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别裁(上册)-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论 语 别 裁(上 册)

    南怀瑾 著

 2

    前  言1

    前  言

    回首十五年的岁月,不算太多,但也不少。 可是我对于时间,生性善忘,悠悠忽忽,真不知老之将至,现在为了出版这本《论语》讲录,翻检以前的记录,才发觉在这短短的十五年历程中,已经讲过三四次《论语》。起初,完全是兴之所至,由于个人对读书的见解而发,并没有一点基于卫道的用心,更没有标新立异的用意。 讲过以后,看到同学的笔记,不觉洒然一笑,如忆梦中呓语。“言亡虑绝,事过无痕。”想来蛮好玩的。第一次讲《论语》,是1962年秋天的事,当时的记载,只有开始的六篇,后来出版,初名《孔学新语——〈论语〉精义今训》,由杨管北居士题签。有一次曾经在有关单位讲了半部《论语》,没有整理记录。 再到1974年4月开始,又应邀固定每周三下午讲两小时,经过近一年时间,才将全部《论语》讲完。 而且最可感的是蔡策先生的全部笔录。 他不但记录得忠实,同时还替我详细地补充了资料,例如传统家谱的格式,另外还有对传统祭礼的仪范,可惜他事情太忙,未能全部补充。 蔡君在这段时间,正担任《中央日报》秘书的职务。 一个从事笔政工作的人,精神脑力的劳碌,非局外人可以想象,而他却毫无所求地费了十倍听讲的时间,完成这部

 3

    2前  言

    记录,其情可感,其心可佩。此外,这本讲录,曾经承唐树祥社长的厚爱。 在《青年战士报》慈湖版全部发表(自1975年4月1日开始到1976年3月16日止)

    ;同时《人文世界》刊登大部分。 又蒙李平山先生见爱,资助排印成书。 不过,这部《论语》的讲述,只是因时因地的一些知见,并无学术价值。 况且“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更谈不到文化上的分量。 今古学术知见,大概都是时代刺激的反映,社会病态的悲鸣。 谁能振衰补敝,改变历史时代而使其安和康乐?端赖实际从事工作者的努力。 我辈书生知见,游戏文章,实在无补时艰,且当解闷消愁的戏论视之可也。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现在正当此书付印,特录宋儒陈同甫先生的精辟见解,以供读者借镜。如其告宋孝宗之说:“今之儒者,自以为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供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而于《论语》,则说:“《论语》一书,无非下学之事也。学者求其上达之说而不得,则取其言之若微妙者玩索之,意生见长,又从而为之辞:曰此精也,彼特其粗耳。此所以终身读之,卒堕于榛莽之中,而犹自谓其有得也。 夫道之在天下,无本末,无内外。 圣人之言,乌有举其一而遗其一者乎!举其一而遗其一,是圣人犹与道为二也。 然则《论语》之书,若之何而读之,曰:用明

 4

    前  言3

    于心,汲汲于下学,而求其心之所同然者,功深力到,则他日之上达,无非今日之下学也。 于是而读《论语》之书,必知通体而好之矣。“

    本书定名为“别裁”

    ,也正为这次的所有讲解,都自别裁于正宗儒者经学之外,只是个人一得所见,不入学术预流,未足以论下学上达之事也。

    岁次丙辰(一九七六)年三月 南怀瑾记于台北

 5

    目  录1

    上 册 目 录

    学而第一1

    三言四语1

    语文的变与不变2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4

    被忽视的道家5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7

    冤枉的一打8

    再论《论语》9

    学而有何乐10真人和假人12寂寞的享受13谁来了解你15爱与罪16孝道是这样一个东西18秃头的十字架18谁能忘情21花言巧语22

 6

    2论 语 别 裁

    三面镜子23可爱的小学生27吕端大事不糊涂30饮食男女31没有朋友的上帝35种瓜者38孔子的素描40五字串通五经42善知识与恶知识45老鼠生儿的孝道47无所适从的礼俗48上帝的外婆是谁51《三国演义》的幕后功劳54多才多艺的子贡56诗的人生61

    为政策二65

    孔子不谈政治65大政治家的风范66星辰知多少67刘备上了曹操的当68从台风了解人生72圣人也势利吗?74

 7

    目  录3

    悠美的情歌75诗的伟大77穷哉法治81孔子的自剖82车上的一课85以孝治天下89康麻子的教孝教忠93晚娘面孔难为人96孔子也会看相100是什么东西106异端与偏激111由养士到考试114天下英雄入彀中116千里求官只为财119治国难!齐家更难123高明之家鬼瞰其室127

    八佾第三129

    礼乐衣冠129泰山之旅134志在春秋136秉笔直书 罪罪恶恶139承让 领教142

 8

    4论 语 别 裁

    淡泊以明志143穷源溯本146心香一瓣 诚则灵148拍灶君的马屁152量力而为 谦虚好学156儒冠错换八卦袍的诸葛亮159孔子的换心术162追的哲学165传统历史上的精神堡垒169责备贤者171敲响了的活礼乐174衰世的通病176

    里仁第四180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180月是故乡明185照临万类的仁道187兼收并蓄见仁心190子知生死不相关192富贵不淫贫贱乐193敝屣功名尊道义195孔子四字禅199吉光片羽 稍纵即逝204

 9

    目  录5

    仁义值千金207孝子仁人不二门210仁者之言212

    公冶长第五216

    孔子选女婿216高高山顶立221深深海底行223立己易 立人难224孔子要出国225孔门弟子画像226吾爱吾师230手倦抛书午梦长231人到无求品自高234推己及人难又难236孔门文武事功的二子238盖棺成定论240名臣的典范244玩物丧志247进退揖让之间251濯足沧浪哪得清254想得太过了257难得糊涂258

 10

    6论 语 别 裁

    不如归去260一乐也的对话266

    雍也第六270

    闲置帝王才270当皇帝的能受气274周富济贫277天生我才必有用280各有千秋282爵禄不能移——闵子骞286李斯的老鼠哲学288不在愁中即病中291学问的鸿沟294知人之明295功成身退297圣人也有牢骚吗?300百无一用是书生302人性的基本问题304还是老虎可爱306楼下黄金楼上人309我误聪明311政治与宗教312不在山水之间316

 11

    目  录7

    变了形的文化样品318君子可欺以其方320冲冠一“路”为红颜322此事古难全328

    述而第七331

    一肩挑尽古今愁331梦中的忧乐335道德仁艺338孔子的学费问题342刺激和诱导的教育法344千古艰难唯一死346男儿到此是英雄349南面王不易也352进步和退步356聪明人的玩具359谦虚和自信362时衰鬼弄人368虚字文章实事知371孔子的行谊376同姓不婚的优生学378生活的艺术381凡圣之分384

 12

    8论 语 别 裁

    祈祷是求救的信号386要愁哪得工夫391光风霁月392

    泰伯第八395

    薄帝王而不为395贵为天子而友布衣399无愧平生事大难403冯道的故事405学问深时意气平411临大节而不可夺413怎样才算知识分子415文章自己的好417愚民政策420社会动乱之源422知人于微423求学的目的为什么426入山唯恐不深的隐士428秀才未必知天下事433文化复兴运动435三代之治439民主乎?专制乎?443大禹和墨子447

 13

    目  录9

    子罕第九453

    利害交关的生命意义453历史文化先驱456礼的变态457良冶之门多钝铁463古之学者为己464行为心理学470不见顶相473见与师齐 减师半德475大丈夫当如是乎?479解脱生死482卖不出去的无价宝484不落醉梦中487水流花谢两无情489女人未必皆祸水492学而有成之难496勿轻后学498高帽压人低502意气凌云503三达德的重心507圣人之道与才509赞元禅师与王安石510

 14

    学 而 第 一1

    学而第一

    三 言 四 语

    现在各大专学校的学生,有一个新称号——“三四教授”。

    假如我们看见一位不认识的教授,想知道这位老师是教什么的,往往被询问的同学会说:“哦,三四教授。”这句话含有非常轻视的意思。所谓“三四教授”

    就是教三民主义、四书五经的教授。 他们在学校里是没有人看得起的,同军训教官一样,被学生另眼相视,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八九年前,和一位国立大学教书的朋友谈起,问他怎么搞的,教得学生对三民主义如此反感?

    他说这件事没有办法。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表示愿意代他教几个小时。 后来有个机会,一位某大学的学生要我去参加他们开会,他说他们要开会讨论“中国文学的再革命”

    ,听到这个题目,我说:“你们要搞这个东西?!我晚上来看看!”

    我约了那位三民主义教授一起去参加。 参加开会的都是调皮学生,他们激昂慷慨,说了一大篇话,最后要我讲话。我就告诉这些同学们,首先应该了解“革命”是什么意思。 这

 15

    2论 语 别 裁

    所大学是国立的最高学府,在这里的青年知识分子,对它的意义不能不懂,要知道“革命”一辞,出于我国最古老著作之一的《易经》,然后讲了许多理由。我说,譬如中国文学自“五四运动”以来,由旧的文学作品改成白话文后,有什么功用呢?几十年来亲眼所见,中国的教育普及了,知识普遍了,对世界知识的吸收力增加了,无可否认,这些对于国家的进步有贡献。但是对于中国文化,却从此一刀斩断了。 什么原因呢?中国文化库存里堆积的东西太多了,几千年来的文化都藉着古文保留着。 至于接受白话文学教育的人们看不懂古文,当然就打不开这个仓库,因此从中国文化的立场看,就此一刀拦腰斩断了。你们现在讲文学再革命,讲白话文学,我们先要知道为什么要推行白话。 在“五四运动”前后,一般人认为救这个国家,必须吸收新的知识,尤其要融会古今中外的学术文化,于是老牌留学生到外面一看,任何国家的语言和文字都是一致的,因此认为中国所以不进步,是文字工具害了我们,尤其四书五经“子曰、孔子曰”一塌糊涂,非把这个打倒不可,所以提倡了白话文。

    语文的变与不变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我们看世界的文字,不管英文、德文、法文,虽然现在的文字和语言是合一的,但是语言大约

 16

    学 而 第 一3

    三十年一变,所以一百年以前的英文、法文书籍,除非专家,否则是莫辨雌雄。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晓得语言和时代是要变的,所以把文字脱开了语言,只是用很短的时间,经过两三年的训练就会写出来,这个文字就单独成为一个体系,表达了思想。 因此这种文字所保留下来几千年以上的思想,在几千年以后的人看来,如面对现在,没有阻碍,它对于国家有什么错误呢?

    没有错。 只是因为教育不普及,大家对于这个国文的修养没有学好。 当时提倡“五四运动”的部分人士,求进之心是对的,在学问修养上,老实讲,还有商量的必要,于是这一文学革命就出了问题。举例来讲,生活上每天必有的一件事——上厕所,我们小时候叫“出恭”

    ,后来叫“解手”

    ,现在叫“上一号”了,看看几十年来,变了好多。 因此,我们翻开资料,对“五四运动”前后的白话文,现在看来,简直不通;到了现在的文章,说它不好吗?真好。 好吗?文章看完了,价值也完了,多半没有保留的价值。 将来怎样演变还不知道,所以你们为什么要文学再革命,我就不懂。因此,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革命。 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

 17

    4论 语 别 裁

    我这番话一讲,他们听傻了。这个会后来也就搞不成了。无形中也把大专院校中这个小风波平息了。 因此,我告诉那位教三民主义的朋友,一定替他教几个钟点课,因为大学生中,信仰坚强的固然很多,而对三民主义头痛的也大有人在。后来我去替这位朋友讲课,起初不讲三民主义,而讲中国文化与中国思想演变的原因道理。 分析自上古到现在为什么变得这样,演变到后来,所以才有我们国父的三民主义出来,问同学对不对?对!有没有价值?有价值!所以要读三民主义,读了以后再加批评都可以,不能盲目的不去看它,就说这个三民主义是党八股。党八股你懂不懂?

    不懂就不能随便批评。这一来,引起他们读三民主义的兴趣了,这是我所经历的故事。

    四书五经的假面目

    讲到四书也是一样,我们在这里讲推行复兴文化运动,而在外面,尤其是新的教育——国民义务教育施行以后,讨厌四书五经的情形,是无以复加了,而问题出在四书五经的孔孟思想被讲解错了。 这不是现在才开始,从唐宋以后,乃至远从汉唐以来,许多要点,就一直讲解错了。要说明这个道理,我们也要讲一个实际的故事。我们这一代,就时代背景而言,是生活在夹缝中,是新、旧、中、外,交接巨变中的人生,我的幼年在私塾中度过,当

 18

    学 而 第 一5

    时读四书五经也非常反感,因为以前老师对学生的质疑,只说“将来你会懂”

    ,这个“将来”不知要“将”到几时。 所以后来“五四运动”

    ,闹新学派风潮的时候,我们虽然没有参加作打手,但是多少也有点愤慨。 步入中年以后,对中外思想,尤其在这个时代的演变,看到了这么许多,自己要找症结了。所谓找症结,那也是十七八年以前,好几位先生在一起谈起,大家认为要救中国就要复兴文化。 于是有些教授学者们,主张把四书重新编辑。 他们认为四书杂乱无章,要分门别类编在一起,讲孝的归到孝,讲仁的归到仁,把《论语》的篇章整理一遍,希望我也负责一个部门。 当时我答应考虑考虑,回家拿出四书重读一遍后,发现这个改编方法有问题。第二天开会,我就反对,不赞成改编,因为,以全部《论语》来讲,他本身就有一贯的系统,完全是对的。 我们不需要以新的观念来割裂它。 问题出在过去被一般人解释错误了。 我们要把握真正的孔孟思想,只要将唐宋以后的注解推开,就自然会找出孔孟原来的思想。 这叫做“以经解经”

    ,就是仅读原文,把原文读熟了,它本身的语句思想,在后面的语句中就有清晰的解释。 以这个态度研究《论语》,它可以说前后篇章贯而通之,因此我不主张改编。

    被忽视的道家

    后来,在一些地方讲解《论语》,我就提起一个问题了。

 19

    6论 语 别 裁

    就是我们自“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的问题。中国文化的演变发展,大致分两大段。 譬如一提起秦汉以前的中国文化,人们就拿孔孟思想代表了一切。 其实所谓孔孟思想,只是中国文化中间主要的一环。另外还有道家、墨家、诸子百家很多很多,都是中国文化一个系统下来的。如果把它缩小范围,则有儒、墨、道主要的三家。 尤其中国文化在政治上历代引用的是道家思想,这一点我们要注意。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孔孟儒家的思想。 这是我们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关键,身为中国人,这个历史关键是应该知道的。孔孟思想,本来与道家是不分家的,这种分家是秦汉以后的事,到了唐代,讲中国文化,已不是儒、墨、道三家,而是儒、释、道三家了。“释”就是印度来的佛学,代表整个印度文化的精华,它从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一直到宋代。 宋朝以后,印度本身已没有真正的佛学,而被阿拉伯民族的伊斯兰教思想及婆罗门教等所占据,佛学思想在印度式微了。 现在要研究真正的佛学,只有到中国来。 欧洲人乃至日本人讲的那一套是不正确的。

 20

    学 而 第 一7

    三家店卖的是什么

    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 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则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生病就好比变乱时期,要想拨乱反正,就非研究道家不可。 道家思想,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等等无所不包,所以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则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五四运动”的时候,药店不打,百货店也不打,偏要把粮食店打倒。打倒了粮食店,我们中国人不吃饭,只吃洋面包,这是我们不习惯的,吃久了胃会出毛病的。 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不但要了解何以今天会如此,还要知道将来怎么办,这都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研究四书。研究中国固有文化并不是开倒车,而是要以最新的观念去理解它。并且,我们要了解中国上下这两千多年的文化、思想、历史,不管它是什么政体,大致都以司法为中心,司法与行政是分不开的。 谈到司法就讲到法律,现在我们只讲两

 21

    8论 语 别 裁

    大法系,所谓海洋法系与大陆法系。 司法方面的立法,也根据这两个法系的精神而来。 我们却忘记了中国自秦代以来,汉、唐、宋、元、明、清,有我们“中国系统”的一个法律系统。 这个中国法律系统的哲学背景,就是以四书五经作基础,例如过去中国许多判例的根据,就是根据四书五经中的道德观念而来。所以这部四书五经,在过去无宪法观念时代,严格说来就是一种宪法思想,也就是政治哲学思想的中心,法律思想的中心。 其他各种哲学思想也都归之于它,这是讲好的一方面。

    冤枉的一打

    讲坏的一方面,孔家店为什么会被人打倒?

    “五四运动”

    当年,人们要打倒它,这是必然的。 但为什么道理呢?后来才发现,实在打得很冤枉。 因为这个店,本来是孔孟两个老板开的股份有限公司,下面还加上一些伙计曾子、子思、荀子等等,老板卖的东西货真价实。 可是几千年来,被后人加了水卖,变质了。 还有些是后人的解释错了,尤其是宋儒的理学家为然。 这一解释错,整个光辉的孔孟思想被蒙上一层非常厚重的阴影,因此后人要推倒孔孟思想。现在我们有个更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如何了解文化的宝库。 因为现在中年以下的人,对此几乎一无所知。 尤其现在中学以上到大学的青年,根本不知道中国文化的宝藏。 由于

 22

    学 而 第 一9

    这个原因,所以今天开始讲四书,并从《论语》讲起。

    再论《论语》

    《论语》,凡是中国人,从小都念过,现在大家手里拿的这一本书,是有问题的一本版本,它是宋朝大儒朱熹先生所注解的。 朱熹先生的学问人品,大致没有话可讲,但是他对四书五经的注解绝对是对的吗?在我个人非常不恭敬,但却负责任地说,问题太大,不完全是对的。在南宋以前,四书并不用他的注解,自有了他的注解,而完全被他的思想所笼罩,那是明朝以后,朱家皇帝下令以四书考选功名,而且必须采用朱熹的注解。因此六七百年来,所有四书五经,孔孟思想,大概都被限制在“朱熹的孔子思想”中。 换句话说,明代以后的人为了考功名,都在他的思想中打圈子。 其中有许许多多问题,我们研究下去,就会知道。 所以各位手上这本朱熹先生注解的书,值得参考,但不能完全相信。我们既然研究孔子,而孔子在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