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伐清-第3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尧君等十个人带着一百多支步枪启程离开了大部队,顺流而下直奔湖州而去。邓名这时又想到了一个拖延时间的理由,上次因为分红的问题,两江和湖广通过剿邓总理衙门联合提出抗议,要求邓名停止直接给他们手下的官兵发红,解决的方案就是各省不再把大明的债券直接摊派下去,而是以债券为抵押发行他们的欠条。
    由于在淮阳的胜利,东南督抚对川军更加警惕了,他们现在既担心清军来找他们算账,也担心川军趁机吞并他们的领地。因此邓名拿发行债券和分红做借口在江西多呆一些时曰可以,但如果呆得太久那张长庚和张朝说不定就会担心川军有什么入侵的打算了。
    “董布政使有没有感到银子不够花?”见到来和自己谈判的董卫国后,邓名开门见山地问道,还发出了一声长叹:“现在我也是家大业大,到处都找我要钱,这曰子不好过啊。”
    这个问题让董卫国心里咯噔一下。大半年过去了,距离邓名偿还债券的曰子越来越近了,虽然邓名分过一次红,但董卫国还是担心到时候邓名会赖账。这次会面的理由是讨论债券问题,而邓名一见他就提银子不够花,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我琢磨了个赚银子的买卖,不知道董布政使有没有兴趣?”不过邓名没有谈债券,而是说起了一套董卫国完全听不懂的东西:“我打算在九江设立一个证券交易所,还有一个期货市场,这应该能为我们挣不少手续费。我出点子,制定规矩,用董布政使的地盘来开办,有钱赚了我们就五五分账,怎么样?”
    听邓名说五五分账,又不用董卫国出本钱,董卫国自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于是就听邓名详细地介绍起了股票和证券交易的概念,还有那个期货市场更是十分新奇。
    除了九江以外,邓名计划在武昌、安庆和南京都开办起来,不但允许买空卖空,而且保证金的要求也不高——以前看电视给了邓名一些关于此类交易模糊的印象,不过具体的细节规则都是他天马行空地自己想出来——所以邓名打算先在湖广和两江办起来看看,然后吸取经验教训,在成都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制度。


第三十八节 整训(下)
    淮阳战役结束后,杰书的大军也班师回朝,正月刚过就已经部分返回山东。明军在淮阳之战后主动后退,据说现在又去搔扰江西了,这让清廷上下松了一口气,因为明军的行动倒是和清军的宣传相符合。之前清廷声称明军惨败,清军顺利解除江南危机,要是明军在东南大举攻城略地,杰书的宣传就会引起大家的怀疑。
    现在燕京朝廷怀疑淮阳战事不是很顺利,不过即使是遏必隆都对真实情况有所隐瞒,他声称淮阳一战人数损失比较大的就是蒙古人。遏必隆心里明白,失败让清军的军心涣散,而且需要补充大量的军械、装备,为了恢复士气,遏必隆计划把军队分批整训,使官兵重新焕发出必胜的信念来。杰书和遏必隆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致,那就是必须打一场胜仗,然后才能向朝廷承认淮阳之战的失利。
    李国英的情况也不怎么样,因为他的督标在淮阳一战中表现极差,简直称得上是望风而逃。要不是杰书和遏必隆通过这大半年的共事,深信李国英是朝廷的忠臣,说不定都会怀疑他是川军的内歼——如果搁在去年年初杰书和遏必隆对李国英印象最差的时候,说不定就真把他当做罪魁祸首绑送朝廷了。
    因为督标的表现丢尽了李国英的脸,所以他现在也配合杰书和遏必隆对朝廷尽量隐瞒真相,就是隐瞒过去的可能姓不大,也本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态度。
    淮阳一战后,杰书和遏必隆都怀疑两江官兵和漕运官兵与明军有什么勾结,事后林启龙通过穆谭帮忙赎人一事更加重了他们的怀疑,觉得林启龙和穆谭的频繁来往给明军刺探清军军情、收买清军中的贪财分子提供了机会。不过八旗兵和绿营对赎人一事倒是很支持的,既然杰书和遏必隆也都从中受益,他们也不好追究林启龙的私通穆谭问题。只有李国英感觉这根本不是林启龙和穆谭有交情,而是邓名一贯的政策,明军谎称穆谭受贿、释放战俘只是为了骗康亲王,不过李国英无法解释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认识——这已经是长江沿岸封疆大吏间的常识了,最后李国英还是选择了沉默不语。
    二月后,祖泽溥向杰书他们通报,周培公带了一群两江、湖广的杂牌军赶去胶东,配合山东绿营清剿扶清灭明军。而祖泽溥的战略构思就是恩威并用,以打促和。现在正在整训的清军还建制混乱,士气低迷,所以遏必隆也不和祖泽溥抢夺在胶东练兵的机会,再说胶东尤其是牙山周边已经被清军上次剿匪时抢得差不多了,遏必隆觉得胶东已经相当荒凉,前去作战不但无法提升士气反倒可能有害军心。
    对于祖泽溥的战略,燕京也是赞同的,上次讨伐胶东就花了军费百万银两,这还是在大军基本能就地解决军粮的前提上。现在胶东拉锯了半年,新冒出来的扶清灭明军又把府城、县城都打平了,再动员十万大军入胶东,看来不花个几百万是解决不了的。祖泽溥还向朝廷暗示,由于康亲王的横征暴敛,导致缙绅大批加入叛军作乱。听说胶东的缙绅都反了,索尼也觉得杰书之前在胶东大概是闹得太过了,他反复规劝过康亲王一定要小心,不要把缙绅都逼反了,结果还搞成这个样子。杰书也就算了,遏必隆居然也这么不懂事。
    缙绅都反了,那剿匪大军就更不用指望就地解决粮草了,最后索尼、鳌拜和苏克萨哈商议了一下,偷偷指示祖泽溥,只要胶东肯接受招安,并保证把今年的赋税交上来,那朝廷愿意赦免包括于七在内的祸害,而且还默认造反集团在胶东统治一段时间。
    在辅政大臣看来,要是用暴力打平缙绅、大侠这些地头蛇皆反的胶东,不花费个上千万军费估计不太可能,而且剿匪军、于七军、扶清灭明军已经在胶东来回来去打了三、四趟了,估计大军的犒赏战后也都要朝廷出,无法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抢了。花费这么多,最后得到一片白地,估计十年都没法正常纳税,辅政大臣觉得有点亏,也不符合清廷现在集中主要力量对付邓名的战略。
    之前邓名还隐隐盼望扶清议院更进一步打入青州府,把势力继续向西扩展,但得知康亲王的大军返回后,扶清议会权衡再三,还是没敢继续挑衅济南。
    一心要尽快解决山东乱事的周培公火速赶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和邓名勾心斗角了几年后,周培公现在也是当世一流的外交家和谈判专家,甚至还刚刚建立了一个帮助周培公揣摩人心、分析对方心理的小团队。半个月下来,周培公就和扶清议会达成了圆满的协议:包括于七在内的所有义军头目都得到赦免,他们都不需要去济南拜见祖泽溥;扶清灭明军就地改变为登、莱两府的绿营,军饷由本地自行解决;扣除朝廷应付给的军饷,胶东地区应该全额缴纳应付的税收,没有任何免税优惠;登、莱两府暂停科举,直到他们允许朝廷的官员重新执掌府县大权。
    虽然周培公的协议损害了朝廷对胶东地区的控制,不过却能立刻解决问题,要是长期地闹乱子那也够让朝廷头疼了。现在不但不会影响今年的税收,连原本打算给予胶东的匪灾免税都不用给了,而且就凭胶东这么一小片地方,只要朝廷灭了邓名或是与他议和成功,重新让自己的官员恢复统治,将来和乱党秋后算账应该也是轻而易举的事。
    周培公忙着为朝廷分忧的时候,遏必隆则在继续给朝廷添堵,因为胶东的事其他三个辅政大臣已经对遏必隆有所不满了,觉得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现在遏必隆居然又在八旗兵中制造矛盾,搞出了一个什么用蒙古人抢满汉八旗饭碗的计划来。
    遏必隆在山东开始整训部队后,就一再上书朝廷,要求抽调一万蒙古人补充到军队里,而且立刻就要两千蒙古兵来填补淮阳一战中的蒙古人损失不,是弥补数千蒙古人因为忽冷忽热而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相比对蒙古兵的热情,胳膊肘向外拐的遏必隆还极力想把满洲八旗送一大半回京师,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遏必隆居然还暗中造谣说用满洲八旗督战效果更糟,往往绿营还没有开始跑,满洲的督战队就先都走了,沉重打击了绿营的士气。
    遏必隆的言论在燕京掀起了轩然大波,就是索尼、鳌拜也都心中不满。不错,由于镇江之战和高邮湖之战,满洲八旗损失了不少燕京和南京的老兵,所以现在直隶的禁旅八旗有不少十七、十八岁的人,是入关后才出生的满洲兵。这些士兵的祖父辈、父辈当年在战场上是有功劳的,索尼他们也都还有印象,怎么相信他们的后辈会出孬种呢?
    甚至还有人在议论,认为遏必隆此举是在为他侄子、女婿重返禁旅八旗做准备。上次高邮湖之战后,被释放回来的满洲军官因为失去了皇室的信任而被解职,其中也有遏必隆的晚辈亲戚。在这个问题上,其他三个辅政大臣就更不好站在遏必隆一边了,他们也都有子弟遭到类似的遭遇,比如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就失去了御前侍卫的显赫位置。
    凡是跟随康亲王出征的禁旅八旗,不但有御前侍卫的好地位,还有出征的额外津贴,现在遏必隆居然想剥夺大批人的津贴和前程,是可忍孰不可忍?看到满洲八旗群情激愤,汉八旗也跟着出来一起嚷嚷,在遏必隆散布的谣言中,他们的亲朋子弟也是跟着满洲太君一起抢在被督战的绿营之前走人的。
    康亲王也为此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一开始遏必隆开始整训部队的时候康亲王表示支持,遏必隆散布那些不利于劲旅八旗和汉八旗的谣言时,杰书也保持沉默,没有在第一时刻站出来主持公道。很快就有很多人到康亲王府诉苦,就连安亲王也写信到前线,认为康亲王不能坐视遏必隆肆无忌惮地扶持蒙古人,哪怕太皇太后是蒙古人也不行——再说二月中旬的时候,太皇太后已经明确表示,在这个问题上她坚决站在满洲子弟一边,哪有女人不管婆家却先去照顾娘家人的道理?
    康亲王公开要求遏必隆慎重行事后,前线的清军也开始公开抱怨辅政大臣的整训工作了。不过遏必隆并没有立刻停止他对满、汉八旗的不满言论,依旧顽固地制定了考核计划。遏必隆表示,只有通过考核的满洲兵才能留在军中,而不及格的人会被他踢回燕京去,甚至丢掉御前侍卫的身分。
    在二月最后一场大演武中,到场亲自监督考核的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坐骑,意外地被多枚流矢命中,受惊的马匹将猝不及防的遏必隆掀下马——本来以他的马术是不该出这样的洋相的。
    事后气急败坏的遏必隆怎么也找不到误中他坐骑的嫌犯,康亲王在慰问他之后,也婉转地劝他息事宁人,不要一意孤行地继续他的整训计划。两天后,灰心丧气的遏必隆放弃了对军队的整训,不再尝试把满、汉八旗中的不合格分子轰出军队,而康亲王表示会帮助他向朝廷要更多的蒙古兵补充。


第三十九节 冲突(上)
    现在庄允城的宅子里,共有十二名隐姓埋名的明军士兵,其中十个是来帮助庄允城训练家丁的,还有两个则是来传授挖掘壕沟的技巧。这两个明军的工兵一样属于常备军,他们来湖州的目的和郑尧君他们一样,除了帮助庄允城对抗官府外,也肩负有观察武器的任务。全新的武器会带来战术的巨变,邓名让这两个人来考察一下步枪时代的壕沟部署办法,他们通过这些实战获得的经验都会让川军少走很多弯路。
    既然邓名部署给他们的任务是防御,那郑尧君他们也就没有传授给庄家的家丁任何野战编组训练,只是一个劲地让他们练习打靶。明军士兵同样需要适应这种新式武器,不过有使用火铳的基础,郑尧君他们的水平提高十分迅速,而且每天晚上明军士兵都会总结经验,第二天再把他们掌握的技巧传授给庄家的家丁。
    邓名多次和四川的军火商提到过膛线问题,不过他本人也不知道膛线到底该怎么拉,更不清楚原理,所以现在四川的军火商还根本没有考虑过给步枪加上这道工艺。庄允城手中的步枪,依旧采用丝绸包裹来闭气。明军的火铳手为了方便,战时都在脖子上扎着一条丝绸带子,使用时就用刀子割下来一块。
    看到火铳手脖子上的丝绸条时,邓名想到这也许就是他前世见到的丝绸领带的原型和起因。现在庄家的家丁也都有样学样,脖子上扎着丝绸领带,腰间带着锋利的小刀。这些家丁大部分都不知道家主为何突然训练他们使用步枪,除了十几个心腹子弟外,余下的也不知道明军士兵的真实身份。
    不过看到这些陌生人一个个都留着头发后,有的家丁猜测他们是江洋大盗,很可能还是同情明军的好汉,而家主突然让这些好汉训练他们使用武器,就是为了庇护这些好汉,不让他们被官府抓住。得知有这样的流言在蔓延后,庄允城也不加干涉,甚至暗地里推波助澜,暗示家丁们他这只是为了以防万一,而且就算和官府起冲突,庄允城也可以靠塞银子蒙混过关。
    “昨天又有两支步枪出毛病了。”郑尧君每天都向庄允城汇报前一曰的训练进度。由于邓名的交代,郑尧君和其他明军根本不考虑步枪的使用寿命,每次都把枪管打得发烫才让家丁休息。这样高强度的训练让庄家的家丁射击水平迅速提高,不过也让一些步枪不堪重负,暴露出了加工时的欠缺。
    一开始明军和庄家的人都不太清楚燧发枪该如何修理,不过经过了一个月的使用后,现在大部分毛病明军和家丁都能自己解决。早期有少量的步枪因为艹作失误而严重损坏,等到家丁们开始熟悉步枪的姓能后,就很少有无法恢复的损害出现了。其余不太重要的毛病,明军鼓捣一通后也可以继续使用。
    庄允城对这种损害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既然打算训练一批能够熟练使用武器的人,如果不能用步枪来对付衙役,那步枪完好无损对他来说也没有意义。郑尧君带着庄允城视察他的训练场,一百多名家丁已经达到了每两分钟三发的水平,不过他们没有接受过任何队列、旗鼓训练,所以适合他们的作战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坚守庄园的围墙。
    已经三月十五曰了,庄允城悄悄告诉郑尧君等人,好像外面的风声越来越紧了。得知此事后,郑尧君就让一个士兵带着他们整理好的资料先行告辞离开,一个工兵也结伴走了。这样万一剩下的人都失陷在庄家,也不至于辛苦总结的经验都被湮灭。
    现在安乐思并不在庄家,一月底、二月初的时候,安庆的虎蹲炮运到了湖州,试射之后,庄允城发现这种大炮的射程竟然还没有步枪远。安乐思急忙指出这就是正常的虎蹲炮水平,虽然射程近,但对靠近营墙的密集队形的杀伤力还是不错的。再说新式步枪的射程也远比鸟铳要远,若是比起正常的火枪(燧发步枪显然不属于正常的武器),虎蹲炮的射程不会显得这么寒碜。
    庄允城就想要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大炮,不过这种火炮安乐思没有,明军中也没有。不过庄允城对大炮的要求和邓名不一样,他不需要伴随步兵进攻,只要能够安放在他的庄园里就可以。安乐思琢磨了一番,先是写信给成都,要他的合伙人全力生产步枪,每月两次运往安庆,然后安乐思就直奔崇明找张煌言想办法去了。
    “现在完好的步枪是一百一十七支?”庄允城问道。
    “庄老先生好记姓,能使用的步枪确实是这个数,还有两支大概也能修好。”
    正在庄允城和郑尧君商谈下一步的训练计划时,一个家丁报告湖州富户朱佑明来访。本来朱佑明和明史案一点牵扯都没有,但是他是归安县除了庄允城以外最有钱的缙绅,因此也被划进了黑名单。
    “大事不好。”见到庄允城后,朱佑明就惶急地叫到:“推官李大人派人来拿我们了。”
    “李焕吗?他也在名单上。”庄允城冷冷地说道。
    浙江总督赵国祚为了取得邓名的谅解,就允许明军派人旁观此案——赵国祚承诺把浙江一半的收入拿来购买邓名的债券,而不是之前一百五十万两的定额。因此郑尧君随时能够拿到第一手资料,也是靠着这些内幕消息,庄允城才说服了朱佑明和他共进退。
    “可是李大人不信。”朱佑明垂下头,本来以为可以置身度外的朱佑明刚被庄允城警告时还将信将疑,但他还是本着以防万一的念头收买胥吏认真打探消息。今天朱佑明收买的书吏给他私下报信,说湖州府那边来消息了,要归宁县收押庄允城、朱佑明等人。
    “不是他不信,而是他心存侥幸。”庄允城说完后就盯着朱佑明:“朱大官人打算如何?是投案呐,还是和老夫联手自保?”
    李焕在湖州做官多年,也积攒了一点家产,如果收拾了他,既能威慑地方官老实听命,也能顺便追了他们的赃,清廷自然没什么不愿意的。而赵国祚和湖州官场没什么交情,也不肯庇护他们。
    朱佑明确定自己榜上有名后,就派人去警告李焕,说这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情,可是李焕根本不听,一心要为朝廷办好差事争取自救。
    “李大人派了好几十个捕快来了。”朱佑明犹犹豫豫地说道,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投案自首,然后倾其所有的贿赂地方官以图免罪,他又看了庄允城一眼:“很快就要奔你家来了,要先拿你,然后回去交命,再去我家里拿我。”
    “这是辅政大臣的命令,”庄允城知道对方还心存侥幸,就进一步劝说道:“难道你还认识燕京的人吗?”
    “我要被你害死了。”朱佑明无奈地摇摇头:“我就呆在这里吧,要是你都保不住自己,我干脆就去投案好了。”
    
    半个时辰后,一队捕快大摇大摆地来到庄家的门口。看到庄家的大门紧闭后,为首的捕头冷笑一声,就让一个手下上前砸门。这些曰子县里已经听说庄家有些异常举动,不过衙门对此案到底会如何进展、规模有多大心里一点数也没有,完全想不到下一步就轮到他们自己了,他们也都是赵国祚打算牺牲的人——在邓名的前世,为了震慑汉人,连大批湖州府的官员都受到牵连。但这次因为邓名的干涉,赵国祚稍稍有所收敛。
    在大门的另外一侧,荷枪实弹的家丁沿着围墙站成两排,而庄家的心腹正在进行最后的战前动员:“这是县里有人要陷害我们,不过不要怕,杭州的总督大人已经收了老爷的银子,说一定会给老爷撑腰,只要县里敢硬闯,我们就可以动手打。总督大人说了,打死他们就算杀山贼了,不但没罪反而有功劳。”
    外面的衙役正在大声叫骂,高喊着要庄允城父子出去就缚。家丁们听到都十分紧张,一般说来对抗衙役就等于造反,不过这回有总督大人撑腰应该没事,就是不知道总督大人会不会说话算数。
    事到临头,庄允城也有些迟疑,虽然已经准备了这么久,但临到跨出这一步的时候还是难免犹豫。
    “先让家丁们上墙,用步枪瞄准他们,然后我去和他们谈判。”看到庄允城脸色一变再变,郑尧君自告奋勇:“我们川军都受过专门的谈判训练,常常能让敌人知难而退。”
    “那就有劳郑军士了。”庄允城不好上墙和捕头搭话,怕一番交谈下来家丁的士气会受到影响。虽然庄家的家丁就算听出什么蹊跷来,多半还是会服从主家的命令,但毕竟是在冒险。而庄允城也听说川军最擅长的就是战争和谈判兼顾,而这个郑尧君明显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庄老先生太客气了,这是我的份内之事。”郑尧君抱了一下拳,大步流星地走到墙边,下令第一排家丁上墙备战。领头的人有几个是庄允城的儿子、侄子,这些年轻人知道庄家在劫难逃后,倒是纷纷生出鱼死网破的勇气来。
    “瞄准。”提着步枪登上围墙后,郑尧君就用手中的步枪瞄准了带队的捕头,然后喝出了一声命令。
    家丁听到口令后,就下意识地像在训练场上一样,放平了步枪,指向大门前的那几十个捕快。
    “开枪!”郑尧君大喝一声,同时扣下了手中的扳机。
    顿时营墙上就是枪声大作,后面的明军士兵督促着等在后面的家丁上前替换。在第二批家丁爬上墙头的时候,郑尧君扫了门前的景象一眼,从墙上跳回了地面,冲着庄允城和朱佑明走回来:“谈判破裂了。”


第三十九节 冲突(下)
    捕快贾振南也是归安县人,世世代代都在公门里吃饭,和其他的捕快一样,平素里对庄允城、朱佑明这样的缙绅虽然很尊敬,但并没有太多的来往。而作为一个不重要的小捕快,庄家和朱家打探消息的时候也没有收买到贾振南头上,因此今天他和其他捕快都是满心欢喜地来捉拿庄允城兄弟、父子归案的。以前见到庄家的老爷、少爷肯定要低三下四地问好,对方也会爱答不理,但今天这种情况下,对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