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广大群众。”

    1967年上海发生所谓“一月革命”

    (又称“一月风暴”)

    ,造反派全面夺权。

    毛泽东赞扬“这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革命”。

    从此夺权之风弥漫神州,各级党委荡然无存,无政府主义横行无忌。

    在江青一伙别有用心的煽动下,群众组织之间唇枪舌战的派性斗争发展为兵戎相见的大规模武斗,最终酿成“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大动乱局面。

    1969年召开的“九大”

    ,全面肯定了“文革”的“丰功伟绩”

    ,认为这是一场“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

    ;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左”倾错误思想,说成是“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并写入党章“总纲”。

    “九大”之后,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和“清理阶级队伍”

    ,又引起新的混乱。林彪事件发生后,全国震惊,人们从革命狂热转入冷静思考,对“文革”怀疑和抵制的人越来越多,这本是结束这场荒唐“革命”的一个良好时机。但由于毛仍坚持这场“大革命”是正确的,加以“四人帮”的干扰,“九大”的“左”倾路线得以延续下去。

    1971年9月,林彪事件之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批林整风运动,开始平反冤假错案,解放老干部和知识分子,并加强经济管理,以扭转混乱局面。根据毛当时说过的,“林彪是煽动极‘左’思潮的总根子”

    ,周恩来同

 303

    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792

    时在许多场合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批判无政府主义。

    可是,批“左”怎么能同“左”的产物——“文化大革命”相容呢?

    1972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批判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四人帮”

    大兴问罪之师。

    不久就传出,毛泽东说林彪是“形左实右”

    ,当前任务主要是反对林彪的“极右”。

    “四人帮”将矛头对着周恩来,大反所谓“右倾回潮”

    ,说批极“左”思潮,就是否定“文化大革命”。从此批林只能批右,不能批“左”。批“左”成为禁区。

    1973年10月,党的“十大”全面肯定了“九大”的路线,规定要继续搞好“批林整风”。在修改的党章中,“左”的东西还有新的发展。毛认为林彪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

    ,他多次提出“批孔”问题,以深挖林彪的思想根源。于是1974年,全国开展了所谓“批林批孔”运动。毛的目的在借此解决正确对待“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问题,以防止“右倾翻案”

    ,出修正主义。

    “四人帮”乘机又煽风点火,搞所谓“儒法斗争”

    ,批“现代大儒”

    ,实则是:假批孔子,真批“周公”。当时周恩来病重,毛阻止了“四人帮”的“组阁”阴谋。邓小平于1973年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在此种情况下,毛泽东决定,从1975年初开始,由邓主持党的各项工作。邓小平提出,当时党的各项工作,要按毛泽东最近讲的三句话办事,即:第一,要学习理论,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团结;第三,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三项指示互相联系,是个整体,不能丢掉任何一条,这是我们这一时期工作的纲。这是又一次结束“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良好机会。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中,坚决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着手扭转“文革”所造成

 304

    892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

    的混乱局面,对工业、交通、农业、科技、军事等各条战线,立即进行有效的整顿,首先是整顿陷入严重混乱的全国铁路交通秩序。他在一系列会议和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和理论:最紧迫的任务是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用25年时间完成四个现代化,这是国家大局。全面整顿的核心是党的整顿,要建立强有力的“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尽快解放老干部,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同时要安定团结,坚决同派性作斗争,对派性要寸土必争,寸步不让;要抓规章制度建设;要重视教育和科学技术,科技是生产力,科研落后会拖国民经济后腿。他还特别提出,学习毛泽东思想要掌握精神实质,要反对林彪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教条化。经过各条战线的整顿,全国形势尤其经济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出现了新的转机。

    毛泽东一方面支持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又总是担心否定“文化大革命”

    ,忧虑中国出修正主义。

    1974年12月26日,他同周恩来等作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问题的谈话。他认为,我国现在实行的商品制度、工资制度等等都不平等,属于资产阶级法权,要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不只是农民小生产会自发地大批地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且在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在机关工作人员中,都会产生。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

    ,而且“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毛的“左”

    的错误思想在经济方面还在继续发展。

    1975年2月,中央发出《关于学习毛泽东对理论问题指示的通知》。这场“左”的理论学习运动,再一次为“四人帮”的反

 305

    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992

    扑提供了机会。他们反对邓小平的全面整顿,鼓吹现在的主要危险是“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是修正主义的帮凶,是当前的大敌”

    ,以此攻击周恩来、邓小平。这期间,毛开始感到“文化大革命”有“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觉察到“四人帮”继续搞帮派活动。但是他仍坚持“文化大革命”是“完全必要的”

    ,成绩还是主要的;认为巩固和发展“文化大革命”的成果,仍然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衰年病重的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恶果和混乱局面作全面整顿,他摆脱不了“四人帮”的挑拨,认为邓小平只抓经济这一“纲”

    ,放弃了阶级斗争。随之“四人帮”传出了最高指示:“什么‘三项指示为纲’!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纲,其余都是目。”

    “有两种态度,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意,二是要算帐,算文化大革命的帐。”

    于是“四人帮”加紧煽风点火,诬蔑全面整顿是“右倾翻案风”

    ,是“复辟”

    ,诬蔑恢复老干部工作为“还乡团”

    ,是“民主派”

    ,“民主派就是走资派”

    ;再次煽动层层揪“走资派”

    、“复辟派”

    、“投降派”

    ;攻击进行四化建设是搞“资本主义化”

    ,是“卫星上天,红旗落地”。这场“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是十年动乱时期最后一次“左”的错误思想掀起的全国性风浪,不过,它已是完全背离民心与党心的强弩之末了。

    毛泽东逝世,“四人帮”覆灭。在这之后,还曾出现“两个凡是”的主张;在对“四人帮”定性的问题上,也有“右得不能再右”一说;党的“十一大”还重申了“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真理标准的讨论因此遇到重重阻碍。这些都是“文化大革命”的余波。因为已越出本文讨论

 306

    03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

    的范围,在此不作细说。从这里也可看出,尽管形势大变,“左”的东西依然阴魂不散,足见其何等根深蒂固。

    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是“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实践中逐渐趋于完整的形态。

    196年5月,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献”

    《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经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文化大革命”运动过程中,毛对这一理论不断进行补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将它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和宪法之中。概括地说,其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这些矛盾,只能靠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来解决。我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政治大革命。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

    1967年11月,经毛泽东审阅批准,《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编辑部在纪念俄国十月革命50周年的文章中,正式使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一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并给予极高的评价,说它是“毛泽东同志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伟大的贡献完整地、彻底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这一当代最重大的课题。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

 307

    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103

    级专政学说划时代的伟大发展。“

    ①这个一直贯穿于“文革”

    始终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被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然而,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

    的实践证明,这个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不符合中国国情,完全违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尤其同社会制度稳定发展极不相容,同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根本相悖。

    坚持这一理论,必然混淆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的界限,混淆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界限,混淆修正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最终必然发展到认定“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

    ,因而必须开展全面的阶级斗争,反对所谓“党内的资产阶级”这样的荒谬地步,造成思想、政治、经济、文化和整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混乱、破坏和倒退。

    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基础上,企图尽快消灭社会的各种差别和不平等现象,建立理想中的公正、平等、纯洁的社会,是毛泽东毕生执著追求的目标。

    “大跃进”时期,他企图以提高劳动强度,追求高速度来发展生产力,同时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期达到这一目标。历史最是无情,终于惨遭失败。

    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程度他是清楚的,他自己也曾半年不沾肉食,也曾把野菜当粮食吃过。

    可是,这也没有动摇他对自己的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向往。在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同时,他又一次把这个理想蓝图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

    1966年5月7日,他给林彪的信中写道: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

    ①见《人民日报》1967年11月6日。

 308

    203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

    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

    工人也是这样,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参加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

    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

    ,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由集体办一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他在这封信中(当时人们称为《五。七指示》)描绘的各行各业组织雏形和任务,同“大跃进”

    、人民公社运动中对公社的描绘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加上了“批判资产阶级”即激烈的阶级斗争这一项,以补仅仅是“鼓足干劲”

    之不足,表明他决心以政治强力即变本加厉的阶级斗争,来实现他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模式。这也说明,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经过三年困难时期,他根本不承认“三面红旗”有什么问题,反而以为真如林彪所言,“毛主席的思想总是正确的”

    ;事情办坏了,出了问题,是大家没有照着他的指示去办,是他的意见受不到尊重、受到干扰所致。

    因而一意孤行到底。

    可是,在没有达到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科学文化高度发达,人民觉悟水平极大提高的情况下,臆想通过消灭社会分工,把各行各业都建成为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共产主义大学校”

    ,这实质上仍是一种向小农思想的回归,循此只能是倒退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小生产社会去。于是,60年代初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从此中断,社会主义

 309

    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303

    建设又一次受到极大破坏。

    “文化大革命”

    是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发展的巅峰,也是它的尽头。新中国建立后,他一直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问题在于,他所追求的“公正、平等、纯洁”的理想社会,实质上是一个体现古代农民战争的“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结合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供给制生活实践经验的具有浓厚平均主义色彩的、闭关锁国的“乌托邦”。为了排除实现自己理想的障碍,20年来,从反右派斗争直到“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以举世敬畏的权威,无比雄浑的气魄、浪漫主义的气质,发动了接二连三的政治运动,斗争锋芒所向,党内党外,城市农村,工厂商店,机关学校,各行各业,无不触及,造成一时所向披靡的形势。总之,他过分迷信革命,迷信阶级斗争,迷信群众运动,迷信过去的战争经验,以及迷信自己的魅力和控制力,以为可以以此扫荡一切前进中的障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他的异乎寻常的自信,“始终认为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所必需的”

    ,发展到以是否忠于他本人作为分辨正确和错误的标准,进一步,更成为划分敌我乃至划分阶级的标准。可是,自从“大跃进”失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不相信他的“一贯正确”

    了,他感受到的抵制越来越多,这就使他越来越感到有必要恢复并加强党内外群众对自己的信赖,有必要树立并鼓励对他本人的个人崇拜,同时这也就促使他越来越“左”

    ,最终使得他决心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是否可以认为,这是比较隐于内心深处的一方面呢?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林彪就给毛泽东加上了“四个伟大”的尊号,这“伟大的导

 310

    403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

    师“

    、“伟大的舵手”同“伟大的领袖”

    、“伟大的统帅”相结合,似乎正好反映了中国古代圣人“君师合一”

    、“内圣外王”的身份,而这也正好迎合了毛内心深处的一种追求。后来他在同斯诺的谈话中说,这四个太多了,愿意只保留“伟大的导师”一个称号。这就使人想起他早年在《讲堂录》中说的,“帝王一代帝王,圣贤百代帝王”

    ,“百代帝王”可说是他一生救国救民的宏图大志之外求诸于己的另一执著目标。

    林彪宣称毛是“几百年才出现一个”的天才,这种讴歌曾持续十年不稍衰。

    “文化大革命”

    的后果,当然为他始料所不及,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人民民主权利破坏殆尽,天下大乱做到了,天下大治却很渺茫。他本人晚年的威望也从辉煌的顶巅无可挽回地跌落到悲壮的低谷,从而为后人留下惨痛的经验教训。

    1976年6月,毛泽东行将谢世之前,对身边的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八十多了,人老总想后事。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我一生干了两件事,一是与蒋介石斗了那么几十年,把他赶到那么几个海岛上去了;抗战八年,把日本人请回老家去了,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人不多,只有那么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非是让我及早收回那几个海岛罢了。

    另一件事你们都知道,就是发动“文化大革命”

    ,这件事拥护的人不多,反对的人不少。

    这两件事都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

    怎么交?

    和平交不成就动荡中交,搞不好就血雨腥风了。

    你们怎么办?

    只有天知道。毛泽东这番话,道出了他内心的一种真情,以及对晚年思想和实践的某种自省和忧虑;也可以说,他对自己

 311

    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503

    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已经不那么自信了,悲观情绪溢于言表。从他的主观愿望来说,他的确认为“文化大革命”是为他自己的党和人民做的一件大好事(临终前,他也不认为是件大好事了,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里面确实也存在着他对清除官僚主义等多年积弊的真诚愿望和他对理想世界的憧憬,可是理想世界追求的结果是酿成一场空前浩劫。这种始料不及的事与愿违,对于毛本人来说,就具有更加浓重的悲剧色彩了。

    八。以阶级斗争达到理想模式

    作为伟大的革命家与思想家,毛泽东一生的兴趣主要偏重于实践,而不是理论。这一点,初登革命舞台时的青年时代如此,在他的晚年表现得尤其突出,而且,他晚年的实践才能也比理论才能显现得更为充分。在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起伏不定的经济建设中,他的过人的胆略和气魄,可说是随心所欲;而理论方面却不能这样说。

    1957年以后,他基本上没有再写过严格意义的理论著作。今天我们研究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文字方面的依据多是他的一些片断零星的讲话、批示等。然而,更重要的是从他晚年实践中,可以探寻出他思想的发展轨迹、基本轮廓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晚年考虑得最多的是两个问题,即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上所述,前者的答案是“五七”

    指示所描写的对未来社会的理想模式,而后者的答案

 312

    603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

    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即阶级斗争的理论。

    带空想色彩的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的核心。

    看来,他自己并不讳言这一点。前面谈到,1958年,在北戴河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讲话中,他就说了这样的话:“空想社会主义的一些理想,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的历史还很短,苏联的问题很多,毛决心走中国自己的路。他首先是设计了一个社会主义的目标模式。这个目标模式,他多次谈到过。

    在前面我们引述过的1958年他同刘少奇、陈伯达等人那次谈话中,作了具体形象的描述。直到1966年5月,他给林彪的信中,展示的仍然是几年前所勾画过的那幅图景。

    概括地说,毛泽东希望建立一个纯粹公有制成分、实行产品经济、分配上大体平均的,限制“资产阶级权利”的自我封闭式的“社会主义”乐园。在这个社会里,产品并不丰富,但是分配平均;社会分工极为模糊,但是“公正”

    ;所有制成分单一,但是“纯洁”。总之,平等、公正、纯洁,是毛泽东晚年执著追求的人类社会目标,至少是中国社会的目标。这个目标他认为属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贯彻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但实际上,是他在1947年批评过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毛泽东晚年设计了社会主义目标模式,同时也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模式的基本途径,一言以蔽之,这就是“阶级斗争”。

    可以说,毛不仅一直把阶级斗争作为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武器,也一直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最后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955年,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是由他定性的。当时人民日报编辑部就此事件草

 313

    毛泽东晚年“左”的错误思想初探70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