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吕布是我-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想要提醒关中守兵,莫要上当,奈何被我们提前灌了哑药,干着急说不出话来。
关前兄弟又喊:“看到没有,董大人生气了。你们守关大将都得听董大人的,尔等还不快打开关门,真的想被判个抄家灭门,诛连九族之罪吗?”
虎牢关归属洛阳境内,受洛阳管辖。
此次夏侯惇是为避嫌才被派到虎牢关镇守,他本身在军中职位高过董昭,所以可以不受董昭节制。
可长年在虎牢关驻扎的士兵认为洛阳地区最高领导还是洛阳令。
洛阳令来了,能不开关门迎接吗?能给人堵在关外吗?
守关士兵急忙打开了关门,我军兄弟闪身而入。
众兄弟不动声色的控制了关门,我和高顺带着董昭进入关内。
好一个雄伟气派的关口,关门厚重,关墙坚实,守关器械密布,滚木雷石堆积如山。
“守关大将何在?”我故意喝问道。
“夏侯将军率军出关和吕布大军交战去了。”守关士兵小心的答到。
“尔等赶快集合,董大人要训话。”我对关内上下留守的士兵大喊着。
虽然董大人刚入关就要训话,非常的莫名其妙,可还轮不到他们来怀疑。
关中留守士兵一阵忙活,排成队形站到了我们的面前。
“董大人要训话,又不是要看你们操练,你们拿着兵器干什么,快放一边去。”我对他们说。
这群乖宝宝,一个接一个的将手中的兵器堆到了旁边。
一切搞定,我将董昭推到了前面。
董昭至此已经认命,低了脑袋,一声不吭。
守兵等着董大人训话,可董大人就是低头一句话也不说。
这时关外奔跑声响起,我步兵大军向关中而来。
守兵大惊,欲要去取兵器抗敌,但见周围的我军兄弟,钢刀闪亮,长枪刺眼,将他们逼在原地,动弹不得。
虎牢关,我军兵不血刃,轻易拿下。
我军进入虎牢关,将关上大旗换下,插上了 “吕”字大旗。
众将士奔到关上,站到守城器械旁边,做好准备,迎接关外曹军。
不到两个时辰,关外出现一支大军,军中大旗挥舞,正是一个“吕”字。
来到近前,正是张辽率领的飞骑大军。
命令士兵打开关门。
我步兵大军和飞骑大军胜利会师虎牢关内。
飞骑大军刚刚全数进入关内,视野处就出现了奔驰而来的曹军。
见到张辽和贾诩,一股温情涌上我的心头。
我拍着他俩的肩膀,感动不言而喻。
在我们的努力下,一个近乎奇迹的目标被我们完成了。
我问贾诩如何摆脱了曹军的追击,贾诩说他们找到了一个两面都有出口的山谷,从前面进去,从后面就出来了,而曹军就一直傻等在前面的入口,还自以为是的放了一把火。
等曹军发觉上当,回军已是为时已晚。
我们聚集在关墙之上,看着曹军奔到关前。
领军两员大将出列,正是夏侯惇和曹仁。
夏侯惇满眼赤红,嘶哑的喊着:“吕布奸贼,有种下来和我大战三百合,不声不响在背后阴人,算什么英雄好汉。”
“夏侯将军请息怒,今日天色已晚,将军又劳累了一天,实不适合再进行剧烈运动。假如将军有心找吕某切磋,明日请早!”我笑着回答他。
夏侯惇火爆脾气,如今又气红了眼睛,不依不饶,就是不肯罢休。
曹仁看我们没有出关决战的意思,上前扯了扯夏侯惇的盔甲,意思是找地方休息,明日再做打算。
夏侯惇扭头指着他骂道:“都是你,硬让我出关,这下可好,关都丢了,你让我怎么办?”
曹仁心知自己不对,默不吭声。
夏侯惇又叫阵了一会,眼看太阳西落,天色渐黑,也实在没了力气。
头天晚上他还没睡觉呢。
没办法,他和曹仁灰头土脸的带着军队撤退到飞骑军原先扎营之处,暂且休息。
曹仁来的匆忙,大军只带了十几日的军粮,其他扎营所需也是有限。
如今夏侯惇的关内大军什么都没带就出来了,晚上睡觉连被褥都没有。
虽说正值夏日,没有被褥,穿着盔甲也能将就休息,可这心里总是憋屈的难受。
士兵们难受,加起来也没有夏侯惇一个人难受。
他真想哭天喊地,好好发泄一番。
千般谨慎,最后还是上了吕布军队的恶当。
这回他该怎么向主公交代,怎么在曹军中立足?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他还没有如此窝囊过。
怎么被人带着转了个圈,这关口就丢了呢?
他越想越气,越想越窝囊。
顺手拿出身边的一把匕首,准备一刀自裁,一死了之。
这时曹仁放心不下夏侯惇,正过来看他,进来就发现了危险。
曹仁一把夺过他手中的匕首,好言劝慰着。
什么好死不如赖活着,君子报仇,十年未晚之类的。
夏侯惇经过一番心理斗争,终于打消了寻死的念头。
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夏侯惇夺回匕首,往自己的眼睛扎去,决定自挖一眼谢罪。
正文 第三十五章 吃饭难题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22 本章字数:2927
清晨的阳光刚刚照耀到虎牢关之际,关外的曹军撤退了。
虎牢关已经稳稳的落入了我军的口袋。
赤兔马还被我遗弃在山沟沟里呢。
我带了士兵,回到赤兔马的所在之处。
本来以为会有一出小别胜新婚的好戏上演,哪知这家伙这些天来混的如鱼得水,身边围了一批猛兽充当它的小弟,一副山大王的模样。
我好言相劝,死拉硬拽,最后使出驯兽大法才让它乖乖的跟我回了虎牢关。
回到虎牢关,贾诩送上这次收获的清单,我看的是惊喜交加。
我算知道曹操为什么喜欢打仗了。
空手套白狼,能得到很多东西。
曹操本身没有多少资本。
他没有袁绍和袁术的出身,没有四世三公的家族做后盾,他没有刘备的皇家血统,没有皇亲国戚的身份做背景。
他手里有点零花钱,经过一番折腾也一贫如洗了。
他唯一的资本,就是在折腾的过程中,混了个年轻有为的好名声。
他最大的幸运就是在合适的时候,进入了黄巾军遍地的兖州。
兖州大乱,好名声的曹操被推举为兖州剿灭黄巾军的领军人物。
曹操自此开始发家,逐步平叛和收编了兖州的黄巾军。
地盘有了,人有了,还缴获了黄巾军的武器装备,粮草金钱等等。
曹操上表朝廷,讨回了兖州牧的职位。
这回名也正了,兖州成了曹操起家的根据地。
曹操尝到了剿灭黄巾军,以战养战的甜头,所以对战争特别有偏好。
只是风水轮流转,现在以战养战的是我们。
博望坡我军得到了大批的武器装备,还有重型武器。
宛城大战得到的武器装备更是不计其数,另外还得到了我军转战许都,进攻虎牢关必需的粮草。
如今虎牢关守关器械一应俱全,囤积的粮草还能支持我军直到冬天。
这一切原本都是曹操的,现在都换了主人。
曹操多年来的苦心经营,积攒的成果,有一大半都落入了我军之手。
没有刀,没有枪,敌人给我们造。
没粮草,没装备,敌人给我们送上前。
大军暂歇,开始休整。
杨奉率领的一万步兵大军也在随后到达虎牢关。
属于我掌控的军队现在已经全部聚集一处。
关内营房,我和高顺,张辽,贾诩坐在一起研究我军下一步的走向。
在此之前,我们总结了一下刚刚结束的虎牢关争夺战。
完美的配合有几个关键之处。
按照预定安排,飞骑军在许都境内应该多留十天进行破坏,然后再进军虎牢关。
因为突然出现的蝗灾,所以时间提早了。
高顺并不知道,他准备十天后会合杨奉大军,再前往虎牢关配合夹击。
而我却将进攻时间提前的消息带给了高顺。
幸运的是,董昭听到杨奉大军进军洛阳的消息,提前撤出洛阳,投奔虎牢关。
一路上军心不整,士兵逃跑大半,最后被我们抓了个正着。
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夏侯惇忽略了我们,让我们靠董昭骗开了关门。
而贾诩借鉴古代烽火传信的方式,命人守在陈留通往虎牢关的必经之路上,提前掌握了曹仁援军的动向,在援军到达的前一天,进军虎牢关。
一番演戏,将夏侯惇骗出了关门。
这场胜利,巧合有之,幸运有之,随机应变有之。
如此完美,如此顺利,好象老天在帮忙一样。
终于拿下了虎牢关,也象征着洛阳将由我军控制。
下一步,我军应该何去何从,还需从长计议。
关键问题仍是粮草。
蝗灾遍布各地,粮草成了最稀缺的物品。
想打仗,没有吃的怎么行?
眼看秋天将到,地里的庄稼毁于一旦,今年收成是一无所获。
直到明年秋天,庄稼收获以前,所有人只能靠现有的粮食储备生存。
粮食少的,恐怕就得等着饿死了。
百姓眼中尽是恐慌,各位大佬也是难有笑容。
我军现有的粮食储备,并不足以支持我军等到明年秋天。
一味的战争并不能解决我军的吃饭问题。
当务之急,我军应该筹备粮草,解决吃饭难题。
筹备粮草不过几种方法。
一是种地,当然现在是赶不及了。
二是抢劫,大灾之年,我军处在贫困地区,抢谁的呢?况且我军经过连番大战,再无力发动大型战争。
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交易,从储粮富足的势力手里买或者换粮食。
光筹备不行,还得节约。
人在那摆着,谁都不能不吃,只是吃起来必须限量了。
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了两个方案。
一是和刘表交易,换取粮食。
荆州地界,靠近江南,盛产鱼米,受蝗灾影响较小。
且刘表经营荆州多年,存粮丰富,正是和我军做生意的最佳人选。
二是伙食限量,每人每顿分配二两饭,由我们将官带头,进行食物配给制。
现状如此,士兵们也能理解,不如此,我们无法度过难关。
就在我们作出决定的同时,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公孙瓒等不约而同的作出了和我军一样的决定。
面对困难,大家解决的办法都是大同小异。
一时间,中华上下粮食价格疯狂暴涨,接近天价。
我军手头没有真金白银,原来的打算是将多余的武器装备出售,换取必要的粮食。
可粮价涨高,让我们的打算落空。
宛城的陈宫多次出使荆州,和刘表进行交涉。
刘表表示为难,各方势力都在暗中与他交涉,这粮食自然是价高者得。
没有办法,我一咬牙,告诉陈宫,拿留在宛城的重型武器和刘表换粮食。
这可是拿钱都买不着的好东西。
宛城一战,重型武器的作用至关重要。
只是大战之后,重型武器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不如先换粮食要紧。
陈宫再次出使荆州,终于拿到了粮食的优先购买权。
刘表这次可是占了我军一个大便宜,不过我发誓,一定要让他加倍还回来。
反正那些重型武器在他那也坏不了,权当寄存在他那就是了。
正文 第三十六章 洛阳养兔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23 本章字数:2786
粮食有了着落。
我站在虎牢关的关墙上,注视着深邃的夜空。
没有了日间的喧闹,此时分外的宁静。
三国的夜空,和现代的夜空并没有多少不同。
人世沧桑变幻,历经改朝换代。
时光流逝,多少物是人非。
不变的是太阳,月亮,星星,它们日复一日的运行,坚持着自己的轨迹,不曾改变。
我开始审视我在三国的意义。
从最开始的莫名其妙,到谋求生存,到融入时代,我都处在被迫的过程当中。
有道是时势造英雄,形势逼迫我做出了改变历史的决定。
最初的本意不过是想要保住小命。
后来想带领身边的将士走出困境。
再后来想通过努力改变三国局势,减少战争,还民和平。
我一直在坚持,如今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落脚之地,初步实现了带领将士走出困境的目标。
可想要实现天下太平,消灭战争,我能做到吗?我又该如何做呢?
我不属于三国,我是穿越时空的灵魂,成长的背景,接受的教育,对社会,对政治等等乃至一切的看法,都和原先的吕布是不同的。
我认为正确的,也许并不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血与火的教训才是历史成长的精神食粮。
我想做出的改变,对历史也许正是一种阻碍。
我应该继续吗?继续改变历史吗?
曹操用强权和战争来统一天下,用血腥和杀戮来实现和平,我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做呢?
统一天下不是我的理想。
当皇帝更不是我的心愿。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的必然,我又何必去强求?
皇帝那是电视剧中的人物,对皇帝我是一点都不感冒。
皇帝真的那么好当吗?
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猫晚,干的比牛多,活的比狗累。
假如谁天真的认为皇帝就是吃喝玩乐的人物,那他根本就是自寻死路,
我只是希望所有人能好好活着,自由的活着。
我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没有曹操的霸世野心,更没有曹操的残暴不仁。
我在这个三国乱世究竟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
许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想让大家放下屠刀,和平共处谈何容易。
想让天下没有争斗,更是天方夜谭。
一路走来,我们都是幸运的。
进占了袁术的地盘,夺了汝南。
溃败了曹操的第一次进攻,火烧了博望坡。
联合了同盟力量张绣,进入了宛城。
粉碎了曹操的第二次进攻,火烧了下圆谷。
趁胜追击破坏了曹操的再生基础,毁坏了许都周围的庄稼。
抢占了曹操西部扩张的咽喉要地,智取了虎牢关。
可未来我们还会如此顺利吗?
如今一场蝗灾让中华上下更加混乱,百姓不单承受着战乱之苦,还承受着天灾。
曹操没了发动战争的基础,行动有所收敛,正全力救灾,力求度过难关。
袁绍和公孙瓒也暂息了战争,选择固守。
袁术不仁,为了庆祝自己称帝,大肆搜刮民众,极尽奢华。
刘备开拓海外市场,大力发展海洋捕捞行业。
刘表贩卖粮食,加速揽金工程。
孙策整顿江东,图谋自立,要与袁术划清界限。
我军休整完毕,也该谋求新的发展了。
坐吃山空,几万大军守在一处,不事生产那怎么行?
冥思苦想,我想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曹操实行许下屯田,保证了军队粮草的供应。
我要实行洛阳养兔,用来维持我军未来的发展。
想到养兔,一是因为兔子繁殖快。几十只兔子,几个月下来就能繁衍近千只。
二是兔子是食草动物。现在粮食是紧俏商品,野草却遍地都是。
三是兔肉不单可以食用,重要的是兔皮可以制作皮质物品,包括皮衣,皮帽,皮手套,皮围脖等等,这是我处心积虑想养兔子的关键。
时近入秋,大军闲置,正好发展养殖业,等来年,养兔有了规模,我就可以在洛阳地区推行养兔大业。
计议已定,一方面命大军收割鲜草,深挖地穴。
另一方面,在周边地区收集野兔,从猎户手里购买,从山野田地捕捉。
然后,修建兔舍,分散隔离,预防病毒传染。
我如此做法,并没有多少人支持。
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存着主公不务正业的念头。
士兵们执行着我的命令,也是一种好玩的心态。
大家认为,养兔子哪有养马来的实在。
不理他们看笑话的心思,我执着的实行大计。
等兔子进了兔舍,鲜草屯满了地穴,养兔大业也就从此开始。
养兔成功与否还待时间的检验。
如今,我军占据了虎牢关,掌控了洛阳,自然应该大力发展洛阳了。
洛阳人烟稀少,农业,商业一塌糊涂,内政空虚,基本上属于一片空白。
这对我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没有任何制约,我可以自由发展建设,建设一个全新的洛阳。
不过,我没有时间去做细微的工作。
洛阳的建设需要人手。
现在我身边的核心,高顺张辽是军队的统帅,陈宫代表我军和张绣进行着亲密合作。
贾诩鬼才,我要带在身边为我出谋划策。
那么谁可以在洛阳主持建设工作呢?
我想起了一个现成的人,董昭。
曹操安排的洛阳令,熟悉洛阳的民情,正好为洛阳的建设工作再做贡献。
现在董昭被我软禁,只需要说服他即可。
想到这,我起身去找董昭。
董昭在我军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有吃有喝,还给个可以自由活动的房子住。
只是他一看到我就愁眉苦脸,一副末日临头的样子。
看着他,我不禁想笑,难道我真的很可怕吗?
正文 第三十七章 目标河内
更新时间:2009…12…30 14:55:23 本章字数:2807
“你想回许都吗?”
“你现在回去,曹操会怎么想呢?”
“曹操不会放过你的。”
“我死而无憾!”
“你的家人也会死,你就不为他们想想?”
董昭低下了头,没有人会置自己家人的生死于不顾。
他喃喃的道:“我不回去,家人也会死。”
“放心,我现在就给曹操写一封信,说你在我这里做人质,曹操为笼络人心,不会处置你的家人。”
董昭诧异的望着我,我这么做的确可以保住他家人的性命。
我笑着对他说道:“当然,我这么做是有要求的,我希望公仁可以留下来,帮我管理洛阳一年,作为朝廷指派的洛阳令,为洛阳谋求发展也是应该的。我答应公仁,一年以后,公仁可以自己决定去留,我绝不干涉。”
董昭低着头,想了好半天,然后问道:“温侯真会放我回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非常认真的说着。
“好,我就帮温侯管理洛阳一年,只是温侯不怕我趁机搞破坏吗?”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公仁办事我放心。”
董昭最终被我说服,继续回洛阳当起了洛阳令。
我不是合格的内政人才,对三国的风土人情也没有深厚的认识,具体的城池治理还得交给专家来做。
现在我需要分秒必争的是和曹操拼发展。
纵观三国历史,曹操对整个北方的治理是卓有建树的。行屯田,兴水利,严法令等等,这些都是别人没有做到的。
抛开曹操对战争的钟爱不说,曹操的确是“治世之能臣”。
如今的曹操,因为大意,对我这个另类吕布的陌生而遭受惨败,但以曹操坚韧不拔个性,东山再起,是指日可待。
兖州和许都地区遭受大难,状况比现在一穷二白的洛阳也强不了多少。
我和曹操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
我不能将曹操赶尽杀绝,不能和曹操拼的两败俱伤。
失去了曹操的三国,实力最强的袁绍没有能力统一天下,只会令战争不断的继续下去。
曹操是战争的缔造者,也是结束战争的关键人物。
我只能在曹操牵扯局势平衡的情形下,谋求自己的发展,要比曹操更快的发展壮大。
但是我又不能和曹操一样,通过不断的战争,吞并弱小来壮大自己。
我要进行的是另外一场战争。
经济层面上的战争,现在战争已经开始。
虎牢关的形势已经趋于安定。
荆州,宛城,洛阳,现在连成一线,隐约的将中华版图划分成为两半。
曹操暂时无力攻破这条线,他目前需要面对的紧要问题是称帝自立的袁术。
以汉廷拥护者自称的曹操,对这个胆敢挑战汉室权威的仲家皇帝是铁了心一定要铲除的。
内部他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困难的窘境,外部他又无法独立消灭耀武扬威的袁术。
袁术本身头脑发昏,行如梦游。
但他称帝的影响对曹操来说不亚于另一场蝗灾。
如今天下大乱,各地势力纷纷割地据守,不听朝廷号令。
假如曹操不赶快消灭称帝的袁术,那么将会有更多的人称帝。
曹操权衡再三,给我送来了议和的信笺。
通过上回我驱逐朝廷使者的事件,曹操明白,我根本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他想用事实来说服我。
信中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之间互相的争斗,只会便宜了其他人。
他试图用利益来诱惑我。
信中称,袁术无道,众人诛之,我们联合消灭袁术,他可以让朝廷封我为司州牧,让我名正言顺的拥有洛阳。
停止和曹操的互相消耗,我是求之不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