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玩唐-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了李显与韦氏。李红将他们的本金拿出来,然后指着两百万婚飞钱说道:“这是皇后与公主所获得的利钱
韦氏眼睛有些绿。
就是皇后怎的?拿十万二十万贯钱,保证没有一个大臣吭声。但拿两百万贯钱试试?她都有些后悔当初给少了。可就是给多了也只有分这么多,那是塞她牙缝的。实际上后期粮价涨到四十五文以后,获利不大。就是资本少一点,也没有关系。王纯之所以让船继续收购。那是带着对方在玩,顺便加快粮食涨价速度,早点将此事结束。
韦氏的表情早在王画预料之中。毕竟是以婚计算的,而不是以文计算。李红拿出了账薄,说:“这是账目,皇后。你看看这样分配如何?。
韦氏翻了翻,不是不满意,而是好奇王画这一次究竟赚了多少钱。账薄上收入压缩了,也提到几个股东,太原王家与波斯人这时浮出水面。瞒不了。但这样一来,只剩下不到五百万绢钱的收益,当然还是十分可观的,不过一分下去,无论那一家都没有韦氏分得多。
韦氏看到这个结果后。有些不好意思,但认为几家会做事。还有一个想法,认为太原王家与那个波斯王子生了一个好女儿。不然也沾不了这次王画的光。李显没有分到钱,因此头脑还有些清醒,问:“李红,粮价又在涨了
“陛下,奴婢正是为此事前来的。那五百万石低价粮不日就能到达洛阳。不过这些粮食大多来自大唐本身,因此后面还有第二批,还有第三批,第四批,除了第二批会在年前到达唐朝,后两批会晚一点。但这些粮食,我家二郎说过,只以每斗二十文钱交给朝廷,平稳粮价
第一批粮食是大洋洲的夏收粮食,因为人口增加了,不会超过两百万石。后两批陆二狗之行。王画将粮价主动压低,就是船只自己所出。也不会有多大利润,甚至有可能是学雷锋做好事。
不过无所谓,粮价越低,这十几个家族才会套住,到了春天瓦解他们时,所获的利益也出在其中。
“这么便宜?”
“陛下,这一次操作粮食,二郎府上稍稍赚了一笔钱,这些钱来之于民,用之于民。所以以这个价格交给朝廷。不但如此,因为有了一些钱在手中,除了奴婢所说的三批粮食,明年与后年,每年将会以这个。价格向朝廷交纳三千万石粮食
“三千万石啊?。李显吓了一跳。如果有了这个粮食,粮价一下子就压下去了。
“另外再向陛下说一件事,这次想囤积粮食的一共有十八个家族。因为我们抢在前面,他们在秋收时,不得不以高价收购了大批粮食。这使得他们手中套住了两千多万编钱。虽然这些家族资本雄厚,也不会只有这些财产,可流动资金不会有这么多,这些资金都是他们从别处借贷而来。如果口,二二郎事,泣次给予他们个沉痛的教到众联再也没有人敢为了私利,不顾朝廷,不顾国家,不顾百姓囤积居奇了。
“是何事,说来听听
“陛下,将国仓里放出三千五百万石粮食,以每斗二十五文钱,用粮票向百姓发放。随着明年收获,以及二郎的三千万粮食调回唐朝,他们缺少资金,最后只能将手中的四千万石左右的粮食忍痛割抛售。粮食不缺,没有人敢冉积居奇,数年粮价都会很平稳。”
王画原来不知道,担任户部侍郎后才知道唐朝不是没有存粮,虽然没有杨广存了几十亿石粮食那么恐怖,各个国库里也有近亿石粮食。但这是国家根本,平时官员只是以新粮换旧粮调节,不敢挪用。
李显听到动用国仓,有些沉吟,不敢表态。
“陛下,动用的只有三千五百万石,但二郎三年会为你筹集了七千万石以上的粮食。这些粮食非但不会赚钱,反而筹得越多,贴得越多。一个臣子都会如此做。陛下,国是你的国,百姓是你的百姓,国仓是用来做什么的?难道是一个摆设?如果陛下不信,请看这个
从怀里掏出一份担保书,王画写的,如果明后年交不出这些粮食,以死谢罪。
李显有些心动。
李红又说道:“陛下,如果不相信,可以喊魏相公,他是四朝老臣,应当比二郎更明白事情轻重
李显一听也是,毕竟动用国仓,而且不是动用一点两点粮食。于是将魏元忠喊来,将事情一说。魏元忠大有深意地看了李红一眼,原来你们得了好处,却利用朝廷的粮食,为十几个家族下套子。李红也不怕他,嘻嘻一笑说:“这是大挪移,我家二郎是一个中转站,将某些人的钱,挪到百姓手中。”
李显都听明白了,王画是赚了不少钱,但利用赚的这笔钱,强行将粮价打压下去,使百姓受益。因此,这些钱等于只是从他手中经过一下。最倒霉的有可能是那些大家族。但对这些家族发粮食财,他同样不会对他们遭遇同情的。
李红又说道:“如果陛下与相公不肯,那么只好看着这些人将粮价涨到一百文两百文吧,到时候就是找到我家二郎,也没有办法了
魏元忠也有些意动,问:“每斗米二十五文是不是太低了?。
“哇,魏相公,难道你也想与那些无耻家族一样,连贫困老百姓的钱也要录削?”
魏元忠老脸一红。实际上李显也想说出这句,但不好意思开口。
李红乘热打铁,将那张军令状拿了回来,说:“如果陛下与魏相公不同意,奴婢只好将这张军令状收回去。正好这一次我家二郎也分了近不少钱,足够王家一辈子衣食无忧。省得又看着钱一天天变没有了。”
李显与魏元忠再次脸一红,王画挣钱本事不好象挣来的钱都用来补贴国家与百姓身上。
李显看着魏元忠,魏元忠点了一下头,表示默许,点完头对李红说:“李红,你也要想清楚了,这不是三百万石,是一年三千万石粮食。如果陛下下了诏书,弄放国仓,王侍郎交不上来任务。到时候真会有杀头之罪
“魏相公,敬请放心,这个粮食还是能筹集到的。去年船队航行时,找到许多产粮的国家,但再多就困难了。在前来京兆前,我已经让下人在苏州与扬州采购一百万石货物,准备前往这些国家与他们交易
韦氏产生了兴趣,问:“这些国家在什么地方?”
说不定王她们家族的船队也能过去,发家致富。
李红让太监拿过来纸笔,画了一下,指着印度半岛与非洲大陆说道:“就在这里。”
这是王画授意的,让李显吃一颗定心丸。也不介意韦家船队过去。只是大洋洲千万不能暴露。
几个人饶有兴趣地看着地图小李显还比划了一下,看非州与唐朝那一个大,结果让他很失望,比人家小了一大截。既然这么大地方。弄一个三千万石粮食,应当不成问题吧。况且后面还有一个没钱了,让他心里毛毛的。
咬了咬牙说:“来人啊,传户部官员觑见。”
但没有立即下旨放粮,直到证实了王画手下在苏扬等地大肆采购,并且装上了海船出了海。才同意放粮。但也牵好这些家族得到粮食后,为了造成危机感,囤积起来,没有出售。虽然他们势力庞大,得到朝廷低价粮出售的消息,也开始出粮,可终就是迟了。
既然出手了,朝廷机器动转速度更快,没有派出粮食,那需要耽搁时间,先放出粮票,这玩意儿快,一张张小纸头,挨家挨户送到百姓手上。不过让李红感到君臣很无耻。自家都将粮食缩减到二十文钱,但出来的粮食还是二十八文。难道朝廷就这么差钱?还好,没有上扬到三十五文,否则都失去效果?
于是这十几家只好继续将粮食压在手中,到了这时候,许多人隐隐感到不妙,似乎自己进了一个圈套。()
第六十一章 梦想国度
山经进了套子,朝廷的诏书颁发时。已经没有改悔的余地。川们的粮食基本上积压在江南,而江南不是缺粮地区。、
朝廷来了一个统一价二十八文,他们大多数是从王画手上吃下这批粮食的,搬运、存储,又要提到两文钱的成本。如果再运到销售的地方,运输成本,零售商的利润,加上税务,就算他们自店铺出售,最少得提高五文钱成本。
如果现在出售,其中大的家族还好一点,毕竟夏粮还赚了一批。但十八家中小的家族有可能倾家荡产。况且他们自己店铺能销得了这么多粮食吗?这还是朝廷贪了一点,如果压到二十五文,他们想哭都哭不出来。
因此只有期盼,这一下子朝廷粮食放完了,王画那个三千石,还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回唐朝。朝廷也不敢再放粮了。到时候他们手上的粮食还是一家独大。然而这样套子陷得就更深。除了这三千五万百石粮食,王画的五百万石粮食,后面还有三批近千万粮食,足够唐朝缺粮维持到夏收。到了夏收,大洋洲秋收接着上来。粮价永远也翻不了身,相反,他们存的时间长,消耗损失,管理的费用,挪压的资金,成本更高。而且新粮变成了陈粮,价值却在下跌。就是王画没有第二次出手,他们自己也崩溃了。
但第二次出手,需要等待时机,王画现在将心思放在了人口上。
前几批百姓接到钦州,王画很老实,一路护送,提供食宿,衣服都好办,过了岭南,天气只有热的份,没有冷的份。接到了钦州,按照他们的特长。立即安排了工作,甚至连简易的往房都提供了。然后让他们写信回去,给亲朋好友,让亲朋好友放心。
老百姓想不到其他,那一个人没有亲戚朋友,不过大多是托王画安排过来识字的人写的,将情况一致说了一下。当然。如同进了天堂,信上也将这里夸成了天堂。
信送走,还是用快马送到各地的。
信也传开了,到底是岭南,大多数人有疑虑。但看到信后,听说这里严重缺少百姓,来了就有事做,而且只要到了道州,就有人一路护送,提供食物,直到钦州。后来换成了永州。粮食的事了结了,更多的人手抽了出来,还是经过几个月风浪磨练的人手。于是提到了永州,又提到了潭州。最后了岳州、江陵、鄂州,并且在沿途各州增设了一个小仓库与集聚点,提供百姓食用粮食与聚集流民。再调来了一些船只,沿着湘江逆流而上,减少耽搁时间。甚至直接用海船顺着海路。从江陵鄂州将百姓载往南方。
听到这个消息后,更多的百姓心动,有的佃户都开始悄悄逃出主家,一路南下。
这不算逾制,本来朝廷就鼓励百姓迁往宽乡,不要说流民逃户。就是良民,朝廷也支持他们南下。减少中原耕地不足的压力。因此,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敢干涉,就是宗楚客等人。在朝中都不敢用这个事弹劾王画。
但这时候王画开始动手,先是移民中的某人在鼓说,比如说到了钦州好是好,就怕王画离开钦州后小换了一个不好的官员。这一听许多逃户担心起来,但走到这里,想回头都不行了,一脸的焦虑。
这时候这个。人又说了,其实最好到一个梦想国度。大家很奇怪,问什么梦想国度,听名儿挺诱人的。
不知道,但他有一个表哥,或者一个好朋友,反正有这个人吧。被朋友引到这个国度,半年后写了信回来。还寄回来一百婚钱,说他在哪里很好,哪里汰野千里,想耕多少地就有多少地,去了当地政府就为他们提供新房屋,衣服,农具与种子,反正什么都准备好了,只要带两只手与两只脚过去。那个人没有两支手两只脚?除非残疾标然后悄悄又把他家人接过去。可这个小子不讲义气,忘记自己这个表弟。哥儿,没有将地址给他。
并多人或信或疑。
于是有更多人与他谈论。
当更多的人关注时,一个人突然跑过来,抱着这个人,说找了好苦。然后唱戏,这个人说来人就是他表哥或者朋友,一对一答。家人接过去,来人问为什么不把他这个朋友或者表兄弟接来。于是亲自回到中原来,找这个。人。但听说又逃向钦州。于是怨言,钦州能去吗?你不知道王使君在钦州只呆一年多时间就回去,然后怎么办?
我也没有想到你会找我,带我走吧。不能走,那是出国,就是走也要悄悄走,而且钦州缺人,王画会放他们离开?我来安排,保证让你一家顺利离开。
这一讲一答时,旁边的人都听到了,于是有人也弱弱地问,能不能带我一道离开。
于是一路走着,一边滚着雪球,到了钦江时,这个来客说,我们该走了。夜晚上了一艘船,勒令他们躲藏在船舱里,然后将一面,“王”字的旗帜挂了起来。王画的船谁敢查?到了钦州湾,上了在钦州湾抛锚的大船,直接开诚布公说了,是有这个地方,但是王画经营的。不是不让他们到钦州,涌来的百姓太多了,就是钦州也无法安排,况且王画一年后就要离开,也不能保证他们一辈子都有好日子过。但新地方比钦州还要更好,而且立即拿出新衣服,给他们换上。
也有百姓狐疑,但在这个茫茫大海上。向谁喊去。一艘艘船将人装来。装齐了,立即离开。
至于海船上的人更好办,鼓动,然后利用各种借口,在江洲、池州、苏州一直到海上的明州、温州、泉州补充供给,将人调开。愿意离开的,从泉州补充足够的供给,直接离开唐朝了。更加隐秘。
不然怎么办?从冬月一直到四月份,特别是春天的混乱,涌向钦州的百姓不知凡几。钦州吃不下去,一旦人口饱和,不是好事,工薪压缩,百姓流浪,带来的负面效应很严重。因此,一直要保持在稍微缺那么一点人口的点上,但象前期人口缺得也太多。
六个月间,王画一…一种方式,调老了十七万多百卜大原王家的帮猛,州卜的人口,大洋洲上唐人达到二十多万。也因此再次放开了捕奴队伍,不但从当地的土著人着手,其实不用动手,看到好处,有许多土著人自动加入进去。更多的是从偻国入手,现在人多了,力量更强大了,而且带着犀利的武器,上百艘海船一停,连当地的政府都不管,几千号武装到牙齿的士兵,一个小村一个村子的公开掳人。
到了夏天偻终于让使者好不容易漂到唐朝,递来国书抗议。
李显很奇怪,这是谁做的?弄不清楚,到处都在掳人,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一边缺人,一边百姓逃亡。但中间差别李显还是知道的。缺的不是良民,是奴隶。胡弄了一下,让这个使者安顿下来。
到了六月,大洋洲上控制的人口膨胀到了一百九十多万。其实到这时候,就是大洋洲自己到第二年也能出产三千万石粮食了。况且人口还在增加之中。
但四月份后,势头终于减弱,毕竟粮价平稳。钱问题也解除了,夏收正好到来。但陆续的还有许多百姓在向南方出发,直到五月到来,因为天气热,终于蒋停下来。
可更多的百姓还是涌向钦州的,毕竟再是梦想国度,也是外国,心中有疑虑。
到了十月,钦州就接纳了一万七千多百姓。这时候钦州各县官员有些担心,用工问题是解决下来小连修城墙的工人都有了。但百姓还在涌向钦州,怎么办?
王画一笑说:“做正经事吧。”
早就想到了,也早就想动手,可惜没有百姓,没有办法动手。
这就是水利,可不是普通的水利,钦州河流密布,除了最大的河流钦江,还有南流江,茅岭水,风水等河流。放在后世,这些河流那是好事,但在现在却是坏事。
与中原河流不同,这些河流平时还好一点,但遇到暴雨时,就会发山洪,将低洼的地方全部冲垮。象钦州,北部是东北与西北是山地,北部与西部是丘陵,中部属低丘地、盆地与河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东部也是低丘陵区,南部属低丘海岗地,新城就是这地形,还有平原区,特别是钦江三角区,土地十分肥汰。也就是从中部开始,都适宜耕种,这么大可耕种的地方,为什么百姓少?
正是因为害怕山洪,本来适宜种植的地方却成了无人区,沼泽地与滩涂。人们一起跑到山上居住了,所以称为溪峒。以前也有官员看出来,但没有财力,更没有人力治理,象原来钦州一万来人,能做什么事?而且兴修水利第一条就是扩大河流,让水流迅速流入大海,才能减少灾害。怎么扩大,况且两边多是山区,除非他们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本事。
但这个小问题对于王画来说,已经不成问题。
到了十一月,因为准备年货,一些作坊里更需要人手,王画调了一万百姓过去。但涌来的百姓更多,还有一万多百姓,都能能安排,但后面还有百姓陆续过来,似乎比十一月的更多。
所以保持微调,其他百姓不发放了,还是劳动换物资。
调到各个河流上,乘着现在水浅的时候,开挖河流,遇到丘陵区,不惜工本,用炸药炸。将河流生生地挖深挖宽,将挖起的淤泥放在河流两边,做成圩堤,将一个。个滩涂围起来。
并且让人将黑油油的土拿出来给他们看,并且说现在劳动,给你们东西,这才是次要的,以后这些圈围起的地区,将会无偿分配地给你们耕种。又将他们带到当地的农民家中,看他们的生活水平。
老百姓属于弱势群体,但不代表着他们是傻子,一听一看,立即明白好歹。而且田地是永远的,做工是好,万一作坊倒闭了怎么办?于是干劲充足,就是王画不用物资换工时,都有可能不减弱他的热情。
这下子,钦州所有官员都看出来了。如果水利工程完成,圈出来的田地,说安顿一百万人那是假的,但安顿十几万人,根本不存在问题。再加上现在钦州拥有的人口。想一想,若大的桂州与交州有多少百姓吧?
一个个热血沸腾,走路都雄纠纠气昂昂的。
连百姓都看出来,其他井县官员怎能不看出来?眼热,但没有办法。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连炸药都没有。相互串联了一下,一起来到钦州,找到王画,很无耻地说:“王刺史,你们钦州发展了,老百姓富裕了,但害苦了我们。”
王画知道他们的来意,故意装作不知,问:“各位使君,莫及。有话好说,怎么害苦了你们?”
“你们钦州现在好了,但我们州县百姓生活依然很贫困,老百姓人心不稳,这样下去,恐有后患。现在我们走在大街上,老百姓都说我们没有用,手上还拿着小刀子向我们比划,害得我们连睡觉都不安稳。省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各位使君,你们眼红就眼红,想要我帮助就想要我帮助,别说得那么严重。”
咳!咳!响起一片干咳声。
“各位使君,不是我不帮助,说到底,都是为了大唐,钦州是唐朝的地方,你们州县也是唐朝的地方。我来钦州也不是为了政绩,是试点,用这个点拉动整个岭南建设。所以你们有话直说没有关系,但别遮着瞒着。”
这十几个官员脸上十分尴尬,陆州刺史说道:“主要你的那个水利,能不能为我们州县也支持一下。”
在所有周边州县,陆州的地形最奇怪。钦州湾是钦州的,但两边却都是陆州的,中间没有陆地相连。现在对海域没有人在意,不然钦州出海的海域全部属于陆州管辖,如果陆州将海面一封,钦州就会面临大问题。
当然给他胆子,陆州官员也不敢。
王画说道:“兴修水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特别是围垦出来的田地,可以为各州提供大量耕地。”
一头称是。
“但你”有想讨。每俊沥条河流,要花多少此物资刀弘又儿来的,是我购买回来的。而且围垦出来的田地,目标就是为了耕种。人口问题不大了,大批流民涌了过来,到时候可以匀一部分给你们。可这些流民的安置,以及种子农具,还有到收获季节漫长的数月时间食物,你们怎么办?别要看我,钦州是有钱,修建新城,安顿百姓,兴修水利,都需要钱。这还不是主要的,两条大道的钱也是从上面拨出来的,这两条大道更是一个无底洞。不相信,我拿账册给你们看
不但不够,而且缺得很多,还不包括所有基础工程,用工的粮食,都是王画无偿拿出来的。主要是市舶司的税务与盐的收入交给了朝廷,农税一年全免,商税不少,可为了鼓励荐人过来,刻意压低了商税。最大的来源就是出售那两个坊市店铺带来的。可依然不能维持现在钦州的所有支出。
不过也没有关系,人多了,商业更发达,商税增加,况且两个坊市只开了一个”还有一个。没有开。准备来年出手。王画手中还握着几千亩的地没有动。这些收入收回来,足以将所有支出弥补。
但对这个内幕,各个官员都不太清楚。眼热是眼热,但人家确实是拿钱硬砸出来的。可自己那有这各多钱?
可王画松了口,又说道:“我可以支持,但必须统一规划。还有,如果我支持,这笔钱只有从我私人腰包里掏出毒如果你们有谁动贪念,不要怪我动用这张诏书。”
说着,将李显的诏书拿出来,上面六个字,事急从权处理。
如果连王画私人的钱也敢贪污,而且这些钱是用来利国利民的,王画就是用这个模糊的权利将他们斩了,都不算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