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日之雪耻-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雅尔塔位于克里木半岛南岸,黑海港口,北距辛菲罗波尔79公里。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建于12世纪。8月7日,以韩云华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乘坐专机抵达雅尔塔,苏联外交部长,乌克兰防卫司令等苏联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韩云华等一行人。
原本这次会议应该是主席亲自前来的,但是由于国家新建,确实需要主席坐镇国内,因此中央派了韩云华这个外国通前来参加会议。
关于雅尔塔会议韩云华还是知道一些的,历史上的雅尔塔会议几乎和中国没有多大的关系,也没有邀请中国政府参加。历史上的雅尔塔会议是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战后的世界格局又有雅尔塔体系产物之称。
关于这次会议的内容韩云华可(…《 网 》…屋最快更新)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这次会议虽然明面上说的很不错,但是实际上只有4个问题,第一个和第二个都和中国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关于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和波兰的领土问题。当时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关于波兰则是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
第三个则是和中国有莫大的关系,历史上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原属中国领土)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这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行政完整。受害最大的就是中国。因此接到邀请之后韩云华强烈要求中央派重要领导参加。第四个问题是关于联合国的,倒是没有必要叙说。
韩云华一行人的到来倒是令盟军方面很是欢迎,随着中国在亚洲事务上的种种表现,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都不敢小觑这个前天刚刚成立的新国家,尤其是各国代表将中国的阅兵式上的部队情况向国内通报了之后,斯大林和罗斯福更觉得有必要邀请中国参加这次会议。不然以后肯定是会麻烦不断的。
实际上这次会议在韩云华看来就是一次分赃会议,虽然说得很不客气。当然也有一点不恰当的地方,但是从骨子里说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在会议开始之前,美英两国领导人前往克里米亚的雅尔塔途中就在马耳他岛讨论了有关结束对德、日战争的一些问题。丘吉尔强调不宜“让俄国人占领的西欧地区超出必要”对是否要执行早先通过的艾森豪威尔计划上与美国代表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由于丘吉尔的坚持,决定把原先准备调往其它地区的一些军队仍继续留驻地中海。丘吉尔矢志不做“大英帝国的掘墓人”他认为地中海也是英帝国的一部分。丘吉尔令其军队干预希特勒的内战,必要时可以在希腊首都“象在一个被征服的城市那样”行动。
韩云华不管美苏英怎么做,但是有一点他却是要坚持的,那就是你们抢谁的东西都行,给不给中国也没关系,但是却绝对不能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是前提。
会议于8月10日正式开始,持续时间为8天。在这8天时间里,4国政府代表团通过全体会议、领导人私下会晤、参谋长或外长分组会议等途径,对上述重大问题进行了时而紧张、时而宽松妥协的讨论,最后发表了会议公报,签订了《雅尔塔议定书》和秘密的《雅尔塔协定》。
在雅尔塔会议上,3巨头首先重点研究了处置战后德国的问题。他们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割政策。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后来分区占领发展成为东西两个德国,并且以东西德的分界为界限,东德划入苏联势力范围,西德划入美国势力范围。关于向德国索赔问题,英美同意苏联提出的“战争赔偿总额为29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的建议。
但是由于中**队已经将日本人彻底赶出了中国领土,并且在中南半岛以及朝鲜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因此关于苏联出兵满洲的计划取消。但是韩云华却提出外蒙古属于中国领土,应该立即归还中国,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也必须归还中国,这是列宁同志之前答应中国的。韩云华忘不了中苏交恶的时候数十万大军陈兵中蒙边界,当时苏联人号称十几个小时就能拿下北京,蒙古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绝对不能就这样放手。
韩云华的提议遭到了苏联代表的强烈抵制,但是韩云华却是据理力争,决不妥协,甚至于不惜屡次搬出列宁这个苏联人心目中的神。经过几天的激烈讨论,最终苏联人同意将外蒙古并入中国,但是要求中国在外蒙古地区10年内不得驻军超过20万。
现在苏联虽然军事世界里大增。但是苏联人也清楚自己的劣势,以苏联现在的经济情况根本无力在承担多大的一场大战了。虽然德国现在已经被打回了老家。但是要是中**队真的要同苏联顶牛的话,对于苏联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会议期间,中美英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另外决定以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此外,会议还讨论了希腊、南斯拉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有关问题。会议签署了《雅尔塔协定》。通过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和《克里米亚宣言》等文件。此次会议巩固和维护了四国战时联盟,对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另外韩云华在会上提出了尽快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战。责成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提议。其实韩云华这是打算将之后的《波茨坦宣言》里面的相关内容也一并解决了。
现在德国战败已成定局,盟军已经兵临柏林城下,希特勒的数百万大军已经飞灰湮灭,第三帝国灭亡已经无法改变,而意大利早就投降了,现在唯一还没有受到致命打击的法西斯国家只剩下可恶的日本了。因此韩云华建议尽快实施对日的本土作战。
韩云华的这个提议得到了美英两国的极力赞同,苏联虽然并不感兴趣。但是在波兰以及整个东欧地区占足了便宜,所以也不好意思不给美国人这个面子,于是雅尔塔会议一下子就转变成了商讨对日作战的军事会议。
1944年8月19日,中苏美英四国高层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
最后韩云华还与罗斯福总统进行密谈,希望美国能终止核武器的研制工作,韩云华称之为那是打开了潘朵拉的魔盒,一旦原子弹制造成功,那么整个世界将会陷入一个更加巨大的危机当中——核危机。
一开始罗斯福还在极力否认美国在研制核武器,但是韩云华说出了《曼哈顿计划》这个名称之后,罗斯福沉默了。其实这个时候罗斯福并不清楚原子弹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美国研制原子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这一点韩云华倒是清楚。
虽然原子弹对于促使日本投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韩云华却一直认为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将世界带入了另一个巨大的危机之中,这个危机甚至于远比二战更令人可怕。二战不过是使得几个国家遭到了重创,使得世界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核危机足以使得整个地球被摧毁n次,整个人类时刻处在不安与危险之中。
韩云华知道最先研究原子弹的并不是美国,而是纳粹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之后,并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著名的核动力公式e=mc2,这为原子能的发现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但是原子能用运与战争还得从20世纪30年代说起,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查德威克、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和德国物理学家哈恩、施特劳斯等人先后在原子物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费米等人的研究显示,用1克的铀,裂变后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吨煤或200升油所放出的能量,其爆炸力相当于20吨tnt**。就在原子能的秘密刚刚开始被人们所认识的同时,已有人策划将其用于战争。
1939年4月,纳粹德国将6名原子物理学家召到柏林,举行秘密会议,决定开始制造能控制利用铀的装置。同年9月26日,德**备规划局制订了“u计划”开始秘密研制核武器。~《 网 》…~本章节由网书友发布 Www。
第六百六十六章 :德国投降
~…《 》…~纳粹核计划的上马使得丹麦着名核物理学家玻尔万分担忧。wWw;他知道,德国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的哈恩就是德国人,还有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家,都是和爱因斯坦同样有名的人物。这些人加上整个欧洲的工业能力,德国人就一定能制成原子弹。早在1939年初,玻尔就从两位刚从德国逃出来的物理学家那里获悉德国已经开始研制原子弹的确切消息。他立即前往美国,将这一消息告诉正流亡在美国的费米等科学家。这些深知核能巨大威力的科学家对此忧心忡忡,他们知道,如果纳粹德国抢先制造出原子弹,人类就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灾难!
阻止这一灾难的惟一办法就是要抢在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最出名的那些科学家们的共识。然而,制造原子弹需要雄厚的经济后盾、齐全的研究设备、大量的科学人才和安定的社会环境。环顾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国家,英国不行、法国更不行,苏联同样也在忙于战争,只有美国有此条件。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当时在美国的核物理学家费米、西拉德和泰勒等人在美国积极奔走,呼吁美国尽快开始研制原子弹,但是美**方领导人难以理解这一新生事物,将这些科学家视为“怪人”,对他们的建议嗤之以鼻。
随着时间的流逝。科学家们心急如焚。他们认为只有直接将建议交给总统罗斯福,才有可能尽快开始研制工作。为了增加说服力,他们一致决定推举德高望重的爱因斯坦作为代表。随后,西拉德和泰勒拜访了定居纽约的爱因斯坦。在听明来意后,这位具有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的科学巨匠,欣然接受科学家们的委托,在费米等人的建议报告上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并亲笔给罗斯福写了一长一短两封信。
1939年10月,罗斯福采纳了爱因斯坦的建议,并下令成立了一个铀顾问委员会。几乎与此同时。在日本“帝国陆军航空技术研究院”院长安田藤下中将的率领下,日本也启动了自己的核武器研究计划。差不多同一时间苏联也开始了自己的核计划,并且已经有所突破。
1941年12月6日,罗斯福正式批准了原子武器的研制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加快了原子弹的研究步伐。1942年6月17日,美国国会拨款20亿美元作为原子弹研究经费。8月11日,美国政府正式制定了原子弹研究计划,取名为“曼哈顿工程”,由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建筑部副主任格罗夫斯将军任计划总负责人。格罗夫斯的管区设在田纳西州诺夫斯维尔附近的橡树岭。同时,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座荒山上,建立起了有12。5万人的巨大的原子武器研究工厂。当时,为“曼哈顿工程”制定了两条原则:一是要保证原子弹在战争结束之前提供给美**队使用;二是要赶在德国人前面制造出原子弹。
1945年7月16日清晨5时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其实韩云华知道,直到德国纳粹投降也没有制造出原子弹。而德国的核计划早就废弃了,原因吗很简单,但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匮乏等原因,德国的核计划研制工作进展缓慢。所以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于是纳粹当局早在1942年6月就已放弃把研制原子弹的计划纳入优先考虑之列。另外德国核计划放弃的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这些,而是希特勒对任何在6个月内拿不出成果的武器都不感兴趣。他太狂妄了,相信自己的闪电战可以征服全世界,没有耐心等待原子弹问世。
核武器的威力实在太大了,韩云华不希望这种毁灭性武器在世界上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存在那已经使得战争中伤亡越来越多。一战的时候由于机枪的使用而使得伤亡人数大增,在索姆河战役中,当英法联军冲向德军阵地时,被德军数百挺的机枪扫射,英军一天中伤亡了近6万人。举世震惊。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是人类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类竟然可以这样高效率。大规模的屠杀生命。
二战时期同样如此,由于战争的推动,重炮、坦克等等全部得到了大规模应运,血肉之躯又怎么能抵挡得住这些钢铁机器的猎杀,二战的伤亡数字足以说明一切。要是人类再将原子弹这种武器作为常规武器的话,那么韩云华不敢想象世界会不会由此而毁灭。
尽管韩云华知道,在二十一世纪世界并未因此而毁灭,但是那还是核武器出现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核武器会不会毁灭世界韩云华不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这种毁灭性武器出现在世界上。
关于这一点韩云华相信很多人都是赞同的,“1945年7月26日,安装在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的铀…235弹体,由美国重型巡洋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在大批飞机和潜艇的护送下运抵西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的提尼安岛。随后,其它放射性器件也由美国空军运输部3架c…54运输机运抵提尼安。
8月6日凌晨,在无数照相机和摄影机的强光下,负责投掷原子弹的“埃诺拉。盖伊”号b…29轰炸机机组成员由迪贝茨上校率领,鱼贯进入机舱。凌晨2时45分,携带原子弹“小男孩”的“埃诺拉。盖伊”号起飞离开提尼安,飞向日本。8时15分,原子弹降临广岛。一朵高达万米的蘑菇云将广岛市中心3公里范围内笼罩在黑灰色的云雾之中。8月9日11时2分。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胖子”。在原子弹袭击中的死者和失踪者。广岛约有15万,长崎约8万。迄今为止,因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广岛已达22万多,长崎超过12万。
由于原子弹这一毁灭性武器对人类的灭绝性危害,爱因斯坦对自己曾写信给罗斯福说服他研制原子弹后悔不已,原子弹的制造者奥本海默等人在战后极力反对使用核武器。亲手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在临终前惟一的心愿是:“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1968年11月6日,曾负责运送“小男孩”部件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号的舰长麦克维伊在获悉当年自己运输的竟是葬送10余万生灵的原子弹后,愧疚不已,饮弹自尽。
韩云华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也许并不能使得美国放弃研制核武器的计划。或许今后还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到核武器的研制当中,但是韩云华此时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阻止这种影响人类正常发展的武器面世,哪怕只能阻止或者延期一段时间也是好的。
韩云华在同罗斯福会谈的时候详细讲述了关于他所知道的核武器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器,同时也谈了关于核武器出现将会给世界带来的变化。韩云华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消除核武器对世界的影响。
该做的韩云华都做了,至于结果就不是韩云华所能预料到的了,他只是做了一个人类所能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就在盟国在雅尔塔召开这次会议的时候,在欧洲,盟军聚集了现在所能聚集的所有部队,对纳粹德国展开了最后的攻击。历史上进攻柏林的只有苏联的军队,但是现在除了苏联的250万大军以外,还有英美法等国的288万大军,六百多万大军齐聚柏林。纳粹德国覆灭在即。
4月初,苏、美、英、法四**队已在德国本土作战。到6月底,苏军距柏林仅60公里,准备给德军以最后歼灭性打击。美、英军的先头部队则已前出到易北河,距德国首都100—120公里。1944年开始的时候,德军医燃油数量庞大的军队,但是都处在苏军的包围之中,各部队都在节节败退。列宁格勒方面军在同德军库尔兰集团作战;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肃清了东普鲁士集团;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彻底歼灭了格丁尼亚地域德军集团残部,其一部兵力在但泽西北前出到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抵达奥得河,在屈斯特林地域夺占数个登陆场。并于粉碎德军波美拉尼亚集团后着手变更部署,以占领施韦特至大加斯特罗泽一线,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大加斯特罗泽至彭齐希间逼近尼斯河,并在诺伊施塔特、拉蒂博尔地段逼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乌克兰第4方面军进抵拉蒂博尔、日利那一线,乌克兰第3、第2方面军攻占了维也纳。
此时苏军迫近柏林。给德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希特勒命令部队据守柏林。绝对不能让苏军攻占第三帝国首都。防守柏林方向的是海因里希上将指挥的“维斯瓦”集团军群,这个集团军群下辖坦克第~~…《 更新首发~~3集团军、第9集团军以及舍尔纳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所属坦克第4集团军、第17集团军,此外还有陆军总部预备队的8个师,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以及许多其他部队和兵团,共约100万人。
另外这个集团军群拥有火炮和追击炮104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1500辆、作战飞机3300架。此外,在柏林市还组建了200多个国民突击队营,守军总兵力超过20万人。德军在柏林方向的防御是重兵密集的纵深防御,包括奥得河——尼斯河地区及柏林防御地域: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三道防御地带,纵深20—40公里;柏林防御地域包括外层、内层和市区三道环形围郭。在屈斯特林登陆场之前和科特布斯方向,防御工事尤为坚固,这里集中了最强的军队集团。屈斯特林登陆场当面之德每3公里正面1个师。每1公里正面60门火炮、17辆坦克。德军统帅部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止苏军夺取柏林。而盟国也想抢占柏林,尽管反希特勒同盟各大国就柏林划归苏军作战区已达成有协议。
苏军最高统帅部在准备对德军的最后一战——强击柏林时,严守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商定和宣布的迫使德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无条件投降的政策。参加柏林战役的有:白俄罗斯第1、2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一部,空军远程航空兵第18集团军,国土防空军及第聂伯河区舰队。此外,还有波兰第1、2集团军。苏军集团共有162个步兵师和骑兵师,21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25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约4。2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余辆、作战飞机7500架。这样就造成了数倍于德军的优势:人员比德军多1。5倍,炮兵多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1倍,飞机多1。3倍。各方面军主要突击方向的对德军优势更大。
苏军在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规定。苏军计划以三路进击柏林,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作为最强大的集团和攻击的先头部队突破奥德河东、西两岸防线和附近若干地段,从东面攻击。以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前出到尼斯河东岸的南部直到苏台德山麓,从南面攻击。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前进到奥德河下游,从北面攻击。
就整体战略而言,苏军将会在宽大正面实施数个猛烈突击,合围柏林集团,同时予以分割,逐一消灭。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特别重视时间这一因素,要求战役高速度进行。在12—15昼夜内结束。各方面军司令根据大本营的企图定下了决心。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奉命以第47集团军、突击第3集团军、突击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8集团军的兵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于战役第一日突破第一、第二防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