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赫鲁晓夫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赫鲁晓夫传
第一章
早年的生活——走向莫斯科
1894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去世,尼古拉二世继位。尽管宫廷里因送葬、迎立忙得不可开交,宫廷外却感受不
到任何的变化,仍然是死气沉沉。
工人依然困苦,农民依然贫穷。
在远离莫斯科的库尔斯克省的农村,到处可见用长圆木构成的简陋小屋。那就是农民住的黑木屋。房屋低矮昏暗,
屋内空气混浊,为使屋内白天也进些阳光,就在屋顶开上三四个天窗,没有玻璃,就蒙上个牛尿泡来代替。农民在这个
小天地里做饭、纺纱、织布、缝制衣服、修理挽具。冬天,小牛甚至还要在这里过冬??俄罗斯的农民祖祖辈辈就这样
生活。
4 月 17 日(俄历 4月 3日),一个男婴诞生在该省一个名叫卡利诺夫卡的小村庄的一间毫无特色的小木屋中。孩
子的母亲名叫克萨尼娅。伊万诺芙娜,孩子的父亲是谢尔盖。尼卡诺维奇,他们俩都是农民。孩子被起名叫尼基塔。谢
尔盖那维奇。赫鲁晓夫。
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民的孩子,日后竟成为俄国乃至世界上叱咤风云的人物。
19世纪末的俄国农村,不光只是贫穷,还有野蛮和愚昧。尼基塔自记事起,就跟着大人上教堂,学着大人的样跪在
神像面前祷告。俄罗斯的农民从基辅罗斯时代起就信奉东正教,信教对于祖祖辈辈的农民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在赫鲁晓
夫家的小木屋中,张贴着圣像,由于没钱买新的进行交换,圣像总是被煤油灯熏得黑黑的。小尼基塔在这小黑木屋中渐
渐长大。夏天,他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放牛放羊;冬天,便在女教师莉季娅。谢夫钦科的指导下学习读书写字。虽然读
的是圣经,但这位乡村女教师却给以无神论的解释,使赫鲁晓夫小小年纪对东正教就有不同于他那曾是农奴后裔的父母
的看法。
在他小小的心灵中萌生了初步的政治意识,懂得了穷人和富人的差别,知道了普加乔夫。但是,正当他求知欲旺盛
的时候,他中断了学业。
1908年,赫鲁晓夫刚刚念完小学,父亲谢尔盖。尼卡诺维奇离开世代耕种的土地,带领全家来到乌克兰顿巴斯矿区,
在一个煤井里当上了矿工。全家住在尤索夫卡郊外一间窄小的平房里。周围住的都是来自各地的工人。每天下工后,工
人们就聚集在镇上出售啤酒和伏特加的酒馆里借酒浇愁,清醒的时候谈论一些刚刚听到的消息。
城镇毕竟比闭塞的农村开化得多。赫鲁晓夫在这里听到了关于发生在彼得堡和莫斯科 1905 年革命的一些事情。诸
如: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流血星期日”、君主立宪、全俄总政治罢工以及布尔
什维克、孟什维克,等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少年赫鲁晓夫的头脑中激发起丰富的想象力。
15岁的赫鲁晓夫,这时已在一家德国人开的工厂里当钳工学徒,修理当地矿井使用的设备。由于工作关系,他结识
了不少年轻的矿工。其中有一位名叫潘捷列伊。马希尼亚的矿工成了赫鲁晓夫的知己。少年赫鲁晓夫从他那里学到不少
东西,开始了解文学和政治。他阅读从马希尼亚处借来的书籍,逐渐知道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找到一本《共产党宣
言》,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这本书对两个人都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他们的眼界从此不再局限于小小的尤索夫卡。
马希尼亚为此激动地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使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赫鲁晓夫对这位矿工崇拜得五体投地,他把这首诗工
整地抄了下来,井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以至在 50 年后,他都能够脱口而出。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有志青年朦胧的革命情
绪,诗中写道:
我爱用真实的书籍,点燃起情感的火苗,让它在我们纷忙的生活中,燃烧,燃烧,永远燃烧。让它产生力量,让它
产生激情,燃烧起人们的心灵,同黑暗斗争到最后一息,绝不虚度一生。
哪怕给后代留下点滴的诚实劳动,死后才能安然瞑目,永远不受良心的责备,兄弟们,这就是我的义务。
这首诗不仅焕发起赫鲁晓夫的青春激情,更使他升华为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工余之后,他最喜欢的便是读书,尽
管当时在尤索夫卡很难找到好书。
书籍使他避免染上很多恶习,抵御矿区中所流行的污秽的和可恶的生活毒素。他读德国人的书,也读法国人的书,
那些描写工人的书籍,往往令他震撼。他感到世界各国的工人生活是这样的相似。他在读爱米尔。左拉的《萌芽》时,
真切地感到左拉写的不仅是法国,而且是赫鲁晓夫和父亲所工作的矿区。工人们在潮湿的矿井里干一天活,出来的时候,
常常是浑身湿透,在料峭的寒风中,冻得哆哆嗦嗦,饥肠辘辘地深一脚、浅一脚摸黑回家。是的,工人的命运,在法国
和在俄国都是一样的。
“燃烧,燃烧,永远燃烧”。??马希尼亚朗诵的诗句,深刻地铭记在赫鲁晓夫的脑海中。他生性勇敢、甚至豪放,
把这作为自己终生的准则。他的主动性、毅力、喜欢冒险的精神令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小伙子羡慕。
在潘捷列伊。马希尼亚的茅舍中,赫鲁晓夫对聚集在一起的工友们说:“朋友们,我老在想,总有一天,工人会组
织起来,打倒沙皇和全部资产阶级,自己在地球上当主人??那时,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
“一个幽灵在欧洲徘徊,共产主义的幽灵”,这共产主义的幽灵已经来到了俄罗斯。
从 1910 年下半年开始,俄国革命运动开始走出 1905 年革命后的疲惫状态,又有了新的起色,工人运动和工人组
织进一步发展起来。各种各样的罢工,愈来愈频繁。
1912年 3月,西伯利亚勒拿采金公司爆发了安德列斯基矿坑工人罢工。罢工的直接原因是矿坑资本家自办的小铺卖
给工人们质量低劣的马肉。
当时的勒拿矿区,到处都设有资本家自办的商店,规定工人必须在此购物,工人的工资中有一部分是各商店的代金
券,这些代金券在矿区流通。这是资本家控制和敲榨勒索工人的一种手段。用代金券购买的商品质次而价高。工人每天
要在深至膝盖的冰冷的水中工作 10 —12个小时,拿到的仅有的一点点工资,还要被商店所克扣,自然是忍无可忍。
罢工迅速扩展到其他矿坑。工人们提出了改善居住、生活、卫生条件,提高工资,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取消罚金等
18点要求。外国资本家勾结沙皇军队逮捕了罢工委员会的成员,打死打伤工人 500多人。
勒拿惨案一经披露,立即激起了全国性的罢工浪潮。赫鲁晓夫也积极地投身到罢工运动中。自然,他的一举一动受
到了密布矿区的沙皇暗探的注意。
他被认为是罢工的组织者之一而受到了警察的秘密监视。
按照警察的要求,赫鲁晓夫和其他参加罢工的工人一起被开除了。年轻的赫鲁晓夫不得不离开德国人开的鲍谢工厂。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进入了法国人开办的鲁钦科夫矿,在 31 号矿井当上了钳工。他对工友们开玩笑他说:“伙计们,
我换了国籍。原来给德国人干活,现在呢,去给法国人卖命??”
鲁钦科失矿在尤索夫卡算是数得着的大矿,规模大,工人入数多。那里工人运动比较活跃,工人的思想比较倾向布
尔什维克。1912年布尔什维克的《真理报》问世,赫鲁晓夫成了这份报纸的热忱读者。他通过报纸了解了布尔什维主义,
逐渐成为布尔什维克的拥护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全国开始了紧张的参战准备。赫鲁晓夫没有应征入伍;因为大部分矿工被免服兵役。
这时,他已经成为一个熟练的钳工,在尤索夫卡附近的帕斯图霍夫矿的发电厂做金属装配工,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他娶了妻子叶弗罗辛娅,租了一套带有厨房、客厅、饭厅、卧室的房子。然而,好景不常,随着战争的进行,国内经济
形势恶化。生活费用不断上涨,工资却纹丝不动,矿工的生活状况是江河日下。骚动和罢工江未因战争而减少。
1915年 3月,鲁钦科夫爆发了一次大罢工。赫鲁晓夫又成为领导人之一。他在群众聚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警察想要逮捕他,但他在工人们的保护下逃脱了。最后罢工胜利了,矿主被迫妥协。赫鲁晓夫又回到了帕斯图霍夫矿。
罢工期间,矿上来了许多奥匈军队的战俘。罢工结束后,他们同俄国工人一起为资本家干活。同为被压迫被剥削者,工
人们开始由敌视变为友好相处。战俘中有一些是捷克人。赫鲁晓夫同那些捷克人相处得很好。捷克人告诉赫鲁晓夫,他
们并不想同俄国人打仗,他们只希望过和平友好的生活。捷克人,俄罗斯人都是斯拉夫人,都是兄弟。赫鲁晓夫时常请
捷克人到他住处吃果酱和茶。身无分文的战俘们为了报答他,就教他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钳工机械制图。当时的捷
克工业比俄罗斯要先进得多、捷克人教给他的这些东西,使他受益匪浅,因为一个金属装配工必须能看懂机械制图。捷
克人还常常同他谈起泛斯拉夫主义运动,告诉他共同的斯拉夫血统是斯拉夫人团结起来的基础。这是赫鲁晓夫第一次听
到有关泛斯拉夫主义的事,他感觉十分新奇。捷克人讲到的所谓的泛斯拉夫主义的兄弟关系的言论使他十分感兴趣。其
实,捷克人所谈的泛斯拉夫主义理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种言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半个世纪,俄国的沙文主义者
就鼓吹过。鼓吹者试图利用斯拉夫各民族求解放的愿望,以俄罗斯为核心合并斯拉夫各族,尼古拉一世就据此理论,四
处侵略,梦想建立一个由俄国统治的,从易北河到中国,从亚得里亚海到北冰洋的“斯拉夫帝国”。这实际上是一种大
国争霸的理论。
赫鲁晓夫对这一理论的迷恋,说明他当时在政治上还十分幼稚,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团结的理论,全世界无产者联
合起来的观点还远未理解。
赫鲁晓夫参加革命运动,完全是自发的,在不断的工人运动中,锻炼得逐渐成熟起来。
1916年,戈尔洛夫一谢比诺夫卡地区周围的工人举行了罢工,矿主们急忙调来军队弹压,警察向手无寸铁的工人们
开枪,死四人,伤两人。顿巴斯开始了大规模的逮捕。面对警察的镇压,矿工们举行了总罢工。赫鲁晓夫也参加了。工
人们在矿区举着反战标语游行。但他们很快遭到了报复,数百名矿工被押送到前线充当炮灰,可是,镇压并未让工人屈
服。在顿巴斯,罢工和骚动仍未停止,直到 1917 年 2月革命。
这天晚上,尤索夫卡人从火车站的工人截获的电报中知道了彼得格勒所发生的事情。矿工们立即召开会议选举出了
临时执行委员会,负责工人代表苏维埃的选举。赫鲁晓夫被选进工人代表苏维埃,并且成为鲁钦科夫工人代表苏维埃的
领导人之一。他负责逮捕当地的警官,解散警察,建立工人纠察队。几个月后,鲁钦科夫的工人们又成立了革命军事委
员会。赫鲁晓夫也在该委员会中任职。这个委员会是活跃在顿巴斯地区的布尔什维克帮助建立的许多革命军事委员会之
一。当时,在顿巴斯还有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等其他党派,谁胜谁负难以判断。但赫鲁晓夫已经明确表
态支持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矿工们组织的群众大会上,赫鲁晓夫高举红旗喊道:“打倒克伦斯基腐败政府,
布尔什维克万岁!”
十月革命的消息不久就传到了顿巴斯。在卢甘斯克、戈尔洛夫卡、马卡耶夫卡等地,因为苏维埃是在布尔什维克的
领导下,地方政权便顺利地转到布尔什维克手中。然而,在尤索夫卡市,苏维埃不是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苏维埃中,
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占多数,这些人拒绝承认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新政府。直到 1917 年 12 月,才被迫进行了选
举,尤索夫卡的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负责人雅科夫。扎马尔耶夫被选为苏维埃主席。由于赫鲁晓夫在此事中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他本人当选为采矿工业五金工人工会矿场工厂委员会苏维埃主席。这个苏维埃管辖尤索夫卡八个大矿和其他企
业的工会组织。
这时的赫鲁晓夫已经是一双儿女的父亲。儿子名叫列昂尼德,女儿叫朱莉娅。作为父亲,他简直无暇顾家。国内战
争的爆发,使顿巴斯地区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卡列金将军的哥萨克部队从南面威胁着该地区。白卫军已经占领了顿河
附近的几个据点。顿巴斯也受到了中央拉达等资产阶级党派的围攻,中央拉达在基辅掌握了政权,并且宣布建立乌克兰
人民共和国。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顿巴斯建立了战斗赤卫队,赫鲁晓夫参加了第一顿涅茨无产者团,领导鲁钦科夫矿工
营,并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
1918年春,德国军队入侵乌克兰,同中央拉达签订条约,取得了对乌克兰的开发权,联合中央拉达(乌克兰民族政
府)军进逼尤索夫卡。矿工战斗赤卫队第五军虽然进行了抵抗,鲁钦科夫还是被敌人占领了。赫鲁晓夫这时刚从抗击卡
列金的战斗中返回家乡,结果被通缉。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他躲进矿井,出没于草原,绕过敌人控制区,逃往库尔斯克
省。
不久,赫鲁晓夫加入了红军,在一个步兵师政治部工作。1918年夏,他在察里津(后改名为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
加格勒)前线作战。这年的秋天,他又被派往刚刚组建的第九军政治部。第二年春,他成为第九步兵师第 74 团第二营
政委。当时,第九步兵师隶属于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指挥的骑兵第一军。赫鲁晓夫的部队开始时被迫从奥廖尔
撤退到姆岑斯克,后来向敌人发起了进攻。在 1919 年圣诞节时抵达塔甘罗格,突破了白卫军的防线,于 1920 年 4月
抵达黑海,攻克阿纳帕后将白军赶下了海。赫鲁晓夫所在的第九步兵师在阿纳帕暂短地休整五六天后,就向塔曼半岛进
发,迫使邓尼金部队于 5月 2日投降。
1922年初,赫鲁晓夫同 100多名党员一起被派往家乡尤索夫卡。他们的任务是尽快恢复顿巴斯的生产。因为顿巴斯
是苏联的主要能源基地。赫鲁晓夫担任鲁钦科夫矿区副经理。
国内战争后的国家满目疮痍:工厂停产、火车停运、工人们饥寒交迫。人们无法生火取暖。商品奇缺,物价飞涨,
一块面包竟卖到 100万卢布。
1922年,顿巴斯矿区发生饥荒,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乡村比矿区的情况更糟。赫鲁晓夫一方面要带领工人在
艰苦的条件下恢复生产,另一方面还要抚养两个幼小的儿女,因为孩子的母亲已经死于 1921 年的饥荒。
要恢复生产谈何容易。首先是没有图纸,其次是没有工程师。没有图纸,就找一些老工人,把老旧设备拆开,画好
图纸,了解结构,研究如何投入生产。没有专家,一方面用高薪招募资产阶级专家,一方面自己培养。
随着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顿巴斯的情况开始好转。矿井实行了实物支付的办法——矿工挖的煤越多,得到的面
包也越多。从国外买来了第一批采煤机。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和被动员的平民从全国各地陆续来到了顿巴斯,同时还运来
了食品和衣服。货车从顿巴斯运走了第一批数干吨煤。在顿巴斯,鲁钦科大矿区被认为是管理最好的。赫鲁晓夫从公寓
到工人宿舍,从公家开的商店到希腊人开的私人肉铺,不仅视察他所管辖的地区,而且还召开各种会议,发表讲话;还
时常亲自下井采煤,帮助工人修理矿井设备,林林总总,无事不管。
鲁钦科夫恢复了生气,私营商店和公家商店进行竞争,大量的蔬菜、西瓜和家禽上市了。物价也随之降了下来。肉
只卖 15 个戈比一磅。
但是,矿区仍然缺人才,缺少专家和工程师。尽管高薪聘用了资产阶级专家,但对他们除了不信任之外,还非常反
感。
革命初期,大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不稳,他们中有些人逃往国外,有些人则抱观望态度,有些人搞破坏,有
些人干脆参与反革命活动。工人们对资产阶级专家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如果只是这种情绪,党组织还可以做做工作:
资产阶级专家也并非都是一种类型。可是,因给这些专家特殊照顾和高工资而引起的工人们的反感,却无法消弭。工人
们认为,随着革命的胜利,他们的物质生活应有所改善。假若人们在法律上真是平等,那么他们在物质保障方面也应该
是一样的。然而,现在这些资产阶级专家却如此特殊,而工人所拿的工资却比革命前的旧社会还要少。在资本主义制度
下,专家有设备齐全的私人公寓,而工人却一无所有。如今这种状况仍然存在。工人的福利是什么呢?所谓“公共福利”
就是离他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很远的水井或水管。工人上市场去经常要走泥泞的路,而专家们却可以骑马(一个总工程
师有两匹马和一个驭手)。工人怎么能服气,他们不但对专家,而且对专家们的妻子和佣人都非常仇视。
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下,工作经常出问题。赫鲁晓夫很希望能有无产阶级的专家,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专家。
当上级领导根据他的业绩、准备派他去负责帕斯图霍夫矿区的全面工作时,赫鲁晓夫却提出申请:免去其党内的职
务,以便去尤索夫卡工人专科学校读书。经过多次坚决的要求,地方党委书记阿布拉姆。帕夫洛维奇。扎维尼亚金最终
同意他去工人专科学校学习。
根据赫鲁晓夫的政治经历,他当选为这所学校的党委书记。学校的学生都比较成熟,其中有的学生甚至有 10 年以
上的工龄,并且有一半以上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学生们一边上学,一边建设校园。建立了新的校名,还建起了实验
工厂。学生们从大量的旧设备中找来旧机床,自己修理和改装。
有些学生文化水平较低,为了帮助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先要进行必要的文化补习,学校成立了工人系。赫鲁晓夫便
在这个系里学习。他结识了州委党校的教师和工人系的讲师尼娜。彼得罗芙娜,并于 1924 年同她结婚。赫鲁晓夫的家
庭生活因为有了新的女主人而一天天好起来。没了后顾之忧,他在工作上可以更加放开手脚干了。
1925年,全国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改组,在各州建立了新的行政管理单位,即区级机构。赫鲁晓夫又被选为顿巴
斯彼得罗夫斯克一马林斯克区委书记。
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国民经济情况开始明显改善。矿井得到了所需要的采煤机、推土机、装卸机、运输机和电
力机车。短短的一年内,彼得罗夫斯克的煤产量就从2600万普特增加到 3600 万普特。第一批集体农庄在赫鲁晓夫所领
导的这个区里建立了起来(区委还管辖毗邻的农村);农业获得了大丰收。赫鲁晓夫的组织才能通过工作上的成绩显露
了出来。1925年,党的第 14 次代表大会召开,他被选为代表派往莫斯科。
尽管他在列宁逝世时曾作为顿巴斯代表团成员到过莫斯科,但那时逗留的时间很短,且气氛不合适,对莫斯科的印
象还很肤浅。这次,他对莫斯科的认识就要全面的多了。代表们住在加雷特尼大街 3号的苏维埃大厦里,大家睡的是通
铺,像木料似地排在一起。早晨,赫鲁晓夫独自一人乘车去克里姆林宫,结果迷了路。后来的几天,他便早早地步行去
会议厅,甚至不吃早饭,为的是可以早一点到达,同时还可以熟悉和了解莫斯科的市容环境。赫鲁晓夫所在的乌克兰代
表团坐在会议厅的正中,而尤索夫卡代表团又在这个代表团的第一徘,位置特别优越。他在这里距离当时的党和国家领
导人只有几步远。他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斯大林。会议期间,他还同代表团一起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并合影留念。这件事
令赫鲁晓夫高兴并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于一个农夫出身的矿工,能够进出克里姆林宫这个从前只有沙皇和大
臣才能进出的地方,已经是莫大的荣誉,更何况还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斯大林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辞都给他
留下了新鲜而神奇的印象:斯大林平易近人、为人正直。
两年之后,赫鲁晓夫又参加了第 15 次党代表大会。作为正式代表,他积极地支持斯大林、李可夫和布哈林,反对
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托洛茨基,投票赞成把他们及其几十个追随者们开除出党。
这时期,顿巴斯的煤产量已经超过战前水平;工人文化馆已经在区内各个城镇建立了起来。许多电影院开始放映电
影,区电台也开始播音??这些成绩再次证明了他的才能,但是尽管已经从工人专科学校毕业,他的文化水平仍然不高,
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