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洋流-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起笔边划边道:“王宫也不用建的那么大,我划掉的这些你们就不要建了,还有你们也不要专门找那些名贵的材料,盖得普通点就好,等我们灭了清妖,都城还是要迁往北京的。特别是这妃嫔居住之所,建那么大也没人居住,不是浪费吗!上面的这些除了大家一起议事用的宫殿建的好一些,其它的就修补一下就好。”
李云中想起历朝历代都喜欢征发百姓服徭役,补充道:“建造宫殿就不要强行征发百姓,每日都要给他们工钱,不要发生像秦始皇修长城累死百姓的事,还有,攻破江南大营不是俘虏了很多清兵吗,让他们全都过来当工人建完王宫就将他们放了吧。”
左宗棠听着李云中的肺腑之言,感慨不已,从古至今,有那个帝王有如此胸襟!唐宗宋祖也不过如此,第一次认为自己辅佐汉王成就大业是正确的决定,遂心甘情愿的赞道:“殿下仁厚,必定可以驱除鞑虏,成就大业!”
李云中第一次听见左宗棠真心实意的‘拍马屁’,开怀大笑,“承先生吉言,不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左宗棠放开顾虑,彻底为大汉着想起来,想着大汉如今还是缺少人才,“殿下,如今内外稳固,是时候改革内政了,请殿下开科取士。”
李云中其实在就想搞个科举,可惜没有专业的人才管理,万一搞砸了成为读书人的笑柄,那可大大的不利,如今见左宗棠主动请缨,顺水推舟道:“还请先生多多费心,写个章程给我,我可不想辛苦选拨的官员都是空谈误国之人,最好能像先生这样文能理政武能打仗的人才。”
左宗棠满面红光,躬身道:“此乃臣之所愿也,臣必定竭尽所能将科举办好,请殿下放心。”
没想到我左宗棠一介落榜举人,竟然也可以开科取士,以后录取的士子岂不都是我左某人的学生。想到这里,左宗棠对李云中可谓是感激涕零,准备回去后立即写一个详细章程,不敢懈怠。
“好了,天色也不早了,各位也会去休息吧,不要累坏了身子。”李云中忙了一天也累了,准备回去好好陪陪三娘她们,这段时间一直忙着对付江南大营,很少陪她们聊天解闷。
“报启禀殿下,前线送来的战报。”传令兵进来将战报交给李云中。
林大基三人见有战事传来都停下脚步,退了回来。李云中打开战报,越看越生气,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三人互望一眼,觉得大事不妙,左宗棠猜测道:“是否是苏州方向进展不顺?”
李云中深吸口气,慢慢呼出来道:“没想到一帮丧家之犬竟然把苏州守的固若金汤,第五军军长凌十八率军亲自攻城不果重伤,张遂谋连打了三天毫无进展!”
林大基疑虑道:“没道理啊,孝陵卫一战,向荣丧胆,星夜逃跑,怎么会有如此决心固守苏州?”
李云中回道:“上面说:向荣已死,如今苏州守将是张国梁!悔不该当初大意放走了他。”
左宗棠道:“既然如此,何不绕过苏州,攻略昆山、嘉兴、上海,将苏州变成孤城,断其粮道,守军必定疑虑,不攻自破也。”
李云中点头,道:“先生言之有理,张遂谋善于谋略,统兵确实非其所长啊!一个苏州竟然伤亡三千多人还没攻下,反而连吃败仗,真是”想起张遂谋也立过一些功劳,也是自己义兄,不再说下去。
张维坤道:“如今正是进军江西的大好时机,殿下千万不可在苏州浪费兵力,白白错过大好时机。”
李云中深以为然,口述道:“命令第三军从苏州撤军,攻打江西,调张遂谋为南京知府,凌十八回镇江修养,第一军由李秀成暂代军长之职攻略湖州等地。”想起上面提到守城军队有火枪、火炮,又补充道:“命黄金文、谭绍光各领一营500洋枪队,前往第一军听用。”
林大基按照李云中发布的命令写成文书,交由李云中过目、盖章,接着就拿着它交由卫兵发往前线。
湖北宜昌县
太平军经过一场血战终于攻克这里,韦昌辉踌躇满志,再加把力攻下荆州府,武昌就唾手可得,他北王殿凭借湖北这个富庶之地,未尝不能与东殿一较高下。
“报启禀北王殿下,翼王殿下求见”
韦昌辉听说石达开从南京返回,急切的想知道汉王是否同意出兵,心里七上八下,患得患失,心想汉王要是出兵,九江离武昌不足三百里,水路行军不用两日,就可兵临武昌,到时恐怕湖北成了汉王囊中之物。如果其不出兵,清妖就可以集结全部兵力,固守荆州、武昌,那时更是胜负难料。
“快传,不,我亲自迎接。”韦昌辉
“这”
韦昌辉见传令兵吞吞吐吐,不高兴起来,训斥道:“还不快去准备,愣在这里做什么,想云中雪吗!”
传令兵赶紧跪下磕头,“殿下饶命,是翼王已经召集众侯爷、国宗在前堂等待北王您。”
韦昌辉怒气上涌,一脚踢开传令兵,气冲冲的走出房门,前往前堂,半路上冷静下来,觉得石达开不是那种个性张扬、不懂进退的人,怎么说他北王是二等王兼军事,都比翼王的封号要尊贵的多。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这一定是杨秀清搞的鬼。
韦昌辉笑呵呵的进入前堂,“达胞可是带来什么好消息了,我可是对你望眼欲穿那!快给我们说说。”
石达开见到北王,立马起身问安“六兄一向可好,小弟刚从南京过来,听说有四兄谕旨,小弟特赶来听候!”
果然是杨秀清!韦昌辉暗恨,心里还抱有一丝幻想,问道:“哦,四兄有什么谕旨,赶紧拿来宣读,我等好遵从行事,四兄一向英明果决,是不会错的。”
国宗杨辅清见两位殿下续完旧,站起来念道:“东王谕旨在此!”见众人都跪下,满意的点头,“翼王达开接掌西征主将之位,北王昌辉立即赶回天京,另有重任。”
“遵令”众人起身,翼王殿的人马全都喜笑颜开。北王殿的人露出失望、愤懑之色。
韦昌辉勉强的露出笑容,对石达开道:“达胞,这里就麻烦你了,我还要起身赶回天京,不能耽搁了。”
石达开诚惶诚恐道:“小弟敢不尽力!六兄慢走,容小弟送你一程。”
将落寞的韦昌辉送出县城,见他坐船向西而行,石达开叹口气,弃轿骑马回了县城,对还在等待的众人宣布道:“汉王殿下已经答应出兵湖北作为策应,承诺不要湖北一城一县,各位再接再厉攻破荆州,本王必论功行赏。”
第五章 蒙上升与张遂谋
张遂谋忐忑不安的看着南京城,好一会,才发现并不无一人出城迎接,心情郁闷之极,遥想当日汉王将军队指挥权就交给自己,那是何等意气风发,自诩大汉第二号人物,恨不得立马扫尽清妖,开创太平盛世,谁知却在苏州城下碰的头破血流,这几日却不知多少次埋怨自己轻敌冒进,不听部下忠言。
从浙江都督一下子降为南京知府,张遂谋又羞又怕:不知道汉王怎么看待自己?回到府中的张遂谋来回思量,命人准备一些礼物,决定拜访蒙上升,打听下消息。
蒙上升听张遂谋说明来意,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气急败坏道:“你说叫我说你什么好,殿下自起事以来所向无敌,没想到第一次败仗竟然出自你手!”
其实蒙上升觉得他们几位结拜兄弟是一荣俱荣一岁俱损的关系,汉王殿下越发亲近新投靠过来的人,不但和焦亮结为亲家,而且对左宗棠、赵烈文更是信任有加。
张遂谋听大哥埋怨,更是惭愧“都怪我得意忘形,没想到张国梁这贼子如此悍勇,大哥,你说殿下因此疏远我”
蒙上升摇头,脸上浮现欣慰之色“殿下还是很念旧的,你看我文不成、武不就,还不是让我挂着江苏都督的头衔!贤弟,你是个有才华的人,殿下是不会让你埋没的。”
张遂谋还是不放心,问道:“大哥你在南京可听到什么风声?殿下他对我到底是怎么看的,你知道我擅长战事,哪能做什么知府?”
蒙上升道:“一言难尽啊,四第,你要记住!现在的七弟,已经不是以前的七弟了,以前七弟一无所有,凡是都要倚仗我们,现在他麾下文臣武将众多”
张遂谋忍不住打断道:“七弟他怎么了!是不是打算削我们这些老兄弟的权?”
蒙上升否认“这倒没有!你不要多想,只不过殿下对焦亮、左宗棠、赵烈文等人太过信任,我担心他们心怀鬼胎,背叛大汉!”
张遂谋还以为他有确凿证据,气愤道:“焦亮那厮在永安就瞧不起大汉,执意要投奔太平天国,后来在洪秀全那里不受待见,又厚颜无耻的回来,殿下立马委之以军长职位,如今更是位列都督,他还敢背叛大汉!真是反了他!”
蒙上升摆手,暗想四第今天怎么那么反常,打个败仗对他的打击有那么大?看来不能再激将他了,免得事极必反,“我也是猜测,他们几个必定不如我们也殿下的感情深厚,容易被清妖引诱。”
张遂谋放松下里,埋怨道:“大哥,这样的话千万别在外人的面前提起,免得殿下对你心有芥蒂。”
蒙上升好久没有与人说心里话,如今和张遂谋谈得投机,忍不住道:“殿下对你们几个可谓恩厚,唯独对我却有防备之心,早早的将我兵权拿掉,一直寓居南京!”见张遂谋听得入神,接着说“殿下有事宁愿找左宗棠他们商议,也不愿召我前去,你说,这公平吗!”
张遂谋没想到今天来找安慰,却安慰起别人来,放下心事,“大哥你多想了,殿下对我们一视同仁,除了三哥外,全都官封二品,等到打下苏州,你不就可以移驻苏州了。说起来这都怪我,如果我攻下苏州,我们兄弟也不用在此自怨自艾了”
蒙上升意味深长,佯装生气“哼!苏州?恐怕到时轮不到我了,我听六弟无意中谈起,殿下要将左宗棠调往江南,我算什么?到时像贤弟你一样,随便处置了!”
“大哥放心,如果汉王果真如此,我我就联系几位兄弟一起进谏,我就不相信他如此无情!”张遂谋被蒙上升提起伤心事,深有同感,想也不想的就许下诺言。
左宗棠拿着连夜赶写关于科举的章程来到王府面见李云中,像是小学生一样坐立不安的等着老师批改作业一样,静候裁决。
其实李云中也不懂古代科举的流程,觉得左宗棠为了进士考了二十多年还没考上,一定很熟悉科举制度,装谋做样的仔细翻看,边看还不忘点头,又不时摇摇头,乍看起来,还真像老学究。
你考了二十年进士,我上了四年高三,咱俩也算是难兄难弟了!抡起我知道的高考制度利弊,不比你对科举制度了解的少。
“先生这个章程写的不错,对科举制度了解的很深刻,我们大汉科举就按这上面写的办,不过除了经义、进士、策论这三门外,再加上算学、法律就完美了,先生,你怎么看?”李云中尽量的按后世高考科目安排,就差把英语科目给安插上去了。
左宗棠考虑半天没听懂算学、法律是什么东西,又觉得汉王殿下不会凭空捏到,一直往前朝、前前朝、前前前朝推算,终于推算到创立科举制度的隋朝,好像考过明法、明算这两门,擦了额头冷汗,佩服道:“殿下学究天人,在下自愧不如,以后‘先生’二字千万不要再提!”
李云中听得一头雾水,忙转移话题,“我的三位夫人也想让女人参加科举,先生,你怎么看?”暗想:自从前世在网上看了‘元芳,你怎么看?’这几个字,便念念不忘,现在终于有机会学那么两把过过瘾了。
左宗棠是个传统文人,对女人参加科举那是不赞同的,“殿下千万不可!女子无才便是德,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女人进考场的。如果大汉开此先河,恐沦为天下读书人的笑柄。”
李云中并不打算妥协,“我能有今日,也有女军的一份功劳,她们有此权利,也是应当啊,再说古代也有女子做官、上阵杀敌,而且并不输于男子。”
左宗棠没想到汉王如此坚持,可这是原则问题,决定据理力争“现在天下未定,怎么能做出如此有违礼法的事,人心背向,殿下三思啊!”
“先生此言差矣,夫君常常对我们说:女子能顶半边天。你们男人能做的,我们女人都能做。”苏三娘走进来反驳道。
原来她一直躲在屏风后面,见李云中要被左宗棠说服,忍不住出来助威。
左宗棠见是王妃娘娘赶紧低下头,也不说话,就这样静静的站着,要他答应女子科考是万万不能的。
李云中见两人僵持,劝道:“先生说的有理,夫人说的也有理,不如折中一下如何。”把两人注意力吸引过来,继续道:“先生不想女子参加科考,无非就是不想让她们做官,不如我在王府专门设立女官,由夫人管理,将考中的女子选拔担任女官如何?”
左宗棠强调道:“也不可让男女在同一个考场里进行考试!”
李云中拉住还要强辩的三娘,点头道:“这是当然,男女授受不亲吗!把他们分开各设一个考场。”
第六章 王庆露的决定
见他们两口子要爆发内战,得到满意答复的左宗棠赶紧逃之夭夭,“臣告退。”
“啊”李云中捂着腰,“不是说好不许捏腰的嘛!”
苏三娘又揪着李云中的耳朵,嗲道:“哼!谁让你不帮我?你不是经常跟我们姐妹说男女平等吗!原来你说的话都是骗我们的,现在我才知道,我们三姐妹是秃子挑扁担一头热,哼,以后晚上再也不让你做哪些羞人的姿势了!”
李云中赶紧捂着三娘的玉手解释道:“我的姑奶奶你误会了,你刚才也看到了,左先生反对啊!”
苏三娘放开手,不依不饶道:“一个左宗棠就让你打退堂鼓了,在你心目中我们姐妹三个还没一个左宗棠重要,是吗?”
女人的小性子又上来了!李云中不敢较真,赶紧提升问题的高度“左先生他代表的是全天下读书人的意见,三娘你也不希望我站在全天下的对立面吧!那样我们两不想遗臭万年都不行喽!”
苏三娘听说自己一个小性子竟然关系到汉国的生死存亡!也不再胡闹,又不甘道:“那就这样算了?我可向不少姐妹保证过呢?”
李云中忽悠起来“妇女解放要慢慢来,今天可以参加科举,明天就可以办学堂让她们读书啊!等女子的知识分子和男人一样多了,你说还有谁能阻止妇女解放呢!”见苏三娘露出疑惑神色,有加一句,“当然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苏州城
看着一具具尸体被抬出城外,张国梁神情复杂,虽说反贼不再攻城,但还是把苏州周围县镇都攻占了,苏州本来就是个大城,人口几十万,如今被围一个月了,粮食已经快吃完了,逐渐出现饿死人的情况。
和春越来越觉得苏州不可久留,官兵靠着一时之勇才挡住反贼而现在传来周边城镇失陷的消息,军心已开始不稳,每次巡视城墙,官兵的神色也越来越麻木,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自己崩溃。
“张总兵你说苏州还能守多久,听说短毛又分兵向西,恐怕现在江西也自身难保,浙江绿营在建江南大营的时候就被抽调一空,没有援兵了!”
张国梁闭上眼睛,就想起向荣临终嘱托,不知该如何是好。
和春仿佛知道他在顾虑什么,“俗话说得好,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是短毛猖狂,官军失意的时候,总有一天我要杀上南京,取李逆首级祭奠大帅在天之灵。”
见张国梁毫不心动,厉声喝道:“你以为我是贪生怕死之徒?你错了!我们毫无意义的死在这里才对不起大帅,如今”
“圣旨到和春接旨”
和春与张国梁验明来者身份是御前侍卫荣禄、皇上身边太监安德海后,摆上香案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闻向荣病没,甚是哀痛其遗折所奏,皆准,封和春为钦差大臣,封张国梁为江南提督,节制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兵事,防堵短毛匪南下,望二人同心协力,早日平灭反贼。”
“臣等遵旨,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荣禄将圣旨恭敬的呈给和春,讨好道:“皇上因为江南大营被反贼攻破,大发雷霆,朝议将向荣革职拿问,后来还是肃顺大人向皇上求情,才准向荣戴罪立功,后来听闻向荣因操劳国事而病死,很是怜惜,吩咐厚葬,对向荣临终举荐的你们也是给予厚望!”
张国梁与和春面面相觑,不知所言。
镇江,酒馆
“王兄,听说南京立秋要举行祭孔大典,还要开放科举,不知到时可愿一行?”一位白袍士子神秘的对同桌饮酒的伙伴道。
“噗,咳、咳”那个被呼为王兄的士子很是惊讶,起身到包间门外看了看,“贤弟,慎言啊,这要让别人听了去,你我寒窗苦读二十年就白费了!”
“我李诗齐行得正,坐得端,只是去参加祭孔,谁能拿我怎么样!”李诗齐见同伴嗔目结舌,只好说出心里话,“王兄你我都是个秀才,连个举人都没考上,就没想到到南京试试?”
王兄苦笑摇头,反问:“难道去南京就能中举?在哪里还不一样!再说,如果我们去南京日后被人举报,不但秀才功名不保,还要全家处斩!”
李诗齐得意一笑,“咱们对八股文不在行,但是对对经义、明算等学问精通的很,在南京不一定考不中进士。”
王兄惊讶道:“此话怎讲?”
“听说南京科考要标新立异,不考八股文,考经义、策论、明法等学问,这不正是我两精通的科目吗!到时进士还不是板上钉钉的。”李诗齐欣喜若狂,情不自禁的就将好不容易打听来的消息据实而告。
王兄顾虑道:“唉!这是好消息,可是南京科举毕竟是反贼办的,如果朝廷追究起来”
李诗齐义愤填膺,道:“呸!什么朝廷,还不是被打的落花流水,说不定大汉也有一天打到北京去。”
“贤弟你怎如此大逆不道。”
“王兄,实话告诉你,我已经决定到南京去,苦读十二年还顶着秀才身份被人笑话,不如到南京直接考进士去!”
“怎么南京不用考举人?”
“哈哈,这就是我看好大汉的地方,唯才是举,不论出生与八股!只要你考第一,就算一个白身也能做状元!”
李诗齐看着已经犹豫的王兄,劝道:“王兄你今年已三十又一,难道你想考一辈子举人吗?以你的才华,到南京考个进士是绰绰有余,怎么非要在朝廷这棵树上吊死!”
“拼了,我就赌一把,贤弟我以后改名叫王庆露,你也改个名字,免得朝廷追究起来,连累全家。”
李诗齐激昂道:“我李诗齐从此以后与朝廷一刀两断,如果大汉最后果真败亡,我自当殉国,哪还有颜面活在世上。”
王庆露面有惭色,抱拳道:“贤弟高义,为兄自愧不如。”
第七章王庆露的顾虑让李诗齐哭笑不得
1851年9月12日,南京祭孔大典
李云中像是木偶一样,依次做了一遍祭孔流程,通赞唱、迎神、献礼、饮福、撤馔、送神又是跪拜又是弯腰,一会洗手一会上香
终于到了最后,诵读祭孔文,李云中摇头晃脑的念道:
惟大汉二年九月十二日,岁在辛亥,(李云中暗道:好兆头)夫子诞辰两千四百零二年,遂昌李云中经典大汉全体军民,瑾怀崇敬之心,备鲜果薄馔,恭祭至圣先师。
文曰:
一、尼山之下,洙泗之滨,夫子陟降,奉天承运。
敏而好学,志弘周文,删定六经,坚守名分。
列国周游,心系烝民,文事武备,礼乐化人。
悦乐不愠,法效乾坤,杏坛设教,以宣人伦。
二、千年道统,一朝绝裀,孤孽熊师,道成肉身。
三徒及门,圣教复申,传至季谦,独守其真。
九州四海,遍布足痕,读经学人,诚意正心。
诵诗读书,以契圣魂,览经阅史,明鉴古今。
三、孟母三迁,旨在择邻,八哉辛劳,弟子成群。
含辛茹苦,一路风尘,志道据德,游艺依仁。
富贵不义,恍若浮云,大道畅行,鸣凤现麟。
谦恭温良,言念仁君,为飨后生,宁作釜薪。
四、千里求学,远离乡亲,蒙以养正,静以修身。
同居同谋,鼓瑟弹琴,和睦友爱,笙磬同音。
学庸论语,诗易古文,老实大量,入室之津。
存心天知,道唯善亲,游鲲翼成,一展经纶。
圣道永传,万世恒钦
伏惟尚飨
这牛皮吹的又让李云中想起《鹿鼎记》韦小宝背诵吹捧洪教主的‘天书’。
终于挨到今天的重头戏,李云中对各地赶来的士子宣布道:“大汉国的第一次科举正是开始,请各位士子一次进入考场。”
李云中眼巴巴的盯着入场的考生,嘴里“一、二、三这个不是赵烈文吗?怎么他也跑进去?四十七、四十八这几个不是左宗棠的亲戚朋友!八十七、八十八三百二十一。看着后面空空如也,李云中满意的收回目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