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晋朝那些事儿-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正在搬运粮草,兵器扔了一地,根本没有防备,一下子便被冲乱。接着纪瞻率大队军马赶到,孔苌几乎全军覆没。幸而石勒及时赶到,才救下孔苌。纪瞻不知虚实,退回寿春。石勒也无心恋战,也退兵结营。
这时张宾已经走远,石勒于是带兵北行。晋军见石勒不带辎重,也不敢追赶,石勒得以从容北去。然而石勒所到之处,所有的粮食都被收割光了,村庄里的人则全部跑到城里去了。石勒的军队来到河南后,这里又是历年征战之地,更是没有人烟。石勒的军队实在是饿得没有办法,先是杀马而食,最后竟然杀掉伤兵弱兵作为食物。一直挨到黄河南岸。有汲郡人向冰聚众数千为匪,将黄河南岸的所有船只收走。石勒的大军无法渡河。石勒先派鲜于丰去攻打向冰。向冰虽是地方土匪,却十分勇猛,竟然把鲜于丰给打败了。石勒亲自带兵上阵,才把向冰的营垒攻破。这一仗收获颇丰,不仅夺得了渡河的船只,还从向冰的老巢中搜出大批的粮食。石勒军心大振,挥师渡过黄河,直奔自己原来的根据地邺城。
石勒出倾国之兵先取河南,再下江东,在河北留下来的守城士兵很少。石勒本以为北方除了汉主刘聪,再没人敢招惹他,也没人有这个能力和他较量,所以才敢以倾国之兵南下。可偏偏就有一个人不信邪,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带了五百兵丁来晋阳,竟然在刘聪的地盘内扎下根来,固守晋阳多年的刘琨。
刘聪之所以不去打眼皮底下的刘琨,是因为他知道刘琨并不好惹,要拔去晋阳这根钉子得费点工夫,但刘琨兵力不强,守有余,攻不足,所以刘聪也不着急先灭他,而是一直致力于去攻取洛阳、长安等晋地。当然,其中他也有一次派兵去试攻过晋阳,结果手下大将刘虎,被打得大败,全军覆没,刘虎一路西逃,直逃过黄河到了陕西才敢停步。
刘琨又与北方新兴起的拓跋鲜卑族结为联盟,与该族的首领拓跋猗卢结为兄弟。两者联兵扫掠晋北。结果猗卢占领相当于今天大同、朔州的地盘,刘琨占领相当于今天忻州、太原、吕梁、晋中、阳泉等地,基本上瓜分了山西的中部和北部地区。猗卢即由云中进入雁门,部落越发兴盛。刘琨也趁这个机会发展起来,势力渐强。他见石勒南下,便派刘舆的儿子刘演夺了河北邺城,刘舆也是刘琨的哥哥,当年接手了范阳王司马虓的邺城,缢死司马颖。现在刘演重占邺城,也算是物归原主了。除了邺城,刘琨的势力一直达到山东西部,一时成为北方的诸强之一。
石勒见邺城已失,便要猛攻。张宾说,邺城易守难攻,刘演也有上万兵马,硬攻既消耗兵力也浪费时间。河北这么大,您再找个地方先把兵马歇下再说。自古得地者昌,失地者亡。等您安定军心,休养生息,筹集粮草,发展生产之后,然后再攻天下,立霸业也不迟。
于是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立住脚,又攻下被刘琨占去的冀州,在河北算是安定下来。这时刘琨把石勒的母亲给送来了。
石勒早年被卖为奴隶,从那个时候就与他的母亲王氏离散,已经有很多年不见了。刘琨是个有心人,一到了并州,便派人到处查访,终于将王氏找到,然后带到自己的府中,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侍奉。等石勒回到河北时,刘琨便派人把石勒的母亲送去,并附劝降信一封,希望石勒能“共扶晋室”。
恩情是恩情,事业归事业,一码是一码,石勒当然不会答应,派人给刘琨回送了珍珠宝马,拒绝了刘琨的劝降。刘琨见了石勒的回信,长叹一声道:“这是上天不保佑晋朝啊!”
这时晋朝大约分为四个割据地方。其一为晋阳的刘琨,其二为东北幽州的王浚,其三为长安的皇太子司马邺,其四为江东的琅琊王司马睿,正所谓四分五裂。
其中王浚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他得到少帝被刘聪的汉国俘虏的消息,又有许多中原人士投奔到他这里,便自称有人把少帝的密诏也带到了幽州,说是请王浚为尚书令,节制百官,号令天下,说白了就是让他代行皇帝的一切权力。王浚虽无皇帝之名,但有皇帝之权。天下任何人都看得出来,王浚是想代晋自立。
王浚设坛告天,然后任命百官,其制度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经过一番养精蓄锐之后,王浚派段务勿尘的儿子段疾陆眷、段匹、段文鸯及侄子段末柸,挥兵南下,打算先占河北。虽然祁宏当年被张宾射死和段务勿尘病逝,王浚连失两员名将,但段家四兄弟有勇有谋,打仗一点儿也不比父辈差。
石勒令张宾与孔苌守城,亲率诸将迎战,因为见对方将领都是些没经过战阵的年轻娃娃,有些轻敌,第一仗便被段家军杀得大败,段末柸带兵将石勒围住,眼看就要擒获石勒。忽有一员小将冲进来,将石勒救出。这个小将正是石勒大哥的儿子石虎。
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胜旧人。这场大战,竟成为双方小将表演的战场。
这里多说一句,小将石虎这年一十七岁,因为从小性情暴躁,动不动就伤人杀人,石勒差一点儿就把这个侄儿杀掉。幸而石勒的母亲劝说石勒说这娃子虽然经常搞破坏,但大了一定是一员骁将,石勒才放下杀石虎的心。
石勒在石虎的护送下回到襄国,一回到襄国第一件事情就是封石虎为征虏将军,从此对这个侄儿刮目相看。段家军紧跟其后,兵临城下,猛攻北城门。石勒紧守不出,双方一攻一守打了数日,不分胜负。石勒按照张宾的计策,在北城下偷偷凿了二十多个暗道,每个暗道中藏精骑五百,共藏一万精骑。段军再来攻城时,万余精骑突然冲出,直杀入段家军的军阵。段家军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段末柸被生擒,段疾陆眷领兵败逃,退回渚阳。
段家兄弟情深,段疾陆眷派人带着重礼去和石勒谈判,如果石勒能放还段末柸,他愿意退兵。段文鸯担心私自退兵会被王浚怪罪。段疾陆眷道:“为了兄弟,我也顾不了那么多了。”最终和石勒谈成了条件。石勒多了个心眼,不但不收段疾陆眷送来的重礼,反赠段末柸大笔金银,并和段末柸结为义父和义子的关系。双方握手言欢,各自带兵回去。
这时王浚已经派枣嵩再率数万兵马去增援段疾陆眷,使段疾陆眷回兵再攻石勒。段疾陆眷说:“我已经和石勒签了退兵和约了,下回吧。”王浚屡次催兵,段疾陆眷就是不从。因为段疾陆眷自己也有一批人,占着河北大片地盘,只是名义上受王浚节制,所以王浚也拿他没办法,但二人从此生隙。
石勒认为王浚没了段氏的帮助,势力必然削弱,便打算去攻王浚。张宾道:“王浚和刘演比起来,很明显刘演更弱一些。当年不打刘演,是因为您刚从南方带着疲惫的士兵回来,而且没有扎根的地方。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您不如攻下邺城,壮大实力之后,然后再北攻不迟。”
张宾说得很有道理,岂有嘴边的肥肉放着不吃,却去和猛兽辛苦争食的道理。石勒便以石虎为先锋,亲率精兵三万,带着张宾去攻邺城。虽然刘演据险而守,但他和石勒的实力差着好几个档次。前锋石虎一到,便攻下邺城,刘演大败而逃。石虎进城后命令把俘虏全部活埋。正在挖坑的时候,石勒也带着兵来到邺城了,见石虎在城外组织士兵挖坑,几千名俘虏则在坑边哭声一片。石勒问石虎:“你这是做什么?”
石虎道:“挖个坑把这些人都活埋了。”可知这位石虎是个杀几千人都不带眨一下眼的狠角色。
石勒大怒:“既然他们都已经投降了,为什么要坑杀?你都给我放了。”遂下令:降卒一律免死,今后凡有降者,不可擅杀。
占幽州
石勒在冀南攻刘琨手下大将刘演的时候,刘聪也策反了雁门的少数民族。雁门关是刘琨防守太原的重要隘关,此关一失,太原向北的门户大开。亏得北边是鲜卑族盟友拓跋猗卢,才不至于有大患。刘琨派大将郝诜、张乔把守太原晋阳,亲率一军去雁门平叛。刘聪早就等着刘琨带兵北去。刘琨刚走不久,刘聪便派刘曜带八万大军来攻,郝诜、张乔兵少抵挡不住,二人先后战败。刘曜入城后,先杀刘琨父母,再以刘丰为并州刺史,镇守晋阳,然后浩浩荡荡向北杀去。
刘琨这时已经在雁门平定了叛乱,听说晋阳被围,急忙调兵南援,刚走了一天,又传来消息,晋阳城破,父母皆被刘曜杀死。刘琨大哭一声,率兵日夜南奔,要报杀害父母之仇。一个南下,一个北上,两军很快在野外对垒。刘琨因父母皆丧,气晕了,也顾不上整什么队形,带队就是一顿猛杀。刘曜则分兵数路从三面围攻刘琨。他的兵士又比刘琨多出许多。刘琨虽勇,但战无章法,四面受敌,很快被打得大败。刘琨只好带着几百残兵,向北逃到盟兄猗卢的地盘,向拓跋猗卢求援。
拓跋猗卢没有参与过中原争战,似乎默默无闻,其实他的势力已经相当大了。拓跋猗卢先派他的儿子拓跋六修为先锋,率三万精兵与刘琨收容的败兵一万联军南攻。自己又亲率二十万大军,带着侄子拓跋普根、大将卫雄、范班、箕澹等人随后出发。
两军在汾河东岸相遇。
刘琨所有的士兵都身着素衣,下骑白马,戴孝而战,与拓跋六修的三万精兵一齐向汉军冲杀过去。两军好一场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杀了几个时辰不分胜负。这时拓跋猗卢率大队军马赶到,二十万大兵立刻将汉军围住,从四面八方向汉军杀来。汉军支持不住,很快溃不成军。刘曜拼命杀出重围,但也身受重伤。直亏大将傅虎拼命保护刘曜渡过汾河,力挡汉兵,战死于乱军之中,才救了刘曜一命。
刘曜逃回到晋阳,知道晋阳也不能守住,便在晋阳城中大抢一番,连夜出城,日夜不敢停歇,一路南逃。拓跋猗卢和刘琨则在其后猛追,还亏刘曜上次在长安逃过一回,已经有充足的逃跑经验,总算是顺利逃回了平阳,但也只剩下数千骑兵。其余数万兵士,不是战死,就是逃散。
刘琨欲和拓跋猗卢乘胜南下,一鼓作气灭了刘聪的汉国。拓跋猗卢看得比较远,他说刘聪虽然打了败仗,但实力仍然很强,不是轻易能灭得了的,灭刘聪将是一场长期战争。我带这些军队只是来收复晋阳的,并没有做好与刘聪打长期战争的准备,以后再说吧。拓跋猗卢又送给刘琨数千匹骏马,以及牛羊无数,还有大量的粮草。又将箕澹、段繁两名勇将留下帮助刘琨守太原。这时晋阳已经被刘曜烧光抢光,已成一片废墟。刘琨便在晋阳之北的阳曲重建城池,重新发展势力。
刘聪被刘琨打得大败,十分恼恨,又无力北攻,只能生闷气。他突然想到,晋朝的皇帝不是在自己手里么?你的臣子打败了我,我可以拿你们的皇帝解气逗乐啊。于是他在光极殿大宴群臣,命少帝穿上奴仆的衣服为汉国的君臣倒酒布菜。少帝哪儿敢不从,只好穿青衣小帽在席间穿梭来去,强作欢颜。刘聪手下的大臣们见了晋朝皇帝这个样子,形似小丑一般,一个个乐得直不起腰来。少帝满面通红,欲在人群中躲避一会儿,却受到刘聪的呵斥,不得不含泪在人们的哄笑中继续为汉国君臣服务。
在这群人中喝酒的还有几十名晋国旧臣,这些人担任汉国一些不重要的官职,所以有资格来赴宴。他们见了这种情形,一齐放声大哭,那哭声和汉国大臣的笑声交织在一起,更显凄惨。刘聪本来心情已经转好,听了这哭声,不由怒上心头,当即命士兵将这些晋臣赶出大殿。大宴结束后,刘聪想这帮人敢在殿上号哭,看来都有二心。少帝虽然无能,却仍然有一定的号召力。留着这帮人也是后患,不如赶紧除去。于是第二天命人把所有的晋臣抓起来杀死,少帝也被赐一杯毒酒,毒死在异国他乡。这时为永嘉七年(313)正月,少帝死时,年仅三十岁。
少帝的死讯传到长安,十四岁的皇太子司马邺便正式登基做了皇帝。一方面为少帝举哀,一方面号令天下,命江东的琅琊王司马睿为左丞相、大都督,命关内的南阳王司马保为右丞相、大都督;命凉州的张轧为太尉、凉州牧、西平郡公;命幽州的王浚为大司马;命并州刘琨为大将军。诏命这些人各自起兵,共同进攻汉国,夺回少帝的棺椁,恢复中原。
刘聪听说司马邺命四方晋军来攻自己,便命刘曜率军五万来攻长安。他认为只要攻下长安,其他地方的晋军必然失去统一的领导,不战自退。不过这回刘聪仍然派的是“先胜后败”将军刘曜,结果可想而知。刘曜绕过晋军驻在黄白城主力,直扑长安城,一鼓作气攻破长安外城,但仍然是逃脱不了先胜后败的宿命,最后晋军的麹允、索、麹鉴三支人马赶来,刘曜战败,不得不逃回平阳。
晋军的其他几路兵马其实并没有按司马邺的诏命去联攻汉国。凉州的张轧因为和长安相邻参与了长安保卫战;江东的司马睿并无北进之心,同时他的地盘也在打仗,下一节咱们详细再说;刘琨元气尚未恢复,无兵可派;幽州王浚则很快就被石勒给消灭了。
幽州王浚的实力并不弱,但他后来欲称帝自立,这就遭到手下一批晋朝旧臣的强烈反对。王浚十分不爽,于是进行了清洗,前渤海太守刘亮、北海太守王抟、前司空高柔、从事韩咸等人都被杀死。结果一大批大将和重臣逃走,投奔了东北的慕容鲜卑部落的慕容廆。这时候东北除了幽州王浚的势力之外,还有三支重要的鲜卑势力,分别是前文提过的辽西段氏鲜卑、辽东宇文鲜卑(这支后来创立了北周)、辽北慕容鲜卑(这支后来分成几支,南下大闹中原)。慕容鲜卑是四支势力中最弱的一支,但慕容廆比较尊重汉文化,效习汉法,发展农业,建立学校,设置百官,因此许多来到东北的汉人都选择投奔到那里。这一回从王浚那里逃出来的人都跑到慕容那边,慕容的实力开始渐渐增强。
王浚众叛亲离之后,石勒正好也平定了冀南准备北攻,于是上表假意拥立王浚为帝。王浚当然不傻,他疑道:“石勒乃当世英杰也,又兵强马壮,刚刚击败刘琨,正在势头上,怎么会向我称藩,拥我为帝?”
石勒派的这个叫做王子春的使者真是一个人才,当时当当当几句话就把王浚说得心服口服,眉开眼笑。王子春说:“您说得很对啊。石将军是要才能有才能,要实力有实力。但您的血统纯正啊。你查查历史,自夏朝开立帝国以来,若说是有胡人辅佐君王成为名臣的不少,若说是胡人做帝王的一个都没有。石将军并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因为帝王自有天道气数,不是仅靠着聪明和实力就能取得的。如果要强行取得帝位,恐怕反会招来祸事。当年项羽强大不强大?但天下最终却是归了刘邦。现在石将军与您相比,那就是拿月亮和太阳比,拿江河和大海比,那哪儿能比得了您啊。所以石将军才愿意向您称臣。这并不是石将军无能的表现,却正是他远见卓识,远胜他人之处。殿下您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这一番话说出来,你说做梦都想当皇帝的王浚能不乐么?当即封王子春为“列侯”,这就封了侯了,然后派外交大使回访石勒。石勒听说王浚的使者即将到来,便把精兵强将都藏起来,派了老弱残兵来守城池,又把仓库搬空,办公场所弄得乱七八糟的。等使者到了,便领他参观。使者一看,原来石勒也是徒有虚名啊,吃饱了喝足了,拿了石勒送的红包,回去向王浚说道:“石勒对您那是忠心不二。而且石勒手下都是老弱残兵,国库也很空虚,绝不敢和您对抗,一定是真心想跟着您混江湖。”王浚更加相信,于是便开始准备称帝了,而疏忽防备。
石勒一顿马屁把王浚拍晕之后,便整兵十万直向幽州杀去。兵到易水,被幽州督护孙纬阻住,石勒并不派兵攻击,而是安营扎寨,静等王浚迎他。果然,王浚下令道:“石勒是来投奔我,拥我为帝的,不要惊慌,放他进来。”
周围有明白人劝他道:“国与国之间的事,您还是小心为妙。要是让石勒给偷袭了,您到时候可没后悔药吃。不如把他赶回去算了。”
王浚听了大怒:“人家诚心诚意地来,你们反倒要赶人家回去,真是不识好歹。是不是看我要当皇帝了,你们很不爽?谁再敢跟我提赶走石勒的事,我就砍下他的脑袋。”这回没人再敢说话了,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王浚传下命令一路放行,又命在城中准备宴席,就等石勒来了。
石勒也不客气,日夜兼程,一路畅通无阻,全是绿灯,那个爽啊。三月壬申日,还是凌晨的时候,石勒的大军来到了蓟城(大致在现在的北京)城下。石勒叫醒看城门的城门官,那城门官黑夜中看不清来人多少兵马,要看清非得吓死,有十万哪,只听说是石勒来了,因为早有王浚命令,所以看完官凭文书就放石勒进城了。
等石勒一进城,城门官就明白要出事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如潮水一般涌进蓟城,那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很快,当这座城市刚刚苏醒的时候,就已经完全被石勒的大军控制了。王浚的军队全部跑得干干净净,除了王浚。王浚还等着石勒来拥他为帝呢。
石勒让人去王浚的府上“请”他出来,王浚这才明白自己真的是上当了,皇帝当不成了,就连一方诸侯也没戏了。石勒高坐在王浚坐过的位置上,斜眼瞧着这个被自己玩得团团转的家伙,心想这种弱智怎么当年也曾经叱咤江湖,和自己争夺天下?答案只有一个:利令智昏啊。
王浚大骂石勒是小人,石勒反驳道:“你身为晋朝的臣子,据险而守,手握重兵,为什么汉国侵凌晋室,你不救援?为什么还想当皇帝?你不是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么?我和你比起来,谁更小人呢?”骂完之后,不容王浚再辩,命人推出去斩了。
刘琨本想等石勒去取幽州时抄石勒的后路,哪知道石勒仅十日便取了幽州带兵而回,只好罢兵。这时,长安传来诏书,长安危急,命他速去增援。这一年是西晋建兴二年,刘聪再一次派兵去攻长安。这一次不再派刘曜了,而是派赵染为将,率军五万西去。赵染就是当年欲当冯翊太守,却被司马模拒绝,于是叛晋降汉的那员大将。赵染此次攻晋,并不顺利,被索阻在新丰城下,一连数日无法前进。不久,刘琨带一千精骑前来驰援,麹允也率军增援。赵染大败,北逃的时候又遇到麹昌带兵赶到,被麹允的弓弩手射得如刺猬一般,五万兵马,全军覆没。
刘聪闻讯,不由长叹:“看来晋朝仍然很强大啊,要灭晋室太难了。”
汉国这边的愁苦不说,长安那里却是信心倍增。索、麹允见汉国一败再败,认为收复失地的机会来了,便欲请司马邺再次下诏联军攻汉。上次诏令四方起兵,刘琨因无兵可出,王浚欲自立为帝,所以没能出兵;不过江东的司马睿一直没有消息,连个不出兵的理由都不给。难道司马睿也有不臣之心?所以这回索、麹允奏请司马邺再催促一下司马睿。晋愍帝于是又下诏,加封琅琊王司马睿为丞相、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南阳王司马保为相国。派殿中都尉刘蜀为使臣,赶赴江东,催促司马睿北伐。此年为建兴二年(313)。
王敦与陶侃
刘蜀这次来催司马睿出兵,司马睿要是再拒绝那就太没有道理了。其实这个时候,江东正在打一场大仗。
前面说到李雄占了巴蜀之地,赶走罗尚,自称成都王,两年后称帝,国号大成。李雄的父亲李特有兄弟五个,后来只剩了老五李骧。李骧脱离了李流,自己在乐乡(今湖北松滋市)另立门户。王衍的亲弟弟王澄正在荆州做刺史,(王衍是司马越时代时的重要人物,曾经执掌朝政五年以上,后被石勒杀死)诱降并杀李骧后,又将李骧手下八千余人全部淹死在长江,并扬言,要把荆州的流民全部杀尽。两湖间有流民四五万户,人口二十余万,听说王澄要把他们灭了,而且王澄已经淹死了八千人,这一次也一定不是说着玩的,再想老老实实做良民肯定是做不成了,没办法,反吧!这帮人在万般无奈,一百个不情愿的情况下,为了能活下去,只好起义去和王澄拼个你死我活。
时任湖南醴陵县令的杜彛捎谕榱髅瘢还莆琢臁6艔|当然也有自己的一番抱负,也想割据一方。北方已经有了数路诸侯,为什么自己在南方就不能有一块自己的地盘呢?他自命为梁、益二州牧领湘州刺史,带十万流民先向北攻取长沙,擒获湘州刺史荀眺,再向南占领广东和广西,又向东攻下武昌。荆州刺史王澄派兵去攻杜彛恿蛄思父霭苷獭M醭胃纱嘁宦废蚪ǹ悼裉樱烫糇硬桓闪恕5胶土焦阒夭荒苷庋装椎胤牌。喷鹜跛韭眍1闩芍芙尤尉V荽淌罚忠匝镏荽淌吠醵匚魈执蠖级剑召┪洳兀芊梦毖籼兀首课裟谑罚鸨非巴U庖荒晔怯兰挝迥辏311),就是洛阳城破,晋怀帝被俘的那一年。司马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