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巾张狂-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这样,你们两个就一起上!”
管亥看得出臧霸武技必然不俗,也想看看他,到底有多厉害,于是发了一句话。听到管亥这句话,本来脸红脖子粗的二将,突然冷静了下来。两人对着臧霸一抱拳,摆开架势,居然做出了防守的姿态。
——管帅的武学造诣,著称于当世。既然他发话,叫二人一起上,二人心里就已经明白,对方一定是个强敌。
——毕竟,在管帅面前,二人联手,也是有败无胜的。
张绕、楼异二人,虽然性子有些莽撞,却不是傻子。
臧霸见到这种情况,有些意外,却也不以为意。他虽然“战炁”为土系,却向来以速度取胜。即使这两人合力相抗,在臧霸的速度下,完全可以变成一对一。等到一人落败,另外一人也就无足挂齿了。
这样想着,臧霸果断发动了进攻。
然后,小小的战斗圈子里,忽然刮起了一阵风。
这阵风,却是由臧霸的身影带起的。
以臧霸的身法,可以在瞬息之间,越过数丈的距离,却不惊起在附近觅食的小鸟。但是,这一次,他偏偏要激起一阵狂风,一阵在他的土系“战炁”下激起的狂风。
激起狂风,目的是要带起尘土。
作为土系属性的“战炁”,臧霸对于如何在尘土飞扬之间交战,有着天生的直觉。即使强如典韦,在与臧霸的那一战中,也在这一招之下,险些吃了大亏。
漫天尘土之中,张绕、楼异二人眼前一花,臧霸的身影立刻模糊了起来。
然后,臧霸身体一转,滴溜溜的来到两人的身侧。这个角度,不但只能有张绕一人与臧霸动手,而且他还必须侧转过身体。
不过,张绕既然敢于出头向“万人敌”挑战,除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外,手下也着实有两下子。面对臧霸迅捷无比的速度,张绕没有出手。
他出脚。
侧翻横扫!
这一脚侧翻横扫,张绕曾经在一次与地方上的轻侠泼皮斗殴时,一击将两个人踢飞出一丈之外。他也曾经在一次战斗中,一脚让从身侧攻过来的敌人反应不及,被击中下体,当场仆倒。
如今,张绕在经过了管亥的指点之后,自觉现在踢出的这一脚,既有力量,又有速度,还有足够的突然性,就算不能一击踢倒对手,也可以让对手吃个小亏!
ps:人物——管亥。
《三国演义》里,管亥与关羽大战了数十个回合,才被斩杀。而在三国系列的游戏中,管亥的武力,一般被标定在80以上。由此可见,管亥的武力,应当相当不错。本书设定他为太平道第一高手,实在是很给关帝爷面子了。
人物——张绕。
青、徐黄巾军首领之一。曾经率20万众,从冀州还攻北海,大败孔融。
人物——楼异。
设定为黄巾军小帅,后来随青州黄巾投降曹操,于濮阳之战中露面。
出处:(吕)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
第66节 大旗力可扶
如今,张绕在经过了管亥的指点之后,自觉现在踢出的这一脚,既有力量,又有速度,还有足够的突然性,就算不能一击踢倒对手,也可以让对手吃个小亏。
然后,张绕感觉自己这一脚,踢起来比平时更加轻快,更加快速,更加收不住脚!
周围的旁观者,只看到臧霸如一阵风般,飘到张绕身侧。张绕骤然踢出一脚,却被臧霸轻巧的避过。然后,张绕的身体就腾空而起,“嘭”的一声,重重的摔倒在地。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张绕下盘不稳,自行摔倒了?
众人都觉得莫名其妙。只有张狂、管亥、典韦等区区数人,看得真切。
臧霸在闪身避过张绕的横扫腿时,手掌上明黄色“战炁”一闪,疾如鬼魅般的,在张绕脚后跟上顺势一推,这才让张绕的身体失去了重心,狼狈的摔倒在地。
——好快的速度!
——好高的技巧!
管亥感慨之余,忍不住大声喝彩道:
“好一招‘顺水推舟’!”
张绕这一摔倒,楼异立刻心神大震。臧霸瞧得真切,左手一拳,右手一拳,直奔楼异的面门。楼异急忙招架,却不料臧霸这两拳尽是虚招,楼异的招架,居然连臧霸的身体都没碰到。
突然间,楼异胸口一痛,他的身体就腾空飞起,步了张绕的后尘,狼狈的摔倒在地。
原来,臧霸的实招,也是一记飞腿。不过,比起张绕的那一脚来说,臧霸的这一脚,不但速度更快,隐蔽性也更强。从出脚到收脚,居然都没有让楼异亲眼看到。
如此轻松愉快的撂倒了两员小将,即使管亥心胸宽阔,脸上也未免显得有些难堪。同时,管亥对张狂手下的实力之强,也有了一个明确的初步认识。
之前,管亥军隐隐听说泰山有一只黄巾军,出了一个“万人敌”。据说这位强者身高一丈,腰围也是一丈,手拿两把八十斤重的大铁戟,无敌于世间。
这样的传闻,管亥军里的小帅们,只当是乡野村夫的以讹传讹。毕竟,早在数年以前,管亥帅就被公认为“太平道第一高手”。但是,连管亥本人都承认,自己的武功,离“万人敌”的境界,还要差上那么一筹。
泰山那里民风固然彪悍,但要是突然间不声不响的蹦出一个谁都没有听说过的“万人敌”来,可信度自然不会高到哪里去。不要说是“万人敌”了,就算是“千人破”,在这个世界上,也是足以独霸一方的存在。
——难道你以为,高手就像田野里的青菜,一把一把的,到处都是?
但是,臧霸现在的表现,让管亥军众人,都有了极大的震动。
——这两人都是“百人斩”级别的高手,居然在这个臧霸面前,撑不过一个回合?
——即使是管亥帅亲自下场,也不可能就如此轻松的撂倒这两人啊?
——难道
——真是“万人敌”?
张狂和楼异从地上一跃而起,垂头丧气的回到管亥身后。臧霸的出手不重,毕竟这只是切磋,不好出手伤人。他们两个虽然心中仍然有些不甘,却明确的知道,自己二人的身手,确实与那个狂傲的小子,有着天与地的差距。
“果然身手不凡啊!无忌,你还真是有幸,居然能得到如此良将,真是我太平道之大幸啊!”
在显露了一手本事,不至于被管亥部下所轻视之后,张狂自然见好就收,谦虚了一番。管亥说了两句,目光突然望向典韦,问道:
“刚才介绍的时候,这位壮士,似乎还在臧壮士之上啊?”
不等张狂回答,臧霸就插嘴说道:
“典大哥的武力,还在俺之上,自然要先于俺介绍啊!”
这话一出,从管亥到小卒,无不悚然变色。臧霸的武力,虽然没有彻底展示一番,可是结合了张狂的介绍,在管亥的心中,已经可以算是“万人敌”了。但是:
——居然还有人,能在武力上居于他之上?
——这就意味着,张狂区区数千黄巾军中,有两个“万人敌”?
当今之世,“万人敌”如同凤毛麟角,屈指可数。早几年被公认享有“万人敌”之称的,唯有“凉州三明”中的段颎、段纪明。至于现在,“江东猛虎”孙坚和凉州大豪董卓,则是被身边的人推为“万人敌”,属于最有希望得到公认的当世强者。
众人惊愕间,突然响起了“呼剌剌”的声音。大伙儿循声望去,却见一面高达三丈以上的粗大军旗,正向着地上落去。旁边负责打旗的五、六条有力大汉,正手忙脚乱的想要重新扶起这面大旗,不让它落到地上。
原来,这几个扶旗的军士,听到典韦的武力,还在臧霸之上,一时间大吃一惊。正好这时,一阵狂风吹过。扶旗的军士们一个分心,竟然让大旗被风给吹歪了。
若是大旗倒在地上,那就少不得要有人头落地。
当时的人,甚为迷信。不但在学术界,流行大量掺杂了“谶纬之书”的今文经学,普通百姓甚至地方豪强,也有着修庙祭拜的风俗。
而在军中,如果代表一军的大旗倒地,那对全军来说,都是一个极为不祥的兆头。轻者要吃败仗,重者主死大将。所以,一旦发生这样的恶**件,全军的士气,都会因此而降低一截。
因此,几个护旗军士,知道现在是生死攸关的时候,一个个拼了命的,想要将大旗重新竖起来。然而,这面大旗的重量显然颇为惊人,就这样不顾军士们的劝阻,我行我素的向地上躺去。
——这样天天站、月月站,我容易吗我?
大旗发着牢骚,向地上躺去。
“快去帮”
管亥话语未完,却见一个极其雄壮的身影大步奔出,一把撑住了大旗的中段,不让大旗落地。众人抬眼观看,这人正是刚才被介绍给大家的典韦。
只见典韦双手撑住旗杆,一步步向大旗的底部挪去。每前进一步,大旗就被抬起一截。这样十多步下来,五、六条粗壮大汉都固定不住的大旗,竟然被典韦一人夹持住,不再摇晃!
“好力气!”
“天啊!简直是巨灵神下凡”
管亥军惊讶了一番,发出震天的喝彩声。那几个护旗的力士,更是千恩万谢,没口子的称赞。看见此情此景,张狂不由得想起《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评语,大声赞道:
“真古之‘恶来’也!”
有了张狂这句话,从此以后,典韦就多了一个外号,叫做“古之恶来”。连带“恶来”这位远古时的勇士,也大大的露了一回脸。就连管亥,也亲热的拉着张狂的手,感慨道:
“无忌啊!你现在,当真可以‘无忌’了!麾下的猛士,何其多哉!”
达到了让管亥军高看了一眼,不敢轻视的目的,张狂变得很好说话起来,谦逊的说道:
“这都是我太平道当兴,东皇太一赐福。”
有了这个小插曲,双方的关系,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张狂请管亥带领手下,到坞堡中休息,管亥自然高兴的同意了。天平军拿出这段时间积累的物资,大飨三军,让远道而来的一万多黄巾军将士,都美美的吃了一顿。
席间,管亥对张狂部的实力赞不绝口,当场提出了,要张狂所部,加入救援卜己帅大军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张狂已经思考了很久,非常干脆的答应下来,得到管亥的又一顿好夸。
张狂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泛着苦味。
他可是真不愿去兖州,与汉军主力硬碰硬的干一仗。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说了不算。
ps:人物——凉州三明。
“凉州三明”是指东汉末期,同属古凉州人的三位杰出的军事将领:皇甫规、张奂与段颎。
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段颎字纪明。因为三位的表字都有个“明”字,又都几乎同时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京师称为“凉州三明”。
这三个人,对羌战争都有过很杰出的战绩,在羌人中也都很有威名。但是,这三个人在剿抚方面则分为两个阵营。皇甫规、张奂赞同抚,而段颎则赞同剿。
不过,这三人都死在黄巾起义之前,并未在三国中露面,属于本书的背景材料。
第67节 愿吃苦中苦
张狂脸上带着笑容,心中却泛着苦味。
他可是真不愿去兖州,与汉军主力硬碰硬的干一仗。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他说了不算。
管亥何许人也?被“大贤良师”张角,夸赞为“太平道第一高手”多年,在黄巾军中,乃至整个天下间,都是威名远扬的存在。而且,他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信望极高,在太平道中的地位,也绝非张狂可以相比较的。
更不用说,管亥这一生,教授弟子无数,就连张狂本人和周仓,都得叫他一声师傅。如果张狂不同意,只怕管亥开口喊上一声,张狂手下那些将士,不管是来自“波才帅”残部的,还是从一开始就跟随张狂的,都会干脆的抛弃张狂这个渠帅,转而跟随“管亥帅”,踏上西去的道路,主动去找汉军的麻烦。
这些都还不算什么。反正,只要典韦、臧霸、于禁这些人才还留在自己身边,张狂其实对那两千来普通士卒,并不是太在意。
但是,真要是出了这样的事情,张狂就会被周围的人认为,是一个不遵上命,不敬师长,背叛教团,恣意妄为的小人。
这,才是对张狂最大的打击。
当世重名声。而良好的名声,首先来自良好的道德。别的不说,光看官府,在召集人才时,都是以“举孝廉”为主,就可见一斑。
如果张狂的名望大坏,不单以后别想再召集其他人才,就连现在已经跟随在他身边的这些人,也未必会继续追随。这样一来,除非张狂以后找个地方,改名换姓,苟且偷生。否则,基本上没有任何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随便举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告发太平道起义的唐周,同样也是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之一,执掌“巽”部的太平道教众,本人才能卓越,风度不凡。
但是,当他一朝做了叛徒,出卖了“太平道”起义的机密,立刻就成为太平道最为痛恨的叛徒。凡是太平道信徒,对此人的痛恨,还超过了对任何一个汉室官吏的怨恨程度。
而汉室朝廷的官员们,也因为唐周的行为,对他极为鄙视。即使唐周身为镇压黄巾军起义的一大功臣,也没有给他任何好处。
根据张狂两世为人的见闻,这样一个能力超强的人才,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无论是当前,还是后世,张狂都从来没有听说过此人的任何后继消息。
张狂自然不想成为唐周第二。而且,在得知管亥即将到来的消息之后,张狂在反复思量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了自己的一个巨大的弱点。那就是
——名望不足!
在未来的规划中,张狂是想要继承“大贤良师”张角的名望,用于号令数年以后再次兴起的青州黄巾军和徐州黄巾军。
可是,凭借张狂目前在泰山附近,闯荡下的那点儿名望,能够压制得住几年后那些拥众数万、甚至数十万的黄巾军首领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招募人才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名望,谁会来投奔一个天知道是谁的无名小卒?
别看天平军现在拥有周仓、典韦、于禁、乐进、臧霸等历史名将,似乎是人才济济的样子。但是,仔细回顾一下,这些历史名将,全都是机缘巧合之下,外加上张狂竭尽全力的诚心招诱,有些还使出了非常的手段,才甘心成为天平军中的一员。
但是,直到现在,主动来投奔的人,也基本上是些贫民、流民。几个月下来,张狂还没有在主动投奔者中,发现什么像点样子的人才。
当今乱世,身为黄巾军中的一员,想要出名,除了与敌人们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选择。
只要本部的兵力不多,即使名头大一些,想必也不会被汉室当做眼中钉来处理?
若是实在不行,到时候,带着天平军向哪个山头上随便一躲,想来皇甫嵩也不会有这么多的闲心,来搜捕一支藏身在深山中的“残军”?
话说回来,张狂心中反复思量一番后,发现这一路上,也是风险伴随着机遇。所以,他决定,冒一回险,看看在这一路上,是不是还可以再收罗几员三国名将。
富贵险中求!
做出了这个决定,张狂心中如释重负。当他把即将出兵的消息传达下去之后,天平军将士们也都一个个欢声雷动。
这一个多月的闲居,让张狂手下这些,或者野心勃勃,或者忠心太平道的战士们,憋得极为难受。如果只是呆在泰山这个山区险地,坐观外界的成败,未免也太对不起将士们那一颗颗要求上进的心脏了。
军中第一要事,当以粮草为最先。
一万三千斛粮食,一百三十头羊,四十头猪。这是张狂在计点自己的物资之后,赠送给管亥部黄巾军的粮草。天平军如此大方,让管亥军在羡慕之余,也极为感激。
要知道,对于黄巾军来说,向来不是愁没有人,没有兵器,只是愁没有足够的军粮。只要手中有粮,为了混一个肚儿圆,绝对有不少贫无立锥之地的流民愿意加入黄巾军。而接受了张狂军的大方捐赠之后,管亥军也就不好意思,再去打天平军剩余物资的主意了。
当然,到了这一步,对于将张狂所部收编的想法,也被管亥果断的抛弃了。只要张狂遵循“大贤良师”的指示,起兵救援“卜己帅”,管亥就既没有名义,也没有实力吞并张狂部。
对于这般大方的捐赠,天平军内部也有不少人极为心痛。
但是,张狂在考虑了运送这些物资,将会对天平军行军速度造成的拖累之后,还是果断的只留下两个月的军粮。有张狂的命令,泰大师和于禁等人的支持,臧霸、周仓等人,也只好收回了自己的意见。
饶是如此,天平军队伍中车辆之多,辎重之充足,也让管亥部的黄巾军士卒羡慕不已。双方合军之后,在路上没走几天,管亥军就流传起这样一首歌谣来:
“前军穿鞋,后军赤脚。前军披甲,后军衣少。前军肉食,后军吃草。”
前军,就是天平军。张狂既然要积极表现,干脆就一口气积极到底。他以天平军兵精将勇为理由,自告奋勇担任前军。这种大无畏的革命主义积极精神,自然深得管亥军上下的赞赏。
却不料张狂心中,本就是想要趁机练练兵,磨砺出一只少而精的强兵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标,张狂并不介意,天平军的数量在目前的基数上损失一半。
他的目光,现在依然在盯着数年之后才会发生的汉帝驾崩,军阀混战局面。
不过,这个未来,到底是发生在四年以后,还是五年以后呢?
张狂有些记不准了。
毕竟,他在后世,只是一个“真·游戏玩家”和“伪·历史爱好者”。
就这样,一只人数达到一万四千人以上,基本由精壮男丁组成的黄巾军大军,行进在兖州的官道上。
xxxxxxxxxxxxxxx
张绕将手握在环首刀的刀柄上,坐在一辆牛车上。与他一样,忍受着没有减震器而产生的颠簸,安静的坐在牛车上的人,足有三百之多。
这三百人,有的是张绕的部众,有的是管亥帅派出来的精兵。除了武艺出众,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跑步速度快,耐力强。
他们,是由黄巾军大帅管亥亲自选中的,用于快速反击的精锐部队。目标,就是那些不知死活的地方豪强私兵队。
本来,由于管亥军所部人员众多,装备精良(相对的),让所过之处的地方豪强们,两股战战,忧心忡忡。
这样规模和装备的军队,不是那些只有数百可战之士的中小豪强们,可以对抗的。
但是,从这只大军的前进速度中,不少的有识之士看出了蹊跷,从而放下心来。
日行四十里,这是以管亥的统军能力,所能保持的最高行军速度。如果再加快速度,管亥就不能够保证,在到达东郡附近与卜己军汇合时,手中还能够掌握多少部众。
毕竟,在太平道中,管亥是以武力著称,并不是很擅长统帅大军。黄巾军统御最强的几个人,依次是“波才帅”,“马义元帅”,“张曼成帅”,“卜己帅”和叛徒唐周。能够将手下的一万多人管理好,已经接近管亥统兵的极限了。
为了保持这样的行军速度,尽快的与“卜己帅”大军汇合,管亥军没有主动进攻沿途所经过的坞堡,还尽量避开了县城的官兵。
然而,让管亥始料未及的是,这样的示弱行为,并没有让己方的麻烦减少。相反,却让途经地区的官兵和豪强们活跃了起来。自从出了泰山郡,进入济北国开始,地方武装势力对大军的袭击,就突然间变得频繁多了。
对此,管亥也相当的烦躁。
第68节 孰料伏对伏
管亥相当的烦躁。
他本不欲与沿途武装势力纠缠,然而天不从人愿。三天之中,居然有五只豪强私兵,利用熟悉当地地形的优势,袭击了管亥军。虽然军中损伤不大,总共只造成了六十余人的伤亡,却让管亥军在三天之中,只前进了七十里。
更加严重的是,由于只挨打不还手,管亥军中的士气,受到了大幅度的影响。有些黄巾军战士,甚至在私下里抱怨管亥不懂兵法,这个首领当得不合格。
对于这种现象,管亥召集手下的一帮心腹,商量了一阵。除了加强了沿路派出的斥候数量,管亥还决定,特地由“小帅”张绕,带领手下精锐战兵三百人,作为快速反击部队。
一旦有敌人进行袭扰,张绕就要立刻出动反击部队,给这些敢于前来捋虎须的家伙,一个印象深刻的教训。
小帅张绕虽然在不久前败在臧霸手下,却无损他在管亥军中的威风。毕竟,败在武力堪称“万人敌”的强者手中,并不是一件多么丢脸的事情。
面对“管亥帅”给予的重担,张绕拍着胸脯,大声承诺,一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