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船王卢作孚 作者:胡凤亭-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切就绪,只欠东风。”
“太好了。”黄云龙说,“没想你这么快就回来了。这些日子,嗨,甭提多烦心!闹退股的,逼债的,把个庙门槛都快踩下去几尺了。更可气的是,关于你的谣传。”
卢作孚笑了笑:“传什么?传我把股金卷跑了?”
“可不是!说什么的都有。有说你把股金卷跑了的,有说你出去躲债的,还有更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呢!”
这时,一名职员从旁插话道:“有人说我们公司把菩萨住的地方占了,菩萨就报应,让川江水一落千丈。”
黄云龙说:“还有人说你过去砸过庙,现在遭报应。”
卢作孚手一挥:“随他们说去!”他望着窗外。
窗外,天高云淡。
1927年1月,“民生号”首航涪陵——重庆成功。卢作孚在困难面前迎刃而上,准备将公司的股额大幅度增加。一些人不解:水都干了,办航运能有出路吗?股金尚未集齐,他就派人前往上海订造新的吃水浅的轮船,并计划增购第3只轮船,在重庆建立修船厂。他设想,必须在一年内完成这些计划。
船王卢作孚第8章 两岸猿声
第8章 两岸猿声
军阀杨森请卢作孚再度“出山”,他摇摇头,沉浸在自己的金色梦想
之中
1927年1月,民生号轮船从重庆码头出发——首航涪陵。卢作孚和民生公司的全体股东整整齐齐排列在码头上,目送民生轮远去。为开辟这条新航线而举行的欢送仪式格外隆重,代表地方势力、时任民生公司董事长的郑东琴和代表政界势力、川府政学系的何北衡、陈学池等各界名流均参加了这一盛况空前的开航庆典。
民上公司的股东们第一次在栅搬来临的晨光中亲眼望见满载旅客的民生轮迎着旭日顺流而下,每个人的心情都异常冗奋,对这项投资事业充满了信心。有的股东甚至为自己曾经认股时迟疑不决而产生几分懊悔。
“民生号”正式涉足川江,而非川江的支流——嘉陵江,这意味着民生公司的航运业在背水一战的情况下,走出了阴影,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股东们心里很清楚,川江是长江的一部分,是长江的上游。它下起湖北宜昌,上至四川宜宾,全长1050公里——这段极有诱惑力的航程,将会带来巨大的利益。
当“民生号”消失在烟波浩渺的江面,股东们才恋恋不舍地三三两两来到民生公司重庆办事处,参加第2次股东大会。股东们怀着激动而又好奇的心情将目光集中到主持人座席上——身穿一套粗布中山服、剃着光头、精力充沛的卢作孚颔首微笑。他的身边是温文尔雅、举止庄重的董事长郑东琴先生。在这次民生公司股东大会的会议记录上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分发1926年8月至12月的红息。
股东们惊喜交加。川江航业上的中国公司无一不亏本,妇孺皆知;独民生公司“获利颇丰”,实属奇迹。
卢作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的背景是民生公司的巨幅宣传画。他说:“我们决不能打小算盘,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股东们报以潮水般的掌声。
任过知县的郑东琴知书达理,有进士之才学,说起话来慢条斯理,造词用句极其讲究:
“诸位股东,古人云,创业维艰,斯言不虚。敝公司承蒙诸公大力鼎助,始渡难关。电水厂(原发电厂)收获颇丰,民生轮风驶于川江,各方民众,唯民生船头是瞻。此时唯需克制者,乃嘉陵江,水枯石露,顿使舟不能扬帆,客货不能畅达。总经理卢作孚君,为此昼夜苦思,认为不造新船,不造吃水浅的船,难克此劲敌。造船者,唯需资金耳。本董事会议决,将公司股额由5万元增为10万元。难关已过,以求发展,万事俱备,只待东风徐来。还望诸公慷慨解囊,踊跃认股,东琴在此拜托了。”
效益加名望,股东们纷纷将各自所认股额报出。一统计,原计划增股5万元,结果多认2。3万元,超出原定股额46%。
卢作孚大喜过望。他一面派人去上海订造吃水更浅的新船,一面准备筹建一座修船厂。
重庆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将川江分为上、下段。重庆古称巴郡、渝州,现仍称“渝”。据考,重庆一名启用于宋朝。宋光宗(赵惇)因先封王,后称帝,是双重喜庆,故将封王的地方取名重庆。重庆是一座山城,坡地多、平地少,故它的建筑多依山而砌,愈显得巍峨壮观,别具一格。它冬夏两季多雾,有时一连数日雾霭迷濛,阳光照射时间短,所以又称“雾都”。
重庆距宜昌,水路650公里,是四川与外界联系的咽喉。江水经万县、夺三峡,直落寥廓楚天。据《淮南子·要略》载:大禹“凿江而通九路”。汉代时,《汉书》语“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万船而下”,较为生动形象地记述了其交通之繁荣。到了近代,重庆开埠是1891年。在此之前,川江尚无机动船航行的历史。直到1898年,英国冒险家立德乐率领“利川号”溯江而上,抵达重庆,这才开了近代川江航运之先例。“利川号”虽然只是一只7吨的平底小轮船,但它却是川江老百姓所看到的第一只火轮、洋船。
立德乐揭开了川江近代航运史上新的一页,同时也揭开了外国商船、军舰横行、控制川江航权,中国人民反控制、夺回航权。国权的篇章。
民生公司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注定要加入夺回航权的斗争之列!但民生公司只是刚刚起步,争夺航权又谈何容易!
卢作孚意识到必须发挥民生公司的自身优势!但民生公司的优势又是什么呢?
人去楼空,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卢作孚久久站在民生公司的宣传画前陷入了沉思。窗外传来三三两两的爆竹声。呵,年关将至,该回家看看了。他很长时间没回家了。
一身戎装的杨森在两名卫兵的簇拥下,人还没进药王庙的门,声音就进来了。
“嗬,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卢兄卢总经理的办公室啰!不敢想,不敢想!”
杨森身上军人气质颇浓,走路一阵风,脚步咚咚作响,常是人未到声先到。
听声音,卢作孚知是杨森,忙停下手中的笔,出门迎接。
“卢兄,新年好哇!”杨森一进门,没等卢作孚让座,就自己找地方坐了。
“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杨兄?”
“民生公司风啰!”杨森很风趣。
“看来,我这里的风还挺大的!”卢作孚幽默地道。
“强台风,100%的一股强台风!”杨森道,“都吹到我的耳朵里了,不是台风是什么风?”
“我哪有杨兄的风大哟!”
“嗨,我是树大招风。”杨森话气突然变得愤懑起来,“他娘的,格老子打洋人还打出不是来了!”
卢作孚知道杨森指的是万县惨案。
1926年是长江航业的多事之秋。据统计,从这年开始,长江海损事故造出,仅以后5年中,川江就发生海损事故166起,其中严重损伤轮船39艘,沉船8艘。
卢作孚对长江航业素来格外关注,因此,杨森的话语所指,自然明了。长江内河航权丧失后,外轮蜂拥入江,外舰借“保侨护商”为名横行长江,无所顾忌。去年,公文长江上游川江就有英、德、日、美四国兵舰15艘,其中英舰6艘。这些外国商船在兵舰的保护下,为所欲为,屡起祸端,多次浪沉中国船只。
6月13日,英“滇光”轮在万县箱子石浪沉中国木船1只,淹毙船民10余人;7月8日,英“万流”轮在丰都附近水域浪沉川军划子1只,溺毙官兵23人;8月2日,英“嘉禾”轮在孤滩浪沉木船2只,淹死公差10人,淹没公款6800元(银元);8月助日,“万流”轮又在云阳故意开快车,浪沉中国木船3只,淹死川军杨森部官兵58人,淹没饷款85万元(银元)。“万流”轮肇事后,于当天开到万县,停泊在英舰“柯克捷夫号”外档。川军将领杨森在当地军民的强烈要求下,派官兵登上“万流”轮查询肇事经过。不料,英舰官兵多名突将正在“万流”轮上办理交涉的杨森部官兵所带枪弹全部缴去,并开枪打伤士兵2人,威逼将“万流”轮放行。同时,“柯克捷夫号”兵舰架置巨炮,对准万县街区,准备轰击。万县人民群情激奋,纷纷要求杨森自卫抗击。
8月30日,适逢英国轮船公司的“万通”、“万县”两轮由渝下驶抵万,停泊在陈家坦码头,杨森即派兵将两轮扣留,并电告重庆,向英驻重庆领事卢思德提出抗议,要求严惩凶手,赔偿损失。卢思德急赴万,邀杨森举行谈判。谈判中,卢思德要挟杨森“立即放还两轮,始有交涉可言”云云。同时,以武力相威胁,令英舰脱去炮衣准备轰击;又由渝调来“威警号”兵舰,并急调炮兵驶万。一场武装冲突已不可避免。
9月5日午后,由英国商船改装成兵舰的“嘉禾号”装配大炮、机枪,满载英兵,由宜昌驶抵万县,与早先停泊在万县的两艘英兵舰组成战斗队形进行挑衅。下午4时30分,“威警号”拉响汽笛,示意行动开始。随后英舰开始炮击万县,双方展开激战。杨部伤亡30余人,英军遗尸13具,其中英舰长达扎尔被击毙。英舰炮击万县2小时之久,造成万县民众死伤千余人,财产损失2000万元之巨。“万县惨案”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谴责。北洋政府在内外压力下,派长江上游总司令卢金山与英军舰队司令辛克烈尔在宜昌谈判。结果是:杨森释放“万县”、“万通”两轮;英方停止派舰赴万至于惩凶、赔偿、收回内河航权等要求,因北洋政府的暧昧无能,最后不了了之。
卢作孚为此曾致函杨森,对杨森敢于同列强分庭抗礼表示敬意。
大过年的,杨森专程前来给卢作孚拜年,怕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卢作孚心里寻思开了。
“听说卢兄最近发财了?”杨森诡秘地笑道,“效益不错呵!”
“哪里,哪里!还不是靠各位帮忙。”
“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卢兄,我想请你出山。”杨森是个急性子,“到万县去怎么样?”
“公司事情多,走不开。杨兄还是另请高明吧!”卢作孚笑道。
“是怕我给的钱没民生公司的薪津多吧?”杨森单刀直入,“卢兄现在每月拿多少薪津?”
卢作孚伸出3个手指,笑而不答。
“3000元?”
卢作孚摇摇头。
“300元?”
卢作孚摇摇头,还是笑而不答。
“那就是30000元啰!”杨森用肯定的语气说道。
“30元!”卢作孚笑着说。
“30元?”杨森不相信,“这不可能,堂堂的民生公司总经理,每月薪津才30元?”
“千真万确。”
杨森知道卢作孚说的是实话,连连摇头,不再作声。
对于做官,卢作孚已心灰意冷。两度浮沉,使悟出了官场上的险恶。但他已经充分意识到民生公司的生存又不能远离官场,应该是“既沾其利,复避其害;又主动靠拢,以防范鲸吞。”
“杨兄,民生公司创业维艰,愚弟难以脱身,实难从命。”卢作孚说的是实情,“不过,日后杨兄如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好,一言为定!当然,卢兄你如果有事的话,尽请直言,我会尽力而为之。”杨森说完,起身告辞。
现在,卢作孚得以静心思考民生公司的发展蓝图。
多年以后,卢作孚的这次对民生公司的总体勾画,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民生公司的经营管理之中。
首先,他为民生公司的发展设计了“三个运动”。
一是“整个的生产运动”。即:“将同类的生产事业统一为一个,或全部的联合。”这是卢作孚企业集团思想的萌芽期。从1927年开始,他计划“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业”,进而谋求“连带的生产事业为一个或全部的联合”,即建立一个包括与航业相关的行业(如修造船业,为供船舶燃料的采矿业),并逐渐旁及其他事业的庞大联合企业。发展之后,在航业之外,以航业为中心开始广泛投资。
二是“集团生活运动”。即“企业的工作、生产、消费、生活等都是集团性的。在这个集团里,应当抛弃个人理想,造成集团的理想,应该抛弃个人的希望,集中希望于集团,进而联合若干事业组成更大的联合集团。”
三是“帮助社会的运动”。即“尽民生公司现代所幸得的机会和力量,去帮助社会寻求现代文明的方法,走入现代文明生活当中去或竟超越他们的前面去。”
卢作孚深知,若想实现自己的这些理想,必须在民生公司的经营过程中,不断探索,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实验,形成民生公司管理上的独特风格。
卢作孚认为:必须在民生公司强调物质建设和社会组织上的现代化。现代的物质建设,就必须有现代的技术和管理,把握了技术和管理这两个武器,才可以推动事业跑到时代的前面去。10年后,卢作孚的这种梦想——一个大型企业管理体制便告形成:第一,有了一个大体适应近代大型航业经营的管理机构,完成了企业经营的组织建设;第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企业内部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
他在民生公司未来发展设想中写道:“组成在总经理集权领导下,由分工不同、层次不同的部门集成的总公司,归口统一筹划、指导、管理、监督整个企业的人事、财务、行政、技术、经营各项活动。总公司下设分公司、办事处、代办处以及各个附属企业和单船等相对独立的基层单位,构成一个左右、上下之间,互相协调,分工合作的有机整体。
“在总公司内部,除各职能业务部门外,专设诸如人事委员会、设计室、稽核室之类机构,用此指导、监督、制约各职能部门,避免漏误和滥用职权。严密的系统方能保证企业领导的意图得以迅速、准确地贯彻实现。公司建立一套规章制度,用以规范每个部门、每个职工的工作,使每一工种、每一岗位、每一作业过程,都有章可循。
“采行会议制度,在思想上可以互相影响,情况上可以互相明瞭,免除隔阂;办法上可以密切领会,联络一致,可为全部计划及管理集思广益是促进事业唯二方法。”
一连几天,卢作孚一直蜷缩在这座寒冷而又寂寥的破旧庙宇里,忍受着饥寒,抵抗着零下30多度的严冬。他无法与家人分享过年的喜悦,在黄昏与黄昏之间思索、奋笔疾书。现在,一切仅仅是个开始,他的脑子里出现了一座房子的模型,这个巨大的模型正支在他的头顶。他忽然想起曾国藩和李鸿章,其功过若单就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来说,功远大于过!
他再次因过于激动而难以入眠。尽管睡眠在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睡眠于他,无异于穿衣可多可少。几天来,他或趴在桌上小想一会,或是闭目养神少许,直到又一个黄昏的到来。
黄昏悄无声息地再度降临,他复又提笔,沉入那巨大的金色梦想之中。
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建设和技术管理。眼下创办一个机器厂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适应近期提高船舶营运率及远期加强技术建设的需要。其后是创造条件,把技术研究和技术管理引向深入。总公司设驾驶研究委员会、船舶机器研究委员会,对宜昌和上迄嘉叙的航道进行详细考察,写出报告,绘制河床图,编写出《长江上游宜渝段航行指南》和《驾驶须知》等技术性文件。还要写一份《川江船舶安全问题研究报告》,计算并绘制出各船安全装载图表等等。
一个巨大的光圈,最初使人眼花缭乱,现在,卢作孚已看到了它的核心。自己所提倡的一切,都离不开人的因素,一个人须有理想,一个企业需要精神。人的问题又摆到了他的桌面。
卢作孚认为,实现现代化,根本在先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训练问题。因此,必须要求人们围绕着整个理想去活动,而尤其要求活动产生于思想。
民生公司草创之初,形成一个能吃苦、能办事的精干集体。他们是一群绝不畏事苦、亦绝不计较待遇的事业上的良友。正是依靠这种精神,破庙立业。此乃民生精神之基础。随着公司的发展,职工的来源、素质和管理,也就更加成为企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眼下民生公司的高级职员,多是由公司访求、招聘,或是由学校、机关推荐、甚至重金礼聘来的,因而罗致了不少在造船、机械、航海、海商、经济管理等方面学有专长、颇负名气的人才。但一般员工大都是通过公开招考录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不能说明熟悉航业业务,必须要搞一些短期集训。业余教育之类,以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素质。部门经理以上的高级职员,必须达到90%受过高等教育,还要吸收一小部分留学生。只有这样一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领导层,才能吸取近代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方法,改进经营管理;而全员的教育普及,则有利于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和普及。
卢作孚所标榜的“民生精神”并无确切的定义,但大致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一是实业救国和爱国主义思想。19世纪末,资产阶级中已有人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以谋求自身的发展,并作为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卢作孚继承这一口号,赋予它以实际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地在企业中表现出来,使之显得引人注目。
卢作孚把航业看作是“一切事业之母一立国要素”,指出:在航业工作,便是救国的企图。提出用创建先进的现代化的民族航业,以与帝国主义的航运势力相抗衡,不仅是把外国轮船赶出长江,收回内河航行权,而且要使中国迎头赶上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跑到它们的前面去。公司把爱国宣传活动同企业的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在公司的船舶舱室和职工宿舍的茶具、卧单上,到处印有“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毋忘国家大难”之类口号,号召人们关心国家危亡,并发动职工家属订出爱国公约。
二是集团生活思想。这是卢作孚改良社会的试验主要内容之一,是提倡群体合作,互相帮助以成一个最后都不至失败的集团。他写道:“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工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经济的,而民生公司就是这样一种超个人成功的事业,超赚钱主义的生意。”他要求职工把民生公司当作自己的共同事业;而个人口要忍耐、苦干就能成为出人头地的时势英雄。卢作孚以此桃源世界的幻境,诱使职工忘我地为公司的利益而奋斗,把这种理想变为职工的行为准则和思想动力。
三是艰苦创业、勤俭朴素的思想。卢作孚非常重视开源节流,培养艰苦奋斗崇勤尚俭的作风,以利于公司的壮大和发展。他写道:“大胆生产谓之勤,小心享用谓之俭,我们应大胆用现代科学方法生产,现代有什么,我们便要生产什么;但须节省物质上的享用,任何东西我们不能生产,便不要享用。”他用禁令和查禁等办法,要求职工不嫖、不赌、不吸鸦片、不做私生意、不贪污受贿、不拿旅客财物等,以杜绝不良习性,培养职工忠于职守、遵守纪律的精神。同时,注意开展各种文娱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倡同事之间喜庆丧吊不互相馈赠,庆仪从简,以及为结婚青年举办免费集体婚礼等,以倡导新风,逐渐养成一种与其他企业截然不同的风气这种风气正好与社会上贫困、愚昧、落后、奢淫的奇形怪状形成鲜明的对照。
一份权威资料在评价卢作孚积极革新企业管理时说:“自它创建之始,就十分重视吸取西方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经验,对当时长江航业中旧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并在不断的除旧布新中,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大体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卢作孚到底革新了什么呢?
大致来说,卢作孚在川江航业史、民生公司发展史上做了三件大事——轰动了整个长江航运业,以致他的许多做法沿袭至今。
废除臭名昭著的买办制,实行经理负责制。此乃除旧布新之基础。所谓买办制,就是轮船上的一切事务,全部由轮船公司包给大买办。然后,再由大买办包给二买办、三买办。这些大大小小的买办像一群又一群吸血虫一样,层层剥削船员。他们为赚钱,不惜带私货、卖黄鱼、克扣旅客,哪里还有心思想到改进客轮上的管理?在一条船上分成大小不同、多层次、多部门的承包单位,围绕在每个承包主的周围都有一个由封建买办关系组成的小集团。由此,一船之中派系林立,盘根错节,互相倾轧,而这种封建买办关系又多与社会上的封建势力相勾结,船上事务受其干预牵制,甚至为其操纵把持。同时,各大小承包集团,通过包揽、回扣、贿赂、贪污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