942年8月7日,美国总统代表哈里曼应丘吉尔的邀请来到开罗,丘吉尔希望在告
之斯大林不可能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这一令人不愉快的消息时,能有一位美国人在
场,而哈里曼就成了首选人物。
8月10日夜晚,丘吉尔、哈里曼和英兰离开了德黑兰,乘飞机沿里海东岸,避开德军
与苏军在高加索起杀的战场,前往莫斯科。
11日晚,斯大林与丘吉尔和哈里曼的会谈开始。丘吉尔首先列举种种理由:集结在英
国的登陆船只和兵力数量不足;在拉芒什和加来海峡实施登陆战役存在种种困难;在法国沿
海登陆会中断1942年大战役的准备工作等等,这种种理由都表明1943年盟军在法国
登陆,在军事上是不可能的。随后,他向苏联最高统帅保证:“英、美两国都在准备194
3年的大战役。〃为此,美国将向不列颠岛派100万士兵。到1943年春,美国远征军
的兵力可达27个师。英国还将扩充21个师,其中近一半是坦克师。为了证实英、美两国
的态度是一致的,那位总统代表哈里曼连连说:“完全同意首相之意见。”
斯大林对英国政府的态度非常恼火,他拍案而起道:“谁不想冒险,谁就永远打不赢战
争。”
一贯见风使舵的丘吉尔见斯大林气色不对,马上把话题一转,告诉斯大林:盟国已做出
决定,要进行另一场战役,即“火炬〃战役,以攻占法属北非,为1943年进攻欧洲大陆
打开一个通道。他竭力说明此次战役的益处。斯大林对这一战役没有持否定态度,他虽然对
盟友违背协议,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极为不满,但也对〃火炬〃战役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
析。他们认为,这次战役袭击隆美尔的后方,威慑西班牙,可轰炸意大利的基地,使意大利
暴露在战争的正面;同时,这次战役可导致德军与法军的正面接触,如果能攻击北非,打通
地中海,便可取道波斯湾铁路,缩短为苏联提供给养所需的时间。
尽管〃火炬〃战役对苏联的对德斗争有益,但苏联政府很清楚,这个〃火炬〃计划是为替代
更为直接帮助苏联战胜纳粹,加速希特勒灭亡〃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而炮制的,是英美政府
全然不顾苏联人民的困苦,不顾欧洲人民的困苦,从帝国殖民统治野心出发而做出的决定。
在第二天的会谈中,斯大林向丘吉尔和哈里曼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其中明确指出:“1
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外长访问伦敦时就已解决的,这一行动目的
非常明确,是〃把德国的兵力从东线吸引到西线,并在西线建立起抵抗德国势力的重要基
地,从而改善1942年苏军在苏德战场的形势。”“而且,十分清楚,苏军统帅部在制定
自己的夏秋作战计划时,是考虑到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因此,英国拒绝原
已同意的计划,〃对希望开辟第二战场的整个苏联公众是一个精神打击,这使红军在战场上
的形势复杂化,给苏联统帅部的计划造成损害。”
丘吉尔看完备忘录,无话可辩,只是许下诺言,对此要做出书面答复,同时仍坚持说:
“火炬〃计划已是英、美两国做出的决定,是最后的决定,这个战役是对苏联最好的援助。
斯大林谴责英军害怕与德军展开地面战斗。他提出盟国应利用品在西欧的空中优势向法
国沿海进攻。丘吉尔对此断然给予否定。
会谈进行得〃极不愉快。〃但斯大林还是向丘吉尔通报了苏联保卫高加索的计划,“我们
将用25个师保卫这条屏障,而且将全力坚守2个月,直到大雪封山〃。苏联人的做法正中
丘吉尔的下怀,即使他不开辟第二战场,苏联也将和德国继续战斗下去。
丘吉尔终于点燃了非洲的〃火炬〃。他将制定实施〃火炬〃战役计划的任务交给了美国的艾
森豪威尔将军,并在登陆地点、进攻部队部署多少等问题上给艾森豪威尔施加影响。
丘吉尔一方面控制着〃火炬〃计划,同时又发展他的第一个战略主张,即巴尔干或地中海
战略主张。根据这项主张,在地中海,“英国捍卫埃及和所有阿拉伯国家,如在塞浦路斯、
马耳他、直布罗陀已夺占的阵地,还打算在利比亚、叙利亚、希腊、南斯拉夫夺占新的阵地
〃。此外,丘吉尔首相力主〃巴尔干方案〃,企图挡住苏联红军通往巴尔干的道路,制止当地
民主运动的增强,巩固英国在地中海的阵地,保住其对近东的控制。用丘吉尔毫不掩饰的话
说,他打算在巴尔干,打进一个〃把欧洲和苏俄隔开的盟军楔子。〃另外,丘吉尔也打算利用
在次要方向作战的机会积蓄力量,以便在战争的最后阶段向德国进攻。
丘吉尔关于把欧洲与苏联完全割裂开的思想,在1942年10月份给他的内阁成员分
发的一份秘密的备忘录中就曾写道:“我的思想首先集中在欧洲,即振兴作为现代民主和文
明摇篮的欧洲之强大。如果让俄国的残暴行径践踏古老欧洲国家的文明和独立的话,那是莫
大的灾难,〃从中不难看出,英国首相丘吉尔头脑中顽固的反苏意识,已经渗透到他所推行
的计划和方案中。
正当蒙哥马利突破阿拉曼防线向西追击沙漠狐隆美尔军团的时候,美国五星级上将艾森
豪威尔将军统率的英、美联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海滩登陆,丘吉尔游说已久的代号“火
炬〃的西北非战场开辟了,西北非战场的开辟使反法西斯斗争出现了新局面。
北非登陆战役计划预定在三大港,阿尔及尔、欧兰、卡萨布兰卡实施。参加战役的有英
国的四个步兵师、两个装甲师,美国远征军的一个步兵师,总共七个师,约11万人的兵
力。为了占领敌境内纵深处的机场和重要据点,还有几个空降营参加到战斗中。为了运输部
队,海军将派出650艘战斗舰艇和大型运输船只。护航的船只有一部分,将从英国港口出
发,另外一部分将从美国出发。登陆战役的保障由驻守直布罗陀的空军担任。
11月5日,那位在其战争指挥生活中名不见经传的艾森豪威尔搭乘〃空中堡垒〃飞抵直
布罗陀。
地洞里是唯一可作办公室的地方,电扇24小时不停地转动,仍无法驱散潮湿的空气中
的水分,地表水渗过弧形顶板接连不断地敲击着蜷曲于它下面的一切,沉寂乏味地打发着每
一秒钟的时间。地下道里只有些微弱的灯光星星点点亮着。1942年8月正式被任命为盟
国远征军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在洞穴里来回踱着,忍受着〃火炬〃计划行动之前的令人难以忍
受的煎熬。
11月8日凌晨,运输船只在战斗舰艇和飞机的掩护之下,迎着晨曦,分三路在预定的
目标登陆:美国巴顿将军率领的部队攻占卡萨布兰卡,由仇恨德国法西斯的法国贝图亚尔将
军组织内应,但因没有截断法国驻摩洛哥总督诺盖的秘密电话线,内应未能成功。诺盖和海
军将领进行抵抗,使美军受到一定的损失,但美军凭借数倍于敌的优势,很快压制了敌军的
火力,顺利登陆,攻占欧兰的是美国第2军,他们遭到法军的顽固抵抗,到10日战斗完全
停止,盟军占领欧兰。11月11日,阿尔及利亚的法国维希〃政府〃的副元首兼法军总司令
达兰海军上将,命令北非法军对盟军停止任何抵抗。这样,英、美军队就能毫无阻碍地向东
推进。至11月底,已占领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进入突尼斯境内,直逼比塞大和突尼斯
城下。
希特勒统帅部得到盟军登陆北非的消息,决定扼守法属北非。他立即将西欧的部分兵力
从海空两路急速调往突尼斯。到12月初,希特勒德国在突尼斯已集中了五个师的兵力,组
成了坦克第5集团军,由阿尔尼姆将军指挥。德军顽强地抵抗着盟军的攻势,不但阻止了盟
军的前进,而且,还多次进行反冲击,迫使英、美军从突尼斯和比塞大向西退却。
11月份,在希特勒向突尼斯增派援兵的同时,法西斯德国又把矛头对准法国土伦海
军,企图夺取法国舰艇,从而援助北非。早在11月13日,希特勒曾向贝当保证,德国和
意大利都不会占领土伦的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