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骁将-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刘宪一愣,张兰、樊裕更是摸不着头脑。你留倾不是准备要自己脑袋的么?
    “脑袋”,刘宪瞬时间回过神来,留倾是想要拿住自己,可他怎么突然间改变了计划?
    刘宪回过神的同时,张兰、樊裕的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但二人眼光一对后,没有一人横栏一步。
    留倾顺利的冲到刘宪面前,距离三步时才露出狰狞的面目,“小子,还不与我束手就擒。”
    说话间再跨前一步,腰间长剑也顺手拔了出来,离鞘而出,闪着寒光的长剑由下而上,斜撩斩出。目的也不是斩杀刘宪,而是把长剑搭在他的脖颈间。
    利剑即将加身,刘宪却依旧面无惊色,在长剑就要搁在自己脖子上的那一刻,他身子逆着利剑一转,右手已经向一只老虎钳一般狠狠的夹着留倾握剑的右掌,使劲一握……同时,左臂顺着身子的扭势甩出。
    刘宪完全可以搓手成刀,一记手刀看在留倾的脖子上,不死也要昏过去。可这种“击倒”方式虽然干净利索,却没有能突出刘宪的神力。
    威慑力是有,但还达不到刘宪的预期。
    所以,刘宪选择了一种蛮力十足的方式。
    甩出去的左手狠狠一掌印在留倾的腰椎处,然后化掌为抓,抓着留倾束腰的甲带用力一提。
    被刘宪单手提在半空中的留倾就像是一只出水的鱼似的,尽力挣扎,却已经于事无补了。
    “什么?怎么可能?”一支关注着留倾举动的张兰、樊裕被这一幕惊呆了,“这……这刘宪……竟能如此……”
    留倾是王彬手下的要人,实力怎样他们二人心知肚明,手上的功夫不比他们本身差到哪去。
    现在留倾加之以偷袭,利剑在手却也被刘宪单手擒拿,这岂不是说自己也在这个刘家子面前走不了一合?
    张兰、樊裕二人震惊,他们身后的亲卫更是震惊,还有城楼、城墙上的千余士卒。
    刘繇的身影还在他们还脑海里浮隐浮现,那个一身文气、风雅偏偏的刘振武,怎么就有这一个武力群的侄儿?
    “将军神威!”刘宪身后十余步的刘义等人不失时机的高声喊道。
    随着他们这波人的呼喊,后队两千余军士齐声呼道:“将军神威,神威,神威!”
    随之,呼声进一步扩大,乃是城楼上的海昏将士也加入了呼喊。
    “小儿,何来害我?”刘宪怒目而视。
二十四章 立威(中)
    “咚”
    留倾被重重的摔在地上,巨大的冲力让他连吭声求饶的机会都没有,便昏死了过去。wWW、
    震天的呼声也在留倾落地的刹那停止了,数千道热烈的目光在这一刻聚集到了刘宪身上。
    见留倾昏死过去,刘宪嘴角挂着一丝冷笑,这才抬头看向张兰、樊裕二人,目光如炬,好似两柄可以洞穿人心的利剑。
    脸色煞白的张兰、樊裕二人,在刘宪锐利目光的注视下身子不由得打起了战栗,好似心底的事情被人翻出来了一样,不敢对视刘宪的目光,勾着头颤巍巍的站在那儿……
    震惊、骇怕、局促……种种因由让他们不敢直面刘宪。
    越过这二人,刘宪的目光投到了留倾的那二十名亲兵身上。这些人都是留倾的亲信,之前都受过留倾的吩咐。留倾一动手,这些人也准备上前接应,却不想自己主子竟然被他们心目中文雅秀俊的刘宪一合拿下。
    震惊之余,也不敢再次上前,踌躇在刘宪身前**步外,不敢再上前去。
    刘宪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睥睨而顾的眼神像是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压着他们的心灵。
    只感觉自己周身紧,似乎空气中有种无形的力量在束缚着他们。
    “尔等还不束手?”大喝声中,刘宪跨前两部。踏点而行,语毕脚落,一股威压透体而出。
    直面刘宪的那两个亲兵,所受气压冲击最大,手一软,缳刀就已落到地上。
    “砰砰”,似乎是开了一个头,余下十八人缓了片刻后纷纷抛下手中的兵器,就像是手上沾了一块洛铁似的,有多远抛多远。
    身后的刘忠、刘义大手一挥,一队军士冲出,把留倾带来的二十亲兵悉数押解,连着已经昏死过去的留倾,全部解到了一边。
    刘宪大步跨前,径直走向城门,刘忠、刘义等也不失时机的跟上,正好把张兰、樊裕二人夹裹在之间,再向后就是刘宪带来的两千军士。而张兰、樊裕二人的亲卫却被挤到了最外面。
    刘宪心中极为安定,城门处一合擒拿留倾,此举足以显示自己勇武,令士卒信服。现在又把张兰、樊裕这二人控制在手,海昏城中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威胁的到自己了。
    只是他心里还有一丝嘀咕,留倾、沙恒二人怎么就突然改变了主意?
    步入城门,刘宪几乎可以直接看到不远处的那个小肠。
    海昏,一个不甚大的小县城,居民本就不多,经过祚融叛乱,刘繇平叛,二刘之战(刘繇、刘表),百姓几乎逃散一空。如今海昏城大多数居民都是士卒或是军属,四个角落,城北归王彬,城西是樊裕,城东则为张兰,独有城南,乃是三营集结地大校场。
    张兰、樊裕两部相加人马在三千以上,除去在南城墙列队的千余军士外,在城南校场还立着两个千人队。
    与之相对的王彬遗部,两千多人,大大小小分成四部。但刘宪在校场看到的却是一大一小两部,留倾、沙恒以及王彬的亲卫头领王毅,三部相合几近一千五百人,余下的那个小部,自然就是陈希的七百人马了。
    “两位将军,上马与我同行。”刘宪止步,转身向刘忠使了个眼色,接着向张兰、樊裕二人言道。
    根本不给俩人说话的机会,刘宪这边才翻身上马,刘忠已经使人牵来了两人的战马。
    苦丧着脸,张兰、樊裕勉强支出一个笑脸,点头应是。
    城门一出戏后,刘宪也不打算再给这二人脸面了。
    随着战马前来的还有二人的几个亲卫,虽然这几个人在刘忠等人的包裹下根本无所作为,却也让张兰、樊裕心里有了一个依靠,好上了一点。
    刘宪一马当先,张樊二人则自觉地落后半个马身,也没再唠什么废话,径直去了校场。
    南城墙突然传出的震天呼喊显然惊动了校场的人马,从听到的声音上判断,陈希、徐直都露出了笑脸,特别是陈希。今早他突然得知王毅领着三百亲卫也打算去投孙策时,心里就七上八下的,而顺着王毅的加入,沙恒、留倾全然推翻了原先的计划,这一边变故差点没骇是他。
    另一边的沙恒、王毅则是脸色大变,如果留倾计划顺利的话,南城门出响起的将是乱嗡嗡的嘈嘈声,而不是整齐激昂的“将军神武!”
    在这一瞬间,沙恒、王毅脑子里都转过一个“撤”字,可想到还在收拾行李的众多军属,二人脸上不由得露出了苦笑。
    王毅是王彬的亲卫队长,可谓是心腹中的心腹,是王彬最为信任的一个人。他同王彬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王彬死的太过突然,陈希的变现又有些偏离他的预料,所以没有站出来捣事。
    冷眼旁观的王毅比沙留二人看的偷多了,海昏城内三营杂居,营头内多有亲戚朋友,他们二人这边玩花样,那里瞒得住张兰、樊裕?
    所以沙恒、留倾之前的计划是行不通的。
    于是,三人合计之后,得出的计策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留倾在城门处下手,有二十亲卫护着,也能僵持一段时间。沙恒、王毅则带着三人主力前去校场,好做留倾的后应。
    在原先的计划中,城北大营是不会去校场的,理由是王彬之死张兰嫌疑最大,两军之仇不共戴天。
    以刘宪做人质,他们三人只求带着人马顺顺当当的撤到彭泽大营就行。
    这几天里,王毅暗地里可一直同太史慈、孙贲保持着联系。双方已有约定,今日太史慈领兵五千就要南下接应来了。
    刘宪领着三千人马施施而行,一进校场他就看到了点将台边上拴着的一匹好马,而另一件事,就是已经摆出锋阵的,由沙恒、王毅领衔的一千五百人马。
    “刘家小儿,快快还我留倾贤弟,不然我要你狗命!”沙恒见刘宪身后果无留倾踪影,心中惊悸之余也大为愤怒。反正是撕破脸皮了,还怕他作甚。
    那“将军神威”一句,却是被他按在了张兰或是樊裕身上,刘宪他依旧不在乎。
    是以,沙恒当即纵马而出,在阵前奔驰大喝。
二十五章 立威(下)
    ps:求票票。WwW、QunabEN、coM(要票要的我现在都不好意思了,可问题是票票确实太少了。)
    “看我拿此人头颅前来祭旗。”刘宪话音一落,旁人还来不及反应一匹雪白色的战马已经冲出阵去。
    三尖两刃刀攥在手中,刘宪大声喝道:“无名鼠辈,也敢猖狂?”手中兵刃化作一道寒光,隐隐携风雷之声,朝着耀武扬威的沙恒刺去。
    就沙恒这等不入流的无名下将,刘宪那里会放在心上。只有有些可惜,自己的处*女战竟然是这等对手。(曹真那次那不算)
    白马到底还是胜过寻常马匹许多,几次跨越就从张兰、樊裕部下的两个千人队之中窜了过去。
    刘宪马快,手中的三尖两刃刀更快,说话间已经来到了沙恒的跟前。
    那沙恒倒也是反映了过来,手中的长矛往起一抬,正好挡住了削向自己颈项之间的一刀。
    但是刘宪手中的三尖两刃刀怎么会是如此轻易就被挡的下来?
    沙恒突然感到一股巨力从矛身传来,柔韧的矛杆已经明显的呈现出下凹。正准备撒手放掉长矛的时候,他突然感到自己手中的长矛仿佛成了纸糊的一般,方刘宪挥下的刀刃突然之间削断了矛杆,方向、度、力道丝毫不变的向自己削来。
    沙恒心中大叫不好,连忙撒手向后仰身,几乎是躺在了马背上,想避过这一刀。
    “噗”的一声,刘宪的三尖两刃刀到了沙恒头上时突然变向,改削为砍,整个刀刃几乎都陷进了沙恒的胸腹之间,此刻他手中掉下的那断成两截的长矛不过才刚刚落地。
    从出马到杀敌,刘宪坐下白马根本就没放慢过度,当校场众军出惊叫的时候,刘宪已经就这样挑着沙恒奔到了王毅面前。
    王毅手中同样持着一柄长矛,武艺同沙恒相当。由此就能看得出他和沙恒这等人都是起于军旅微末之地,并没有经受过什么传承,手上的武艺都是长年征战中学来的。也错着是当今乱世,时间若是提前个二十年,他们的实力是根本做不到如今的位子的。
    王毅在刘宪纵马奔来时就反映了过来,虽然武艺低下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经验还是极为丰富的。
    “一起上。”大声呼叫的同时,王毅鼓起全身的力气,一矛直刺刘宪胸前。
    这一刺是王毅全身武艺的精华所在,时间拿捏得也不差分离,一矛刺出正好在力量最强势之时顶到刘宪。
    但就这样的水平做个什长、都伯,去对付小兵还可以,用来对付刘宪那就差的不是一丁半点了。
    刘宪右手持刀挑着沙恒的尸体,左手却是空着的。待到了近处,猛的伸手一抓,精准无误的落在矛头的后一截。
    “给我撒手。”大喝一声,刘宪鼓起力气一拽。
    “啊”,王毅那里抗拒的主刘宪的巨力,只感觉长矛在手中刷的一下就没了。但握着矛杆的双手却被快抽*动的长矛擦掉了大半的手皮,鲜血直流。
    不过他的痛苦也就是这一刹那了,刘宪一拉之后左手立刻一松接着一紧,矛杆顺着向前穿行过,待半之时被他轻易握住。
    长矛在刘宪手中一翻,就这就顺势刺串了王毅的脖子。
    反手拔出长矛,喷哧的鲜血在阳光下显出一抹刺眼的血雾。刘宪稳坐在马上,看着近身的十余名王毅亲随嘴角露出了不屑的笑容,先一杆子把仅有的一个马上“将”抽到在地,紧接着长矛斜刺前方,在矛杆底端到达左肋之时,左臂狠狠夹住,然有倾力一扭腰身。
    刺出去的长矛骤然遭此变力,矛杆顿时扭曲成了一道弧形,接着绷紧、反弹、扭曲再绷紧……
    满天星点……
    无数个矛头出现在众人眼中,还有那矛头上最顶尖的那一点银星……
    十多个奔来的亲卫一招之间被刘宪放到了一半,而且场面特别的血腥,就连一些沙场老军也觉得有些惨不忍睹。
    倒在地上的几个人中,最干净的是一个腹部中招的人,他的腹部被矛头捅进去之后一番搅撤,裂开了一个大洞,几节断掉的肠子已经从伤口滑出,人还此刻没死,但比死了还难受。
    而正对着刘宪冲来的那三个人,处的也是长矛弹撤力量最强的中间位子,现在的模样简直就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整个人就像是被数十人乱枪捅死的一般,胸膛、腰腹完全找不到一丝好肌肤,全被矛尖划了个稀烂……
    “再有反者,格杀勿论。”刘宪大喝一声,丢下了长矛,平端三尖两刃刀,挑着沙恒的尸绕着校场跑了一周。
    转回到本阵当前,双腿一夹马腹,白马赫然人立而起,一声嘶鸣。刘宪顺手将三尖两刃刀连同沙恒的尸体一起扎在了地面,“将此三人皆数枭,传令郡县。”
    扫了一眼身后的师艾、于东等人,刘宪大手一挥,“全数缴械。”
    “是,将军。”
    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五位军司马齐声领命。
    2ooo大军整齐压上,那一千五百人大多是束手就擒,只有留倾三人的少数心腹心有不甘,欲挑动闹事。可那些军士早就被刘宪震住了,哪里还敢起哄。
    在这批人被悉数斩杀后,刘宪顺利的收编了城北大营。随后将留倾等人眷属悉数逐出海昏,虽然“罪不及妻儿”,可留她们在城中,刘宪可是不放心的。
    “咦”,刘宪把目光转向了点将台边上的那匹骏马,“不想江东之地,还有如此神骏,怎的不见骑主?”刘宪不给张兰、樊裕思考的时间,径直言道:“莫非这就是那留倾坐骑?”
    刘宪见张樊二人久不提那骏马之事,心中有些着急,他可盼了好几日了。
    张兰、樊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到了无可掩饰的苦闷,强撑出一个笑脸,张兰恭手回道:“将军,此马乃樊司马所有,今日牵来此地,乃是准备献给将军的。”
    刘宪露出一个惊喜的表情,看着樊裕味道,“果真如此?”
    “自是如此。”看到刚刚刘宪的表现,樊裕自然不会再对原计划怀有什么信心,这匹马他也不准备再让它上场了。可谁想到刘宪自己找上门来了!
    两刻钟后,刘宪骑着被压服的骏马在校场中奔驰纵横,“此后,尔便唤作“青骢”。”
    “哈哈哈……哈哈哈……”
二十六章 军中令
    城北大营顺利解决,可谓是开了个好头,这让刘宪心中欢喜。wWW。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选择了趁胜追击。找个由头将张兰、樊裕二人羁绊在身边,然后就全力整合海昏五千余军士。
    这批人在刘繇病逝之后,能够不离散归乡,不去投效孙策,显然对于刘繇是有相当的感情的。刘宪是刘繇的侄儿,名份上显然受普通军士认同。即便是城北大营的2ooo士卒,在得知留倾三人是准备带着大伙投效孙氏之时,也很快消去了抵触情绪。
    张兰、樊裕手下的几个亲信,当然不愿意看到这个场面,但他们也无力阻拦,刘宪故技重施,把他们几个向上提了一级,明升暗降,给剥去了兵权。
    五天的时间,海昏城内的大军整合完毕,大权结束操控在刘宪手中。
    在整军的第三天,孙贲曾提了三千人马接近了海昏县界,在边界处徘徊了半天后又退了回去。要不是城内兵马正位整合完毕,刘宪还真想提兵去会一会那个太史子义。
    海昏城内兵马操于刘宪一人之手,可以说他的实力得到了质的增长。有着七千兵马做底气,刘宪当即向上缭下了调令,明令他们两日内赶至海昏。
    史猛、王坤、刘三人率先领兵前来,黄布、焦章稍作犹豫之后也提兵赶至。
    刘宪欲作何为,明眼人那个不知晓。
    那前头三人是真心想做“刘家人”,他们没什么野心。可黄布、焦章却是心怀不甘,但他俩也是无计可施,军心不稳,人心所向,由不得他俩不去海昏。再说了,江东如今的形势,孙氏大势已成,他俩不去海昏就只能东投孙氏,届时部下兵马还能剩下几个,可就谁都说不清了。没了部下兵马做引见,自己就算是去了孙氏,又能如何?
    上缭的主力前来,以至使得海昏城中兵马过了一万两千人。
    而一应将领中,刘宪除外,应以张兰、樊裕、史猛、王坤、刘、黄布、焦章七人为贵,但这七人之中除了史猛、王坤、刘三人外,都不能被刘宪所信。真正的兵权是不可能交到这四人手中的。
    一万两千兵马,豫章本地人有三千四百余人,此外非豫章人却在海昏、上缭有妻小的有三百余人。这三千八百人是不能为刘宪所用的,他的目标是徐州,估计自己前脚一走,孙氏后脚就跟着进来了,家人都在孙氏掌控之中,这三千八百人是不可能安心为刘宪打仗的。索性就放了去!
    冷静的分析后,刘宪果断的把这三千八百人调了出来,编做十部,分居到豫章各地,而后又向华歆表奏了张兰、樊裕、黄布、焦章四人为县都尉,分守豫章郡建城、新淦、宜春、雩都四县。名义上个个都督领二到三个县,实际上他们能把持住自己所在县城已经是不错的了。
    这样的举动当然不符合汉规汉律,但这年头若是还讲朝廷规法,那还能干成什么事?
    张兰四人各带走一批亲兵,灰溜溜的拿着华歆的印书前去上任了。经此一来,海昏城中,留下的八千余人马才真正的成为刘宪手中的实力。
    按照汉军编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二伍为一什,设什长;五什为一都,设都伯,二都为一屯,设百人将;二屯为一曲,设军候(骑军设骑督,亲兵、司法等设部曲督。还有一个问题,有的资料显示一曲为5oo人,汉风这里就不管了。);五曲为一部,设别部司马(军司马)。
    军司马之上,那就是都尉。
    刘宪帐下全是一水儿的军司马,史猛、王坤、刘三人并没有再进一步成为比2ooo石的都尉,但是三人心里都明白,真成了都尉就要被打到一边去了。
    史猛、王坤、刘三人,加上师艾、于东、司马亚、祝徒、石原人,这就是刘宪帐下的班底了。后者五人虽然也做了几天军司马,可帐下只有两曲四百人,现在差算是名至实归。对于给他们这个机会的刘宪,心中感激也是不用多说了。
    一连串的清理之后,刘宪至少能保证自己帐下兵将的忠诚度了,这可是他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军队整合重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则需要一段时间。
    调整之后,能够挥出最高实力,也需要时间来磨合。
    如果能给刘宪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他都不会如此强硬的进行军改,可惜时间不等人,他没那么长的时间浪费在同张兰这批人的磨机上。
    是以,为了镇定军心,刘宪在着手重编军制的同时也在编写着一部军法,依照汉军律令为主,结合《尉缭子》中的《勒卒令》,秦《军爵律》,《孙膑兵法》中的《杀士》,以及他后世时翻看的一些军事文献,撰写了一部简易的《军中令》(历史上为曹操编著,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在网上找一下)。
    “………………吾将士无张弓弩于军中。其随大军行,其欲试调弓弩者,得张之,不得著箭,犯者鞭一百,没入吏。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行三里,辟矛戟………………兵欲作阵对敌营先白表,乃引兵就表,而临阵皆无藿哗,明听鼓音,旗幡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不进,什长杀之;什长不进,都伯杀之。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之…………”
    除了这些战地军令外,刘宪着重附述的还有另一项内容,“阵战,军司马殁,假司马补之;假司马殁,甲曲军候补之,假军候递补甲曲军候职位;甲曲军候再殁,乙曲军候补之,乙曲假军候递补军候职位…………”
    从刘宪帐下最高的军司马职位,一直叙述到军中基干——伍长之职,可谓是极为详细。而他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防备帐下兵马缺少严格训练,主官一死,全军崩溃离散。这样的局面,就刘宪所知,《三国演义》中可是时常上演的。
    他不能不防!
二十七章 拥兵万众
    建安四年,六月下旬,刘宪破庐陵僮芝。WWw。七月初,鄱阳宗帅三人自表请罪!
    海昏整军结束之后,刘宪留史猛、王坤二人领军一部驻守海昏、上缭二县,自己率余部六千余人南归。行至南昌,留司马亚、祝徒、石原三部屯守,刘宪亲帅刘、师艾、于东三将皆三千兵马征讨庐陵。
    那割地一方的僮芝本也是刘繇手下,掌有部分兵权,也正因此他才有了资本自居庐陵,擅称太守。一年下来,如今他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