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第一驸马-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承恩摇了摇头,说道:“积重难返,你说的这些谁人不知道?你倒是说说你的办法!”
宋友亮笑道:“但是,若论国力,鞑子确实比不过我大明的。别看鞑子现在得了蒙古,制服朝鲜,看似疆域辽阔。可论其人力,不过几十万人,只相当于我大明一个州府罢了。只要我大明不急于求成,步步为营,为扎稳打,拖就能把鞑子给拖死!”
“拖?要拖多久?”王承恩还是摇了摇头,“鞑子掳掠了几十万汉人去关外,这些汉人就在宽甸一带屯田。怎么拖得死?”
“怎么脱不死?”宋友亮得意地笑道:“为什么每次皇太极议和的内容都以开边事为目的?关外是苦寒之地,鞑子又不善耕种,本来粮食产量就少,如果我们能严查边关商人,一粒粮食都不放出关,再从旁骚扰,光饿就能饿死他一批。”
王承恩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不屑,“鞑子不来骚扰我们就不错了,我们如何骚扰他们?”
“鞑子的骚扰来自路上,那我们的骚扰就从水上来。”宋友亮答道“你想效法毛文龙?”王承恩说道:“如今朝鲜归附了鞑子,要重立东江镇是不可能的了!”
“不是东江镇,而是在登州一带设立军镇,以水军奔袭辽东乃至关外各处。鞑子的马蹄快,可既下不了水,也比不上海船可以日夜不停!如果能由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的帮助,那标下担保三年又小成,五年可大成!”
“又是五年!”王承恩冷笑一声,“当初袁崇焕也是拍着胸脯说五年可以平辽,领有480万辽饷,其中米180万,另发内帑120万、铠甲40万具,红夷大炮10门,其他弓箭军械无数,结果如何?现在~~~”王承恩看着宋友亮,“你要多少银子啊~~~~~?”王承恩又把调子拖得长长的宋友亮知道,崇祯现在最头疼的事情就是银子,所以他一拍胸脯,朗声道:“一两银子都不要,所有的钱粮都由标下自行解决,标下只要两样东西~~~”
听说宋友亮说一两银子也不要,王承恩一下子就睁大了眼睛,“哪两样东西?”
“陛下的信任和公公的支持!”宋友亮笑答
【99】平台议事2
见到崇祯是在平台阁上,那里有一张八仙桌,是崇祯会见内阁大臣时常坐的,崇祯在这里召见宋友亮,已经可以看出他对宋友亮的重视。宋友亮抬头看着崇祯,这个一心想做中兴之主,结果却成亡国之君的男人。他看上去十分威严,但是宋友亮可以分明地看到这份威严下被深深隐藏的不安。
崇祯用和蔼的口气说道:“王承恩已经都告诉朕了,你的计划是从登州海上出发,联合朝鲜,袭扰东虏的后方。弄得民不得耕种,军不得将歇,是吗?而后待其人困民疲之时在一举破敌?”崇祯始终没有意识到和满清的战争不是一场战役能解决的“回陛下,是这样!”宋友亮毕恭毕敬地答道“不要国库拨一两银子,三年小成,五年大成?”崇祯又问道“回陛下,是这样!”宋友亮机械地回答,“末将不敢托大!”
“还要郑芝龙来帮忙?”崇祯的语调越来越缓慢,宋友亮隐隐觉得似乎话外有话,他抬眼偷看王承恩,王承恩目视前方,似看非看,不给自己丝毫提示终于,崇祯提高了嗓门,说道:“太慢了!”崇祯依旧幻想着用一次两次的战役来解决问题,正是他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才造成后来一些列的失败这时,王承恩才开口道:“陛下,慢是慢了点,老奴以为俗话说的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些事,急不得,再说宋游击不要朝廷的钱粮,只要拨些打造兵器、战船的材料和工匠即可,老奴以为还是可行的。”王承恩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反正花的是宋友亮自己的钱“可是他资历还浅,做任一镇总兵,恐怕!”崇祯微微皱眉,不过他现在的原则就是只要你不跟我伸手要钱,那就什么都好说王承恩笑道:“陛下难道忘了吴三桂吗?他不也是二十一岁就当了辽东总兵,在宁远如泰山一般阻挡着鞑子?正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些年老的将领们都是瞻前顾后,为自己的身价田产着想。我朝正需要吴三桂、宋友亮这样的年轻新锐!”说罢,王承恩朝宋友亮使了个眼色宋友亮立刻抱拳跪倒,朗声道:“微臣虽然年轻,但是愿意效法汉朝的霍去病,为陛下破虏~”
“好,有胆色!”崇祯听了这么豪气干云的话,也是精神一振,“朕就擢卿为登州镇总兵官,节制登州所有的卫所军以及辽东诸岛水陆兵马,并辅以朝鲜事务。”
“臣宋友亮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登州镇设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此之前,朝廷于永乐七年(1409年)在水城设立了登州备倭都指挥使司(简称备倭都司),总督山东沿海诸路兵马,莱州卫、登州卫、宁海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嶅山卫、灵山卫等各卫指挥使司均归其管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专设登州巡察海防道,管理登莱两州海防军务。
万历二十一年,日本权臣丰臣秀吉发动“壬辰战争”,率军入侵朝鲜,明廷调集南北陆水官兵加强海防,在登州增设副总兵,与巡察海防道分掌水陆各营,归山东巡抚节制。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撤销都指挥使,改设总兵,号总镇。登州备倭都指挥司署改为登州总镇府。
天启二年(1622年),设登莱总兵,归登莱巡抚节制,统辖山东沿海水陆12营,总兵署设在登州府城内。
崇祯二年(1629年),裁登州总镇崇祯七年(1634年)复设登州总镇。
崇祯十一年(1638年),撤销登莱总兵,登州总镇并于临清,登州改设城守营。
要设一镇,也不是一道旨意就成的,比如首先要额定兵员。虽说登州镇不用朝廷拨发军饷,但是皇帝也不可能让你宋友亮无节制地招兵买马永乐至宣德年间,为了增强海防军队的机动能力,必要时全力增援警急地段,便先后在登州、文登、即墨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海防机动部队,这就是号称海防三营的登州营、文州营和即墨营。三营官员的级别高于卫级长官,军营驻地又设在所控各卫的中心地带,指挥协调及出击增援,均为便利。登州营设把总、游击各一员,负责训练军队。除防守任务外,每年春秋两季还要与别处驻军轮流调往京师参加校阅。军队配以金符,如果朝廷有诏令调动,必须经省和府共同复奏,并合验金符后方可调遣。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登州营归登州都司与莱州巡察兵备道共同节制。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改莱州兵备道为登州兵备道。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登州营归登州都司与登州巡察海防道共同节制,并成为海防道中军,改称团操营。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团操营分为左右二营,后又编为水陆十二营。
天启年间,团操营归登莱总兵统辖。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总兵镇移到临清后,登州改设城守营,并十二营为六营,每营设将官、中军、千总各一名,把总2名,共有官兵9197名。最后加上自己的五营兵马,新登州镇有兵马约12000人。这点兵员哪里够?于是宋友亮赶紧趁崇祯还在兴头上,把兵员争取到了25000人。
崇祯原本答应了,不过,话刚出口,崇祯却又反悔了。一开始宋友亮说自筹军饷,崇祯乐得做无本生意。可转念一想,这么多兵全你一个人养,到最后还不都养成你宋友亮一个人的私兵了?那怎么可以呢?结果崇祯决定登州25000兵马之中,由朝廷拨发20000万人的军饷,宋友亮自筹5000人军饷。宋友亮心里暗骂谁不知道朝廷根本没钱发饷,到头来还不是自己掏钱?
崇祯没有给宋友亮派巡抚督察,但是很快崇祯就给宋友亮派来了监军。不过此人不是宦官,而是袁可立的儿子袁枢。袁枢字伯应,号环中,又号石寓,河南睢阳睢州人。以父兵部尚书袁可立荫官户部郎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崇祯八年,袁枢为其父在睢州家里守孝,遇流民攻城,睢阳卫不堪一击而败。袁枢破家散财两千金募勇杀敌,擐甲登陴,倡先固守,力战七昼夜,至目生疮,睢州城得以保全。袁枢貌俊伟,多大略。善骑射,有边才。明崇祯十一年,清军大举侵明,明将多畏缩,袁枢不避死,以户部郎中文职督饷于辽左军前,解朝廷庚癸之忧。在其父袁可立做登莱总兵的时候,袁枢就一直在父亲身边参与军机大事,这次皇帝复设登州镇,在王承恩的建议下,决定启用袁可立之子袁枢,任命他为登州巡抚,兼监军。宋友亮本还很怕崇祯给自己派个太监来当监军,到时候整天想着搜刮不说,遇到大事还要指手画脚,打了胜仗要抢功劳,打了败仗要推卸责任。如今来的是忠良贤臣之后,又懂军事,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袁枢今年39岁,生的高大威武,不象一般的文官那么看上去弱不禁风。袁枢看宋友亮也是有些意外,这个军户出身年轻总兵虽然生得健壮,但是直显威武不显粗野,而且谈吐也很得体。袁枢本来感觉皇帝启用一个年仅二十来岁、ru臭味干的年轻卫所军官很是不解。但是崇祯皇帝的一句话让他哑口无言,“谁让朕看中的宋友亮就这么年轻呢?”
在北京城里的云轩阁,这对未来的搭档进行了一次私人会晤。二人都穿便服,在云轩阁二楼的雅间里对斟。
“袁大人!”宋友亮拱手道:“宋某人性急,所以等不到正式公文下发,就来和袁大人聊公事了!”
袁枢毫不介意,说道:“袁某亲自去过辽西,知道东虏之祸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火烧眉毛的地步。十一年东虏入关,袁某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又能如何呢?正所谓南仲在内,李纲无功;潜善秉成,宗泽殒恨。”袁枢摇了摇头袁枢说的话,出自编修杨廷麟的上疏,杨嗣昌看了之后大怒,将他贬到江西去当一个小官。当时,整个朝廷的人都知道崇祯对杨嗣昌的信任和偏护,当面不敢说,但背后议论的不少,袁枢就是其中之一宋友亮善意地提醒道:“袁大人,小心隔墙有耳!”
袁枢却是满不在乎,只是立刻转换了话题,说道:“不知道宋大人对登州镇的经营,有什么打算?”
宋友亮笑道:“令尊节寰公(袁可立)曾说:守御筑墉,养马增士卒,习骑射。至于京营老弱虚冒,不宜缓综,复多藏粮米以备之。尤宜破格用人,图复建骠骑之功,以佐县官之空乏。笼天下盐铁之利,则军帅无侵渔,逴行无绝饷,而中国可高枕矣。如今,我以为再加上个联合朝鲜,可以事半功倍!”
袁枢点了点头,但是有些担忧地说道:“如今朝鲜不是已经降了东虏,还会助我大明吗?”
宋友亮笑道:“朝鲜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过是觉得我大明鞭长莫及,所以暂时委曲求全。只要我们让朝鲜人知道,我大明依然有雷霆之兵,朝鲜就还会回到大明身边的。”
“嗯~”袁枢点了点头,人家那么推崇自己父亲的主张,自己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袁枢说道:“宋大人,我们满饮此杯,明天就起程出发。袁某人要继承先父的遗,与宋大人一同保家卫国。”说着,袁枢双手举起酒杯“对,一同保家卫国!”宋友亮也举起酒杯和袁枢碰杯,宋友亮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即喊道:“服务员,埋单~~~~呃~~不,小二,会账~!”
【100】登州镇总兵
登州有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和威海卫四个卫所,就在宋友亮回到海阳卫的第三天,这四个卫所的指挥使们都收到了兵部的公文,于是大嵩卫指挥使宋国政、靖海卫指挥使许勋、成山卫指挥使唐保量、威海卫指挥使鲍威相约到海阳卫道贺。
四个指挥使一碰头,贫富差距立刻显露出来。宋国政因为在宋友亮那里入了份子钱,每月可以拿到一贰佰两银子的花红,手头很宽裕。所以他穿着上好绸缎做的外衣,坐着马车,就连一帮抬礼物的家丁也是各个身穿崭新的棉布衣服,面色红润,精神奕奕。而许、唐、鲍三人坐牛车不说,身上穿的军服虽然浆洗得不错,但还是能一眼看出是身旧衣服。身后的跟班也是瘦不拉几,拿得礼物不到宋国政的一半。
“宋指挥,几年不见,你发达了啊~!”鲍威首先笑道宋国政笑答:“跟着海阳财神走,想不发达也难。你们几个,只要听话,宋将军让你怎么干,你就怎么干,我这日子,你也能过上!”
“那是,那是~~”一旁的许勋也陪笑来到海阳卫之后,许、唐、鲍三人既惊讶于海阳卫的繁华,又惊讶于宋友亮的年轻。许勋甚至偷偷跟宋千斤说自己家里还有个没出阁的女儿,如果宋家不嫌弃,可以嫁给宋友亮当小妾。宋千斤大笑,“我家儿还没娶妻,何谈纳妾?”
四个指挥使一番马屁之后,纷纷献上礼物,宋友亮到也不推辞,一一笑纳。随后,宋友亮便向北方遥拜了一下,说道:“蒙陛下抬爱,我升官了,希望诸位与我戮力同心,一起为国尽忠!”
“那是当然,那是当然~”宋国政第一个表态,许勋等人也纷纷表示要为国尽忠,肝脑涂地套话说完,就要开始说正事了。宋友亮问道:“本将军是从屯田起家的,现在成效如何,你们也看到了,所以本将军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四卫大兴屯田,让所有的军户们温饱无忧。”
许勋颧骨一跳,问道:“将军,那我自家的田~!”许勋担心宋友亮会要自己把田拿出来分给普通军户。唐保量和鲍威也皱起眉头,表示出同样的担忧。
宋国政笑道:“别傻了,你们可曾看见将军把自家的田地拿出来分的?将军说的屯田是指开荒!”
众人松了一口气,不过许勋又问道:“开荒是好事,可是开了荒又不能马上有收成,这期间的口粮!”
宋友亮说道:“我会设立一个仓库,以后每个卫所收获之后,都要上缴一部分到这个仓库里,以备不时只需。至于各位开荒时消耗的口粮,可以由这个仓库预支,以后有了收成再补上。”
一听说要上缴,几个指挥使又开始纠结了。宋友亮进一步解释道:“我将要抽调各卫所的兵丁集中操练,这练兵耗费的粮食自然要大家一起出。这个仓库里的粮食一是拿来练兵,二是拿来应急,万一哪个卫所闹了灾,那就从这个仓库里调拨粮食赈济。我丑话说在前面,出了粮的,倒是有的分,不出粮的,就是你饿死三遍也休想得到一粒粮食。”
话说到这份上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一旁的宋国政也帮腔道:“你们几个窝在卫所里种田种傻了。你们看我,坚定不移地跟着宋将军走,这不就富了吗?天底下军户是一家,宋将军还能给你们亏吃?”
“好,宋将军让咱们怎么干,咱们就怎么干!”许勋第一个表态“对,跟着宋将军走~”唐保量和鲍威也表了态“这就对了~~”宋国政对自己的说服能力忽然充满了自信宋友亮拿出几本小册子,说道:“这是我屯田的一些经验所得,你们拿回去看看,愿意学的就学。”
许勋赶紧抢过一本,虽然他目不识丁,扁担倒了不知道是个一字,但是在他看来,这个小册子就是海阳财神的发财秘籍。
几天之后,登州新一轮的垦荒开始了,这次不光是海阳卫的百姓信心十足,就是其他四卫的军户们也是劲头十足。如今由海阳财神当了自己的领头羊,在前面指路,还用怕自己不能致富?
宋友亮又从海阳卫调拨了一批粮食和小麦种子到四大卫所,其中自然少不得高产小麦种子。
大明崇祯十三年七月,登州镇正式开镇,以宋友亮为登州总兵,户部侍郎袁枢为监军。就职大典上,往来道贺者不断。大家都知道这登州镇没有巡抚,军民之事全由宋友亮一人做主。此人又善经营,号称海阳财神,大家都希望能跟着财神发家致富。
首先是登州知府陈国英领着同知王子林等一干登州官员来敬酒道贺,陈国英笑道:“早就知道宋大人是年轻有为的,大明的后起之秀,果不其然!”
宋友亮也是笑道:“我是一届武夫,以后地方上的民生,还要多仰仗陈知府。”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众人除了贺宋友亮之外,姑父赵连理和姐夫夏鸣浩自然也是众人巴结的对象。大嵩卫指挥使宋国政论官职还是二人的上司,此刻也tian着脸过来敬酒,让赵连理和夏鸣浩狠狠地得瑟了一把走马上任登州总兵之后,宋友亮便移居登州,在这里有以前登莱镇总兵时代的总兵府。这座总兵府,也算是气势磅礴,煞是威严。有府门、大堂、二堂、三堂、书斋、厢房和后宅一套庞大的双层楼阁式四合院,占了好大的一片地方。在总兵府正门前,有一对高大的大石狮,依大明例,只有三品以上官员,门前才可以摆放大石狮。在正门前,除了粗壮的上马石外,还有一大片宽阔的石板较场。
今天是宋友亮到任登州的第三天,这天军门接见,诸将入谢,兼辞归信。大门口,布满了几排几列的府中守卫标兵,个个都是打起精神,虎视眈眈地看着众人。大门外地较场上,密密麻麻的站立的都是红缨凤翅的军官们,这些人都在等待着宋友亮地召见。在较场上的只是六营的低级军官,而邓右扬、苏自兴、李跃、刘文明、吴廷宾、张光六名营官则是在府内地白虎堂内相候。白虎堂是各官宅地标志之一,这里是访客在见主人之前歇息等候的地方,在这里白虎堂内是不能携带兵器地。宋友亮总兵府内这个白虎堂高达五米,整个屋子给人以一种敬畏感。
登州六营的六个将官全都努力收起赘涨的小肚子,把头昂的高高的。
宋友亮正翻看着登记士兵的花名册,“花名册登记士兵9197名,实际数字有没有一半啊?吃了不少空饷吧?”宋友亮随口问道“呃~”
“嗯!”
“这个!”
“额。”
“哦!”
“~~”
六个营官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算了,本官也不是来翻旧账的。”宋友亮把花名册扔到桌子上。眼见花名册落下,六个营官的心也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胸口邓右扬大着胆子说道:“大人圣明,其实这种事情早就心照不宣了。”
宋友亮抬眼看了看他,此人生得健壮,就是身上缺少军人的气质,被海风吹黑的脸,看上去十足像个老渔民宋友亮重复了一遍方才说的话:“本官说过了,本官不是来翻旧账的。以前你们做过什么,本官一律既往不咎,但是以后,你可得记住了,要守本官定下的规矩。”
“谨遵将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六人站直了身子“那就好~”宋友亮点了点头,“回去清点各营人数和军械的数量,把实实在在的数字报给本官。”
“那个~那个~”第二营营官苏自兴扭捏地说道:“历年欠饷的数字要不要~~要不要也一起上报?”
宋友亮白了他一眼,苏自兴赶紧低下头去,“当然要报~下一步本官要裁汰老弱,整顿军纪。那些老弱之兵,在补发欠饷之后,本官另有安排。留下的人嘛,也是另有重用~另外,明日本官要在校场阅兵,所有官兵都要系数到场。”
“得令~”六人赶紧告退,在回各自大营的路上,六人都在考虑是不是要把欠饷的数字报的大一点
【101】整编登州军
登州府城外有一个大较场,向来是镇城官兵检阅会操的地方。作为一镇之首的大较场,平时全镇官兵经常在这里操演,场地自然非常大,足以容纳数万官兵同时排兵布阵。此时较场上早己是旌旗如云,站满了密密麻麻的官兵,结个一个又一个的方阵。这些人中,有城内驻防的六营兵,有登州府境内的卫所军,还有宋友亮带来的二千海阳卫军,无一不是站在这里。话说人过一万,无边无沿,望眼看去,较场上就是黑压压的一片人头。
除了这些官军外,较场外还挤满了各地来看热闹的登州府百姓们,有城内的镇民,还有四边的百姓,将一个较场四周,挤得是水泄不通,各人都是用兴奋好奇的目光看着场的中间。难得啊,这样的机会不是每天都有的。较场上的演武高台上,满是登州府的大小官员们,有宋友亮,袁枢,陈国英,王子林等人,还有外堡来镇城拜见宋友亮的各地武将们。除此之外,演武厅高台两边,就是密密麻麻的亲卫旗手等,宋字大旗,高高飘起,威风凛凛。
站在高台上,宋友亮按剑四望,毫情涌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登州兵马兵备松弛,有如儿戏,在登州六营官兵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六营散兵衣甲不整不说,还多老弱在里面。手上拿地兵器也多是锈迹斑斑。就是六营中的青壮,衣甲勉强算作整齐,但在这种严肃的场合中,却是纪律松弛。六营营官为了为了让现总兵宋友亮看上自己,极力约束部下约束下拼命挺胸凸肚。拿出一副威武的样子。
至于他们再旁边的卫所军。就更是糟糕。本来这些军卫军己经成为了专业的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