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发明-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中俄在东北的战争结果,让正在进行农奴改革,自以为取得了成效的俄国人和亚历山大二世大受打击,当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在远东的力量太薄弱了,才会让中国人给占了便宜。
俄国人都叫着要出兵,将中国人赶回到鸭绿江对岸去,不过亚历山大二世知道这不可能,因为太平洋实在是太远了,俄国军队过去的话,后勤压力太大,又不能派很多人过去,派得少了又不起作用,何况在欧洲还要面对瑞典和普鲁士的压力。
俄国的中心在欧洲,这是大多数俄国人的想法,因此有大臣提出与华夏议和,这几年在外交方面崭露头角的伍廷芳成为和俄国人谈判的代表,而他的助手则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
叶枫要求的底线是中俄边界以《尼布楚条约》为基础,黑龙江、蒙古、新疆这几个地方,必须明确归属权,这些事不能商量的,不过华夏也给了俄国人一些甜头,那就是修建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并暗示可以支持俄国人在中亚的行动。
俄国人对华夏提出的条件起初反应很大,但实际上华夏军已经推进到尼布楚条约确定的边界线前,不管俄国人是不是同意,这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而在蒙古和新疆,国防军也调动大军压了过去,摆在俄国人眼前的只有一条,那就是要么合作,要么大家继续对着干,可能是两败俱伤,更可能是俄国眼下良好的国内发展趋势前功尽弃。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59 北方草原
更新时间:2009…4…4 19:56:32 本章字数:3234
和俄国人的谈判过程漫长而曲折,不过战场上得国防军用实力表明,想要从华夏讨取便宜地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与俄国人不彻底地改革与缓慢的工业化相比。华夏在政局逐步稳定以后,最近一两年的发展速度相当地快。中国人地隐忍。勤劳与才智充分显露,他们迅速适应着新地环境。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发展。
鼓励工商地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虽然重农抑商是过去几年来奉行的治世法则。但商人这个群体总是在顽强挣扎、成长。一旦有合适的条件,就迅速燎原,在晚清这个时代。各地的商人群体已经非常强大。拥有庞大的资源和力量,而且和各地地士绅都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很多士绅都是商人。而商人有钱了,也会格外重视教育,家中出几个读书人。也就成了士绅,士绅与商人,很多时候难分彼此。
正因为如此。虽然鼓励工商的政策在推行时也曾遭到质疑。不过并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在国士院和各级学士馆(原本用了大夫这个名称,终于想到学士这个名称不错,特此修正)、贤良阁、孝廉台投票中,多数得到通过,代议制地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显露无疑,即便是儒党占据主体地江北、湖南地行省学士馆投票中,支持者也占了大多数。
不过另外一个法案的出台则经历了很大地波折,那就是所得税和遗产税。在中国人地传统中,从来没听说过有这样的税目,所以基本上都是有钱地人都会提出抗议。
这个时候复兴党地政治手腕又发挥了作用。因为毕竟不是那种成熟地民主制度和环境。复兴党掌握地媒体控制着舆论的讨论烈度和风向。降低了民间反弹地声音,而在国士院这个层面,则通过交换、说服、辩论等方式,争取支持,最后竟然通过了修正案。
当然。在这份修正案中,叶枫遵循着先存在,再调整地思路。也就是说所得税、遗产税更多是象征意义。先确立这两个税种的存在,但是税率又非常低。豁免范围较大,但只要存在了。以后调整就合情合理,先将这个理念灌输下去再说。
果然。因为税率很低,又可以豁免。基本上不会有太大负担。在国士院通过法案的情况下。各地地反弹并不强烈。这个法案才获得了颁行。
随着金银逐步退出流通。铸币和纸钞成为国内唯一合法流通地钱币。并且银行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与遗产税、鼓励投资地政策多重作用,民间的财富被最大程度地调动。用于投资各个领域。
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在不断延伸,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直到南方广州地京广线。从海州起,经徐州、开封到兰州地海兰线,以及上海、南京到九江、武汉、成都地沿江线。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地这几条横贯南北东西的铁路线差不多都有民间地资本投资。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基本将形成三纵三横的六条铁路主干线,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辐射全国地铁路网络。
而主要由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的铁路主要集中于边疆。譬如起于山海关,经盛京往东北直到海参崴地山海线;起于山西大同,经绥远。向北到乌兰巴托,然后向西直抵唐努鸟梁海的大唐线;以及起于兰州。经乌鲁木齐到伊犁地兰伊线,这些铁路暂时以军事目地为主,主要由政府出资。
当然。山海线途经地区已经为国防军所控制。而大唐线、兰伊线经过地很多地方。国防军还缺乏控制力。在政治谈判中。铁路也被作为条件提了出来,华夏方面提出的条件是有了铁路。草原的物产可以很方便地运输到别的地方。而中原的粮食和物产也能很快输送到草原上。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不过这些地方地旗主王爷都很忌惮国防军地进驻。而这一条又是华夏不会退让地,虽然进军蒙古和新疆困难很多,不过国防军还是以顽强地意志开进了草原和戈壁,并多次和当地的骑兵发生交火。
华夏对草原实行分而治之的办法。宣布解放牧奴。废除草原上存在的王公贵族制度,并以铁血的手段强力推行,对于落后地游牧民族。叶枫认为他们无法构成对近代化国家的威胁,即便是暂时引发了战火,也会很快平息下来。
虽然游牧民族的骑兵很麻烦。但是国防军用强悍的战斗力告诉他们,骑兵纵横无敌地时代已经过去,在平坦的大草原上,国防军的精锐第一军开始使用两种新式武器,一种是带刺得铁丝网。这种铁丝网搭成地防线让蒙古人的骑兵完全无计可施,往往只能在铁丝网的后面,忍受国防军猛烈的步枪火力。
第二种新式武器便是弹匣式连射步枪。这种斯潘塞连发步枪可以装弹七发。虽然还需要手动退弹,但是和原来单发装填的步枪相比,射速有了很大提高。
虽然马克沁机关枪和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步枪还没能装备军队,但是弹匣式步枪的出现却也让骑兵地威胁大为降低。在大大提高的步枪射速面前。骑兵地冲锋变得非常危险。
当然。总是神出鬼没和呼啸来去的骑兵还是让国防军很难受。国防军目前只有第一军为入蒙作战每个师都组建了一个骑兵旅,还有第八军有一个捻军整编形成地骑兵师。在东北第二、第三军中后来也各装备了两个骑兵旅。
总的来说,国防军的骑兵兵力不足,在内蒙还好一点,进入外蒙以后。主力部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并且只能集中兵力,稳步推进。
不过对于华夏来说,也并没有急着向蒙古纵深挺进。反正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可以慢慢来,即便是额果然在西北支持蒙古和新疆地王公,但是国防军还是一步一步地向草原深处推进,俄国人能起到地作用很有限。
大同到绥远地铁路连通以后。继续向西进入鄂尔多斯草原,在河套地区地云内州筑城。这里有丰富的煤铁资源。产业部将这些矿藏拿出来招商,所得收益用来支持铁路的修建和在蒙古用兵。
国防军深入蒙古的方式就是铁路地延伸和筑城。城池不仅成为军事的依托,更成为经济中心,由内阁招商成立的农牧公司在这里收购草原地牛羊、皮毛和原奶。在加工以后通过铁路输送出去。
草原上的人很快发现这样做的结果似乎不错。因为他们可以换得更多的粮食和衣物。华夏的军队还会帮助他们建立定居点。有了这样的定居点。牧民们冬天就不必担心严霜和风雪。对于这些变化,牧民们的感觉很好。
而分化政策地效果也在逐步体现。虽然草原上想要通过报纸来造势不可能,不过情报局也有自己地渠道,牧奴可以获得解放,并和王公一样成为华夏公民地消息还是像燎原的大火一样在牧区传开,加上农牧公司对农牧产品地收购,以及定居点地建设。很快有人做出尝试,并获得了理想中地结果。随后出逃的牧奴越来越多。
在对草原的政策上,叶枫坚持强硬立场。这一块的政策甚至比中原地区还要彻底。不过在传统地儒党和太平党人眼中,他们对广袤的草原并不是非常在意,这给了他推行铁血政策的机会。
叶枫相信,自己在草原上推行的政策,对牧民来说是有利的。虽然王公们反对。并且会鼓动大批牧民跟着造反。但是他们并不是处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既然大部队深入敌后补给困难。那就分成多股。向草原前进,在不断改进地无线电报地联络中,也可以相互支援。
而为了寻求歼灭蒙古王公地主力。第八军的骑兵师、第二、第三军地骑兵旅也都陆续进入蒙古。加上集中起来地骑兵营、骑兵连,国防军也凑成了三个骑兵师。而作为行动主力的第一军三个师也都有一个骑兵旅,总计十二个骑兵旅。近三万骑兵,如果是正面交锋,也不惧任何对手。
当然。蒙古人不会与国防军正面对决,经过几次的接触,他们已经知道这支军队纪律严明,战术动作整齐划一。火力凶猛,如果是正面作战,不要说骑兵对骑兵,就是骑兵对步兵都不一定有机会。
华夏军在清扫内蒙以后。通过筑城、定居点和经济来巩固对草原地控制,而国防军主力则深入蒙古,开始规模空前的一次北征。
第六集 中国攻略 360 华夏
更新时间:2009…4…12 17:27:03 本章字数:3278
不管国内国外接连出现新的阻力,华夏统一和发展的步伐依然坚定无比地向前迈进,北方用兵的好处之一,便是让华夏军逐步整合成为真正的国防军,而有这支强大的武装掌握在手中,华夏的统一和发展才能有保障。
东南沿海的省份,特别是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作为兴办近代工业,开放商贸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东南地区的铁路初步形成网络,地区经济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
南方的经济发展以政府引导,民营经济为主,民间经济发展非常充分,北方没有那个基础,不过几条大铁路的贯通,以及北方天然具有的资源优势,北方的工矿业也迅速崛起,成为北方近代工商业的火种,迅速燎原。
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华夏的百姓向来不缺少勤奋和智慧,新政就像一把铁锤,将束缚在他们身上的枷锁敲得粉碎,潜藏在他们身上的能量顿时爆发出来,从小商小贩到遍地开花的小作坊、小矿藏,都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
各种各样的手工品,或者简单机器制造出来的产品,就像曾经出现在华夏的山寨货一样,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很多曾经让叶枫很熟悉的词汇,如温州货、广东货等等,也再度登上历史的舞台。
近代工业的门槛并不高,即便是传统的大型工业冶炼化工,如今也多以小作坊、土法的格局进行,虽然对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浪费在所难免,却促成了华夏国力的迅速提升,和经济的高速增长。
不过在华夏这样一个特别重视天人合一和传统地国度,这种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发展势必会受到质疑。议政和选举制度又会将这种压力传导给行政系统。
在叶枫的组织下,复兴党发动舆论,对这种质疑进行引导,开始制订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政策,对无序的工业环境进行整顿。
这种整顿多数是由地方政府自主进行的,经济发展地要求与传统必然发生的碰撞。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制衡,传统道德成为对商人的要求,也成为法律需要规范的内容。
在剧烈的变化中,各种冲突在所难免,但在逐步严格规范的体制下面,无论是地方保护也好,族群冲突也好,既得利益者和逐利者的冲突也好,总归能找到发泄的通道。而渐渐规范。
与很多地方上混乱却充满活力的作坊经济相比,在诺贝尔华夏基金、华夏复兴基金以及政府地引导下,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先进设备和人才,能够生产世界上最新的工业品的大企业。
这些大企业从化工、冶金到机械、通讯、电器,有着完整地工业体系,虽然从个体来说还显得比较单薄,但是在他们的周围还有大批中小工厂、作坊,逐步发展成为华夏现有的工业格局。小说整理发布于ωωω.ㄧб k.cn
叶枫相信,在这些大企业的带动下,那些小作坊也会慢慢发展成为工厂,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要给他们空间。不管是赚钱还是技术,他们都不会落在后面。
这些年华夏一直在大力推行新学,不断送留学生去英美、法国、瑞典留学。国内也形成了华夏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批综合性大学,以及农学院、工学院、电力学院等一批高等专科学校,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进入新学就读,成为经济发展的人才保障。
华夏向来是个重视教育的国度,特别是新兴的工厂主和商人对兴办教育的热情都很高,几所地方大学如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广东大学基本都是接受捐助建立起来地。
不仅高等院校如此,华夏对学龄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进入职业学堂学习。或高等预科深造。
以华夏中央政府和各省地方财政的实力,全面推开六年义务教育还没有那个资源。不过地方上捐赠办学的热情非常高,除了传统使然,在现行地选举制度中,接受过新学义务教育、达到十八岁的青年都将有选举的权利,所以地方士绅和商人才会更加高涨。
议政、选举制度的推行,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科举,但是通过考试选拔吏员的方式被保留下来,政府官吏大体会通过三个渠道产生,一是各级主政官员由选举产生;二是由主政官员提名下属机关的官员,议政机构通过;而吏员选拔则需要经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
虽然还存在着很多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但是华夏政权正在逐步步入稳定、成熟,真正意义上地华夏第一届国士大会就是在这样地情况下于北京正式召开。
在这次国士大会上,通过了正式的华夏宪法,重新确认了华夏现在地政权结构,明确主席为国家最高元首,皇帝这个延续了数千年的神秘存在将彻底消失。
主席与六名宰相组成的内阁成为国家重大事件的常设决策机构,也就是说,平时有重要事项,不需要经过国士院投票表决的,一般在内阁讨论决策,再交给尚书台执行。
尚书台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负责执行内阁的各项决策,管理日常事务,尚书台社尚书令一名,相当于原本的宰相,下属各部设尚书、侍郎。
大理院、按察院作为司法机关相对独立于尚书台和内阁,甚至国士院,都察院监察百官,接受国士院和主席的直接领导。
另设都督府,掌管军队调动和指挥,与属于尚书台的国防部分别掌握军队的日常管理和训练的一部分,国家主席兼任大都督,并设五名都督共同就都督府的事项商讨决策。
都督府已经真正掌握了全国的军事力量,如今除了几个军在西北征战,国防军也忙着扑灭国内的土匪,以及镇压各种叛乱,震慑地方上的暴动。
地方上因为经济纷争以及别有异心的叛乱也发生了很多起,但是国内的经济发展,让华夏政府得到了民间的支持,这种叛乱在强大的国防军面前,在剿抚并用下,很快平息。
中国的老百姓某种程度来说,是最能隐忍的,只要能吃饱饭,能够活下去,就不会去反抗,华夏的政策从长远来说,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国家强大,也必然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但是地方执行情况的不同,以及为了长远必然会被牺牲的短期利益,都会给老百姓带来一些困扰,但是大多数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都是在默默承受,只有极少数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才会酿成短期的动乱。
“我们这个国家从来都是强大,因为我们有着世界上最朴实、最顽强的人民,”叶枫搂着韩雯,站在烽火台上,看着群山中绵延向远方的长城,悠悠说道。
“我虽然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能不能让这个国家成为世界一流的强国,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或者以后也会有分裂、军阀混战,不过,我看到我们的人民正在打破身上的枷锁,因而,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我相信,不管将来会面临着什么,伟大的华夏民族,必然会崛起在世界东方!”
(全书完!)
《大发明》只能写到这里了,算一算也有一百多万字了,有读者说继续写周边,笔者以为从中国卷开始,这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再这样写下去,不作改变的话,大家看着没意思,草根我写着也没意思,也是对看书的您的不负责。
所以草根我还是开了新书,《大明天工》,书号1203374,同样技术流种田派的历史架空小说,背景是万历末年天启年间。草根的想法是写一个穿越者傍上木匠皇帝朱由校,并借势发展科技的种田派小说,应该会比较有趣。
《大发明》结束以后,笔者唯一能满意的或许只有当初的那个创意,功力的欠缺、准备不足、以及惨淡的成绩,都让这本笔者始终以为创意一流的小说,成为一本扑街货。
新书《大明天工》的创意和《大发明》是一脉相承的,不过是换成了明朝的背景。十七世纪,是牛顿、笛卡尔的时代,可以说是西方科学真正奠基、发蒙、发展的开始;而在同一时间,中国也出了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李时珍等一批牛人,虽然说他们的成就比不上牛顿那么显眼,但牛顿出身于1641年,他提出力学三大定律也是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了。
正是在1644年,中国的历史发展再一次被游牧民族所打断,从此后一大批书籍被禁,一大批学者被迫害,指出人是用大脑思考的医生被杀,在这样的环境中当然谈不上科学的发展。
假如,只是假如,假如没有甲申,那么站在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李时珍的肩膀上,中国能不能发展出自己的近代科学呢?还会不会有以后的百年耻辱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