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村头那棵樟树-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钦跟着老老蔡这边从西边那片林子的右边上去了。说起来,这块林子,风钦还是有些了解的,因为他当初木匠学徒时,老师傅讲过很多神奇故事的,什么有仙女啦,有神灵啦,至于老虎啊、蛇精啊、狐狸精啊,那些稀奇古怪的传说就更多了,老老蔡毕竟不是本地人,听着这些当然有些半信半疑,而且自己上山一年来也一直没到里边去过,不由得警惕性高了起来,一双鹰般的眼睛,不放过一丝一毫的不测。
一路无话,林子真的很深,几乎没什么路,越往里越是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丛被大雪完全覆盖,那种困难丝毫不逊于杨子荣的林海雪原。这一走就是一大半天,晌午过去了,下午过去了,不知不觉天也慢慢黑了下来,只是这大雪的反光,显得天还不是那么的黑。要是平时,天气好的时候,说不好,他们应该走了离林子中央一半了,但主要是下这大的雪,而且两个人路不熟,或者根本没有路,还要一路查看脚印,当然脚印几乎是没有的,因为中间下了几次,早就覆盖了聋子去的脚印,而且聋子还不一定走的这条路线,一路上风钦老老蔡他们还要不停地喊,看到可疑情况要停下来察看,所以,进度比较慢。而那天老爷,是不管你三七二十一的,该黑下来还是要黑下来的。按照他们当初路上的规划,天一煞黑,就应该找个避风的窝子洞休息了,这边老老蔡看天快完全黑下来,就招呼风钦歇下来,
“走不得了,趁还看得见,赶快找个窝子洞歇息,等下看不见了,可就麻烦了的”
“不走了”风钦知道的,毕竟老老蔡当过兵,经验足,再兄弟情深,再怎么心切,毕竟不能冒进,否则会造成更大的牺牲。好在林子深,窝子洞比较多,只要留心就能找一个,然后铺上随身带的大衣,折一些干柴火点一堆篝火,再慢慢的嚼些干粮,这一夜也就过去了。。。。。。
16 雪山的搜寻(中)
大雪封山的深山老林里,一切是那么的安静,甚至于连清晨的到来都显得那么的神秘和安详。老老蔡职业的习惯,清晨一点点的亮光便让老老蔡睁开了惺忪的眼睛,便裹了裹衣服起来了,洞里的篝火也许是不久前熄灭的,虽然一堆的火灰,但隐约还有部分没有燃尽的柴火冒出的缕缕青烟,悄无声息,火光是一点也没有了。
老老蔡走出洞外,只见到处一片雪山雪海,无涯无际,高大的杉树林子,枝桠上满满的覆盖着层层厚厚的积雪,偶尔有枝桠折断的声音和沙沙飘落的坠雪,轻盈飘洒,昨晚他们走过的脚印还清晰可见,看来昨夜一夜还算平静。估计这会老森林他们也应该起来了,不知道他们那边情况如何,老老蔡盘算着。。。。。。
“风钦老表,起来走哦。。。。。。”老老蔡进了窝子洞吆喝道。找了半天,聋子还没个影,这深山老林的,还是大雪封山,说来实在不是个什么好地方,不宜久待,毕竟他们不是专业的探险队,或者什么自然风光摄影爱好者,野外拓荒者什么的,对眼前这自然造化的美景实在是提不起精神,而且还有艰巨的任务在身。风钦听见吆喝,也一轱辘爬起来,草草的清了清东西,边向外走去,“娘日的,真冷。。。。。。”看来木匠还真没吃过那个苦。
老老蔡跟风钦商量了一会搜寻的路线和一些简单事宜后,就一前一后的往深山里走去了。按道理,今天要是不再下雪,在天黑之前就应该能赶到老林子的中央,跟老森林、振国他们会合,而聋子要是没有其它意外,也应该就在那一带附近,最后的关键时刻了,一路上他们俩边走边商量着。。。。。。
有时候老天确实是个物质的东西,他跟你人为的想象一点关系都没有,这边你还没盘算完,纷纷扬扬的大雪就一头雾水般落下来了。深山老林的天气,真是没个准,老老蔡轻轻地叹了口气,一脸的无奈,木匠这边毫不客气的大骂了起来,“鬼罗操的,今年是个鬼年,国家瞎搞不说,这老天也跟着瞎搞。。。。。。”风钦可是比较清楚那形势的,因为就在前不久,公社里造了几个土炉子,炼铁什么的,到处征集匠人,风钦算是这一代有点名气的木匠,自然是去参与炼铁炉建设的。这炼铁炉子,可以说,八辈子没见过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建,只是上面来了个装模作样的技术员,一边吆喝着指导,这边大家伙七手八脚的就把炉子搭起来了,木匠搭架子,泥瓦匠围炉子,其他的劳力就拖土的拖土,拉砖的拉砖,还有砍树的到处砍树,那个热闹场面,风钦是着实的感受了一回的,上面宣传的要实现千万吨钢产量,超英赶美的标语可是铺天盖地的,人们的情绪真是极大的高涨,为了建设新中国,实现机械化,钢铁可是稀缺资源,必不可少的。所有人的眼里全是那种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没有人去怀疑、没有人去消极,更何况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号召呢,毛主席可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一切为公的。。。。。。。可回来没一会,就传出铁倒是练出来了,可都是生铁,根本造不了飞机大炮汽车轮船,都成了一块块的死铁坨。。。。。。
其实风钦根本也想不了这些了,这说来就来的风雪交加,寒风呼号,让他们俩根本就没法再继续往前走了,天空那乱舞的雪花,使人根本就睁不开眼睛,茫茫的雪林压根儿也没了方向,没办法,两个人很快就找了个窝子洞准备钻进去,还没进去,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尖叫。。。。。。
17 雪山的搜寻(下)
老老蔡和风钦刚进去洞子,便听到几声熟悉的声音,“麂子”两个人几乎同时喊了出来,一阵的兴奋,两人迅速堵住洞口,老老蔡擦了擦眼睛,定神一看,原来洞子不大,一个小家伙惊慌的立在里面的洞壁,耳朵竖起老高,嘴里不时发出惊恐的声音,老老蔡说时迟那时快,突的一个猛扑,就捉住了那个小家伙,这边风钦也不含糊,掏出随身带的线索把个小家伙捆得结实,
“运气不错,就是小了点”风钦呵呵的说着
可老老蔡却没往这方面去想,他在想聋子了,是啊,他们这么轻易就抓到一只麂子,证明这林子确实是麂子很多的,聋子应该是打到了麂子的,那应该会没什么问题的,或许跟自己一样在那个洞子里躲着,等雪住了往回赶的。。。。。。
“常宝,我去找点干柴,回来架个火,烧麂子吃,开开荤”
“嗯”老老蔡回过神来,心里也安心了许多,毕竟风雪太大,只能这么守着了。
风钦这边因为雪大,遮住了所有的一切,要想找些干柴火确实也不容易,凭着经验,看那些没有枝桠的光秃秃的小灌木、小杂树,十有八九就是枯死的干棍子,风钦迎着风雪利索的折了好几根,有的用脚一踹,就应声而倒,很快,风钦就抱了一大堆干柴棍子回来了,这边老老蔡也已打理收拾好麂子了。其实收拾动物这有时也是迫不得已的事,中原突围那会,由于被国民党围困,一时粮食供应困难,没办法,部队首长临时决定杀几匹羸弱的战马,以解燃眉之急,老老蔡当时是伙夫的,所以那些屠宰宰杀的任务都是老老蔡完成的,部队打仗那会嘛,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大家都红了眼,哪还管得上什么杀生之事。这会也是特殊时期,大雪封山,碰到个把麂子,肯定是要弄了吃了的,何况是在深山里,也是主产区,而且是看林的,这点便宜还是会有的,至于风钦,那纯粹是占了相应了,碰到了口服。老老蔡把那麂子皮用雪擦了擦,放在火边,麂子则是用几根棍子支着放在火炉上烧,不一会就飘出了诱人的肉香。
风钦这边不停地拿老老蔡那随身带的刚才宰麂子的军用匕首戳那麂子肉,慢慢松软冒油以后,风钦割了一块迫不及待吃了起来
“真他娘的香,太好吃了”木匠也许是天生的嘴馋,吃惯了百家饭,吃叼了嘴,更何况这野外的篝火烧烤的野味呢。
老老蔡倒是不慌不忙,接过风钦递过来的刀子随便割了一块,放嘴里慢慢的嚼了起来。确实是香,老老蔡也不得不承认,平时这麂子要是放在家里做的话,还有点酸味和腥臊的,通常还要放些生姜蒜头谷酒什么的去去味,但这里没那条件,经过篝火这么一烧烤,那些不对劲的味道都没了,反而显得更加的香甜可口,香嫩香脆的。
“怕是聋子也说不定躲在那个洞里跟咱一样享受着这美味呢”风钦略显兴奋,津津有味的嚼着,这麂子的美味让他忘却了一路的辛苦和聋子的安危,反而自我安慰起来。
“不会吧”老老蔡多少还是有些了解,一般老猎人是不轻易去享受自己的猎物的,他们最多的是享受那种过程。何况是带着上级的任务而进山打猎呢。
“说不好聋子就压根不在这片林子,或者迷路走丢了”老老蔡又拿出一贯的镇静,泼了泼冷水,怕那麂子的美味侵蚀了风钦的意志,有意无意深沉了一下。
“有那么坏么”风钦抹了抹那油腻腻的嘴巴,半信半疑,“或许老森林他们都找到他了的”
当然那是最好啦,老老蔡总有一种愧疚,希望这聋子兄弟一切平安,自己也就稍微心安了。不然那就对聋子太不公平了,还有那个年轻的小脚女人。。。。。。
他们这厢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着聋子那100个怎么样的时候,外面的风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老老蔡站起来朝洞外看了看,真快,都晌午了,老老蔡把木匠喊出来再次商议着比划比划,一定要在天没黑的时候找到中央林子,能跟老森林他们碰上头,要是还有聋子,那就太完美了。一路上,也许是麂子的力量,也许是火的温暖,他们俩个配合倒也默契,关键老老蔡辨别方向,木匠根据树种的分布判定林子深浅,一路吆喝,一路穿梭,要是碰到大点的窝子洞,还的专门过去查看一番,因为聋子毕竟是聋子,耳朵还是有点背的,更加上这号号的风声,不过转眼眼前出现了便出现了一片大樟林子
“终于到了”风钦定定的说道,边喘着粗气,这就是传说中的樟树林,老祖宗一直传下来的神秘的地方。一般一棵樟树就会成仙成精,被人膜拜,何况这大一片樟林呢,密密麻麻的枝桠彼此交叉覆盖,俨然一个巨大的樟树的天堂,有擎盖,有立柱,那粗粗的树干,斑驳的树皮,俨然一个个古老的神话。
老老蔡那鹰一般的双眼马上警觉的扫描起来,看有没有晃动的人影,有没有离奇的脚印,这边风钦也就扯开嗓子“聋子聋子”的喊了起来,幽深的林子重重的回音,显得格外的响亮而凄厉,完全不顾惊动那百年或者千年的樟树神灵了,也许唤醒神灵也是一种保佑,就像孙大圣一样,到了一方土地,一跺脚,那当地的土地老爷就得冒将出来,孙大圣一番盘问,就知道什么个情况,可这两人肯定是没有那本事了,不然火眼金睛的早就能洞察聋子的去向了,而且也不用那么辛苦的翻山越岭,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一眨眼就能到的,或者像美国大兵,一有事,马上那直升飞机就会出现在第一现场,大兵马上悬着绳子从天而降,搜救根本不是什么难题。可那一切都是梦,只能靠两个嗓子,两双眼睛,四条腿,用最原始的办法了。
说来还是老老蔡的耳朵尖些,快离开樟树林子的边缘,向着最西边过去的时候,老老蔡听到了了一个不同的呼叫,老老蔡赶紧招呼木匠停下来,仔细听辨。
“聋子聋子”风钦兴奋地叫了起来。
“不是聋子,是喊聋子聋子的声音”老老蔡仔细听了一下纠正道。
“是森林他们”
“是的”,风钦一阵小小的激动,大声的呼喊,去回应那边去了。
老老蔡倒是一阵寒心的失落,他们没有找到聋子,不然不会还在呼喊的,一丝不祥涌上心头,就像那失去战友的心痛和揪心,甚至绝望。丝毫没有马上会师的那种喜悦。。。。。。
18 聋子的几种结局
在那片林子中央偏西的地方,老老蔡和老森林他们总算合围了,部队的专业术语当然叫会师的,可双方都没有丝毫的喜悦,甚至垂头丧气,唯一的一个中心,聋子竟然都没有出现,初步判断几种可能,因为全队的能人几乎都在场了,除了万财,应该是能有个八九不离十的,大家一致的结果,振国总结了一下:
第一,聋子在这林子的中央以前这一地带是不可能了,因为聋子如果在的话,肯定会尖着耳朵等着呼喊搜救,一定会听到从两边夹击的不间断的呼喊,一定会回应。但是没有。
第二,往中央以后更深的林子也不可能的。因为中央这片樟树林再往后,没多远就是很高很陡峭的悬崖了,几乎是绝路,没有病的话,一般是不会再往里走了,何况是打两只麂子,更是没有必要去拿小命开玩笑。
第三,很可能是迷路了,走偏了方向,往更西边的山口出去了,因为西边自古就一条出口,两个山峰之间的一个低凹口子可以出去,下去以后就是邻县的地盘了,有几户人家散落在半山腰的。这可是老森林提出来的大胆想法。
第四,可能聋子跟大家错过了,我们往里搜寻的时候,聋子刚好往回赶,说不好已经到家了
最后,当然是大家最不愿去面对的,肯定是出事了,至于怎么个出事法,有可能碰到老虎了,有可能不小心掉到山沟里了,或者掉到谜洞里也有可能。
于是,大家经过短暂的讨论,终于形成了决议,很有说服力的决议,想想既有队委会干部副队长振国,也有村民委员会最权威的长者老森林,还有当事人的家属木匠风钦,更有当事人的战友、毫无干系的客家兄弟老老蔡,这个决议内容大致如下:
首先说最坏的结果,如果真是聋子遇到了意外,那是没办法的事,暂时放弃,先回家处理后事,等天气好转,再派人上山收尸。然后逐级汇报。
其二,即使聋子迷了路,走到西边的那个缺口到了邻县,那应该是万幸之事,因为那边有人家,肯定会有收留的。
至于错过了大家的搜寻而回家了,那更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
所以大家一致同意停止搜索,往回撤退,趁着天黑之前的那点余光,和身上的几盏手电筒,决定连夜返回,不然这大的林子,说不好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老森林由于那特殊的情结,毕竟这次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跟着进了这一趟神一般的老林子,心中自然是一股由然的自豪和崇敬,非要到樟树林中央区观摩和礼拜一番,于是大家也就往樟树林走去了,只见老森林走到一棵最大的樟树精面前,用那苍老的青筋暴露的手抚摸着那暴胀裸露的树茎,然后退下几步,双手合十,虔诚的顶礼膜拜起来,口里念念有词,而振国老老蔡风钦们也只好跟着祭拜一番,至于许了什么愿,可是不得而知,为聋子祈祷肯定是有的了。临走,老森林从口袋里慎重的掏出一个物件,上面包着厚厚的红布,虔诚的拜了几拜之后,老森林小心的放在老樟树的那个大空洞里,就一路下山去了。
19 要吃集体食堂
话说老森林这一行人虔诚地为拜过那片神秘的樟树林之后,就匆匆的踏着厚厚的积雪下山去了。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回可是下山比上山容易的多,因为来的时候是分开的两个小分队,这次下山可是相当于大部队了,大家知道朱毛会师以后力量可是空前的高涨的,当然也有会师后反而糟糕的,譬如毛张会师(老毛与张国焘),会师后反而矛盾重重,合而又分,南下北上弄的不可开交。姑且不说罢,这下山的时候,是有了脚印,可以照着积雪没有消融的深深的脚印一直走下去的,也没有方向的问题,更没有来的时候的压力和任务感,就一个目的,下山,所以一眨眼就到了看林小屋,可怜那小脚女人颤巍巍的出来开门,一脸的疑惑和惆怅,知道老森林把个来龙去脉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小脚女人才算阴转多云,破涕为笑。
不过无论大家怎么解释,终究人还是没有回来,女人终究是不爽,没办法,大家一致商量,建议老老蔡留下来,跟着小脚女人一起守着,一直等聋子回来,其他的都回去汇报情况,女人这才这厢勉强同意,老老蔡也只好硬着头皮留下来了,不过一想到又要孤男寡女的面对,心里头不由得咕咚咕咚跳过不停。。。。。。
老森林一行总算是继续顶着夜色雪色一鼓作气向村头那棵樟树奔去,夹杂着三三两两的狗叫声,各自回了各自的家,当然很深很深的夜了,科学点的说法,或是凌晨了。
第二天一早,振国就迫不及待的来到队长万财家汇报来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远远就听到老森林那大喉咙扯着嗓子跟队长说着什么,那个兴奋和自豪,真叫人佩服,好像是立了一等功似的。
“振国来的正好,我正要找你”万财显得急迫,像是有什么急事,顺手搬了个凳子,示意振国坐下。
“这两天上面来通知,说是要大办人民公社食堂,我们这小林场的,居住相对集中,能否考虑办食堂,这是毛主席提出的大好事,可以集中吃饭,集体出工;特别是农忙时;解决回家做饭的问题;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
其实这吃食堂,对振国来说可是一点也不陌生,部队里一直就这么个体制,有专门的炊事员管做饭;当兵的只管行军打仗;根本不用为做饭发愁,当然有吃没吃的;粮草那些都是后勤供应的事了;所以振国当然赞成,只是要好好商量,怎么把这件好事办好。老森林当然显得更加激动;人民当家做主了,有了集体;有了靠山;什么都公共了;没有了剥削;终于有了集体的温暖;一起吃饭;一起干活;象城里人一样;说不出的由衷的兴奋;于是就这样三个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了些具体的事项,譬如大灶建在什么地方,怎么去搞大锅,谁来做饭,怎么安排伙食;各家的粮食怎么上交等等;这样七嘴八舌就有了个大概的食堂的轮廓了;于是万财详细作了一下记录;1234的列了很多提纲;商量着晚上召开社员大会讨论;关键有一点麻烦的是;马上靠近年关了,不知道大家伙到底对这个新鲜事物怎么看;万财有点拿不准;不过山外那边听说是早已实行了的,听说有好有坏;晚上再说吧。
20 红火的集体食堂(上)
晚上晚饭刚过;村口樟树下那口大钟就〃咚咚咚〃的响了起来;在一场大雪覆盖的山村的傍晚;这钟声显得格外的洪亮和悠扬;跟平时上工的那钟声似乎完全两个不同的版本;这敲钟人不是别人;正是这提前知道今晚社员会议内容的积极分子老森林;因为对集体食堂的赞成和向往;以致于敲钟的节奏更显抑扬顿挫。
钟声刚落下;各家各户就陆陆续续响起了吱吱呀呀的开门声;每家开会的社员代表自觉的向着队委会的屋子集中过来;牛头颈湾下大老太蔡急急的沿着小溪边的羊肠小道向队委会赶;每次等大家坐定后开始唧唧喳喳的讨论的时候;大老太蔡才进会场;那万财也是每次看着门口;一等大老太蔡坐定;就宣布会议开始;吩咐了一下大雪之后的农活的安排;然后就正式提出办集体食堂的事;刚一说完;会场就炸开了锅;热烈的讨论起来;隔壁挨着隔壁的就唾沫横飞,神情激动,还有的手舞足蹈,不停地比划,热情之高自不必说,每次这个时候;万财总是不声不响;一个人镇定的坐在正中台上;等声音小了些;时机差不多了;就干咳几下;提高嗓子喊:
〃大家安静;大家安静〃万财挥着手势;振国就站起来伸手做平息状;〃安静安静〃
这样会场就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万财横扫了一下会场,心里已经有了八成的把握,郑重的说道:
“看大家讨论很激烈,看来赞成的居多,这样,咱们就此做个表决,赞成小队办集体食堂的举手”
话音刚落,会场已是齐刷刷一片手的森林,就像那雨后的春笋,林立了整个会场,角落里好像有一空缺,万财那敏锐的眼光一下子就扫到了,也习惯了,每次表决万财都会给那个角落特别的关注,没办法,这一直是个历史遗留问题,虽然解放了,土改也好几年了,但毕竟解放只有几年,强大的党的政策还不足以把那顽固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给一下子砸的的粉碎,这不是别人,正是村里唯一的落后分子,地富反坏右中的前地主赵恢贵了,虽然每次的运动都会把这家伙作为重点分子进行深刻教育再教育,但他脑子总是一根筋,后来因为他这个死不改悔,惹得他儿子被作为地主崽多次的批斗,好像有一只腿还落下了残疾的。
“恢贵,你讲讲意见”振国知道的,每次这时候都是他来打破僵局。
“各家各户在家烧火挺好的,几千年年了,一直这么个搞法,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口味也不一样,而且也干净。。。。。。”
“就你个裸戳的干净”还没讲完,老森林就憋不住了,忍不住骂道。老森林最见不得这些过去高高在上、养尊处优的腐朽作风,一听说什么各管各,干净什么的就会骂骂咧咧。
“老森林你讲讲你的看法”万财趁机说道。这是最佳的说服办法了,用人民的意见去反对反人民的意见,更直接更有效。
“毛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