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村头那棵樟树-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这个家昕,太阳还没出来,细脚子就开始着急跟他物色童养媳了。也真是怪事,解放后第一部婚姻法早就规定不准抱养童养媳了的,都60年代中期了,怎么还有童养媳这一说。不过这也是见怪不怪了,特别是老老蔡,他是深受童养媳之害的,你看那大脚女人,最后什么结局,也许是执拗不过那细脚子吧,总之,那家昕生出来刚满月,细脚子就在山里隔壁村的董家沟抱了个媳妇,也真是巧的很,刚好又比春生大三岁,也许是乡下不成文的规矩,女大三抱金砖的,老老蔡照例给重新改了个名字,叫做如意,后来蔡书舟他们就叫做如意姑的,没叫如意婶婶了。至于其中的故事,那都是后面的事情了。
  至于生那小儿子,那都是文革开始后的第二年了。后面的事情先不表,这样一来,老老蔡家没几年,就已经是9个人的一大家人口了,可正劳力就只有4个半,梅子因为个子小,又是个女孩,做不了什么活,一大家人口,一半人吃闲饭不说,还有那房子也不够住了,老老蔡的日子是越来越困难了,年底秋后算账,已是一个大超支户了。大老太蔡老俩口省吃俭用大半辈子积下的一点底子,在第二年一开春盖了几间土坯房后,就彻底见底了。这种窘迫的状况直到文革后老蔡蔡家明的回来,才有了彻底的扭转。




1 老蔡的异乡生活

  且说那老老蔡的生活因为人口的增加而逐渐艰难起来,以至于年年要超支,直到老蔡回来以后才有根本的好转。
  那老蔡蔡家明怎么突然就回来了呢,而且偏偏又是在文革以后,原来的那二十多年在哪里,到底在干些什么呢。
  其实前面关于老老蔡的章节里,也偶尔提到过老蔡的情况的。
  老蔡一直在山的那一边也是邻县的一个村庄里生活着呢。至于为什么会一家人分两个地方生活,其中的来龙去脉前面也是有交代的,这里既然属于老蔡的章节,不免就再次详细的娓娓道来吧。
  说起来那都是晚清或者民国时候的事了,不知是其中的哪一年,发了很大的山水,老太蔡当时就住在这一片深山的山顶上的蔡家塘里的,因为大水冲了龙王庙,其实庙倒是没冲,那年久失修的老屋倒是让那山体滑坡给掩埋了,幸好人们都在外面干活,才得以把命保住,家可是没有了,兄弟俩没办法,于是就一路分开下山逃荒去了。山顶的人家嘛,总是得面临山的两面,刚好山两边各有一条路,也各自通向不同的县域,于是大老太蔡就沿着山沟一路逃荒而下,最后到了这月亮湾的赵家湾而停住了。而老太蔡则到了山那边另一个叫铜山口的地方停了下来,最后繁衍生息,才有了老老蔡、老蔡之类的了。
  至于老太蔡到底是怎么留在了那个地方,后来又怎么分得了土地,落了户那些,也没人知道,因为当事人早已作古,只能凭想象分析了。逃荒过去以后,可能是碰到一个好心的地主收留了他,因为那时候老太蔡正当年,年轻力壮的,于是就做了地主的佃户,后来因为聪明勤劳,博得了地主的好感,或是娶了地主的个什么亲戚当了老婆,再后来就自己买了田地,买下了地主的部分庄屋,就安家落户,生根发芽了。
  其实这也不完全算是杜撰,因为蔡书舟经常听老蔡讲搬回来那会,是卖了那地主的庄屋500元钱,后来被老老蔡拿过来还了超支款什么的。那田地自然后来都冲了集体,肯定是带不回来的了。
  自从老老蔡被当着延续香火的寄托过继到大老太蔡这边以后,老蔡一直没有过来。听说是老蔡那时候头上正长疮疖,土话好像叫癞子什么的,这东西很恶心的,也有传染,老老蔡看这种情况也就算了,只把那小儿子蔡家旺带了过去。于是老蔡就跟着爷爷还有小叔一起生活了。
  老蔡小的时候,条件好像还可以的,因为老老蔡是因为赌博输了钱才被老太蔡往死里整,逃出之后就一气之下跑去当了兵。而且是生了老蔡再去当的兵。那时候没有点条件,是没有资格赌博的,而且听说老老蔡和小叔两人都读了几年的私塾,所以照此推理,老太蔡家那时应该算是中等人家了。
  既然留了下来,在爷爷身边,接下来上学就是头等大事了。好像跟他那小叔子一起上的学,小叔子也就高他两级的吧。




2 老蔡的上学之路

  老蔡终于上了学了,估计那个时候上的很晚。蔡书舟小时候在家里翻箱倒柜的时候,曾经翻到过一张小学毕业证,破破烂烂的,字都快要掉光了,分明写的好像是十六岁六年级毕业的,蔡书舟那会,15岁都初中毕业了。蔡书舟为这事一直还很纳闷,以为父亲肯定成绩不好,要么留过级,不然怎么会那晚才高中毕业呢,而且还没毕业就碰上了那倒了八百辈子霉的文化大革命,以至于影响了老蔡那艰辛而坎坷的一生。老蔡只比后来的涛哥也就是胡总小两岁,而涛哥于文革前一年就从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了,你说老蔡是不是不走运哩,要恨也只恨他蔡家风水不好,老太蔡点子不高,要是老太蔡让老蔡早上学一年,根本就不会有那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了却碰上文化大革命那等千载难逢的倒霉事了。
  老蔡小学是在铜山口村子上的,高小好像就要到十里地外的村子里去读,初中是在镇里读的,高中是在铜都县城的铜都一中了。这都是蔡书舟小时候零零星星的听到父亲讲了一些经历,到底成绩怎么样,蔡书舟一直不敢肯定,因为蔡书舟读书那会,老蔡有时候连指导作业都有点问题的。不过有两点,蔡书舟一直是很佩服的,那就是老蔡那刚劲潇洒的毛笔字和算盘珠子拨的直溜的那珠算技术。至于其他的什么个情况,其实是可以去问老蔡的,可是由于身体疾病的原因,老蔡也讲不了那些东西,所以只能如此了,这样看起来有些缺憾,有时候也很美,关于老蔡的故事太多太多,这点点的缺失无关大局的。
  据老蔡讲,他上学那会是没花过什么钱的,说是政府把他当做孤儿对待,于是给全免了,高中的时候还每月发两元钱的生活补助,那两元钱在当时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还是可以的了,有时候还有剩的,就在放假回家的时候,食堂里买了很多馒头带回家里来,老太蔡别提多高兴了。那个时候农村孩子能上高中,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何况听说老蔡成绩一直还不错,一直当班长学生会主席啊什么的,这让那逃荒过来的老太蔡心里那个激动、安慰和期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据老蔡讲,他上高小、初中、高中,一直有个很要好的同学,特别是住读的那会,两人一直是上下铺的,既然是睡在上下铺的兄弟,那感情自然是没法形容的了。然而后来的结果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的,因为那兄弟后来当了铜都市市委书记,而老蔡只是一个还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中挣扎的农民而已,巨大的反差是怎么也不能把两种命运纠结在一起的。况且,两个人后来分归不同的县域管辖,不好来往,当然这个理由,老蔡只能拿过来为自己去粉饰一下了,没办法啊,人家高高在上,自己地位又低,就那么点上下铺关系,还能怎样呢,况且还有上下铺吵架的呢,是吧。
  不过蔡书舟也一直没弄怎么明白,明明老蔡是有爹有娘的,还有爷爷老太蔡管着,怎么就成了孤儿了呢。这事也没机会去问清楚了,问了也说不出,可能那边老太蔡是逃荒的身份,况且老老蔡过继到山那边之后,老蔡没跟过去,说是被父母抛弃了,就跟着爷爷过的,既然是被父母抛弃了,那肯定就是孤儿了,那是很有可能政府去抚养的,雷锋不也是孤儿么,也是政府抚养培养,后来成了时代的楷模。雷锋62年22岁牺牲的,跟老蔡差不了多少年纪,看来那个时候确实有这种孤儿的政策,让后来的蔡书舟想都不敢想,甚至是非常的羡慕,听都没听说过“政府补助”那几个字,因为到了他那个年代,就一直没有享受到政府的什么阳光普照了,纯粹靠的是个人奋斗,其中还有很多政府的负面形象,例如逼上缴的时候,那些乡里雇的联防队上门来强搬财产,老蔡可是吃尽了苦头的。
  上了这么多年学,老老蔡跟老蔡之间听说还是有过一两回故事的。就说有一回吧,老蔡在铜都一中上高二那会,老老蔡跟着振国俩人去鄂城的一个什么地方搞副业,回来的时候路过铜都市,顺便去看了下他那上高中的儿子蔡家明,蔡家明自然是十分的高兴,好不容易见到了亲爹,而且是搞完副业回来的,肯定很辛苦了,于是用他平时节俭下来的助学金去学校食堂里好饭好菜什么的招待他们俩吃了一顿,临走时还跟他们买了车票,那时候已经是六月三伏天了,蔡家明还穿着厚厚的春装,后来实在是热不过了,才开口说没夏天的衣服穿,让老老蔡给扯点的确良的布做件衬衫穿穿什么的,没想到老老蔡理都没理,竟然扬长而去,让那老蔡当时伤心不已,后来一辈子都记恨着那件事,时时跟蔡书舟他们提起那事:
  “你说他还真做得出来,搞完副业回来,肯定是有钱的,我还用助学金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他,买了回去的车票”老蔡经常喃喃的愤愤的说着,
  “竟然声都不吭一下,几尺的确良的布,那时候才几毛钱。我招待他都花了好几块,叫他买点布跟我做件衣服,是试探他的,哪想到他就这么绝情”
  “当时连振国都看不下去了,还说了‘常宝你真狠心,你做副业都搞了十几块的’。”
  “肯定是被那女妖精给看紧了,真是心痛”。每次说到这,老蔡眼里含满了泪花,可惜蔡书舟那会还小,体会不出那种揪心的痛。
  现在要是从时间上去算的话,老蔡上高二那会,老老蔡这边刚好生完春生,又抱了个如意,日子当然艰难着,但也真的不至于对蔡家明那个样子的。
  “




3 老蔡与文革

  不知道老老蔡那次到铜都一中留下的伤害深深的刺痛了蔡家明,还是这时间确实过得太快,这高考眼看着就要到来了,蔡家明更是带着那股锥心的痛不分白天黑夜的苦读起来,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什么的,一定要出人头地,一定要把自己毕生的力量贡献给国家和人民,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蔡家明是心系天下,胸怀祖国的,满腔的热血和沸腾的青春,献给党献给毛主席。蔡书舟高考那会,老老蔡更是以身说法,讲述了他当时准备高考的那个艰苦:
  “晚上读书,学校很早就关了灯,没办法,拿个玻璃瓶,捉了很多的萤火虫装进去,然后到附近的山上去夜读。大毒蚊子咬了一身的包”
  “中午的时候,天气太热,就一个人带上书,跑到附近的山沟里阴凉处读啊背啊的”
  那种艰苦精神自然是没得话说的了,但有一点蔡书舟还是搞不太明白,那时候的复习到底是在学校呢还是在家里呢,因为老蔡的话里头有时说到学校,有时又说到山沟里,因为学校里是不可能会有流水潺潺的大山沟的,包括清华北大那么有名的大学在内,何况只是一个县城高中呢,肯定不会有那好的环境的。
  可正当蔡家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踌躇满志的准备参加高考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那年5月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全国取消高考,大学停止招生,这消息如同噩耗一般令那些摩拳擦掌、满怀信心的学子们犹如当头棒喝,蔡家明的心更是冰凉冰凉、拔凉拔凉的,一下子好像从悬崖跌到了谷底,原本规划好的人生道路,顿时像断了轨道一样,不知何去何从,痛恨自己生不逢时,多年憧憬的上大学的梦想一下子化为了幻影,那个心灰意冷的绝望。。。。。。
  后来蔡书舟一直奇怪,是啊,搞了这么多年的高考,怎么偏偏就到了父亲毕业那一年就取消了呢,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查了史料,才知道,跟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密切相关的。
  原来这是源于刊在当年6月18日《人民日报》上的一封信和一篇社论,信是北京四中的高干子弟们写的,大概内容如下:
  ‘现行的升学制度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的旧科举制度的延续,是一种很落后的、很反动的教育制度。现行的升学制度是和毛主席给我们制定的教育方针相违抗。。。。。。其具体罪状如下:(一)使许多青年不是为革命而学,是为考大学而钻书堆,不问政治。不少同学有严重的‘唯有读书高’、‘成名’、‘成家’、‘个人奋斗’、‘走白专道路’等剥削阶级的反动思想。现行的高考制度助长了这种思想。
  (二)使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造成许多“特殊”、“重点学校”、专收高材生,这种学校为一些只钻书本,不问政治的人大开方便之门,把大批优秀的工农、革命干部子女排斥在外。
  (三)对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
  信的结尾是:“现在北京四中全体革命师生向全市革命的同志倡议:立即废除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制度”。和这封信同时刊载的,还有来自北京女一中的另一封抨击高考制度的信件,和《人民日报》社论《彻底搞好文化革命,彻底改革教育制度》。
  后来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的通知》发出,新中国在1952年建立起来的统一高考制度由此而废。你说老蔡他倒霉不倒霉,十年寒窗苦读,一下子就被几个高干子弟给折腾废了。北京四中的高干子弟们颇具创造性地完成了一项壮举——废除高考,谁也不曾料想在中国延续了千年的考试制度竟会在一群年轻人的躁动下土崩瓦解。
  这一切其实应该都源于那年的“五一六通知”了,蔡书舟小时候确实是看到了那本薄薄的印着红色的标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1966。05。16;中发[66]267号”的文件的。只是当时不知道那就是文革开始的标志性纲领文件。
  那么这个文件到底有这什么样的威力,竟然会让全国千千万万的学生停课,工人停工,去闹什么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呢?国家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4 毛主席天安门接见老蔡

  文化大革命在5。16通知的指引下,正式登上了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可怜的蔡家明他们也许根本没有搞清楚这个文件里的深刻含义,了解最多的就可能是“毛主席现在说话不管用了,党的领导层里面有人反对毛主席路线”,还有就是“国家政权已经不在广大的无产阶级手里了,很多的各级领导都在搞资本主义复辟”
  这种认知是最危险的,首先毛主席是领导人民得解放的大救星,是历史的大英雄,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灵魂,他代表的是最正确的人民路线,如果有人反对他,证明新中国就很危险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幸福生活那是很难实现了。这人民肯定是不答应的。
  其次,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权不在人民手里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卷土重来,那更是不行的了,所以毛主席发文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造资产阶级当权派的反,这再是英明不过了,你说大家会不揭竿而起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好不容易得来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成果么?
  对于那些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学生们,他们对毛主席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忠诚和热爱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的,那种自发的纯朴的感情是真挚而自然的。所以只要毛主席发出的号召,大家绝对是不折不扣的去执行的。更何况这文化大革命还是毛主席亲自发动去打倒那些资产阶级当权派保护社会主义的成果的呢?
  毛主席走群众路线搞群众运动,那是他老人家的一贯做法,为了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动起来,他老人家曾经八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全国各地的千万红卫兵。蔡家明因为是学校学生会主席,当然第一批选上代表去了北京。
  每次谈起那次北京毛主席接见之行,老蔡流露出来的那种无比骄傲和得意的眼神,蔡书舟一直印象很深。
  “那时候选代表很严格,咱因为是最大的学生干部,所以就第一批选上的。那于长志当时还没选上,最后还是串联的时候上的北京”于长志就是老蔡当年上下铺的同学后来的于书记了。
  “于长志当时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我是班长”老蔡不停的补充着。
  不过蔡书舟小时候家里的老相框上确实有一个青年人站在天安门前的照片,老蔡经常指点着说,那就是于长志,相片背面还有用蓝色墨水写的送老同学留念的钢笔题字。不过后来由于几次搬家那些发黄的照片都遗失了,也不记得那个后来的于书记到底长什么样了的。
  “第一次去北京是暑假的时候,8月18日接见,我们提前一天到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们这些学生代表说要见毛主席,激动的几天都没睡好觉,先从铜都坐的汽车到省城,再坐火车去的北京。每个代表都发了白白大大的白面馒头,还有苹果等,住在北京大学里面,待遇真的很好。”老蔡每次谈起北京天安门毛主席接见,总是显得很幸福。
  “天还没亮,就在天安门广场排好队,一看到毛主席和那些中央领导出来,群众们高喊毛主席万岁,那个声势,太雄壮了”
  “那么远,你能看清毛主席么?”蔡书舟好奇的问着。
  “我个子小,站在最前面,我的眼睛也好,基本上能看清的,毛主席那天穿着军装,带着红袖章,显得比照片上的高大多了,不停地朝我们挥手,还有林彪、朱德、周总理、刘少奇他们。林彪和周总理还在天安门城楼讲了话。”
  “后来毛主席走过天安门前金水桥,一直走进我们的队伍当中,我刚好在前面,毛主席和蔼的和我握了手,和周围的人都一一握手,向全场革命群众招手致意。广场上沸腾起来,人人双手高举过顶,向着毛主席跳跃着,欢呼着,揩着眼泪,他们欢喜地说:‘毛主席来了!毛主席到我们中间来了!’广场上,万众放声欢呼:‘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欢呼声浪一阵高过一阵,恨不得把北京的天空都要震破。”
  “那个场面真是激动人心,特别是这么近距离的看到毛主席他老人家,还握了毛主席那大手,当时的感觉是这辈子都要保卫毛主席他老人家,不能辜负他老人家的殷切期望。”
  “那天毛主席接见结束,我们晚上继续深入学习和讨论林彪同志的讲话,周总理的讲话,以及重新审读5。16通知。知道了毛主席身边睡着中国的赫鲁晓夫”
  “那后来北京回来以后,你们做了些什么呢”蔡书舟继续好奇的问着,老蔡这时陷入了沉思,是啊,老蔡的文革历史中确实失踪了两年,那两年老蔡到底在干什么呢,小时候的蔡书舟那时候根本理解不了文革的,他只知道听父亲说是68年回到赵家湾的,后来教了书,还帮公社写写稿子标语啊什么的。
  既然老蔡对那两年的文革历史一直讳莫如深,肯定是有些难言之隐了。其实文革前两年正是红卫兵小将在全国各地破四旧、打倒一切牛鬼蛇神、文斗武斗最疯狂的两年,那两年夺权盛行,全国大乱,对各个领域的资产阶级当权派进行了残酷无情的斗争。所以不用说,既然老蔡是一批受毛主席接见的红卫兵代表,那些造反夺权的事肯定少不了,后来蔡书舟大学那会放假回家的时候偶尔谈起这事,老蔡说自己是保守派,没参与造反,那个于书记也是保守派,另外一个同学是造反派头子,当时很红火,改革开放后,就消身匿迹了。其实对与错,这些事情暂且不去计较,即使当时有个什么冲动的做法,也是受了中央毛主席的发动与委托,也是没什么的了。也许是蔡书舟与老蔡辩论文化大革命对与错的时候,蔡书舟搬出了权威的中学历史课本,其中有一段很短的对于文化大革命和毛主席的评价,老蔡才发现,文革被推翻了被否定了,毛主席也犯了错误,不过是七分功劳,三分错误。不过老蔡还是很坚信,毛主席没有犯错误,文革也没有错,只是后来的人翻案搞了鬼。但最终老蔡也还是为自己留了点余地,毕竟闹得比较凶的造反派头子,还是要受到审查的。




5 老三届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老蔡后来毕竟还是在赵家湾生活了下来,并且养儿育女,有了蔡书舟等。但关于老蔡到底是怎么回到赵家湾老老蔡身边,这边又是怎么接收的,不去一一来表了,虽然是不同的两个县域,落户的话,还有户口田地等一系列问题,但那个时候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有政策的了。据老蔡讲,他是投亲靠友过到老老蔡这边来的。
  那么这一次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怎么产生的呢?老蔡当时零零星星的跟蔡书舟讲过一些,说什么“老三届”,毛主席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教育教育再教育等,蔡书舟也小时候在家里也见过一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有所为》的书,那个时候蔡书舟才上小学,放暑假“双抢”午休的时候,蔡书舟在家里翻箱倒柜总会找一些比较简单的薄薄的小册子,躺在堂屋的竹床上翻着那些发黄的书本,比如《胡风反革命集团》、《批林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