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个人的抗日ⅱ-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jī烈的空战结束了,锡亚尔科特上空暂时获得了平静。南洋联邦空军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大空战的胜利。当战果统计出来,令巴基斯坦人大吃一惊,十六比二,难以置信的比例。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空军也获得了胜利,八比十二,军刀最终还是战胜了猎人,巴空军飞行员也的确表现神勇。
    现在,印度空军已经无力再组织反击了,一线战机尚且不是对手,派二线战机上场,岂不是自寻死路,自取其辱。
    制空权已经完全掌握在南巴空军手中,甚至连巴基斯坦的二线战机也纷纷上阵,对印军地面部队实施空中打击。九月二十二日,随着豹式坦克的运抵,大反攻战役拉开了帷幕。
    *
第三百零八章 阿三的惨败
    第二卷平津狼烟'第三百零八章阿三的惨败
    第三百零八章阿三的惨败
    世界空军专家就预言空战的未来属于空空导弹和拦截机,战斗机以及空中格斗技术将退居次要地位,机炮的时代将成为过去。wwW;首发但一九六五年印巴大空战却恰恰支持了与此相反的理论:战机对机炮的依赖胜于导弹,飞机机动xìng、飞行员的技能比过去更加重要。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导弹和制导系统得到更一步的展和完善前,机炮的作用不可低估,飞行员的经验和技术更是至关重要。
    从南洋联邦空军的战绩来看,导弹确实是一种很有效的武器,但无论是雷达制导,还是红外线制导,都存在着缺陷。shè的时机,以及shè的方式,往往是考验飞行员的技术和经验的关键时候。而只要导弹还存在着最短shè距离的限制,废除机炮就显得得不偿失。
    巴基斯坦空军也现了所装备的飞机的缺陷,作为主力机种之一的军刀虽然有响尾蛇导弹这样的撒手锏,但一击不中后,在机炮对决中米机关枪显然威力不够大。在实战中曾有猎人式战机被子弹击中依然拼命顽抗,反而击落军刀的例子。另一种主力机种f—1o4星战士,在空战中更加乏善可陈,尽管其度群,但机动xìng与轻型战斗机相比,却居于劣势,并不是充当空优战机的选择。
    印度空军虽然遭受重创,但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们现神秘式、猎人式战机已经落后,连巴军的军刀都不能抗衡,更别提南洋联邦的新式飞机了。而轻型战机蚊蚋式虽然与“鹞iii”式战机相比,居于劣势,但与巴军的军刀式对战,战绩却占据上风。这在某种程度上坚定了印度空军对轻型战斗机的信心,战后,蚊蚋式战机装备了更多的空军中队。
    9。22大空战以印度空军的失败而告终,制空权的丧失使印军地面部队陷入了不利的境地。没等印军指挥中心作出明智的决定,巴军的反击开始了,九月二十三日,成为了印军永远难忘的惨痛回忆。
    空中,是倾巢而出的南巴联合空军,军刀、星战士、“鹞iii”式、“枭iii”式、b—57轰炸机、c—13o改装型轰炸机,再加上武装直升机,近三百架战机呼啸往来,用炸弹、火箭弹、机炮织成一道道燃烧的地毯,将印军地面部队包裹其中;地面,巴军坦克全部出动,与一百辆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豹式坦克汇成了一股钢铁洪流,在空中火力的支援下,越战越勇,猛攻已成强弩之末的印军部队。
    这场大战从清晨一直持续至夜幕降临,巴军取得了决定xìng胜利,印军第一装甲师遭到了毁灭xìng打击,几个步兵师也伤亡惨重,几乎丢弃了全部辎重,仓惶撤过亚克尔运河。夜幕下的锡亚尔科特郊外,六千米长的地域内布满了印度人丢弃的坦克残骸,向人们诉说着印度军队的悲惨遭遇。
    巴军终于收复了全部被占的国土,但军事进攻并未停止。既然印度能悍然进攻巴基斯坦领土,巴基斯坦为什么不能以牙还牙?再说,还有南洋联邦的支持,为何不趁此机会多取得些胜利,为以后的停火谈判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呢?
    印巴两军在亚克尔运河对峙,看似陷入了僵局,但巴军和南洋联邦援巴部队却在暗中进行着攻击的准备。九月二十五日,巴军在拉合尔以南地区突然起猛烈进攻,在空军支援下一举杀进印度国境,攻占了印度边境重镇克姆卡兰。而在克什米尔,得到坦克和火炮加强的巴军第12步兵师,在一部分援巴空军的掩护下,由马利克少将指挥,从乔里安出动,向克什米尔府斯利那加攻击前进。
    借势而动,双管齐下,巴军趁着印军遭到惨败,后备军队还未赶到时动攻势,力争在国际调停前取得更有利的姿态。当然,如果能用武力解决克什米尔问题,那是最理想的结果。
    在克什米尔府斯利那加郊外的瑞提那要塞,印巴两军进行了jī烈的战斗,在生死搏斗中,两军士兵都爆出令人惊骇的宗教狂热,喊杀声震天动地。为了阻击轰鸣前进的巴军坦克,被bī无奈的印军使用了ròu弹战术,印军士兵冒死接近巴军坦克,用炸yào包炸毁了冲过来的第一辆坦克,随后,又炸毁了第二辆。但是,巴军推开被炸毁的坦克,继续起冲锋,相继占领了瑞提那周围的许多地方,使印军陷于被动。
    九月二十六日下午三点,巴军使用了刚刚运抵前线的车载火箭炮,将如雨的火箭倾泻在印军阵地上,使印军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随后,南巴联合出动了近百辆坦克,在武装直升机和喷气战斗机的支援下,起了决定xìng的进攻。印军在对手强大的攻势下,伤亡惨重,瑞提那要塞被巴军夺取,斯利那加的最后一道屏障被击碎。
    六点三十分,南巴联军的坦克开进了斯利那加,越城而过,连夜追击溃逃的印军部队。而失去了战略支撑点的印度军队在钢铁洪流和空中战机的联合打击下,溃不成军,由于战场húnluàn和来不及撤退,印军不仅遗失了大量重型装备,而且大批士兵被追击而来的南巴坦克部队迫降。
    在斯利那加通往南部腹地的公路上,到处是被击毁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残骸,燃烧的火光象一支支照路的火炬,绵延十几公里。在火光照耀下,被空袭炸死的印军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倒卧在公路附近,而溃逃的士兵满脸惊恐,麻木而机械地向南逃跑,南巴空军的战机不时呼啸着飞来,然后肆无忌惮地用机炮、火箭和机枪杀戮着这支斗志全无的败军。
    对于每支战败的军队来说,结局都是悲惨的,一旦士气全无,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身边不断倒下的同伴,耳边的爆炸和惨叫,一切都jī不起失败者的意志,他们象一群行尸走ròu,脑中只有一个念头:走,走,走出这血腥的地狱。
    *
第三百零九章 南亚的复杂关系
    电子书下载功能暂停使用!预计需要到下周完成!
    第三百零九章南亚的复杂关系
    侵略者从来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得手时洋洋得意,恃强凌弱;而一旦失败,又会拼命抵赖,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WWw!
    在发动战争时,印度人认为自己的实力远超巴基斯坦,作出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首先,印度的飞机有七百多架,而巴基斯坦只有不到两百架;其次,印军的常规武器占有很大优势,特别是坦克,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要胜过巴军;另外,印军的人数也要比巴军充裕,动员能力也超过巴军。
    由这样的理论推断出战争的乐观前景,似乎不无道理,但战争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武器数量和质量都很重要,世界战争史上也不乏以弱胜强,以小击大的战例。再加上南洋联邦的倾力助战,低估了这个意外因素恐怕是印度人所犯的最大错误。
    战争的主动权已经落入了巴基斯坦人手中,在两个战线上巴军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进展,一路占领印度边境重镇哈姆卡兰后,乘势推进印度国境内六千米,共占领了约一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印度国土;另一路在攻占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后,继续向南推进,夺占了克什米尔的大片土地,在克什米尔这个导致印巴长期敌对、积怨的地方,占据了优势。
    那么,克什米尔到底应该归巴基斯坦,还是应该归印度呢?这恐怕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考虑到历史、宗教、人口等因素,印巴双方都有合理的理由。
    根据1947年6月公布的“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土邦地区的归属应由当地的王公来决定,当时土邦必须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因素。
    而克什米尔的情况很特殊,它处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地理因素”的考虑在这里不起作用。而克什米尔的王公是印度教徒,但居民中将近80%却是穆斯林。按照分治方案中多数决定原则,应该归入巴基斯坦;但按照土邦的王公决定原则,显然印度会被优先考虑。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在印巴分治之前,克什米尔的位置并不重要。但分治之后,却显现出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克什米尔深入中亚,与中国、苏联和阿富汗三国接壤,在巴方看来,由于本国缺乏战略纵深,如果失去克什米尔,巴的侧翼就会完全陷入印度的包围之中,从而在与印度的抗衡中处于更为不利的态势。
    巴基斯坦总理阿里汗就曾说:“克什米尔就象是巴基斯坦头上的一顶帽子。如果我们允许印度教徒取走我们头上的这顶帽子,就会永远受到印度的摆布。没有克什米尔,巴基斯坦就不能保护自己不受一个可能来自印度的、肆无忌惮的政府的进攻。”
    对印度而言,占据克什米尔则可以断开巴基斯坦与外部大国的陆上联系,这样在未来与巴的冲突中,就可以将印度的国防前沿推至阿富汗一侧,有利于在军事上增强对巴的压力。印度总理尼赫鲁就曾说过:“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
    克什米尔正是具有这种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使得印巴两国都志在必得,任何一方都不肯作丝毫的让步。
    在经过了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三分之二的土地与四分之三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三分之一的土地与四分之一的人口。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当时,印度考虑到克什米尔穆斯林的数量优势,明白如果公民投票,必败无疑。所以,一直拒绝公投,而巴方则极力敦促执行联合国决议,为此而不断发生争执,但双方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
    可以说,双方在克什米尔的不断争执,涉及到了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使之与国内党派政治纠结在一起,成为极为敏感的国内政治问题,同时也成为印巴间难以解决的核心问题和动荡之源。
    巴基斯坦现在占据了战场主动,未尝不想一举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但事实上却是困难重重。印度在失败后正在进行全国动员,其资源和人口优势仍在,并且积极寻求外来帮助。巴军虽然看似气势如虹,但弹药消耗、人员补充都已经接近极限,在面对有可能的持久战局面时,也显得顾虑重重,特别是国际社会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调整自己要达到的目的。
    印巴战争自开始,便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九月二十三日,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协议。九月二十七日,美苏两大国几乎同时发出呼吁,强烈敦促印巴两国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协议,并向交战两国施加了强大的压力。自然,作为巴方的强有力的支持者,美国自然也与南洋联邦展开了外交蹉商,希望南洋联邦能够与美国协调一致,制止南亚的这场战争。
    美苏两国同时出手干涉,而且立场一致,不能不说是冷战时期的一件非常令人惊讶的事情。但从两国的立场来看,却又合情合理。
    在南亚,美国政策的重心在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他有两个并行不悖的目标,一是要促成印巴和解,稳定南亚局势,从而巩固封锁**链条中的南亚这一环;二是尽可能使印度放弃中立,进入西方阵营。带着这个构想介入南亚,与巴基斯坦的结盟,对印巴的大量援助,以及对印巴双方费力不讨好的调整,其目的都在于此。
    但事实证明,美国的两个目标一个也没有达到。因为美国远远低估了印巴间深刻的敌对情绪,难以排解的仇怨使双方不共戴天,任何于对方有举动必定被视为对己方的威胁。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的,携手对付所谓的**威胁只能是美国的一厢情愿。而且在印巴两国的印象中,美国两头讨好的举动越来越不受欢迎。
    一九五四年,美巴结成军事同盟后,尼赫鲁便发表演说,强烈反对美对巴的军事援助,认为这将把冷战带到印度自己的边界,在演说中他公开指责美巴之间的军事条约,“美巴之间的军事条约改变了整个南亚的力量平衡,对印度的影响尤其重大。美国必须认识到:不管美国是否愿意,对巴的武装很大程度上是用以对付印度,或可能用来对付印度的。”
    同样,在一九六二年中印战争期间,美国和英国向印度提供了价值六千多万美元的军事装备,也令巴基斯坦极为愤慨。巴方认为西方与印度关系的强化已经危及巴的安全,因为在些之前巴方的外交目标一直是“企图通过与西方国家的特殊关系来消除它与印度之间的力量失衡。
    基于这种非彼即此的想法,美国对印巴两国的外交政策往往被认为是偏袒,而遭到了冷遇和厌恶。使得美印巴三角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不断变化。
    事实上,美国对于印度人是讨厌的,这种印象的形成有很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美国既要支持印度为争取**而进行的斗争,又要避免过分激怒最密切的战时同盟英国,从而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这样的结果便是印度人认为美国在对英国人施加压力上不够积极充分,从而对其感到既愤怒又失望。而美国人也对印度民族主义者不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在战争关键时期对英国施加强大压力而感到难以理解和失望。这种感觉并未随着印度的**而消失,而是在此后的岁月里屡生龃龊。
    印度**后奉行不结盟政策,虽然为本国带来的巨大的好处,能从美国和苏联同时获得大量的经济援助。但美国却对印度的这种外交政策越来越感到不满,因为美国是希望印度在冷战中站到自己这一边,成为遏制中国和苏联的力量。
    其次,印美关系还受到了美巴关系的制约。因为美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改变了巴印力量的对比,使印度主导南亚的梦想一时难以实现。
    而美巴关系也时冷时热,令美国人颇感头痛。与美结盟,是巴基斯坦为对付印度的威胁、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出于全球冷战战略的考虑,美国在拉拢印度未果后,才决定与巴结成军事同盟,但由于担心过度激怒印度,这些援助远未能满足巴方的要求,使巴方怨恨不已。
    一九六二年的中印战争是南亚国际关系中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战争本身以及对战争的态度,造成了中印的彻底决裂,中苏的进一步分裂,中巴的靠拢,美印的接近和美巴的疏离。
    而这些,无疑给南洋联邦的介入创造了机会,同时,也为美苏共同干涉印巴战争埋下了伏笔。
    #c。。。
    更多到,地址
第三百一十章 国际调停
    第三百一十章国际调停
    南亚的局势出人意料的复杂而微妙,美国、苏联、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再加上混水mō鱼的南洋联邦,好一出多国博弈的精彩大戏。WWw、
    首先,在共同对付中国的问题上,特别是中印战争,以及中国在六四年试验成功原子弹之后,美国将印度视为遏制中国的有力棋子。而对印度大量的军援一方面改善了印美关系,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另一方面又jī怒了巴基斯坦,使之更加接近中国和南洋联邦,以牵制印美关系的发展。反过来,中巴的亲近及美巴间的相互指责与攻击,又使双方关系变得更加疏远。
    而苏联面对美国的冷战,以及与中国关系的逐渐决裂,为了打破美国的封锁,压制中国的影响,建立从属于自己的亚洲安全体系,也努力对印度进行拉拢。其领导人先后数次访问印度,在军事和经济上予以大力扶持。在中印边界冲突中,苏联更是公开站在印度一边。苏印的相互接近,使印度增大了在美苏两大国之间回旋的余地,也加大了对美国的牵制,在一定程度上争得了印巴美三角关系中的主动权。
    当然,巴基斯坦也是苏联争取的对象,但因其与美国结成了军事同盟,并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巴允许美在其领土上设立针对苏联的白沙瓦情报侦察基地),苏巴关系较为冷淡。
    而中国和巴基斯坦走到一起,则是出于有印度这个共同的对手。中巴两国的接近,也使巴基斯坦在印巴美三角关系中具有了进行讨价还价的余地。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前,印巴双方都极为重视对美关系,竞相争取美国的支持。而美国通过军售和经援拉拢印度,维持美巴同盟。但美国想在南亚搞平衡的做法,虽然造成了印巴对美国有一定的信赖,但也使他们都产生了深深的疑虑和担忧。两国不约而同地寻求外力的倚助,苏联、中国和南洋联邦的介入正好满足了这种需要,同时也使得美国在南亚的战略构想更加难以实现。
    借用一个童话比喻,美国想在印巴之间玩狐狸分饼的游戏,但印巴两国都不是傻熊,背地里也在从国家利益考虑,并不按照美国人的设想行事。
    等到印巴冲突爆发,立刻便使美国人面临着头痛的两难局面。印度指责巴基斯坦使用了美援武器,要求美国解决这一问题。而巴基斯坦虽然承认使用了美援武器,但辩称其行动完全是为了抵抗印度的侵略。
    面对这样的困局,在印巴都希望美国介入的情况下,美国明智地选择了中立,一方面支持英国出面调解,力促双方停火;另一方面又以暂停有关军事和经济援助为手段,向印巴施压。同时,美国还通知巴基斯坦,只能将美*援用在国内安全、合法的自卫和集体安全上。
    而战争的导火索——卡奇冲突的结果加剧了美国在南亚的困境,使之对印巴越发失望,同时对巴不听劝告,依旧与中国发展关系,美国也感到越来越不耐烦。同时,美国不支持任何一方的中立立场,引起了印巴的强烈不满和极大失望,敌对情绪在潜滋暗长,更大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印巴战争的爆发,对美国的南亚政策而言是一场“灾难”。美国最为担心的是中国的军事介入,而中国发表的声明更加深了这种忧虑。因此,尽快使双方停火,稳定南亚局势,便是美国要达到的目标。
    美国一方面呼吁印巴双方停火,一方面对印巴实行武器禁运和暂停经济援助。虽然此举看似公平,但对巴方是个很大的打击。因为巴方对美*事援助极端信赖,艾森豪威尔就曾对尼赫鲁说过:‘美国援巴武器的弹药供应,如没有美国的补充,最多只够一周的消耗。”显然,美国人的估计不太准确,但巴方的弹药需要补充确实是现在面临的问题。而南洋联邦并不是世界兵工厂,什么型号、种类的弹药都生产。
    而印度有不同的外援,而且具有较大的军工企业,其生产能力和储备完全能承受美国停止军援所带来的损失。巴基斯坦总理布托紧急约见美驻巴大使麦克科瑙希,对美方的态度提出批评,“这不是一个盟友应有的举动,这样做完全有利于印方。如果美不改变决定,巴将很快丧失自卫的能力。如果美国此举意在向巴施压,要巴接受联合国的停火协议,那只能起负作用。”
    麦克科瑙希对美国的立场进行了辩解,“美国的行动正是为了维护巴基斯坦的利益,也是为了维护整个次大陆的利益。无条件接受秘书长的呼吁,不管怎么说都是在印的整体军事实力优于巴基斯坦情况下的保护。印度虽然暂时落败,但总体上的兵员和装备依然是巴军的四倍,不要忽视印度的大规模报复。美国的行动不是惩罚,也不是威胁,而是不愿为一场破坏xìng的冲突火上浇油。美国的决定是由行政、立法部门和人民做出的,巴不要指望美国在目前形势下改变这一决定。”
    没有美国的援助,战争很难进行下去,如果要大规模换装南洋联邦提供的武器装备,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做到的,对巴而言,这是严酷的现实。无可奈何的布托又提出允许巴用现金购买武器弹药的请求。麦克科瑙希再次予以回绝,他说道:“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尽美国所能阻止流血冲突,寻求对持久和平解决冲突的问题。”
    在向印巴两国施加压力,威胁利yòu的同时,美国也劝解南洋联邦,希望南洋联邦能发挥影响力,促成印巴停火。通过大力援助巴基斯坦,南洋联邦终于在南亚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以左右逢源,为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而展开斡旋。而国际观察家普遍认为,因为美国维持平衡的做法,其对印巴两国的影响正在减弱,但南洋联邦敢作敢为的政策,却使巴基斯坦转而依赖这个新兴的地区强国,印度则通过此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