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紫玉钗-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要是天清气爽的好日子,他就置备几样菜式,跟霍小玉两人踞坐舱中,一口小红泥炉温着酒,且行且酌,浣纱在一边温酒侍候,日子过得倒很痛快。
霍小玉一面浏览着两岸景色,满足地呼了口气道:“这样子行旅才舒服,比我们上终南山的那一趟,简直是天壤之别。”
李益笑笑道:“那要谢谢大隋的那位风流天子杨广了,如果他不是开盘了这条运河,你那会有这么舒服。”
霍小玉道:“隋炀帝开凿运河是为了到江都去观赏琼花,那有开到这儿来。”
李益笑道:“你真是中了流言之毒N隋炀帝虽然私生活荒唐一点,还没有荒唐到这个程度,他开凿运河,是为了兴水道,通漕运,使江南的鱼米丰产,能够畅疏各地,以有余济不足,目光远大,是为万世不朽之伟业,只是他仅开凿到江都。从世因其利而延长,直通江南,虽然这一段不是他开的,但也是继承他的事功。”
霍小玉道:“书上是那么说的?”
李益笑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大唐是继隋而起的,总不能鼓吹他是个明君而自认叛臣吧,当然要把他的事功归之于荒唐了!”
霍小玉笑笑道:“那么这一段运河是谁开的呢?”
李益道:“事过多年,已经难于查考了,但我想炀帝时已经动工了,太宗与则天皇帝都参与其事而卒成之,大家有份,因为现在江南一带,都是流传以『千户老麻』来吓唬小孩予,可见工程之始,还是在炀帝之时。”
浣纱在旁道:“千户老麻又是谁?”
李益笑道:“就是主承凿河的监督麻叔谋,官拜千户,是以而称,相传他喜欢吃小儿之肉,在凿河时,每天都要用一个小孩子蒸熟为食,江南人才用他的名字来吓小孩子,如果河仅止于江都,千户老麻的大名怎会流传至此?”
霍小玉正剔着一块鸭脑在吃,听了这话,不禁一阵作呕,连忙合着嘴起来到船舷边,把胃中的酒肉都吐出来,才漱口回座道:“十郎!你真是的,在吃东西的时候,提起这些恶心的事!”
李益笑道:“你也真娇贵,讲归讲,吃归吃,那里就会作呕到这个程度呢,再说人肉又不是不能吃的,饥荒之年,灾民饿急了,易子而食的事屡见不鲜,征战之际,粮秣不继,杀了敌人来果腹的事也很寻常。”
霍小玉骇然道:“真有这么残忍的事?”
李益道;“事出于传闻,真确与否不可记。”
霍小玉直皱眉头道:“太残忍了,太不像话了!”
李益笑笑道:“世有愚孝之子女,常割股入药,以疗亲疾,这不是一样的荒唐无稽吗?
怎么就没人说这是残忍呢,可见一件事的善与恶,只能以常情处之而不能深究,否则善与恶就难分了,老虎吃人谓之凶兽,人以虎为食就是理所当然,这难道公平吗?”
霍小玉笑道:“我抬贡是抬不过你,任何事你都能搬出一大番道理来的,割股疗疾,只是一番孝心,但以人肉为食,究竟不合常情。”
李益本来想笑的,可是一个意念突来,忽地皱起了眉头。
霍小玉不知道那一句说话错了,连忙问道:“十郎,你是怎么了,刚才我只是开玩笑。”
李益苦笑道:“我知道你是开玩笑,我也不是为你那句话不高兴,只是我想起一件担心的事。”
“那件事值得你担心?”
“我们这一路上回去,会不会遇上打劫的盗贼?”
霍小玉不禁也笑道:“十郎!你真会杞人忧天,我们来的时候,带了赤金古玩;你都不在乎,现在倒怕了?”
李益苦笑道:“来的时候我们穿着简单,带了几挑行李,人家只以为是个落第的穷儒,根本看不上眼,财不露白,不会启人盗心。现在可不同了,这两船绸缎明摆在这儿,想遮掩都遮不了,惹人注意的可能就大了。”
霍小玉道:“你不是也学过击剑射之术吗,前些日子还听你说过你曾经单身击退过两个劫匪,原来是骗人的!”
李益叹道:“不是骗人,那次是我上京赶考,只有我跟李升两个人,遇见两个强人,我一个人仗剑把他们击退了。但现在不同,这两条船上,已经有十几个水手,即使弃舟登陆,也要十几辆车子,人是多了,危险也增加了,小股的盗贼必然不敢觊觎,敢于光顾的,必是大股的盗贼,动辄数十人,甚至于百余人,我绝对应付不了!”
霍小玉也忧形于色道:“那怎么呢?”
李益皱眉不语,霍小玉想想道:“但愿老天爷保佑,别叫我们遇上,真要碰上了,最多把东西给他们就是了!”
李益苦笑道:“你说得倒轻松,我们的身家已全在这上面,给了他们,回去怎么办?”
霍小玉道:“你不是还留了十万钱在长安吗?”
李益道:“不错!那是留着过日子的,我们回去还得过一年呢!”
霍小玉道:“能够过这一年就行了,明年你放了缺就有进益了。”
李益苦笑道:“那就苦了,上下打点,处处需索,就指着这批东西,否则优差还是会让人捷足先登;我又何必等这一年呢?所以这笔货我们绝不能损失。”
霍小玉笑笑道:“穷富是命中注定,该怎么就怎样,命里该不发财怎么强求都没有用,何必去急呢!”
李益叹了一口气道:“你好像很达观,别忘了,这都是你的钱!去了你不心疼?”
霍小玉道:“不心疼,钱财本为身外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借此玩一趟江南,我已经心满意足了。老实说,我根本没有指望此行能赚钱!权当我们玩一趟花掉了,不就行了吗?”
李益想想也笑了道:“你都想得开,我还有什么好担心呢?我只是怕对不起你,把你的钱给糟蹋了。”
霍小玉忙道:“十郎!别这么,奴身已属君。我从来没想到我自己还有什么,我只有一个你,其他都不在乎。祗要我们能守在一起,我什么都不要。”
李益道:“真要丢了这笔钱,我们回去可苦了!说不定一路上还得讨饭回长安。”
霍小玉道:“那倒不会这么惨,盗亦有道,我听说大股路劫的盗匪都有个规距,那就是劫货不伤人,多少还会留个回家的盘缠。”
李益笑道:“你又没遭过盗劫,怎么知道?”
“鲍姨说的,她的顾客中有不少是京师的富商,有遭遇过盗劫的经验,多少总会留一点的。”
李益苦笑道:“那就苦了,也许留下一点够吃饭住店的零钱,那我们就要靠两条腿走路回长安,了。”
霍小玉道:“这也没什么苦的,那怕一文不名,我们也饿不了肚子,你会吹箫,我能唱曲,连浣纱都能将就看哼几句,一路卖唱回长安,也能挨过去。”
李益笑道:“你好像把一切都盘计好了。”
霍小玉嫣然一笑道:“凡事总得往最壤处想,才不会失望得太多,没出门以前,我就盘计好了,万一血本无归,我们怎么个回去,所以我的衣包里带了一枝洞箫,一支竹笛,你记得那枝洞箫吗?在我们定情之夕,你就吹着这支箫子,只有鲍姨的琵琶可堪匹敌,把娘的箫都压下去了。”
李益大笑道:“好!好!你一介女流都有这等豪情,我这个大男人难道还有什么丢不开,把笛子拿出来,我要好好地奏上一曲,以尽此欢。”
霍小玉果然取出了笛子,同时还取了玉箫出来道:“我的箫可能追不上你,但也下过几年功夫,我们趁此大好时光,乾脆停下船来,好好地乐上一乐。”
这时天色近暮,船正好到了一个叫奔牛的小镇,李益吩咐船家泊岸歇宿,叫那些船夫自去觅地吃喝歇息,自己又着浣纱弄了几样小菜,搬到船头上铺下一张席子。
碧空如洗,新月如眉,船家识趣,都挤到后面那条船上去了,一条大船,就剩下他们三个人。
李益喝了几杯酒,不禁诗情大发道:“如此良夜。不可无诗,小玉,你常羡曹子健七步诗才,今天也让你领略一下我的倚马才华,由你出题限韵时来考考我。”
霍小玉笑道:“限时可以,却不限韵,因为那样反而拘束了你的发挥,既为即兴,也不要你长思考,就以这促促为调,赋即兴诗一首,我要击钵为催了!”
说着拿起一口瓷碗,用乌木箸叮的敲了一响道:“一击为起,七击为止,好诗不成罚酒千锺。”
第二响又敲了起来,李益趁着酒兴,立刻启口吟道:“促促复促促,黄河九回曲。”
霍小玉立刻道:“停停!身在江南,句吟黄河,弄错了地方,罚酒一锺!”
李益笑道饮了一锺:“我一直生长在黄河之畔。因此习惯上总脱不了黄河,好在黄河的水跟运河的水都是一样的,罚是该罚,诗就将就吧。”
霍小玉含笑三度击钵,李益继续吟道:“嫁与棹船郎,空船将影宿。不道君心不如石,那教妾貌常如玉。”
七击未终,句已收成,霍小玉低吟了一遍叹道:“诗是不错,只是立意该打,我还没老,你已经心存他意了!”
李益笑着道:“这点太冤枉我了,你限的范围是即兴,我自然将景入诗,你我同在一船,从来也没有叫你空船将影宿过,这当然不是说你我的。”
霍小玉道:“那你说的是谁?”
李益道:“是船老大,刚才看见两只船的船老大都悄悄地下了船,出去找乐子去了,只有两家的船娘挤在后面的船舱里。因此才有此叹!”
霍小玉回头看看,果然后面的船上只有两个船婆子对着灯在做着针线,不禁问道:“那两个船老大上那儿去了?”
李益笑笑道:“也许是上岸喝酒去了。”
“这船上的酒菜都很丰盛,他们干吗要上岸去喝?”
李益道:“船上酒菜虽具,却少侑酒的人,看我们吃喝得这么开心,他们自然熬不住也想找点乐子。”
霍小玉哼了一声道:“这些男人简直该打!”
李益哈哈大笑道:“小玉!这话不公平,升斗小民,同样也有追求声色的权利的。”
霍小玉道:“他们不该丢下妻子。偷偷找乐子去!”
李益笑道:“假如成了家的男人都该在家里陪老婆,长安市上的莺莺燕燕早就饿死了,平康里巷中的妓客,十之八九都是有家室的人。”
霍小玉想想也笑了,世风如此,自己这番醋吃得实在没来由。
于是她忙道:“十郎,刚才只赋了一章短诗,别说你没尽兴,连我听了都不过瘾,趁着这余舆尚在,你再赋一首新章好吗?”
李益笑笑道:“可以,我自己也觉得诗才未竭,满肚子的佳句,根本就还没发挥呢,这次又要我吟什么?”
霍小玉游目四顾,只见下一处浅滩,放着十几头马匹,大概是刚骑来的。一个小孩子正在河边洗刷,乃笑笑道:“这次以饮马为题,要雄壮一点的。”
李益看了略作构思,起句已得,脱口吟道:“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霍小玉摇摇头道:“平平而已。”
李益道:“好诗不能字字珠玑,但得一二佳句,才见得气势磅礴,所以诗重后劲,如李白的五绝乡思一首,起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叙事平平,毫无住处,但后面缀上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乃觉得浑朴自然--”霍小玉笑道:“怎么说都是你有理,但看你后面的佳句吧,看你能堆出什么来?”
李益道:“给你一打岔,我连起头的都两句忘了。”
浣纱道:“百马饮一泉,一马争上游!”
李益笑着点点头,接着吟道:“一马喷成泥,百马饮浊流。上有沧浪客,对之独叹息。
自顾缨上尘,徘徊终日夕,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
长吟才罢,远处有人鼓掌道:“好诗!好诗。上有沧浪客,对之独叹息,自显缨上尘,徘徊终日夕!当是取典于论语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然末句『为问泉上翁,何时见沙石?』则又隐点出不见河清,难俟人寿之慨,足见才情!”
三人闻声惊顾,却见一个伟丈夫,腰佩长剑,慢慢地走到船边,拱手道:“在下黄衫客,京都游侠儿,闲游经此,顷闻朗吟,深佩高才,不敢冒昧,请客一晤。”
李益在长安时,也听过黄衫客的名字,知道此人,不仅精击技,且精于诗,自号黄衫客,以此为名,是个风尘奇士,连忙起立肃衣为礼道:“久仰盛名,敬请赐莅。”
黄衫客从跳板上走过来,笑着道:“别客气,初闻促促之作,在下以为是风流文士闺阁之吟,已打算走了,复闲饮马之歌,还以为阁下是位久经沧海的征客,不意吾兄竟是位翩翩佳公子,而有如此感怀,足见才华之深”冒昧打扰,请恕失礼。”
他丝毫没有一点文人拘泥之态,痛痛快快地坐了下来。霍小玉好奇地打量看这位不速之客,见他也不过三十上下年纪,目光炯炯,英气迫人,然而他坐下来的姿态,却又十分自然优雅,没有一点粗犷的流气。
浣纱忙取了一副杯箸放在他面前,霍小玉笑道;“浣纱,这位先生恐怕不耐细饮,你还是换口大爵来吧!”
黄衫客笑道:“夫人不愧知我。”
浣纱却为难地说:“小姐,船上没有大爵。”
霍小玉道:“那就取大碗来,先生是豪士,不会计较器皿的粗细,而且拿三口来。”
李益也很兴奋地道:“对!拿三口大碗来,把这火炉也撤了。搬一坛酒来,我们好好地喝上几碗。”
黄衫客道:“在下是豪饮惯了,主人却不必勉强。”
霍小玉笑道:“妾身虽然量浅,但几碗还是能奉陪的!”
黄衫客大笑道:“难得!难得!佳人已难得。能酒的佳人更难得,能酒而又好客不俗的佳人则难上加难矣,在下为此要浮三大白。”
浣纱取了三口大碗过来。搬过一坛酒,黄衫客抢了酒坛,连倒了三大碗,一口一碗喝了下去。
接着才为李益与霍小玉斟满了酒笑道:“那三大白是对夫人表示敬意,现在则是敬主人。”
李益与霍小玉也乾了-大碗,李益依然谈笑自若,霍小玉已有点酒意道:“先生!对不起,以后我可不能奉陪了。”
黄衫客笑道:“当然!喝酒本是快事,不尽兴不痛快,过量也没意思,各凭己量,尽与而止,才能得酒中之趣,夫人尽管随意好了。”
转向李益道:“来得冒昧,尚未请教?”
李益笑笑道:“山西姑臧李益。”
黄衫客大笑道:“我说这荒镇野地,何来雅士,原来是名满长安的李十郎,阁下高魁得意,怎么会有兴趣到江南来呢?”
李益笑道:“一第何足为齿,青云路高,尚须黄白为梯,今秋吏选未得门路,所以乐得多逍遥一年。”
黄衫客一怔道:“阁下才高八斗,又是清华世家,更是正科及第,难道还谋不得一职?”
李益道:“求一官不难,难在未能如人意,所以宁可等一年,明秋再想办法。”
黄衫客笑笑道:“这也对,以十郎高才,应该找个能一抒怀抱的机会去发展,将就求得一职反倒埋没了。”
李益微笑道:“既然走了这条路,自然只好找一条宽一点的,抒展怀抱的话谈不上的,因为一第进士,只是仕途入门而已,还没有到从心所欲的地位,上面层层节制,只有听命的份,没有说话的余地。”
黄衫客笑道:“吾兄倒是坦率得很。”
李益微笑道:“兄弟一向实事求是,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如果我现在就搬出天下为己任的大话,兄台也不会相信,倒不如实说了。”
黄衫客笑着又浮了一大白道:“在下一向不喜与文人交游,就因为他们虚伪的多,像吾兄这样的文人倒是很难得,这个朋友值得一交,吾兄对明年的吏选有何安排?”
李益道:“也无所谓安排,兄台游侠长安,情形也不隔阂,无非是人情打点而已。”
黄衫客道:“在下问的就是这个,姑臧李家游宦长安的虽然不少,据我所如,都是各管各的,人情凉薄,府上也是出了名的,可能帮不了什么忙。”
李益不禁赧然,黄衫客道:“吾兄请恕在下失礼,因为吾兄刚才坦言无隐,在下也就直话直说了。”
李益轻叹道:“人情凉薄,岂仅寒家一族为然,宦场中就是人情最凉薄的地方,而长安尤甚,兄弟根本就没有打算求靠亲友。”
黄衫客道:“所以在下才动问,在下虽然是一个布衣,但朋友倒交了不少,只要我开口,万金立致……”
李益道:“多谢盛情,兄弟倒还不需要。”
黄衫客道:“吾兄这样就见外了,吾人相交惟诚,虽是萍水相逢,只要投机就是知己。”
李益笑道:“兄台误会了,兄弟说不需要,不是见外。而是已有着落。”
黄衫客道:“吾兄言不由衷了,李十郎文名满长安,姑臧李家却不是豪富之族,吾兄的情况,在下也略有所闻,在下离京之时,吾兄刚由客邸迁寓到新昌里,无非撙是为了节开支。”
李益的脸红了一红,黄衫客笑道:“新昌里中多名士,亦多寒士,因此我的朋友也不少,十郎既是长安闻人,行止自然也易于流传,在下才略有风闻。”
李益觉得这个人很不错,不仅坦率无隐,而且也热诚感人,他诚心邦助人,做得不像施舍,也不伤人尊严,面对着这样一个朋友,使人顿有亲切与知己之感,于是诚恳地道:“兄弟是确有了着落,都在这两条船上。”
黄衫客微微一怔道:“什么?这两船绸缎是李兄的?”
李益自然地道:“是的!兄弟趁着岁前的余闲,到了姑苏小游一趟,顺便带点苏绸回去,大概可以赚个对倍之利,这样总比向别人伸手告贷强。”
黄衫客笑道:“不错!李兄日后必是能吏,以有余补不足,可见对民生之所需了解很清楚。”
李益坦率地道:“兄弟自知家境寒拮,而拘于族门,又不能过于撙节,即使正式出仕后,也打算在这上面去博取所需,这样才能安心做事,不从老百姓头上打主意。”
黄衫客道:“高见!高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则不伤廉,生财有道,方可以做好官,李兄能于未仕之前,绸缪及此,就值得钦服,但这两船货价也在不菲。”
李益道:“是的!总计值二十万,都是借自拙荆的私蓄,世情淡如秋云,小弟认为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好。”
他乾脆再把与小玉结合的情形经过详细说了一遍,黄衫客避席一揖道:“李兄不畏权势,为维护孤弱而与豪门抗御,实为吾辈中人,兄弟深感未能及早识荆。”
李益笑道:“相逢也不算晚,彼此还都是朱颜乌发各少年,兄台这一说就迂了!且小弟很惭愧,不敢说一个侠字,侠者无私,仗义拯孤,路见不平而为之,小弟只是为护卫所爱而为之,到底差了一层。”
黄衫客笑道:“兄弟的看法却不如此,以李兄的处境,换了个人,避之唯恐不及,那里还敢去招徕呢,科场新贵,正在求售之际,启怨豪门是最不智的事,李兄能为所爱而轻名利,是为情而侠者,较吾辈又深一层,可敬,可敬,兄弟当为浮一大白。”
他又乾了一大碗酒,放下酒碗笑道:“李兄!请恕兄弟探及隐私,尤其是追问到购货之资。实在交浅而言深了。”
李益道:“那没什么,君虞此生无他,唯幼禀庭训,力求处世无伪,事无不可与人言。”
黄衫客笑笑道:“但兄弟多问两句是有原因的。因为李兄在京城既不得意,何来此巨资,兄弟必须要问问清楚。”
李益笑道:“这也是出自兄台爱我之心,唯恐小弟困穷而思变,集聚不义之资而图利,小弟只有感激。”
黄衫客笑道:“对了!兄弟要问问清楚,就是为了这个,实不相瞒,小弟虽为路过,却是有意前来的,目的也在这两船货。”
霍小玉吓了一跳,李益却十分平静,笑笑道:“吾兄如有急需,尽管借将去,小弟目前并不急用。”
黄衫客笑道:“李兄说的是真话?”
李益含笑道:“本来就是真话,吾兄既然在岸上停留了一阵,当然也听见小弟与拙荆的谈话,这两船东西,我们也没有想一定能顺利运到长安,已经作了最坏的准备,与其落人别人的手里,倒不如给吾兄应急了。”
黄衫客道:“兄弟乃是受人所托,并不是将这两船货掠为己有,而是使它到不了长安。”
李益倒是一怔道:“这是为什么呢?”
黄衫客道:“出钱的是长安一些绸缎商,当吾兄在姑苏搜购。他们听到了消息,辗转打听得是一位豪客采集到长安馈赠豪门的。”
李益苦笑道:“当时只好如此饰词,因为居官而兼商,有干廷律,小弟总得为未来功名计。”
黄衫客笑道:“可是这样一来,长女的绸缎商都要受到损失了,所以他们集资三十万,托兄弟将船弄沉掉。”
李益道:“这就太不应该了,小弟与商争利,固属不该,但也是正当谋财之道。”
黄衫客道:“如为贷利,自然情有可原,如系馈赠豪门,则不仅垄断商利,而且也必将系不义之财,小弟受托沉船,倒不是想令货主造成损失,因为小弟尚惜羽毛,绝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