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赫鲁晓夫传-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专横的做法被强加于党的那一段时期内所有领导人都应受到责备,也在所不辞。“
这时,一直在旁静观的莫洛托夫开口了,他说:“你可知道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伏罗希洛夫仍争辩不休,说赫鲁晓夫的设想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如果这样做,必然遭到党对主席团成员的愤怒。他
反复他说:“是谁要我们这样做的?谁说我们应该告诉代表大会这些事情?”
赫鲁晓夫回答说:“没有一个人要我们这样做。可是,罪恶终归是犯下了,是不是?我们至少得对自己承认这一点。
人民将会发现那些事情,那是必然的;如果我们闭口不说,他们以后问起我们那些事情来,那他们就已经是在审判我们
了。我不愿意发生那样的情况,我也不愿意那样被动地承担责任。我宁愿自己提出这个问题。”
最后,经过协商,双方作了妥协。主席团决定:赫鲁晓夫不是在正式大会上,而是在非正式的内部会议上另作一个
专门报告,专门报告不以赫鲁晓夫个人的名义,而是以中央委员会的名义;赫鲁晓夫同意不在中央委员会的总结报告中
公开批判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而在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后,作关于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第二个报告。
2 月 24 日深夜 11 时至 25 日凌晨,在克里姆林宫大厅举行了一次未列入议程的内部会议,外国代表团没有被邀
请参加(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团长、党中央书记贝鲁特,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代表团团长、党中央第一书记拉科西被邀
请参加,这是例外)。出席会议的人员中有 100名在 30 年代遭受迫害,现已恢复名誉、重返工作岗位的早年党的活动
分子,这份名单是由赫鲁晓夫亲自审定的。大会由赫鲁晓夫亲自主持,并以第一书记的身份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
其后果》的报告。这个报告即著名的“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在报告的开始时说:“现在我们要谈的问题是,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怎样形成的,它怎样在一定的阶段
变成了一系列极其严重地歪曲党的原则,歪曲党的民主和革命法制的根源??党中央委员会认为必须向党的第 20 次代
表大会报告一下有关这个问题的材料。”
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集体领导是苏联共产党领导的最高原则,斯大林破坏了这一原则。
赫鲁晓夫说,集体领导是列宁为党制定的布尔什维克原则,“斯大林与列宁不同。他不是耐心地对人们进行工作,循循
善诱地教导他们,不是用依靠集体从思想上影响的办法,而是用强迫的办法。他抛开了列宁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从思想
斗争走上了强迫命令的道路,走上了大规模镇压和恐怖的道路”。赫鲁晓夫谴责斯大林滥用权力,以中央的名义行事,
但却不征求中央委员、甚至不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们的意见。
第二个问题是个人崇拜的最大危害是破坏革命法制,使许许多多过去维护党的路线的无辜的人们遭受迫害。赫鲁晓
夫讲道,当苏联基本上建成社会主义、剥削阶级基本上消灭、党的思想敌人在政治上早已被粉碎的情况下,斯大林采用
了“人民的敌人”这个概念。“凡是在某一点上不同意斯大林的人,或者只是被怀疑有敌对打算的人,或者仅是受到诬
蔑的人,都可以被加上这个罪名,对他们横施镇压,革命法制的一切准则都遭到破坏”。
赫鲁晓夫追述了 30 年代肃反运动的过程,指出:大规模恐怖行为的高潮是 1937 年,被诬告犯有反革命罪而遭逮
捕的人数,1937年比 1936 年增加了9 倍多。第 17 次党代表大会选举的 139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有 98 人遭
到逮捕和枪决,占 70 %;出席 17 大的有表决权和发言权的1966名代表,有 1108 人被逮捕,占一大半。赫鲁晓夫谴
责国家保安机关使用严刑逼供,以获取虚假的口供;国家保安机关之所以敢于为非作歹,就是因为斯大林的支持。最最
粗暴地破坏苏维埃法制,对无罪的人实行严刑拷打,以逼迫他们招供,这种行为是斯大林以联共(布)中央的名义批准
的。
第三个问题是个人崇拜使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受到不应有的严重损失。赫鲁晓夫说:“斯大林的独一无二的权力给卫
国战争带来特别严重的后果。”
战争爆发前,苏联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不少非常重要的信息,斯大林都主观地予以否定,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希特
勒开始军事行动前夕,斯大林又忽视了个别军事首长的提醒,忽视了德国逃兵的口供,甚至忽视了敌军的明显行动。
“结果在最初数小时,在最初数天,敌军在我国边境地区歼灭了大量空军、炮兵、军事设施,歼灭了我们大量军事干部,
瓦解了部队的指挥,使我们处于无法防止敌军深入国境的局面”。肃反运动摧残了各级有指挥经验的军事干部。第四,
个人崇拜阻碍了苏维埃社会的发展。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说,战后时期,斯大林变得更加任性,他破坏苏维埃国家的民族
政策,将许多民族大规模地迁出其生息之地。所谓“列宁格勒案件”是伪造出来的。格鲁吉亚的明格尔民族主义组织案
件也未经政治局讨论,中央决议是斯大林独自作出的。“南斯拉夫事件”是斯大林臆造和扩大起来的。“医生间谍案件”
实际上什么“案件”也没有,只有季玛舒克医生的一封诬告信。
第五,产生个人崇拜的根源是斯大林个人的不良品质。赫鲁晓夫在报告中讲道:“个人崇拜达到了如此骇人听闻的
规模,主要是因为斯大林本人百般地鼓励和支持对其个人的颂扬。”赫鲁晓夫把斯大林的个人品质归纳为:任性、专横、
粗暴、傲慢、滥用职权、病态的猜疑、自我吹嘘和缺乏最基本的谦虚精神,等等。这些不良品质在列宁在世时还只是处
于萌芽状态。由于列宁的严肃批评,斯大林在列宁逝世后的初期还稍加检点,以后就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到他晚年已经
达到今人不能容忍的地步了。
赫鲁晓夫在报告的结尾说,个人崇拜助长了党的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有害方法,产生了命令主义、各种歪风、掩饰
缺点和粉饰现实。而斯大林的悲剧就在于: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党和劳动人民的利益,是为了保卫革命成果所
应当做的。
“秘密报告”进行了四个多小时,报告内容事先没有经过中央委员会主席团的审查。赫鲁晓夫作报告时手里拿的仅
仅是一份提纲。赫鲁晓夫形成文字的能力较差,平时从不亲自起草讲话和报告稿,他或委托写作班子准备,或向速记员
口授,让助手加工润色成文。这一次报告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只能在波斯别洛夫委员会提交的专案材料上即兴发挥。
赫鲁晓夫的特点之一是,演说中的即兴发挥往往很出色。那些即兴发挥的部分总是他讲话中最精采的地方。据统计,在
整个报告中有七次“暴风雨般长时间的掌声”。报告对于没有思想准备的听众来说,感觉只有一个——震惊,其中有几
位代表由于身体不适,甚至被抬出了会场。
2 月 25 日晚,赫鲁晓夫报告的速记稿经审定后打印成册。出席代表大会的各国共产党代表团应邀来到克里姆林宫,
看完速记槁后如数交回,他们被通知说不得做摘录,不得泄密。
然而,“秘密报告”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很快引起了全国的反响。在斯大林的故乡第比利斯爆发了一场骚乱。1956
年 3月,第比利斯人民群众为纪念斯大林逝世三周年举行集会。在中央广场,斯大林纪念碑前,格鲁吉亚青年高喊“打
倒赫鲁晓夫!”“打倒布尔加宁!”“拥护莫洛托夫出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拥护莫洛托夫出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集会很快变成了动乱。一些人准备占领中央电报大楼和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大楼。
结果与军队发生了冲突,伤亡数字无法统计,因为伤员大多被亲友掩护起来。第比利斯事件使赫鲁晓夫决定将“秘
密报告”部分内容在全国的党的积极分子中间传达。从 3月中旬开始,全国举行了数万次集会,市委和区委的负责人在
会上宣读统一印发的报告材料。接着,又在工厂、商业机关及其他基层组织的党员会议上传达。最后,报告在全国已家
喻户晓。
“秘密报告”很快又在国外传播开来。6 月初,美国《纽约时报》在世界上最先刊登了赫鲁晓夫的报告。6 月 4日,
美国国务院又把报告印成小册子发行。
于是,赫鲁晓夫的名字连同他的“秘密报告”一同闻名于世界。赫鲁晓夫在“秘密报告”中提到的那些事情对于西
方世界来说,本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如今出自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之口,在全世界仍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美国报刊公布
了赫鲁晓夫报告的全文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要求苏共中央就报告是否属实作出公开答复;如果属实,他们还
要求说明,报告中谴责的那些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瑞典共产党机关报《新日报》6 月 20 日发表社论说:“尽管这是令人痛心的,但比保持沉默好,因为沉默会使各
种各样的解释、形容和诬蔑成为可能。但是,我们不知道苏共为什么不让全世界得到赫鲁晓夫的演说的权威文本。”
英国共产党在 4月 1日通过一项决议,要求苏共中央就赫鲁晓夫的报告问题发表一个公开声明。6 月 22 日,英国
《工人日报》刊登了英国共产党政治委员会声明,对苏共中央没有就赫鲁晓夫的报告问题发表公开声明表示遗憾,声明
说:“发表公开声明本可以使各国共产党人和苏联的忠实朋友充分了解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所牵涉
到的一切。我党没有收到关于赫鲁晓夫同志报告的任何正式文本。”
美国共产党也于 1956 年 6月 25 日发表声明说:“我们认为,苏联共产党本应主动发表这篇演说。我们不能同意
这样的看法:所谈到的问题,不管多么令人痛心和可恶,完全是苏联共产党内部的事情。我们不能同意把犯下这样严重
错误的原因完全归于一个人。把所有的错误和违反社会主义原则的行为都归于一个人同把苏联社会主义进展中的一切成
就和伟大成绩归于一个人一样,都是错误的。”
除了对苏联共产党的抱怨之外,不少国家的共产党还提出要根据各国特点,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应有多个中心。
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陶里亚蒂提出:意大利要规划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要继续探求和实现向社会主义
发展的意大利道路。陶里亚蒂还说:“由于制度的复杂性,产生了不止一个中心。在共产主义运动中,再也不能谈论唯
一的方向,而应该谈论根据不同的道路而取得的进展。”对于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陶里亚蒂说:“苏联的
模式已经不能并且也不应该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在共产党统治的每一个国家,必须使客观条件、主观的条件和传统,
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在运动的组织形式中产生它们的影响。”6 月 24 日,陶里亚蒂在意大利共产党中央会议上再次强调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经验,不能解决其他国家共产党所面临的所有问题。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使个人崇拜
在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生活中作为一种生活准则结束了:“秘密报告”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摆脱了斯大林的某些教条、
僵化思想的束缚;以斯大林模式为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以苏联共产党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的时代,作为一个历
史阶段结束了。
然而,“秘密报告”产生的副作用随之而来。东欧一些共产党国家出现了政治危机。
在保加利亚,维尔科。契尔文科夫被免去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职务。以托多尔。日夫科夫为首的新领导释放了全部
政治犯,为无辜受审并已被处决的共产党人平反,宣布对待拉伊乔。科斯托夫的假审判案为非法审判,并给科斯托夫追
授了英雄称号。
在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
事件的起因还得从斯大林时期说起。1948年苏南冲突后,由于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哥穆尔卡不同意苏共和情报
局对南斯拉夫采取的极端措施,被撤销职务,关进监狱。此后,党的第一书记贝鲁特在经济上、政治上一味照搬“斯大
林模式”,采取了一系列不切合波兰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路线和错误的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物
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波兰国内在政治上大搞阶级斗争,对宗教活动横加干预,践踏人民的民主权利。苏联控制
波兰的大国主义行径,又严重损害了波兰人民的民族尊严,群众的不满情绪在滋长。政治上的不满,思想上的混乱,经
济上的困难,以及贝鲁特在苏共 20 大期间突然病逝,使波兰国内局势日趋紧张,出现了动荡。
波兹南的大罢工是从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开始的。该厂在波兰是生产较好的工厂之一,有 120多年的历史。而且
在 1。3万名职工中,波兰统一工人党党员就有 4600 人。1956年 1—5 月,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没有完成计划,致使
工人的报酬连续下降,1956年的工资甚至比上年还低20%。尽管工人们长时间的抗议,仍没有给予解决。
1956年 5月 16 日,策盖尔斯基工厂的职工代表在厂内同党中央代表会见。当天的厂报《斯大林卫士》发表了一篇
署名文章,批评工厂的失误和缺点。工人们提出了增加工资、降低税收等经济要求。对此,工厂无权决定,立即与机械
工业部和党中央联系。工人遂即发出请愿书,并选派代表团前往华沙。6 月11日,在工厂领导与省的负责人会议上,有
人对工厂积极“带头闹事”的人组织集会,提出“无理”要求及给党中央写信等行为发出责难。
于是,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于 6月 21 日开始停工举行集会,声称如不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就将举行罢工和上
街游行。消息立即传遍了波兹南其他各厂。6 月 22 日,在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工会中央理事会代表和省人民委员会
主席会见时,当局代表再次斥责所谓的“挑衅分子”企图在波兹南“冒险”,会见气氛异常紧张。6 月 23 日,该厂约
3000人在食堂自发集会,要求答应工人的要求,否则就要上街游行。与会者推选了 27 人组成工人代表团到华沙与机械
工业部部长交涉。机械工业部同意考虑代表团的部分要求(减少税收可以考虑,但增加工资不行)。代表团返厂后,由
波兰党、政、工会负责人组成的中央代表团也前往波兹南,以便就地解决各厂提出的问题,平息工人正在高涨的不满情
绪。
6 月 28 日,策盖尔斯基机车车辆厂工人们得知当局不答应代表团的要求,群情激愤,走出工厂向斯大林广场进发。
波兹南其他工厂的工人和沿途不少群众也自动加入队伍,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游行大军。游行队伍高唱《波兰没有亡》的
国歌和《上帝给了波兰什么》、《我们要上帝》等宗教歌曲,高呼“提高工资”、“降低税收”等口号,队伍的大标语
上写着:“面包和自由!”在队伍中还出现了政治性的口号:“布尔什维克滚出去!”“俄国佬滚出去!”“我们要自
由的波兰!”“我们要求在联合国监督下的自由选举!”在省委大楼,还出现了“这是雇佣大楼!”“杀死叛徒”等标
语。
示威群众冲向市人委大楼,打碎玻璃窗和电灯,破坏办公室,冲散前来的民警队伍,把列宁的肖像和红旗扔到大街
上,抢劫食堂,打伤工作人员。
另一部分人则进攻省民警局大楼。上午 9时 50 分左右,从省邮电局开来一辆广播车,以便更好地指挥示威群众。
示威群众和省市领导人都抢着到麦克风前讲话,其中一名上台讲话的领导人被推下讲台并遭毒打。个别煽动分子进行蛊
惑人心的演说,声称在波兹南完成了革命,应到克拉科夫、格但斯克和什切青等地去,要求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和现政权。
这时出现了要求释放政治犯的口号。有人乘机高呼“到姆温斯卡大街去!”“释放政治犯!”“捣毁监狱!”
游行队伍在广播车的带领下来到了监狱,高喊“我们受压迫受够了”、“释放无罪的人”等口号,并向监狱岗楼投
掷石块、铁棍和竹杆。卫兵企图用水龙头阻挡进攻的人,但没有成功。部分青年沿着绳梯翻墙进入院内,打开了大门。
游行队伍一拥而入,用铁棍撬开牢房,放出犯人。示威者在囚犯的参与下大肆抢劫和破坏,并抢得卡宾枪等武器弹药。
还有一些人占领了检察院和法院,把档案抛到街上焚烧。接着,游行队伍开始向省公安局聚集。在示威者向公安局
冲击时,省公安局局长德沃雅克下令用消防龙头反击。公安人员先向空中后向示威者脚下开枪警告,不少群众被误伤。
示威者包围了大楼,用从墙上挖出来的石头和砖头砸门窗;他们占领了汽车库,往楼房内扔装有汽油的啤酒瓶。在双方
的对峙中,很多妇女儿童受伤。
附近的装甲兵和机械化部队学校在省公安局的要求下,派出 40 人在三辆坦克和两辆装甲车的掩护下开向省公安局。
波兹南市民盼望最高当局早点作出决定,以结束这场悲剧。但从华沙传出消息说,在监狱被捣毁、省公安局等处被
进攻的情况下,政治解决已不可能。波党中央政治局决定向波兹南派出中央党政代表团(其中有总理约。西伦凯维兹、
党中央书记耶日。莫拉夫斯基和国防部副部长斯塔尼斯瓦夫。波普瓦夫斯基大将)。但他们去的目的不是为了政治解决
冲突。他们到达波兹南机场后,迅速组成了军事司令部。两个装甲兵团接到命令,于当晚开进波兹南。晚上,第19坦克
师和第 10 苏台德坦克师也开进了波兹南。他们在市内遭到枪击和燃烧瓶的袭击。示威群众从古城堡的塔楼上、波兹南
大学大礼堂、大学生宿舍里向坦克射击。部队开炮向被包围的持枪示威者还击。大批警察部队也参加了平乱活动。枪声
一直延续到 29 日凌晨。
此外,还有两个军和公安部队开到波兹南城郊待命。波兹南事件中死亡 74 人,伤 575人。伤亡者青年居多。
波兹南事件是社会主义国家里第一次出现的工人阶级抗议自己政权的行动。波兹南事件推进了党政民主化的进程,
为哥穆尔卡的复出创造了条件。波兹南事件平息后,波兰党政领导人及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并于 7月召开了
党的中央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一系列关于扩大工人民主权利、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及提高人民生活的措施。全会决定给哥
穆尔卡恢复名誉,让他重新出来工作。这些措施使国内政治局面趋于稳定。消息一传到莫斯科,赫鲁晓夫马上意识到这
表明哥穆尔卡已在波兰东山再起。当时,波兰工人还在游行罢工,集体农庄纷纷解体,哥穆尔卡的复出对事态发展意味
着什么呢?这对苏波关系又会带来些什么影响?赫鲁晓夫立即安排苏联党政代表团准备访问波兰。为适应谈判需要,中
央主席团任命赫鲁晓夫、米高扬、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等人组团前往,随团前往的还有 10 名陆军上将,时间是 10
月 19 日。
由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代表团是“不请自来”,是企图阻止哥穆尔卡的复出,因而华沙机场不准飞机降落。飞
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一小时后称油已耗完,波方才准许降落。波党中央委员会派奥哈布和哥穆尔卡等前往机场迎接。在
机场,双方进行了唇枪舌剑的交锋。赫鲁晓夫一下飞机就对波兰人不客气他说:“我们为这个国家流了血,而有人却企
图把它出卖给美国人和犹太复国主义者,这绝办不到!”
哥穆尔卡毫不示弱地回答说:“我们比你们流了更多的血,我们并没有出卖任何人。”
赫鲁晓夫把脸转向说话的人,气哼哼地问奥哈布:“他是谁?”不等奥哈布回答,哥穆尔卡就回敬道:“我就是被
你们关进监牢三年多的哥穆尔卡!”赫鲁晓夫恼怒地质问奥哈布:“他来这里干什么?”奥哈布左右为难地告诉赫鲁晓
夫:“他来这里,是因为我们决定选他为第一书记。”奥哈布以往一直站在亲苏的立场上,但现在看到形势变成这样,
就有些退缩了。在从机场前往市区的途中,双方仍在争论。赫鲁晓夫要求直接前往波党中央全会会场,结果被哥穆尔卡
等人婉拒。司机把汽车开往国宾馆——贝尔凡德尔宫,苏共代表团被安排在这里下榻。贝尔凡德尔宫是一座古老宏伟的
建筑,曾作为俄国沙皇驻波兰总督、尼古拉一世之弟康斯坦丁的官邸。波兰人的这一安排,也许有某种象征意义。
赫鲁晓夫等人到达后,一放下手提包,就立即开始与波兰政治局举行会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