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备。尤其是庞大的组织或集团的领导者,更不能缺少这种胸怀;中国有句古谚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事”,值得领导者再三思考。
聚集智慧相等的人,不一定能使工作顺利进行,往往只有分工合作,才会有辉煌的成果。
武田信玄当政的时候,从来不在自己的领土内建筑城池。他相信:“人心就是最好的围墙,也是最坚固的城池。如果民心不稳固,再高的城墙都没有用。”这种观念确实难能可贵。也正因为如此,武田信玄比别人更能使部下发挥工作能力,他在用人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让部下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例如,马场信房是一个沉默而人格高尚的人,要和喜欢夸口而做事敏捷的内藤昌信互相配合;而山县昌景性子很急,做事很冲动,象他这样的人应该和遇事皆能三思而行的高坂昌信互相配合。如此一来,事情必可圆满解决。”
总而言之,在用人时,必须考虑员工之间的相互配合,如此才能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这也是人事管理上的金科玉律。一般所说的适才适用,就是把一个人适当地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使他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然而,更进一层地分析,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所以若能取长补短,就要在分工合作时,考虑双方的优点及缺点,然后再鼓励他们,同心协力地把事情做好。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经常可以见到彼此之间存有排斥对方的嫉妨心理。例如三个非常优秀的人共同做一件事,却往往无法顺利完成。原因就是不能协调。此时,如果把其中的一个人调走,结果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超过三个人一起做的成果。同时,调至新工作的人,也会有非常的表现。大家都有这种经验,这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道理。
把智慧相等的人聚在一起,不一定就能顺利地进行工作。反而一群能分工合作,各自发挥自己聪明才干的人,更会有辉煌的成果。这就是人与人要相互配合的一个有力佐证,身为一个领导者应该了解这一点。
优秀人才很难“捡到”,也很难“控制”,最好自己用心去培养。
水户光国在幼年时,所住的诸侯官邸附近,有一个刑场。有一天,处决一个罪犯,头颅被砍下以后,高挂在树上示众。当天晚上,光国的父亲对他说:“你去刑场把那个罪犯的头取回来。”
大家听到光国的父亲居然下这道命令,都免不了为他担忧。因为刑场四周的树木长得很茂盛,十分阴森。可是光国却毫不畏惧,马上回答说:“知道了,我这就去。”他匆匆地赶到刑场,在黑夜里摸索,终于找到了人头,把它拿回了家。当他父亲看到这种情形,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胆量,十分高兴。
以一位父亲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儿子的胆量,似乎不太合乎情理。古时的诸侯,就是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训练自己的继承人。
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选手,譬如在运动场上驰骋的健儿们,一个个大显身手,但他们之所以有惊人的体能和技术,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严格训练的成果。不只在生理上,甚至在精神方面也要接受严格地训练。又如,禅宗的戒律非常严格,一般人都吃不消。可是修行很好的和尚,却一点也不以为苦,仍然能够处之泰然。
所以,只有在人心甘情愿接受严格训练时,才能达到理想与目标。相反的,若一个人有再好的天赋资质,但不肯接受训练,那么他的天资也就会慢慢地消失。
所以,一个领导者想使自己的部下发挥与生俱来的良好素质,就必须实施严格地训练。并且还要注意训练的方法,如果把古时候的训练方法,运用到现在,恐怕就会遭到反效果。再者,训练的方法也得因人而异。因此,考虑到方法的适当与否,也是领导者的重大责任。
培育人才,不只包括知识的灌输和技艺的传授,同时,也要教导部属了解做人的尊严。
吉田松阴在二十三岁那年,因为偷渡而被捕入狱。那时,监狱里共有十一个犯人,松阴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并把监狱当作是互相教育的场所。他非常得意地为同囚的犯人讲授四书五经,同时也要求擅长诗歌的、书法的,也都出来教导大家,自己也专心学习。如此一来,使原本充满绝望气氛的监狱,因他的到来,出现了活泼的朝气,也使犯人产生了生存的信心。这件事后来被诸侯知道了,就把他们给释放了。
这些人被关在监狱里,不但没有丧失志气,反而找机会教育自己,这绝不是常能见到的情形。而松阴就是不愿看到伙伴们垂头丧气、毫无朝气的表情,所以希望能献出自己的力量,使他们再度认清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他的这种作为,深受世人的赞赏。
松阴在出狱之后,创办了一所私塾,在明治维新时培育了许多有志之士,创下了轰轰烈烈的事业。从这一点看来,松阴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
在他的私塾里,并不是只培育如高杉晋作那样的名门子弟,也有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明这种低阶级的武士。在封建时代,这种武士是不被重视的,可是后来他们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对国家做出了贡献。固然是他们的素质好,但最主要的还是松阴的教育方法得当,才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发挥。
松阴在监狱时,曾说过一句话:“在做一件事之前,虽然可以预知其失败的后果,但仍勉强去做,这是人类高尚精神的表现。”由于他的爱心,不论是对犯人,或身分低微的人,他都分别给予指导,同等相待,使他们能悟出做人的价值。
领导者培育人才,教导他们了解做人的尊严,应该优先于知识的灌输或其它技艺的传授,这一点是领导者必须铭记在心的。
员工某方面的能力强过自己,领导者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都用比自己差的人,事业就不会兴旺发达。
中国汉朝开国始祖刘邦和他的部下韩信,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如果我亲自领兵,你认为我能带多少士兵呢?”
“陛下最多只能率领十万大军。”
“那么,你能带多少兵马呢?”
“我是愈多愈好。”
“那象你这样能干的人,又为什么要做我的部下呢?”“因为陛下善将,而我善兵。”
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在指挥军队和征战沙场方面,韩信的才能确是胜过刘邦。可是刘邦有办法运用韩信的才能。关于这一点,汉高祖曾对部下说:“我的智谋诡计比不上张良,在行政管理上又不如萧何,指挥军队更不如韩信。我能得到这三位杰出的人才为我出力,这是我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汉高祖的话,十分引人深思。如果单以才智而论,汉初三杰都是比他杰出的人。但以他平凡的才能所建立的王朝,却能统治广大的中国达好几百年之久,那么,他能成功的秘诀就是能知人善任。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而项羽也是一位英雄人物,无论才能和力量,都远在刘邦之上。可是项羽不善于用人,甚至连自己的军师范增都容不下,这是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
即使一个才能出众的人,也不是说什么事情都可以干,所以唯有知人善任的领导者,才可完成超过自己能力的伟大事业。然而一般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不肯接受他人的忠告。领导者也最应该注意这点。所以只有当他发现部下的能力在某些方面高过自己时,才能表示他有成功的倾向。如果所用的人都是平凡庸俗、能力比自己差的人,要想成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一位领导者在感叹人才难求之时,不妨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尽心尽力去访求了。
刘备虽然是汉室的远亲,但是他的家族到他那一代已经是又穷困又落魄,要靠卖草席才能维持生活了。以他这样的出身,却能够立志复兴汉室,最后成为蜀汉皇帝。原因所在是他能网罗许多人才,其中以诸葛亮对他的帮助最大。
诸葛亮年轻时,他的才能就被许多人所赏识。但他却住在深山中,过着清高的隐居生活。他虽然胸怀大志,却也从不求当时的权贵任用他。但刘备很诚恳地访求诸葛亮辅佐他争天下,先后三次拜访了他所住的茅庐。刘备的热诚终于感动了诸葛亮,并接受请求,担任他的军师。
诸葛亮到达刘备军营以后,刘备有许多杰出的部下,如张飞、关羽等都非常不满。但后来,由于诸葛亮优异的军事策略,为刘备带来了胜利,大家才渐渐地心服。刘备的事业就是因为得到诸葛亮的帮助,才能够迅速发展的。
对刘备来说,国家的兴盛衰败全在人为。由此可见,事业的成败也在于人。领导者想干一番事业,最重要的,是能够访求到合适的人才。但怎样才能访求到人才呢?那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得有诚心。
或许有些人认为访求人才是要靠运气或缘分。但是,如果只是空等,而不去访求,那么人才是永远也不会找到的。天下的万物都是因为需求才会产生的,所以一个领导者必须常常有求才若渴的心,人才才会源源而至。
刘备就是一个求才若渴的人。张飞告诉他:“没有必要对诸葛亮那么礼遇。”可是,刘备还是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象刘备这样的求才诚意,终于感动了诸葛亮,也使得许多勇将贤臣,纷纷慕名而来。
世界上,也许有许多领导者都在慨叹人才的缺乏。但是,在慨叹之前,不妨先反省自己,是不是尽心尽力去访求人才呢?
对亲人的包容不算包容,对敌人的包容才是真正的包容。在中国的春秋时代,有位霸王齐桓公,他的成就全赖宰相管仲的辅佐。但管仲曾因王位继承的问题与他作对,曾经刺杀齐桓公未成。因此齐桓公即位时,曾想惩罚管仲,但后经鲍叔牙的劝说,“大王若想称霸天下,就得起用管仲”,而立管仲为相。管仲为报齐桓公的知遇之恩,在政治上大展才华,不但使齐国兵强国盛,更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天下。
如果齐桓公对于曾经和自己敌对的人,缺乏包容之心,又不肯接受鲍叔牙的忠言,或许就不会有日后的成就。正因为他能够包容管仲,任贤而不避仇,并将政治的实权交给管仲,这种开明的作法,为他带来了日后的大业。
身为一个领导者,必须能够不受细节或感情的束缚,凡事包容。如此,才能够揽到各种人才。如果能更进一步地使这些人才适得其所,那么功效就更大了。
有句话说“宰相肚里可撑船”,就是说一个经营者必须有凡事包容的胸襟。
此外,松下先生还强调,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要有一颗真诚的心。经营者必须注意的事情当然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也是我期望自己能达到的,就是一颗真诚的心。经营者有了真诚的心,我所说过的一切经营原则才有效果;经营时若缺乏真诚的心,企业绝不可能不断成长。
真诚的心,就是不被迷惑的心,不被自己的利害或感情、知识或成见所迷惑,公平地评价判断事物的心。人类有了偏见,就不能公平地判断事物。这就好比透过有色或凹凸的镜片来看东西,看到的东西已经不是它的本来面貌,以致无法正确地抓住事物的真相。因此,以偏见来处理事情,就容易判断错误,导致错误的方向。
具有真诚的心,就好比以无色、正常的镜片来看东西,能够看清事物本来的面貌,因此能够了解事物真实的形态与性质。以真诚的心观察事物、去处理事情,无论在任何场合,都是比较不易犯错误的。
谦虚地听取大众或员工的意见,才算是有真诚的心。如果经常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自己才是伟大的,别人的意见就不定能听得进去。无法集合众人的智慧,势必就要靠自己有限的智慧经营,这样当然较容易失败。
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四 留意应付得当的领导人才
四 留意应付得当的领导人才
公开自己的构想和计划,才能使大家为达到这种目标而共同努力。
真田幸宏在十三岁时就担任松代藩的藩主,年薪约十万石,到了十六岁,开始亲理政事。为了重建非常困难的财政,他提拔了精明的思田木工来负责财务改革的工作。
思田木工在就任前,把亲戚朋友都集合起来,说:“这次蒙受藩主的器重,要我负责整顿松代藩的财政,所以我决心要以身作则,力行勤俭朴素的生活。可是象我们这种已经奢侈惯了的大家族,我又不能强迫大家和我一样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所以,我现在宣布要和妻子离婚,和孩子们断绝关系,同时也和所有的亲戚朋友断绝往来,好专心负起改革的重任”。亲戚朋友听了这段话后,都非常惊慌,再三寻求说:“只要你提出要求,全家族都会改变生活方式,和你配合的,所以希望你不要作断绝情义的决定。”由于他们言辞诚恳,思田木工也只好接受了。
接着思田先生又召集藩内各阶层的领导人,在藩内官吏和长老的面前,请求大家协助推动改革财政的工作。他希望松代藩积欠民间的债务,在财政没稳定以前,大家暂时不要催讨,同时,他也承诺政府绝不会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而加税。他希望先从藩主日常的开销上节省,逐渐形成正常的财务结构。大家见思田木工那么诚恳,又知道他向来清正廉洁,所以都相信他的保证,并赞成他的政策,也答应全力帮助他推动稳定的财政工作以及不再提起债务的问题。结果,在这种官民同心的情况下,松代藩的财政发生了根本变化。
所以,身为领导者,要推行某项工作时,重要的是要公开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一个国家的施政如此,公司的经营也是如此。不管方针如何、目标如何,都必须清清楚楚地,让大家知道,千万不能一味地蛮干,因为大家若弄不清楚你的意图,就根本不会支持你。而一般人在遭遇大事故或困难时,往往会信心动摇,这时惟有领导者开诚布公,向大家说出构想和计划,大家才能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一个领导者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沉着的态度,才能安度难关。
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小牧对垒的时候,秀吉决定拨出两万精兵去攻打德川的后方根据地三河。德川家康得到了秀吉攻打三河的情报,立即作了准备。所以秀吉的军队在往三河前进的途中,受到德川家康军队的伏击。由于来得太突然了,秀吉的军队措手不及,被打得落花流水,全部人马陷入极度的混乱中。
这时,只有堀秀政临危不乱,不断地安抚他的部下,,保持旺盛的斗志,并亲自策马在前,冷静地调度军队,安排好步兵阵势,然后命令:“等敌人进入六十公尺以内的距离时,才一齐开枪,谁能打倒一个骑马的将官,就赏他一百石。”部下从他的沉着中,受到鼓舞,每个人都精神抖擞起来。所以当德川家康的军队乘胜追击时,遭到堀秀政的顽强抵抗,气势衰竭,只好仓惶退兵,留下几百具的尸体。这时,堀秀政的部下预备追击,但堀秀政却说:“败兵莫追,以免敌军有诈。”所以就安然收兵,回到秀吉的军营。
象堀秀政这种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思想,可以说是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松下先生以为,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因恐惧而心乱无章,身为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发挥安定的力量,反而自己先恐慌,他的部属必然会更加不安,最后将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相反的,如果领导者冷静沉着,部属也会感受到安全感,而勇气倍增,危机就能安然排除。
但话又说回来,领导者也是人,所以难免在危机时也会因压力而惶恐不安。在这种紧要的关头,领导者心里不安,千万不能表现在行为上,因为部属对领导者的表情往往会非常敏感,他的情绪会很快地影响到每个人,影响到士气。
所以领导得在平时就应该磨练有变不惊、临危不乱的勇气,不管面临什么危机都能冷静沉着,妥善处理,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在最后的关头,惟有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才能绝地逢生。
织由信长的爱将柴田胜家在近江和佐佐木承祯交战时,节节失利,陷入重围中,士兵的斗志低落,城里的水源也被敌军切断,眼看着就要城破人亡了。这时,佐佐木又派了一位使者,伪称和谈,其实是来查看城内的守备情形,这时城中已经没有多少存水了。
柴田知道使者来探虚实的目的,于是就叫部下毫不节约地大量用水。使者以为城里存水还很多,战局可能还要拖延一段日子,所以就悻然地回去报告。
当使者回去以后,柴田胜家把官兵集合起来,叫他们每一个人先用少量的水润一润喉,然后把水缸全部打破,并慷慨激昂地说:“身为武士,宁可战死沙场,也不可坐以待毙,所以,我们要设法杀出一条血路,就算是失败了,也要死得轰轰烈烈。”第二天破晓时分,他率领城内所有的官兵一齐冲杀出去,由于他们不顾生死地拼命突围,使得佐佐木的军队抵挡不住,最后崩溃逃散。于是,柴田胜家赢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后来有人称胜家为“破缸柴田”或“鬼柴田”就是夸赞他在这次战役中背水一战的勇气。
绝地求生往往要付出牲牺生命的代价,但每一个人都是爱惜生命的,也知道不杀别人自己就会被杀,所以才有异于平时的勇敢与不怕死的精神,这种意识实在是很奇妙的。但如果因爱惜生命而贪生怕死,就无法成功了。
当然,这样抱定必死的决心,杀出重围,必然会造成重大的伤亡,但也终能得到胜利的。爱惜生命、物品和金钱,是人类的天性,但大难临头或遭遇困难时,如果还受这种想法的局限,反而更会使自己失去生命、物品或金钱。所以,有时只有背水一战,才能有柳暗花明的成果。如果待立原地,最终必会被洪流冲走。因此,在紧要关头,如果能把生命、金钱抛在脑后,反而愈能得到好的成果。
也许普通人是无法有这种感觉的,但身为一个领导者应多读历史,吸取古人的经验,了解破釜沉舟的真正意义。“善谋”是指领导者善于谋略;“能断”就是领导者处事果断。
今川义元领四万大军来攻击织田信长的时候,织由信长的臣下都主张关起城门来防守。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认为当时织田信长与今川义元的兵力比率是三千对四万,无论运用什么策略获胜的可能都不大。
可是织田信长的看法却相反,正因为兵力相差太悬殊,所以死守城池虽然可以拖延一段时间,但在后援不继的情况下,拖延并没有什么意义。城池既然迟早要被攻破,不如趁着敌军远来,还没准备妥当的时候,主动攻击,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比起坐以待毙,还多了一线希望。
于是,织田信长终于下定决心,完全否定了部下们消极的意见,决定出城应战。在桶狭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会战,结果,竟然获得奇迹般的大胜;同时也创下了领导者坚持己见,违犯常理,而成功的特例。
一般说来,领导者不可忽视大众的意见,如果太过于固执己见,往往变成独断专行。在平时,领导者依照大家的意见做事,确实比较平稳。
然而如果处在非常时期,依大家的意见做事,反而不能解决问题时,领导者就有必要当机立断,采取非常的措施了。一个领导者在表面上看来,好象他完全不重视大家的意见,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也是很重视大家的意见,问题是他已经看出这些意见的错误,势非得已,才下定决心采用自己非寻常的办法。由于他在危急关头,仍能立稳阵脚,以超人的想法下定决心,所以他足可称为一个真正伟大的领导者。伟大之处,就在于善谋善断。
领导应在平进尊重大家的意见,在特殊状况下,要有胆量冲破难关,运用自己的最高智慧,如此才配称是一位好的领导者。
迅速有三大要义:决断快、行动快、解决快,三者缺一不可。
丰臣秀吉和柴田胜家会战的时候,柴田胜家的部将佐久间盛政趁着秀吉重兵在大垣布阵,后防空虚的时候,突袭秀吉的根据地,并且获得大胜。秀吉在听到这个情报后,立刻就带领精锐骑兵连赶五十里路,半天之内回到自己的营寨。那时,佐久间盛政正在清理战果,根本没料到秀吉能在半天之内就赶回来,一时手忙脚乱,来不及迎战,于是反被秀吉突袭攻破,吃了败仗。而秀吉又乘胜追击,竟一鼓作气攻破了柴田的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象秀吉用兵的神速,在今天四通八达的电讯和交通网之下,是不足为奇的。但在当时通讯都要靠探马和走路的时代,就显得非常惊人了。
秀吉之所以能用兵神速,是因为他具备一定的机敏。而这其中包括了刚毅的决断心和快速的行动力。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