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塑心灵 作者:李中莹-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ū闶侵葱姓飧觯担埃常埃玻胺匠淌僵s
50-被动
30-主动
20-突破
开始注意工作时间的分配﹐把它控制在以下的比例上﹕
“被动”性的工作(50%)是指沿用旧的方法去处理的工作﹕每天的例行任务﹔惯性的文件处理﹔十年如一日的会议﹔根据计划或者现有规律和制度而做的每一件事﹐都列入这部分。
“主动”性的工作(30%)是指针对旧的工作﹑任务﹐使用改变了的做法﹐谋求更佳成绩。例如每周的报告﹑因稍微改变了某些安排而使得能够提前一日完成﹑节省了一小时﹐或者减少某部门的一些工作。只要不断地有改进﹐日积月累﹐整体性的效果自会出现。
“突破”性的工作(20%)包括任何惯性工作之外的职业行为﹐例如﹕参加某个课程﹔订阅与工作有关的刊物﹔看一本能够提供新概念的书﹔与有经验﹑富有创意的人讨论交谈﹔参加某些促进与其他同事﹑部门﹑有生意关系的公司和本业团体的活动﹔构思新的做法﹑安排制度等。所有找出新的方向﹑更高效率的做法和配合未来需要的行为﹐都列入这部分。
继续“被动”性工作是维持公司运作之必须。为了不断提高效率﹐“主动”性工作甚为重要。“突破”性工作则是公司及个人未来找出突破﹐保证成功的途径。
下面是一个自我检讨练习﹐帮助你在这方面找出这方面的提升机会。
(按﹕50/30/20的比例可以按行业﹑环境及当时需要而加以修正﹐重要的是永远保持“主动”和“突破”性工作的存在。)
50/30/20方程式-练习问题
目前情况检讨 目前 目标
被动性(Reactive)工作占 % 50%
主动性(Proactive)工作占 % 30%
突破性(Breakthrough)工作占 % 20%
100% 100%
被动性(Reactive)工作
1占我最多工作时间的工作是﹕
2给我最大烦恼的工作是﹕
3最需要重复处理的工作是﹕
主动性(Proactive)工作
1哪些工作有可以被改良﹑简化﹑重新安排﹕
2哪些工作可以被提早策划﹑组织﹕
3哪些工作可以预先与他人商讨进行﹕
突破性(Breakthrough)工作
1真希望我拥有这些能力﹕
2一直都想去学﹑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3很久前便配看的书和报读的课程﹕
14。8 前瞻式思想法
当你在街上行走﹐看到前面有一个醉汉向你左摇右摆地冲过来﹐你会本能地站向一边以避免与他碰撞。当你的手掌放在门边上而你看到某人用力把门关上时﹐你会马上把手缩回来﹐以免受到伤害。这些都是“前瞻式思想”的表现﹕我们大脑的潜意识部分事实上无时无刻不在做前瞻式的推算﹐以使我们避开不理想的结果。我们的大脑会先计算眼下的情况会怎样发展下去﹐会有什么结果等而快速地绘出一幅景象。如果发现不满意﹐便会启动大脑的其他网络线路﹐找出最佳结果的行为模式。
在工作环境中﹐我们有很多方法预料未来会有什么发生。传统上市场销售工作喜欢凭过去的数据去预测未来的业绩。假如市场上的各种因素不变﹐这是有效的。在其它事情中也会运用同样的概念﹕既然这样做在过去的结果良好﹐让我们这次也这样做吧。但是如果环境条件改变了(今天的世界事实上环境条件总是在不断地改变)﹐我们沿用旧的做法便不能取得同样理想的效果了。所以用过去作为引导不一定可靠。
前瞻式思想是往前望﹐找出最有可能出现的变数﹐同时选择最适当的行动去配合它们。一个21世纪的成功管理人必须具备这个技巧。
1 3个阶段
任何事情﹐分析它的始末﹐都可以找到3个阶段﹕
过程。所有在这个阶段中出现的事都是最终导致“结果”的产生。
结果。过程的终结成果﹐假如理想的话﹐会等于事情开始时所希望的目标效果。
事后。“结果”所引起的事情。
以参加一个课程为例﹐你做很多的事才能使自己在课程中出现﹐如查资料﹑电话询问﹑寄上报名表﹑付款等﹐这些事都属“过程”阶段。数小时的上课﹐便是“结果”阶段﹐所学到的可与你本来的期望一致﹖课程后你写学习心得﹐或者感到每天做事轻快开心﹐又多了几位朋友﹐便是“事后”阶段。
又以买一本书为例﹐你从朋友那里取得书名﹑作者等资料﹐跑了3间书局﹐终于买到了﹐这是“过程”。回到家里打开来一看﹐越看越不对劲﹐原业书名一字之差﹐内容竟是天壤之别﹐这是“结果”。你憋着一肚子气﹐跑因书局﹐要求退换﹐这便是“事后”。
2前瞻式思想法在处理时的应用
把所有的事情的焦点放在“结果”上﹐努力使结果与原定的目标一致。让目标做所有行为选择的依归﹐怎样思想﹐怎样行为才能实现目标﹖最好的控制模式是采用“目标倒数”方式之类的目标。
良好的例子﹕陈先生从香港移民至加拿大。在启行之前6个月﹐他便制定了一张时间表﹐对所有重要的事情一一列出应该完成的日期。结果是整个过程十分顺利﹐移民引起的不便减到最少。
不好的例子﹕王小姐有迟到的习惯﹐特别是朋友约她吃饭或聚会。本来王小姐出门时有足够的时间让她准时到达的﹐但是﹐她总在途中想起一些“顺便要办”的事情而把时间耽误了。
结果阶段﹕
把注意力放在之一可能出现的事上。努力发出良好的影响(更多机会﹑更多选择﹑更多收获)﹐和避免不良的影响(后遗症﹑需要重做或修补的可能)。
良好的例子﹕几经争取﹐刘先生终于被公司派往美国去参加全球运作电脑化的准备会议。在会议期间﹐他约公司中最熟悉电脑系统的主管吃晚饭﹐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他也多方面打听实施电脑化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会是一些什么问题。
不好的例子﹕张先生与他公司最大的客户签了一年的新合约﹐这已经是第三次签约了。他觉得一切照旧便可。回到香港不足一个月﹐他发现因为全球石油的恐慌﹐油价在短短的两个星期里上升了50%﹐而在刚签好的合约里﹐并没有条款容许因油价上涨而引起的成本增加做成的价格调整。张先生明白未来一年的生意是不会有盈利的了。
事后阶段﹕
把良好的影响发展成为未来的机会﹔把不良的影响以最短的时间﹑最低成本处理掉。
良好的例子﹕美国派来的验货代表对生产过程十分熟悉﹐为人也诚恳友善﹐李先生与他畅快地谈了3个晚上﹐成为好朋友。一年后﹐那个人被美国最大的生产商聘请为亚洲区的总裁﹐他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邀请李先生担任中国区的总经理。
不好的例子﹕周小姐负责出口部﹐她认为法国客人对产品品质提出的投诉不合理﹐本来客人要求以减价15%作为赔偿﹐以解决事情﹐但她迟迟没有答复。3个月后﹐她收到客人的通知﹐明年起不再向周小姐的公司购买﹐所以订单都给了周小姐的最大竞争对手。
3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前瞻式思想法
1问问自己﹐对方的兴趣是在事情的哪一个阶段﹕过程﹑结果还是事后。(很多商业对话中逃避的态度都由此而显得清晰。)
良好的例子﹕
1客人﹕“假如我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怎么办﹖”(事后)
销售人员﹕“这是我的名片﹐你可以找我﹐也可以致电我们公司的顾客服务部。”(事后)
2客人﹕“你们可以提供分期付款的方便吗﹖”(过程)
销售人员﹕我们没有这个优惠﹐但是我们可以向你介绍乐意提供这个方便的银行。(过程)
不好的例子﹕
1客人﹕“假如我发现产品质量有问题怎么办﹖”(事后)
销售人员﹕“太太﹐我们的产品经过最严格的制造和测试﹐并且选用最好的零件﹐所以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过程)
2客人﹕“你们可以提供分期付款的方便吗﹖”(过程)
销售人员﹕“我们的楼宇用料和造工都很上乘﹐所有顾客都十分满意﹐你一定会因为拥有这幢房子而感到骄傲﹐无须考虑分期付款了。”(事后)
2说出你所知道的各种选择的可能﹐同时说出你的看法(哪个选择最可能有效)
良好的例子﹕
朋友甲﹕“我来得及搭乘直通火车去广州吗﹖最后一趟火车什么时候开﹖”
朋友乙﹕“下午5时﹐如果来不及可以在罗湖过境后搭乘深圳到广州的火车。每小时都有一趟快车。约一小时便到广州。另外﹐你也可以考虑罗湖到广州的直通巴士﹐每15分钟开一趟﹐最后一趟是晚上11时开。费用最便宜。还可以考虑香港至广州的直通巴士﹐最后一班是晚上7时开出。我觉得直通火车最方便﹐但是如果来不及﹐我会去深圳乘坐巴士。”
不好的例子﹕
朋友甲﹕“我来得及搭乘直通火车去广州吗﹖最后一趟火车什么时候开﹖”
朋友乙﹕“来不及了。”
3设想你的对方﹐预测一个会提的问题。针对你预测的问题提供资料或答案(这点多练习多尝试会变得准确)。
良好的例子﹕
美国客人﹕“我们需要增加订单﹐3000件深蓝色外套﹐9月底付运。”
出口经理﹕“多谢添加3000件深蓝色外套。布料染色需30天﹐故此赶不及9月底付运。最快可心10月15付运﹐能接受吗﹖另外有一个办法﹕1万条深蓝色长裤的付运限期是10月30日﹐先借长裤的布料去做这3000件外套。若同意这个办法﹐我须马上安排添订布料把长裤布料从深圳运至上海的厂房。需要你在3天之内作决定。
不好的例子﹕
美国客人﹕“我们需要增加订单﹐3000件深蓝色外套﹐9月底付运。”
出口经理﹕“多谢添加3000件深蓝色外套。可是布料染色需30天﹐故此赶不及9月底付运。”
4在工作中如何运用前瞻式思想法
1想一想下一步会出现的是什么﹐或者这件事做完会有什么出现。例如﹕
“做完了这份报告我要去巡视上水新店的情况﹐还有一个小时﹐让我现在就安排好车子﹐免得一会儿时间浪费在候车上。”
“客人看了这个建议书﹐会有3种可能的反应﹕1没有兴趣。这样我什么都不需要准备。2有兴趣﹐但想有更多的资料帮助考虑-他想要的是什么资料﹐在哪里可以取得﹖3有兴趣﹐决定接受。我需要约见他并和他讨论合约。还是行准备合约初稿吧﹗”
2对重要的事情﹐问问自己﹕如果出问题﹐会是什么问题并且你有什么对策﹖例如﹕
“这次行动﹐一切都准备好了。惟一有可能出错的是司机不熟悉那个地方﹐怕找不到路。还是先把地图传真给司机﹐再通过电话与他谈谈﹐确保他在限期内到达。”
“时间那么紧迫﹐人手那么缺﹐开始了便不能停下来。如果有人病怎么办﹖谁可以做支援后备﹖”
3对拖延了很长时间的事﹐想想什么人﹑什么事能使情况有所改变﹖例如﹕
“再等不是办法。除了他﹐还有谁懂得那套技术﹖还是找朋友谈谈﹐看看香港和广州有谁可以代替。”
“生产部老是做不出客人满意的样板。如果一星期之内样板仍不能令客人满意﹐生产将会延期。还是召集所有有关的人开一次紧急会议﹐商量对策。”
第十五章 人生策划
作为本书的最后一个部分﹐这里介绍的是一些全面策划人生的技巧。这些技巧以整个人生的全面效果为目的﹐本书介绍的所有技巧﹐都能够被运用去配合这部分的策划工作﹐因而达到人生的全面成功和快乐。
15。1 人生成功的秘诀
一个人能够享受到成功快乐的人生,必须在过程中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并且经常达到这些目标,这需要首先定出正确的目标,然后做有效的行为。因此.人生成功的步骤可以归纳为3点:
1.确定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的成功只可以用白己的标准去量度。用别人定的标准,会感到迷悯、辛苦,而且力竭,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与人比赛,每个父母都灌输类似的价值观给下一代。一般的情况是:每—个人都要经历读书的阶段,然后步入社会,找份工作,有所表现,冀望升级、收入丰厚和出人头地。表现出的是勇往直前,但是如果内心未曾培育出足够的自我价值作出有效的支持,则表面一如常人,而内心之疲乏、恐惧与彷徨,无法驱使他做到口中所说的目标,其痛苦难以言表。
意识层次追求的目标,往往与潜意识所追求的目标不同。若此,这个人不会全力以赴地实现目标,而只会有敷衍式的行为;同时,心中老是不能安定,会有很多逃避式的行为。
因此,一十良好和有效的目标,必须是意识和潜意识都同时支持的。
2,清楚知道现在的行为模式能否得到它
勤力、努力、尽力,在我们的文化中都是美德,在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灌输一个概念给他们:工作中,甚至人生里面,我们必须下断地勤力、努力和尽力,这个心态没有什么不对, 只要我们同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做法”至少是同样重要的。知道做法是否下确很容易:有没有效果?是否每大都更接近想得到的东西?是否每天都多—分成功快乐?所有做法都只可以由有没有效果来决定其正确性(是否符合三赢也很重要,但已经包括在 效果一词之内)。
如果只是勤力、努力和尽力而不顾效果,我们付出的精神时间和其他的资源只会门白地浪费丁。这正是今天社会很多人的 写照:每天的工作都重复着同样的行为,让入感到十分疲倦。但越来越不满意所得到的,感到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每天可以感受的成功快乐越来越少,所有的飞机、船、汽车,甚至太空船,在前进时都在不断地修正其方向以确保能达到目标。人生也是—样,要达到目标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前进的方向。所以.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正在做的行为能否使我们得到心中想要的东西。
3.找出更有效的行为模式去增加效果
不少人坚持某个做法,虽然这—做法已经无法达到目标,而他们的解释不外平两个:“未曾到终点,怎样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效果,”这说法之中的终点二字,我怕指的是人生终结,果真如此,则这些人注定一生失败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有效果可见,更应该每天都感受到多一分的成功快乐。
.“我知道这样做没有效果.但我没有更好的做法。”这“更好”二字显示出说话的人如何在欺骗自己:没有效果的方法竟是 “好”的标准(这才可以用“更好”二字在其他方法上)。怪不得他们不愿改变了。这些人已经深陷于“勤力、尽力”的谬误意义之中:必须做些什么,虽然那已经证明是无效的。其实无效的做法,比不做还不如。不做起码可以省下精力、时间,资源.更可以好好地思考、研究和学习,以找出新的突破。任何新的做法都比无效的方法多一份机会。也许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去学习“跳出那样的思想框框”。
命运与运气
实例一:陈荣光的故事
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石硖尾半山水屋区有一家人.母亲早巳不在,父亲做苦力,从早做到晚,也不能使6个孩子得到温饱。最大的儿子陈荣光小学毕业后,决心要继续学业,但父亲却想让他缀学工作.减轻家里负担。在他苦苦哀求之下,终于达成一项妥协:父亲继续独自挣钱养家,再辛苦也不会要他停学工作,但是读书的事,荣光必须白己想办法,一分钱也不能指望父亲供给。
荣光不仅有志气,更有勇气,他走到西环山腰的—所名校,几经辛苦.见到了神父校长,说出他渴望读书的苦心,还告诉那位校长他是能够决定他一生的人。校长被他感动了,给了他一个免费的中学学位.并且安排高班同学给他旧书及文具。读书的事总算有望了。此后荣光每天早上4:30起床,步行下山,到附近的菜市场捡地上莱贩子抛掉不要的枯黄破碎菜叶,可得两箩.卖得两毛钱。他用一毛钱乘坐小轮过海,步行上山上学。如果那天他实在太饿,而忍不住用余下的一毛钱买个面包允饥,那天他便面对一个难题:下课后如何渡海返家?
荣光以优异的成绩中学毕业,并获得外国一所大学的奖学金和同学们的帮助出国继续学业。大学毕业后返回香港,回到家里,见到邻居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青年,正在以干苦力为生。 什么使得他与邻居青年的命运不一样?是命运控制他还是他改变了命运?
实例二:布西奥的故事
弗朗西斯科·市西奥是墨西哥的一个整形外科医生。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原来9层高的医院宿舍的瓦砾中3天,被救出来时他的右手坏死了,需要切除4个手指,只有姆指能够保留。对~个整形外科医生来说,这与被判死刑差不多。
布西奥没有气馁。同年12月他飞到美国旧金山市,找到—位高明的显微外科医生,研究把双脚的第二趾切下,移植到右手充当无名指和小指。1986年3月的——大手术历时十多个小时,终于成功。他的期望是日后再用这只手进行复杂精细的整形外科手术。
由于他努力不倦的练习,手术后不到两个月,佰西奥便能够为访客签名留念。手术后6个月,他终于成功地完成受伤后第一次整形外科手术。
1987年2月,也就是大地震后18个月,布西典恢复了一个正常整形外科医生的全部能力。
布西奥记得为他做脚趾移植手术的彭克医生绐他的鼓励:“你的手能康复到什么程度,要看你需要它做什么而定。需求越大,手的本领就去越强。”
我们每一个人的头脑、身体也是一样,它们可以做到的极限,完全取决于我们需要它们做什么:需求越大,它们的本领就会越强。
实例三:格莲妮的故事
依莲·格莲妮是苏格兰人,1966年出生.不到30岁便已经是今天古典音乐中打击乐演奏的大师,被世界公认为时下打击乐女皇,可是你能相信吗.她竟是聋的!
聋人可以做很多事,但是做音乐师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吧!即使在音乐这一领域里,几乎所有任何其他乐器比打击乐器对一个聋人更合适—些!况兄.格莲妮的打击乐不是三数人的爵仁乐或室乐,而是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大交响乐团。难怪很多人在看到她的表演之前,无法相信世界上真有其事。
格莲妮8岁时患上一种至今不详的病.听觉渐渐退化,到了12岁,已经成为100%的聋子。但是耳聋没有使她改变自己对音乐的兴趣或者方向,她的决心及努力,加上一点天份,使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伦敦皇家音乐学院。不少毕业生满足于伴奏工作、在大交响乐团中任职或者以作曲为职业。格莲妮不作此想,她挑选了打击乐器和独奏表演作为事业的方向。
打击乐直到20世纪中期才在传统西方音乐中有了一席之地,能够掌握的音乐家不多。很多有名的作曲家都为格莲妮作曲.她的声誉在音乐界十分高,是世界级的音乐家。1994年她曾到美国巡回演出。
她的个子很小.表演时在乐器之间优美地飞来飞去。她用触觉,以感受音乐振动的方法去代替她没有的听觉。她喜欢在表演 赤足,以加强她的感觉。她亦发展出过人的观察力,洞悉表演时指挥和乐团成员的细微动作的意义。
她不具备的并没有阻碍她得到想要的东西;所发生的不幸,并不能使她停止争取和成功。
看完3个故事,我们来谈谈“命运与运气”。
相信有命运这回事的人最大的困难是解释自己所做的事情里,哪一点自己的力量用尽,命运开始接管。
上面3个故事都是真实的,里面的主人翁都不甘心于现实给他们的限制,用自己的方法去作出突破。世界上大都有千百人在做相同的事.把自己从环境的囿困中释放出来。
每次在培训课程中谈到命运这个问题时,都出现认为“有”与“无〃两派。也许我们无须花费时间去争论是否真的有命运或者运气这—回事。我们必须承认,的确有从来没有预测或者防范的事情发生:报纸上天天都有空中坠下花盆或者砖泥伤人的新闻;或者一辆失控的汽车撞亡路势的行人这些我们都无法预知。生命里的确有不少我们无法控制的事情,姑且就把它们归入“命运”或者“运气”所控制的范围吧。
既然无法控制它们.我们为之而苦恼,担忧,甚至沮丧就没有什么意义,倒不如看看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身体有残缺,或者欠缺某些知识和能力.对自己的成就而言,如果说是达致完满结果的阻碍,倒不如说是自己不能跳出局限的借口。其实跳与不跳.只在个人一念之间。我们想得到些什么.决定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以及面对困难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