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公卿-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三洪拍了拍身边的小包袱说道:“这是三百两银子,足够你买纸刊印了。对了,花抄这个,名字再不必用了,你和宛若一起用些心思。琢磨个大气点的名字出和…”
    杜念昔是何等精明之人,自然晓得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给未来的花抄命名这种事情是一定要交给老爷来做的:“老爷胸怀广阔,想出来的名字自然非奴婢可以企及,还是老爷命名吧?”
    “哈哈,念昔呀,你就是会说话,好,我就想个名字”林三洪倒背着双手如一头拉磨的驴子一样转来转去。为自己的报纸想个好一点的名字!
    三洪日报?太扯了!虽然可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等于是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东西和自己的关系了。绝对不能用自己扯上关系!
    淮扬晚报?花抄的娱乐性和八卦性确实和晚报沾点边儿,可这种东西不可能做到每日一期,这个明显太超前的名字就显得更扯了。
    林三洪想把这种具备报纸基本作用的花抄发展起来,自然不是看的经济利益,所以就不能用太过花哨的名字。报纸对于舆论的引领才是最关键的作用……
    “有了,就叫《饭后谈》。”林三洪击掌赞道:“茶余饭后的谈论之语。既有风花雪夜事,又有引人深思文,很好,就叫这个吧。”
    不论这个,名字有多么俗不可耐,杜念昔都是笑盈盈的夸赞:“老爷好文采。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名字,奴婢就生生的想不出呢”
    林三洪要是连这点拍马屁的话语也分辨不出,那才真的是愚蠢到家了呢:“我的文采?我有这种东西么?念昔你就别说这种奉承话了。老爷我身上的这点文气儿连你的一半都赶不上,强说什么文采岂不是被人笑掉大牙?老爷我旁的本事没有多少,自知之明还是有一点的,”
    “老爷这个,名字自然谈不上什么惊采绝艳,可最重的是雅俗共赏。有了这个名字,不论是算账的掌柜还是启蒙的先生,甚而至于是文堪绝世的大学士。也可以在茶余饭后看看。等什么时候老爷做的大了。就可以收钱了”
    “又提钱,这个东西和钱没有什么关系。”林三洪笑了笑,忽然摆出很没有上下尊卑的样子,几乎带着一点儿亲昵的样子拍了拍念昔的肩膀:“你呀,年纪还轻,心思是有的,才能也是有的。
    放眼天下女子,庸庸碌砖者众,浑浑噩噩者众,然如你这般玲珑剔透又时刻想着上进的。实是太寡了。你受了那么多年残酷的练,本应把胸中所学施展出来,可就是因为身份的卑微而不得展布才华。老爷我就给你这个机今
    刚才林三洪拍肩膀这个很亲昵的动作。直接就让杜念昔理解为私情。因为老爷动了男人应有的心思。自然,以杜念昔的身份,即便老爷真有那种想法,也只能顺从。可听着老爷的话中之意。分明是另有所指。分明与男女之情没有任何关联,”
    林三洪抚着面前的小小花抄。意味深长的说道:“这个东西是我一定要做的,现在交给你,就是给你一个施展的舞台。希望你能唱一出满堂喝彩的好戏给天下人看看。同时也是给你自己看的。我会在后面支持你,无论缺少银钱还是缺少人力,即便将来有更大的困难,老爷我也不会放弃这个,”
    看来这个。东西很重要,杜念昔虽然不明白老爷为何如此看重一个小的花抄,却从林三洪的话里隐隐约约的明白了这个小小的册子会有很大的作用。
    “老爷”杜念昔微微后退了半步,很感激的说道:“念昔本是老爷买来的奴婢,自当终生伺候老爷夫人,还有小少爷。蒙老爷信赖,交给奴婢如此的事业,奴婢
    “人嘛,生而平”林三洪本想说出人人生而平等这样绝对超前的话来。可一想到这个时代,恐怕没有人会理解这个很具有煽动性的思想,索性也不再说这个”而是换了一个说法,,
    林三洪笑眯眯的对这个。绝色丫鬟说道:“念昔呀,当年你母亲生下你的时候,你可知道人们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奴婢不知道。”呱呱坠地之时,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如此遥远的事情谁还会记得?
    林三洪却是笑了,哈哈大笑。
    “老爷我知道,当您你出声之时,你的父母第一句话肯定是:生了个丫头!”
    听到这个笑话一般的言语。杜念昔也抿着嘴笑了:“老爷真会说笑,从娘肚子里爬出来的不是男就是女,这第一句话自然会这么说”
    “那你可知道,老爷我出声的时候,父母大人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这次奴婢知道了,”杜念昔笑颜如花般灿烂:“老爷出生之时。老夫人和老太爷的第一句肯定是:生了个小子
    话一出口,杜念昔就后悔了。
    就因为一时高兴了,就口无遮拦的用“小子”来称呼府台老爷,实在不是为奴之人应该说的。    “老爷,奴婢”
    林三洪看杜念昔的样子就知道她要说出请罪的言语,哈哈一笑道:“你说的很对,当年我出生的时候,我爹娘就是这么说的:生了一个子,哈哈哈哈,”
    看老爷没有责怪自己的无礼。反而很开心的笑了,杜念昔也跟着微芜
    哈哈大笑的林三洪使劲笑着,仿佛是遇到了什么欢天喜地的美事一般。就在林三洪笑的最为欢畅的时候,笑声戛然而止,林三洪以很低沉的语调在杜念昔耳边说道:“天下之人,不论富贵不论贫穷,下至贩夫走卒寻常百姓,上至公卿勋贵当朝一四们出生的时候,哪个不是纹么说的。人们可曾说  洲丫品”或者是“生了个小贩”这种话来?”
    小孩子降生,耍么就是闺女。要么就是小子,从来也不会有人说“生了个大官”或者是“生了个小民”来加于区分,”
    杜念昔这种玲珑心窍之人。已经隐隐约约的明白了林三洪的话外之意。可终究有很多关键之处想不明白。好像感觉到了点什么,却抓不住的那种感觉。
    念昔习惯性的说道:“老爷”奴婢不大懂老爷说的这些,请老爷指点”
    “指点还是算了吧,以后你会明白的”林三洪看着杜念昔迷茫的样子,哈哈笑道:“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等你有了足够多的经历才会明白!”
    扬州的盛会还在继续,其繁华兴盛真如花团锦簇烈火毒油,红男绿女软红十丈,,
    各地文人相约而至,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在大明寺外的“文擂”上斗是不可开交。
    文化的交流,商业的繁荣。在金银的来往之中财富开始实现一次再分配,,
    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井喷式的大爆发,尤其是娱乐业和服务业。因为扬州官府对这两个行业的重视。已经去年佛节的余荫,即便是上一次佛节过去之后到这一次佛节开始之前的这一年时间里,扬州的游人客商都在显著增长,就是街道上的叫花子都比往年多出几倍都不止。这两个行业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都实现平稳高速增长,而到了这一次扬州盛会之时,精心的准备和长久的期待直接就化作了最诱人的银钱”
    别的行业能赚多少先不去讲。府台衙门这个坐地抽成的身份就已经注定了稳赚不亏的局面。
    眼看着繁盛的扬州起来了。坐地抽成比那些拦路抢劫的匪类大秤分金还要过瘾。
    一斗一斗的铜钱哗哗的往里流,一称一称的散碎银子如沙土一般”
    早在佛节开始之前,扬州的官吏们就知道这一次会有很不错的收成。毕竟大家都辛苦一年了,耗费了不少的心力和精力。也真正卖了力气。经营扬州其实和农民种庄稼是一个道理,看着这是一个可以有不小收获的东西,就种了下去,仔仔细细的侍弄着,如今总算等到了收获的时候,心情自然极佳。
    去年那种“靠天吃饭”的方式都可以有让天下眼红的好收成,这一年大家都费劲不一把子力气卖在这里,收成肯定会更好。
    眼看着府库逐渐丰盈起来。众人的心情也不那么好。
    因为外边就窝着一个准备摘桃子的刘成,大家辛辛苦苦干一年,基本就是给他干了。
    几个扬州官吏聚集在一起,看着这些让人眼红的收成,再想想外边的刘成很快就要把大家一年的辛苦成果都带走,每一个人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儿,,
    这可不是贪墨来的民脂民膏,是大伙凑力气赚回来的“血汗钱”是林府台仔细经营担着天大的骂名换回来的。就这么让朝廷给拿走了,
    “拿了盐引的六家盐商报效了三十五万两,”    盐商的报效不可能落到府台大人一个人的腰包里,这种银子是要走府台衙门的账目,除非是林三洪本人和衙门里的所有官吏上下勾结,否则不可能独吞。
    要是贪墨的话,肯定就是伙同大伙一起干。
    可贪墨这种事情是犯法的,弄不好就会惹出天大的麻烦。真要是伸手拿钱的话,眼前的这些银子就是“集体财产”大家心照不宣的私分一点也不会有人知道,即便是皇上本人知道了也不可能治罪。放着不犯法的钱不拿,去顶着雷贪墨犯法,没有哪个贪官会愚蠢到这种程度。
    所以盐商报效的三十万两所有官员都不会动,而是原封原样的交给朝廷。唯一的好处就是把盐商报效的银子用上了扬州府的名头而已。大家还不至于做出“雁过拔毛”的举动来。
    就算是把这三十五万拔一层皮也没有用。反正朝廷今年就是要一百万这个死数字,只要扬州府能凑出来就行,管你是谁报效的!
    “这里已经有三十五万了,再凑六十五万,赶紧打发刘成走人,”
    不等林三洪把话说完,通判王同彦就抢先说话了:“不行,哪有那么好拿的银子?咱们扬州府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一年来诸位同僚卖的是什么力气,大家心里清楚。就为了能多赚几个钱,大家连脸面都不耍了小丑一般次数求爷爷告奶奶,如今咱们扬州终于有了一点收成,朝廷就狮子大开口的伸手了。这一百万虽然不能不出,可也不能就这么出了。不是还有铜钱嘛。按照官价给刘成数铜钱,各衙门府库里的存货也拿出来,按照官价折知…”
    通判这个,位子上的官吏,因为其身份和职能的特殊,通常很难真正和地方官员打成一片。虽然是地方上任职,其实应该算是京官,至少也是京官驻地方的那种,自然而然要受到地方官员的排斥。
    这就形成了一种很独特也很合情理的现象:不管哪个地方的通判,地方官虽然表面上保持了对他的尊敬,可骨子里绝对不会拿通判当自己人。毕竟在这个,位子上的官员是专门给上边打小报告,是依靠得罪人吃饭的,所有地方官都会不约而同的提防着。
    扬州通判王同彦也是这个样子,所以在扬州的事物上总是保持低调,能不问就不问,能不管的就不管,和一个闲职散官差不了多少。
    但是这一次朱林张口就要两百万的时候,大家都怀疑是王同彦给朝廷打了小报告。或许是真的感觉朝廷太过分了,或许是想借着这个机会真正融入扬州官场。王同彦在刘成这个钦使面前表现的最为强硬,丝毫也没有给老刘成留什么面子的拂袖而去,而且还真的给朱林上了折子,告诉朱林扬州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朝廷这么干绝对是杀鸡
    在扬州,朱林的耳目众多,自然朱椅扬州的底细,而且这一次是御驾亲征,一旦打起来就只能胜不能败,只有海量的财富为支撑着才可以平推横扫。朱林自然不理会王同彦的分辨之词。一通臭骂就把王同彦给驳了回来,,
    在朝廷那边,王同彦的受到了申饬,可有一失必有一得,在扬州官场上,他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确确实实是扬州的一份子,开始得到大家的信赖。财政收入上的事情也就不回避他了!
    为了扬州能保留更多的元气,也是为了报一箭之仇,王同彦也给朝廷动了小心眼儿!
    朝廷要的一百万两银子是定数,少不得也免不得。官府的银铜兑换比例是一比一千,可市面上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这个比例,也不会有人傻到用一两银子去换一贯铜钱。要是有人提着一贯铜钱想换一两银子,肯定被人当疯子给打出来。一千二百个钱能换一两银子就算不错了,一旦有了天灾人祸,一千六百钱换一两的比例也不是没有出现过。
    民间依照自然通行的比例还兑换,官府的折兑比例早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可朝廷不能不认这个比饵吧?我们就用铜钱来支付一部分报效银子。
    让朝廷吃个。哑巴亏,无形之中就能省出一部分来。
    还有各个,衙门里的库存物资,比如丝绸、绫子、草料甚至是油漆等等。这些东西基本就是按照朝廷的例行政令储存的,实际作用不大。积压在府库中有的已经开始霉变腐烂了,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按照朝廷当初制定的价格返还回去!拿东西抵消一部分银钱!“好,就这么干!”
    “不错的主意,要是真拿一百万出来,明年怎么办?大家还不都喝西北风了?”
    “王通判妙计,真看不出来。通判大人平日里少言寡语的,到了紧要的时候,还能有如此急智,我等佩服!”
    王同彦气呼呼的说道:“我也是被逼的。咱们扬州好不容易才有一了点气象,朝廷一刀下来,连血带肉都拿走了,不这么干也没有办法。只要能为扬州多保留一分元气,我就是再被朝廷骂一回也心甘了,”
    于是乎,按照王同彦的安排。经过扬州官员的一致同意之后,大量的银钱物资开始往朝廷指定地点发运!
    大大小小的元宝,还没有来得及融铸的散碎银子,一筐一筐的铜钱,都在刘成的面前过去,还有成匹的布帛丝绸,各种物资,居然还有一部分是刚刚从府库里取出来的陈米,,
    绝对是陈米,因为新米还没有下来,全天下都是用的陈米,别说是刘成,就算是当着朱林的面,皇上也没有办法。
    不是扬州不肯报效啊,实在是没有新米呀    当然,这种米究竟陈了多少年就没有人清楚了!
    眼看着银钱粮秣逐渐堆积,四日之后,扬州府已经凑齐了百万之数,刘成一拱到底的说道:“旁的也不必多说了,老头子我知道诸位是真心报效朝廷,是真心为君分忧。看这个架势,诸位大人连府库都清了出来。给皇上办事几十年了。老头子我头一回见到如此血诚之官吏。我心里清楚的很,诸位早就恨我入骨了。可我也没有办法。诸位若是想骂我老刘,只要不是当着我的面指着我的鼻子,等我走后,你们随便骂
    “老大人说的哪里话”众人急忙还礼,看着这么多财富被老家伙弄走,大家确实有跳着脚大骂一场的想法,不过嘴皮子还得说的十分诚恳百分情愿:“我等位朝廷牧守一方。自然耍急朝廷之所急,想朝廷之所想。为君父分忧。乃我等之本份
    刘成哈哈大笑着跳上搭板:“虚的就不必说了,这些日子以来多有叨扰,我眼看着扬州繁华无比。诸位大人能不搜刮百姓而为朝廷凑出这么多军资军费,不管说到哪里去,这都是一份真正的本事。就凭着这点儿,能吏这二字的评语是绝对少不了的,”
    刘成走了,带着扬州一大笔财富很满意的走了。    一边对着渐行渐远的船队挥手,嘴边里还在不住的嘟囔:“老东西,说几句漂亮话就把我们一年多的辛苦都带走了,老子不咒你早死才真是怪了吧  …”
    本来还指望今年是一个大的丰收年景,大家可以分到更多好处。谁也满意想到皇上要御驾亲征。朝廷这么横插一扛子带走了很大一部分好处,给扬州地方上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若是这些精明如鬼一般的官吏仔细掐算着,只怕肥肉都被朝廷拿走了,,
    林三洪很大度的挥挥手,呵呵笑道:“好了,朝廷总算是打发了。虽然府库里头也不剩下多少。可总比没有要好。下个月各衙门都出几个人。到府台衙门来把账目对一对”
    府台大人说是对账,其实就是做账,这层意思大家早已心知肚明:要分钱了。
    虽然已不可能象去年那样分一比肥的,可总算还有点盈余,聊胜于无吧。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扬州官员确实很卖力气,并不是说这些官员良心发现了要为国为民勤政为官。而是有实实在在可以拿到手的好处在那里摆着,要是没有好处,谁会那么辛苦的忙活?
    大凡贪官污吏,多是有一点真本事的,只要把这点本事用在正道上。还是可以发挥出大功用的。在这个时代,也只能这么用官员了。
    诱之以利。这种做法虽然不怎么见得光。可总比当年太祖皇帝以残酷刑罚震慑却震慑不住的做法要好很多吧?
    扬州官员刚刚要离开码头。一乘快马已风一般奔了过来。马上的差役滚鞍下马。对着林三洪行礼后说道:“府台大人,六家盐商正在衙门里等,请大人速速回去,说是有要紧的事情!”,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山办山。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八仙过海 第142章 青萍之末
     更新时间:2010…10…26 22:37:47 本章字数:14987
    汁么。你们把拈卖到陕西都司了。“听到众个消息 琳匕共就脑袋疼。拍着桌子大骂这群被银子冲昏了头脑的盐商:“你们的胆子也忒大了吧?陕西是什么地方?这是走私串盐能串到陕西去,捅这么大的窟窿,你们自己拉的屎自己想法子挨屁股去”
    陕西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明朝的行政戈 分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从通常意义上来讲,陕西和河南、山东等地一样,都是省级的建制。但是一般说起来的时候,人们都使用陕西都司这个名称,而不是用陕西省,原因很简单:陕西的行政制度复杂。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实行军管政策。
    军管政曲这种特殊的行政刮分并非是大明朝所独有,在很多历史沿革中都可以见到,尤其是在边疆区域,这种现状非常普遍。但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大明王朝对边疆区域的管理都没有大明的都司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这种军事管理制度和行政体系互相结合的手段在大明的边地站了很大比重,作为可以支撑北伐的一个跳板,陕西和辽东是大明王朝军事化管理最厉害的两个都司。
    这一点从卫所的数量和质量就可以很鲜明的表现出来,陕西的卫所远比辽东更多。而且有大量的边军驻扎,属于比较特殊的行政单位。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陕西通常被称为陕西都司而不是陕西省,同样的例子也适用在两辽。
    陕西都司在建立之初,可以管辖的只有三个府,在大明朝的行省级单位中是非常小的一个”后来不断扩大,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到永乐初年。已经远比任何一个,江南行省更加庞大,可见扩张速度之快和朝廷的重视程度。
    淮扬六省的盐串到了陕西。无论是当地的指挥都司还是陕西布政使司,肯定会和扬州盐道衙门纠缠不休。扬州盐道衙门还没有派下实任的主官。一直是府台衙门和其他几个衙门共管着,这笔官司最终一定会落到府台大人林三洪的脑袋上。
    盐商为了追求更动的利益。明里暗里都在做着往外串盐这样的勾当。这种事情不光是扬州有,其他地方也有。可这些盐商的胆子也太大了些,往哪里串不好?云贵、两广这些地区不行吗?就是被当地的衙门发觉了。最多也就是相互扯皮。扯上一年半载也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估计最后也会不了了之。可陕西不一样啊。这个官司一旦打起来,最终倒霉的还是扬州,还是府台大人林三洪!
    平日里这些盐商财大气粗的比大老爷都大老爷,一旦出了这种事情就好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
    林三洪气呼呼的,很不客气的说道:“串到陕西的盐,钱你们赚了,屁股我给你们擦?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儿?这事情不会这么轻易过去,到时候朝廷是要罚银还是拿人,我可管不了,你们自己抱着银子往陕西那边走门子去吧!”
    林三洪知道自己的权利有多大,也仅仅是个知府罢了,那点权限还是仅仅局限在扬州而已。到了陕西的话,扬州的府台大人在那些骄横跋扈的指挥使面前,连个,屁都不是!何况这种事情自己还占不住理。索性懒得理会了,这些盐商不是很有钱嘛,让他们自己去摆平吧!
    淮扬六大盐商的大东家把脑袋低到了胸前,家里的银子比运河里的水都多的卢总商脑门儿上的冷汗都冒出来了,偷偷看了看几个同行,微微上前半步。小声说道:“这次的事情府台人想不管恐怕也不行了,”
    “怎?你们还赖上本府了不成?”
    卢总商知道事情的重大,平日里从容淡定的模样早就没有了。摸出丝巾抹去脑门上的冷汗,极力想做个笑容。可他们所做下的事情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哭丧着脸说道:“我等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赖府台大人。只是只是”
    “只是”了好几次之后,卢总商终于说出石破天惊的真相:“若是仅仅把盐串到了陕西,亏了当地的衙门一些银钱,我们也可以抱着银子去送礼。去走门子找关系。可是可是,”
    “可是什么?”
    “不敢隐瞒府台大人,我们把盐串到陕西之后,和当地的盐枭合伙,又,又把盐串到了串到了”
    看这卢总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