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语别裁(上册)-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宰予昼寝”据古人的解释是白天里睡觉——大概睡午觉,或睡懒觉。 被孔子看到了,就骂他:“朽木不可雕也”。这个烂木头无法雕凿。“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这个烂墙去粉刷也粉刷不好。“于予与何诛!”该死!该死!

    因此中国过去守老规矩的读书人,不敢睡午觉,都是受

 245

    232论 语 别 裁

    这一段话的影响。我们知道,历史上清朝中兴名臣曾国藩,也是有名的理学家,他就不敢睡午觉,尽管忙成那个样子,还是不敢睡午觉,怕孔子会发牢骚“——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所以曾国藩改成睡晚觉。 早上起得早,公事又多又忙实在受不了,没有办法,只有在吃晚饭以前,睡一下,然后夜里精神又好。 这个昼寝的教训,在古人是这么严重的事。后来到了民国初年,洋学堂是学的西方文化,新的规矩一定要睡午觉,尤其那个时候,德日式的训练风气来了,早起有朝气,补充的休息时间便靠午睡,否则不合乎卫生。 那么“宰予昼寝”的问题怎么办呢?有人便提出如康有为、梁启超他们的意见,说这个不是“昼”寝,是“画”寝的错误。因为宰予没有事,常常在寝室里头“画”壁画。 除非幼稚园的学生,可能偷偷地在墙上乱画,宰予又不是小孩子,为什么要在墙上乱涂。 读书不多真难,后来才知道受了康有为他们的骗。 这个“画寝”的问题,最先提出的是梁武帝,后来宋代也有个人照此讲过,说宰予并不是白天睡觉被骂,而是他在寝室的墙上乱画,所以孔子骂他。康有为他们的说法,并非创见。然而,据我们的了解,古人对孔子这两句话,似乎都曲解了。 据我的研究,这两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这根木头的内部本来就已经腐坏了,你再去在他外面雕刻,即使雕得外表很好看,也是没有用的;“粪土之墙”

    ,经蚂蚁、土狗等爬松了的泥巴墙,它的本身便是不牢固的,会倒的,这种里面不牢的墙,外表粉刷得漂亮也是没有用的。等于房子烂了,你把他整理起来,像用现代的三夹板、甘蔗板、壁纸一敷,走

 246

    公冶长第五332

    进去看看很漂亮,但架子松散,这是不对的、靠不住的。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懂得他是说宰予的身体不好。 只好让他多休息一会,你们对他不要有太过的要求。这个道理,我是从学生中体会出来的。 因为我有几个学生,能力好、智慧高,他的才能见解,老实说我都佩服他。 但要命的是,交给他一件事情,一个月都没有消息。 骂他吗?不忍心。 实际上他三天两天就患感冒,一天到晚都必须与床为伍,没有精神,只好躺下来睡觉。 我才发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不是说他坏,而是他的底子太弱了。 但是人很奇怪,身体弱的人头脑都好,试看《孟子。 尽心章》里:“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一个有病的人,因为经常在病苦中,身体没有其他的活动,所以会多思想、会搞学问。 体力好的人,运动得锦标的,要他写两篇,他很吃力。 这两件事,不可得兼;体能好,智慧又高,文武具全的人太少了。学问、德业好的人多半体弱多病,这是事实。 所以孔子说:“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不必过分诛求了。“诛”者求也,在此不可当杀人的“杀”字用。 “诛”也是要求的“求”

    ,这里“于予”的“予”就是宰予。 换句话说,你们对于宰予,何必要求太过呢?就让他睡个觉吧!

    接下来: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孔子说,从前我听了一个人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 现在我年纪大了、人生经验多了,听了一个人说的话,还要观

 247

    432论 语 别 裁

    察观察他的行为。 这个改变,是宰予给我的启发。古人根据这些话解释说,孔子对宰予恨极了。 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从生活和教学的经验中体会,便可知孔子这样的话,是说他从前看到一个人,有思想、有才具,便相信这个人将来一定有成就——“听其言而信其行”。

    后来他发现并非如此,一个人即使有才具、有学问,但没有良好的体能、没有充沛精力,也免谈事业。 一个人做事业,必须要强健的体力,饱满的精神。 所以孔子说,我看了宰予,对人生看法有了改变,天下事实在并不简单。 有人有思想、有能力、有才具,他却一辈子做不好事业,因为他的精力不足、精神不够。所以曾国藩的相法便说:“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有道理!所以我认为这一节是这个意思,对与不对,还待大家再研究。 不过我个人至少到今天为止,认为是这样的。 只是古人把孔子描写得太古板、太迂腐了,其实孔子非常通人情。

    人到无求品自高

    这里讲到另外一个人了。

    子曰:吾未见刚者。 或对曰:申枨。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孔子有一天在感叹,他说我始终没有看见过一个够得上刚强的人。 要注意这个“刚”字,脾气大不算刚,那是脾气大。 刚的人是方正,并不一定脾气大,普通讲这个人很蹩扭,

 248

    公冶长第五532

    高帽子戴不上,骂他也不改变,这差不多有点像刚,但还要看他的品德、智慧、修养。前面我曾经提到有一个人讲过,他说上等人有本领没脾气,中等人有本领有脾气,下等人没本领脾气大。 孔子这里的刚是指有本领没脾气的上等人而言。孔子讲了这句话,有一个人说,有嘛!申枨,他不是很刚吗?

    “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他说申枨这个人有欲望,怎么说是刚呢!

    一个人有欲望是刚强不起来的,碰到你爱好的,就非投降不可。 人要到“无欲”则刚,譬如说,这个人真好!

    真了不起!就是一点毛病,爱钱。 既然他爱钱,你拿钱给他,他的了不起就变成起不了。 你说这个人品德样样都好,就是有一个毛病爱读书,遇到懂得手段的人就利用他了,什么都不和他谈,专谈书,他就中计了。 历史上有些人,“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

    请他出来做官,他不干;任何权势拉拢他,理都不理。 但是中国政治上有一个传统的手法,只要在人上者,肯“礼贤下士”

    ,管你什么人,都要吃瘪、投降。 有人认为你是天下第一人,你不出来,奈天下苍生何?这时候你想想,觉得还不错,不妨出来试一试。 功名富贵什么都可以不要,就怕“礼贤下士”。只要以礼下人,任何英雄都不免来入彀中。 不过要有道德作背景,如果没有道德的基础,仅是这样乱用,礼也是一把刀,有时要把自己杀掉的,这要特别注意!

    所以真正刚强的人是没有欲望的——无欲则刚。 有一个学生要我写一副对子,我送他八个字。上联是佛家的思想,下联是儒家的思想:“有求皆苦,无欲则刚。”如果你说什么都不求,只想成圣人、成佛、成仙,也蛮苦的呀!所以有求就

 249

    632论 语 别 裁

    苦,人到无求品自高,要到一切无欲才真能刚正,才可以作顶天立地的人。孔子说申枨还有欲望,怎能算得刚?因此,引出了另一个人的话。

    推己及人难又难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这是子贡很得意地讲自己学问修养的心得。 他说,我不喜欢人家加到我身上的那些事,我也不想有同样的情形加到别人身上。 譬如有人骂我,我会觉得不高兴,因此我也不骂任何人。 换句话说,别人给我的痛苦、烦恼,我不喜欢,因此我也不愿加给任何一个人痛苦、烦恼。 你说一个人够做到这样的修养,多了不起!他向孔子报告了自己这个做学问的可贵心得。“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听了便说:子贡呀!这是你做不到的呀!再下一句虽然没有写出来,但隐约中包涵有孔子自谦的意味,等于说,就算我为师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为什么呢?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要是活着,一定烦恼了别人,这是必然的道理。 譬如我们大家在这里研究《论语》,蛮轻松的,等会儿回家一看:“太太!你怎么搞的?饭没做好!”我们在这里享受,那个烦恼是加在太太身上的。 人活在世上,都是把自己的痛苦加在

 250

    公冶长第五732

    别人身上,然后自己得到一点所谓“享受”

    ,所谓“幸福”。

    所以子贡说了这些话以后,孔子说他做不到,任何人都做不到的。 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们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赖于人,甚至妨碍了别人。 不过,如能常生警觉,想到妨碍了别人时,尽量少妨碍一点,已经是最好的道德了。 所以说,绝对无私,绝对无欲,是做不到的。老子也认为绝对无私是不可能的,做到“清心寡欲”

    、“少私寡欲”

    ,已经很了不起。 少私就公了;绝对无私行不通;绝对无欲做不到;少欲就是了不起。 所以替自己想时也能替别人想,就是很了不起的公德。当我想到需要拿扇子的时候,也问问他:“你要不要?”就了不起。 假如说当我拿扇子的时候,我买扇子送给天下所有需要扇子的人,是做不到的,不但没有这个财力,而且也缺乏这种能力。况且世界上有些人,你给他扇子,他拿了丢掉,为什么?

    他有病还吹不得风呢!

    由此可知作人之难,道德修养之难。有人说,我们后世的人景仰孔子,知道他了不起,那都是子贡的功劳。 为什么?孔子晚年的生活,很可能都靠子贡维持的。 乃至扬名天下,子贡也大有功。 当时国际之间,不论外交策划,工商界的声望,战略政略的顾问,子贡样样都行。 而且子贡对孔子的认识非常够,孔子死后,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大多都服心丧三年——就是对老师像对父母一样,内心服孝三年。 只有子贡庐墓三年——守孔子的坟墓守了三年。 中国人讲究看风水的“堪舆”学中,相传孔子在曲阜的坟墓也是子贡勘定的。 起先孔子死后,同学们先看中了一个坟地,便是后来葬汉高祖的地方,但是子贡认为这

 251

    832论 语 别 裁

    个地方用来葬我们的夫子,是不够的,因为那只能算是一个帝王之地,我们夫子是千古圣人,这个地方是不够格的。 因此子贡决定葬在曲阜,这是风水家的相传,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孔门文武事功的二子

    子贡如何的捧孔子,下面便是明证: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以子贡的学问与成就,终于说出孔子的伟大来。他说,我们跟了夫子这么多年,所晓得的,只是他的文章。 说到“文章”

    一词,我们要注意,在这里并不是写稿子的那种文章;古人的所谓文章,包括美好的言语、思想、行为、举动、待人、处世等表之于外的都叫作文章;事理成了一个章法,蕴含艺术的气氛,就叫文章。 后来变成狭义的文章,写成某些形式的文字才叫文章。 子贡在此说,老师的学问文章,我们都常听到;可是老师有关于人性的本源,与形而上生命的来源的本体论,以及宇宙最初是怎样开始的?究竟谁造的?是唯物的或唯心的?这个天道——哲学的问题,因我们的程度还不够,老师也就没有跟我们提。 所以我们后世只有研究《易经》,才看出孔子谈形而上道的哲学和科学问题,四书中关于形而上道的阐述非常少。 因此,后世研究孔子的学说,如果

 252

    公冶长第五932

    有人提出孔子对于形而上的观念是如何如何的,多半是他的孔子如此认定,难为笃论。 譬如我们写了一篇文章,内容上说孔子认为如何,如何;多方引证一番,那只能说是我们的孔子,并非孔子的我。 这是什么道理呢?根据子贡的话:“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可见他因这班弟子的程度还不够,所以很少跟他们提到。

    本篇到此,话题一转,这里说子路的好处了。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尽管那么粗暴,那么冲动,但子路的品德特别好,武功也好,孔子的确喜欢他。 他是后来在卫国出大乱的时候战死的。 卫国发生变乱时,他刚从外面回来,原来他可以躲开这场祸乱的,但他没有逃避,他听到消息认为“见危授命”

    ,更应该前去,不能逃避。 他进去以后,正在战乱,他参加作战而死亡,临死时一身都是创伤,但他认为儒者之死,应该整其衣冠。 所以临命终时,抱着重伤,戴上帽子,整理好衣服,端端正正,然后才断气。 一个人一身创伤,还如此从容,知道大限已至,整理衣冠,扣好扣子,死得端正,这种精神修养,太不容易,他能如此,决非偶然。 所以这里说子路最怕听见孔子讲话,为什么?因为他怕听了做不到,有愧于为学。 道理明白了,行为要配合得上,此即所谓“履践”的工夫。 他因为怕做不到事理合一之境,等于是自欺,所以他最怕老师的教诲。

 253

    042论 语 别 裁

    盖棺成定论

    本篇这一节之前,都是讲学生的故事。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节开始讲到孔子对于当时及其前后时代人物的评论。这个人物的评论,包括了如何作学问与整体的文化精神。现在这里先介绍一个人。 他就是孔文子,姓孔名圉,是卫国的大夫。 文子的“文”的来源,是中国古代的谥法,从周朝开始,一直流传下来的,民国以来,因为几十年都在战乱之中,国家多故,我们文化中的这一点还没有恢复。什么是谥法?简单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死后的定论。 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只有中国历史文化才有的,连皇帝都逃不过谥法的褒贬。 我们要晓得,这一点便是中国文化春秋大义的精神所在,同时更应该使下一代记取这具深义的特点。中国古代做皇帝、做官的最怕这个谥法,怕他死后留下万世的骂名,甚至连累子孙抬不起头。 因此他们为国家做事情,要想争取的是万世之名,不愿死后替子孙留下臭名,更不愿在历史上留个骂名。 这个就叫谥法——也就是死后的一字之定评。 皇帝死了就由大臣集议,或史官作评语,像汉朝的文帝、武帝,称谓“文”

    、“武”

    ,都是谥法给他们的“谥号”。

    “哀帝”就惨了,汉朝最后那个帝为“献”帝,也含有奉献给别

 254

    公冶长第五142

    人,送上去的悲哀。 可见这个谥法很厉害。 王阳明,是他本人的号,后来加谥为“文成”。曾国藩,后人称他曾文正公,“文正”两字是清朝给他的谥号。 死后的评语够得上称为“文成”

    、“文正”的,上下五千年历史,纵横十万里国土,虽然有几亿的人口,其中却数不出几个人,最多一二十人而已。这是中国文化中谥法的谨严。所以中国人做官也好,做事也好,他的精神目标,是要对后代负责;不但对这一辈子要负责任,对后世仍旧要负责任。如宋代的名臣,也是理学家的赵拤,他一度放到四川作“省主席”——比拟现代的官位来说。 他自己骑一头跛脚骡子,带了一个老仆人、一琴、一鹤去上任,到了省城里,全城的文武官员,出城来接新主席,却看不到人,谁知道那个坐在茶馆里面,一琴、一鹤相随的糟老头子就是新上任的主席。 当然他不止是当主席,也当过谏议大夫,是很有名的名臣——历史上成为名臣不容易。 有所谓大臣、名臣、具臣、忠臣、功臣、奸臣、佞臣等等。 所谓忠臣、奸臣,看小说都知道,不必细说了。 要够得上成为一个名臣,很不容易,够得上一个大臣,更难。 大臣不一定在历史上很出名,可是他一定有安定天下后世的功业。我们不希望看到奸臣,也不希望看到忠臣,这话怎么说呢?

    我们晓得文天祥是忠臣,岳飞也是忠臣,但是我们不希望国家遭遇到他们当时那样的时代。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名臣、大臣,像赵拤就是名臣、大臣。他最后退下来,回到家里,写了一首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寻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不要看错了,说他腰里都是黄金美钞所以退休了。 这个黄金不是黄金美钞,看京剧就知道,所谓“斗大黄金印,年高白玉堂。”

 255

    242论 语 别 裁

    古代方面大员的印信,实际上是一颗铜的大印,叫作“黄金印”

    ,有如现在中央部会的印,铸印局用铜铸的,也可叫黄金印。“腰佩黄金已退藏”

    ,是说退还了那颗黄金印。“个中消息也寻常”

    ,一生风云人物,其实很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

    ,他下来以后所住的地方叫高斋,他说你们以为住在高斋的这个老头子有什么了不起,而想认识认识他是何等样的人吗?

    “只是柯村赵四郎”

    ,其实还是当年住在柯村的赵老四啊!他是那么平淡,那么平凡。 所以一个最了不起的人,是最平凡的人。 真做到平凡,才是真了不起。 而赵拤最后的谥号是两个字“清献”

    ,历史上的赵清献公,就是赵拤,他一生都奉献给国家,而一生清正,到达这个程度是很难的。 其他的名臣很多,在这里一时也说不完。总之,中国过去的历史文化,非常重视这个谥法,而我们现在呢!

    大有陆放翁诗的:“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 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管他的!死了就拉到,老子死后,你要骂就骂吧!只要我现在活得舒服就对了。 我们不要忘记了,谥法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到邦有道时,这些东西仍然要恢复起来才对。 试看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精神,不管文人、英雄,死了就死了。 像法国人,一提到就只有拿破仑。 拿破仑又有什么了不起,崛起只有二十来年,五十多岁就死了,而且是个失败的英雄,比楚霸王还差劲,什么拿破仑的!在中国历史上这种英雄多得很,只因为历史上多是同情失败的英雄,所以“徒使竖子成名耳”。现在的西方文化更搞不清楚,“死后是非谁管得,生前拚命自宣传。”可是我们中国人要懂中国文化谥法的道理和精神。

 256

    公冶长第五342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像日本明治维新的几个重要人物之一——伊藤博文的名言:“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这是吸收中国文化的东西,日本人自称东方文化,其实都是道地的中国文化。 我们这一代青年,那种短见,那种义利之不分,实在“匪夷所思”。刚才我们几个人谈到现代青年对现代知识的贫乏,什么都没有,一谈就是考什么学校,为了待遇多少,为了求生活,这些是从前我们从来不考虑的。现在搞成这个样子,真是文化精神的衰退,实在值得我们多加注意。 这是谈到谥法引出来的题外感想。现在回到原文。 卫国的大夫孔圉,死后谥作文。 子贡问孔子“何以谓之文也?”一个人一生作人做事,要怎么样才够得上称作“文”?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一个人聪明——聪明的人不大好学的,而且聪明的人往往以为自己的学问够了,尤其我们现代人,容易犯这个毛病,好像自己什么都懂;而且现代人犯一个更大的毛病,地位越高了,好像自己学问也随之而越高深了,这是很成问题的。要敏而好学,越聪明越好学,为自己,为事业都好,这才是了不起的人物。 第二点更难了:“不耻下问”

    ,什么叫下问?比我不如的人,也要虚心向他请教求证。 人要有自知之明,那样行就是行,即使行了,以能问于不能,作为参考,这才叫能够集思广益。 孔子说一个人能够敏而好学,再加上不耻下问的谦德,才符合“文”这个字的内涵。曾国藩的了不起,就是幕府中的人才多,他的智囊团组织大,第一流的人才都参加,大家的智慧变成他的智慧。 诸葛亮的了不起,也是幕府人才非常多。 所以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才叫做“文”。

 257

    42论 语 别 裁

    名臣的典范

    孔子又批评一个人,是当时春秋时代,比孔子稍稍早一点,郑国有名的首相,对郑国有了不起的贡献的,名叫子产。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产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宰相,好政治家,孔子非常佩服他,说他特别有四点君子之道,不是普通的常情、德业、修养等等可比。 因此孔子对他四个长处,在历史价值上加以评论。他说子产自己严肃得很,管理自己非常恭谨,不马虎,这是很难得的。 一个人对自己最易放松,往往认为错处总是他人的,很少对自己的错失反省,而子产做得到“行己也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