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力使命 作者:[美] 哈尔·克莱蒙特-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篮又一篮的供给被吊了上来,下面的船员们为了跟上步伐,不停地打猎和捕鱼。滑轮车周围越来越像一个居住区了。队员们在工作间歇用石头修建了一些高度一英寸左右的墙,看上去很像他们家乡的城市。没有造屋顶的材料——或者说伯纳兰没有下令吊一些上来——在其他方面,围墙内部确实有家的样子。
吊上来的供给相当多了,一个人抬不动。伯纳兰计划在通往火箭落点的路上设置一些驿站,这个路程可能不长,但他们也许会在火箭处待相当长的时间,应该充分准备,做到有备无患。实际上伯纳兰希望在高地上的人手多一点,这样他就可以留几个人继续吊食物,另外的人和他一起行动。但这么做有些困难,因为如果等到另外一队人绕路爬上悬崖,到达现在的驻扎地,时间耗不起,当然另外还有办法,但除了伯纳兰之外,其他人没有一个愿意考虑。一名队员做了个实验,此后,连伯纳兰也有些打退堂鼓。
在得到伯纳兰许可后——伯纳兰很后悔自己同意了——一名队员示意下面的队员让开,把一块子弹大小的石块滚到悬崖边用力推了下去。麦斯克林人和地球人都觉得这个实验很有意思。
地球人什么都没看到,因为他们离石头下落处太远,只能看到“布利”号。但他们和麦星人都听到了声响。石头和空气摩擦的声音就像是小提琴琴弦断裂,落地时发出的声音尖利刺耳。
幸运的是石头落在了有些潮湿的硬地上,而不是另一块石头上。如果二石相撞,溅起的碎片肯定会对地面人员造成伤亡。石块以每秒一英里的速度下落,坠落处地面的泥土像波浪般向四面冲开,但速度太快,没等地面的船员看清楚,已经是尘埃落定,形成了火山口一样的土坑。船员们慢慢爬到坑边,看着微微冒着热气的泥土,然后不约而同地从悬崖底部爬开。他们很长时间后才回过神来。
尽管如此,伯纳兰还是希望崖上的人手再多一点。他可不是轻言放弃的人。有一天,他提出一个修一座升降机的想法。尽管大家都保持沉默,但他还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提一下自己的主意。
正如赖克兰所知,船长是个巧舌如簧的人。伯纳兰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旁征博引,手下的船员开始时坚决反对,毫不动心,后来开始有点心动,最终被说服了。很遗憾伯纳兰没说英语,要不然赖克兰肯定会折服于他的雄辩。大家并不是坚决拥护这一决定,伯纳兰也没指望发生这种奇迹。
说实话,这次成功很可能不能算伯纳兰的功劳。唐纳默尔很想一块儿去看看出故障的火箭。他对命令绝对服从,也从不把不满表现出来,但待在船上确实很不甘心。他太想成为行动小组的一员,甘冒被绳子吊上悬崖的危险。他想,就算绳子断了,自己一下子完蛋,什么都不知道。因此,他成了船长英明决策的坚决拥护者。其他船员看到他身先士卒,不顾危险,甚至还跃跃欲试,也就打消了顾虑。
吊舱是一个木板做成的平台,四周安上护栏。这样一来,身处其中的船员看不到外边——这是唐纳默尔的发明。吊舱用绳子兜住,以保持水平,这是他们在赤道上用过的方法。
检查了吊舱上所有绳子和打结处之后,吊舱被拉到吊绳下方,捆在上面。在大副的要求下,上面的人试拉了几下吊绳以确保连结处结实稳固。一切检查工作就绪,唐纳默尔很满意,第一个跳上吊舱,固定好围栏,发出上拉信号。无线电通讯设备也在吊舱上,伯纳兰现在可以和唐纳默尔直接通话。
吊舱上行很稳,几乎没有摇晃。唐纳默尔不禁想起自己上次置身于类似装置中是多么不舒服。风仍然不停地吹着,却不能使钟摆似的吊舱移动分毫。因为此处风道太窄,风力不大。而且吊舱很重。
这很幸运,不光是因为平衡舒适的缘故。如果吊舱摇摆的话,随着吊舱上行,振动周期会越来越短,振动产生的力会把悬崖上的滑轮装置连根拔起。
唐纳默尔很机灵,上升时没有向下望一眼;相反,他紧闭双眼,完全不觉得不好意思。上升的过程非常漫长,共用了六天时间。伯纳兰不时停止拖曳,检查滑轮。还好一直都稳如磐石。吊舱终于被拖上悬崖,唐纳默尔听到伯纳兰的声音,这才睁开双眼,如释重负地走下吊舱,来到地面。
赖克兰一直看着,抢在伯纳兰的前面向下面的船员发出了安全抵达的信号。他的话被稍通英语的船员翻译过来。下面的船员也如释重负。他们能看到吊舱安全抵达,但不知里面的乘客状况如何。伯纳兰趁士气正高,趁热打铁,放下吊舱又开始把另一名船员运上来。
整个行动一帆风顺。运了十名船员之后,考虑到下面人手太少会给寻找食物带来困难,伯纳兰决定中止行动,不再运更多船员上来。
现在可以松一口气了,地球人和麦星人都有一种这次行动进入尾声的感觉。
“伯纳,如果你愿意等两分钟的话,”赖克兰向伯纳兰传达通过电脑传来的信息时说,“太阳就会恰恰位于你们的前进路线上。以前告诉过你,我们不能勘测出火箭的确切地点,只能告诉你一个方圆六英里的大致范围,一旦进入这个区域后你就得自己动手寻找。如果落点附近的地形还是现在这样复杂的话,恐怕寻找工作的难度很大。”
“你说得对,查尔斯,这个问题我们也想不出办法。但我相信我们会成功的。前面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不是都解决了吗?我承认,是在你们的帮助下才办到的。太阳到达预定地点了吗?”
“等一下,好啦!你前面有没有你能看见的地标,在太阳转一圈回来之前可以用来确定前进方向?”
“恐怕没有,我们尽力而为吧。你可以每天给我们纠正偏差。”
“如果不知道风向或洋流方向,这种计算不太可靠。我们会想加法的,会根据你每次报告的方位修正数据。祝你好运!”
第十八章 造山救火箭
从各方面来看,导向确实是个难题。沿直线前进几乎是不可能,每过几码,队伍就不得不绕过高高的大石头。麦星人的视线很低,这种身体结构使问题更加复杂了。伯纳兰尽量不往旁边绕弯,但仍然没办法准确测量每一次绕行的距离。每一天,火箭上的监测都发现他们偏离道路二三十码。
每隔五十天就要检查一次通讯机——现在只剩下一台了,另外一台留给食物运输队。有时伯纳兰给出的定位不太准确,需要提高测向的精确度。如果地球人认为定位数值出入太大,伯纳兰的队伍就停止前进;发生偏差的话,伯纳兰也会原地待命,直到获得更准确的方位。按兵不动的时候伯纳兰会检查包裹,必要时重新分配食物。他在出发时就有了沿途做标记的想法,在路过的地方摆上可以辨认的岩石。他打算清除掉路上所有的小石头,把它们砌在两边,形成一条通道。但这个工作要等找到火箭才做,到那时,火箭坠落处和供给基地的道路就会十分繁忙了。
五十英里的路终于走完了。正如赖克兰所言,船员们个个都尽了全力。
“伯纳,我们这儿搞数学的伙计告诉我,你离火箭只有六英里,或许更近。我们只能做到这个地步了,我发誓。组织船员进行搜索,这方面你比我强得多。我们会不惜代价帮你,但到这时候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你有什么打算?”
伯纳兰没有立刻回答。在视线只能看到三四码的情况下,很难想像怎么去搜遍六英里的区域。当然他可以让队员分头行动,但这样的话就可能有人迷路,他向赖克兰提出了这一点。
“火箭本身有二十英尺高。”赖克兰指出,“你们视线虽低,视域却比较宽。如果你能想办法登上一块大石头,就可以看到火箭。”
“当然,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办。以你们的英尺来计量,一块大石头有七八英尺高。就算我能爬上近乎垂直的石壁,也不敢往下看。我当然也不能派我的手下冒这个险。”
“但高得多的悬崖你们都爬上来了。”
“那不同,我们从没靠近近乎垂直的地形。”
“如果在石头和地面间建个斜坡,那么登上去没问题吧?”
“当然,不过——嗯,我知道你的意思了。等一下。”伯纳兰仔细查看着周边地形。周围有几块巨大的岩石,正如他描述的那样,最高的有六英尺,地面上到处是卵石。如果伯纳兰对几何学有所了解,他就不会轻而易举地下这个决心了。但他没有完全估计到工作的艰巨,因此认为赖克兰的计划可行。
“就这么干,查尔斯。这儿有的是碎石和泥灰。”他转身对船员们大致讲了他的计划。所有队员都动手搬运石块了。大家把就近的小石块搬到一块大石头底下,小石块搬光后四周露出了泥土。队员们再用钳子撬松坚硬的泥土,把它铺在石头上。
进展虽然缓慢,但已卓有成效。石块堆到一定高度时食物不够了,只能派一队船员到悬崖边的营地取。单从这点看来,工程已颇耗费了些时日。终于,石头较为平坦的顶部已伸手可及了。自从麦斯克林地壳上升形成高原后,这可能是第一次有人摸到这块大石头的顶部。碎石块堆成的斜坡从上往下看向四周伸展开去。但没人敢绕到大石头的另一面,那儿仍是笔直的峭壁。正如赖克兰的预言,从新建的瞭望台上望出去,确实可以看到这次远征的目标了。伯纳兰把观察仪架得高高的,让地球人也能看到。罗斯顿紧紧绷了一个多地球年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从瞭望台上看不大清楚,只能看到一个金字塔形状的白色钝头锥形物体耸立在岩石堆中间。它和伯纳兰以前看到的火箭形状大不相同——实际上它和地球二十光年范围内的任何火箭形状都不相同,但可以明显看出这不是麦斯克林固有的物体。不用说在麦斯克林险恶地面上艰苦跋涉的船员们,就连天上探险队的队员们也如释重负。
伯纳兰心中也充满喜悦,但没有像图利的地球人那种几近派对狂欢般忘乎所以。他比坐在屏幕前的人更清楚要从瞭望台到达火箭坠落地意味着什么。这段路程和来路相比虽然说不上更加险恶,但也好不了多少。即使站在瞭望台上,伯纳兰也看不出到底该怎么过去。还有一英里半的路程啊。地球人现在对方向也毫无把握,因而他们的方法也就行不通了——难道就没别的办法了吗?当太阳位于前进路线上方时他们就可以帮助伯纳兰校正方向。也可以不麻烦宇航员,派一名队员留守在这里同样可行——但现在只剩下一台通讯设备了,伯纳兰头一次想念起那台落在河谷居民手中的通讯设备来。
伯纳兰突然想到可以不借助通讯设备。在这里,声音在空气中确实传不远,高原上的空气太稀薄了。但正如赖克兰说过的那样,麦斯克林星人的嗓门非同小可。伯纳兰决定试试,他要留一个人在瞭望台上,他的任务就是每当太阳经过那个闪闪发光的锥状体上方时放开喉咙大吼。这样的话就可以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伯纳兰给大伙儿讲了他的计划。唐纳默尔指出,根据以往的经验,如果没有地球人校正方向的话,即使这么做也不可能避免误差,因为这儿很容易产生回声,很难判断身后瞭望台的方位。但他也承认,这是目前最好的方法,有可能帮助他们接近火箭。选定一名船员留守瞭望台之后,大家又出发了。
开始还看得清瞭望台,听到观察员发出的声音时可以及时纠正方向。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视线被石头挡住了,看不到瞭望台。只好每次听到指令时尽量朝着太阳的方向走,喊叫声越来越弱,幸好高原上本来就寂静非常,不会产生混淆。
即使到现在,也没有人觉得自己已经成了陆上跋涉的老手。大家都估不准走过的路程,已经习惯了比预计时间晚很多才到达目的地。所以,石头荒野的地形改变时,人人都又惊又喜。这种变化与事先的估计大不相同,大家都很好奇。
奇怪地形就在正前方。有一会儿工夫,有些船员怀疑是不是绕了个圈子又莫名其妙转回了原地。大石之间是一道长长的由碎石和泥土混合形成的斜坡,高度和他们修的瞭望台差不多。走上去之后才发现这个斜坡比他们的瞭望台长得多,向四面延伸,谁也望不到尽头,铺在一块块巨石周围,像凝固的海浪。麦斯克林人不知道爆炸或陨石坑这回事,但也可以看出这是石块泥土受到冲击之后堆积而成的。伯纳兰不止一次看到火箭,没等队伍登上斜坡便已经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也早已猜到会看到什么。尽管对细节不甚了解,但总体而言,他的预计是正确的。
火箭就在前头。在它的尾部气流冲击下,地表形成一个碗状的坑,火箭就矗立在这个坑的中心。当初火箭激起漫天飞雪的景象伯纳兰记得很清楚。他知道眼前的火箭虽然小得多,但降落时尾部喷出的气流却比前者强劲得多。降落处周围没有大石头,只在坑后面的远处有一些。碗状坑里的小石头早被冲得无影无踪。泥土也被刮走厚厚的一层。火箭本来有二十英尺高,现在却只比周围高起四五英尺。
火箭底座的直径和它的高度差不多,这个粗细一直到火箭的三分之一处都没有变化。看了地面传递过来的图像之后,赖克兰解释说这是火箭的动力舱。火箭上部直径越来越小,头部略钝,许多国家耗费无数人力财力研制的设备就安装在那里。火箭头部有几个开口处,没有对它进行密封处理。对气压有特殊要求或必须在真空中工作的元器件都是单独封装的。
“那次履带车爆炸之后你说过,这里也可能是同样的情况。”伯纳兰说,“但我看不出发生过爆炸。如果火箭着陆时我看到的那些洞是敞开的,里面就不可能还有很多你们那种氧气,怎么会造成爆炸?你说过太空中没有大气,任何小裂缝都可以让舱里的空气跑光。”
不等赖克兰回答,罗斯顿就插话了——他们正通过显示屏检查火箭,“伯纳兰说得对,这起事故不是由氧气爆炸造成的。我不清楚事故原因,大家进去的时候我们会留心观察,但愿能发现事故原因。当然这一点现在已经无关紧要了,除非还要造另外一枚同类火箭。叫我说,咱们开始干起来吧。我这儿脖子后头挤了一大群物理学家,恨不能马上弄到里面的信息。幸好探险队长是由我这个生物学家担任的,以物理学家们眼下这股兴奋劲儿,干队长的活儿肯定干砸。”
“你们的科学家只好耐住性子再等等了。”伯纳兰打断他的话头,“不过你忘了件事。”
“什么事?”
“你们想要的设备比地面高出七英尺。再说,你们的金属虽然看上去不是很硬,但我们恐怕还是很难打破金属壁,拿出设备。”
“该死!当然,你说得对。火箭表面外壳绝大部分是用可以快速拆卸的部件组成的,我们会教你怎么做。至于其他问题嘛……嗯,你们没有楼梯,即使有也不会用。升降机又需要人员先在最高处安装好才能用。暂时还没有办法,但天无绝人之路,目标伸手可及时我们绝不能放弃。”
“我建议,在我的队员从瞭望台赶来之前你们最好仔细想想,如果那时你们还想不出的话,我就会用我们自己的办法了。”
“是吗,你们有办法?”
“当然,我们已经成功地建了一个瞭望台,为什么不能再试一次?”罗斯顿足有半分钟一声不吭,赖克兰猜测他很可能懊恼得直掐自己。这么简单的办法,自己怎么没想到?
“我觉得只有一个难点。”他终于开口了,“你们这次堆石头的任务比上次艰巨得多。火箭的高度是瞭望台的三倍,而且这一次你们四面八方都要砌上石头,不像上次那样只砌一面。”
“为什么不能只砌一面,只要够得到你想要的设备就行?这样的话,从里面就能把其他设备拿出来。这样做容易得多。”
“有两个主要原因。最关键的是从内部爬不上去。这不是一艘载人火箭,各舱之间没有通道,所有的设备都设计为从外部拿取。另外一点就是不能从低到高开始拆卸。就算你们能揭开火箭设备舱下部某个舱门,但这部分的设备取出来后,舱门就装不上去了,因为你们举不起来。这就意味着你们必须拆下设备舱下部的所有舱门;而火箭头部缺少这些金属外壳支撑后,就会——或者很可能会倒下来摔碎。舱门占了很大的表面面积,而且很厚,承受了火箭很大的垂直重量。这个设计可能不太合理,但我们的设计理论是在无重力的太空中打开它。”
“恐怕我们只能将石头砌得很高,把火箭埋住,然后再一层一层往下挖,在下降的同时取出设备,这样就可以将火箭的垂直重力降到最低。”
“我明白了。”伯纳兰说,“再没有其他方法了吗?你刚才也说过,这可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目前还没有。在你的人手从瞭望台回来之前我们再研究一下你的想法。你们的形势不太乐观——我们不能给你们送来必需的工具。”
“我早就知道。”
伯纳兰已经让人给瞭望台上的那个队员传了消息,告诉他他的任务已经完成,赶快来会合。他现在应该在路上了。其他船员们就在原地休整待命。有时互相开开玩笑,有时从地势较平坦的地方爬近火箭看看稀奇。没有人傻到认为这是魔法,但大家还是惊叹不已。他们对火箭的操纵程序一窍不通,但如果赖克兰能意识到这是一个不用呼吸却依然可以开口说话的神奇民族的话,解释起来也不会太困难。麦斯克林人有一种虹管状的器官,他们的祖先可以在水下高速潜泳。现在这种器官虽然已进化成说话的气囊,但原始功能并未退化。他们自身的身体结构就有助于理解火箭的原理。
船员们对火箭的敬畏不光是因为他们对它的原理一无所知。他们的民族修城筑房,一直都认为自己是了不起的工程师,但是他们修的墙从来没超过三英寸高。别说多层建筑,就算是屋顶也让他们惊恐不已,因为他们天生对高过头顶的重物存有恐惧心理。这一次远征有助于将他们这种莫名的恐惧转化为对重力的理解和谨慎,但长期积习是极难根除的。火箭的高度大约是他们修建的最高建筑的八十倍,他们对此有畏惧心理也丝毫不奇怪。
瞭望台的船员终于回来了。伯纳兰通过无线电与飞船联系。不出所料,现在还是只有采用他的办法。他没有理会罗斯顿的道歉,和自己的手下埋头干起活来。天上的观察者们直到这时也没发现自己在麦星上的代理在打自己的小算盘。这种疑心直到很久以后才产生,不过到那时已经没什么用处了。
奇怪的是,工作并不像预料中的那么难。原因很简单,火箭尾气激起的石块和泥土很松。高原上空气这么稀薄,也不会有什么大风把泥土重新刮实。如果这时的人类通过研究火箭里携带的资料成功研制出反重力太空服,那么,这些工程一把铁锹就够了。把土一扬,泥土的重力自然就会把自己压得紧紧的,形成土堆。当然,这里的松,仅仅是对麦星人而言。成堆的石块泥土被轻轻推到火箭的坑里。推动之前都要大叫一声,以示警告。一旦推下去,滚动速度快得人类的眼睛根本看不到,一头便扎进土坑,自己把自己夯得结结实实。
船员们多次试图打开舱门,到头来却不得不放弃。但即使这样,天上的人类中最悲观的观察员也认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他们从显示屏上看到闪闪发光的火箭被越埋越深,现在只剩下装着仪器的约一英尺高的火箭头露在外面了。
伯纳兰停下手中的工作,不再往上砌,绝大多数队员也退下土堆。摄像仪安装好了,正对着火箭头,从外壳上细小的缝隙可以看出此处有一个舱门。伯纳兰单枪匹马爬到舱门前,显然在等候如何打开的指示。罗斯顿和其他人一样聚精会神盯着屏幕,向伯纳兰发出指令。四方形的四个角上各有一个活动螺栓,最上面的两个正位于伯纳兰的视平线上,下面两个位于六英尺下方。通常要将螺栓往里摁,再用方头扳手旋转九十度,但麦星人的大螯钳完全可以替代扳手。伯纳兰成功地卸下螺栓,把它拔了出来,但舱门纹丝不动。
“你最好用绳子把舱门的一角或两个角拴住,先卸下其他地方的螺栓,然后退到安全距离之外,用绳子把门拉开,以避免人员伤亡。”罗斯顿指出,“你总不希望舱门倒下时伤着谁吧!它有一又四分之一英寸厚,舱门下半部分还要厚一些。”
伯纳兰依言行事,很快队员们便刨开土堆,下降到了舱门的下边缘处,这儿的螺栓也毫不费力地卸了下来。稍后,大家猛拉绳子。舱门打开了。一开始只开了一道缝,然后飞快倒下,落地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阳光照耀下,从新开的口子望进去,仪器完好无损地躲在里面。监视房间里和观察火箭上的探险队员们放声欢呼起来。
“伯纳兰,干得好。我们欠你太多了。你能不能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