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安排,李振不可能坐前面,只能在最后面一位。
  按照座次的排序,他是最小的。
  李振看了眼老神自在的端华,暗骂老狐狸。刚才端华告诉载垣等人的事情,肯定是抢座位的事情。虽说李振心中或多或少有些恼怒,但更多的是觉得好笑。一个座位,就能决定权利了吗?最终还得看手中的实权啊!
  李振控制了九门提督衙门,把章国栋、张之平控制在手中,他就掌握了在北京城中的话语权,端华、肃顺等人想要排挤他,明显是不可能的。
  “咚!咚!!!”
  鞋跟撞击地板的声音传来,李振循声望去,却是慈禧和慈安来了。两人的脸上都布满了痛苦的表情,眼中含泪,极为悲伤。
  端华问道:“皇后娘娘,何故垂泪?”
  端华年逾五旬,是宗室中颇有威望的人。道光帝死的时候,端华是道光皇帝留下的顾命大臣,辅佐咸丰登基。现如今咸丰死了,端华又作为辅政大臣,威望十足。他开口询问,慈安立刻停下哭泣,哽咽道:“郑王爷,皇上在今早殡天了!”
  “啊!!”
  端华惊呼一声,身体一阵摇晃,险些摔倒在地上。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端华沉默了半响,蓦地高呼道:“皇上,您怎么舍下老臣去了啊!皇上啊,您这么年轻,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皇上啊,老臣舍不得您……”端华擦拭着眼睛,一阵大哭,哭的是天昏地暗,仿佛是自己的亲爹亲娘死了,无比伤痛。
  紧跟着,载垣、杜翰、景寿等人也跟着大哭。
  大殿里面,突然哭声成片。
  不过,肃顺和李振都没哭,表情依旧。但端华、载垣等一帮子的人哭起来,惹得慈安和慈禧也是心中伤心,连连垂泪
  李振心中好笑,这些人哭得真假!
  真要舍不得咸丰,陪葬呗!
  以李振的观察,能看出端华、载垣等人哭得伤心,但分明是挤出来的眼泪。
  唯独慈安和慈禧两人,才是真哭。
  这两个女人死了倚靠的人,心中无助,自然是悲伤的。对于咸丰的死期,李振和慈禧、慈安已经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定为今天早上死的。这样一来,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并且,皇帝今天才死去,肃顺、载垣等辅政大臣能尽快的把载淳推上帝位。
  李振不说话,肃顺却憋不住了。
  肃顺冷哼了声,大喝道:“哭什么哭?哭有个屁用啊!你们大哭,皇上能活过来吗?皇上已经龙御归天,朝中局势必然动荡不安,再加上奕䜣那小贼野心勃勃的想要夺权,已经是危机四伏。你们不思考稳定朝政,却在这里哭,枉费皇上任命你们为辅政大臣。”
  肃顺表情严肃的说道:“目前,最重要的是保证太子顺利的继承皇位,其余的事情都是小事,暂时可以不计较。”他这么一说,载垣、端华、杜翰等人立刻不哭,目光齐刷刷的看向肃顺,似乎肃顺反而是他们的主心骨。
  肃顺眼见众人看向自己,心中颇为兴奋,大声说道:“皇后娘娘,皇上已经归天,请立刻通传消息,请百官拜祭。”
  慈安应下,吩咐太监去传旨。
  肃顺接着又说道:“太子继承皇位,但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提前确定。一个是皇后娘娘和懿妃娘娘的尊号。另一个是关于新皇的年号。这两件事必须要提前确定下来,皇上继位后,立刻颁发下去,以免乱了章法。”
  李振见肃顺条理清晰的处理事情,心中颇为赞赏。
  肃顺是有能力的,可惜和他不是一路人。
  李振心有早有准备,立即开口说道:“关于两位娘娘的尊号问题,微臣认为可以尊皇后娘娘为母后皇太后,尊懿妃娘娘为圣母皇太后。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慈禧和慈安一听,都是微微颔首,很满意李振提出的方案。
  生母皇太后是嫡母的称谓,慈安是咸丰的正牌皇后,自然是生母皇太后。慈禧是庶出皇子载淳的母亲,虽说是生母,却只能用圣母皇太后,不过圣母也是生母的谐音,满足了慈禧的要求。所以这两个尊称提出来,慈禧和慈安都是很欢喜的。
  事实上,新皇即位后,对于生母和皇后的尊称,是有一定惯例的。
  明代以前,老皇帝死后,新继位的皇帝按例尊封皇后为皇太后,但要是新继位的皇帝不是皇后嫡生而是其他嫔妃庶出的话,那么新皇帝的生母只能晋封为太妃而不能并尊为太后。这是一直延续的惯例,但是到了明代庶出的明神宗朱翊钧继位后,首辅张居正为了讨得新皇帝及其生母的欢心,尊原皇后为“仁圣皇太后”,尊朱翊钧的生母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由此开了两宫并尊的先例。
  到了清朝的,更是加强了两宫并尊的制度,因为清朝的皇帝大都不是皇后嫡出。由此,按照清制规定,嗣皇帝继位后,其生身母亲无论是否还健在,都要尊封为皇太后的。
  康熙皇帝继位后,尊原来的皇后为“仁宪皇太后”,而康熙自己的生母则尊为“慈和皇太后”。雍正帝继位后,也同样尊自己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为皇太后。
  现如今,慈安和慈禧并存,自然是两宫太后。
  慈禧从懿妃一跃成为圣母皇太后,心中颇为满意,她的权利又往上升了一大层。但是,正当慈禧心中欢喜的时候,肃顺却开口说道:“皇后娘娘,臣认为李振的建议不可取!”
  这一下,慈安和慈禧的脸都绷紧起来。
  李振盯着肃顺,心说肃顺这厮简直是搅屎棍,这种事都还要掺和。
  肃顺见李振表情难看,得意的看了眼李振。
  慈安一改先前和善的表情,面容冷厉的问道:“肃中堂,你有什么意见?”慈安对于肃顺的称呼,是略带了一点尊称的。
  明朝时期,中堂是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因为明代大学士掌握宰相的权力,其办公处在内阁,而大学士办公的地点居中,故称中堂。
  到了清朝时候,前期的大学士只是一个空名字,没有实权。到了后面,为了满足大学士对权利的要求,往往会兼管一个部,又因为京官一般有一满一汉两名官员分坐于东西,当中则是空的,若是有一部尚书并且兼任大学士的官员在场,便坐在中间,故亦称中堂,并且皇帝任命的协办大学士也用这个称呼。
  肃顺是咸丰任命的协办大学士,所以皇后称之为肃中堂。
  慈安心中虽然不满,但还是用了尊称。
  然而,郑亲王端华也是不满。涉及两宫皇后的成为,肃顺却不分场合的馋嘴,让端华很不高兴。端华看了眼肃顺,插嘴道:“肃中堂啊,你有什么话说?”
  以端华的身份称呼肃顺为中堂,这已经不是尊称,是带了一次讥讽的味道。因为端华作为这一代的郑亲王,他的身份地位比肃顺高,而且还是肃顺的兄长。他这样一说,言语中带刺,让肃顺的脸都涨红起来。
  肃顺很快又恢复了过来,沉声说道:“皇后娘娘、郑亲王,臣赞同李振对生母皇太后的尊称,因为这是皇后娘娘应得的。但是对于圣母皇太后的称谓,恐怕得延后才行。太子年幼,臣建议等太子懂事之后,再给懿妃娘娘加上尊称不迟。现阶段,加个太妃就足够了。”
  慈禧一听,气得身子都开始打颤。
  他是载淳的生母,若是不能尊为皇太后,岂不是权利大跌么?这时候,慈禧已经是恨透了肃顺,觉得这个家伙分明是针对她。
  然而,慈禧却很无助,因为她没有力量反击。
  慈禧只得看向李振,眼中带着求救之色。
  李振深吸口气,大步站出来。他和慈禧暂时是一条战线上的,肃顺打击了慈禧,连带着也是打击了他,所以不得不站出来。
  李振朝慈安和慈禧行礼,朗声说道:“启禀皇后娘娘,臣认为肃中堂的建议纯粹是胡搅蛮缠,是无视祖宗条例,置皇上于不忠不孝之地。肃顺说话不经过脑子,没有担当辅政大臣的能力。臣建议,将肃顺革除八大辅政大臣,以免他霍乱朝纲。”
  肃顺邪火直冒,大吼道:“李振小儿,你放屁!”
  李振反击道:“你才放屁,脑子里面全是豆腐渣,没脑子的蠢货!”
  ps:第一更;
  
第580章 李振VS肃顺(下)
      肃顺的骨子里极度嚣张,极度自负,甚至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说话毫无顾忌,不把慈禧和慈安两宫娘娘放在眼中。同时,肃顺又是一个极度好面子的人,眼下在众位辅政大臣的眼前颜面扫地,肃顺彻底忍不住了。
  “找打!”
  他心中一怒,大吼了声,当着慈安和慈禧以及诸位朝中巨擘的面,挥拳朝李振砸去,没有考虑这里是储秀宫,是皇宫重地。肃顺的这一拳很突然,在李振这个高手的眼中,却显得苍白五里,没有半点力量。
  李振哼了声,一脚提起,用力的蹬出去。
  “啪!”
  脚板撞击在肃顺的胸膛上,一股巨力立刻爆发了出来。
  此刻,肃顺的挥出的拳头距离李振的胸口还有六寸,只差一点点就可以打到李振。但就在这一刻,肃顺却被李振一脚踢得飞了起来,在空中飞过,而后啪的一声重重的落在地上,摔得腰酸背疼,龇牙咧嘴的。
  肃顺躺在地上,眼中露出痛苦之色,更是感到憋屈。
  刚才他一拳打出去,而李振用的是腿。双反同时出招,肃顺的手臂没有李振的腿长,所以肃顺率先被打中,以至于胸口隐隐作痛。
  肃顺摇摇晃晃的站起身,准备开口,却见李振一步跨出,正面对着慈禧和慈安,抱拳朗声道:“皇后娘娘、懿妃娘娘,郑亲王、怡亲王,诸位大人。下官刚才出脚反击,是迫于肃顺打来才无奈反击,这并不是臣想在储秀宫动手。”
  一席话,李振把自己的责任撇干净。
  旋即,李振又接着说道:“肃顺当着皇后娘娘的面行凶,嚣张跋扈,已经是不尊敬皇后娘娘。肃顺不尊皇后,就是不尊重皇上。这样的人是一个祸害,臣以为,必须把肃顺踢出八大辅政大臣,否则朝廷必定不安宁。”
  李振神情严肃,一脸正气。
  那表情,好像肃顺真的是一个大大的害群之马。
  慈禧看着狼狈的肃顺,眼中露出一抹快意。
  李振的一番举动,太让她顺心了。
  慈禧高兴了,慈安却忧心忡忡的,对肃顺的感官也非常不好。因为李振的话说到了慈安的心坎上,肃顺当着她的面就敢口出狂言,不把她放在眼中。以后载淳登基,只有几个月大,而她肯定是不能干政的,也就是权利在肃顺等人手中,恐怕她们娘几个一直都要遭到肃顺的欺压,这让慈安感到很担心。
  慈安心中不喜,便沉声道:“肃中堂,你是朝中大员,要注意形象啊!”
  一番话,没有公然谴责,却带着批评的味道。
  肃顺被一个女人批评,心中不爽。
  不过,眼前的女人是皇后,他不敢露出不敬之意,恭敬的道:“皇后娘娘,臣知罪!”
  他说了句道歉的话,又朗声道:“李振出言诽谤微臣,这是李振的过错。尤其是李振诽谤微臣胡搅蛮缠,更诽谤微臣无视祖宗条例,还说微臣置皇上于不忠不孝之地。这些理由,若是李振不解释清楚,臣今日纵然拼死,也要保住自身的清白。”
  肃顺打不赢李振,立刻回到最初始的话题,想借话题反击。
  李振闻言,心中乐了。
  肃顺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原地之上。这个话是李振自己抛出来的,他心中自然是有足够理由的。眼下肃顺自己送上门来,李振立刻又抓到了机会。
  慈禧也是不甘寂寞的主,问道:“李大人,你有什么话说?”
  显然,慈禧是让李振反击的。
  李振神色坦然,抱拳说道:“启禀皇后娘娘、懿妃娘娘,臣敢这么说,自然是有足够的理由和证据的。肃顺口出狂言、出手打人,不讲道理,这就是胡搅蛮缠;肃顺想尊奉懿妃娘娘为皇太妃,这就是无视祖宗条例。纵观我朝历代皇帝,圣祖康熙爷尊奉生母为皇太后,世宗雍正爷尊奉生母为皇太后,这都是早有的例子。”
  “现如今,到了太子这一代,难道不遵从康熙爷、雍正爷的规矩吗?你肃顺不遵守,就是无视祖宗条例。若是诸位辅政大臣同意了肃顺的建议,就把殡天的皇上置于不忠于大清的境地,甚至让皇上不孝于先祖。肃顺,你有何话说?”
  李振目光灼灼的盯着肃顺,神情冷厉,透着一股淡淡的杀意。
  此刻,肃顺已经是冷汗直冒。
  李振说了这么多条内容,最要命的是肃顺违背了康熙和雍正的条例。康熙是满清朝的圣祖皇帝,是大有为之君,任何一个满清朝的官员,对康熙都怀着崇敬仰望之意,不敢有丝毫不敬。现在李振给肃顺安上一个诺大的罪名,压得肃顺脸色惨白。
  他略带着一丝畏惧的看着李振,对李振更是忌惮。
  眼前的人,太凶悍了。
  他认为李振诽谤他是随口之语,没想到却是挖好了坑等着他跳进去。
  此刻,端华、载垣等人都是心中叹息。话说到这个地步,他们也不好干涉,不方便帮助肃顺求情。涉及的事情,太敏感了。
  慈禧心中赞叹,对李振欣赏有加。
  慈安见李振治住了肃顺,也微微颔首,颇为满意。
  “扑通!”
  关键时刻,肃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低沉的说道:“娘娘,臣知罪。刚才臣的话失言,幸好李大人及时纠正。臣愿意尊奉懿妃娘娘为圣母皇太后!”
  端华立刻道:“皇后娘娘,请念在肃顺诚心悔过的份儿上,饶了他这一回吧。”
  载垣也道:“请娘娘宽恕他一回!”
  紧接着,杜翰、匡源、景寿、穆荫同时开口求情。
  慈安本就是一个软心肠的人,经不起求情,目光看向慈禧,说道:“我这里没有问题,只要肃顺诚心悔过就好。但是,肃顺冒犯了妹妹,还需要妹妹来决定。”
  慈禧果断的道:“肃中堂,希望你引以为戒,起来吧。”
  很显然,慈禧也放过了此事。
  李振在一旁旁观,心中暗暗点头。慈禧不愧是慈禧,刚才已经是六大辅政大臣求情,慈禧若是坚持,恐怕她以后的日子不好过。现在给了端华、载垣等人一个人情,显然给端华、载垣等人一个好印象。
  肃顺再次叩头道:“多谢懿妃娘娘!”
  他低下头的时候,眼中闪过愤恨之色,心想这件事情不算完,以后他会找回来的。李振看着肃顺面无表情的站起身,知道肃顺没有把这件事情放下。
  不过,李振不在乎肃顺。
  李振开口说道:“两位娘娘,各位大人,既然商定了上尊号的事情。现在,请立刻确定太子登基后的年号,这才能在太子登基的时候公告天下。”
  ps:第二更;
  
第581章 年号之争
      提及载淳继位之后的年号,肃顺再一次活跃了起来。他朝慈禧和慈安行了一礼,严肃的说道:“皇后娘娘、懿妃娘娘,臣认为新皇登基应该以吉祥为主。‘祺祥’二字,正是吉祥、祥和的意思,符合新皇登基普天同庆的意思。”
  说罢,他得意的看了眼李振。
  这一次,他绝对是正确的,不会再出错,也不会出现原则性问题。
  李振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祺祥’这个年号,不就是历史上同治皇帝载淳曾经用了69天的年号么?据史料记载,咸丰病死之后,肃顺、端华、载垣等八位辅政大臣掌握了朝政大权,给载淳定下的年号是祺祥。
  只是,祺祥这个年号随着慈禧、奕䜣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八大辅政大臣土崩瓦解之后,慈禧、慈安和奕䜣商定之后,又重新修改了载淳的年号,把载淳的年号定为了‘同治’,有慈禧和慈安共治天下旨意,也有慈禧、慈安和朝中大臣共治天下之意。
  李振听着祺祥的年号,感觉非常的别扭,也见不惯肃顺的嚣张。不等端华、载垣等人开口说话,李振就朗声说道:“皇后娘娘、懿妃娘娘,臣不同意肃中堂的意见!”
  慈禧眼角闪过一丝笑意,很乐意看到李振和肃顺争斗。
  她面带笑容的问道:“李大人,你有什么想法?”
  端华也是一只老狐狸,他没有公然的反驳李振,说话不软不硬的说道:“李大人,我们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商议新皇的年号。肃顺提出来了‘祺祥’这两个字,还算是中上之选。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只要是符合的,我们会采纳的。”
  杜翰附和道:“李提督,说说你的看法吧。”
  匡源、穆荫等人也都是看着李振,等着李振说出新的年号。
  李振大袖一拂,拱手道:“祺祥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太俗气。一个皇帝的年号,意味着皇帝登基的情况,也是体现出皇室对于朝政的态度。顺治爷登基,取名顺治,意思是‘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这是朝廷当时的态度。”
  “康熙爷登基的时候,孝庄太后给康熙爷定的年号是‘康熙’,是‘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之意,这也是孝庄太后对当时皇室治理朝政的思想体现。”
  “乾隆爷的年号乾隆,意味着天道昌隆。接下来的嘉庆爷、道光爷,各自的年后都体现出各自的想法。如今新皇登基,若是还是普通的吉祥之意,微臣觉得太普通。现如今是八大辅政大臣辅佐新皇,而两位太后替新皇决策,这是皇上希望我们辅政大臣和两位太后同心协力,治理好大清。”
  李振举起拳头,朗声道:“臣以为,以‘同治’作为年号,无疑是最恰当的。这个既表示了目前的状况,也体现了一起治理好大清的想法。”
  说完后,他看向慈禧和慈安。
  这一番话,李振更多的是为了让慈禧和慈安获得一定的话语权。有了‘同治’作为载淳继位后的年号,才能渐渐扩大慈禧的力量,也能扩大李振在辅政大臣中的力量。虽说李振不知道慈禧会不会成为后世的慈禧,但眼下李振需要慈禧的帮助,所以选择了‘同治’作为年号。
  提及年号,李振心中又觉得好笑。
  历史上,道光皇帝的年号是意味着大道光辉,但是道光朝期间,不仅一点光明都没有瞅见,反而是让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大道之中。
  至于咸丰的年号,‘咸’是普遍的意思,‘丰’是富足的意思,意味着‘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可惜的是咸丰的目标只完成了一半,普天之下的贪官污吏富有了,百姓却没有富有,反而是齐刷刷的举起大旗造反。
  至于后来的宣统皇帝溥仪,年号是‘宣统’,意思是‘大统’,但是宣统皇帝继位不到三年时间,袁世凯就用事实告诉溥仪他袁世凯才是正统。
  李振的心思一转而过,看向载垣、端华等人,眼中带着期待之色。
  载垣微微点头道:“李大人的建议不错,我认为可以采纳。”
  端华也说道:“我认为可行!”
  杜翰和李振有仇,但也罕见的同意了李振的说法。至于匡源、景寿等人,根本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这些辅政大臣都点头同意,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是辅政大臣之一。皇帝使用同治的年号后,会想到他们辅政的情况。
  李振提出的意见,满足了这些个老狐狸的想法,所以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肃顺叹了口气,明白‘同治’的年号比他提出的祺祥更好。
  毕竟,肃顺也想要留名青史的。
  肃顺心中还有另外的小心思,现在端华和载垣的年龄都更大了,剩下的杜翰、匡源等人却不及他,所以他隐然已经是八个辅政大臣中的领头羊之一。只要拿下李振这个大敌,他就是头号辅政大臣,权势赫赫,绝对名扬天下。
  肃顺想通后,说道:“皇后娘娘,臣赞同李提督的建议。”
  慈安见李振不顶撞,笑说道:“很好,新皇的年号就确定为同治。”
  载淳的年号定下,端华立刻说道:“如今一切就绪,李大人也已经控制了北京城的九门提督衙门,局势得以稳定。臣以为,应该立刻准备为大行皇帝收敛,然后准备新皇登基。现在要快刀斩乱麻,速度越快越好,一切定下后,变数就小了。”
  端华经历过一次,明白其中的缘由。
  李振赞同道:“我赞同郑亲王的意见,立刻准备新皇登基!”
  这一次,所有人达成了统一的意见。
  当日下午,咸丰入殓,他的梓(zi)宫(梓宫:古代帝王、皇后用梓木制作的棺材)放在乾清宫中。咸丰死去后,按照惯例,朝廷的诸王、贝勒、贝子、公、公主、福晋等高级贵族人员都回家进行斋戒,朝廷各部院的大臣和官员都到了各自的衙门宿舍中集体住宿斋戒,全都不许回家。至于朝中的散闲官员,也都是齐集于午门斋戒住宿。
  除此之外,京城自从咸丰的丧事开始后,各寺、观鸣钟三万次。
  如此浩大的工程量,唯有皇帝死才能做出来。
  咸丰的丧事开始的第二天,肃顺、端华、载垣等人主持新皇登基仪式,只有四个月大的载淳登基,改元为同治元年。
  同治帝登基后,一切进入了平缓时期。
  然而,活跃的奕䜣低调了下来,让李振很奇怪。为此,李振还一直让人注意着奕䜣的动静,却没有得到丝毫的结果。随着时间拖长了,李振的心中也开始嘀咕奕䜣到底要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