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箫之韵-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是一座美丽的南方城市。不是省会;却比省城的历史还要悠久。

  那城市有一条街叫文化街。那城市的文化单位,曾集中在文化街上。如文化局、作家协会、地方剧团。总之,一个省该有的文化单位,在那一座城市的文化街上必定能找得到的。而且,曾各有各的小楼,皆是解放前富人家的别墅。因为那毕竟也是一座近百万人口的城市,还是一座具有文化底蕴、现实文化气质很浓厚的城市。上世纪90年代以后,听说这座城市的领导们特别重视文化和文艺界人士,那些个被商业潮流冲得不知所措的缪斯的儿女,纷纷从东西南北中抽奔到这一座城市里来了,希望能继续充当文艺方面的“家”。他们和这一座城市有过不长一个时期的蜜月,却好景不再,现只留居着众多的画家了。这一座城市自古以来产生过几位丹青大师,都是开风立品人物,令它至今引以为荣。时下,文化人士们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去了,名分还在,各有一间或两间小小的办公室而已。腾出的那些小别墅,要不卖给了今天的新贵和新富,要不租作酒楼、歌舞厅、洗浴中心什么的了。仅美术家协会的那一幢小别墅,诸别墅中最大的一幢,仍归在该协会名下,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这一座城市的书画生意相当活跃,市场潜力方兴未艾。那一位副主席不但将美协搞活了,自己也富得很了。

  前不久,我应友人这邀,去了那座城市,并幸会了那一位美协的副主席。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人们都尊称他“谭先生”,那体现着极敬。我乐得从众,“先生”较之于“副主席”什么的,尤顺我口。

  某晚,友人携我前往画廊,赴茶聚。无非七八人到场,品茗,赏画,评字,交流心得,增进感情,惯常的凑趣清谈而已。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友人悄对我言,彼幽山观长,与谭先生挚交。非亲自叩扉礼接,绝不肯与我等俗流之辈混迹一堂的。又言:“今日谭先生高兴。”

  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我平素蜗居简出,从无机缘近听古乐宝中之宝音,不复开口,眈眈凝视,侧耳以享。

  谭先生忽问我:“怎么不发高论?”

  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打住打住!万勿再提小穆。你提,大家心情都不好。”

  谭先生怔了怔,低言:“也罢,不提。但是你们得允许我说一个事实,那就是——自古以来,琴和箫,箫伴琴,是谓佳声。”

  言罢,又叹,且摇其头。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

  及散,友人送我归至宾馆。

  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

  于是听到了下面之事。

  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曾登广告,公开招聘善箫者。依他想来,每次画展,只要一人一箫,现场吹起,时断时续,衬托些微气氛,所要求的那点儿意思,就达到了。又认为,箫音悠悠,回荡不绝,助人观赏的心情,再相宜不过。

  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男男女女,各种年龄的都有。凑热闹瞎起哄的居多,却也不乏有些水平的。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哑巴,只哑不聋的哑巴,后天失语的那一类哑巴。询问能否也给自己一个应试的机会?

  一封不卑不亢的信。

  谭先生没认真对待,猜是取闹。

  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命秘书按信中留下的手机号码发短信息。信封上没落住址,对方又是哑巴,只有发短信息。所幸,这是一个手机时代。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

  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

  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是“穆小小”,接着写出了“保密”二字。

  又问师从?

  笔答“父亲”。

  再问其父艺从何来?

  怅怅然悱悱然似有所讳。

  谭先生认真起来,睇视以待。

  青年只得又在纸上写出了两个字是“自学”。其字娟小,笔画拘敛,然工整。

  青年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好好发挥,认真吹来。青年便从黑色网套中缓缓抽出一管青褐色长箫,以帕稍拭吹孔,唇触之际,箫音悄起。那谭先生,对于古乐是很有常识的,听出所吹乃苏轼词《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之曲牌。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诉而有韵,泣而

  不悲。正是“一曲听初彻,几年愁暂开”。遂大喜,不鄙其哑。欣录之。并拍其肩说:“以后我叫你小穆。小小这个名字女里女气,你一个青年叫那么女气的名字不妥。如果你同意,我将为你改个有文化的名字。”

  小穆点头。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小穆默然认可。自用小穆,画廊渐成沙龙。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那也不过就是白绸的衫裤罢了,没用谭先生多少钱的。衫子的领口袖口对襟下摆都有黑绸的衬边,小穆穿了特别提神。更加眉清目秀,气质文静,端的是一儒雅青年。画家们画商们,凡见过小穆的,都说谭先生有眼力;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以能获得画家们画商们的赏识为幸。对谭先生的小气,善隐忍。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谭先生来气。命手下人撵。老头儿作揖打躬,一迭声说:“发发慈悲,发发慈悲。给我一个挣钱糊口的地方吧!”——十分可怜。手下人不忍驱赶,谭先生亲自出马。老头儿苦苦哀求,谭先生亦不忍。恰在那时,小穆前来赶场。老头儿对小穆说:“这位少先生,您二位都是身在文艺行当里的人.您面子大,替我乞情吧!”——小穆自然没开口,凝视谭先生。谭先生禁不住那凝视,觉胜过言语,流露出惟己自知的忧伤。谭先生愈发不忍,说好吧好吧,老头儿你的话也着实让人难受。大干世界,也的确应该每个人都有一口饭吃。这么着吧,我允许你在这儿摆摊修鞋了,但你得免费为我和到这儿来的人擦鞋。如果愿意,我还可以赠授你一柄遮阳遮雨的大伞。老头儿喏喏连声,千恩万谢

  从此,画廊门前也多了一道“风景”。修鞋摊与画廊自是很不和谐的,但人们的眼渐渐看惯了,也就接受了。何况,不管谁,只要进画廊,就可免费擦鞋,画廊竞因而人气更旺。

  那老头儿,有点儿怪。小穆不到,不见他的影子。小穆一旦来,他也出现。小穆每每晚上才来,老头儿便也会随后不知打哪儿颠颠地掮着修鞋的破箱子赶至。小穆去得迟,老头儿也离开得晚。通常是,小穆换了衣服,骑上自行车消失在夜幕之中了,老头儿也随之不了。有次谭先生发现老头儿在外边站在破箱子

  上,将脸贴着窗玻璃往画廊里看。谭先生斥道: “唉,你这老头儿,何苦呢?该回哪儿回哪儿吧,别在这儿惹人注意了!”老头儿从破箱子上下来,讪不搭地嘿嘿笑着说: “好听。”怕谭先生来气,又自我解嘲地说:“到处流浪的苦命之人,租住的地方那也就只能算是个窝,大伏天的,回去早了也热得睡不着,还莫如在这儿听听箫。”其实,窗子都很严,在外边是听不到箫音的。谭先生虽觉老头儿的话奇怪,却也不愿再多往下说什么

  不知不觉到了冬季。

  有天晚上,那一座南方城市里居然飘降大雪。十几年来没有过的稀罕事儿。画家们画商们在画廊里相聚,以雪为题,大逞赋诗作画笔走龙蛇之能事雅事。小穆自然须到助兴,唇不离箫,一曲方罢又吹一曲。那老头儿袖着双手,缩着颈,蹲在两道门之间狭窄的地方,冻得咝咝哈哈的,还自说自话:“雪正下着呢,我可不走,我可不走”谭先生虽看见了,也只有睁一眼闭一眼地装没看见。小穆悄悄塞给他一纸条,上写着一行字是:“老板,我可以给那大爷一杯热茶吗?”谭先生愣了愣,将小穆扯到一旁,附耳道:“再给他几块点心,怪可怜的。莫明其妙,也许神经有毛病呢!”那时刻,小穆眼里饱含温情。不知是因了谭先生的话,还是因了自己的善良

  元旦前几天,有画商陪一位香港的中年富孀来到画廊,预订了一批画。富孀临别,提出要带走小穆,说想单独听小穆吹箫。谭先乍示意小穆跟去,小穆不愿。富孀的两个保镖,拉拉扯扯的,将小穆拽到了外边。那老头见状,从旁大声说:“人家孩子不愿意,就不要勉强人家孩子嘛!”两个男人中的一个,恼羞

  成怒,扇了小穆一耳光,踢了老头儿几脚。对方驱车走后,小穆抓起案上的一杆毛笔,饱蘸墨汁,刷刷刷写下六个大字:“结账,我不干了!”谭先生呢,就吸烟。烟没吸完,打手机。当着小穆的面,将对方骂了个狗血喷头,声明绝交。一份合同,也撕了。转身看小穆时,小穆脸上淌着泪。也不知是屈辱的泪,还是感动的泪

  春节前几天,有位美籍华人画家,慕名前来办画展。剪彩之后,箫声幽幽,人们自然脚步轻轻,绝无喧噪。画家甚为满意,说这才像画展。

  突然马路上传来刺耳的急刹车声和一片惊呼。谁都听得分明——有人喊修鞋的老头儿被轧了!箫声顿停,小穆的脸苍白如纸。他尖叫一声,不顾一切冲出了画廊。人们一时呆若木鸡,继而也都纷纷跑到外边。小穆已在马路中间,冲着一辆疾驰而去的车继续哭喊:“爸呀!爸呀!”人们正疑惑,墙根那儿有一个苍

  老的声音也喊:“女儿!那不是我呀!我在这儿呢,好好的。小心你自己别被车撞了呀!”众人眼睁睁地看着小穆又不顾一切地跑回来。跑到老头跟前,抱紧他,一通哭,手中,仍握着箫

  几分钟后,父女二人,一个背着修鞋的破箱子,一个抹着泪。在全体人们怀疑目光的注视之下,相伴而去

  谭先生愤怒极了,深觉自己大丢面子,遗落笑柄

  数日后谭先生收到了小穆的一封信。她在信中承认自己不姓穆,名字也根本不叫“小小”;承认自己不是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的毕业生;承认剪了短发束了胸伪装性别更是一种欺骗——因以女孩儿容貌漂泊卖艺的日子里,数次险遭邪狞男人强暴。说吹箫是拜民间艺人学的,只为自娱。说她母亲去世了。说她有一个姐姐。说父女两人在农村的日子原本是可以马马虎虎过得下去的。说不幸的是她的姐姐患了肾癌。说她和父亲背井离乡四处闯荡,实指望能挣到一笔替姐姐换肾的钱。说已经意识到,以他们的方式,挣到那么一大笔钱简直是做梦最后请求原谅

  谭先生不相信那内容的真实性,撕了。

  仅隔一夜,却又信了。

  再隔一夜,竟自我谴责得不行。后悔有时月人数万元,怎么对一个亲情可敬的女孩儿那等小气

  他经常拨“小穆”的手机发了几十条短信,再也联系不上了

  友人最后这么讲,谭先生的画廊里,还会有人弹占筝、古琴、甚至吹萨克斯,但可能再也听不到箫音了。因为谭先生觉得,哪一个试用的人吹得都不如“小穆”好。尽管他的几位画家和画商朋友曾肯定地做出过结论——试用者中,有人的水平比“小穆”高多了

  接着,我的友人吸烟;我也吸烟。

  友人吐尽一口烟后,张了张嘴

  我问: “你要说什么?”

  他反问:“也有人认为,世道不古,人心诡诈。那父女二人没将画廊的画盗走一批,逃之夭夭,已算谭先生幸运。你怎么看?”

  我想了半天,老实回答:“不好说。”

  是的,对于世道,对于人心。我近年来也每每难以判断了

  那天夜里我连续做梦:先梦见自己变成了谭先生,并且找到了“小穆”。将她接回画廊,从此好生对待;又梦见自己变成一位富商,获得了“小穆”的下落,暗中向她父女二人捐了一大笔款。天亮时分的梦比较浪漫,梦中的自己年轻了二十几岁,与“小穆”邂逅,痴痴地爱上了她

  或者,接着做下去会是那父女二人盗画的梦,还没开始做,却醒了

  后遗症

  ●黄永玉

  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后回原单位继续上班。一日,头痛如裂翻滚于地,叫号震达天庭。众仙问日: “是否紧箍咒发作?”悟空哭道:“反之!反之!久不听紧箍咒,瘾上来也!”,

  摘自《读者》2005第19期P40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