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马悦凌温度决定生老病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正好可以给他上一课。我就指着过滤网上的那层脂肪对他说,给你献血的人一定是一个血脂高的人。什么是血脂高?就是血里的油多。你看只给你输了200毫升的血,过滤网上却滤出了厚约2毫米的油,那么这个人的血管里可以说到处都有油。一旦遇上体温下降,就比如来了寒流,受了凉或者寒凉的东西吃多了,油遇冷凝结、沉淀,就会堆积在血管壁上,而冷的同时血管又会收缩。如果这种情形长期、反复出现,就很容易造成血管堵塞。如果堵的是心脏的血管,轻者心肌缺血、心绞痛,重者心脏因大面积缺血而停跳造成人猝死;如果堵塞在脑部血管,轻者头昏、头痛、肢体麻木,重者脑部长期缺血、缺氧,结果自然也是导致死亡。动脉硬化(即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血管里看起来似粥样的黄色东西也就是胆固醇等脂质积聚、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壁增厚,使血管管腔变小。动脉粥样硬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是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生,在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
第8节: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4)
医生会告诫那些患有高血脂的人,一定要少吃猪油、肥肉、动物内脏和蛋黄、奶油等食物。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吃这些高脂肪的食物比较多,血脂却是正常的;而有些人,特别是老人,平时已很少吃荤了,以素食为主,可血脂仍然偏高。另外,即使一家人吃同样的饭,有的人血脂高,有的人却血脂正常。看来高血脂的形成虽与这些食物有一定的关系,但决定因素并不是这些食物,而是由肝脏这个人体化工厂对脂肪的处理能力决定的。
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由于血液供应充足,肝脏的重量和体积在一生中是最重、最大的,这个时期肝脏的工作状态也最为旺盛。因此,这时即使高脂肪的食物吃得多一些,肝脏也能将吃进去的食物全部变成能量去营养各个脏器。各个脏器的功能运转正常,人的精力、体力都是最旺盛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开始退化,给肝脏的供血每年都以1%左右的速度递减。到六十多岁的时候,肝脏的重量和体积随着供血的不断减少在变轻、变小,西医称之为〃正常生理性老年肝〃,也就是肝脏缩小了,这种缩小的肝脏所有的功能自然都减弱了。原来吃一斤肉没事,现在只能吃六两,多了就代谢不了,血脂会高;原来可以喝一斤酒,现在喝七两就醉了。肝脏供血减少,分泌胆汁的能力就减弱了,对食物及脂肪的消化能力下降,血液生成就会减少;肝开窍于目,肝对眼睛的供血减少了,眼睛就老化了,视力模糊了;肝主筋,筋脉的供血减少了,四肢的活动就变得不灵活了、无力了、麻木了;肝藏血,当妇女肝血不足、血海空虚后,月经的量就开始减少,最后闭经,进入老年。
要想肝脏恢复功能,唯一的方法就是给它供应充足的血液。肝脏在中医的五行中属木,木能否生长、强壮要靠水来滋养;水在中医里是肾,肾主水。也就是说,只有肾气足,肾的水才能源源不断地供给肝脏,让肝脏滋润起来,生长起来。在全身各脏器中,只有肝脏具有生长和自我修复的本领。肝脏即使被切除一部分,半年、一年内又可以长出新的,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而这种再生能力必须在血液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完成。
让肾气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补肾、暖肾。而现在的人,不分季节地贪吃、误吃寒凉的食物,就是在不断地在给肾脏降温;降温的结果就是血流速度变慢,血管遇冷收缩,以及血液生成变少,从而造成各脏器(包括肝脏在内)的供血减少。
血管内的血脂多,就如四处飘动的雪花慢慢堆积,使血管壁的内径变小,造成淤堵,更加重了各个脏器的供血不足。肝脏的供血减少,功能下降,脂肪不能完全代谢,堆在肝脏里形成脂肪肝,堆在血管里又加重了血管的淤堵。
第9节: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5)
目前治疗高血脂的方法,多数是设法将血管中的血脂排掉,就像用各种方法去扫雪。但在扫雪、排雪的过程中,用的都是泻的方法,久而久之不但伤了身体的正气,还造成血液亏损,而且很多降脂药物属性寒凉,反过来又加重了身体内的寒湿,造成了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目前血脂异常的人越来越多,却没有特效药的根本原因。
我的治疗理念不是将雪扫掉、排掉,而是给大地升温,让雪融化,融化后的雪水去滋养大地,不但疏通了交通,还能变废为宝。
实践证明,当我让患有高血脂的病人忌掉寒凉的食物,并用青艾条熏全身的方法很快给身体升温、祛寒(严重的一周熏二次,用做保健的一个月熏一次),再配合补血、补肾的食物(如后面介绍的自制固元膏,当归粉、鳝鱼、牛肉、海虾等),尽快地补足血液后,病人血脂的各项指标都会下降,轻度的一般一周至半个月恢复正常,重度的1~3个月也基本能降到正常。脂肪肝也随着病人血液的充足、温度的升高慢慢趋向正常。如果遇到肝火大的病人,可以先让他吃几条生泥鳅去肝火,治疗的效果更好,同时嘱咐病人最好每天坚持用桶泡脚,坚持每天背部撞墙20~30分钟,疏通经络、疏理肝气。
温度升高后,血管内堆积的杂质开始融化,不仅融化了血脂,还融化了血糖、尿酸等。因此经过我的综合调理后,病人血液的各种不正常指标全线下降,血管的淤堵明显减轻,血管的管腔变大,血管壁变薄,血液循环明显增快,各脏器的功能全面恢复,而且血压也会慢慢趋于正常,动脉硬化也会渐渐地好转。
19世纪法国名医卡莎尼斯有一句名言:〃人与动脉同寿。〃意思是说,人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重要脏器(心、脑等)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人死亡之时。因此保血管就是保命,血管年轻有弹性,生命就充满活力。
体温降低引起癌症高发
癌症是人类最难以战胜的疾病之一。人人都觉得癌症太可怕了,它不是你的意志所能控制的,它仿佛完全无规律可循。所有的人都会在癌症面前乱了方寸,盼望着手术刀一刀下去癌症就被彻底清除,盼望着吃了昂贵的抗癌药,癌症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治癌的方法越来越多,治癌的费用越来越高,可结果时常是人财两空。
一次,我看到报纸上有这样一篇报道,贪官被抓后三年中患癌症的概率是70%,压抑的心情使他们全身处在一个紧张收缩的状态,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极易形成肿块。
这个肿块到底是因什么被堵才会出现的呢?如果堵在血管里,出现的是心、脑及各个脏器的缺血症状,比如脑梗、心梗等;如果堵在神经上,只会造成肢体或局部的疼痛、麻木,使活动受限。而癌症的淤堵不像是堵在血管,也不像堵在神经,那到底堵在哪里呢?
第10节: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6)
我从自己行医的实践中得到一些启示,认为是堵在经络上。经络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现,经络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之一。脏器就好像一个水池,而经络正是水池的下水道,水池能否正常工作,完全取决于下水道是否通畅。当下水道不太通畅时,它就会冒泡泡,就如人体脸上长〃痘〃、身上长疖子、囊肿一样,是在提醒你身体内已有废物堵住了。如果你没理睬它,继续使用水池,而且经常让一些不易分解的东西流进去,下水道就会被堵上了。如果你还在继续使用水池,里面的水就会漫上来,在人体上发现多出来一块东西。此时下水道还没有被彻底堵死,还有内循环,水池内漫出来的东西还没有发生质的改变,这时的肿瘤即良性肿瘤。久而久之,下水道被彻底堵死了,漫出来的东西就会发生本质的变化,变烂了、臭了,也就是人体发生了癌变。在完全淤堵的情况下,如果继续使用水池,这时臭了、烂了的污物就会漫出水池,污染到其他地方,也就意味着癌症转移、扩散了。
在这种被彻底堵死的情况下,也就是在缺氧的条件下,所有细胞都是无法正常活下去的幸好不是急速缺氧,而是慢慢缺氧。在困顿缺氧的环境中,无法适应的细胞就逐渐死亡,但也有些细胞在不停地寻找〃出路〃,不甘心就这样死去。它们奋力挣扎,像达尔文描述的一样,最后突变成不需要氧气也能生存的怪物,而且从此反而讨厌有氧的环境,不再受身体的控制。这种突变后的细胞,就是令全世界的人闻之色变的癌细胞。率先发现癌的产生是由于氧气不足的人是奥托?沃柏格(OttoWarburg),他在1931年获得诺贝尔奖。
为什么癌症病人越是年轻,病死率就越高?因为年轻人比老年人新陈代谢旺盛,排出的废物多,所以淤堵后转移得也就快。现在癌症的发病率是过去的好几倍,与环境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有关。物质中不易分解的化学成分多了,进入下水道后就容易造成堵塞,而这种淤堵的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淤堵的过程中,如果身体出现一些转机,如心情变得开朗、经常运动,使全身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淤堵的情况会有所缓解或者彻底通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癌症可以不治而愈。反之,在淤堵的过程中过度疲劳,或心情紧张、压抑则会加重淤堵,还有就是长期的受寒凉,也是加剧淤堵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治疗的病人中,因长期受寒凉或贪凉造成淤堵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但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视。
几年前的冬天,我去了一趟北方,发现那里冬天的阳光非常充足,除了下雪天,大部分是大晴天。而在我家乡南京,冬天里还会阴雨连绵,虽然气温不是很低,但人会感觉很冷。每到下雪的时候,我都会和儿子到外面堆雪人,但第二天雪人就会融化。南京的雪通常是存不住的,而北方的雪就很难融化,为什么北方阳光充足感觉不是太冷,冰雪却积得住呢?朋友提醒说,是地温,北方地温低因此雪不化,南京地温高因此雪存不住。
第11节: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7)
这使我联想到我们的身体。地温在我们人体来讲不就是身体内的温度吗?人体内不能及时排出和没能完全消化的各种代谢产物和污染物,就如下的雪。但只要身体内温度适宜,四季如春并经络通畅,再大的雪也能融化。而且融化后的水在身体内就是血液,可以反过来重新被利用,重新营养我们的身体,没用的杂质则通过汗液、大小便及时排出体外。但是当我们身体的〃地温〃低时,雪无法融化,自然就在身体内形成淤堵,形成肿块。
著名的运动医学家范阿肯教授,在对450名40岁以上坚持运动的人和450名不运动的人跟踪调查8年后发现,长期坚持运动者比不运动者的得癌率低90%,而且坚持运动的患者的死亡率也比不运动的小得多。研究认为,运动能使人体温度升高。据测定,运动时肌肉产热高,剧烈运动时体温甚至上升至40℃以上。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对热的承受力远不如正常细胞,因此容易被杀死。运动使人体大量出汗,汗水可以把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及时排出体外;运动还使人体血液循环加快,使体内出现的癌细胞就像急流中的小砂粒一样,无法在某个内脏器官站稳脚跟、生长发育和转移扩散。
癌症又称〃岩症〃。当我亲手摸到乳腺癌病人硬如岩石的肿块时,当我亲手摸到腹部癌肿全部转移而僵硬板结的肚子时,当我亲手摸到癌症破溃的伤口如岩石般僵硬的时候,才知道为什么癌症的伤口是世上最难愈合的,因为它不具备生长的条件。你见过冰块上长植物吗?你见过在寒冷的冬天,植物也能生长旺盛吗?
世上疑难杂症,难的是没有对症治疗,难的是不知患病的根源来自何处。而当你了解了身体最基本的需求,知道了致病的真正原因时,你就能针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案。身体缺什么你就补充什么,这种对症治疗的效果,就如四两拨千斤,不但省时省力,而且疗效长久。
癌症表面上来势凶猛,但仔细分析,它与其他慢性病并无本质区别。就如冠心病患者,当心血管堵塞达到50%后,在疲劳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的症状,可是到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当心血管进一步堵塞达到70%~75%,医院里的设备才会检查出心肌缺血症状,给你戴个帽子冠心病。当心血管堵塞达到90%的时候,心梗就会随时发生,生命就处在危险的边缘。
其实癌症也一样。肝癌多数是由〃肝炎…肝硬化…肝癌〃一步步发展来的;胃癌多数经过了〃胃炎…慢性胃炎…胃癌〃的过程;妇科癌症也多是〃妇科的反复感染…良性肿瘤…恶性肿瘤〃这一规律。面对癌症时,急于一下子治愈是不现实的。癌症是心情不好、生活无规律、饮食不合理、贪凉,还有抽烟、喝酒及慢性炎症等不良生活方式及其他不良因素长期作用于身体所造成的。
第12节: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8)
在发现癌症后,首先应该做的是赶紧踩刹车,将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时纠正,特别是祛除寒凉食物对身体进一步降温的影响。然后再根据你所患病的具体脏器的喜好进行调理,这个脏器喜欢什么你就给他什么,这个脏器怕什么你就避免什么,用书中介绍的各种方法顺着它慢慢调理,与医院的治疗相配合。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癌症也是一样,只要你天天抽,就能做到及时控制症状、保住生命。再往后只要坚持抽就可能使肿块缩小、消失。当然这不是一两天的事,因此在癌症面前必须冷静,这是慢性病,不是冒险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确立带癌生存、带癌长寿的信念。
据报道,75岁以上的老人死因主要是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等。他们生前都没有肿瘤症状,结果在做尸体解剖时发现,48%的人体内都有一两个恶性肿瘤,甚至有的长得很大,但并未给生命带来威胁。因此带癌生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没有必要大动干戈,一味地追求杀癌的力度和强度,在采取必要的杀癌手段的同时,还要把癌症和其他慢性病的存在,看作是一种常态,进行必要的协调、理顺,给它转化的条件及环境,而对待细菌、病毒和外来传染病的入侵,则应该像对待敌人一样毫不留情打跑它们、消灭它们。如何理解〃血〃〃寒〃〃湿〃〃风〃〃虚〃
前面我们详细探讨了适宜的温度对人体的意义,以及温度降低对自身、对后代所产生的后果。那么,人体的温度又靠什么来维系?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为了更透彻地理解温度,我们需要学习〃血〃〃寒〃〃湿〃〃风〃〃虚〃等基本的医学知识。
?什么是血
血,是流动在血管中的不透明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能为全身各脏腑组织的活动提供营养和滋润。
人体的血液总量大约是体重的7%~8%,比如体重为60公斤,则血液量约为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可以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到总血量的20%时,则会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到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除了意外造成的身体缺血,生活中常见的是因营养不良、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差引起的慢性缺血,这是造成各种疾病发生以及身体衰老、退化的祸根。
西医与中医在血的检测方法和临床运用上有区别。西医以血色素的多少来判定血液质量。血色素就是单位面积里红细胞的含量,指的是血液的浓度。通俗一点说,如果把血液比喻成给人体各脏器吃的饭,那么血色素高(血液浓度高)就表示各脏器有干饭吃,而血色素低(血液浓度低)就表示各脏器只能吃稀饭。中医常提到〃气血足〃、〃气血两亏〃,指的是人体内总血量的水平,也就是说供给各脏器的是一碗饭还是半碗饭。中医通过察看人的面色、皮肤、毛发等外在特征,探摸肢体末端的温度,观察眼、耳、鼻、口以及各脏器的功能反应等方式来判断体内血液总量是否充足,脏器有没有〃吃饱〃。
第13节: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9)
那么把中医、西医的观点结合起来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你的总血量充足,同时血色素也正常,就意味着你身体内的每个脏器总能吃上足量的干饭,身体就有活力,所有的脏器就能运转正常;如果你的总血量少,但血色素正常,就意味着你的脏器没吃饱,但还能吃上干饭,这个时候各个脏器都还在正常运转,可是干劲不足,容易出现疲劳、抵抗力下降等症状,也就是出现了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如果你的总血量少,同时血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就意味着你的脏器不仅没吃饱,而且吃的还是稀饭,时间一长,各个脏器由于供血不足就会给身体带来各种疾病。
心脏没吃饱,就会心慌、气短、胸闷,跳不动时想休息一下,就出现了间歇,心跳的次数也会越来越慢。心脏对缺血比较敏感,缺血了就会引起心痛,这是在提醒你没给它吃饱。如果你不管它,或只是给它吃一些扩血管的药物,根本原因就没有得到改善。当缺血现象进一步加重,血管不能充盈就造成闭塞、心梗,甚至危及生命。
大脑没吃饱,轻者头晕、记忆力下降,重者会出现脑缺血、脑梗塞。时间一长,没有充足的血液浇灌,脑子开始〃变瘦〃了,就有可能引发脑萎缩、老年痴呆症。
肝脏吃不饱,这个人体〃化工厂〃的工作就打折扣了。比如以前吃一斤肉,它能将肉都转化成人体需要的能量输送到全身,而吃不饱后,力不从心了,再吃这么多的肉,它只能将七两肉转化成能量,而没力量去处理其余的三两肉,这剩下的就只好以脂肪的形式堆积起来堆积在肝脏里,就形成脂肪肝,堆积在血管里,就形成高血脂。
肾脏没吃饱,该它做的排毒工作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只能完成部分任务,那么身体内各种代谢的产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出现尿酸高、尿素高等症状。
胰腺也是一样,吃饱的状态下就能分泌充足的胰岛素,而没吃饱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不足,糖代谢的功能下降,多余的糖就存留在血管里,血糖就增高了。
身体内的各个脏器都是一样,长时间没吃饱,饭的质量又太差,脏器的功能就会全线下降。一点风吹草动,一点细菌的感染,都有可能导致人体身染重病,久久不能康复。
因此,血是我治病防病的重点,而血液是否充足完全取决于我们所吃的食物营养是否丰富、搭配是否合理,以及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的能力如何。食疗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并落实在每一天、每一顿饭上面。〃人是铁,饭是钢〃,一顿没吃好,没吃饱,身体就有反应,就会不舒服、难受。如果长期不注意饮食,不注意保护你的胃肠,你的身体也就不可能健康,各种疾病缠身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14节:如果失去了温度,我们的身体将会怎样(10)
?什么是寒
寒,是一种对于温度的感觉,寒与热是相对的。寒为冬季的主气;在气温较低或气温骤降的情况下;都容易形成寒邪而致病。寒,具有阴冷、凝结、阻滞的特性。寒为阴,热为阳。当寒侵入人体后,血液就失去了阳气的温煦,就会运行不畅、淤堵不通。
寒还有收缩、闭塞的作用。遇寒后筋脉缩紧,整个人就往里缩,四肢屈伸不利。汗毛孔遇寒也会关闭、堵塞,不易出汗。
不通则痛,疼痛是因寒致病的重要特征,不论是四肢的关节疼痛还是心痛、胃痛、腹痛、头痛等,都与寒有直接的关系。寒用热除,有热则缓、则减、则愈。热是治疗一切寒症的法宝,可以在饮食中吃温热、辛辣的食物祛寒;可以多穿衣服保暖祛寒;可以用各种物理方法如热敷、理疗、艾熏等对局部加热祛寒等。
?什么是湿
湿是一种有水分子存在于物体中的表现,反之为干。人体就如一件衣服,干爽的时候轻松、舒适,潮湿的时候就沉重、粘滞。衣服上的水分多了,太阳出来就能晒干,大风一吹就能吹干。人体内的水分多了,只要身体内的阳气足,也就是肾气足,水分也很快能上升、蒸发,溶入我们的血液,为我们的身体服务。
可当我们的身体内肾气不足,体温偏低时,血液循环的速度就会变慢,饮食中的水分以及潮湿环境侵入人体内的水分就不能很快被人体利用,沉重、向下的特性就显露出来,如四肢酸重、胸闷、胃腹胀闷、大便不成形、严重的腹泻、小便不顺畅、小便的量减少,以及下肢水肿、湿疹、妇女白带多、浊都属于这种情况。
生活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小便排出顺畅,就能带出多余的不能被利用的水分,就能消肿、除胀。而小便是否顺畅和肾功能强弱有很大关系,肾气足是排湿的关键。
?什么是风
风是自然界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体。在静止、平衡的状态下不会起风,只有在失衡、冷热不均的条件下,冷热之间的流动才会形成风。
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