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骁将-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从坐上这了庐江太守,张允自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还搅得刘宪不得安宁。
    守庐江必守皖城,而守皖城必守皖口。这皖口的大江对岸,就是江东水师的驻地之一——虎林,荡寇中郎将、江东水师副都督程普长年于此驻守。
    估计也是因为瞧不起张允,在刘磐、黄忠去后,程普所部活动范围立刻扩张了不少,江东战船在皖口附近常有出没,吓得张允是一惊一乍。
    从孙策时期开始,荆州就没少和江东交战,张允在水面上是领教过程普等将的厉害。现在一点都不敢造次,江东军稍有大的活动,就命人通报刘宪,让其率兵来援。
    开始的几次,刘宪还真的率部前去,到后来……存他娘的就是一现实版的“狼来了!”。
    去了吧,就跟傻子一样让人耍;不去把,面子上又不好看。张允毕竟身份不一般,且俩人交情也平平,远不像他与刘磐、黄忠(黄叙病愈,华神医万岁,给老黄忠安排一个后人,省得人家年老时孤苦零的的,怪可怜!)。搅得现在刘宪是一听张允来信就脑门子生疼。
    “皖口水师全军覆没”,切,这张允还真有本事,五艘艨艟,十艘斗舰,百十艘走舸,加上两千水兵就这么着一战全完了!
    “这***废才!”暗骂一句,刘宪随手扔掉了书信,“传我军令,退兵合肥!”程普怎么突然力拿下皖口了?难道孙权潜伏了两年后,要竖威立信了?那也应该兵江夏,怎么奔庐江来了?
    不管怎么说,皖口是必须夺回的。但愿这次回师庐江不要再闹笑话……
    “公子,这张允书信口气是越来越不客气了,这等的大声喝喝,行若部属一般。”却是一旁的刘廉拾起了书信,打眼看了之后,很不忿的说道。
    “呵呵呵”,刘宪笑了笑,并不成搭话。自从年初亲入襄阳之后,自己身上的“袁氏”就越加的暗淡了。
    毕竟,袁绍的时代一去不复还了。(袁绍,死于建安七年,公元2o2年)
    在这之前,每当刘表诞辰或是新年,刘宪只会是让人献礼上表,却绝不会亲身前去襄阳。
    “好了,去召雷薄、丁奉二将前来,我有事相商。”
    “是,公子。”
    第五次了,李通,你要顶上几次才敢出来正面一战?回望一眼可见的寿春城,刘宪知道此刻的城内还有不少于一万五千人的曹军。原先他指望着用计赚开城门,而不是正面接战。可现在,他已经有了正面击破李通的信心,却没了机会!
    来一次,你守一次。难道你就真的忘了,咱们正面交手不过一次而已啊!这般的死守不出,你就真的不怕军心生惧?
    “元度,真的又要撤军?这般的来来回回,何时才能攻下寿春城啊?”雷薄粗大的嗓门离得老远就传到了中军大帐,“张允那个软蛋,老是虚言谎骗,理他做甚?”
    随着雷薄一起走进帐中的丁奉,此刻已经做到了裨将军,俨然是合肥军中的第五号人物。能排在他上面的只有刘宪、雷薄、陈兰、糜芳四人。
    “坐吧”,随意的招呼一声,刘宪指点着挂起的地域图中的那个红点点,“皖口已被江东军攻陷,于情于理咱军都须回师合肥准备。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如何防止他出来纠缠。这两年李通是窝囊了些,但到底是一将才,不能掉以轻心……”
六十九章 一城锁江淮(下)
    寿春城头,仓慈遥目南望,五里外的刘军大营已经化作了一片火海。wWw。隐约的还可以看到更远处渐渐没于地平线的刘军后尾……
    寿春城下,源源不断的曹兵从洞开的城门中滚滚而出——李通亲率五千精锐,出城寻战!
    刘宪的突然撤军很让二人不解,火烧大营更是让人想不到。
    他们唯一能“确定”的是——刘宪后方遇到麻烦了。
    这样的状况之前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只是这一次的情况有些特殊,刘宪竟然连拆解大营的时间都没有,就直接一把火少了个精光。
    说实话仓慈心里不是没有怀疑,两年多的交手,他很清楚对面的那人是何等的难缠,眨一眨眼睛就能冒出几个鬼主意来,说不准——这次火烧大营也是设下的一个圈套。
    但对李通领兵出击,他是支持的。原因很简单,为了缓解一下城中的压力。
    自从去年秋季李通“调戏不成反被奸”之后,刘宪接连三次兵临城下,对城内的压力已经达到了顶点。
    来一次,守一次,再来一次,再守一次,这已经不是单单的丧士气了,而是纯粹的打压信心。现在不说上次大败后存下的五千余将士,就是最近接连调来的万余兵马,谈起合肥刘宪来也是个个心存惧意。
    简单点说,李通再不出兵,部队的军心就完了。
    仓慈支持李通,即便是最后落得大败而回。
    毕竟——“是”或“不是”圈套,他们还有一半的希望!五层的把握,这远比前几次的“机会”要大!
    李通现在管不了仓慈是什么想法,他只愿此次出兵能够大战一场,是胜是败就让老天来断定好了!
    出了寿春城池,李通领兵只往前走,望着刘宪撤军方向就追了下去。
    城外二十余里处,有着一片连连的丘陵之地,深有三十里之遥。此刻一万刘军正伏于其间,而刘宪自己则引着部下三千骑兵隐藏在丘陵之右。
    没有太多的准备,也用不着刀不离手,甲不离身,三千骑兵散落落的撒在几座丘陵之间,睡觉假寐晒太阳,各不相一。而刘宪也没严格军纪的意思。
    两年的归属,两年的调教,刘宪可以放声对任何人说,眼前的这三千骑,不仅是南中国最精锐的铁骑还是他刘宪最可靠的助力。
    无数次纵横徐州,攻城掠地,不但给合肥抢来了无数钱粮,也把这三千骑兵养的一个比一个肥。
    拿爷的响,吃爷的粮,卖爷的命!
    天经地义的事!
    “公子,公子,李通来了,李通来了!”刘信顺着土丘滑了下来,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一溜烟的跑到刘宪跟前!
    刘宪正舒舒服服的晒着太阳,听了之后眼皮子也不带眨眨的,嘴巴一张一合,“多少人啊?还要多长时间进套?”
    “一红旗,一黄旗,五千人。进套子估摸还要半个时辰!”
    “等。”
    “是,公子。”
    被大火烧了一把,营寨已经化作一片灰烟,停都不停,李通领兵直接绕了过去。这一追就是二十多里!
    “将军,敌军直插进了前面那片丘陵地,还在入口处烧毁了不少粮秣。我等于周边探查,并未现埋伏。”
    一座挨一座的低山丘陵,李通怎会忘记这片伤心地,去年秋天就是这里燃起的那场决定性大火,才让刘宪压的自己死守不出,压的寿春一直缓过气来。
    李通知道,过了这片丘陵就可以直接插到通往合肥的官道,要比绕行外道近了六七十里。
    “追!”看样子,刘宪是真的急着回合肥,不然的话他怎么舍得烧毁粮食?两年多的相处,李通是极了解刘宪这人的吝啬。一个每次撤军时,都要把寿春城周围打扫的干干净净,颗粒不剩的主儿!
    这是自然不可能打败你,但也要牵制你一下,恶心你一下!“全军追击!”
    李通军在丘陵中走的很舒坦,因为刘宪并没在前面设下埋伏。丘陵纵深三十余里,刘宪军埋伏的地点是正中间。
    十多里山路的安稳不但让李通坚定了自己的信心,也让他麾下的五千精锐士气猛增,他们已经开始憧憬,接下的这几天里——刘宪怎样为甩掉自己这块狗皮膏药而头疼!
    下一刻,从天堂到地狱的一瞬间,一万刘军,雷薄、丁奉二将用事实给李通好好地上了一课!
    一万对五千,有心对无意,胜得毫无疑义!
    “公子,李通上套了!”
    翻身坐起,刘宪拎起放在一边的铁盔,一边往头上套,一边下令道:“整军,备战!”
    一刻钟后,三千铁骑化作三股洪流向左而行。
    山岭间的战事,己军必然获胜,这一点刘宪毫无疑问。但也正是因为在这土丘矮岭之间,己军才会很难全歼李通军。
    逃散开来的李通军,战力方面已经是不值一提,对于封口用的三股“千骑”是毫无威胁的。
    可惜的是抓不到李通,以他的心性绝不会向无头苍蝇一般一个劲的望寿春方向飞。应该会领着身边的一溜子亲卫,在那个小山丘下窝上两三天,等自己走了后再……
    建安八年夏,刘宪五征寿春不果,回师合肥。
    还是那三千骑,两昼夜的狂奔,在大部队距离合肥还有一天路程的时候,他们已经赶到皖城。
    对着面前一脸谄笑的张允,刘宪真想一巴掌扇过去。不因为别的,只因程普已经撤军!
    建安八年夏,江东程普拔皖口,随即撤回虎林。
    年秋,孙权西征江夏,大败黄祖水师,斩获两万余,因江东山越复动,未克江夏,退走!
    庐江接连合肥拥兵五万之众,但是皖口水师覆没,落得只能坐看孙权来去自如。刘宪是早早的就退回了合肥,眼不见为净。
    黄祖这次逃过了一劫,但实力大损,也没无胆气再同江东独战,战后连连上表襄阳,请派援军。
    刘表思量再三从庐江抽调一万人马归入江夏,又调张允回襄阳,而庐江太守之职则有刘宪代领。
    统兵四万余,坐领两郡之地,刘宪现在是好不风光,可实际上呢?如坐针毡。因为啊,他必须给刘表的“厚待”做出一个回应来——娶妻,把自己彻底变成——荆州人。
    只有联姻,才能消除刘家——荆州“外人”的印象,而且不仅仅是自己,这次还要顺带牵扯上刘基。
    刘繇病逝已经将快四年,刘基自然是过了守孝期限,年纪到了18岁,确是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然而面对荆州庞、蔡、黄、蒯、马等几大家族错综复杂的关系,刘宪一时间真是很难做出决断。
七十章 联姻马氏
    猛然间,刘宪羡慕起了诸葛亮。wwW!
    这家伙真是太有才,太有福气了!
    叔叔诸葛绪跟刘表是旧年好友不说,大姐嫁给了蒯家的蒯琪,二姐嫁给了庞家的庞山民,自己也娶了黄承彦的二女儿,上下经营的是滴水不漏!
    这么一来,既有利于他诸葛一门在襄阳立足,免得受人欺负,还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力量。并且让他在无形中接近了荆州学术泰斗庞德公、司马徽,获得良师益友的同时,也促使自己在学业上的进步,政治上的展。
    而更重要的是,刘表的后妻和黄丞彦的妻子是同胞姐妹,都是蔡瑁的妹妹。诸葛亮娶了黄的二女儿黄月英,刘表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他的姨父。(黄月英的大姐,嫁的也是庞家。)
    有了这种关系,刘表就是诸葛一门在襄阳生存进取的最大政治靠山,也是诸葛亮从上层统治者那里获得消息的源泉,为他以后观察分析形势,了解天下大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可以说通过联姻,诸葛家族与荆州的这些大家族迅建立起了之间的良好关系,与荆州的统治者也攀上了亲戚。密切的来往,加上士族门阀间的“吹捧”与“互相吹捧”,自然能让诸葛亮在荆州名声远播,也彻底改变琅琊诸葛氏荆州“外来户”的身份,成为荆州年轻一辈屈一指的名士。有了这些关系,再加上本身的聪明才智,诸葛亮真是想不出名都难。
    简直就是一个摆在刘宪眼前的成功典范,一个光辉灿烂的榜样英模。
    可惜的是,刘家没有一个与刘表交好的长者,也没有两个正在妙龄的嫡女,有的只是汉室宗亲东莱刘氏的“金字”招牌。
    靠着这块沉甸甸的招牌,刘家在襄阳城内顶着“外来户”的名头享受着豪门大族的待遇,无论是刘表还是庞、黄、蔡、蒯四大家,没人敢对他低看一眼。
    年纪轻轻的刘基也得以顺利进入了庞德公门下,别的不说,单是同诸葛亮、庞统的同窗之谊就让刘宪兴奋的难以入睡,虽然到现在为止,他还从没见过龙凤中的任何一人!
    不得不说,自己这个小从弟还是极有资质的,在庞德公门下数年,文采诗赋尽在胸间,年纪不大却也名传荆州。
    襄阳刘氏如今的声势,十分之中有一分是靠他得来的——青年才俊,前途可谓也!
    余下九分,三分靠家事,一分靠袁氏(姻亲),再剩下的那一半就是刘宪出生入死打下来的!
    同还未出炉的刘基相比,征战一年余,尽显名将之姿的刘宪无疑更受人看重。
    袁绍的病逝,让刘宪的归属没了悬疑。新年时的亲入襄阳之举也隐晦的表达了他自己的心愿,但想督掌两郡军政大权,仅靠着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更进一步的动作!
    观现今荆襄大族,待嫁之女不在少数,刘宪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求娶蔡氏侄女,不仅可拉近与刘表的关系,更能取得蔡瑁、张允的全力扶助,更甚者是隐藏在刘表背后的——蔡夫人。
    但刘宪明知道蔡氏最终的下场,若还去相求,那才是棒槌一个!蒯氏倒也有合适的,可要是同蒯氏结亲,刘宪相信明年自己就会再次被调走,还很有可能不再掌控军权。
    蒯良、蒯越二兄弟是刘表的肱骨之臣,一掌军,一掌民,虽然不督领地方,在荆州军中的影响力却还要盖过蔡瑁、张允。要是再加上一个刘宪,怕就该刘表睡不安稳了。
    庞氏、黄氏都有妙龄嫡女,可想到日后要在刘备手下混饭吃,刘宪也就熄了同诸葛亮、庞士元拉关系的念头。
    襄阳四大家都不合适,那就只剩下宜城马氏了!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虽然此时的白眉马良还是一束少年,还不及十五岁,却已经声明显达荆州!毕竟宜城马氏也是荆州有数的豪门大族!
    到了年末,刘宪求娶宜城马氏,刘基求娶黄氏小女,二人的婚姻至此算是告一段落!
    而为了安抚刘表、蔡瑁等人,刘宪还故意让人散播一道谣言——之所以不娶蔡氏女,是因为不愿与**人牵扯上裙带姻亲,剩的落下***的名声。
    一晃到了仲夏,婚期来临,刘宪率数十亲卫折返回了襄阳。一应的繁琐礼节不提,迎亲成婚喜宴却是少不了的。
    这次大婚,算是襄阳城中少有的热闹,刘表亲至不说,手下的蒯良、蒯越、蔡瑁等一应臣子也是一个不少,各郡太守人虽不能到,却也少不得备来一份厚礼。
    比如刘磐,他身为主将,不能轻易动身,做副将的黄忠却可以亲身来到,更是带来了独子黄叙。而新野的刘备等人也当然可以到场,这一点却是用不着避讳刘表的。
    “兄长,黄祖所遣之人相求内室一见。”刘基这次喝了不少,脸色涨的通红,好在两眼还是清澈。
    “哦”,黄祖的人,会有什么事?刘宪品了品,难道还是“巴结”?
    自从建安八年的那一次大败之后,黄祖对江东就有些心生惧意,所以对于扼守大江下游的刘宪很是好说话。
    这半年来,刘宪重整皖口水师,所用战船有一部分就是从黄祖那里私下购来的。“让他到侧室等着,我送刘表离去之后就去见他。”
    “知道了,兄长!”刘基应了一声,接着又有些拿不定的说道:“兄长,刘皇叔那……”
    “今晚人多眼杂,不宜相见,后日我去拜会。”笑着拍了拍刘基的肩膀,刘宪迈步向宾客中走去。
    先是刘表后是蔡瑁、张允、蒯越、刘备等人,府中宾客相继离去。刘宪这个新郎官没急着入同房,却要在侧室会了会黄祖的使者。
    来人虽然是常服打扮,但刘宪还是看得出来人是军伍出身。
    “江夏黄使君坐下苏飞,见过刘将军!”
    剑眉一挑,刘宪口中暗嘘了下口哨,“苏飞,甘宁的好友苏飞?”
七十一章 锦帆甘宁
    与刘宪料想的一般,苏飞此次前来所图还是“巴结”二字,只是手笔更大了一些。wwW、“五艘艨艟,十五艘斗舰,百条走舸,三千水兵,哈哈哈,黄使君真是好大的手笔!”
    “只是”,话音一转,刘宪遥指刘表府邸方向,笑着说道:“这等厚礼,我可不敢私自收下!”
    自从与马氏定亲之后,建安八年底,刘表便就从江陵调过了一队水师,让皖口水军的人数猛的增长到了三千人,若是再加上黄祖许下的这三千人,刘宪甚至敢望眼江东,而不是坐守庐江。
    “刘将军说笑了,主公若不应允,我家使君怎敢如此大胆。”苏飞接腔笑道,“主公已经下令,从夏口拨去三千水军,黄使君做的不过是把走舸换成了斗舰而已。绝不是,背着主公私下往来。”
    刘宪还真没想到,刘表能如此大气,竟然又拨调了三千水军来。脸上不禁露出了微笑,如此一来皖口的防备力量不仅是增加更是威胁到对岸的虎林,但是……
    高兴之后,刘宪有不能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他手头上没有一个合格的水师统领。
    若皖口水军只有两三千人,丁奉还能勉为其难,可现在兵力增至六千,这摊子绝不是现在的丁奉就能撑起来的。
    苏飞此次前来可不近是为了黄祖的事情,他心里还藏着一个自己的小九九。见得刘宪高兴间脸色忽的一变,心中暗叫有门。“刘将军,可在为水军统领着急?”
    语气中含有这几分试探!
    瞥眼看了苏飞一下,刘宪心中一动,虽然此刻甘宁还在巴郡、东州一带厮混,可早一步把苏飞拉到手,不就等于早一步接近甘宁,“呵呵,苏将军是知道的,刘某手下6上将军还有几员,这水上么……”看着眼中泛溢着喜悦的苏飞,刘宪出了邀请,“久闻苏将军乃是江夏水军中的一员悍将,刘某仰慕大名多时,不知可愿屈就皖口一职?将军若是应允,宪当亲自上表。”
    “啊?”听到刘宪的邀请,苏飞脑子里禁不住一糊,天地良心啊,自己可从没跳槽的意思啊?只不过是想给朋友找个吃饭的地方,怎么……
    去年秋天的一战之后,经过这大半年的恢复后,江夏水军视力恢复了大半,兵力更是快达到了两万人。苏飞是黄祖军中的水军都督,执掌兵马近万人,可真的瞧不上皖口那位子。而且那地方距离虎林太近,就在人家嘴边上,太不安全了。
    当下干笑一声,苏飞掐着嗓子谄笑道:“抬举,抬举了。承蒙刘将军看得起,可我久随黄使君马后,这……皖口……还是不太好吧!”
    “不过,我有一好友,姓甘名宁,巴郡人氏,乃是水中能手,将军若能收纳麾下,定……”见刘宪眉头皱起,苏飞连声说道。
    “甘宁,锦帆贼?”面上做出一副怒气勃的样子,刘宪心里却是乐翻了天,不过也有一丝疑惑,自己一直在留意这个家伙,不是一直在巴郡闹腾的么?怎么……
    “将军休要小瞧了人,兴霸虽然暴躁,但为人勇猛刚强,较之已经死在将军刀下的周泰还要胜出颇多。而且他长年操船在大江中,精通水战,正是将军所需的人才。”
    这么卖力气?刘宪有点吃惊的看了一眼苏飞,倒是个做朋友的好料,“呵呵,如此卖力气,你与他是何关系?一为贼,一为官……”故意显出一副不怀好意的样子,刘宪语气古怪的说道:“我到荆州这几年,早就听过这人,轻侠杀人,威风炫赫。步行则陈列车骑,水行则连接轻舟。连跟班的随从都身披锦衣,倒是好大的名声。”
    “将军所说的那是几年前的兴霸,现在他在乡中苦读,钻研诸子百家之说,是想在乱世中有所作为……”
    “有所作为?”在冷笑一声,刘宪可是很清楚甘宁现在在干什么勾当,“蜀郡更主,碍着他什么事了?合着赵韪一到,他就跟沈弥、娄起兵造反……哼,真是好一个有所作为!”
    座下的苏飞张口结舌,一时间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脑子里一片混乱,这刘宪远在合肥,他怎么了解这么清楚?这些事情,自己不接到。
    甘宁之所以联合沈弥、娄合伙起兵造反,纯属是跟赵韪有私仇。他早年横行大江,受刘焉招安,18岁任过蜀郡丞,也是风光一时,虽然做了官之后行为还是照旧。
    但蜀郡现在是赵韪当家,甘宁心中不甘,也是怕遭人报复,这才合着沈弥、娄起兵。但是他们这伙人的实力太弱,经不住赵韪三番五次的攻打,现在已经是支撑不住了。
    也正是因此,甘宁才会给苏飞去信,让他帮自己在荆州找个门路。
    苏飞是黄祖军中大将,本可以把甘宁安排到自己军中的,可他了解黄祖为人,甘宁做过贼匪,黄祖肯定是不会重用的,与其到时落得难堪,还不如另给他找个门路。
    在苏飞看来,刘宪这边皖口水军的位子简直就是给甘宁贴身准备的,天赐良时,甘宁来的恰是时候!
    可惜……怕是难以实现了。颇为无奈的叹了口气,苏飞正想恭手告退,却看到刘宪正一脸带笑,别有意味的看着他。
    心中忽然一亮,刘宪怎么这么清楚甘宁的前后?他在合肥落脚,甘宁则在巴蜀,中间差了上千里。若不是特意留心,还能用什么来解释?
    “将军你……”
    “哈哈哈,苏将军,我刘宪是真要好好感谢你一番,能得甘兴霸,我皖口无忧矣!”
    “将军……愿收留兴霸?”苏飞的声音有些颤抖,是高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