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安禄山新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风骚的女人似乎已经禁欲了很久了,安禄山在假山后面,细抽慢送的满足了她一次,竟然还不知足,换了个姿势,让安禄山再来。
    当安禄山比比假山后,示意玉真公主在那儿的时候,金仙公主更是直接开口说道:
    “你看看吧!她早就走了!”
    安禄山仰头一看,果然,石榻上光溜溜的,哪里还有玉真公主的身影。
    想想也是,刚才虽然尽量的没有发出声音,但一场战斗下来,也至少花了一顿饭的功夫,玉真公主那有可能一顿饭功夫中一直那样不动的泡着!而只要仰身起来,就肯定能温汤中的水花,判断出假山后面在发生的事情。
    “来吧!好好的爱我吧!如果让我快乐了!我可以保你平步青云!”金仙公主狐媚的说道。
    “贱女人!”安禄山轻声的骂道。
    想到自己可能已经被玉真发现,心中一阵恼怒,刚好自己刚才也不爽,狠狠的将金仙公主的身体一个翻身,重重的拍了拍她洁白的屁股,喝道:
    “趴好了!”
    随即不管金仙公主的感受,在金仙公主的惊叫声中,直接挺枪上马,大力驰骋。
    (嘿嘿!应该不超纲吧!)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十三节 调笑玉真女
    安禄山回到住宿的道观时,已经是四更天的时候了。
    轻手轻脚的打开预留好的门户,进入自己的房间。还好当时房间是崔奇安排的,特意给自己留了一个独间,进来时到也没吵到任何人,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人发现安禄山昨晚出去干的好事。
    只是回来的实在是有点晚了,安禄山感觉刚刚眯了一会儿,外面的人就吵要上山顶观日。不理外面的吵闹,安禄山用枕头捂住脑袋,继续蒙头大睡。
    等到第二次喧闹声响起,王维前来敲门请安禄山吃早饭,他才不得不缓慢的起床出来。
    “安兄!呜,快来吃早餐!这个道观的素食很不错!呜,快来尝尝!”看到安禄山出来,正在猛吃的崔颢模糊不清的招呼道。
    他们这些诗人平常活动比较少,昨天劳累了一天,今天自然食欲大涨,吃什么都觉得好了。安禄山刚好也在昨晚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此时已经饿的要死,和众人打个招呼,随便刷洗了一下,就也笑着上前去抢早餐。
    在道观观主和众人惊讶的神情中,安禄山拍了拍已经微微有点突出的腹部,笑道:
    “恩!吃饱了!”
    “安大哥!你昨晚又干什么去了!竟然吃下了我们五个人的饭量!”张宝符惊讶的。
    他们中最能吃的李若水,也还不到安禄山的一半。安禄山愣是将观主特意多准备的食物全部吃完,再从观中道士的早餐那儿分了一部分过来,才勉强吃饱。
    张宝符无意中的话句,却刚好切中安禄山的实际状况。
    尴尬一笑,安禄山不好意思的道:
    “昨晚出去迷路了!找了半天才找到路,把我累得个要死!自然得多吃一点了!”
    心中暗自猜测,不会是这小子真知道什么吧?
    张宝符本来也只是随便感叹一下,听到安禄山这样的说,自然也和大家一样笑笑就了事了。
    “好了!昨天我们已经大致游览了楼观台!今天就去拜访一下在这儿修行的两位公主吧!”王维提议道。
    “对!楼观台别馆是终南山的一大风景名胜,玉真公主也是一大才女,我们自然要去拜访一回!”贺知章赞同道。
    安禄山暗暗叫苦,虽然这是在预料之中的事情。但发生了昨晚的事情,再去拜访的时候见到玉真公主,不知道会有多尴尬。有意推托不去,却又因为刚才的那一番暴食而不敢妄言。而且扪心自问,发觉还是非常想去见玉真公主的。原本冰清玉洁的形象,已经因为自慰问题而不再存在。安禄山最想见到这个孤傲玉真公主,见到自己时的尴尬表情。
    当大家都起来准备出发时,安禄山也不再推托,夹杂在众人中间,一起向别馆行去。
    ************************************
    在观门外卫士的引领下,安禄山等人以贺知章为首,神色恭敬的进入了这个鸟语花香,繁花似锦的道观。
    让卫士前去通报,报上几人的官职名号,请求拜见两位公主。安禄山等人则在大殿外等候了起来。
    公主自然不是那么好见的,虽然观内有专门的坤道前来接见,引导安禄山他们游览别馆,但足足等了两顿饭的功夫,才传来消息,金仙公主身体不便,玉真公主准备见他们。
    再过了一顿饭功夫,才有一个容貌秀丽的小女道士前来带众人前去侧殿拜见。
    一件精致华丽的小殿内,两旁侍立着几个坤道(女道士),居中坐了一个身穿浅黄色道袍的女道。
    鹅蛋脸儿,樱桃小嘴,眉如细柳,眼如半月,配上那高挽低垂的女道士髻,端地是娇美非凡。正是别馆的观主之一,大唐玉真公主。
    安禄山非常想众人一起上去行礼,偏偏众人非常讲究理解,竟然是一一上前去见礼。
    无奈之下,只得在贺知章之后,也上前对玉真公主行了一礼。
    “秘书省校书郎安禄山,拜见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师!”还好,众人在来之前就已经专门准备了一番,记下了她长长的御封道号。
    看到安禄山伟岸的身躯出现在自己身前,玉真公主的脸上立刻抹上了一晕红霞,眼中更是闪过羞怒的不已的神色,轻轻的冷哼一声,扭转头脆生道:
    “安校书免礼!”
    也没再其他的言语,本来因为见到贺知章而站立起来的身子,又重重的坐了下去。
    “咳咳!”安禄山一阵干咳,面带尴尬的退到了一旁。
    虽然成功看到了玉真公主的尴尬表情,但是对方好像还是非常不给自己面子。
    这样异常的表现,王维等人自然看得一清二楚,无奈玉真公主的身份特殊,他们到也不好上前询问,只得继续按顺序一一上前去见礼。
    等到这么近三十多号人都拜见完,玉真公主和安禄山彼此的神态也恢复了正常。
    当然了,作为拜会的主题,众人也纷纷把自己昨天路上做的诗背诵给玉真公主听,请她批评指点。
    其中稍微好笑的是,最积极的那个李齐物,竟然在背诵的时候数次忘了自己的原诗,不得不让旁边的宋清几次提醒,才结结巴巴的背完,也许是知道自己这样的表现很难再得到公主的欣赏,背完最后一句,就匆忙的躲到最后面去,不敢再出来。
    安禄山看到宋清目视着李齐物退下时,眼中分明是一丝报复后的快感。心中暗暗冷笑,奸人就是奸人!刚才提醒的时候,就故意提李齐物的原诗,而不是贺知章他们帮李齐物修改后的新诗,李齐物本来就已经背诵的非常不顺,现在再用原来的句子,绝对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还好玉真公主的脾气实在不错,除了刚才面对安禄山时神色异常,现在看在同为宗室子弟的面子上,没有丝毫嘲笑李齐物的意思,反而是热情帮他指出其中的缺点,帮他修改了几处不足。
    随后的众人,表现还算正常,只在听到宋清的诗作时,还异常的盛赞了几句。众人看在眼里,知道宋清如果愿意,已经随时可以踏入仕途了。
    轮到安禄山的诗作时,玉真公主的表情再次不自然起来,面色羞红。对于诗作的评价,只是轻轻的吐出两个字“粗俗!”
    让旁听的贺知章等人大跌眼镜(?)。
    安禄山苦笑之余却是暗自庆幸,幸好自己的诗作是在最后一个,要是早一点的话,恐怕还会连累对后面众人的评价。
    再闲聊了几句,已经快到午餐时分。玉真公主虽然恨安禄山,但礼节上却并没有差异,吩咐女道士设素宴招待安禄山等人,自己则回转后观去了。
    这次素宴比安禄山他们住宿那个道观的要丰盛许多,不过安禄山早上那么大吃一顿,现在哪里还会饿。在其他人争着品尝别馆的素宴时,他随便拿了几个水果,借口观赏观景,走出了餐厅。
    虽然没带女人最爱的珠宝首饰,但金子总是随身带的。两个观主风格不同,造成这儿的坤道性格也大不相同。安禄山在两次送礼碰壁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愿意接受金子的坤道。
    那个容貌不错身材过胖的坤道对于安禄山这样的猛汉子显然十分欣赏,看到金子后,更是媚眼不断,浑身像没了骨头一般向安禄山靠来,把安禄山吓了一跳。他可不愿意接受一头肥肥,匆匆问明金仙公主房间的方向后,立刻躲洪水猛兽似的跑了。
    **********************************************
    楼观台别馆是睿宗给两个女儿修建的,十分奢华美丽。
    观外驻守的士兵不少,观内却几乎都是坤道。安禄山身手敏捷,趁着观中人少,轻易的躲过巡查,翻墙进入了一个花园。
    这个园子就是金仙公主的住处,虽然不齿她的风骚,但昨晚走的时候,这个金仙公主却已经走不稳路了,安禄山对女人始终没法狠起心来,刚才听到她没法出来接见时,就有点担心起来。这次到并没有偷香窃玉的打算,完全是真心想来探视一下。
    从园子中种植的花草就能看出主人的习性,园子里全是艳丽的花朵,残败的桃花,怒放的月季,可惜找不到代表爱情的玫瑰,也许现在还没这个流行吧。
    没看到玫瑰,只得轻轻的采了一朵鲜红的月季。
    “你在干什么?谁让你进来的!”
    就在安禄山把鲜红的花朵凑到鼻子前准备闻一闻的时候,一声清冷的呵斥声在他不远处响起。
    抬头一看,正是想看到的那个人,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显然没想到会是安禄山,想起昨天晚上的事情,不由脸上一红,竟然忘了继续斥问。
    “哈哈哈!这个!自昨天看到道长的容颜,安禄山就已经心生爱慕,今天再次见到,更是心情激动,特意出来找上这么一朵鲜花,准备献给道长,以表示鄙人的敬意!”看到玉真公主的表情,安禄山立刻厚起脸皮向她献殷勤。
    “你……”看到这个无耻的家伙,玉真公主心中就是又羞又气,昨天自己姐妹间的私语被他听到,今天竟然还敢再来相见。
    “谁让你进来的!竟然还乱摘花草!快出去!”
    根本就不看安禄山手中的花,一扭纤腰准备转身离开。
    “公主好吗?”安禄山轻轻的闻了闻手上的月季。
    月季就是月季,根本没有玫瑰的芳香。
    “哼!全身都弄成那样……你,哼!不劳你挂心,你快走吧!”玉真公主羞红了脸。
    虽然没说那个公主,但玉真公主到是知道安禄山说的是金仙公主。想到素来放浪的姐姐竟然被安禄山弄得走不了路,好不容易被几个女道士扶到屋里休息,还一个劲的嘲笑自己昨天错过了好事,玉真公主就是一阵恼怒。
    “哎!摘了花虽然可惜,但我至少让它展现了自己的美丽,要是放任它在这无人的角落开放,不知道还有谁人能看到呢!”安禄山随意的把手中的花插在花圃中的泥地上。
    “到了明年,说不定还能开出小花呢!”
    玉真公主正在行走的脚步不由慢了一慢。
    “别以为你和我姐姐好……哼!如果你再不走的话,我可要叫卫士了!”玉真公主转过了头来,不过脸色并不好看。
    “呵呵!好!好!我走!我走!请道长代我向公主问声安!我马上就走!”安禄山笑道。
    他也没想过仅凭这么几句话,就把一直对男人没好脸色的玉真公主说的春qing勃发,主动头怀送抱。只要这番话她听进去了,就已经在她心中播下了一颗不寂寞的种子,今后只要再多浇浇水,总有发芽的一天。
    现在看到她这样威胁,为了身家安全,自然还是听话的离开为妙。
    人是走开了,嘴上可没留情,朗声笑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看着豪爽离开的安禄山,吟着他刚才在朗诵的诗歌,玉真公主脸上的表情稍微有点呆滞。
    昨天安禄山就已经从金仙公主那儿得到消息,真正掌握这个道观的,其实还是她的妹妹玉真公主。虽然现在安禄山和她搞上了关系,但并不是代表他就安全了。幸好安禄山昨天听到了玉真公主的一些私密话句,出于某些考虑,玉真公主应该不会声张。当然,也不能太刺激她,免得兔子急了咬人。
    安禄山其实有把握,能够在玉真公主叫人前,将她击杀,不过这样的杀风景的事情安禄山可做不出来,至于在她声张前,将她强暴,生米煮成熟饭,已经从金仙公主那儿有点了解情况的安禄山,可不会认为这样就有得到玉真公主的可能性。反正金仙公主已经答应自己帮忙搞定这个妹妹了,安禄山也不心急。
    这次表面是懦弱的离开了,实际上却是出于怜香惜玉考虑。
    (可恶的安胖子,下一章让他当兵去)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
第十四节 新官来上任
    五月初,安禄山在沁园和永宁坊的同文印刷馆同时办了几大桌的宴席,分别邀请文人雅士、官场中人和商场之交参加,宣布正式纳万花楼头牌艺妓心芸为妾。
    和心芸的婚事在安禄山他们从终南山回来前就已经传开了,虽然有不少王孙公子对安禄山心怀嫉妒,意图捣乱,但在岐王和宋璟的照应下,小礼还是办的非常顺利,基本没出什么意外。除了安禄山在长安的那帮子朋友,以及不少的商人、儒生外,大舅子李瑾,也代表岐王参加了婚礼,算是非正式的宣告了安禄山的身份。
    唯一让安禄山有点不愉快的就是,在此前,万花楼本来应该完全归他管了,但岐王范却找人告诉他,希望能够继续让原来的公孙三娘管理。并且承诺,只要答应这个建议,万花楼的利润完全上缴之后,岐王还会每年再送一万贯钱给他。
    万花楼是怎么样一个所在,长安城所有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大量低级官吏和高官子弟,都是这儿的常客,很多富豪绅士,也会选择在这儿商谈事情或是举办宴会。这样的一个所在,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无疑全城最大的情报集散地。
    安禄山当初知道万花楼会陪嫁的时候,几乎高兴的睡不着觉。
    他历来注意情报的收集工作,当初在幽州开酒楼客栈,除了赚钱之外,还有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得到最新的消息。就连游走四方的车队,也担负着收集各地商业情报的工作。
    不过当时他胸无大志、目光短浅,主要注意力放在商业情报上,而且基本没有接触到长安洛阳等政治中心。现在既然准备从政了,有些事情就不得不预先防备。得到万花楼,无疑给安禄山省了一大笔精力,原本已经叫安怀秀负责的情报工作,立刻转为以万花楼为中心展开。
    当岐王的建议传来时,安禄山才知道自己原来想得太简单了。
    岐王这么一个才能杰出的人,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万花楼的重要性,当初说买下万花楼送给心芸的母亲,最大的可能就是为了掩饰他实际上利用万花楼收集消息。
    虽然心中不愿意,但安禄山现在实力弱小,根本不可能跟岐王斗。最后只得和岐王商量,勉强派了安怀秀和公孙三娘一起管理,算是小小的分了一杯羹。
    婚后的第三天,朝廷传来敕令,宣布补安禄山为左羽林军正七品下旅帅。
    唐律,娶郡主者,授正六品上;娶县主者,授正七品上。心芸身份特殊,什么主都算不上,虽然岐王地位尊贵,论理足可以封郡主,但安禄山还是被降一等,只被补为正七品下的旅帅。
    安禄山了解这只是一个过渡官职,以岐王的能耐,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自己的官职再向上提升几级,但还是觉得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至少,为了以后带兵方便,也要在羽林军中树立一点威信,为将来出征时拉到一批忠心的手下做准备。至于方法吗,在这个崇尚武力的时代,用拳头压服那些不听话的世家子弟,是最佳的选择。
    为了能够在军队中更好的发展,安禄山又饿补了一番唐军编制的知识。当然,实际上主要是回忆后世时的知识,再据此研究现状。
    唐军的编制,按照新唐书的说法,就是“其始盛时有府兵,府兵后废而为彍骑,彍骑又废,而方镇之兵盛矣。”
    开元十一年,宰相张说取京兆、蒲、同、岐、华府兵及白丁,而益以潞州长从兵,共十二万,号“长从宿卫”,岁二番,命尚书左丞萧嵩与州吏共选之。到了开元十二年,正式更号为“彍骑”,现在正是府兵改彍骑的时候。
    而军队编制变化时,正是有门路的人升官最容易的时候,安禄山此时参军,算是选对了时机。
    目前军队还是以府兵为主体,同时还有北衙禁军、兵募、边防军,以及不脱离生产的团结兵等。
    府兵。泛指军府统领的兵士。以班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府分三等,兵一千二百人为上等府,一千人为中等府,八百人为下等府。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副手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长史、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六人。士以三百人为团(又称营),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队正;十人为火,火有火长。(一般都不满编)以营为基本单位,按军种的功能和配备还可分中垒、屯骑、射生、越骑、步伍、长水等。其部属官品级依次为:别驾、长史、六曹尉、参军。主管各地戊军及军户,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称番上。最多时全国有六百多府,共计军卒七十余万。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于中央设十六卫将军衙门,专事天下军马,分别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除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督京师兵马外其他各卫还兼领关中三百多府府兵。最高上将军基本不设,以大将军总领诸卫,十六卫每卫长官为赐号将军,下设中郎、中郎将、左右郎将,以及录事参军、仓曹、兵曹、骑曹、胄曹四曹参军。每卫维持卫军两万五千至四万人,所领为常备军。
    禁军。除十二卫所领上番府兵(南衙禁军)保卫京城外,还有单独组建守卫宫禁的北衙禁军。北衙禁军原为元从禁军,后来改从卫士简补或召募。开元十二年,诏左右羽林军、飞骑阙,取京旁州府士,以户部印印其臂,为二籍,羽林、兵部分掌之。(后文慢慢介绍)
    兵募。是唐前期临时征募民丁组建的军队。又叫募人、征人、募兵。一般选取富户多丁、人材骁勇者充当,举荐前资官(非现任文武官)、勋官或有才能的人任各级将领。兵募的装备由当地政府供给,不足则由本人自备或由亲邻互相资助。由于府兵主要分番赴京师 宿卫,从事征成的兵员有限,所以多次征战主要征发兵募进行,如高宗征伐辽东,一次出兵五十余力人,大多是兵募。李隆基时沿边镇兵六十余万人,其中兵募的比重很大。兵募戍边年限不固定,有时长达五六年。
    边防军。各边防军事机构军、守捉、镇、戍所辖的屯戍部队。镇、戍又各分上中下三等。五百人为上镇,三百人为中镇。不足三百人为下镇;五十人为上戍。三十人为中戍,不足三十人为下戍。每镇、戍分别置镇将、镇副,戍主、戍副各一人。
    团结兵。又称团练兵,土团,是由各州刺史统掌的不长期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武后万岁通天元年(西元696),为防御契丹的需要,始于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团结兵不入军籍,一般在本境内防守,或应调配合作战,军事任务结束,即囚乡耕种。
    唐建国后,沿袭隋朝三省六部制,实行统一的中央**主义集权统治。尚书省设兵部为中央最高军事行政领导机关。置尚书一人为长,侍郎二人为副,下领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司,各置郎中、员外郎一或二人。兵部统掌全因军政事务,凡各军事单位的编制定额及其审定,征召或增减兵员,调遣兵马,选拔武官,以及全国地图、甲仗、监牧的管理,皆由兵部负责,或会同有关机构共办。
    中央统率全国府兵的机构是十六卫和太子东宫六率。卫各置大将军和将军、率各置串和副率为正副长官,以其僚属分掌具体事务。府兵以外直隶于皇帝的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左右神武等北衙禁军,置大将军和将军统领。战时则临时任命行军元帅、行军总管和招讨使、都统等为帅,统军征战,战毕即回原任。 在地方,于各州和边镇设大都督府和都督府 (原称大总管府或总管府),是地方的高级军政机构,分别置大都督、都督为长。
    ************************************************
    第二天,穿了一身戎装的安禄山骑马到玄武门内号称北衙的禁军驻地报道。(在大明宫里侧)
    早就得到消息的左羽林军司阶秦思礼,已经带了几人在丹凤门(大明宫正门)外等候,安禄山匆忙在门外安置好马匹,笑着迎上前去:
    “末将见过秦将军!”
    “哈哈哈!安老弟!什么将军不将军的,你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