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玩唐-第3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元振冷笑一声,没有吭声。
    但这个老者立即往下说去,享有优待,吐谷浑也会付出,比如臣服唐朝,允许唐朝派遣官员共同治理,在唐朝需要时,吐谷浑会派出军队协助唐朝出征。只是抽调兵力时,每户三丁只能最多抽调一丁。最后一点又比吐蕃稍微宽裕一点。
    郭元振气得想骂人。
    但是他听到消息,吐蕃人已经抽出来十万军队,并且在白兰部广招白兰羌,准备夺回吐谷浑。
    想了想,将这口气忍了下来,只变动了一点,税务增加一倍,当然这还是一个很松的税务。同时加了两条,划出几片地方,让唐朝留过的军队屯田,每年向朝廷提供各类战马若干匹,或者替朝廷饲养战马若干匹,如有需要,允许以同等价格优先出售给唐朝战马以及其他牲畜。
    吐谷浑就是马嘛,这也不算苛刻的条件,几个吐谷浑使者相视了一眼,有些喜出望外。
    当然,如果一点甜头都不给,这些人就是投降,也不会真心投降。这一点就象宋辽澶渊之盟一样,太重朝廷吃不消,太轻辽国不贪图这点便宜,还会前来侵犯。
    回去后,吐谷浑人开始正式投降。
    这也意味着隋朝的河源郡与西海郡,除了柏海以南以西的一些地区外,其他都重新回归唐朝的怀抱。
    而且为了愉悦唐朝皇帝,吐谷浑伪可汗吐谷浑。莫贺以及吐蕃公主吐谷浑太后墀邦准备前来洛阳拜见唐朝皇帝。当然,他们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唐朝不能将他们扣押在洛阳,不让他们回来。
    于是郭元振写来一封报捷书,顺便提了最后一件事。
    当然血营在中间的功劳,郭元振没有提。不是他贪功,是不想触这个霉头。
    大家对此事也心知肚明,不过这份报捷书让大家隐隐感到是一个转折。为什么?如果是在血营逼迫下,与血营和议,朝廷抹不开这个脸面,但这份大捷,多少给了朝廷一个台阶下。
    事实这也是王画的安排。是软硬且逼,但血营没有必要放下低姿态,于其这样,不如不需要这么多牺牲,兵发长安了。
    于是将郭元振送来的奏折连同使者压了一压,正好大军到了长安城下,才开始放使者通过,到达洛阳。
    就在众人面面相觑,准备如何向李显表达时,第三个紧急情报送达。
    大家心里面很是担心,省怕是长安城失守了。
    没有想到消息却是李旦送来的,先向李显问安,然后说了长安城的形势,不是很妙,虽然驻扎了很多士兵,张说日夜操劳,然而随着血营开始南渡渭水,将军营扎在长安北边,西边也开始有血营向长安城靠近,城内士兵士气低落,连带着城中物价飞涨。
    随着话锋一转,说到另一件事,王画也来到长安城外,但他在乾陵上祭拜了高祖与太后陵墓,默立了半天,最后才黯然地离开乾陵,赶到长安城外的。
    是战是和,一句也没有提。但一切皆在不言中。
    为什么王画要祭拜武则天与李治,当然祭拜李治是假的,祭拜武则天是真的。除了感恩,难道没有其他的感想?
    听到太监将这份急报读完,韦安石长出了一口气说道:“陛下,正好王画赶到长安,还是议和吧。”
    虽然他作为韦家一份子,可是在此事上一直态度暧昧不清,也没有表示议和,也没有表示决战。特别是李显封赏四王一事后,他几乎沉默不语,倒是连上了两份致仕的请求,但李显也没有准奏。
    严格来说,他肯定不是韦党,如果不是韦氏的牵连,他还能划成清流大臣一派。当年王画深得老武喜欢,他在暗中也说了许多好话。不过他这个人不喜欢表功,王画也不知道。后来想说,老武也死了,死无对质。但这时候为了家族,他做得不是很光明垒落,至少某些程度上,坐视了事态的扩大。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的,他在韦家里面威望很高。
    这一声表态,许多人正好下了台阶,一起附和。
    可是现在场面很古怪,原来附和的大臣依然不吭声,附和的大臣却是原来坚定的作战派。
    李显看到这情形,痛苦地闭上眼睛,挥了一下手说道:“你们全部下去吧,让朕安静一会儿。”
    大臣们一个个鱼贯而出,李显看着内殿墙壁上李渊、李世民与李治的画像,他突然哭泣起来。虽然心里面知道议和对大家有利,可是被一个臣子逼得城下盟约,还是在正宗的京城城下盟约,就是他是一个不作为的皇帝,心中也是惭愧。
    心里面窝囊是窝囊,可他就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个局面?   
第一百零二章 谈判
    第一百零二章谈判
    李显最后还是屈服了。
    张说走出了长安城,但现在他的身份改变了,从防御长安的大臣再次变成了议和的大臣。
    王画将他引到帐内,帐内摆满了丰盛的酒席。
    一大盆狍子肉,用香茅草去腥后,放了孜然与野生蘑菇清炒。一盆红烩沙獾。还有几盆干煸的禽类。火架上正在烤着一只羔羊。还有一个大长盆,上面盛放着一条半人长的清蒸咧嘴虎加鱼。一大锅看上去很恶心,实际很美味的酸菜娃娃鱼汤。近十几样珍贵的荤菜。另外还有几盆野生时蔬,比大拇指粗的藕管,雪白粉嫩,上面撒着一层白糖。一碟小茭白,绊上几根红辣椒丝,看上去十分地诱人。
    张说好奇地问道:“这是要干嘛?”
    王画也是一头恼火,这一回真正是谈条件了,大的必争,小的放过,比如朝廷来了钦差,不能再冷落了,好好招待一下。
    也就是下了这个命令,结果一帮小子,山上跑的,天空飞的,水里游的,一起抓来,甚至还抓来了一只啮铁兽。王画一听什么叫啮铁兽哉,手下不负重望,为了保证食物新鲜,将它活活打晕了后,用杠子抬了回来。
    王画一看傻了眼,原来所谓的啮铁兽就是大熊猫。秦岭有大熊猫,难道终南山也有?尽管他不介意食用这些珍稀的动物,比如娃娃鱼,还有中间的那盆黑天鹅肉,还有那盆果子狸,以及娃娃鱼,后来几乎绝种的虎鱼。
    但看到大熊猫这么可爱的样子,他也不会大快朵颐。
    立即让手下将它抬回原处释放。
    当然真正的重戏还在后面,张说这次前来,只是大餐的一个提前上演。
    王画答道:“听说张侍郎这段时间在长安城内几乎很少休息,忙得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既然前来,作为朋友,我自己要好好款待你一下。”
    张说老脸一红,自己这段时间是很忙,不过是忙着准备对付血营的。
    但这话不能说出口,不过王画的铺张浪费,又有什么用意?他心中狐疑地想道。
    众人坐下,除了王画与张说两人,还有郭知运等血营十几个重要将领,士兵端上来一坛酒。王画将封坛的坛泥拍干,替众人酒碗倒满。
    倒完后,敬了一杯。
    张说满腹心思地喝了一大口,不过再次古怪起来,酒是红色的,他一开始以为是葡萄酒,然而喝进嘴里不对,比葡萄酒醇烈了数倍,还有一点酸酸甜甜的味道,口感很好。
    他指着酒碗说道:“这是什么酒。”
    “马奶酒。”
    “马奶酒?”
    “里面加了葡萄挤出来的汁水。”
    难怪,可是张说更不知道王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开始商谈正事。张说看了看众将,王画会意,让他们退下。
    张说开口道:“王侍郎,这一次还是我来与你谈条件。”
    他才说了一句,就被王画打断。
    “张侍郎,你忘记我对你说过的话吗?我不想做刘裕,刘裕北伐洛渭,只是为了他增加政治资本,他背负的是正义,做的却是谋己的事。而我现在做的事,只是安心地对付强敌,消除边境隐患,迎回受侮的公主。朝廷先无罪谋害臣在前,现在加谋反罪在后。如果不是朝廷,试问默啜会不会能平安溜走?如果不是朝廷,现在试问我会不会将紫山都收了回来?”
    这是很强势无理的说法,中国在这座世界屋脊上最南的一次就是隋朝,南边一直从积石山开始,一直到柏海,然后是昆仑山。一度吐谷浑曾经向唐朝称臣,这一段境内勉强属于唐朝,后来吐蕃崛起,唐朝压缩到河曲与廓鄯二州。
    至于王画也没有那么光明垒落,不过也没有朝中某些人所说的那么不堪。
    可是这句话分明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张说刚要说话,再次被王画打断,他压了一下手,让他不要插言,继续说道:“而且朱先生也说过,每一次朝廷不顾国家,不顾百姓,我们的条件就会提高。还有一条,我不想与你谈,要谈,我只认定三个人中的任意一人。这也是朝廷付出的代价之一。”
    “那三个人?”张说心里说道,你不与我谈正好,我也不想做这件差事。不过是那三个人,让王画看重?
    “韦温、韦嗣立、韦巨源。”
    “为什么?”张说惊叫起来。你是想他们前来谈判,还是想乘机会报复?
    “张侍郎,我说过了,这一次生了那么多战士,他们都是无辜而死的。从朝廷击杀我是第一次,断我粮食是第二次,宗常二人出兵是第三次,这一次又如召集大兵试图进攻,这是第四次。凡事不过三,请问有没有事不过四的话?你就不要插手此事。”
    “王侍郎,你点到为止吧。现在陛下也有了悔意。”
    “唉,我说你怎么这么傻呢,不但是为你好,也是为我们血营好。”
    条件一定会升级,张说主谈,不管后面是什么结果,都会让人弹劾。不让他插手,是为张说着想。而且张说谈判后,也没有效果,回去后,大臣还会不同意。只有三个韦相公前来谈判,才真正使约定能屡行下去。
    张说想了一会儿,立即明白过来。
    王画站起来要送客,并且说道:“五天时间,在这五天内,我们将会夺下子午关、骆谷关、库谷关。五天后,如果朝廷不给回话,我们将会正式进攻长安城。”
    “不可。”
    “什么不可?难道还能让朝廷拖上一个月两个月,等到全国大军将我们血营围住,来个瓮中捉鳖不成?”
    张说不能吭声,事实也是如此,尽管朝廷答应议和,可是各地勤王的大军,一起在路上源源不断地赶来,不过除了少数将领外,大多数畏惧血营的战斗力,在路上有意磨蹭着。
    但时间拖得久了,对血营肯定会十分不利。
    夺下三关等于切断了汉中与长安的联系,同时也解除了血营背后的危胁。攻占三关,从血营角度上来说是很合理的。
    张说沮丧地坐着不起来。
    过了好一会儿又问了一句话:“我问你,我们唐朝最大危机是什么?”
    王画脸上一阵诧异,盯着张说。
    张说脸上再次一红,现在李旦父子皆在长安,李隆基曾经专门拜访过他,言语十分器重,两个人相谈甚欢。李隆基就问到了两个这两个问题。
    他回到长安城后,就将此事禀报了父亲与太平公主,不过怕两人有什么想法,将王画说的你改成了你们。
    李旦与太平公主立即开始思考答案,什么是好皇帝呢?
    别看从文字记载开始,出现了许多皇帝,但好皇帝并不多。秦始皇只能说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没有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华夏大一统,说不定还是就象王画说的欧罗巴大陆几千年群雄争斗不休的那种样子。但肯定不是好皇帝,开五岭、挖灵渠、修长城、铺驰道、建陵墓、盖宫阙,每一样都使百姓民不聊生。刘邦也算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可是在他在位的那一段时间,就是忙着平定各个异姓王了,似乎与好皇帝也不沾边。汉武帝也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打出了汉族的尊严与威风,但施酷刑、野心勃勃、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双性恋、穷兵黜武,也与好皇帝无缘。实际上数来数去,小国诸候国不能算,真正的好皇帝屈指可数,汉文景,以无为节俭治国,汉宣帝,慈爱百姓,汉光武,以宽治国,隋文帝,以勤治国,接下来就到了唐太宗,特点是用人所长,听从纳谏。但细想了一下,王画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还给了三个提示,大忠似奸,韦氏干政,以及他想到了原因却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法。
    这样一对照,上面几个皇帝皆不是,如果那么简单,照做就是了,不可能王画却想不出解决的方法。
    最主要这两个问题的区别,第一个问题只要答出来,不需要解决的方法,王画就会无条件支持。第二个问题是考虑性支持,那么难度应当非常的大。
    这让大家感到扑朔迷离。
    又想到了第二个问题,唐朝最大的危机。
    唐朝有好几个方面。第一个就是边患,无论吐蕃或者突厥,都让唐朝一直不能安稳。打了又叛,比如吐谷浑打服了,现在却成了吐蕃人的爪牙。再比如北方突厥,打败了颉利可汗后,薛延陀崛起。薛延陀灭亡后,骨咄禄与默啜兄弟再次强势崛起。
    但这也不是最大的危机,血营打得默啜躲在嗢仑河暗自落泪,吐蕃情况更差,前后折损了二十几万军队,还失去了积石山与大非川,实际上还不止,大非川南边只到乌海,西边只到青海,现在连青海西侧都成了唐朝的跑马场。
    所以他们只是边患,糟秧的只是边境百姓,与唐朝最大危机不相干。
    那么就是内部,内部有许多弊端,最大的弊端就是逃户增加,造成这个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人口增加,土地不足。实际上大家都不好意思说,如果王画能将他手中的土地交出来,不要说遥远的美洲大陆,就是大洋洲,就能安置不少百姓。但现在的情况是王画不交,朝廷就不会放百姓流动到大洋洲。纠葛在此,可也能解决,依然不是最大危机。
    接下来是府兵制的败坏,现在唐朝士兵战斗力远远不如以前了,如果是唐初,王画敢这么嚣张么?
    然而血营通过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大家,士兵是一部分,好的将领更是一部分。好将就能带出好兵,看看现在血营,以前是什么样子,还不是一样是农民,是工人,是牧民?
    那么会是什么呢?
    想不出来,只好问一问,与王画熟悉的人,比如张说,或者张嘉贞,远处的大宋。这几个人都是人中龙凤,记性好,反应敏捷,看王画与他们以前交谈时,有没有留下什么线索。
    张说一开始听到,以也为问题很简单,诸葛亮《前出师表》就说过许多怎样做好君王的道理,李世民《帝范》更是洋洋洒洒。可是听了李隆基接下来的解释后,张说也糊涂了。
    王画还真与他说过许多话,尽管他与王画的交情不及大宋老魏。可是他一回想,皆不是答案。
    因此现在王画开始驱客,张说冒味地问了一句。
    王画意味深长地看了张说一眼。
    与诸韦相比,张说算是一个清流,耿直,性格激烈,同时他另一特长,长于军事还没有发挥出来。然而与姚宋相差还是很远,心胸狭小,脾气暴燥,稍不如意,面折辱之。这一点与以前的萧禹很相似。另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好受人贿赂。
    所以以他这种性格,为以后的主子效命,试探自己,也合乎情理。不过还不算太坏,也知道不好意思,问完后脸上表情有些惴惴不安。
    “张侍郎,你现在风头一时无两,何必画蛇添足。记好我这句话,狡兔尽,走狗烹,猎弓藏。是金子早晚要发光的,没有必要将自己置于浪尖上,这才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的本义。”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出自《诗经。大雅。烝》,后来人们将它延伸为明哲保身,成了一个贬义词。
    实际上原义是能明晓善恶是非,保持品德与自身不受污染伤害,为人下属的,勤奋服务长官,尽他自己的本职。
    《易经》遁卦中也说过,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这一卦也说了一个以远小人,但不是纯粹的明哲保身,因为有一个严字,它的真正意思是小人得势,君子退隐,明哲保身,伺机救天下。
    王画用了这一句,说得很含蓄,意思是你现在不是现在正式投靠李隆基的时候,也没有那个必要投靠,而且近段时间他本身就站在浪尖上,更没有理由惹一些麻烦。
    如果想做一个好臣子,就不应当参与君主废立大事,因为本身就是陷媚,也超出了本职。况且他一边打着旗号协助李显做一个明君,一边暗下与李隆基偷偷摸摸的,泄露出去,别人会有什么想法?更不是以事一人。
    张说听了脸上再次红了一下。
    他拱手说道:“受教。”
    立即撒腿就走。
    回去后用快马将王画的要求告诉了李显,没有说什么条件,只说了王画现在不与他谈判,要谈只能在三韦中选一人。
    李显将大臣们召了进来,将事情一说,韦温立即伏下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为何不可,现在血营正在攻打三关,血营一天不退,天下汹汹,难道你不是朝中的宰相?”
    “陛下,他根本不是想和谈,依然是想打着和谈的旗号,继续谋反。”
    “那你意思是继续与血营交战了?”
    韦温不能回答。
    韦安石厌恶地看了一眼,这位自己家族里的远房兄弟,心里骂道,蠢猪,居然说出这种话来,也竟然让皇上问住了。
    他恭声说道:“陛下,可惜他不想臣去,否则臣都愿意为朝廷报效。”
    实际上事态的发展,他现在很清楚,如果再不挽求,有可能连整个韦氏家族都能被这些人拖下水去。
    说得很诚恳,可等于没有说。
    但这时候韦巨源看着韦安石,灵机一动说道:“陛下,让臣去吧。”
    事实要去,三韦中也只有他能去,韦温与韦嗣立与王画没有交接,有交接也只是上位后,开始敌对。韦嗣立却在武则天时候,因为韦家与王画那一段时间处于蜜月时间,来往不多,但印象不恶。
    于是韦巨源来到血营,这时候已经是第四天,还算老韦不顾自己七十多岁的高龄,用最快的马车,日夜不停地赶到长安城下的。
    再次是盛情款待,比张说那次宴席还要丰盛。这让韦巨源稍微安了一下心,然后谈条件,李显答应让王画担心灵州大都督,节度灵、盐、夏、银、丰、胜、原、兰、会、河、临、鄯、叠、洮、积石、浇以及兰池都督府(六胡州)十七州军事民事,另外发放五百缗钱、五百万石粮食以及五百万匹棉布与五百万升菜油给八州百姓。
    正好砍了一半,不过也是一个很大的数量,再加上让出临夏等九州,同样说明这一次朝廷有很大的诚意。
    但有几个条件,第一条马政必须交给朝廷管理,但盐政却主动放弃了。丝绸之路的商道关卡必须是朝廷官员征税,可是其他税务自动不提。实际上以前加上军事开支,这十几个州朝廷一直在补贴。可这个钱也没有省下多少,就是以后还是在岷渭等州派下军队布防,甚至有可能驻扎很多士兵,不过不象这一次有明显针对血营的意味。同时按照朝廷的惯例行商,也就是让八州拥有商权,可以自己将粮食物资往八州调动,也将八州所出,销往唐朝各地,不过按照规矩,在八州境内不算,出了八州,同样要交纳关税商税。
    这个条件也不过份。
    最后就是交出战俘,允许朝廷派出官员,共同治理八州各州县。另外就是以后不得无故向唐朝其他各州出兵。实际上所谓的共同治理,也是遮一下丑,派过去的官员能治理什么?谁个听?后面一条也是必须,不然动不动兵发长安,朝廷能安心么?
    因此,这一次朝廷诚意很足。
    但王画听了后,立即冷笑:“就这些了?”   
第一百零三章 拉拢
    第一百零三章拉拢
    韦巨源本来浑浊的眼睛,突然暴出一片精光。
    姜是老的辣,他不怕王画提条件,就担心王画现在心中有了野心。来的时候山珍海味的招待,让他意识到王画不想反,至少现在不想反。
    这让他有了底气,不温不火地问道:“那么王侍郎有什么想法呢?”
    “首先是抚恤。这几年,我送给皇上皇后多少钱,韦仆射,你应当知道。再加上钦州为朝廷带来的收入。我希望韦相公,不会认为这些收入是变出来的。我说的一千万缗钱,一千万石粮食,一千万匹棉布,以及菜油,一个子也不能少。”王画斩钉截铁地说道。
    本来还可以协商的,现在还能讨价还价么?
    韦温皱了一下眉头。
    王画提出的要求,既然决定议和,朝中大臣也反复商议过。就是八州的实权,最后决定放手,甚至连夏胜丰临叠临七州加上兰池都护府,都同意放手。不为别的,因为这是八州的门户,就是朝廷不放手,王画也不会同意。
    于其这样,不如让他与突厥胡与吐蕃人折腾去。
    实际上现在都醒悟过来,当初害怕王画将教民爆发,催毁唐朝根基,再加上大洋洲,反应慢了。真要是那时候出兵八州,有可能将王画逼走,教民,那朵花儿一次,大家想不起来,开第二次是血营兵临灵州城下。随后还那么容易开的吗?当真教民不怕死,其实许多教民都不知道他们信仰的是什么道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