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论语别裁(上册)-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活现实的《乡党》篇中,而放在这里,是为了连接引出下面的道理。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天!
孔子有一天对颜回说,时代、国家如果用得到我,就出来为国家、天下做事;如时代、国家不需要我,就退隐,自己藏起来。 藏在哪里呢?
譬如苏东坡的诗说:“万人如海一身藏”
,非常好,尤其适合现在这个时代,古人是要隐藏到山林中去,现在用不着,只要住在公寓房子里,把门一锁,死了都没人知道。 孔子还说,这样的情形,只有我和你颜回两人
361
843论 语 别 裁
可以做到。 因为颜回在孔门是道德修养最好的学生,至于其他的三千弟子,相形之下,就逊色多了。 实际上也真的是很难,我们再体验一下,用之不一定能够行。 假如说目前这个环境,把基辛格一流的人都拿下去,要你出来,行不行是个问题。 时代不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怨天,不尤人,默默无闻的活下去,这也做不到。 一个人总有自己的牢骚,尤其知识分子们总认为:“当今天下,舍我其谁?”
假使让我出来,比诸葛亮还更高明。所以没有完全认识自己,隐退是很难的,因此孔子对自己得意的弟子颜回说:“只有你我两才做得到。”
把全篇首尾连贯起来,排成一个师生讲论的场面,由上面一节的说话,第一个不服气的又是子路,他忍不住开腔了: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子路倒有自知之明,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一套修养,自己是不行,所以他说:“老师!假使你打仗,你带哪一个?你总不能带颜回吧!他营养不良,体力都不够,你总得带我吧!”——文章中的三军,不是现代的海陆空军,当时还是车战,中军、左军、右军称为三军。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笑了,他骂子路,像你这种脾气,要打仗绝不带你,像一只发了疯的暴虎一样,站在河边就想跳过去,跳不过也想跳,这样有勇无谋怎么行?
而且一鼓作气,看起来蛮英勇,死了都不后悔,这种作法是冤枉去送死。 子路这样的勇,不是大勇,孔子的学问中,智、仁、勇三个字是相连的,真正的
362
述 而 第 七943
大勇,一定有智有仁;真正的仁,一定有智有勇;真正的智,也一定有仁有勇,三者不能分开的。 孔子说,一个统帅的修养,一定要做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所谓临事而惧,并不是怕事,而是说任何一件事到手上,开始时就是怕会失败,所以要考虑周详,不自作聪明;到事情终于来了,则“好谋而成”
,不怕了,必须用智慧,各方面都设想周到,促其成功,这才是统御人才的基本修养。
男儿到此是英雄
因此而引出孔子自己的表白,说明他对立身处世的态度: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这是孔子有名的话。 在《论语》上是“富而可求也”
,但在《史记。 伯夷列传》上,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是“富贵如可求也”
,还多一个“贵”字。 这也是一个问题,古书上这些小问题,读书时也要注意到。 我认为《论语》的记载比较对,应该没有“贵”字,因为《尚书。 洪范篇》上讲五福: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便没有“贵”字。 我们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富贵两字往往连起讲,富了自然就贵,不富就不贵,富更重要,所以在这里富字应该已经包括了“贵”字而说的。孔子认为富是不可以去乱求的,是求不到的,假使真的求得来,就是替人拿马鞭,跟在后头跑,所谓拍马屁,乃至教我
363
053论 语 别 裁
干什么都干。 假使求不到,那么对不住,什么都不来。“从吾所好”。孔子好的是什么?
就是下面说的道德仁义。 真的富贵不可求吗?孔子这话有问题。 中国人的老话:“小富由勤,大富由命。”发小财、能节省、勤劳、肯去做,没有不富的;既懒惰,又不节省,永远富不了。大富大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但大富的确由命。我们从生活中体会,发财有时候也很容易;但当没钱时一块钱都难,所以中国人说一钱逼死英雄汉,古人的诗说:“美人买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在穷的时候,真的一碗饭的问题都难解决。但到了饱得吃不下去的时候,每餐饭都有三几处应酬,那又太容易。也就是说,小富由勤,大富由命,但命又是什么东西?这又谈到形而上去了,暂时把它摆着。现在孔子所谓的求,不是“努力去做”的意思,而是“想办法”
,如果是违反原则去求来的,是不可以的。 所以他的话中便有“可求”和“不可求”两个正反的道理,“可”与“不可”
是指人生道德价值而言。如富可以不择手段去求得来,这个富就很难看,很没有道理,所以孔子说这样的富假使可以去求的话,我早去求了。 但是天下事有可为,也有不可为,有的应该做,也有的不应该做,这中间大有问题。 如“不可求”
,我认为不可以做的,则富不富没有关系。 因为富贵只是生活的形态,不是人生的目的,我还是从我所好,走我自己的路。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平常非常小心注意的事:齐、战、疾三件事情。 古
364
述 而 第 七153
代齐斋同义,清心寡欲谓之斋,古人在举行国家大典或祭天地祖宗的时候,便要斋戒。 所谓斋戒沐浴就是清心寡欲,并不像现在的人,称吃素为吃斋,这个错误在习惯上已用了一千多年,不必改它了。 古代的斋是内心的修养,要着重气质的变化,在《礼记》中变化气质第一步工夫,就是要“斋心”
,“毋不敬,俨若思。”现代的语汇,就是心理的净化,所以孔子对“斋”是最谨慎,最小心的。其次是对战争,我们讲军事哲学思想史,经常也引用到孔子的话。他不是不懂军事,而是对军事哲学的理论很高明,只是平常不轻谈战争。第三疾:是指卫生、保健的事,这是养生之道,他非常注意自己身体健康。 所以斋、战、疾是他特别小心的事。孔子生活习惯的事,为什么记载在这里?前面说过,这一篇等于是第一篇《学而》的解释、发挥,下面便讲到: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是古代一种音乐的名称,是三代以上的舜乐。 孔子听了这个音乐,三月不知肉味。 有人解释“三月不知肉味”说孔子在这一段时间吃素。当年五四运动,人们根据这句话,说孔子穷得连肉都吃不起。 实际不是这个意思,真正的意思是孔子听了韶乐以后,心境之宁静,思想之专一,吃饭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吃饭,欣赏韶乐到了忘我的境界。 这也是描写古代的音乐好到如此程度。 所以孔子感叹,上古时代音乐的境界,有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高明。
365
253论 语 别 裁
南面王不易也
讲了孔子内心的修养,和教育弟子以及他自己生活的情况,给我们一个榜样以后,下面就提出问题了。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孔子周游列国时,各国都排斥孔子,生怕他有意夺取政权,唯有在卫国的时候,卫灵公、南子、一般大臣,都对孔子很好,尊敬他,照顾他。 所以当时大家都怀疑他,甚至孔子自己的弟子,听了太多的谣言,也起怀疑,像冉有,有一天就说,我们老师真想做卫国的国君吗?当然,他不是不赞成,老师真干了,他也会上来帮忙的。子贡听了便说,好!
我去问他。 这时孔子受的谣言大概很大,所以子贡也不先下断语,只说“将”要去问老师。 但是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一门很高的艺术,子贡问话的高明该学一学。 他绝没有一进去就:“报告!老师,你要不要当国君?”他受过愤启悱发的教育,真是一个大外交官,说话非常漂亮,绝不问正题。 他问孔子,老师,你看伯夷叔齐是什么样子的人?孔子说,那是了不起的,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老师!他们两人,为了信守仁道的节操,不肯当国君,在首阳山饭都不吃,饿死了,
366
述 而 第 七353
你看他们到最后,会不会埋怨?后悔不后悔?孔子说他不会埋怨的。立定了志向,为达到最高道德的目标,宁愿饿死,求仁得仁,有什么可埋怨的?子贡听到这里,不需要再问老师想不想当国君,马上就出来了。 对冉有说,老弟你放心,我们的老师不会做这种闲事。 子贡问了当皇帝的话没有?他没有问。 但问到了正题没有?绝对问到了。 这就是值得效法的谈话艺术。讲到这里,下面就刚好把孔子自己的一段感叹接上去,作为解释,恰到好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
舒服得很!
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乃至于皇帝送上来给你当,先得看清楚应不应该当。 有了这个修养,才可以看到孔子学问修养的境界。 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 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 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 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 并不是如后世认为像天上的云,看都不要看一下。唐诗宋词,作流水浮云的作品太多了。 在孔子当时,很少用到。 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
367
453论 语 别 裁
都没有。 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 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在这里,又插进孔子的一段话。 孔子这里几段话,在什么年龄说的,无法考证,不过弟子们编这部书,把他的观念连贯起来,编得非常妙,成一整体,所以下面就是说,孔子的目的在于学问。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根据这个话看起来,孔子总是在四十多岁,至多四十九岁说的。他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以后学《易经》——《易经》是古代的文化——把《易经》搞通了,人生就没有大过了。“大过”也是《易经》六十四卦中一个卦名。 从这个观点来看,人生自己晓得真要求学问,大概都在这个阶段,根据现代医学,人类智慧发展得最成熟的时候,是五十岁开始,到六十岁这个阶段,因此也证明蘧伯玉:“吾年五十方知四十九之非。”的话了。 人多活一年,反省就多一年。 人能知道过去的错处就是了不起,所以孔子说这几句话,应该是在这个时候。 在这阶段中,头脑最成熟,真有资格求学问。下面就讲孔子的学问,除了《易经》以外,就是雅言,这是说孔子平常不乱说话的,他讲话都是很高雅的,有所根据的。难道孔子土话都不讲吗?
吃饭一定说:“饮食哉!
饮食哉!“
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孔子讲的话,都有学问的根据,根据
368
述 而 第 七553
什么呢?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中国传统的文化,《诗经》、《书经》、《礼记》等等都是雅言,是上古文化的中心。 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言行,都是有根据的,足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记载了孔子这些事情,归纳起来,下面就另起一段: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好龙”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他喜欢龙。 在宫廷里到处画的雕的都是龙,结果感动了真龙来现身,却因此把他吓死了。 所以当时子张就曾经说过,他不是爱的真龙,而是爱的像龙一样的东西。 而后人把这个故事,当作浮华不实的比喻。 叶公有一天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答复他。 子路的不答复,非常高明,因为站在子路的立场,他实在不便说什么。 同时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真的教人不知从何说起,就是说了,叶公也未必能了解孔子。 但是,叶公走了以后,子贡就进去报告老师,孔子说你何不告诉他,我是一个为了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连自己肚子饿了,都无所感觉,而忘了人是必须吃饭的那种人;当学问上有所获益,就快乐得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孔子这种为学的精神,也是我们要效法的地方。 孔子的人生修养,是永远年轻的,所以他的学问道德,能“苟日新,
369
653论 语 别 裁
日日新,又日新。“永远是进步的,随时有新的境界。
进步和退步
下面接着引用孔子的话。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个文字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懂了。 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孔子告诉学生或朋友们,我并不是生来的天才,是爱好传统,靠勤敏而求得的学问。 生来便能自知的天才真有吗?那是一个问题。 我们古史记载,如黄帝,如尧,都有生知的天才,不过后人并不相信。有一种天才是生而知之的。如唐代的白居易,生下来还是婴儿,抱在奶妈怀里,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认识“无”字,屡次试验他,拿一本书叫他一指,都是指到“无”字。 这种生而知之的事,照中国古代的看法,有很多人都很相信。 因此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这意思就是说,人的天分、智慧,大多是由前生带来的。这就牵涉到现代科学正在研究的天才问题。所谓天才儿童,究竟是由血统遗传来的?或者由另外一个未知的因素来的?或者是后天发展而来的?天才们往往特别爱好某些什么。 如果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就不大会了解,如果去注意,就会发现很多资料。 有人天生下来,就懂某一种东西,这是非常奇怪的。至于报纸上常报道的,某个孩子数学方面有惊人的表现,或某一方面有非凡的天赋,这还不算是真正的天才。 另外确
370
述 而 第 七753
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如古书中说黄帝生而神灵。 依现在的观念而言,都说是历史上捧人的假话。 如果站在教育或心灵学的立场研究起来,的确有天才,世界上充满了这些人,不过现代一般人不大注意这种事。 孔子在这里讲的,是走平实的路子。他说,我不是生来的天才。“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个敏字就是敏捷,包括了聪明与努力。 好古是喜欢追求传统的东西。讲到好古,在这里可以注意一下,中国人在近几十年以前的几千年当中,观念上都认为今不如古。 在历史上许多地方,都引证古人的事例,充满了对古人的赞美。 而近世纪的观念,引进了西方文化。 从十六七世纪以后,西方文化有一大转变,认为古不如今,越到后来,越推翻了前代,今天很可能是错的,明天会更好,这就涉及到哲学上的一个问题了。究竟人类文化是进步,还是退步呢?照中国的,东方的看法是今不如古,人类历史文化是退化,没有进步。 照目前西方文化的看法,是古不如今,古代永远是落伍的,新的永远是进步的。 这两种相反的看法,便在哲学思想上形成了一个问题。我们对此应先有一基本的认识。 究竟什么叫进步?什么叫退步?须要先下一个定义。 如果把中外古今的文化研究下来,就会得到一个结论。 譬如说,现在整个时代,是科学文明的时代。 十六世纪以后,西方科学文明刺激了工商业的发达、社会经济的繁荣。而工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又回过来刺激了科学文明的进步,形成一种循环性的刺激与发展。 到今天为止,科学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生活
371
853论 语 别 裁
上的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相反的给人类精神上带来更多的痛苦与烦恼。这样,将中西文化联合起来加以研究,站在物质文明进步的立场,或者自然科学的观点来讲,明天实在比今天好;站在精神文化的立场来说,今天是比昨天差。其次,站在政治哲学的立场来讲,不谈现实,只谈理论。因为一切学问的最后,都须要哲学来做总结论的。譬如说,帝王政治、民主政治、独裁政治、自由政治,所有各种政治思想和作法,在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但是谁能够下一个结论说究竟哪一种政治体制是最好的?我相信这是无法下结论的。 历史上都有过,都看过,都经验过这些政治制度,可是没有人能够肯定何者是绝对的好,何者是绝对的不好。 药物也是一样,中药有中药的用法,西药有西药的用法。 某种病用几种不同的药,相对的都可以治好,这也和政治哲学的道理一样。 所以究竟是古代的好或现代的好,也很难讲。前两天在大专联考,有一个清寒学生,替人家补习,每月可赚六七千元。 这两天忙得满头大汗,天天提一个包包出去,看他家教学生的考试成绩。 后来告诉我,他教的学生都考上了。 他是教得好,可是他说,他们×大社会系,发的中国史讲义都是英文写的,都用外国人的观念看中国历史。 而且说中国在秦始皇以前,乱七八糟,是酋长制,到秦开始才算有中国。 这个同学感慨说:“我看再过几年,恐怕要说成汉代以后才有中国了。”听了他的话,我不禁叹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法?这就是所谓最高学府吗?他又告诉我,他问一个参加大专联考的学生什么是“四书”?
这学生说不知道,老
372
述 而 第 七953
师没教过。他说现在电脑考试题再办下去,中国文化就完了。二十几岁的大三青年,都感到中国文化快完了,这个问题可真严重。 和他谈到这里,我就告诉他,中国文化的流传问题,如何把这种子留下,要靠年轻的一代。 二十年后,我们这一代死了,整个文化重任就落在你们身上,如何留下这文化的种子?现代讲时髦的人,是不会要的。 因此中国文化势必衰落下去,直到衰落得没有了,再回来找,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因为讲到孔子的好古,我们今天就更警觉到问题的严重。孔子说自己不是天生就知道的,只是他有一副好古的精神。我们今天讲复兴中华文化也好,保存中华文化也好,为后代着想也好,怎样好古呢?就是承受传统文化后,运用智慧,敏捷而勤奋地反省研究。 再“敏以求之”
,这才是认真的工作。孔子在这里这样说,表示他的成就,都从力学而来。 这是他谦虚的话,也是他老实的话。 任何天才,不加上力学是没有用的,有很多人很聪明,但聪明的人往往不大肯力学,作学问不踏实,不能“敏以求之”
,因此学问都是虚的。 所以孔子这句话很明白的告诉我们,作学问、作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要“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不求就不行。这里就是说孔子智慧的成就、学问的成就、作人的成就,都很平实,不是天才,再说他平实到什么程度呢?
聪明人的玩具
子不语怪、力、乱、神。
373
063论 语 别 裁
这四样东西,是孔子所不喜欢多讲,很少讨论的事。 因此在我们的观念里,孔子是很平淡的,很老实的作一个普通人。 乾隆时代有名的才子袁枚,著了一本《子不语》的笔记小说,专门讲神鬼等等奇怪的事。因为孔子不讲而他要讲,所以书名《子不语》。其他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康熙时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再加上王渔洋的《池北偶谈》,都是清初几个大名士、大才子的作品,充满怪、力、乱、神的故事。 就如现在,大家喜欢讲鬼故事是一样的。 前几天有一个英国专门研究灵魂学的博士来找我。 现在研究灵魂学,在世界各地都很流行,这门科学绝不能轻视。 假定有一天,科学证明了死后灵魂的去向,许多宗教将成问题,站不住脚了。其次,唯物思想将被完全打垮,连影子都没有。 世界文化也将有一个大的变化。 就是基于唯物思想,因而从事科学发明的,许多科学理论,乃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其他许多哲学上的观点,都成了问题。另一个观念:今天全世界是科学的时代,但我们站在政治哲学或人类哲学的立场,看这个时代的文化,则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