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公卿-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初年,民间素有“沈宝抵万户,杜坤天丰足”的俗语流传,说的就是两浙的沈家和金陵的杜家。
    民间盛传,沈万三有个聚宝盆,所以才成为江南第一豪富之家,这就是“沈宝抵万户”的由来。和沈万三依靠聚宝盆在几十年迅速暴富不同,金陵杜家则是依靠购销粮米之类的物产,经过几代人的经营,才逐渐崛起。
    杜家的天丰仓粮行在大江南北拥有几十家联号,无论是北方的椒麦谷物还是南方的粟稻米粮,都在经营范围之内,因为其存量极多,素有足天下之称。
    只要是田地里长出来的作物,杜家都有经营,所以才占了一个“坤”字。近年来民间又有盛传,说经营天丰仓的其实是一个女子,女者为坤,这就给“杜坤天丰足”多了一层崭新的含义。
    白鱼化龙 第十章 原来如此
     更新时间:2010…9…25 14:29:50 本章字数:2328
    “月娘你做的好大买卖,怎么会到我家这样的小店?”
    “老夫人笑话了,我这哪里算得上是什么大买卖?”
    “你家的买卖若还不算是大的,天底下就没有大生意了。”
    母亲说的绝对是实情。
    自从洪武太祖皇帝打掉沈万三之后,沈家的实力一落千丈,沈家后人为了避祸纷纷改名换姓,很多生意也都凋零了,天下有名的商贾之中,仅剩下杜家这一个巨无霸。
    杜月娘笑了笑:“能够到老夫人的店里来,完全就是凑巧而已。我本是想去往江北,不想寻江营的官兵封死了各个渡口,任何人不得过江,说是要缉拿燕逆的党羽。江北没有去成,只好回来,大雪弥漫之中就敲开了老夫人的店门。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缘分吧,说不准我和老夫人还真的是有缘呢。”
    事实上而已确实是这么回事,只不过杜月娘隐瞒了一部分真相。
    这些年来,每次下雪,她都会沿着长江如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看似是漫无目的,其实是在找一个人,找她的如意郎君。
    不得不说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这个杜月娘执掌大明朝最大的商号,真可以说是日进斗金,可日子却一点也不舒心。
    原来在杜月娘降生的时候,曾有龙虎山的道士给她算过命数,据那老道士说言,这个杜月娘就是天煞阴星转世,又是阴时阴地出生,全身都带着不可化解的阴寒之气,势必要克死身边的男子,最后必然是无父无夫无子孤苦一生。
    杜家是做生意的,本不大相信这些神鬼之说,可事实的发展却一步一步印证了老道士的神秘预言。杜月娘降生没有几年,杜家的老东家也就是他的父亲就离奇暴毙,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的几个哥哥也相续死于非命。
    在这些年当中,杜家的男丁一个接一个的死去,但是和杜月娘生活在一起的女子却安然无事。专克男人的谣言开始传播,让杜月娘俨然成为男子的克星,没有哪个男人敢于靠近杜月娘,唯恐触了霉头送了性命。
    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杜家早早就给杜月娘张罗婚事,为了防止她克死自己的夫君,还专门给她找了个勇武善战的武人。这个武人身经百战通身的血气,大家本指望借着武人身上至阳至刚的血气压制住杜月娘的阴寒,可是老道士关于天煞阴星的神秘预言再一次显灵。就在迎亲的路上,武人的战马莫名其妙就发狂了,从战马上一脑门子栽下来的武人竟然离奇的死了。
    如此一来,关于杜月娘克死男人的传说已经到了不得不信的地步。偏偏就有个不信邪的狂生,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专门跑到杜家求亲。杜家正发愁没人敢娶女儿呢,欣喜之下一拍即合,不仅不要彩礼还倒贴嫁妆,为的就是把女儿嫁出去。
    不信邪的狂生回家之后,天知道是怎么回事,洗脸的时候竟然莫名其妙的一脑袋扎进盆中,被小小一盆洗脸水给淹死了……
    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于靠近杜月娘。杜家的生意则越做越大,因为家里的男丁都死绝了,偌大的家业无人接手,只好让杜月娘这个女人家家的打理着。
    虽然衣食无忧,正是青春年华的杜月娘怎么会不想有个终身伴侣?怎么会不想人伦之乐?于是就琢磨着再嫁。
    这种情形之下,胆子大的包住天的男人也不敢有娶她的年头。杜月娘虽然娇美,杜家的产业虽然丰厚,毕竟还是自己的性命要紧。
    据市井传说,杜家不仅没有男人,就算是从杜家跑出来的老鼠也肯定没有一只是公的。
    眼看着年纪越来越大,杜月娘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确确实实就是专门克死男人的命数。为了找到一个如意郎君,不远千里跑上龙虎山,寻找到当年那个算命的老道士,为的就是找到一个破解自己命运的办法。
    老道士仅仅留下“三水归江,逢鸭而止,雪中卧龙,天缘乃成”这句类似于预言的话语,就不再解释,每当月娘问起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老道士总是一成不变的回答:“天机不可泄露。”
    从字面上来看,这话所指的时间应该就是在下雪的时候,地点就是找到一个三条河流汇集入长江的地方,而去这个地方还会遇到鸭子,在这样的地点这样的时间就能够找到自己的如意郎君了。只要找到命中注定的夫君,夫妻二人就可以白头偕老共度余生,因为这是天缘——上天注定的姻缘!
    长江沿岸,比不得北方,一年到头也没有多少下雪的时候,至于三条河流一起汇入大江的地点,更是找不到。寒冬腊月才会下雪,可这么冷的天气怎么会遇到鸭子?
    每次下雪,杜月娘都会冒着严寒徘徊在沿江一带,辛辛苦苦的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段姻缘。可是要符合所有的条件,哪里那么好找。
    一直到了这一次,找完了长江南岸之后,本想再去江北寻找,不料官兵已经锁死各个渡口,没有官府的特许,任何人不得渡江。无可奈何的杜月娘只好打道回府,准备等到下一次降雪再出来寻找。
    在从长江归来的途中,无意之下敲开了林家店门,本是想在店中歇歇脚就走,刚巧不巧的就是见到了母亲的鸭儿饺!恍然大悟的杜月娘这才明白“逢鸭而止”的意思,别说是三个钱一碗的鸭儿饺,哪怕是三两金子一碗也不肯走了,因为她知道到了应该止住脚步的时候。
    仿佛如同命运的安排一般,一个叫做三洪的少年出现在她的面前,进一步印证了“三水归江”的预言。
    杜月娘当时的激动根本就无法形容,别说是这样的贫寒小店,哪怕是火海刀山也不肯再离开半步,这才想方设法的耍了个“装病”的小把戏,在林家小店中住了下来。
    当林三洪要去往钱家的时候,杜月娘还是心存忐忑,唯恐林钱两家的亲事成了。刚才林三洪一回来就说就解婚的事情,这让月娘愈发坚信:自己和林三洪之间肯定有一段美好姻缘,要不然老天也不会断了林钱两家的亲事,这不就是摆明了给自己创造机会的么!
    上天注定的姻缘,跑不掉了。
    杜月娘不住的偷眼看看三洪,愈发感觉这个少年眉目俊俏真是让人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刻就能缔结良缘成其好事……
    白鱼化龙 第十一章 未卜先知
     更新时间:2010…9…25 14:29:50 本章字数:2556
    母亲自然不可能知道这些隐情?,,满面慈祥的说道:“月娘你一个女人家,能够支撑起这么大的摊子,着实的不容易。我也无数次见到你们天丰号的运粮车马绵延十数里的盛景,光是你们天丰号的平底运粮船都能把江面遮盖了……”
    月娘笑道:“江南的粮食运往北方确实是天丰号一贯的做法,只不过这一年多以来,已经没有了。自燕逆反叛以来,朝廷愈发收紧了往北方输送的粮米,我们也就不往北方送粮食了。尤其是今年,以存粮为主,出粮的时候很少……”
    林三洪插口问道:“这是为何?”
    杜月娘好不容易抓住一个和林三洪说话的契机,立刻就面带微笑的反问:“林公子这般聪明的人儿,你说是为何?”
    三洪稍一思量,也就明白了:杜月娘是在利用天丰号大量囤积粮食。
    战争年代,最紧俏的物资永远不是兵戈铁甲,而是粮食。因为战争的破坏会造成粮食的大面积减产,必然出现粮价飞涨的局面。尤其是在经历了元末明初的战乱之后,很多商人都是有意无意的利用战争大发横财。
    如今燕王起兵靖难,让这些粮商们看到了机会,趁机囤积居奇只进不出。如此一来不仅响应了朝廷的政令,断绝了对北方的粮食供应,更重要的是可以等到燕王的叛军被朝廷击败之后,以较高的价格为战乱方息的北方输送粮食……
    趁着战争的机会大发其财,是很多商人都熟知的常识。
    林三洪却微微摇头。
    杜月娘的如意算盘打的不错,这样做也符合一般商人的想法。毕竟燕王的实力远不如建文朝廷,以一隅对抗全国,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但是林三洪却知道杜月娘错了,而且错的非常厉害。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靖难之役很快就要到分出胜负的时候。燕王的主力虽然还在北方裹足不前,可是只要朱棣反应过来,再不和建文皇帝做一城一地的争夺,遣出奇兵一支,就可以轻松打过长江。到那个时候,大明王朝的永乐盛世就会开启。
    以永乐大帝的狠辣手段,绝对不会放过这些囤积居奇大发战争财的巨型商号。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杜月娘可就不仅仅是亏本那么简单,很有可能会有性命之虞。
    看到林三洪摇头,杜月娘饶有兴致的问道:“莫非林公子别有高见?说出来听听。”
    母亲笑道:“三洪就是个没有见过市面的乡下娃娃,哪里还能有什么高见?月娘你是做大买卖的,别听小孩子胡说。”
    月娘微微一笑:“说不准林公子真的有什么想法呢,不妨说出来。”
    林三洪看了看杜月娘,正色说道:“也谈不上什么高见,我本不想说的,既然杜小姐能够住在我家,也算是你我有缘。一愚之见,杜小姐权且当作一个笑话,听了之后如何作为还是杜小姐拿主意。”
    “林公子请讲。”
    “若是燕王取了这三万里河山,以燕王行事的雷霆手段,杜小姐您的囤粮之事恐怕……恐怕就要成为灾祸的根苗。”
    杜月娘笑道:“燕逆做乱,完全是凭借北平边军,以一隅对抗全国怎么会获胜?就算是燕逆的叛军能够战胜山东的官军,也必然是损兵折将所剩无几,强弩之末而已。朝廷反手之间就可以剿灭之……”
    这也是当时的主流看法。
    在靖难之役中,朱棣的总体实力确实不如建文皇帝。燕军的战斗力虽然不弱,却被山东的官军死死的牵制住。燕军在真定一带的主场作战中,或许还有一点小小的胜利,一旦出了主场,立刻就被山东的官军打回去。从目前来看,朝廷始终占据绝对优势,要说燕王能够取得完胜,绝对会被人们当作是痴人说梦。
    现在的靖难之役,与其说是燕王和建文皇帝的战争,还不如说是燕军和山东官军之间的争斗更贴切些。即便是燕军战胜了山东官军,肯定也没有余力再行南下了。
    林三洪太熟悉这断历史了,更是深知未来几年的大势。看言语无法说服月娘,拿开桌子上杯碗腾出一片地方,随手拿起一个大碗:“比如这就是燕王……”
    然后又拿一个黑瓷小碗:“比如这就是山东官军……”
    手里拿着分别代表了千军万马的两个碗,林三洪说道:“燕军和山东官军死磕,必然是两败俱伤,纵是获胜也是惨胜,再无南下之力。你我都知道这一点,精明如燕王者,会看不到这一点?”
    又用一双筷子比作长江,撇开那个代表了山东官军的黑瓷小碗,手里那个代表了燕军的大碗长驱直入,林三洪说道:“若是燕军不再和山东纠缠,大军做纵深穿插,还有谁能抵挡?”
    撇下身边的敌人,猛然做大纵深的迂回穿插,绝对是一记充满杀气的凌厉招数。
    母亲自然看不出这一招的厉害之处,可杜月娘和王二都是见过大市面的人物,立刻就意识到这一记杀招之后的厉害之处。若是燕军真的不顾身边的敌人,冒险穿插到纵深的话,旦夕之间即可到达长江,那时候还真的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
    若燕王真的取了江山成为大明之主,如杜月娘这种手中攥着海量粮食的巨无霸商人,必然面临新朝的血腥打压和清洗。
    用碗筷摆出了天下大势,置山川江河于桌上,笑谈万马千军,说起来是简单,其中究竟蕴含了多少大智慧,也只有杜月娘和王二这样的人物才能够领会。
    如此凌厉的杀招,确实可以改变大明朝的格局,也让杜月娘这个支持朝廷反对燕逆的商人汗流浃背。
    过了好半晌子,杜月娘才意识到三洪所说的这个战略具有很大的破绽:“林公子说的虽然有理,似乎忘记了晋、福各系人马的牵制作用。若是燕军真的如公子所言长驱直入,身后的晋王人马大举东进,和山东官军互相策应,燕逆军马必然会被锁死在江北,到时候后退已无路可走,前进又有长江天堑,断断是个无解的死局。燕逆不会冒如此大的风险。”
    旁边的王二似乎比杜月娘更加关系眼前的形势,一直在旁边仔仔细细的听着。这个时候也拿起两个小碟子,摆在大碗的旁边,用来代表晋、福各系人马:“局势若是如此,林家兄弟会如何应对?”
    大大小小的碗碟把代表了燕军的大碗围在正中,前面又有一双筷子挡路,那可是长江啊,天堑长江。
    林三洪哈哈一笑:“战争,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刀兵之争,还有更深层的利害权衡。诸位或许忘记了燕王起兵的原因吧?朝廷意欲削藩,自然要先拿实力最劲的燕王下手。燕王起兵其实是代表了天下二十四系藩王的利益,晋、福诸藩巴不得看到燕王胜利,又怎么会在关键时刻与其对抗?我敢打保票,若是燕军真的到了长江边上,诸藩不仅不会起兵勤王,说不准还会与燕王合流……”
    白鱼化龙 第十二章 除夕夜(1)
     更新时间:2010…9…25 14:29:50 本章字数:2339
    “这……岂不是都反了?”母亲赶紧掩住儿子的嘴巴,做个噤声的手势悄声说道:“莫说了,莫说这些惹祸的话了,这些大逆不道的话儿若是让人听了去,少不得就是一场好大的官司!”
    如今的建文皇帝虽然温仁宽厚,可也不是什么话都可以随便说的,林三洪口无遮拦的说了这么多,可把母亲给吓住了,急忙替儿子遮掩:“我的儿哪里懂得什么天下大势,都是胡乱说的,可当不得真。两位也应该左耳入右耳出赶紧忘记,权且当作是耳旁风。这样的话儿若是让官府知道了,可了不得……”
    这样的言论虽然惊世骇俗,却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王杜二人都是明白人,心中明镜一般,若是燕王真的按照这个少年所说的去做,那么大明朝的江山还真说不准由谁来坐!
    “此法虽然凌厉,风险也大的出奇,燕逆会冒险一搏?”
    林三洪抚着酒杯微笑不语,过了片刻才回答杜月娘这个问题:“杜小姐还记的当年哈里哈之战么?”
    洪武年间的哈里哈之战,是燕王朱棣的成名一役。当年太祖洪武皇帝北伐蒙古,派遣当时的太子和燕王二人各率大军深入草原。当时的太子朱标一心求稳力求完胜,步步为营缓慢推进,追求在最有利的时机和最有利的地点展开战斗。燕王朱棣却是轻军突进,在敌我双方都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的时候突然发动,雪夜奇袭蒙古哈里哈部。因为战斗太过突然,哈里哈部完全想象不到战争会突然降临,被燕王人马格毙七千余,俘虏四万之众。自此之后,北元各部再无力威胁大明,奠定了大明朝对北方各部落的绝对优势。
    当燕王朱棣取得辉煌大胜的时候,太子朱标还在按部就班的调兵遣将为战斗做准备呢。
    这一战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也让燕王在诸皇子当中脱颖而出,深得洪武皇帝的赞誉。
    为了达到打击的突然性,燕王不是不敢冒险的人。
    如果再来这么一次……
    “林家兄弟审天下大势如掌上观纹,本……王某心悦诚服!”王二起身大赞:“我在老家的时候,就经常听父亲提起,说天底下真正的斑斑大才无不隐于草莽蛰于乡野,今日听林家兄弟一席,方知家父所言非虚!”
    听到这三个年轻人不停的说着犯忌讳的话题,母亲越发焦急起来,急忙打断:“什么大才不大才的,大过年的说这些做什么。酒也烫了,来,来,先饮一杯。”
    三个年轻人会心一笑,也就不再说这些让母亲感到心惊胆战的话题,端起酒盏同饮。
    杜月娘巧笑盈盈的说道:“能在老夫人处过年,也是别有一番情趣,便借着杯中酒,恭祝老夫人身健体泰,福寿绵长。”
    “我也借花献佛一回吧。”坐在母亲身边的王二擎着酒盏站起身子:“如此新旧交替之际,仅此薄酒祝林老夫人寿如松柏福如江海……”
    “同福,同福……”母亲很开心的笑着一饮而尽。
    金橘子酒,光是听名字的话,肯定会认为是什么琼浆玉液。这玩意儿其实就是长江一带老百姓自酿的土酒,之所以广为流传完全是一位价格低廉。至于味道……自酿的土酒,又没有上锅蒸过,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看着杜月娘皱起眉头艰难的咽下杯中酒,母亲呵呵笑道:“月娘这样的富贵人家肯定喝不惯我家的金橘子……”
    “哪里,哪里,喝得惯,喝得惯!”为了和林家母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饮惯了好酒的杜月娘只能违心的说道:“只是入口有点烈而已,多喝几次也就习惯了。”
    旁边的王二抚杯而笑:“这金橘子酒虽然失了绵软醇厚,可胜在价格便宜,寻常的百姓人家都喝得起,这便是一大好处。还有金橘子的色泽金黄透亮,与那鹤寿酒一般无二,要是只观其色而不尝其味的话,还真不容易分辨的出……
    林三洪心中忽然一动,问道:“王兄也曾喝过那名动天下的鹤寿贡酒?”
    鹤寿贡酒,乃是大明朝第一名酒,产自北平的鹤年堂。鹤寿酒绵香醇厚,据说还有很多延年益寿的秘方。坊间盛传,饮用鹤寿酒可以白发变黑返老还童,虽然是夸张了些,却也足以说明鹤寿酒的名气之大。就在燕王就藩北平的第一年,曾用此酒进贡给洪武皇帝,朱元璋饮后大赞,遂封为御用贡酒。(从朱元璋到后来的崇祯皇帝,贯穿整个明朝一直是沿用这种贡酒。)
    自此以后,鹤寿酒就成了宫廷的御用之物,老百姓们再也尝不到了。就算是北平的燕王朱棣,为了避免逾制,在没有皇帝赏赐的情况下也喝不到。
    鹤寿贡酒的名气虽大,可是在这几十年间,平常的百姓之家见也见不到,这个冻饿在门口的王二却随口说出,林三洪这才有此一问。
    王二脸色稍微一僵,立即就意识到自己失言了,急忙以言语遮掩:“我哪有饮用贡酒的福气,也不过是听市井坊间的闲汉乱讲,说鹤寿贡酒的酒色金黄,想来和这金橘子也差不多吧……”
    名动天下的鹤寿贡酒就是产于北平,当年又是燕王进献给太祖洪武皇帝的贡品,一说起鹤寿酒总是让人联想到燕王朱棣。尽管母亲不想让几个年轻人说起当今的局势,还是不由自主的说道:“要说这燕逆也是不该,都是太祖嫡血子孙,一家人有什么事情不能商量呢?定要动刀动枪的厮杀,伤了一家人的和气太不好了……”
    皇家争嫡夺位之事,可不是一句“不伤和气”就能解决的,母亲心地淳朴善良,自然无法理解燕王和建文皇帝的战争之惨烈。为了皇位,父子可以相残手足可以相煎,早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如唐宗宋祖者,不也是这样的一个路数么。
    林三洪不在意的说道:“天家的事情咱们老百姓管不了,不过以儿愚见,当今圣上宽厚有余,开拓不足。如今我大明日趋强盛,或许真的需要一个如燕王这般有胆识有魄力的当家人,说不准燕王真的就是一位雄才大略的英主呢……”
    听到林三洪这么说,王二刚要开口问点什么,母亲却大声说道:“哎呀,怎么又说起这个了?大过年的,咱们可不好再说朝廷里的大事,又当不得吃喝。不管是谁做了皇帝都是太祖的血脉,关咱们老百姓什么事情?谁再说这个,罚酒三杯!”
    白鱼化龙 第十三章 除夕夜(2)
     更新时间:2010…9…25 14:29:50 本章字数:2246
    一夜分双岁,五更连二年,说的就是除夕之夜。
    按照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习俗,除夕之夜是要守岁的。年长者守岁名为“辞旧”,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就叫做“迎新”,除了期望来年有一个好的开始之外,还有延长父母寿数的含义,所以年夜饭的讲究也最多。
    年夜饭从天黑开始,一家人团团而坐,一直要吃到夜半之时,最少也要过了子时,迎来崭新的一年之后才会结束。
    无星无月的除夕之夜,接连下了几天的大雪终于渐渐止歇,因为有积雪的映照和连绵成片的灯笼,反而显得分外明亮。
    和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