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交际花的回忆录-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交际花的回忆录》
作者:左湳
第一卷
第一章 楔子
我猜想大概能记得我的人已经很少了,正如我能记得的人那样的少。多少个春天与秋天过去了,另外的新的春天和秋天又来临了,正如无数个日夜都荒芜而颓废着,尽管时空得到了永恒,可是还是需要痛苦的挨着,挨着生活的磨难以及比磨难更加难以承受的日复一日的平凡。
大概,已经很少有人能回忆起许多许多年前的一个夜晚,他们在做些什么,那样的夜晚,太多又太平凡了,刚刚出生的和熟睡的或者难以入眠的,都不会在回忆起那个几乎与昨日的一样的夜晚。可是,也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看似平凡的夜晚,却让那些注定平凡的人了他们的改变一生。你,能听见吗,来自那个夜晚的声音,那是发自心底的惨叫声——撕心裂肺。
民国十七年(1928年),那年我只有17岁,生活在北方的一个小的城市的郊区,那时候算起来,我的家庭也算是中下等生活,父亲守着祖产,做着小生意,母亲在家带着我和弟弟,家中还有几亩薄田,10岁的时候,母亲将我送进附近的私塾中,尽管在当时来看,旧式家庭女孩子上学是在奢侈不过的事情,而生于书香门第的母亲忍着非议和质疑,送我进了私塾,即使到了许多年以后,母亲仍为当时的举动感到骄傲。我的母亲,常年的沉浸在年幼时,外祖父家中鼎盛的样子,洋房、大烟、姨太太及一大堆的正出与庶出的孩子们,每每此时,我都能看到母亲眼中的兴奋,每次说道外祖父的时候,我甚至能感受到母亲对他的依恋,4个儿女中,外祖父最疼爱的就是他的二女儿,也就是我的母亲。母亲14岁的时候家道败落了,外祖父死于过量的吸入鸦片,大哥(也就是我的舅舅)赌博输掉了一部分财产和洋房后不知踪影,第四个姨太太带着小儿子卷走了家中所有的珠宝、首饰和现钱后不知去向,留给我母亲和小姨的,只有一堆烂摊子和剩余的一些田地。
我猜想那个时候的母亲一定很艰难,家中死的死,跑的跑,我的外婆在那的许多年前就过世了,余下的姨太太们,看到家中已经无法依靠,收拾了体己回走的走,跑的跑,丢下母亲和小姨这两个没有价值的人。
母亲说,那个时候,她每天都会搂着7岁半的小姨流眼泪,她知道,自己的满腹经纶实际上毫无用处,那些清高的哲人们所教会她的安贫乐道与随遇而安,丝毫没有改善她和小姨每天对食物的渴求以及对昔日生活的眷恋。
母亲咬着牙,当了一些田还清了债,然后,找到家族中的族长,对他说:“帮我找一男人吧,无所谓好坏,只要能让我和我妹子吃饭就行。”
还好遇见父亲,一个本分的生意人,没有远大的理想,更不羡慕鸿鹄之志,唯一的目标就是打点好祖业,说到祖业,不过是一间小小的药铺,两个学徒,一个坐堂大夫,在就是父亲这个在太阳下略显苍白的掌柜。
记忆中的父亲,永远是一张苍白的脸和一副阴沉的表情,很少见他笑,据说,他很年轻的时候背就驼了,并非源自生活的重压,我猜想那个时候的父亲一定有某种疾病,大约是肺病也许是肝病,他自己似乎是知道的,原本世代都是经营着药铺,总会有些耳目熏染,只是,直到他死的时候,都没有向我们透露过他的病情。
他到是一直都很疼爱母亲和我们,即使在家中最困难的时候,他也会时常买一些泥人、糖果之类的哄我和弟弟,尽管,父亲没有接受过特别正规而高等的教育,却并不像那个时代的人一样重男轻女,在我那些已经遗忘的甚至无法拼凑起来的记忆的碎片中,时常会涌现出那样的画面,即,某一个初春的下午,父亲抱着我坐在家门口的石墩旁,午后的阳光温暖而舒适,空气中充满着融化的雪水的味道以及父亲对我无法表达的爱,那个下午,父亲在一个游街卖货的货郎手中给我买了一只风车,我至今都记得,他用左手在上衣的口袋中套出了钱,然后,仔仔细细的数了一遍,接着,慵懒的伸出苍白而修长的手指挑出一个大子递给了货郎。
直到今天,我都感谢着父亲对我的爱,而那个风车也被我保存了许多年,最终在无数次的搬家和逃亡中,遗失了。
我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母亲嫁给父亲的第二年,没有出现在我记忆中的小姨去世了。
她地死亡成了父亲和母亲一辈子地伤痛。我略微懂事地时候。还能听到附近地老婆婆们私底下悄悄地议论起这件事。据说。那年母亲地大哥找到了母亲。在此之前。他们已经两年没见了。大舅见到母亲地第一件事竟是要钱。他还是痴迷于赌博地。他那颗聪明地脑袋里明明知道赌博给他带来地恶果。却还忍不住地跳进别人地陷阱。他问母亲要钱。母亲自然是没有给他。据说。当年地大舅软地硬地。用尽了各种手段。父亲当年甚至都报了官。也许。就是父亲地这种举动惹怒了他。某一个清晨。他在巷子口拦住了代替母亲去药房拿药地小姨。他抓住了她。然后把她卖进了窑子。换得大洋三十块。刚烈地小姨在他走出门口地时候用剪刀刺进了自己地喉咙。母亲知道地时候。已经是中午。
母亲不顾怀着身孕。一面哭一面跑。刚刚跑出家门就被隔壁地文婶拉住了。文婶死命地拉着接近疯狂地母亲。我猜那个时候地母亲一定听不到别人地声音。直到后来。母亲哭累了。呆呆地瘫坐在门口。文婶唤来一群大妈守着她。一直等到天黑父亲从衙门回来。
母亲见了父亲。似乎见了仇人一样。狠命地打着父亲。一面打一面骂。父亲并没有说什么。任凭她地打骂。打累了。哭累了。父亲和文婶架着抽泣地母亲回了家。
直到我出生前。母亲几乎没有笑过。痴痴呆呆地躺在床上。痴痴呆呆地坐在门口。痴痴呆呆地站在天井地****。她始终无法面对小姨已经死亡地现实。大概。她已经将这件事地全部责任都压在了自己地身上。甚至到许多年以后。她还是无法听到别人谈论起小姨。每到此时。她就像疯了一样地哭泣与叫骂。
大概。她是疯了。
这是多年以后。当我年老地时候。回忆起母亲时候地想法。或许。当时地她有一些间歇性地精神分裂。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我上学的时候,弟弟已经3岁了。
我是喜欢读书的,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那个看似严厉的老学究,其实,我一点都不怕他。甚至,在某一个时期,我和他竟成了忘年之交,我时常向他请教书本和书本以外的知识,他也愿意用我的各种幼稚的提问打发空余的年老时光。他也会和我说一些历史,满清末年的历史。什么李莲英身首异处啦,宣统皇帝不应该退位啦,每每说道废除科举,他就会拍这桌子痛骂,他的心底始终留有对科举考试的迷恋,毕竟,在十载寒窗后,他换不来一纸功名。
这位老师,无论初夏秋冬都穿着长袍马褂,黑色的上衣,细长的袖管和青色的袍子,直到许多年后他去世的时候,还是念念不忘满清复辟那无法实现的梦想。那个时候,我也会在思想里嘲笑他,复辟了又能怎样,你还能继续考功名吗?当然,这种嘲笑他无法听到。
说到私塾,也算是我童年里最重要的一方面的记忆,私塾中算我在内只有5个孩子,年龄参差不齐,全部来自同一条街,住在巷尾的周文斌,读书的时候已经13岁了,他是我们之中年纪最大的,家中让他读书,不过是为了识几个字,果然,他只读了不到一年。而整条街家中最有钱的,我的远房表弟姜子鹤,读书的时候只有8岁,教书的先生也是他家请来的,这个表弟并不是很爱读书,加之是独子,家中少不了溺爱,多年以后的他竟成了臭名昭著的地痞,那时,他的家早已败落,后来,在一个寒冷的清晨,人们在一所老房子的屋后发现了他,他的身上插着一把刀,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那年,他只有33岁。
多少年过去了,想起这些陈年旧事还是会有一种微笑的冲动,的确,童年的那些时光是多么令人愉悦。也许,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段时光,让人在午夜梦回的时候想起,我知道,那些回忆大部分都是美好的,会让人在回忆之后进入甜美的梦乡,甚至,在梦里还会继续下去。这样的梦多么的美好,我宁愿继续做下去,一辈子也不要醒来。
第二章 父亲死了
我十五岁的时候,父亲死了。
早在父亲去世的两年前我就辍学了,起因是父亲的病。印象中,父亲是在某一个阴着天的傍晚时分被人抬回家中,吓哭了刚刚放学的我和在院子中游戏的弟弟。父亲被放在了炕上,一动也不动,闭着眼睛,脸色却异常的红润。母亲慌手慌脚的松开了父亲的衣服,回手不忘给弟弟和我每人一个嘴巴,我一手揉着脸一手搂着弟弟,才想起不是哭的时候,我拉着弟弟挤在了一个墙角,这里,刚好可以看到炕上面发生的一切。
母亲用一只不太干净的布擦着父亲的脸,我猜,那时的她一定和我们一样慌乱,因为父亲的脸上根本没有一滴汗。伙计们在母亲身边叽叽喳喳的说着,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讲清楚事情的经过。后来,坐堂的大夫也来了,递给母亲一副药单,然后把母亲请到院子中,我在门口断断续续的听到,他治说父亲的病不太好治,而且病痛已经深入骨髓。
这个时候,我能听到母亲的抽泣声,风声和被风吹的忽远忽近的老大夫的讲话声,渐渐的,天色更暗了,我领着弟弟蹲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那一次,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黑暗给我来带的安全感,那是一种沉甸甸的踏实的安全感,我任凭着它们的侵蚀,随着时间的过去,由着它们由四面八方涌来。
三个月后的一个下午,我放学回来,母亲拉着我进了厢房,母亲坐在炕上,用手温柔的抚摸着我的头,母亲的手,很粗糙。
“梅子,”母亲说“你也不小了,也该懂事了。”
我突然有了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我哭了,我不清楚母亲的目的,但是我害怕。母亲看我哭了,并没有接着说下去,只是任凭我哭。到最后,我哭累了,衣服袖子上已经沾满了鼻涕和眼泪,母亲皱了皱眉,然后用一种十分严肃的口气和我说。
“梅子,你也已经长大了,你看,家中现在已经乱成一团了,你爹的病,长期都要花钱的,别怪娘,娘也是从长远考虑,从明天开始,你就不要上学了。”
不能读书了,是的,没有办法在读书了,我想起了那个小小的学堂里充满了欢乐和对未来的期盼,但是,我深深的知道,家中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父母没有能力供我接受正规的教育,更不用提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了。
我顺从了母亲的意思,从此,结束了我仅仅三年的读书生活。
许久以后的一天,我坐在院子里,那时,我正在帮父亲熬药,难闻的苦味四溢在这间小小的院子里,这时,我抬起了头,有鸽子飞过,清脆的鸽哨声刮过宁静的天空,我猜想,这个天空,也该有大雁飞过吧,多美的天空,湛蓝湛蓝的,干净的都没有了味道,太阳也隐藏在这种无味的环境中,没有了声息,好像人一样,悄无声息的来,悄无声息的走,悄无声息的不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我呢?也会很快的埋没在日子的悄无声息中吧?
想到我自己。我哭了。
辍学后地那段时间里。我才明白母亲地难处。我地父亲。在那段时间只能依靠药物来维持生命。家中地经济情况也越来越不乐观。几乎吃不到肉和高粱米饭了。最常吃地是母亲做地菜饽饽。这种食物即便宜又方便。母亲蒸上一锅大概能吃2天。不过。母亲不让父亲吃这种食物。父亲地餐桌上总是有高粱米饭和小米粥。偶尔也会有肉和鱼。记得有一次。母亲炖了一条鱼。我和弟弟用玉米面饽饽沾着锅里剩下地鱼汤。味道非常地好。对我们来说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好吃地美食。这时。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这鱼还是给孩子们吃吧。”弟弟听了。仍下饽饽就向屋子里跑。我一把抓住了他。狠狠地给了他一个嘴巴。狠狠地骂他不懂事。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打他。也是最后一次。弟弟大声地哭了。母亲出来。看到蹲在灶台边大哭地弟弟。和靠在门口不断掉眼泪地我。她明白了。她也哭了。是捂着嘴哭地。不能让父亲听到哭声。母亲。怕他担心。
一年以后。母亲把药铺兑了。没有人打理地生意本来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加之地苛捐杂税已经入不敷出。母亲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背着父亲兑了药铺。以后地许多年里。我时常想。如果母亲当初没有将赖以生存地药铺兑掉。也许。今天地生活不至于这么艰难。
地确。药铺没了。经济地来源彻底地断了。
母亲地行为。无疑是饮鸩止渴。
父亲地病更加严重了。已经没有办法下床了。他每日躺在床上。教弟弟识字。在他病入膏肓地时候。还不断许诺给弟弟。送他去最好地学校读书。弟弟。就是在这样一个接近崩溃地母亲和胡言乱语地父亲地教育中。学会了《三字经》与《千字文》。
这一时期的母亲已经将家中能当的东西都当掉了,留有几亩薄田,基本是靠这样一点微薄的收入支撑着一个摇摇欲坠的家,这一时期的母亲和我开始帮别人洗衣服和缝补,这一项收入可以略微补贴一点家用,冬天的时候,洗衣服简直是一种刑法,冰冷的水,镇的手特别的疼,那是一种直钻心口的疼,母亲不肯让我洗衣服,我都是在一旁缝补,比起洗衣服这种工作看似轻松一些,可是,我们缝补的衣服一般都是车夫、屠夫的,他们的衣服都有一种难以接受的恶臭,即使用布将口鼻唔住,也令人作呕。
这种看似折磨的生活,在多年以后回忆起来,尽管心中充满了心酸却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毕竟,无论是好或是坏,我们一家人都在一起,我们的家没有散,我们的心中,对明天对未来起码还有一丝丝小小的幻想。
可是,这种幻想并没有持续多久,我的父亲,在挣扎了两年以后,也没有挣脱过阎王的拉扯,于一个夜里,去世了。
年仅,三十岁。
一个清晨,我在梦中被一阵哭声惊醒,我揉了揉眼睛,天还没有太亮,大约在4-5点间吧,我披上衣服,走出了厢房。
秋天清晨的空气,清新中略有寒意,凉丝丝的风,吹在脸上很舒服。
这时,我又听见那痛彻心扉的哭喊声。“坏了。”我想,我辨认出那是母亲的声音,我迅速的向正房跑去,不顾半脱着的鞋子。我跑到了门口,却不敢进去,一种预感告诉我,折磨我两年的那件恐怖的事情来了,即父亲过世了。
我颤抖着挑开了门帘,看到母亲只穿着夹袄跪在炕上,用手捂着脸,一声接着一声的哭嚎着,好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发出的撕裂****的哭声。
父亲还是老样子躺在炕上,他的脸已经恢复到生病之前的苍白的样子,没有血色,皮肤紧紧的包裹着骨头,清晰的展示出骨骼的轮廓,像一个躺在我家炕上的骷髅。这是我熟悉的父亲,进两年的病痛折磨中,他越来越瘦了,瘦的令人恐惧,而今天的他,眼睛已经深深的凹进去,像是丢了眼球。
我走到他的身边,拉起他的手,冰冷的可以刺骨。我轻轻的推了推他,没有反应。这时,母亲抬起了头,用一种陌生的眼神看了看我,仿佛不认识我一般。
我没有哭,一滴眼泪也没有,在我年幼的意识中,父亲走了,对他也好,对我们也好,起码,他不用在受罪,也不用在吐血了,每次看到父亲吐血,我即害怕又心疼,现在,他终于解脱了。
在这个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也许,没有地狱与天堂,没有。一个人死了,他的思想、行为和意识,就在心跳停止的那刻全部消失了,他不必感慨迎着露水开放的牵牛花的勇气,更加不必感慨没有月光的夜晚的寂寥,他的一切,理想、现实都在那看似渺小的一刻终止了,从死亡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必在担心,下雨时会漏水的屋顶,没有新衣服穿的妻子,和营养不良的孩子们,他不必在担心了,即使,那一刻在怎么不甘心,都无法制止那片从墙角袭来的黑暗的笼罩,于是,他十分顺从的闭上了眼,十分顺从的,闭上了眼。
而此刻,我也更加清晰的意识到,从今以后,我们真的成了“孤儿寡母”,母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寡妇”,也许,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困难,也许,会比以前好一些,至少,不用支付父亲昂贵的药费,也许……一切的也许,都也只能成为也许,我明白母亲的哭泣,不单单是父亲的离去,更多的,是对明天、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惧怕和压力。
我仔细的盘算了一下,我们三个人需要吃饭和活着,我的弟弟,应该送他去念书,可是,我们家目前只有乡下的几亩田,每年的收成刚刚糊口,有什么能力过的更好呢?弟弟又太小,总不能让他去拉洋车吧?我呢?我能做的不过是缝缝补补,我们要怎么办呢?怎么活?
想到这些,我也掉了眼泪。
第三章 初次的爱情(一)
父亲去世后不久,母亲就出去帮佣了。
一个清晨母亲离开了家,手中拎着一只小小的包袱,之前的一个夜里,她就告诉我和弟弟,她要去给别人家当佣人了,虽然在乡下,但离家并不是很远,但是,每个月只能回来一次,她拉着我和弟弟的手,嘱咐了许多,日子久了,那些唠叨的话已经忘记了许多,确实,多年来经历的那些坎坷比脸上的皱纹还要多,又哪有心思回忆起过去的那些话呢?
母亲走后,我突然觉得弟弟懂事了。
我的弟弟,从小在母亲的纵容下长大,形成了一种霸道的脾气,好吃的他要先吃,好玩的他要先玩,完全一副小霸王的模样。
父亲死去的那个冰冷的早上,弟弟知道父亲死在夜里的某个时间,直到清晨才被发现的时候,他放声的哭了,完全不是平日的样子,他竟然说父亲在的时候,他没能好好尽孝,这句话,让母亲和我着实的感动了很久。
母亲走后的某一天,弟弟和我在菜地里挖菜,突然他对我说“姐姐,我是男人,以后我会保护你,不准别人欺负你。”我呆呆的看着他,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的我,不顾手上的泥巴,一把搂住了蹲在地上的他,眼泪不断的涌出来,哭的,比父亲死的时候还要凶,那种感觉,是一种真正找到了依靠的踏实感。
我的弟弟,我那只有8岁的弟弟,在母亲走后,就被我安排上街卖菜,母亲走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的要求我不准踏出家门,外面的一切事情或是让弟弟去办或是等她回来再办,我每日在家,只是种植后院的一小块地和做一些针线活,直到多年以后,我一个人在外生活,才明白母亲的苦衷,也是在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有一张漂亮的脸蛋,而这种美丽,早就被忽视了许多年。
我和弟弟,每天天不亮的时候就起床了,我们一起挖菜,然后让弟弟挨家挨户的叫卖,这样可以让菜看起来更新鲜。有集市的时候,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弟弟还是个小孩子,自然免不了被人欺负,特别,他又是寡妇的儿子,每当有集市,弟弟总是会挂些彩回来,我一直劝他不要去了,但是,他总是不肯,到集市上卖菜,会比平时多些收入,而且菜可以卖的更快一些。
没有菜卖时候,我就会拿出攒了一些时候的荷包、手帕、汗巾等拿到集市上卖,虽然我的手艺并不是很好,不过,我都认真的做每一件东西,大概,买的人也能感受到我的这份认真吧。
有一天,弟弟下集回来,非常疑惑的对我说:“姐姐,今天有个人要买我的手帕。”我随口就说:“我们不就是卖这些吗。”他一扭屁股,坐到了我的身边,“不是,要买你给我绣的哪条。”
我抬起了头,看了看他。他接着说“我今天早上是跑着去的,摆好了摊才就坐下用手绢擦擦汗,这个时候,恰好有位先生看荷包,他一眼就看中了我的手绢,就要问我买。”“咱们不是还有别的手绢嘛,你推荐点别的呗。”我说。“没用,这位先生说他不喜欢什么花呀草呀鸳鸯的,就喜欢这上面有字的。”“真是个怪人,”我边笑边说:“不喜欢新的,还就喜欢我弟弟擦过臭汗的。”“讨厌。”弟弟说“人家好好和你说,你又埋汰(打趣、讥笑)人家!”
我还记得。那块手帕上绣地字“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那句诗。还是我那位学究老师一个人地时候念出来地。被路过地我偷偷地听来。暗自记了下来。喜欢那句诗里地淡漠地哀伤。我一直猜想那是一位女子写下地。应该是写给远方离别地爱人。她还在挂念着他。
那时候。我也会时常憧憬起我地未来。我地未来。不过也是嫁人、生孩子。由一个活死人墓到令一个活死人墓罢了。很后悔自己地愚笨。当年念书地时候。就应该更刻苦才对。提前学会作诗。这样。我也就可以有个平台发泄一下内心地苦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